第一篇:几种压强单位
bar 1巴(bar)=100,000帕(Pa)=10牛顿/平方厘米
是压强的单位,早先气象学中常用毫巴,现在改用等值的国际单位百帕。
1帕是1帕斯卡的简称,就是一平方米受到一牛顿的压力。
在工程上仍在沿用公斤力这个单位,1公斤力等于9.80665牛顿,由此得到工程大气压:
1工程大气压=1公斤力/平方厘米=0.967841大气压=98066.5帕斯卡
毫米汞柱也是一种常用的压强单位,由1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力定义的压强单位为托(torr)。
1托=1毫米汞柱=133.32帕斯卡
1大气压=760托
科学的国际单位制一般通用帕斯卡(Pa)为单位,但是在工程里常用Bar,Psi,毫米汞柱甚至是水柱来做单位
学校书本上就是帕斯卡和毫米汞柱,与机械行业,液压方面,工程专业书里单位不一样
PSI
PSI英文全称为Pounds per square inch。P是磅pound,S是平方square,I是英寸inch。把所有的单位换成公制单位就可以算出:1bar≈14.5psi 1psi=6.895kPa=0.06895bar 欧美等国家习惯使用psi作单位
在中国,我们一般把气体的压力用“公斤”描述(而不是“斤”),体单位是“kg/cm2”,一公斤压力就是 一公斤的力作用在一个平方厘上。
而在国外常用的单位是“Psi”,具体单位是“lb/in2”, 就是“磅/平方英寸”,这个单位就像华氏温标(F)。
此外,还有Pa(帕斯卡,一牛顿作用在一平方米上),KPa,Mpa,Bar,毫米水柱,毫米汞柱等压力单位。
1巴(bar)=0.1兆帕(MPa)=100千帕(KPa)=1.0197 公斤/平方厘米
1标准大气压(ATM)=0.101325兆帕(MPa)=1.0333巴(bar)
因为单位相差都很小,你又不是工程人员。所以,可以这样记:
1巴(bar)=1标准大气压(ATM)=1公斤/平方厘米 =100千帕(KPa)=0.1兆帕(MPa)
psi的 换算如下:
1标准大气压(atm)=14.696磅/英寸2(psi)
如果你有闲心,又肯钻研,看看这个换算关系表吧!
压力换算关系: 压力 1巴(bar)=105帕(Pa)1达因/厘米2(dyn/cm2)=0.1帕(Pa)
1托(Torr)=133.322帕(Pa)1毫米汞柱(mmHg)=133.322帕(Pa)
1毫米水柱(mmH2O)=9.80665帕(Pa)
1工程大气压=98.0665千帕(kPa)
1千帕(kPa)=0.145磅力/英寸2(psi)=0.0102千克力/厘米2(kgf/cm2)=0.0098大气压(atm)
1磅力/英寸2(psi)=6.895千帕(kPa)=0.0703千克力/厘米2(kg/cm2)=0.0689巴(bar)=0.068大气压(atm)
1物理大气压(atm)=101.325千帕(k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巴(bar)
第二篇:压强
《压强》教学反思
讲完《压强》这节课后,针对教学设计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评课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压强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压力概念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虽然我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但设计时轻视了对压力概念的认识。
二、关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做实验,这是部分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拉进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两种不同的方案让学生相互交流,使其从触觉、视觉不同角度认识压强。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压强的知识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但对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去归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施教中引导学生时,没有及时把压强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联系结合探究实验进一步强化,帮助学生构建压强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缺陷,迫使教师又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用时过多。
四、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我从公式出发,让学生掌握一种运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但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第三篇:压强讲课稿
压强讲课稿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现在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对我们软绵绵的小床也更加恋恋不舍。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坐在床上的时候要比躺在床上床下陷得更深,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坐下的时候要比我们坐着的时候下陷的更深,这是为什么呢?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压力的概念,当我们坐着或躺着的时候,我们给床了一个压力使床发生了形变,也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在物理学中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写标题9.1压强)
那么压强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那么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现在我这里有一个小桌,一个砝码,一块海绵。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我找一个同学代表来帮老师一块做这个实验。首先把小桌正放在海面上,请你告诉大家你看到海绵有什么变化(海绵下陷了),接着再把砝码放在海绵上,你看到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海绵下陷的更深了)。请把小桌倒放在海绵上再放上砝码和第二次比较你发现海绵有什么变化(没有刚才下陷的深了)。谢谢这位同学,请回。通过实现我们发现当我们改变砝码就相当于我们改变了小桌对海面的压力,和改变受力面积时,海绵都发生了改变,说明影响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我们来看一下甲乙两图,当我们增加砝码就相当于我们增大了小桌对海面的压力,也就是说当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我们再来看一下乙和丙,我们通过改变小桌和海绵的接触面积来改变了作用效果,这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时可以增大压强。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
f测量发现,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即压强的公式为ps。由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但是我们不可以说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我们再看看公式,当我把压力增大3倍把受力面积面积也增大三倍时,我们发现压强没变,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与压力成正比,那么正确的说法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同理如果我将受力面积减小为原来的1∕3,压力减小为原来的1∕6时,我们发现压强减小为原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说,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由公式我们还可以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我们一直在说压强,那究竟什么是压强呢?,压强就是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帕斯卡,我们把帕斯卡作为压强的单位,但是要注意计算式必须F的单位用N,S的单位用.这节课我们就先讲到这,我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看看我们刚开始提到那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床下陷的不同呢?当我们坐着的时候与床的接触面积要小于躺着的时候,所以下陷的比较深,我们的爸爸妈妈要比我们重,也就是对床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床也会下陷的比较深。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压强的例子,比如同学们使用的铅笔刀,削铅笔的那一面做的很锋利,就是通过较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才更容易削铅笔还有我们的注射器,救生锤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理,物理也源于我们的生活,那么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那些与压强有关,我们到下节课接着讲解有关压强的其他知识,我们下课
第四篇:《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的前提条,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六、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
在导入新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下到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
在讲授新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主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并且1Pa=1N/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五篇:《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资源
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2)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a当人们在松软的雪地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b为什么蚊子可以轻易的扎破皮肤,而骆驼却可以在沙漠中行动自如? c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教师: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 学生:不一样,笔尖扎的比较疼。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进行课本实验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④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怎样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减少或增大压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学生:增大压强的时候减少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学生:减小压强的时候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教师: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几个例子?
学生:铁轨下的枕木、书包的宽背带、坦克的步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