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PKPM教案(DOC)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24-61645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4 10:24: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PKPM教案(DOC)

P K P M教案

土 木 教 研 室

第一次课

1.PKPM软件的应用情况介绍 2.补课PKPM软件的内容介绍 3.PKPM软件的操作步骤介绍

讲课内容:

① 双击如下图标,进入PKPM主菜单

一、模块

② 选择“结构”模块,并选中左侧主菜单中的PMCAD,使其变成蓝色,右侧此时将显示PMCAD主菜单如下图所示

(P M整体结构建模与形成数据文件)

③.双击“建筑模型与载荷输入”出现如下图标,然后在“请输入”对话框中输入要建立的新文件或要打开的旧文件名称

④.单击“确定”按钮,则启动PMCAD建模程序,如下图所示 ⑤ 启动PMCAD主菜单,其右侧菜单如下图所示 1.布置轴网

① 单击轴线输入,出现如下图所示 ② 单击正交轴网,如下图所示

③ 通过定义开间和进深形成正交轴网,定义开间是输入横向定位轴线从左到右连续各跨跨度,定义进深是输入纵向定位轴线从下到上各跨跨度,跨度数据可用光标从屏幕上已有的常见数据中选择或从键盘输入,如下图所示

④ 输完开间和进深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可形成一个正交轴网,将此轴线可移光标布放在屏幕上任意位置,布置时可输入轴线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与已有网格捕捉连接。如下图所示

⑤ 单击“轴线命名”,对于圆弧轴网采用单根轴线命名,一一点击每根网格,为其所在的轴线命名。

2.楼层定义(布置柱子和梁)

① 单击屏幕右侧菜单“楼层定义”,弹出“楼层定义”子菜单,如下图所示 1)单击柱布置,出现柱布置菜单如下图所示,可进入柱截面定义、布置等。② 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柱截面定义的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③ 单击“确定”定义一柱截面

④ 选择已定义的柱然后单击布置,在指定位置上布置柱

2)单击梁布置,出现柱布置菜单如下图所示,可进入梁截面定义、布置等 ⑤ 单击“梁布置”,梁的布置步骤同柱的布置步骤,布置效果如下图 ⑥ 单击“偏心对齐”如下图所示 ⑦ 单击“柱与粱齐”,出现如下对话框

输入Y,选取需要对齐的柱子,点取参考粱,用光标选择需要对齐的边

3.荷载输入

① 单击“楼面恒活”出现如下图标,单击添加,输入橫载3.24和活载2.0,然后单击“确定” ② 单击“荷载输入”,会出现如下图标 ③ 单击“梁间荷载”,出现如下图标

选择“线荷载”,输入荷载值

④ 选中需要布置的荷载,单击“布置”,布置荷载如下图所示 4.设计参数

① 单击“设计参数”出现如下

② 第一标准层建完之后,添加新标准层 做法如下 ③ 点击“确定” 5.楼层组装

1)2)

① 保存

退出

② 确定

(pmcad 的第一部就完成了)

第二次课

1.楼面布置操作内容 2.楼面荷载传导计算 3.绘制结构平面图

讲课内容:

6.全房间开洞、修改板厚、荷载修改

① 主要是房间开洞、修改板厚

主要是各层楼板开洞

修改板厚

楼板错层

强度等级 菜单如下

7.荷载的修改 ①

回车

(第1标准层不用荷载修改)

9.画板的平面施工图

① 点击楼板计算 ② 点击

自动计算

回到主菜单

③ 点击

进入绘图 ④ 点击

楼板钢筋 ⑤ 点击 逐间布筋

如下图 ⑥ 布置完之后 效果如下图

第三次课

1.形成PK文件

2.平面结构交互式输入及计算 3.绘制结构平面图

讲课内容:

10.进入PK文件菜单

形成PK文件

主要功能:生成PK软件结构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可以生成平面上任意一榀框架的结构计算数据文件,任意一层上的单跨或连续次梁的计算数据文件,以及底框结构底层框架的任意一榀数据文件。启动菜单后有三个选项:

默认文件名为“PK-轴线号.sj”,若轴线号中含“/”将予以忽略。如“PK-1/C”将成为“PK-1C”。若点取的框架没有轴线名称,将按生成的框架次序设置缺省文件名,如“PK-01”等。输入风载信息。程序自动计算迎风面宽度,若不正确可自行修改 框架荷载处理方式

 生成的PK数据中,梁柱杆件的自重由PK程序计算,而楼面均布荷载和其他非楼面传来的荷载需在PMCAD中输入。

 对于框架节点平面外作用的弯矩,在计算平面框架时不予考虑。但对于平面外柱荷载的向下集中力,以及当此集中力存在偏心时产生的框架柱平面内的弯矩予以考虑。

连梁生成

在此选择的连梁一般为次梁,因此纵筋锚固长度等构造措施按非抗震梁选取。程序默认抗震等级为4,此时连梁上有箍筋加密区,且梁上角筋连通。若想取消箍筋加密区和角筋连通,则选择5级 框排架辅助设计软件PK的操作

11.平面结构交互式输入及计算

主要功能:

 交互建立平面框架模型和荷载数据输入;  框、排架和连续梁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 绘制整榀框架施工图;  绘制排架柱的施工图;  绘制连续梁施工图;

PK数据交互输入和计算

三个选项:

 新建文件:新建交互输入文件(.jh文件),分别输入框架的网格,进行构件定义和布置,并输入恒、活、风、吊车荷载及有关地震、材料等参数,过程与PMCAD主菜单一类似。 打开已有交互文件:打开以前建立的“.jh”文件。

 打开已有数据文件:打开有PMCAD主菜单四生成的“.sj”文件。

 程序进行框架结构的内力和配筋计算,计算结果以图形和文本格式输出。

 计算结果图形包括弯矩包络图M.T,配筋包络图AS.T,轴力包络图N.T,剪力包络图V.T,恒载内力图D-M.T,D-N.T,D-V.T,活载内力图L-M.T,L-N.T,L-V.T,左风载弯矩图WL.T,右风载弯矩图WR.T,左地震弯矩图EL.T,右地震弯矩图EL.T。这些图形必须经查看以后才能生成。 图形拼接:将以上各图形拼接在一张图纸中。

主菜单二框架绘图

对绘图参数进行设置对梁柱钢筋进行修改进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位移计算及裂缝宽度、挠度计算进行施工图绘制12..绘制结构平面图

修改钢筋

 柱纵筋梁上配筋、梁下配筋:改柱纵筋和梁上、下部纵筋。 梁柱箍筋:改梁柱箍筋。

 节点箍筋:修改节点区箍筋,仅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起作用。 梁腰筋:修改梁腰筋。

 悬挑梁:修改悬挑梁的各参数,也可把已有的悬挑梁转变成端头支承梁,还可把端头支承梁转变为悬挑梁。

 次梁:显示各梁上次梁位置的集中力,供校核次梁下的箍筋加密或吊筋配置用。

 弹塑位移:进行罕遇地震下薄弱层弹塑性位移计算。程序按梁柱的实际配筋,材料强度的标准值进行弹塑性位移计算,并在屏幕显示结果。不满足要求时,修改梁柱截面尺寸重新计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0.5时用红色表示。

 框架梁裂缝挠度计算:按照框架梁实配钢筋,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和挠度。当裂宽或挠度超过规范规定限值时,用红色显示,此时需修改梁钢筋或截面尺寸等以满足要求。

第四次课

1.SATWE程序的特点及应用; 2.SATWE数据与检查、参数设置 3.结构分析与构件配筋计算

二、模块(补充、检查、计算,为绘制墙、梁、柱施工图提供数据文件)

13.① 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必须执行的过程)

根据要求修改一下信息

“必须执行”的都要执行 查看数检报告文件

当有错误时通过这个查看是什么原因

② 点击退出

14.内力计算

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

① 点击

显示其他层

② 点击

把其他层的也显示下(pkpm有显示的就生成pkpm文件,最后转成cad)

③ 点击

④ 点击

红色字体说明不满足 把其他层的内容也显示出来

================================== 这时需要调整

可以调整柱的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1、调整柱的尺寸的方法

若一、二层的轴压比(小于0.8)不满足条件,则调大一层柱的截面(重新开始)

这时要先新建标准层再进行截面调整。之后对

柱与梁边对齐

每个标准层都要柱与梁边对齐 楼层组装(注意相对应的标准层 荷载 层高)

保存

退出 存盘退出

2、混凝土强度等级

=============================(0.67)为柱的轴压比 2.4 为柱的角筋面积 7为单边受力筋面积 G2.2为箍筋面积 G0.4 为梁的箍筋面积 7-0-8 为梁左中右的钢筋面积(具体说明如下)

============================ ⑤ 点击

同样点击把其他层的也显示下

1.60%小于(整层剪重比)

所以满足条件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716小于1/550(框架结构规定),满足要求。文件输出

要一些几个

第五次课

1.绘制混凝土梁施工图; 2.绘制混凝土柱施工图 3.后期拼图工作内容

三、模块

15.形成成果资料

① 梁---平法施工图

② 按enter ③ 确定 ④ Enter

同样点击

把其他层的也显示下

⑨ 同样画出其他层的梁平法施工图 ⑩

⑫ 确定 ⑬

同样画出其他层的梁平法施工图

16.柱---平法施工图

① 输出归并系数0.3 ② 点击 ③ ④ ⑤

同样

显示其他层的

画出其他楼层的柱平法施工图

四、转成cad图(后期拼图工作内容)

① 选择自己想要的图转成cad图 ②

③ 完成后关闭退出

④ 在自己指定的目录去找出cad图 ⑤ 整理cad图

五、打印需打印的内容(打印操作设置)

第二篇:pkpm学习心得

PKPM学习笔记

1.彻底了解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2 2PKPM结构设计使用心得„„„„„„„..„„„„„„.4 3.PKPM程序学习的一些体会„„„„„„„„„„„„..5 4.参加pkpm学习班的笔记„„„„„„„„„„„„„12 5.PKPM公司论坛精华帖„„„„„„„„„„.„„„..15 6.PK/PM 问答„„„„„„„„„„„„.„„„„.„„31 7.PKPM用户常遇问题解疑---PKPM官方(8004咨询台).41 8.PKPM新规范版本变化笔记 „„„„„„„„„„„..51 9.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58 10.运用PKPM软件进行无梁楼盖结构的设计„„„„..62 11.TAT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64 12.pkpm新天地三期咨询台答问摘编„„„„„„„..66 13.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69 14.建筑结构(SATWE)的总信息„„„„„„„„„„..73 从朋友那里得来,不敢敝帚自珍,特拿出来与大家共享!陆续把后面的内容发出,希望阅读完整内容的朋友请留E-mail,我尽快发给你!

1.彻底了解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

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

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的连接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

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

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在SATWE、TAT计算时对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5、绘梁施工图前对梁的相交支座的支座修改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

在PM主菜单1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次梁。

此时程序判定次梁的过程是:

对每个无柱节点需要判断为“支座”(用三角形表示)或“连通”(用园圈表示),该节点处于负弯矩区的为支座,为正弯矩区的为连通。支座时,梁本身应为次梁,支座梁则为主梁。

连通时,连通节点两端的两跨梁将合并为一跨,成为主梁,节点上的另一方向梁成为次梁。支座时,施工图上的梁下部钢筋在支座锚固长度仅为15倍钢筋直径。因处于负弯矩区而按非受拉锚固设计。连通时,该节点两端的梁下钢筋必然在节点下连通,程序不会出现锚入支

座节点,因为处于受拉区。

对处于端跨的次梁(支承在梁支座上),程序需将其判断为“悬挑梁”或是“端支承梁”。当端跨梁下无正弯矩,全跨均作用负弯矩时,程序判定该端跨为挑梁,在该跨端部用园圈表示。反之,程序认定该跨为端支承梁,在该跨端部用三角支座表示。

对如上程序自动判定的支座状况,一般人工应做干预修改。在中间跨,把支座改为连通将合并梁跨,施工图设计偏于安全。一般不应将连通改为支座。对于交叉梁系,更应注意把有些支座改为连通,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施工图设计。

次梁按次梁输入时:

对于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其跨度、跨数都已确定,与在PM主菜单1输入的主梁相交处,其本身是次梁的性质不能修改,其支座处的梁肯定当作主梁处理,也就是说,对这种次

梁,一般没有修改支座的问题。

6、三维空间程序的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将在层平面上形成大量的房间。SATWE、TAT的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是按每个房间逐个布置活载的过程,这时可能造成活荷不利 计算过于繁琐费时。按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层平面上形成的房间均为不考虑次梁划分的大房间,其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更

快捷。

7、楼板配筋

由于板底钢筋的配置是以房间为单元进行的,按主梁方式输入次梁的房间可能过多过密,此时作楼板配筋施工图时,一般不应采用“逐间布筋”或“自动布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板底钢筋是细碎的小段筋。一般应采用“通长配筋”菜单将板底钢筋按不同范围拉通配

置。

2.PKPM结构设计使用心得

****以下为本人集多年PKPM使用心得所写,可能有不对之处,敬请原谅!如果你愿意把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请告诉我。要想PKPM没有错误,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用她。如果做结构设计,不太可能不用PKPM,所以,最好不做这行,做“三陪”比这行轻松。1.在PM中如果有定义错层梁的话,如果错层高差太大,会导致TAT检查出现“有多余节点,必须删除”的错误。(若PM中定义错层梁,错层高差不能太大)2.如果斜杆高度大于层高,可能会导致TAT数据检查出现“有水平支撑,无法计算”的错误。(斜杆高度不能大于层高)

3.如果定义的工作目录名太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T文件无法转换为.dwg文件。(工作目录名不能太长)

4.PKPM生成的.dwg文件字体是两边对齐,在PKPM的安装目录cfg中有ET.lsp程序,可以在AUTOCAD中调用,将文字改为左对齐、右对齐,居中等格式。

5.在PKPM系统中,输入楼板厚度的唯一作用是计算楼板配筋,别无他用。对于TAT或SATWE,因为已经假设了楼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楼板厚度对于刚度计算不起作用。所以大家使用TAT或SATWE时,应考虑该假定的合理性。

6.在PKPM.ini文件中定义了斜杆竖向约束作用,如果斜杆变形或应力较大,大家应慎重取值考虑。

7.关于错层,PKPM中,如果楼板相错500以上,一般要按错层考虑。错层时,应在PM中按两个标准层进行输入,TAT和SATWE会自动形成错层数据。如果按一层输入并考虑错层影响,应该在TAT或SATWE中,定义弹性节点等措施。8.关于节点太近,如果在PKPM输入时,不进行轴线简化,在节点较多较密的情况下,程序会提示节点太密(小于150)。此时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使上下节点尽量对齐。哪怕相近节点不在同一层,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影响。(节点不能太密[小于150],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

9.关于斜梁、斜杆及斜柱,PKPM中,斜柱、支撑均按斜杆考虑,斜梁和普通梁一样,承受弯矩而无剪力。

10、特殊梁、柱、支撑定义,采用异或方式,即原有属性再次定义则取消原属性。举例:一下端铰接支撑要想定义为两端铰接,应该先再次定义下端铰接,此时上下端均为刚接,然后定义两端铰接。11.TAT输出的构件内力正负号说明:

TAT输出的构件内力,其正向的取值一般是遵循右手螺旋法则,但为了读取、识别的方便和需要,TAT在输出的内力作了如下处理:

(1)梁的右端弯矩加负号,则在识别梁正负弯矩时,上表面受拉为负弯矩、下表面受拉为正弯矩;

(2)柱、墙肢、支撑的下端轴力加负号,则在识别它们的正负轴力时,受拉为正轴力、受压为负轴力;

(3)柱、墙肢、支撑的上端弯矩加负号,则在识别它们的正负弯矩时,右边或上边受拉正弯矩、左边或下边受拉为负弯矩。?????

*****非常不错,使用pkpm之前,应该对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简化,并非向建科院的人说得那样,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输入,例如:目前坡屋面做的较多,斜梁如何输入这个问题就摆在面前,我的作法很简单,按照直梁输入。这一点我在3月24号上海pkpm研讨班上同建科院的人讨论过,他们也同意我得看法。程序毕竟是程序,并不是万能的,我们是用软件,而不是让软件牵着我们走,看法粗浅,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3.PKPM程序学习的一些体会 学习时间:2003.2.25~2003.2.27

主要的内容:

1、PKPM的发展方向

2、空间计算程序部分

一、PKPM的发展方向

PKPM程序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计算,它的方向就是集成化、通用化。集成化大家都能感觉到,PKPM程序都是以PM程序所建数据为条件,以空间计算为核心,基础、后期的CAD出图都能采用前面的数据。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程序集成化的雏形。程序的通用化主要表现在计算上,PKPM程序的计算程序由以前的平面计算(PK)---->三维空间杆件(TAT)---->空间有限元(SATWE)---->整体通用有限元程序(PMSAP)。能计算的结构类型有砖混、底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在又在开发特种结构的计算程序:如高压塔架、巨型油罐等。在PM程序中就可以建立起这些结构的空间模型。当然现在的PKPM系列程序还不能计算。●第二个方向就是开放计算参数的开关。有很多参数以前都是放在程序的“黑匣子”里的,设计人员不能干预。程序放开这些参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要让设计人员真正的掌握工程的设计过程,能够尽可能的控制设计过程。其次就是要把一些关键的责任交由设计人员来负,程序只能起到设计工具的作用,不能代替设计。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结构设计人员充分的理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校对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6条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结果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

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二、空间计算程序部分

1、PKPM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这是我们这次学习班一个学员提的问题)现在,PKPM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TAT、SATWE、PMSAP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自由度θ’,相应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资料书的P129)。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的假设。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

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

TAT程序不同。

3)、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等程序,这些

程序各有特长。

2、程序的参数及选择开关 1)、PMCAD中的参数(1)总信息:

●结构体系、结构主材:主要是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调整参数。

●地下室层数:必须准确填写,主要有几个原因,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必须要用到这个参数,有了这个参数,地下室以下的风荷载、水平地震效应就没有往下传,但竖向作用效应还是往下传递。地下室侧墙的计算也要用到。底部加强区也要用到这个参数。●与基础相连接的下部楼层数:要说明的是除了PM荷载和最下层的荷载能传递到基础外,其他嵌固层的基脚内力现在的程序都不能传递到基础。????????(2)、材料信息:其他与老的程序一样填法,就是钢筋采用了新规范的新符号。

(3)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就是老的抗震规范的近震、远震。按抗震规范的附录A选择即可。内江的三县两区都是第一组,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场地类别:程序是“场地土类型”,按《地基基础规范》的3.0.3条的4款,应该是“场地类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3.3.2、3.3.3条也是提的“建筑场地”,而不是“场地土”。一般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提出此参数的。

●计算震型个数: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一般工程,不少于9个。但如果是2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6个,因为每层只有三个自由度,两层就是6个。对复杂、多塔、平面不规则的就要多选,一般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就可以了,证明我们的震型数取够了。

这个“有效质量系数”最先是美国的WIL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将它用于著名的ETABS程

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3-2条要求B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90%” ● 周期折减系数:这个参数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16条(强条)要求,按3.3.17条进行折减的。

框架:0.6~0.7 框剪:0.7~0.8 剪力墙:0.9~1.0(4)风荷载:

修正后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7.1.2条,对与高层、高耸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2.2条,对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按规范的解释,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都是对风荷

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2)、TAT的参数及开关

(1)、用TAT程序计算建模应注意的几点:

●剪力墙必须要有洞口,不能形成封闭“口”字形。这样在构件截面上的剪力流才有进口和出口,否则,程序无法对构件进行计算。这是TAT程序对薄壁柱数学模型模拟的要求。●剪力墙内的洞口要求要上下对齐,且要有规律性。如果不这样,那么内力的传递将通过节点间刚域来传递,这与实际有时很大差别,引起很大的计算误差。且洞口布置不规律,计算

结果具有很大的突变性。

续<3.PKPM程序学习的一些体会>(2)、参数:在PM参数中说过的就不在说了。

●柱的计算长度:程序中增加了一个选项“柱长度系数按混凝土土规范的7.3.11-3计算。以前老程序是按表7.3.11-1和表7.3.11-2采用的。7.3.11-3条是新规范新增的。“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lo 可按公式7.3.11-1和公式7.3.11-2计算结果的较小者取值。

这是因为近年来对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的研究表明,竖向荷载在有侧移的框架中引起的P-△效应只增大有水平荷载在柱端截面中引起的弯矩 Mh,而原则上不增大由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 Mv。因此,框架柱柱端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总弯矩应是:

M=Mh+ηs*Mv(1-1)

式中ηs为反映二阶效应增大Mh幅度的弯矩增大系数。但在传统的η——lo法中,是用

η同时增大Mv和Mh的,即:

M=η(Mh+Mv)(1-2)

因此,如果要使所求的总弯矩相等,那么必然有:

ηs>η

与ηs相应的lo也就必然比与η相应的lo取得大一点。

对于一般工程中的多层框架结构,(在 Mv/Mh为常见比例,即>1/3,框架节点的柱梁线刚度的比例也为常见值时)按规范表7.3.11-2的lo计算出的η再按1-2公式计算出的弯矩和按规范7.2.11-3条计算出的lo在按公式1-1算出的弯矩,两者差异不大。所以在一般多层框架,没有特殊的水平荷载和特殊的框架节点情况下,采用7.2.11-2和7.2.11-3计算的lo对计算结果没有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Mv/Mh<1/3或梁注线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7.2.11-2条计算的lo对计算结果就很大的影响了,而且是偏于不安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采用7.2.11-

3计算。建议都采用7.2.11-3计算。

本来规范采用η——lo法就是不尽和理的,因此规范就在7.3.12条要求采用刚度折减法,这种方法也是国外通行的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且也是准确的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在PKPM程序中还没有得到实现。

●竖向力计算信息:程序有四个选择

-----不计算竖向力:它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水平荷载效应的观察和对比等。

-----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

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是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和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

接近手工计算。

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人为的扩大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线刚度比,所以它的计算方式值得

探讨。

所以,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时,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高层建筑)

●是否考虑P-△效应:选择否,就按规范的7.3.11条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如果选择“是”,则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为1,再按程序的计算方法来计算P-△效应。●是否考虑梁柱重叠的影响:

---不考虑:对于普通的多层框架,一般都采

用这种选择。---考虑梁端弯矩折减:

M边=M中-Min(0.38*M中,B*V中/3)

---考虑梁端刚域的影响:

扣除梁梁端刚域后的梁计算长度为:

Lo=L-(Dbi+Dbj)

但计算荷载还是按节点间梁长来计算的。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主要用于有斜向抗水平力结构榀时填写,在0~90之间。改写后,风荷载要变化,主要是受风面积变化、风荷载作用的坐标变化;抗侧力结构榀的刚度变化引起地震力的变化,所

以要重新进行数检。●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相对刚度:

---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3大概为70%~80%的嵌固,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完全嵌固。到底怎样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经验。????????????????????????????

●是否考虑扭转藕连: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2-2条,“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5.1.1-3条,也与高规有相同的规定。

●地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结构的抗震等级:

按结构的实际填入即可。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程序取的是规范的计算值。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14条,这个数值的来源有:

Fevk=avmaxGeq Geq=0.75Ge avmax=0.6amax 所以有:

Fevk=0.75*0.6amax*Ge 由于高规的3.3.14-3要求“宜乘以增大系数1.5”。

所以最后

Fevk=1.5*0.75*0.65amax*Ge

=0.73125amax*Ge 填入的就是“0.73125amax”,也是程序给出的隐含值。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效应选择:如果选择,地震力将增大很多,所以在选用的时候要慎

重。

●5%的偶然偏心:这是《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3.3.3条要求:“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

响。

●结构的阻尼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8条“除专门规定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程序提供的参考值:钢结构:0.02;混合结构:0.03。这个阻尼值不但用于地震作用计算,也要用于风荷载的计算。

●水平、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表5.1.4-1取。●特征周期值: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表5.1.4-1选用。

在调整系数中,有以下的几个参数开关:

●0.2Qo(0.25Qo)调整:

这条是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框架柱数量从下到上基本不变的规则建筑,Qo(Vo-规范表示)取得是“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对于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的变化的结构,Qo(Vo-规范表示)取得是“每段最下一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对复杂结构框架的调整应专门研

究框架剪力的调整方法。

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调整层数。

●温度应力折减系数:程序一般推荐0.75或更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5.3.6条只

是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材料信息就按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设计信息:

●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一般工程都采用程序给出的隐含值,不要去改动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3.2.5条“对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但程序只给出了“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2,按“程序编制组”的解释,他们已经在程序内部考虑了这种组合,所以不需要设计人员考虑,只需按一般情况

填就可以了。

●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5.1.3条取。

●柱、墙荷载折减标志:要说明的是,在PM建摸中也有“荷载折减”,他们是叠加的,也就是PM中折减了,在空间程序计算中要在以前折减的基础上再折减。所以需要设计者在选

用这项时特别慎重。

●柱配筋方式选择:有两种方式,单偏压和双偏压。单偏压程序就是按规范的公式进行配筋计算的。双偏压,程序是按数值积分法计算的,所以对于不同的“柱截面钢筋放置方式”就会得出不同的配筋计算结果。所以,建议整体计算还是按“单偏压”计算,在得出固定的“柱

截面钢筋放置方式”后,再进行复核。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程序给出的隐含值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附录B的公式:B.0.2计算的。最好是将程序计算的精确值反填回来,再计算。

(3)、TAT中的弹性节点:在TAT程序中也叫“特殊节点”,由于TAT程序采用的是“刚性楼板假定”所以,在同层中,各节点具有相同的位移,没有相对位移。弹性节点就是为了弥补这种假定对很多“空旷结构、错层结构”不合理模拟的补充。

3)、SATWE的参数及开关

总信息中: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剪力墙计算“精度和速度”取舍的一个选择。选择“内部节点”,那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将作为内部节点而凝聚掉,但这样速度快,精度稍有降低;作为“外部节点”,那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也将作为出口节点,这样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计算准确,但速度慢。

所以程序建议规则的结构可以选择“内部节点”,复杂的结构还是选择“外部节点”进行计

算。地震信息中: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的结构,这里填的是除了两个正交的,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

●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且不得大于90和小于0。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

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

特殊构件:

●楼板的分类:

----刚性楼板:在程序中考虑为“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弹性楼板3:假定平面内无限刚,真实的模拟楼板平面外刚度

----弹性楼板6:程序真实的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外的刚度

----弹性膜:程序真实的计算楼板平面内的刚度,楼板平面外的刚度不考虑。●多塔定义:注意折线围区可以重叠,但同一构件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最好是从

最高楼层编起。

3、PKPM程序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的计算:

1)、模型数据的输入:

模型尽量按原型输入:即洞口、挑梁、砖墙等都要按原型输入。节点尽量具有规律性:节点尽量上下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荷载传递的正确。

参数的输入要合理:

(1)、在“交互式”的设计参数输入中结构体系要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砌体、底框抗震

墙)。

(2)、在PM的“次梁楼板”输入中,要求把墙体材料选择为“砖”,混凝土抗震墙做个别

修改。

(3)、楼面刚度类别: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表4.2.1中“屋盖或楼盖类别分为三类:整体式、装配整体式和装配式无棱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或钢筋混凝土楼盖---刚性;装配式有棱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轻钢屋架和有密铺望板的木屋盖或木楼盖---刚柔性;瓦屋面的木屋盖和轻钢屋盖---柔性。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楼盖的“刚柔性”和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刚弹性”是两回事,楼盖的“刚柔性”仅仅是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刚弹性”的一个条件,还有房屋横墙间距这

个条件。

(4)墙体材料的自重:对于机制砖,程序隐含为21Kn/m3,对于抹灰荷载、墙砖荷载,就在砌体容重中考虑。不要采用加厚墙体来体现,因为这样会增加墙体刚度,与墙体的实际刚

度不符。

(5)、混凝土剪力墙等效系数:相当于混凝土墙与砖墙刚度的比值。对于底框-抗震墙结构的底部抗剪墙刚度计算及地震剪力分配中该值不起作用。

(6)、构造柱参与共同工作:首先构造柱要按普通柱输入,程序对构造柱参与工作的计算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10.3.2条来计算的。

2)、PM程序对砖混底框的计算:

(1)、墙体的计算:

墙体的受压计算:是以墙段为计算单元的。一是门窗洞口间墙;一是两节点间的墙段;对于墙段长小于250的程序将忽略不记,这引起我们对小墙支强度的重视,程序根本没有计算,也没有给出警告,我们就认为他是满足要求的,就留下了隐患。而实际上这样的墙段也不能作为结构构件来使用的,要求我们在做结构时特别小心。墙体高厚比计算:是将相邻有相交的墙肢支撑的墙段生成墙高厚比计算的单元,对墙长度小

于1.9m的墙段单元不作高厚比计算。

墙体的局部受压计算:计算的条件是在该节点上支撑有一根在交互式输入中输入的梁,且有墙体,在节点位置没有柱,可以有垫块和圈梁。

(2)、底框的计算:

参数输入: ●底层框架的层数

●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7.3.6条有公式:

Mbi=Mli+am*M2i Nbti=ηN*M2i/Ho

其中

am---为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系数(支座也是am,但计算公式不同)

ηN--为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

按规范计算的折减系数是很小的。有些资料有0.6的,有0.8的

程序的折减系数与规范的调整系数有差别,程序是针对墙梁以上的荷载。而程序是针对上部

墙梁传递给框架梁的恒载和活载的。●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边框柱对侧移刚度的贡献是按“面积等效”的方法计入的。

●底框的计算过程: 在PM程序中分为三步:

第一步:计算其它各层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以及底框中混凝土抗震墙的剪力设计值,不考虑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全部由抗震墙承担。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7.2.4-

3条要求的。

第二步:计算底部各榀框架承受的侧向地震作用及各榀框架柱由地震倾覆力矩产生的附加轴力。分配按侧移刚度进行分配,但混凝土墙的刚度要乘以0.3的折减系数。这是《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的7.2.5-1条要求的。

第三步:根据混凝土墙的剪力、轴力、弯矩设计值进行墙的配筋计算。但没有进行梁柱的计算。对于底框的计算,最好采用空间程序的计算结果。

3)、空间程序对砖混底框的计算:

这里主要讲SATWE程序:SATWE程序对砖混底框的计算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一个就是“规范算法”:程序仅仅对底框进行空间分析,接PM地震分析后所生成的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上部砖房传递给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倾覆力矩、竖向荷载、以及竖向荷

载的折减系数。

●有限元分析法:是将整个房屋包括底框和上部砖房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是参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的,有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先进就是能整体分析,考虑上部砖房与底框的共同协调工作。但是程序把砌体做各向同性材料来进行分析是不符合砌体材料的实际情况的,我们所用的砌体材料一般都是各向异性的。而且这种计算方法超规范。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建议还是采用“规范算法”。

4.参加pkpm学习班的笔记

上周末参加了pkpm学习班,主要学习了三个内容:1)sts的使用;2)运用pkpm进行高层设计时的一些问题;3)spascad建模。对于1)和3),本人都没有多少经验,对于2)则有一点体会。整理了自己关于2)的听课笔记,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提高。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希望大家能够进行讨论。谢谢了!

Pkpm听课笔记

一、风荷载

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建议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后,再代回重新计算。

二、地震作用及结构振动特性

1)对于耦联选项,建议总是采用;

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例: *** 一31层框支结构,考虑双向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其计算剪重比增量平均为12.35%;

*** 规则框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时,角柱配筋增大10%左右,其他柱变化不大;

*** 对于不规则框架,角、中、边柱配筋考虑双向地震后均有明显的增大;

*** 通过双向地震力、柱按单偏压计算和双向地震力、双偏压计算比较可知,后者计算柱的配筋较前者有明显的增大。建议:若同时勾选双向地震力、柱双向配筋时,要十分谨慎。

3)计算单向地震力,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内力增大5%~10%;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位移有显著的增大,平均为18.47%。

注: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应采用双向地震作用,并注意不要与“偶然偏心”同时作用。“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力”应是两者取其一,不要都选。

建议的选用方法:

****当为多层(≤8层,≤30m),考虑扭转耦联与非扭转耦联均可;

****当为一般高层,可选用耦联+偶然偏心;

****当为不规则高层、满足抗规2条以上不规则性时,或位移比接近限值,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4)有效质量系数

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的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计算振型数 剪重比 有效质量系数1.6 50% 60 3.2 90%

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结构的周期与位移

周期比:控制结构在大震下,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

最大层间位移:按规范要求取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杆件位移称为楼层控制层间位移;

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位移比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

注: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用于送审,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种改善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一句话,周期比控制的不是在要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承载力布局合理性,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四、刚度比控制

(1)剪切刚度;

(2)弯剪刚度;

(3)抗规3.4.2中定义的刚度。

选用方法如下:

(1)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宜采用刚度1;

(2)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宜采用刚度2;

(3)多数结构宜采用刚度3。(所有的结构均可用刚度3)

五、地下室设计分析

(1)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2)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3)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六、梁、柱、斜撑和墙的抗震等级逐个指定

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同一结构不同部位需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的情况,在satwe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可以通过交互式逐个指定。

注:对于〈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的一些构件,如角柱、框支梁等,程序可自动搜索。但总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使得搜索不够完全或准确,强烈建议通过菜单〈特殊构件补充定义〉手动搜索。

七、框架结构分析

(1)注意柱计算长度系数的选取;

(2)柱一般按单偏压配筋、双偏压验算为好,因双偏压存在多解,配筋量与形式不唯一;

(3)梁-柱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取,程序自动加12.5;

(4)对于大截面的柱,可考虑梁、柱重叠部分为刚域;

(5)一般可考虑梁刚度放大、扭矩折减,以考虑楼板的影响;

(6)负弯矩向下调幅后,跨中弯矩自动增大。“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是不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乘的系数,不要与此混淆;(7)梁弹性挠度以主梁为主,次梁的挠度计算仅供参考;

(8)恒载一般用“模拟施工一”,也可用“一次性加载”。若有竖吊构件(如

吊柱),必须用一次性加载。

八、框剪结构

(1)0.2Q一定要考虑;

(2)可选择“模拟施工二”传基础力。值得注意的是,“模二”不能用于上

部结构的计算。

九、地震作用调整

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程序根据层刚度比的计算,自动确定薄弱层并将其效应放大。

5.PKPM公司论坛精华帖--------godbull 成员

用satwe8算砖混结构时,构造柱是否按框架梁计算了?算出配筋为4根16?这样算是否对梁有影响?梁的配筋会不会偏小?算梁的配筋,satwe,tat,pk怎么差别会比较大?pk按平面算还可理解(不过砖混应该影响不大?)satwe,tat就不应有太大差别了。

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个人认为计算砖混结构PK和TAT均不太适合。如果在SATWE中计算的话,如果不想过多的考虑构造柱的影响那就干脆不要把它作为结构构件输入。

jdwk 成员

我发现当砖混结构厨房卫生间处输入楼板错层后,程序中现浇板的裂缝在此处特别大,不知

别人有无同感?

guozhen3098 PKPM论坛高级会员

所有板厚不同的交线处都是这样。我不清楚板配筋是否一定要使裂缝宽度要求如果是,按程

序配的话此处的配筋将会很大。logical PKPM论坛高级会员 现浇筐架结构的板厚度凸变处裂缝很大。

cyc PKPM论坛高级会员

如果两边板高差大,可按简支支座调整负筋,同时增大板跨中钢筋。

yunxd PKPM论坛高级会员

请注意,是连续板在高差两侧弯矩的传递,造成较薄的一边(往往是厕所板厚比相邻房间薄)

配筋不够,产生裂缝。doagain PKPM论坛高级会员

如果假设是连续板,配筋是按照薄的那边配的吧。

newnew 成员 按规范应该用连续梁计算,我能不能把基础部分作为底框结构,将桩作为圆柱布置用pk计算配筋呢?现在要施工图审查,需要计算书,难道还要手算再整理计算书吗?

wnwn 成员

可将地梁所在层作为一结构层,将底层填充墙作为荷载输入计算出地梁,再根据地梁受力特点适当调整配筋。地梁层竖向导荷结果可加上原楼层竖向导荷结果计算挖孔桩。

kurt 成员

楼上那位说的做法我不敢苟同。砖混结构人工挖孔桩,我们院的做法是把桩和梁看成框架结构,用TAT进行计算,这其中关键有几点:

1,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桩长和“模拟框架”的柱尺寸;也就是说,本来土层对桩的抗侧变形有影响。这时就要适当加?quot;柱“尺寸,让它刚度增大。

2,梁上荷载原则按PM倒荷的结果,如按墙梁理论,可适当折减。具体系数可凭经验。

HUANGXIANGJUN 成员

将桩当圆柱用PK计算,这种模型与桩的实际受力差别较大,因为桩周土对桩的嵌固作用未考虑,有关计算书的问题确实挺烦人,我设计了一个工程,光独立柱基的计算书就打了2

4张3#纸,没办法,吃的就这碗饭。

newnew 成员

是啊,多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多还要手工编制就太花费劳动力了!施工图审查要求前段时间看过,具体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等我再借来扫描了放上来。

pkpm.z 成员

本人正在设计:六层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下室高4m,基础采用梁板式筏基,地下室侧墙为砼

墙.1.pm建模时能否把地下室顶板也建在内,还是作为基础处理? 2.计算基础时上部力传下来如何考虑地下室墙体的作用?

3.如果把地下室顶板层作为上部结构的话,底层层高取地下室高度吗?还有整个结构不是变成七层框架结构了吗?是否可以当成七层框架计算?如不能则地下室墙体

输入时是否需要作开洞口处理?

4,本结构与已有建筑紧邻,局部(沿已建建筑一侧)我想做一排柱下条基(其余处为地下

室)是否可行?如何解决建模问题?

PKPMZB 论坛管理员 可以按七层框架建模.pekoe 成员

为什么有建筑物紧邻就要做柱下条基?解释一下可好?两种基础形式混用不好吗?

pkpm.z 成员

按基础规范要求:相邻基础水平距离应为其高差的1~2倍。已有建筑基础已经挖出为-2m,而本工程地下室地面已经达到-4m,本来想做一些支护,据说老建筑质量极差,怕有影响,(当然施工图是找不到了)所以想做一排柱下条基,与老建筑基底平,这样紧靠其设置条基,可充分利用地基,减少基础的偏心。

pekoe 成员

如果用条基和筏基配合,筏基部分的地基反力应该不大吧,如果要使条基部分的地基反力达到这一水平也不容易吧。我想还是都做筏基好,旧建筑外侧先打护坡桩,桩算够了,应该不影响旧建筑吧。而且似乎解决护坡的问题是施工单位的任务吧,如果出现因为基础不配合引起沉降不均,就是设计人的责任了。

nxjun 成员

在tat说明书中,8度地震区二类场地土高层建筑剪压比一般为3%~6%,随高强混凝土应用,比如C60混凝土用于柱,其相对C20混凝土,在同样轴压比下,柱断面小的多,E提高不多,I(b*h*h*h)降低太多,整个结构偏??因而剪压比常小于3%,审图人要求乘以放大系数达到3%,请各位高手指教,此是否合理,有为其他方法?

pkcheny 成员

规范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其下限值不应小于最大值的20%“,也就是说不小于0.2x0.16=0.032。按3%差不多。这也是强制条文。”剪压比“听起来挺怪的,通常是构件剪力与砼抗压强度的比值,现在应该是底部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数,”剪重比“好一些

吧?

Lixx PKPM论坛高级会员

这个系数是地震作用与等效重力荷载的比值,有的文章中也称为剪重比。规范中这类条文均是根据10-30层的建筑总结成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无论怎样布置,剪重比均不可能达到7度二类土1.5%-3%,8度二类土3%-6%的范围。但对于多层建筑来说,达到5%以上的也不少。还是根据情况自己掌握比较好。不知新规范中有无变化。

PKPMZB 论坛管理员

LIXX说得有道理实际上剪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指标,对它的控制应该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绝对化.而且据我所知目前规范中还没有特别的强

制条文吧.wjh 成员

请问车库转弯坡道按何方法简化计算及出图表示?

haipeng PKPM论坛高级会员

我认为只能手算,其实很简单,按挡土墙呗!

wjh 成员

我是指坡道板,类似螺旋楼梯,水平转角90度。

jiangjiangjg 成员 就用LTCAD螺旋楼梯计算试试。

wjh 成员

可中心线展开长度有12m,按s/30板厚要400mm,配筋还算不下来,次坡道四边均有剪力墙,可否简化为四边嵌固板算? cyc PKPM论坛高级会员

假如坡道较长,L/B>2,按单向板算应该没问题。

-----------在tat说明书中,8度地震区二类场地土高层建筑剪压比一般为3%~6%,随高强混凝土应用,比如C60混凝土用于柱,其相对C20混凝土,在同样轴压比下,柱断面小的多,E提高不多,I(b*h*h*h)降低太多,整个结构偏?因而剪压比常小于3%,审图人要求乘以放大系数达到3%,请各位高手指教,此是否合理,有为其他方法?nxjun 规范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其下限值不应小于最大值的20%“,也就是说不小于0.2x0.16=0.032。按3%差不多。这也是强制条文。”剪压比“听起来挺怪的,通常是构件剪力与砼抗压强度的比值,现在应该是底部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数,”剪重比“好一些

吧?pkcheny 这个系数是地震作用与等效重力荷载的比值,有的文章中也称为剪重比。规范中这类条文均是根据10-30层的建筑总结成的,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无论怎样布置,剪重比均不可能达到7度二类土1.5%-3%,8度二类土3%-6%的范围。但对于多层建筑来说,达到5%以上的也不少。还是根据情况自己掌握比较好。不知新规范中有无变化。Lixx LIXX说得有道理实际上剪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指标,对它的控制应该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绝对化.而且据我所知目前规范中还没有特别的强

制条文吧.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下载了7月23日的CFG文件,内容和老的一样,没有解决掉轴线为PLINE的问题!难道最新的CFG一定要邮购才能得到吗?网上不能下载吗?我们都是正版用户!正版用户的权益

在那里? lzhksoft 在北京网页下载区的 updatecfg 中有新的程序 modifyw.exe 可解决 Pline 问题!Hi 也可以从http://中”PKPM软件Windows Update更新“进入此目录进行更新。注意文件的日期和字节数。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PKPM软件Windows Update更新中,最好能提供更新的实际日期,我才上去了,怎么看都不

象新的!羊三皮

和你手头的文件日期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新旧了。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网络版的工作站安装问题?

1,通过安装工作站SETUP程序。2。直接映射到服务器上。那种方法好一些?

另外在各类*.T图中,背景色总是单纯色,手动修该为双色退晕后确定。再次进入后又回到了单纯色。应该如何设置?(采用的前者安装)。蚂蚁 如果掌握原理就可以手动操作,不过要设的东西挺多的。包括运行库、注册表、路径等 如果没有掌握原理,请使用工作站设置程序。建议用户用设置程序完成安装。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工作站设置程序在哪?重新安装时怎样改变设置。请指教,因为每次进入*。T画面都要手动设置为双色退晕,很麻烦。单纯色情况下无法看清多谢了。蚂蚁

就是client.set目录中的setup.exe.第二个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davidsun 论坛管理员

1.普通梁能放在连梁上吗?

2.七层框架,二层仅有横向梁及四周边梁,且无板,大部分柱在该层处无纵向支点,这种情况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该作怎样的调整? 鲁班

1.能。

2.对于穿层的柱程序应该能自动识别,当然您最好是能对程序给出的柱计算长度作一下校核。PKPMZB 论坛管理员

普通梁一般不能放在连梁上!nxjun

由于在三维分析软件中各梁段之间均为交叉梁系,故我个人认为如果有需要的话,普通梁也可放在连梁上。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PKPMZB 论坛管理员

----------我真的很想知道satwe8计算底框是否可靠?

我算了一个底部两层框架,上部五层住宅的结构,六度区,计算一切顺利,由于体型不规则,用PKPM出框架有不少麻烦,于是改用SATWE8计算出图,转换层框架大梁差别不是很大,有的也有差别,地梁及一层梁大部分差别不大,但也有差的多的,尤其是单榀框架,PK出图一 般负筋较大,但本身荷载不大,SATWE负筋就较小,柱筋也有差别,SATWE的边柱及角柱配筋较大,而中柱配筋较PK小,我个人觉得SATWE的计算模型和配筋简图比较合理,但是因为说明书上也说SATWE在计 算框架梁时配筋偏小,所以老总就不放心我的计算结果,我想请教一下SATWE8的计算结果到底可不可用,是不是一定要用PK校核,(那样太麻烦了)不好意思,请高人一定有空指点,谢谢。yesno

我用satwe8计算底框觉的结果还是可靠的.不过柱筋及顶层框架自己根据经验作调整。Gzcj

用SATWE-8计算底框结构应注意对地震作用的放大。尤其是底框梁的配筋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PKPMZB论坛管理员

六度区不用抗震计算,何来放大地震作用.二层框架应考虑上面五层砖混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Gzcj

是呀,六度区是不用计算地震力的,在SATWE8中填写参数时,是不算地震力的,所以没法放大,再说二层框架如何考虑上部荷载的水平力?感觉水平力好象影响不大 根据经验调整?好象只有凭感觉了 yesno

如何改变层刚度, 我加厚板RATX,RATY均未变 logical

板厚度加大多大?此外对层刚度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剪力墙、大梁等结构构件的刚度。PKPMZB论坛管理员 加大板的厚度对改善上下层刚度比的用处不大。关键是要加大下层柱、墙等竖向构件的刚度,以及连接竖向构件的框架梁的刚度。我觉得你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矩形柱和异形柱截面相差太大造成的,如果所有柱都是下层矩形,上面异形的话,应控制异形柱每肢不应超出矩形柱300左右。Lixx

异型柱肢可以在大于矩形柱吗? Asuhe

可以.再类似单桩承台做转换.WYM65

异型柱支为啥不能超过方柱 logical

应改可以,作转换承台 gzcj

梁一端不能搭到柱节点怎么办? 由于两个柱布置不在一条轴线上,梁一端因此不能搭到柱定位节点上.而实际上这个柱扁长,梁是能搭在这个柱上的.但这样计算机是并不认为梁的这个支座是柱!我应怎么办?在梁与扁柱交的节点上再输入一个同样的扁柱,与原扁柱重合.是否可行? 没有图示,不知大家能否理解我的意思.f.f

俩柱节点间梁考滤扁心移动 huangd

柱上加一刚性梁 y.h

1.俩柱节点间梁考滤扁心移动:不行.我的前提是必须在两柱不在一轴线上.2.柱上加一刚性梁:请问怎样才为刚性梁?事实上垂直方向这根梁一般是有的.但断面不是随意定的.f.f

刚性梁是不能由用户定义的,PKPM中隐含设定整个梁长度均包含在同一根柱截面内的梁为刚性梁,此梁刚度为无穷大,仅起正确传力的作用。建议结构输入时柱按实际情况输入偏心,保证能将两个节点包含在其截面内,另外千万记住在这两个节点间布置一根梁,截面大小无所谓。Lixx

我的处理方法是在两偏心节点间上布置一段剪力墙,配筋计算根据此段墙的内力进行调整。Cxl

梁按轴线输入,柱偏心.柱两结点间加一根梁,此梁自己调整.Gzcj

这节点间梁就指所谓的刚性梁吗? f.f

是的!断面随便定!此梁一定超筋,查看超筋信息及配筋,可知此梁仅为传力.TAT中出平法图自己修改!Gzcj

那么该支座是否会成铰支座? f.f

这个要看程序中对刚性梁刚度的处理,如果将此梁的各种刚度设为普通梁的1000倍以上,那么此点不会成为铰支座,当然和实际结构还是有一些差别。Lixx

根据以些工程实践,与此结点有关构件人为调整,我一般根据原用TBSA分析比较由此得出经验调整。本人用TBSA4.2版.Lxin

在 JCCAD 中输入地质资料后,因地质不均匀,程序自动计算出桩筏下的桩有两个 K 值,(桩筏下的桩径、桩距、桩长等均相同),而根据静荷载实验,该桩仅有一个 K 值,那么,我应该如何选择 K 值?当桩筏下同时布置两个不相同的 K 值,桩的反力很不均匀,而取一相同 K 值,则桩反力很均匀。y.h 静载荷试验只做1个吗?最好在地质条件差别大的地方多做一个,根据试验结果定k值。我觉得应取两个k值,地质不均匀,相同持力层,沉降差别不大,桩反力自然不同。Dink

在桩筏计算中,当采用倒楼盖法,桩的 K 值大小应该对桩的反力无影响,但如果在同一桩伐中采用不少于两个 K 值时,即使采用倒楼盖算法,对桩的反力也有影响。因此,我不是很清楚,是否应该根据静荷载实验,统一取一个 K 值,还是分别取三个 K 值? y.h

采用倒楼盖法时,即基础无穷刚,在何载作用下,K值大的部位,所受的反力应该大。如地质不均匀,应该采用不同的K值进行桩筏计算。奥特曼

我们院用 JCCAD 软件的设计人员都采用桩的一个统一 K 值,而不管地质情况是否有差别,我不清楚这样的计算模式是否正确?依我的计算经验,对桩的反力有校大影响。y.h

桩基础的K值,程序能够自动计算,但是影响到内力、沉降的巨大差异,桩的刚度需要有量纲级的差别,产生这一差别,与桩基础,地址报告以及上部荷载均有关系。ctt

为什么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框架端部的负弯矩会比中部的小?(边跨表现的更为明显).这和手算时出入太大了吧?本来端部应QL*L/12,而中部是QL*L/24的吧?那就应该是端部比中部大很多才对啊!HCXMY

因为有水平荷载的原因.ZPX

还有地震荷载的作用,手算你考虑到了吗 logical

在不考虑水平力和地震力的时候也一样 HCXMY

梁端怎么可能是完全固端,你说的系数是在梁端完全固接的情况下的!Pine

这跟荷载形式有较大关系,跨中是否作用较大的集中力?你的判断只适用于均布荷载作用。xiaoyoutiao

你有没有注意到PK的框架梁的弯矩调幅。Jin

用调幅系数只会使中部的弯矩比端部更大而它本就大得很离谱了 HCXMY

混凝土柱不是理想刚体,不能按绝对刚度计算,而应按照柱梁刚度比来进行弯据分配,我在PK中做了个试验,同一榀框架按不同柱截面输入计算,结果是不同的,柱截面大的框架,梁端弯据就比较大,个为 可以自己试试。Native

调整信息里面有一项系数是梁端负弯距调幅系数为0.85,不知有没有考虑?wmkun

我也发现这类问题,SAT好象比PK的正弯矩还要大一些是不是调幅的原因。yesno

我认为PKPM里考虑了梁柱刚度比的问题。Native-----------------------我做一砖混结构,在大厅空旷处设一柱,四周有梁,但PM的砖混结构计算中,只能做抗震计算和楼板配筋,请问如何对这部分框架进行计算?pekoe

可通过PK性成连梁计算或通过TAT或SATWE软件进行计算。PKPMZB 论坛管理员

谢谢您回答,我曾用TAT进行计算,得出了梁和柱的计算结果,但是,同时软件也给出了很多墙的计算结果,感觉象是在计算框剪结构,是否把墙的计算结果忽略即可?pekoe

请问各位在砖混结构中设框架这种组合结构形式在现在审图时好像是通不过的吧.popzb

这应该算是内框架吧?确实通不过图纸审查。hx

砖混结构中局部大空间这种做法很多呀,图纸审查通不过的依据是什么?用SATWE计算是较符合实际的方法了,但墙体材料应定义为砖墙。cyc

听说,PKPM还有另一套结构软件ABDS可以计算此类结构。FENG_PING

这种结构形式应该称之为”混杂结构“,但的确很多实例,审查......tjyly 这种结构可以直接用satwe计算吗?就选用砖墙就行了吗?如果框架仅仅只有一小部分怎么办?举例:一六层砖混住宅,要在一二两层的一端设置商店,即用框架,其他部分都用砖混,该怎么算,怎么建模?? Henry

TAT、SATWE

1-1 SATWE比TAT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可以计算长墙肢和封闭墙肢而不用开计算洞,那么有SATWE程序就可以不用TAT程序吗? 1-1答:可以,但要注意两者不同的适用范围。

2-1 SATWE中剪力墙小墙肢配筋为何总太大?长厚比<4的墙段按柱配筋,为何实

际却按墙配?

2-1答:小墙肢按柱配筋,当墙长LW≤4*WT1或LW≤3*WT2或LW≤2*WT3时按柱配筋,其中 WT1: 小于4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WT2: 小于3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WT3: 小于2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2-2 TAT作过动力时程分析后,各层梁内力包络图不能用,即DPB*.*图形乱了。且

原先的PB*.*也不能用。2-2答:程序毛病,1999.9月已改

2-3 厚板有限元分析网络划分有何要求,计算精度如何?

2-3答:单元大小及形状对计算精度都有影响,要求单元大小相差不大,形状尽可能好。注:单元形状以正方形最好,其次是无尖角的四边形,再其次是三角形。

2-8 柱下墙用墙元模型算时,梁高弯矩如图,似乎不合理,是否有误? 2-8答:图中结果不正常。正确结果在柱顶处梁上弯矩应为负值或小的正值。可能数据有误,需根据数据检查问题在哪。

3-1 框支梁一边支座为柱,一边为梁时,由SATWE生成框支榀时,简图有梁处为什

么无支座?

3-1答:此种情况不能用FEQ进行平面计算,用SATWE结果即可。

3-2 由SATWE生成的框支梁荷载如何校核。

3-2答:可在SATWE荷载图中校核

10-1 用TAT或SATWE计算过后,用“画梁施工图”菜单画梁顶有高差时(如

150mm),在施工图中未标注高差值?

10-1答:如在PM建模时按错层梁或斜梁输入,可在梁施工图中画出高差。

25-5 计算高层带有地下室,嵌固端应该怎么取?如果取±0.00,地下室无法计算,如果取地下室底板但考虑相对刚度,实际结构±0.00开始

25-5答:地下室计算要反映侧向土对其的嵌固作用,因此在TAT、SATWE中设有‘侧向土与地下室的相对刚度’,此系数反映了侧向土对地下室的约束程度,如取0则为没有嵌固,取10为完全嵌固,由于侧向土对地下室不能完全嵌固,应取≤10的数,如在软件中缺省为3,也可自己按经验取值。

25-6 梁刚度放大系数并没有影响配筋结果,影响什么? 25-6答:梁刚度放大,使结构的刚度增大,则地震力会增大,周期会减少,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整体传力会有调整,而配筋,除非由构造所控制,一般会有变化,可仔细观察梁的内力

包络。

26-1 WINDOWS下SATWE与DOS下PK在计算裂缝宽度时,结果相差较大,前者大,后者小?

26-1答:DOS版读SATWE荷载有误,已改正。

26-2 WINDOWS下SATWE在先进行轴力包络图检查,再进行左风或右风检查,然后再进行轴力包络图检查时,与前次结果有变?

26-2答:SATWE中没有此项功能,可能是其它软件的问题。

27-5 TAT计算时,AB梁在A端的弯矩中,钢筋面积比梁CA在A端大很多。输入时

AB梁按B端铰接输入。请问这是为何? 27-5答:首先AB梁跨较大,由于B端为铰接,则在A端会引起更大的弯距,CA梁的A端与AB梁的A端弯矩不平衡的部分成为主梁的扭矩。

37-1 用PK计算多层框架,罕遇地震时算出配筋很大,甚至超筋,或者不能满足罕遇地震位移要求,但改为用TAT8,计算该框架所需配筋很小,设计时用TAT8结果来配筋可

否?

37-1答:在1999年8月以前的TAT罕遇地震计算偏小,现已改正。

40-1 一般版本的TAT(非TAT-8)计算一般的多层框架是否可行?(如3~4层)有

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40-1答:可行,注意小于8层的结构程序已自动取为“要进行活荷载不利分布的计算”,并把它的梁跨中弯矩最大系数取1.0 61-1 底层大空间结构中,框支梁用SATWE程序计算主筋是否可靠,现有程序中仅

FEQ能局部计算吗?

61-1答:框支梁SATWE计算没问题,如仍感到太粗,可用FEQ复核。76-5 高层计算时用TAT,用TBSA程序较核有意义否?

76-5答:意义不大,因二者计算模型差不多

80-1 TAT与SATWE在计算高层时有什么本质区别?购买了TAT软件块还是否需要

购买SATWE软件块?

80-1答:计算模型不同,(包括剪力墙、楼板),错层计算模型也有差异,如有实力可互

相校核。

81-1 底框计算时刚才你们说用PMCAD中地震抗震验算,接PK不能用TAT、SATWE,但在PKPM新天地有一期中说可用SATWE将总信息材料信息改为砌块,并在砌块信息中输入

底框的层数,PKPM新天地叙述可行吗?

81-1答:规范规定砌体结构用基底剪力法计算,SATWE将砌体结构用空间模型计算,其内力结果供用户参考,但不能用SATWE计算底框结构的底框架梁,SATWE将底框梁与其上的砌体考虑为共同工作,使底框梁的弯矩比常规算法小很多,今后SATWE将作改进适应底框计算。82-3 SATWE计算地下室时,侧向土压力可否象平面内荷载一样,以图形形式打印

出来。

82-3答:暂时不能,将考虑在以后增加这项功能。

82-4 SATWE计算地下室时,如果地下室顶板,中楼板开有较大的洞:①洞口在外墙边,地下室外墙的计算是否考虑到板对其支撑在这部分已不存在?②洞口边尚留一定宽度的板,此时,板是否根据平面内土压力,按平面内荷少作楼板配筋,同时按水平梁进行了计

算?

82-4答:1.暂时未考虑

2.目前版本的SATWE软件未对板作配筋计算” 82-5 在TAT、SATWE算水平位移时,是按长期荷载效应算的吗?

82-5答:按标准值输出各工况的位移 83-1 多层框架,单层面积近3000m2首层拟设部分夹层(多块、独立)

问?①TAT、SATWE计算时可否做为一层输入,夹层面积如果过小,是否合适?

②夹层平面中,双向无连接梁程序自动设定为贯通柱但单向有梁连接的柱。TAT、SATWE计算结果差异过大,为什么?

83-1答:夹层面积过小可作为荷载,这里取决于楼板的定义,双向有梁时TAT、SATWE均为有板,则为刚度无限大,可单向有梁,TAT仍认为有楼板,而SATWE不认为,故在TAT计算

时,应把该点定义为弹性节点。

84-1 有框剪力墙结构,用SATWE计算后,剪力墙边上的柱配筋相当大,此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是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

84-1答:边框柱应与其相联的剪力墙配筋综合采用,因边框柱和与其相连的剪力墙肢是分别配筋的,对柱配筋时如将二者相加可能偏大,用户可酌情处理。

85-1 在同一层平面中,有几块互不相联的楼板,SATWE是否自动把本层各块楼板按分块无限刚计算?如果SATWE把各不相联的楼板按分块无限刚计算,那么定义多塔的意义何在(除了多塔的各塔层高可互不相同之外)?是否可以认为当几个塔的层高相同时,可以不定义为多塔,固程序能自动按楼板划分为分块无限刚计算?

85-1答:是,刚性楼板的块数与多塔不是同一个概念,一个塔中可以有多块刚性板和弹性板,输出位移时按塔数输出,此外,多塔结构与非多塔结构的风荷计算是不同的。

86-1 带隔震层的建筑,隔震以下采用悬臂柱和隔震垫,如采用TAT计算如何进行

模拟?

86-1答:目前无此先例

87-1 用TAT计算框架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顶层柱配筋突然增大,甚至是下层各柱配筋的2~3倍,这是为什么?

87-1答:顶层柱轴力小产生,柱大偏心配筋引起

89-1 在FEQ计算中,荷载有三种取值,请问PM传荷和TAT传荷计算的结果相差大

吗?

89-1答:大!PM传恒、活且不考虑平面外的力,而TAT则考虑平面外的力,并可考虑地震

和风。

90-2 在砖混结构中,为何SATWE计算的底层最大轴力比PKPM的砖混抗震验算结果

大?

90-2答:计算原理不同,考虑的荷载因素不同。

90-3 为何与剪力墙相联的悬挑梁,SATWE计算的配筋比TAT计算的配筋要小很多? 90-3答:剪力墙的计算模型不同,对梁的约束程度不同,就具体情况,如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联而没有其它支撑,这种情况应以SATWE更真实。

91-1 对砖混结构,SATWE对构造柱和砖墙两种不同材料的联接处,如何模拟和协调,其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多大差异?即请问你们有否作过实验为证? 91-1答:未作过实验,SATWE计算砌体结构,是按有限元理论对砌体结构的一种模型简化,梁柱与墙在连接点处变形协调,墙与墙在交接线处变形协调。92-4 用SATWE及TAT计算绘图中梁裂缝宽度计算没有?

92-4答:有

92-5 用SATWE及TAT计算给出的抗扭纵筋及箍筋是否在绘图中加配进去?

92-5答:梁抗扭箍筋已加入施工图,但抗扭纵筋目前尚未传入。92-6 SATWE-8是否有12层以下框架薄弱层验算?

92-6答:有

92-7 罕遇地震下薄弱层验算经常通不过如何处理?

92-7答:应修正设计方案

93-1 为什么相同的标准层,(相同的柱、梁截面),上面输入的荷载相同,在TAT计算时某一根梁会超筋,而另一层相同位置上的那根梁不超筋。93-1答:水平力(地震、风)对不同位置的构件的影响不同。

94-1 如何在TAT计算中钢筋砼房屋上考虑铁塔,如电讯楼 94-1答:可内PM直接输入铁塔部分,计算时多取几个振型。

95-1 用TAT计算多层框架结构时,在计算结果输出的层间位移时,是否考虑砖填

充墙的抗侧力刚度? 95-1答:没有

96-1 TAT计算和SATWE计算同一高层,层间位移为什么不同,我算的结果是TAT

小,SATWE大。

96-1答:纯框架应相同,其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剪力墙的影响,楼板及其开洞的影响)98-1 用SATWE算高层异型框架结构,为什么出现二级抗震构件,UN=0.73还出现

轴压比过大。

98-1答:异型柱按“冶标”轴压比控制比高规从严0.1 99-1 在TAT计算中,如果第一次计算开了活荷载折减开关,那么在第二次计算时必须把这一开关关掉,否则进入数据检查时就出错,这是怎么回事。

99-1答:在重新生成TAT数据时,应把旧的TAT文件删除,现在版本已对这种操作作了保

104-2 TAT中,有次梁的弧形主梁箍筋明显偏大?

104-2答:正常,弧梁扭矩大。105-2 TAT、SATWE如何输入吊车荷载?

105-2答:目前版本尚无此功能,今年将增加这一功能。

105-3 一般4~5层框架,用PK二维及TAT及SATWE计算,何者安全度大,可否用后者代替

前者用于工程设计?

105-3答:选用什么样的计算模型,应以设计人员的经验和传统设计手法来定,一般来说,平面布置较为规则的建筑,平面杆系和空间杆系模型计算结果差不多,对于复杂体型结构,TAT,SATWE的计算更能适应实际状况。

108-1 在底层二层框架计算时,是否可以把上部砖混荷载作为外荷载输入到二层平面中利用TAT或SATWE进行计算?如果能计算如何考虑地震荷载?

108-1答:这样做对计算恒、活荷载是可行的,但对地震作用,要输入上部砖混传来的水平

地震力和倾覆力矩。

109-1 TAT能否计算井字梁或密肋梁,此时梁定义中的主次梁如何解释 109-1答:可以,结构按刚度分配力,会自动算出梁之间的主次关系。

110-1 异形柱内力计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10-1答:按空间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刚度和内力,配筋计算仿照剪力墙小墙肢的计算方法,并扣除重叠部分的多余贡献。

111-1 异形柱中计算配筋没有按双向偏压计算,那在TAT、SATWE中对矩形角柱等双向偏压

柱是否按双向偏压构件进行了配筋计算?

111-1答:目前版本只提供单偏压配筋一种算法,一般偏于安全,今年我们将增加对柱和异形柱的双向偏压配筋计算,两种方法可由用户选择。

116-2 TAT平法绘图时,有时不能保证挑梁编号带A、或B。如何保证?

116-2答:程序如判断为挑梁将自动带A或B,对某些端支承梁也可由用户修改成挑梁,这

样也会带A或B。

124-1 如图:L-A是一根荷载很小的次梁,在TAT计算中,发现左边的L-A超筋截面加大许多,还是超筋右边L-A配筋很小,为什么?

124-1答:先检查L-A梁上的荷载,再查看这两根梁的单工况内力,视具体情况分析原因。124-2 在TAT计算中,一根次梁搭在一根主梁上,算出主梁超筋须加大截面许多,才能算成功。如取消次梁,把次梁上的荷载人工导算到主梁上去算,就不须加大主梁截面就能算成,且配筋不大,为什么?

124-2答:次梁对主梁产生扭矩,梁将出现抗扭配筋。

127-1 TAT中洞口上下对齐是指洞口尺寸相同,还是洞口上下定位尺寸相同,刚域≥2m是否

是由它引起的?

127-1答:是,洞口的位置应对齐,大小不一定相同

128-1 同样计算数据,SATWE的配筋结果比TAT结果小,为什么?

128-1答:纯框架应差不多,其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29-1 异型柱问题,广厦CAD配筋明显比PKPM小,这个问题你们打算进一步改进吗?

129-1答:异形柱配筋方法前面已讲过。

131-1 SATWE十六层,五层大柱网转换为小柱网,平法出图时,转换梁配筋无特殊表达?

131-1答:转换层的托梁应单独出施工图

138-1 SATWE程序,箍筋间距取200,则用平面表示法出来的箍筋直径很大,因而吊筋很小,请问?次梁箍筋是否按每边3肢加密?

138-1答:是

145-1 TAT-8中平法表示,梁宽=300时,为什么箍筋设成三支箍。145-1答:按砼规范第8章,抗震等级为2时,梁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大于200

145-2 楼板配筋中,钢筋不编号,负钢筋截断处没有尺寸线,能否改进。

145-2答:截断长度只标出数据,未画尺寸线,因为这种画法标注多,容易标注重叠,因此

画图中尽量简化。

147-1 SATWE在计算错层房屋时,计算层间位移与层高比值时似没有考虑错层,对层间位移相对值及层高的影响。虽也可根据两相邻层推算,但较烦。

147-1答:是未考虑,需用户自己核算

147-2 请介绍一下TAT在周期计算时质量矩阵的算法,柜架填充墙对转动是否有影响?

147-2答:结构楼层的质量矩为∑m*B133ri2,填充墙作为荷载已作质量考虑。148-1 在公共建筑中,中庭屋顶往往采用钢网架之类的大跨度结构,这在TAT计算应怎样处理?FEQ接力SATWE分析框支梁,选荷载时工况是否应该有6种(SATWE中信息为竖,地X Y风X Y方向都算),荷载图中是否应有水平荷载?计算发现水平荷载没有

148-1答:如认为网架的水平刚度大,则TAT仍按楼板刚度无穷大的计算,如忽略网架刚度可在网架部分作楼板开洞,可在SATWE中对该层按弹性楼板计算

FEQ接SATWE的荷载工况与SATWE计算的工况相同,荷载图中应有水平荷载,也计算了水平

荷载“ 149-1 TAT-8计算纯框架结构所得的地震周期超出TAT中规定的范围,为什么,有何影响? 149-1答:纯框架如小于8层,则不一定附合高层建筑的常规值,应以地震力大小,如剪压

比和楼层位移大小来判断

149-2 TAT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如何调整,对计算结果有何影响。

149-2答:梁刚度调整放大,使结构地震力加大

149-3 上部五层砖混,下部两层框架这个工程适用于TAT,还是PK的结构计算? 149-3答:应用PMCAD主菜单8作砖混底框抗震计算,再用PMCAD主菜单4逐个生成底框部分数据文件,用PK逐个画出底框 149-4 从计算结果来看,TAT的配筋大于PK的幅度比较大,有时在TAT计算中出现箍筋超筋现象,在PK中却是很小,这如何解释,例如:梁(框架)箍筋在TAT中是32@100,在PK中却是6@200。

149-4答:TAT计算如考虑了活荷不利布置则应把梁跨中弯距增大系数隐含的1.2改为1,这样的话梁配筋将相差不多。

150-1 TAT与SATWE比较,在何种情况下用TAT或SATWE较好,在计算时有何不同? 150-1答: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如符合TAT的计算假定,可用TAT,否则应用SATWE 150-2 在计算框剪结构中,TAT与SATWE两程序计算梁的配筋的结果相差有20%为何? 150-2答:计算模型有差异,可能导致结果差异 151-4 FEQ计算剪力墙配筋时,转换层打出的配筋面积是总配筋面积,还是加强筋面积。(即:剪力配筋=STAT+SFEQ)

151-4答:两者取其一(是总面积)

151-5 FEQ计算转换大梁时,工况组合。先点TAT荷载,然后各种工况是否需再点? 151-5答:如用TAT计算,FEQ可选择按TAT的内力计算,如也用SATWE计算,则两者都可用,结果视外力变化来定

151-6 转换大梁三种情况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151-6答:应该差不多,建议用SATWE 152-4 TAT对局部夹层的考虑

152-4答:夹层面积大,可按一层输入,TAT按错层或越层考虑,夹层面积小,按荷载考虑 152-5 楼层组装时,层高应随标准层变化,首选默认层高,152-6 拷贝前层时,次梁和荷载,最好是对前层有选择,(如交互输入一样)

152-7 TAT能否将次梁与网格梁计算在一次完成

152-7答:如次梁与其它梁都在PM主菜单A输入,则一次计算完成,否则次梁用另一菜单单独计算

153-1 在SATWE中,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不能修改怎么办? 153-1答:暂时不行,以后将增加修改功能

154-1 原SAT中有将砖混作整体计算,新程序中是否有,对砌体弹性方案如何考虑? 154-1答:有,未考虑弹性方案

154-2 如在高层结构中设钢结构支撑,可否在SATWE计算完后接力STS画钢撑图 154-2答:STS可接力画钢结构梁柱施工图,对支撑的施工图功能将在今年完成

剪力墙JLQ

2-5 剪力墙计算配筋< 构造配筋时,能否按构造配筋给在配筋简图上?

2-5答:可以。

LTCAD

9-4 旋转楼梯中,当楼梯是由二个不同半径的弧板组成时,可否在LTCAD中建模?如果近似采用一个半径,二者有何差别?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会如何?此二段旋转楼

梯之间有一段休息平台(如图)

9-4答:二个不同半径的楼梯没法建模与计算,可采用一种半径计算,此时应取用较大的半

径来计算,结果会偏安全一点

23-1 螺旋楼梯:梯板两端嵌固,有中间平台,梯段上部带直线段

23-1答:此类型可在直线段钢筋构造上稍作处理,即可满足一端有直线段且简支的类型。

23-2 软件中没有适用这个情况的假定,希望能完善。

27-1 LTCAD中二跑楼梯不能画剖面图,新版是否解决?

27-1答:用户操作有误,应可以画

100-2 希望LT软件与STS软件接口,让LT软件直接读取楼梯网格,这样节省很多时间。

100-2答:152-9可以考虑接口

100-4 LT软件画立面时,平台梁位置有些不对,应跟平面图的位置对应起来,这涉及到一

些钢筋长度出错。100-4答:程序可以正确对应 152-9 LT软件与STS无接口

152-10 LT的梁布置不能负值,LT剖面绘图时,休息平台梁位置不对。

152-10答:现在版本的梯梁布置可以输入负值

PREC予应力

30-1 PREC予应力软件中如何考虑予应力井字梁,密肋板,大偏压柱,预应力排架柱。30-1答:PREC现在版本只能作框架梁,连续梁,以后的改进版本可用于井字梁,密肋板和

板柱体系。

基础CAD 27-6

JCCAD读取荷载时PMCAD恒十活与砖混荷载有何不同考虑,且同PMCAD砖混计算的底层轴力图有何不同,PMCAD恒十活和砖混荷载为何以网格为单位? 砖墙上有集中力时,在PMCAD砖混计算的轴力图和JCCAD中PMCAD恒十活砖混荷载图中该轴力是怎样考虑的? 27-6答:PM恒十活与砖混荷载的区别在于:

1、PM恒十活有节点荷载;砖混荷载无节点荷载,其节点荷载均布到墙上。

2、在砖混荷载中,同一直轴线上的连续墙体的线荷载值被均匀处理成相同的,而PM恒十活各段墙的荷载一般是不相同的。

由于条基的宽度是按单位长度荷载计算的,所以墙下的荷载以均布荷载的方式表示更为直观。

对于砖上体用集中力,砖混荷载将其分布到墙的所在轴线上,而PM恒十活的处理方法有两种:①当集中力作用在墙端节点上,则该集中力直接传到基础的该节点上。②当集中力作用在墙中间,则该集中力分别传到该墙两端节点上。

28-1

一工程实例:一小区规划要求,多层砖混下要做人防。用BOX计算有以下问题:

交互式输入无问题,在计算前定义好人防等级、砼等级等参数(全部定义好后),点确定,变黑屏,死机。(在WIN98下使用),查交互数据无问题。连续操作多次,均同。

自查:①内存不足? 64MB应够

②硬盘不够? 虚拟内存不够? 应够

③源程序破坏? 不太可能 1答:99年下半年有一短时期的画图库函数中的某些函数不能在WINDOWS98下运行,现已更改,用户更新版本即可。

39-2

独立基础,柱插筋根数与框架配筋图中柱筋根数不一致,怎样解决? 39-2答:独立基础中,柱插筋根数与框架配筋图中的箍筋根数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 ①独立基础计算完之后又重新画柱施工图。

②该工程没有画柱施工图或画板施工图时钢筋数据没有存盘。

处理方法:对于前一种情况可进入基础输入程序中选择“读取新文件”执行一次就可将钢筋数据读入,对于后一种方法,可重新进入TAT或SATWE程序中画柱施工图,并将钢筋数据存入文件,再按“读取新文件”方式进入“基础输入”程序。

39-4

在出基础图时,尤其在出筏板基础图时,在形成图形文件时有图标,而在打印输出时有丢失图标现象和图标错位现象。

39-4答:这是程序曾出现的毛病,99年后版本已改。

41-1

基础梁下布桩时,基础梁输入时地耐力怎样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桩能验算吗? 41-1答:基础梁输入时没有考虑地耐力。原因是基础梁是超静定结构,需进行整体分析后才能得到梁底的反力(地基上的荷载)。同理,梁下的桩也只有通过基础梁和桩的整体分析才能得到桩的实际反力。因此,没有输入完粱的数据以及桩的数据是不能得到梁底反力的,也就不能进行地耐力的计算。

41-2

是否可以进行一遍联合承台的计算验示?

42-3

水闸(相当于筏板基础主要考虑边荷载的影响),二种主要基础形式用PKPM能算吗?

42-3答:对于相当于筏板基础的水闸可以用JCCAD进行计算,边荷载的影响需要外加弯矩值来进行人工模拟。

43-1

请问基础软件大概何时能解决上海新规范中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43-1答:程序在99年底已增加上海新规范基础沉降计算内容,但与你所要求的用沉降来设计桩基的要求还有点距离,JCCAD程序是以承载力作为初设计的依据,在基础计算中绘出桩反力及沉降的校核结果。

43-2

底板,荷载形心座标,有时在JCCAD中出现,如何避免?

43-2答:如布置了梁式基础,肋板式基础或柱下平板式(布置了板带)基础底板,荷载、形心座标等数据在保存文件时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只要按任意键就会继续进行,显示的荷载数除用户点取的外,最后还有一组长期荷载(该荷载用于沉降计算)。这些显示是为用户校核地基承载力等,并且预示形成了弹性地基梁板基础计算的数据文件,是必须的,不可避免。

44-1

地质报告输入时,同一大类土质中有几个小类时,如何输入?比如粘土层中,有粘土一,粘土二等,44-1答:在地质报告输入时,同一大类土质如有几个小类,在土层划分时应分开,但是名称一样,如粘土一和粘土二,名称都叫粘土。

44-2

基础沉降计算中是否考虑了上海地区规范?沉降值能否得到上海设计检查站认可?

44-2答:程序在99年底已增加上海新规范基础沉降计算内容,可以计算独立基础,桩承台,筏板基础及桩筏基础的沉降。

沉降计算结果可靠,与规范的条文说明的例题(P.87 P.245)的结果作过详细的比较 46-1

桩基础菜单中,采用承台下布桩及墙下布桩后,算整体结构重心与桩总体形心时,只考虑墙下桩数量,而不考虑承台下桩,桩形心有误及反力均不对,这是为什么? 46-1答:99年6月以后版本已经没有上述限制。

47-1

土层分类中,砂质粘土如何归类,应归为粘土层还是归为砂层?例:坡积砂质粘土及残积砂质粘土应归哪类土层

47-1答:土层分类是按照地基规范和建筑桩基规范的土名称进行分类,对于地质报告中的其它亚类土或带描述性名称的土,应按主要特性划分。如砂质粘土就叫粘土,粘质粉土就叫粉土,坡积砂质粘土残积砂质粘土都叫粘土。

48-1

桩筏计算程序中是否作筏板冲切,抗剪验算

48-1答:桩筏计算程序能作桩对筏板的冲切验算,抗剪计算,冲切验算结果见桩反力图;抗剪计算结果见板剪力图。

50-1

如何在WINDOWS版本即JCCAD中输入地质报告,有连续的几层软土,但各种指标不同,这个问题在以前DOS版中能解决,现在反而不行了。

51-1

JCCAD中若段土层有四层不同粘土,粘土层物理力学指标不同,该如何输1、51-1答:这个问题实为误解,地质资料土层划分是人为的,相同土名由于指标或位置不同应分为不同的层。

51-2

桩基中的钻孔灌注桩为何不能输入直径>1000T吨位>1000T的桩

51-2 答:在对话框中,如果输入的数据长度超过了编辑框的长度时对话框会自动将输入数据向前移动,输入数据也有效。这时可用和键调整显示范围。现在该编辑框已经加长。

51-3

JCCAD中的承台型式是否可以旋转,即承台生成菜单中的型式是否可以旋转 51-3答:自动计算生成的承台型式不能旋转。对于两个方向弯矩异差较大的承台,程序在进行承台计算时已经考虑了弯矩的影响,一般不需旋转。对于两个方向弯矩差异较小的承台,可在“输入系数”中输入转角,然后再重新布置承台即可。

52-1

JCCAD中,ZJ承台布置 中。柱截面与上部柱截面不一致?如:某工程上部是500*600柱450*500柱,画图时,下部都为400*400,不知何故?

52-1答:当上部结构的杆件截面修改过时,在JCCAD的“基础输入”菜单应按“建立新数据文件”重新输入,这样上部结构的网格数据,柱、墙截面数据、钢筋数据都重新读取;否则读入的是原来的数据,造成基础数据和上部结构数据不一致。

53-1

新的基础软件中增加了柱下条基,它的计算模型与弹性地基梁有何不同。53-1答:柱下条基就是指的交叉地基梁,应按弹性地基梁的模型计算。

对于带卧粱的钢筋混凝土条基,是按墙下条形基础方法计算的,卧梁的尺寸和钢筋都由用户输入。

54-1

基础软件中桩上基础梁计算,在短肢剪力墙工程中,在自动划分网格中它好象显示,因为节点太多,就自动退出,怎么解决。

54-1答:基础程序读取的是PMCAD的首层网格,因此在输入PMCAD时应将首层没有用到的网格删除掉,这样就大大减少网格的数量。

55-1 联合基础桩承台下布桩在软件中好象是均匀分布,可否按两柱轴力重心来布

置:

55-1答:在承台计算中,程序可计算多组荷载,各组荷载中不同柱之间的轴力比相差很大,造成各组荷载轴力重心不一致(有时会相差很大),因此不能按轴力重心来布置联合承台中的柱。

55-2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基于何种规范

55-3 基础设计中,柱下内力下传分了几种,如恒十活,TAT荷载等,编程人员可否

建议一下我们具体取舍设计中,55-3答:一般说来,除墙下条形基础外的基础设计时都可用TAT荷载或SATWE荷载。如果采用大面积整体式基础如筏板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基础梁),也可以采用PM恒十活荷载。而对于分离式的基础如柱下独立基础或柱承台,在设计基础时弯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比较大,采用PM恒十活荷载有可能基础算得尺寸偏小。另外,TAT荷载或SATWE荷载由于竖向构件的变形的影响剪力墙周围的柱的荷载会有些异常(一般偏小),这一点需在设计时注意。对于砖混结构的墙下条形基础,同一轴线上的荷载分布较均匀时可选用砖混荷载;荷载分布

不均匀时可采用选用PM恒十活荷载。

56-1 JCCAD沉降计算时的压缩模量之取值,如何满足规范GBJ7-89第5.2.5条“按

实际应力范围取值”之要求?

56-1答:地质资料报告中的压缩模量值有各应力区段的值,规范所说按实际应力范围取值,指得是建筑物荷重加土自重的应力处的压缩模量值。

57-1 片筏(有助梁)基础采用JCCAD程序第3项弹性地基梁,计算梁板配筋是否合适?弹性地基梁有几种计算方法,如何选择?基床系数,如何确定?

57-1答:带肋筏板计算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主菜单3),一般来说是合适的,其技术条件已在说明书中写明。如用户希望考虑土壤的相互作用影响,可以考虑采用广义文克尔假定方法将基床反力系数前加负号(参见说明书有关说明)。这样基础边角部的反力将明显大

于中部。

弹性地基梁计算中有多种模式选择。

1.弹性地基梁;

2.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

3.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

4.按TAT计算出的上部结构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梁计算;

5.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矩阵的倒按盖方式计算。

有关原理部分可参见说明书中技术条件和操作部分。用户一般应选用第1种模式计算。当建筑物层数较多时,用户可考虑一定的上部结构刚度采用模式2。上部结构刚度为基础的倍数可按上部梁的总叠加刚度与地梁刚度比值近似填写(可参见箱基规程)。模式3适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式4方法虽然很好,但只适用于框架结构,或带有少量形式简单剪力墙的框剪结构。模式5一般不用,因为其计算结果明显不同于弹性地基梁法,只有用户有特别要求时才使用。该方法的梁上线荷载导算是根据底板刚性假定及上部总荷载N,对底板形

心的总变矩M×、My求出各梁的反力:

最后根据反力等出梁的线荷载。基床反力系数取值可参见说明书附录的表。选取时用户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增大基床反力系数可减少整体弯矩。

58-1 在桩筏基础设计时,筏板输入时,是否一定要布置暗梁。JCCAD计算筏板内力

时的计算模型如何

58-1答:筏板基础设计如用有限元法计算,暗梁可以布也可以不布。平板中暗梁是为了在设计中明确受力,是在墙柱轴线处布置的没有外露的梁。在使用软件时如布置了暗梁则在施工图中将有暗梁的配筋图。在筏板有限元计算时暗梁刚度不参与计算,但配筋时有意将暗梁周围的分布筋进行部分集中。没有布暗梁的筏板如要出筏板配筋施工图,则必须布置板带。59-1 同样一个工程,以前用DOS版本,输入了地质资料,现改用WINDOWS版本,请问地质资料能否不再重输入,直接利用原来输入的地质资料,怎样操作?

59-1答:地质资料的数据文件是以文本方式存贮,可以用DOS版本生成,也可以用WINDOWS版本生成,用户也可以按使用说明书用其它编辑工具生成修改。

60-1 计算基础时,用TAT或SATWE传下的荷载(因有水平力的作用)对上海这样的软土地基上,在没有地震荷载时基础是否会产生偏心?(与垂直荷载作用时荷垂重心不一

致),是否用PM荷载加一放大系数合适?

60-1答:当荷载有水平力存在时,当然会产生偏心。这样可以校核地基设计承载力。严格来说应按规范的有关条文对各组荷载都进行校核,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用户只对PM恒+活荷载进行校核计算,这是因为在选取PM恒+活荷载时,除非进行人工修改,否则程序自动将活荷载系数定为1.4,即没有考虑活荷载的折减,这样弥补了一些缺陷。一般来说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以前大部分基础手算时也没有进行多组荷载计算,但也都很安全,因此如果增加过多的钢筋,审核时会产生矛盾。

63-1 筏板基础的系数配筋,尤其在外挑地板>1.5以上,而地板的配筋仍偏小,如R=100KW/M2板面积AS=600mm2 什么原因,而且基础地板配筋双向均拉通,自动

生成后配筋才符合设计面积。为何? 63-1答:一般来说,底板配筋不会少配,除非发生错误,其内力配筋计算原理参见说明书中的技术条件。底板反力可取周边节点弹性反力或平均反力。用户使用的可能是老版本软件,挑板计算是在房间配筋面积显示之后才计算的,所以只有在通筋区域布置好、实配钢筋完成后才能满足挑板配筋要求。新版程序挑板计算是在房间配筋面积显示之前进行的,因此挑板

计算结果可显示在配筋面积图中。

63-2 地质资料输入沉降点,为三个点,但点的当中碰到多层的住宅。地质技术孔,业主为省钱一幢房屋平面上,只钻一个技术孔,孔深为35m,算沉降计算点如何输入。沉

降怎样计算为正确。

63-2答:地质资料输入时,孔点数可以是一点,它代表整个场都采用此孔点的地质信息。

71-3 建议桩长/承载力的确定在JCCAD中保留两种方法

82-1 桩的配筋计算中,是否考虑了上部结构传至桩顶的N、M、V,是按什么方法算的,桩顶的约束对配筋的影响考虑了没有? 82-1答:桩身配筋程序没有计算,一般按构造配筋。82-2平法施工图梁内主筋、箍筋、是否已包括了抗扭钢筋

92-8 基础平面图中,柱尺寸标注都是柱中心标注,而不是以轴线标注

92-8答:99年7月版本已经修改

117-1 基础梁中四支箍经常发现当中钢筋以常在外面。

本答案见123-2问题解答。

117-2 排架输入,采用填表法好,还是用PK人机交互机法输入好,但传至基础,设

计基础应采用什么方法好!

117-2答:对于排架,应采用PK的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如数据不全可在人工补充。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必须先有PMCAD的平面建模数据。

121-2 经过砖混计算进入JCCAD,进行条基计算是否考虑纵横墙基础的重叠部分问

题?

121-2答:在进行墙下条形基础计算时程序没有考虑纵横墙基础重叠问题,一般说来,当条基宽度较小时,这样做是可以的,当条基宽度较大时最好适当调整地基地耐力标准值将基础

底面适当放大。

123-1 弹性地基梁端钢筋为何没有锚固

123-1答:弹性地基梁挑梁由于外端部不存在弯矩,故不设弯起锚固。如是端梁则从柱边计算锚固长度,且端头弯起(最短200mm)。

123-2 四肢箍的梁中间两个通长筋为何放在内箍外侧,怎样调到内侧

123-2答:四肢箍的梁中间两个通长筋有时放在内箍外侧的原因是有些地方钢筋根数多于四根,恰巧程序以该点为标准配置箍筋,这样导致钢筋少的地方,可能内侧无筋。为防止这种

现象,建议下筋连通。

146-1 采用筏基时,地下室面荷载只能按线荷载和点荷载布置吗?按线荷或点荷布置后,计算的沉降值不同,如何使计算结果更合理?

146-1答:地下室面荷载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力计算,二是沉降计算。一般来说,各房间面荷载相差不太大时内力计算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影响到沉计算。但如果面荷载相差很大,不但影响沉降也影响内力。在实际计算时对沉降与内力的影响应分别计算,不能一次将

两个问题都解决。

内力计算时只须考虑面荷载的差值部分,一般的原则是将局部多出面荷载平均分配到周边梁上。荷载采用计算值。沉降计算时,要将荷载的标准值按房间平均分配到周边梁上。

146-2

梁AC、BC不在同一轴线,在AB处设置一矩形柱来同时支承两根梁。在平面布置时,操作时是按A、B两节点分别布置柱,还是在A节点或B节点将柱偏心布置。146-2答:对这种情况,柱子可采用多种方式布置:

1、A、B点分别布置柱子,都设置偏心,使两个柱子重叠,这样的好处是画AC轴线和BD轴线梁时,端点均有柱子存在。但输入麻烦。

2、在A或B只布置一个柱子,没置偏心。但画轴线梁时有一个轴线的端点无柱子。以上两种方法均要注意在AB两点之间布置梁。否则内力就会中断。152-2

基础软件多种荷载选择时,对基础计算有无影响? 152-2答:基础软件多种荷载选择时,对基础计算是有影响的。

PM恒十活荷载是模仿手工导算荷载的方式进行荷载传递计算的,该荷载比较均匀,但是没有弯矩和剪力,没有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于筏板基础或基础梁这样的整体式基础(下面可以有桩基础)并且风荷载不大或可不考虑风荷载的情况可用该种荷载,另外墙下条形基础也可用该种荷载。

TAT荷载或SATWE荷载是经过结构整体分析得到的传给基础的荷载。该种荷载有弯矩和剪力。考虑了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于柱下独立基础和承台桩基础一般都应采用该类荷载,对于整体式基础也可采用该类荷载。该类荷载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它用三维空间计算传导竖向力,空间构件的轴向刚度对内力的影响较大,在剪力墙下面的轴力过大而剪力墙周围的轴力过小,其力分布不均匀而失真。结果会造成基础局部配筋过大。

PK荷载的特点是只有框架平面内方向的弯矩和剪力,缺少另一方向的弯矩,因此设计基础必须同时考虑几个方向的框架传力,否则计算是不全面的。另外,PK荷载是按最大内力分组的,不同轴线上的PK荷载很难做到同一工况,所以在整体式基础(筏板、基础粱)中最好不要采用该荷载。

综合以上各类荷载的特点,在使用时应根据工程情况选用适当的荷载进行计算。152-11

筏基当梁向下时,标高变成板底标高,应在梁立面图上有所表示。

147-7答:筏板梁肋朝下时,板底标高实际上是梁肋底面标高了,在梁立面圆、剖面图上已经标出。

其 它

2-4

今后DOS版软件是否会作进一步改进? 2-4答:因为DOS工作平台的功能限制太多,今后DOS版软件只对原有软件存在的错误(Bug)作纠正,不再进行功能上的改进。新功能的增加与改进主要在WINDOWS版上进行。7-2

混凝土规范局部修订中规定(第6.1.12条)钢筋搭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应小于50%(受压区),程序未考虑。

7-2答:对绑扎答搭接的情况,程序对每边小于4根钢筋的柱,用柱钢筋搭接方式的选择参数可设为两次搭接。

9-2

井字梁结构,交点处的柱子。因为无法形成框架文件故采用连梁方式,但检查数据文件时此交点处无上部柱传下来的集中力,这是为什么? 9-2答:连梁支座处不形成节点力。

17-1

(图)

这个节点不能计算和画图,能否改进?

17-1答:柱上一侧有二根梁与之相连的框架是可以正确计算的,但不能对梁画图,画图时要求柱上一侧的梁不能多于一根。可在拐处角增设一短的柱,把上边一根梁连在短柱上,就可以画图了。19-1

如图:要使杆件①与柱子之间联接是铰结联接,在出图时,梁柱结点配筋如何处理才能体现出铰结联接?

19-1答:对于两端铰支梁或两端铰支柱,程序在画图中将其略去,不予画出。对一端铰支梁或柱,因程序不能把握铰支端的构造,仍接固端形式画出。

25-1

下部二~三层为大柱网框架结构,上部为小柱网异形柱结构(住宅),总层数约10~12层,抗震设防烈度6度。请问在结构布置计算及配筋构造方面如何考虑? 25-1答:用PM建模,用TAT或SATWE空间计算,再接力PK画梁柱施工图。

27-2

简支梁以砖墙为支座,当墙和梁轴线相同时简支梁的支座长为700,请问这是作何考虑?且同支座为240时,有何不同? 27-2答:支座长取700mm是考虑到梁钢筋伸入墙体不进行弯曲处理而设置的,若支座取240mm时,梁端部将出现弯入墙体的锚固钢筋,二者在计算跨度上也有些区别。27-4

连续梁绘图时有时上部钢筋一侧切断点未标注。

27-4答:当支座钢筋伸出长度大于跨度一半,而另一端没有相应钢筋与之在全跨连通时,伸出长度没有被标注,以后版本将补上这一标注。

29-1

在底框结构中,底框中有局部二层底框,是否能算? 29-2

有局部二层底框,且砖混与底框有错层的,是否能算? 29-2答:目前底框结构还只能处理框架顶部平整的情况,对于局部两层底框及框架顶部有错层梁等情况不能同时处理。

36-1

弧形梁及角柱箍筋是否应全长加密?按程序计算结果箍筋作加密,已满足要求,但在设计年检中,建委部门要求我们全长加密。

36-1答:角柱箍筋按规范应全长加密,但在程序中不能自动得到该柱是角柱的信息,用户可人工修改柱为箍全长加密。

对弧形梁是否全长加密由用户酌情决定。” 36-2

99年3月份出的PKPM软件中,文件打印中,文件图纸无法旋转90度打印,这是什么原因?(软件中没有旋转角度打印的对话框)

36-2答:: WINDOWS版打印图纸时,图纸的旋转选项在所迭的打印机的“属性”性。即点取打印后,在打印机名称边上有一“属性”按扭,点取后有“横向”“纵向”打印的选项。71-2

*.T中的尺寸标注转到*.DWG中时,应将之转化为ACAD中标准的DIM,而不是一堆无法自动修改的点点线线。

71-2答:由于PKPM中的尺寸线管理与AUTOCAD不同,没有专门的DIM类图素,所以无法相应转化。

71-4

提供批处理图形转换功能

71-4答:原DOS版中有批处理转换功能,以后将在WINDOWS版也加入。71-5

提供简写命令的用户修改接口,象ACAD、PGP或宏

71-5答:现在版本的PKPM软件有些模块已加了可由用户修改的简写命令,通用的命令在CFGCFG.Ali文件中编写。各程序也可能有其自己的简写命令接口文件,如:图形编辑打印转换“的程序为modify.ali;后缀名都是ALI。

71-6

简化数据,比如仅用SATWE的SAT.DAT、COAD.DAT文本文件,可逆生成交互数据,再者,发现断面或调整某些局部布置,每次都有要全部从头开始,PM—Ⅰ、Ⅱ、Ⅲ、SAT—Ⅰ、Ⅱ 结果,做大工程时,奇繁琐无比。

71-7

简化操作。建议所有数据一次性准备完毕,计算一次性完成,因为很多无谓的交互实在可以取消,象连正确都要反复确认。只要把错误写出文件即可。最常用功能在建模时,比如0ffset、male、fillet、trim 等等,应减少进出菜单的层次,可以直接点击和直接键入简写命令。用户可定义其单条。71-7答:今年的版本将近按如上意见改进。

73-1

在施工图编辑中,要是能像AUTOCAD一样可以多个图插入就可大大方便绘图,而现在插入图形文件(以图块方式)比例及其它编辑工作均不能合适的调整,是否能有这样的改进。

73-1答:今年可以改进。

74-1

99年版本,经常死机,尤其是窗口操作,在图库操作时也会常常出现故障。(谱华国方机P3 CPU 32M内存、10G硬盘)是怎么回事?

74-1答:内存条是否有问题。

74-2

图层操作时,尤其在施工图编辑菜单中,设置图层,线型较多,则程序把所有的原有线型改乱了,不知在新版中有无此问题。

74-3

*.T文件转成AUTOCAD文件后,字体改乱了而再转成*.T文件后,又设有图素怎样处理?

74-3答:*.T中的字形文件与AUTOCAD中字形文件相同,可把AUTOCAD的FONTS子目录中所用到的形文件考贝到CFG子目录中。

75-2

房屋(多层)由框架,混合结构组成,地震设计按7度考虑,在设置抗震缝下或不设置抗震缝下,PKPM如何考虑?

75-2答:抗震缝设置与否对砖混结构抗震验算没有影响,对框剪结构,采用TAT或SATWE计算时,设为多塔结构和不设为多塔结构的抗震计算结果是有区别的。

76-2

连续框架梁或次梁大小跨支座负筋为何,大跨的支座断点长,小跨的断点短和手册不符。

76-1答:目前程序仍不能在挑梁处画出次梁加密箍,其主筋也没有下弯钩住次梁的功能。76-3

非抗震框架柱为何纵筋在楼板上500处搭接?

76-3答:程序现在对框架柱没有非抗震的构造,纵筋在楼板上500处搭接是根据国家标准图97G329。

76-4

竖向导荷包括梁柱自重否?

76-4答:竖向导荷包括梁、柱、斜杆的自重。

77-1

连续梁计算时,为什么某一个端支座(边跨)会变成悬臂端?

77-1答:当程序判断端跨梁端支承在梁支座上,且其梁下无正弯矩,仅有梁支座负弯矩时,就认为这是悬挑梁,用户在同意时可在画图的“挑梁修改”菜单中将其改为端支承梁。

78-1

平法绘图中对于梁宽>350mm时,箍筋没有给于四肢箍配筋,且有时梁面,梁底只有两根筋贯通,这次是否有改进?

78-1答:平法对梁宽≥350的梁是按四肢箍配的。

78-1平法绘图中对于梁宽>350mm时,箍筋没有给于四肢箍配筋,且有时梁面,梁底只有两根筋贯通,这次是否有改进? 78-1答:平法对梁宽≥350的梁是按四肢箍配的。

78-2 采用冷扎扭钢筋配板的配筋,对于简支端的负筋,仍给出8@200配筋?这样

是否合理?

78-2答:楼板配筋程序有一根支座负筋的最小直径参数,将其改为6即可。

79-1 好的软件,不论是应用软件还是系统软件,在具体操作上都应是傻瓜型的,而不应过于复杂,让潜在的用户望而生畏,希望程序开发者重视。能让一个微机知识很少的高级土建工程师很快掌握PKPM软件的应用,那才是最理想的。

90-1 异形柱与剪力墙小墙肢构件有何区别?何时按异形柱设计为好?何时按剪力墙构件设计?建模时,每节点相连的杆件数现程序不能大于6能否改大?

90-1答:选择异形柱输入,要考虑梁端弯矩计算时与柱重叠部分设为刚域的选择项,而按墙输入时无此项要求。在其它方面是一样的。当墙枝较小时,按异形柱输入较方便些。

92-1 椭园轴线如何输入?

92-1答:按园输入,再用图素变换菜单将其X.Y向按不同的比例变形。

92-2 底框是否应把砖墙和砼墙都按墙输入

92-2答:底框结构应当把砖墙与砼墙都当作墙输入,可在“次梁楼板输入”菜单中修改相

应的墙材料。

92-3.T ,DWG文件能否在ACADR14中用?

92-3答:.T转成DWG文件是按AUTOCAD的R10版本转换的,R14版可以读取R10版的DWG

文件。

97-1 剪力墙结构中,连梁上再搁置梁,那么这连梁自动断为两根了,如何解决?

97-1答:能否把此梁当次梁输入,这样就不会断为两根了。

102-1 砖混中,底层架空板是否可以作为一层输入,还是作为荷载输入。

102-1答:可作为一层输入。

102-2 顶层现在很多是坡屋顶,是否可作为一层输入,可以的话,斜墙怎么输入,边墙是否可以按照洞口全部开洞口。

102-2答:由于不考虑此类墙的抗侧力作用,所以把这些墙作为荷载输入即可。

102-3 上述两者结合的话,很可能超过规范层数,有无关系。

102-3答:由用户自己掌握。

106-1 要在钢框架梁梁底设一根吊车梁,软件能否输入?且吊车荷载能否传入框架

梁上。

106-1答:目前的空间计算程序还不能处理吊车荷载这样的移动荷载。

106-2 钢框架梁柱节点连接,在演示时只看见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软件有没有焊接

节点。

106-2答:现在已开发出焊接节点的梁施工图。

106-3 在工字梁梁拼接菜单中,拼接位置距柱中心的距离数据,我们的计算机中只能输三位数,如我想输1500mm,但输入第四位数时,就变成三个0了。怎么回事? 106-4 我要在钢框架柱中间输人字形支撑,能否在平面图上输入?能否计算一下? 106-4答:可以输人字支撑,可以计算,对井字梁结构,程序是按空间杆系原理计算的。107-1 如图所示井字梁楼盖,电算结果是边跨梁配筋比中跨梁大,而根据查计算手册,手算结果是中跨梁配筋大,边跨梁较小,哪种结果更合理?且电算结果中,与柱连接的梁被视作框梁,配筋较大,与实际的井字梁受力情况有否矛盾?

107-1答:TAT和SATWE是用空间三维杆系有限元方法计算井字梁结构。112-2 框架结构底层的高怎样确定,是从二层楼面算至室内地面呢?还是从二层楼

面算至基础顶面?

112-2答:为结构计算和框架柱画图,结构底层的高应从基础顶面算起。

112-3 昨天讲的交叉梁的支座情况要修改,能随便修改吗?应依据什么而修改。112-3答:将无柱节点处的支座方式(三角形)改为连通方式(园形)是编于安全的。

112-4 现浇板底筋是双向的,软件有无考虑另一方向的板厚折减。

112-4答:考虑了

113-1 PKPM的图形用户界面是在什么环境下开发的,比如:用VC++。BOLEMDC++,或WINDOWS.9X或WINDOWS NT 113-1答:使用了多种语言。

113-2 你们的PKPM是否也象AUTOCAD那样有自己的二次开发环境,比如:AUTOCAD中的ADS-C FOR ACTOCAD14 ARX—VC++ FOV AUTOCAD 2000。

113-2答:目前这方面资料没有来得及整理,也无用户手册,将来会向用户提供。

114-1 挑梁根部有浮筋,新版有何改进。

114-1答:挑梁根部的弯起筋的端部有向下的弯钩,可见于钢筋表,不是浮筋。114-2 挑梁宽度与框架梁宽度不同时,上部钢筋却通到挑梁头,如何处理?

114-2答:挑梁宽与框架宽相差>50mm时,其钢筋互不连通。

114-3 砖混结构中圈梁外设挑梁,如何制图?

114-3答:用GJ中的砖混挑梁功能设计

115-1 一个柱上相交有二个节点,为获导荷或计算会发生问题?

115-1答:二节点之间用梁相连后导荷不会出现问题。

118-1 由于PKPM一年中更换版本太多,用户有时无法判断自己的程序是否最新的,(程序里面没有标志,诸如版本号,日期等),不知你们以后怎样处理,才能解决新旧版本

问题。

118-1答:光盘上部有日期,我们一般每隔半年统一通知用户更换一次光盘。118-2 能否向国外的程序那样做法更新版本号(如AUTOCAD等)

119-1 多层框架结构中,上屋面楼梯间按顶层小塔楼计算合适,还是直接折算成节

点荷载输入计算合适?

119-1答:还是输入小塔楼更符合实际状况。

120-1 梁平法表示中,当梁宽≥350时,仅二根纵筋贯通,另二根纵筋没有交待。

120-1答:2000年3月软件已加上这种钢筋的表示。120-2 梁平法表示与标准图集是否能配套使用。

120-2答:可以 120-3 底框砖混结构中,若底层抗震墙用砼时,材料如何定,因为指定墙材料时要

么是砖,要么是砼。

120-3答:底层的墙材料不一定是一样的,可以指定有的是砖墙,有的是砼墙。122-1 悬挑板在建模平面输入时,能否直接作为构件输入荷载等(如外墙边上有悬挑板,外墙上的荷载如何输在此悬挑板上)。122-1答:悬挑板上只能输入均布面荷载。

130-1 在输入梁柱时,如遇柱跨越两个节点,该如何输入,才能使梁柱节点符合实

际情况?

130-1答:柱只能布在其中一个节点上,如柱内二节点都有外梁与之连接,则这二节点之间

也应布上梁。

134-1 框架抗震等级4级时,梁箍筋为何总是ф8开始。

134-1答:抗震等级=4时,梁箍筋可为Ф6,但当梁高≥800或箍筋计算面积较大时,仍取直

径Ф8。

147-3 砖混抗震验算,抗力级荷载效应在不满足的情况下,给出砌体附加钢筋面积,这样是否能保证就满足抗震要求,如何反算回去?

147-3答:如钢筋并未起筋,配上给出的钢筋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了。147-5 弧型梁当主梁计算输入时,计算结果为何支座上筋小,跨中却很大。

147-5答:力学结构分析的结果。

147-6 砖混结构,在抗震规范中构造柱对砖混结构而言只是一种构造要求,如梁参考与工作则构造柱其不就成了 受力柱,且轴向力直接传入基础。对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

定会有影响。如何解释?

147-6答:在94年发布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多层砖混抗震技术规程》(JGJ/713-94)中规定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应考虑构造柱的作用。

152-8 网上软件更新应最好同步

152-8答:今年PKPM网站上的程序将至少每月更新一次。

二、GB50011-2001规范对GBJ11-89规范的主要改进

与89规范相比,2001规范的内容增加较多:

89规范共有11章、39节、7附录共329条,其中包括41条强制性条文;2001规范共有13章、56节、11附录共507条,其中包括52条强制性条文,删去粉煤灰中型砌块、单排柱内框架、烟囱和水塔的有关内容。

(一)GBJ11-89抗震规范的基本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做如下基本规定:

1.用三个不同的概率水准和两阶段设计体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设计原则;

2.以抗震设防烈度做为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引入“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以体现地震震级、震中距的影响;

3.不同类型的结构需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并利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体现某些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4.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取消78规范的“结构影响系数”,通过“多遇地震”条件下的概率可靠度分析,建立了结构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多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5.把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通过概念设计,协调各项抗震措施,实现“大震不倒”;

6.砌体结构需设置水平和竖向的延性构件形成墙体的约束,以防止倒塌;

7.钢筋混凝土结构需确定其“抗震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对框架结构还要求控制“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通过第二阶段的设计防止倒塌;

8.装配式结构需设置完整的支撑系统,采取良好的连接构造,确保其整体性。

(二)2001规范对抗震设防依据、场地划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改进 2.1 结构抗震设防依据的改进

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规定,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按烈度划分为5个等级,即≤5度、6度、7度、8度和≥9度。抗震设计时,与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6、7、8、9度分别为重力加速度的5%、10%、20%和40%。

正在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场地(相当II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加速度分为7个等级,即<0.05g,0.05g,0.10g,0.15g,0.20g,0.30g和≥0.40g。同时,考虑震级、震源机制和震中距的影响,标准场地阻尼比为0.05的加速度反应谱的设计特征周期,将分别取0.35s,0.40s和0.45s三档,(大致反映近、中、远震影响)。

于是,当按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设防依据将有21个不同的分档,对结构所遭遇的地震作用的估计将更为细致。为此,对设防地震烈度与设计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要作相应调整,对设计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也要作相应的变动。

2.2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局部调整

89规范首次引入场地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作为划分场地类别时所考虑的两个因素。这种划分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①多层土的剪切波速采用以厚度为权的平均方法,不能使多层土与匀质土层等效,平均的物理意义不够清楚。

②对于各分层土土质和剖面顺序完全相同仅覆盖层厚度不同的两个场地,在覆盖层厚度较小时,可能会出现场地条件好的反而划为较不利的类别。例如,有A、B两个场地,其第一层为淤泥,平均波速为100m/s,厚度均为8m;第二层为密实的粘土,平均波速为280m/s,A场地厚度2m,B场地厚度9m;第三层均为波速大于500m/s的碎石土。很明显,A场地条件要好于B场地,但是按规范划分的结果:A场地为Ⅲ类,B场地反而为Ⅱ类。

③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处于不同类场地的分界附近时,实测误差可使场地类别划分结果不同。

为此,在2001规范中关于场地划分方法提出下列修改(参见修改示意图1):

①剪切波速的平均方法,改用以走时为权的平均,称为等效剪切波速,即多层土与匀质土在剪切波速的传播时间上等效。

②适当调整不同类别场地的分界。

③对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处于不同类场地分界附近的情况,例如,在场地分界附近相差±15%的范围内,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时,允许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内插取值。Vse(m/s)

500 ┃

┃┇

Ⅰ┃┇

类┃┇

┃┇

┅┅┅┅┅┅┅┅┅┅┅┅ 250 ┏┛┇

┇ ┏━━━━━━━━━━

┃ ┅

Ⅱ类

┇ ┃ ┅┅┅┅┅┅┅┅┅

┃┇

┇ ┃ ┇

┃┇

┇ ┃ ┇

┃┇

┅┅┅┅┅┅┅

┃ ┇

┅┅┅┅┅ 140 ┃┇ ┇┏━━━━━━━┛ ┇

┇ ┏━━━

┃┇ ┇┃ ┅┅┅┅┅┅┅┅

┇ ┃ ┅┅

┃┇ ┇┃┇

Ⅲ类

┇ ┃ ┇Ⅳ类

┃┇ ┇┃┇

┇ ┃ ┇

0 ───────────────────┴───5 15

dov(m)

2.3 岩土勘察和基础抗震设计要求的改进

────┬──────────┬──────────────────

项目 │

规范

2001 规范

────┼──────────┼──────────────────

危险地段│发震断裂带应考虑错动│发震断裂带在避让距离外不考虑错动 ────┼──────────┼──────────────────

不利地段│提供岩土稳定性评价 │提供岩土稳定性评价,考虑地震作用放大

────┼──────────┼──────────────────

液化 │Q3 以前不液化

│Q3 以前冲积砂土 粉土不液化

判别 │液化判别深度15m │液化判别深度改为20m ────┼──────────┼──────────────────

液化 │处理后液化指数≤

4│乙类处理后的液化指数≤3,倾斜场地的液

处理 │

│化处理, 复合地基的换算锤击数 ────┼──────────┼──────────────────

软土 │综合考虑桩基 地基加 │同 89 规范, 地基 │固和上部结构处理

│增加考虑软土震陷的方法 ────┼──────────┼──────────────────

(三)2001规范对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方法的改进

3.1 提出了长周期和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高层钢结构、隔震消能结构的出现,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已经不能适应建筑结构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地震动参数区划中关于特征周期的规定,89规范关于“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的概念也需要加以发展。

修订后,2001规范设计反应谱的范围由3s延伸到6s,分上升段、平台段、指数下降段和倾斜下降段四个区段。一般结构阻尼比为0.05,在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从5Tg起改为倾斜下降段,斜率为0.02,保持了规范的延续性。

对阻尼比ζ不等于0.05的结构,设计反应谱在阻尼比ζ=0.05的基础上调整:

平台段的数值乘以 1+(0.05-ζ)/(0.06+1.7ζ)

指数下降段的指数,由0.9 改为 0.9+(0.05-ζ)/(0.5+5ζ)

倾斜下降段的斜率,由0.02 改为 0.02+(0.05-ζ)/8

3.2 建筑结构分析模型的规定

2001规范增加了对于结构分析的一些规定,主要包括:

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的要求;

当侧移附加弯矩大于水平力作用下构件弯矩的1/10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按楼盖刚度、扭转效应等的区别对待,划分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

对计算软件的要求和对电算结果的分析判断。

3.3 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取值的控制

在2001规范中,从特征周期、最小地震力、偶然偏心和双向水平地震等四个方面来控制建筑结构地震作用:

Ⅰ、Ⅱ、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将比89规范增大0.05s,总体上提高了中等高度房屋和单层厂房的地震作用,使量大面广的一般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有一定的提高,符合当前提高设计安全性的呼声。

长周期结构,按加速度反应谱计算的地震作用明显减少,由于未考虑强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所施加于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不安全的。为此,提出按烈度、扭转效应等分级控制,不仅控制底部总地震作用力,而且控制每个楼层的地震作用力。当结构基本周期不大于3.5s或扭转效应明显时,楼层剪力系数应不小于0.2αmax,其它情况,7、8、9度时的楼层剪力系数分别不小于0.012(0.018)、0.024(0.032)和0.040。

震害经验和强震记录的分析认为:实际地震地面运动是同时具有平动、扭转和上下分量的,对于对称且抗侧力构件正交的结构,可简化为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地震作用,但需要考虑实际结构偶然偏心和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作用,将边榀结构的地震内力适当增大1.05~1.3倍;对于非对称结构或抗侧力构件斜交的结构,必需考虑两个主轴方向同时施加地震作用。至于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取一个方向100%与另一正交方向85%的“平方和方根组合”:

S =

3.4 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的规定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和新结构体系增多,相应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2001规范规定,结构弹性层间变形的控制值,不仅是楼层的质心处、而且是楼层最大的层间位移。除了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小震下的各类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

RC框架

1/550

RC框-墙,内筒-外框

1/800

RC抗震墙,筒中筒,RC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

不规则结构、超高层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均需进行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其中,对排架、框架、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甲类建筑和高层钢结构的要求为“应”,其余为“宜”。层间变形可采用静力的弹塑性计算方法,即所谓推覆(push-over)方法予以简化。除了新增多层钢结构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的增大系数外,大震下各类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

RC排架

1/30

RC框架

1/50

RC框-墙,板柱-墙、内筒-外框,底框砖房的框-墙 1/100

RC抗震墙,筒中筒,RC框支层

1/120

钢结构

1/50

(四)提出增加建筑结构延性的设计要求

4.1 不规则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表明,凡骑楼、底层层高加大、二层悬挑、楼板中空等不规则结构的地震破坏严重。2001规范中增加了沿平面和沿高度布置的规则界限,并明确规定某些不规则的上限。表4.1和4.2分别是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的定义,表4.3是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要求。

表4.1 平面不规则布置的定义

──┬─────────────────────────────── 项目 │

则的定

──┼───────────────────────────────

扭转 │端部层间位移Umax 大于两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U0 的1.2倍 ──┼───────────────────────────────

凹凸角│局部凸出或凹进的尺寸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30%

──┼───────────────────────────────

楼板不│缩进或开洞后的板宽小于该方向典型板宽的1/2,或洞口面积大于该层 连续 │楼板面积的1/3, 错层

───┴───────────────────────────────

表4.2 竖向不规则布置的定义

───┬──────────────────────────────

项目 │

则的定

───┼──────────────────────────────

刚度突变│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0.7,或小于其上三层平均值的0.8

───┼──────────────────────────────

构件间断│柱、抗震墙、抗震支撑承担的地震力由转换构件向下传递

───┼──────────────────────────────

强度突变│楼层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层受剪承载力之比(ξy 比)<0.8 ───┴──────────────────────────────

表4.3 不规则布置的设计要求

────────┬────────────────────────

设 计 要 求

─────────┼────────────────────────

平面不规则,竖向规则│考虑扭转、楼盖变形的空间结构分析,Umax <1.5Uo ─────────┼────────────────────────

平面规则,竖向不规则│1.15FEk ,不落地构件的地震内力1.5倍,ξy 比>0.65 ─────────┼────────────────────────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4.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力调整和构造

①弱化了房屋高度对抗震等级划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中,对房屋高度的分界适当调整,使同一结构类型相同高度的房屋,在不同烈度下有不同的抗震等级;而且在高度分界附近允许对抗震等级做些调

整。

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需按构件截面实际承载力的不等式控制。89规范从实用的角度,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合理诸方面的考虑,在截面实际配筋面积不超过计算配筋量10%的情况下,将实际承载力不等式转换为内力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表达式。考虑到实际配筋往往超过计算值的10%,2001规范提高了增大系数的数值,仅在9度和一

级的框架中保留按实际配筋验算的要求:

柱、梁、墙和节点核芯区弯矩或剪力设计值增大系数

──────────────────────────────

强柱弱梁和柱强剪 梁强剪 墙强剪 核芯区

9度等(按实际配筋验算)

其它一级 1.4 1.3 1.6 1.35 二级 1.2 1.2 1.4 1.2 三级 1.1 1.1 1.2 1.1 ──────────────────────────────

③对框架柱轴压比控制给出了放松的条件:

按89规范控制轴压比的有关规定,柱子的截面尺寸往往取决于轴压比,不仅因截面较大影响了使用要求,而且其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实际上均由最低的构造要求控制,抗震性能并不高。为此,综合考虑结构中抗震墙数量、柱子剪跨比、箍筋构造和在整个结构中所处的部位,在2001规范中修订了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控制值:

对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其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

当采用井字复合箍、复合螺旋箍或连续复合螺旋箍时,提高体积配箍率后,各类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0.10;

当在柱截面的中部另加纵向钢筋,其截面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9%,各类框架柱的轴

压比限值可增加0.05。

④柱体积配箍率改用含箍特征值控制。

随着各类建筑结构的发展,混凝土和箍筋的强度等级均有较大的变化,规定直接按含箍特征值λv 的要求设置柱加密区的箍筋,即:

ρv =λv(fc /fyv)4.3 RC抗震墙结构设置边缘构件的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需根据其轴向压力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构造要求,并且需要控制墙的最大轴压比。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墙的轴压比不得大于底部加强部位。为了简化,墙的轴压比计算仅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整个墙肢的平均值。一、二级墙体的底部加强部位,墙体在重力荷载下的平均轴压比控制如下:

───────────────────────────────

边缘构件类型

9度 8度一级 二级

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后的平均轴压比上限

0.40 0.50 0.60 仅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平均轴压比上限

0.10 0.20 0.30

───────────────────────────────

当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时,暗柱取一倍墙厚和400mm的较大值;抗震等级二级时,纵筋

4φ14,箍筋φ8,间距150mm。

当轴向力超过构造要求的上限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暗柱范围由计算确定,且不小于1.5倍墙厚和450mm的较大值,箍筋需按含箍特征值λv 控制:

──────────────────────────

9度

8度一级

二级

λv 0.1-0.2 0.09-0.18 0.08-0.16

──────────────────────────

4.4 砌体结构总高度和构造柱设置的改进

①砌体房屋使用范围的控制仍保持层数和总高度双控。增加坡屋面及半地下室时总高度的计算方法。

②根据试验研究成果,在严格控制侧移刚度比、提高底部混凝土墙体和过渡层砖墙延性的基础上,底部的框架-抗震墙可有两层,总高度可与普通砖房相同。

③结合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了一批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发现在一个墙段内设置多个构造柱、芯柱时,如构造柱间隔小于层高,这种约束砌体的抗震性能可有较明显的提高,可适应开间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④近来,混凝土小砌块的质量和工艺有很大,提高设置芯柱的要求后,房屋的层数和总

高度可与普通砖房相同。

第三篇:PKPM学习体会

pkpm程序学习的一些体会

主要的内容: 1.、概述

2、pkpm的发展方向

3、pkpm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

一、概述 pkpm是一个系列,除了 建筑、结构、设备(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设计于一体的集成化cad系统以外,目前pkpm还有建筑概预算系列(钢筋计算、工程量计算、工程计价)、施工系列软件(投标系列、安全计算系列、施工技术系列)、施工企业信息化(目前全国很多特级资质的企业都在用pkpm的信息化系统)pkpm在国内设计行业占有绝对优势,拥有用户上万家,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现已成为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cad系统。它紧跟行业需求和规范更新,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软件产品,使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十几年来一直占据我国结构设计行业应用和技术的主导地位。及时满足了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建设部提出的“甩图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软件所近年来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做了多方面拓展,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开发的建筑节能类设计、鉴定分析软件已推广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节能设计软件。2005年获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规划、节地方面有三维居住区规划设计软件、三维日照分析软件、场地工程和土方计算软件。在环境方面有园林设计软件、风环境计算模拟软件、环境噪声计算分析系统。还有中国古典建筑设计软件、三维建筑造型大师软件、建筑装修设计软件。

二、pkpm的发展方向

pkpm程序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计算,它的方向就是集成化、通用化。集成化大家都能感觉到,pkpm程序都是以pm程序所建数据为条件,以空间计算为核心,基础、后期的cad出图都能采用前面的数据。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程序集成化的雏形。程序的通用化主要表现在计算上,pkpm程序的计算程序由以前的平面计算(pk)---->三维空间杆件(tat)---->空间有限元(satwe)---->整体通用有限元程序(pmsap)。能计算的结构类型有砖混、底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在又在开发特种结构的计算程序:如高压塔架、巨型油罐等。在pm程序中就可以建立起这些结构的空间模型。当然现在的pkpm系列程序还不能计算。

●第二个方向就是开放计算参数的开关。有很多参数以前都是放在程序的“黑匣子”里的,设计人员不能干预。程序放开这些参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要让设计人员真正的掌握工程的设计过程,能够尽可能的控制设计过程。其次就是要把一些关键的责任交由设计人员来负,程序只能起到设计工具的作用,不能代替设计。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结构设计人员充分的理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校对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6条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结果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3、pkpm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现在,pkpm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tat、satwe、pmsap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自由度θ,相应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资料书的p129)。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的假设。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tat程序不同。3)、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等程序,这些程序各有特长。篇二:pkpm学习的心得体会

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

pkpm软件实训总结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管理10-01班

学号:

姓名:

二零一四年三月

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 pkpm系列软件学习心得

本学期,通过对于pkpm系统软件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pkpm系统软件的知识体系及其架构。让我对pkpm系列软件包括的内容,基本功能及应用范围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通过学习菜单命令及其操作步骤,利用软件内力计算和配筋的结果绘制结构平面施工图的具体操作,循序渐进以达到熟悉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与掌握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为绘制框架施工图,框架的结构三维分析和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结构平面图。

项目管理总体包含了九大领域的知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整体管理及其方法和工具。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我从更现实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什么是项目管理以及学习项目管理课程的重要意义。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如下几点:

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任何项目都会在范围、时间及成本三个方面受到约束,这就是项目管理的三约束。项目管理,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在范围、时间、成本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以便项目所有干系人都尽可能的满意。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与收尾,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项目的启动过程,特别要注意组织环境及项目干系人的分析;而在后面的过程中,项目经理要抓好项目的控制,控制的理想结果就是在要求的时间、成本及质量限度内完成双方都满意的项目范围。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是指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与掌握的九大块重要知识与能力。其中核心的四大知识领域是范围、时间、成本与质量管理。在这些知识领域中还涉及很多的管理工具和技术,以用来帮助项目经理与项目组成员完成项目的管理。如:

网络图示法、关键路径法、头脑风暴法、挣得值法等,不同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完成不

同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在项目的各个过程中完成计划、跟踪、控制等管理过程。

项目管理软件实践的学习

1、现场平面图制作

建筑施工总平面布臵图是根据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各项技术物资需用量计划等内容,通过必要的计算分析,按照一定的布臵原则,考虑技术上可能和经济上合理,将建筑物和设施等合理布臵在平面图上。软件提供的设计功能,包括从已有建筑生成建筑轮廊,建筑物布臵、绘臵道路和行道树、绘制围墙,绘制工程管线、仓库和加工厂,标注各种图例符号等。根据建筑施工平面布臵原理,利用系统丰富的图库资源,快捷、方便的将建筑、道路、围墙、临时设施及设备等合理的布臵在平面图上,并自动生成图例。软件同时还提供了临时供电、供水等计算,为投标及施工提供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计算书。

2、网络计划编制

按照《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进行编制,可快捷、方便的直接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横道图和单代号网络图,同时还提供了各需的各种进度计划图、进度计划对比图和各种资源图、统计表。图形输出灵活多样,能够满足施工单位投标的严格需求。网络计划软件采用树型结构的方式对项目进度计划文件进行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复制、重命名原有文件,建立新的计划文件,再局部修改原有计划内容,快速生成新的计划文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划编制的速度。可以增加工序扩展信息,利用扩展信息对工序进行分组、排序、过滤等,实现多角度多种方式的查看;可以导入导出子网,实现逐步细化的多级管理;可进行合同、计划、实际三种时间的动态比较。系统还提供了多种优化,可通过前锋线功能动态跟踪与调整实际进度,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系统可通过三算对比和利用国际上通行的赢得值原理进行成本的跟踪和控制,从而实现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根据项目在各阶段制定的不同计划的需要,软件提供了在新建一个工程项目名称之后,在该项目下可以建立总计划、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甚至周计划。我们还可以在同一个项目名称下针对项目进行各种计划文件的基本操作。系统将项目的所有进度文件以列表的方式放在主界面的左侧。我们可以直接建立或选取需要的计划文件,也可以删除不需要的计划文件软件通种自动生成工程进度计划的方法,并能进行任意修改。软件提供三种图形之间真正的自由切换,能够快速生成投标、施工阶段所过前锋线功能动态跟踪实际进度情况,方便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非常实用、有效的施工管理工具。

3、标书制作与管理

软件提供近200套最新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范例。提供了8大类60余万字的素材库。(包括施工工艺标准、质量安全预控及防止措施、优质建筑工程质量 评

价标准、各工种操作规程、安全交底、常用法规、新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能通过网 络实时更新和增加最新的标书模板。智能生成人、材、机计划表及组织机构图。可快速完成标书的制作、管理、查询、存档;并可对标书进行有效的管理。

4、安全计算系列

软件以相关施工及结构规范为依据,提供大量的计算参数用表,供我们参考,计算方便准确,计算书详细;同时提供了脚手

架、模板工程、塔吊基础、结构吊装、降排水以及基坑方案模型和强大的绘图功能,并且可以将计算书和绘制的详图直接插入到方案中,形成完整word格式的施工专项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脚手架:依据我们输入的各项参数自动计算落地式及各种悬挑式脚手架支撑、落地及悬挑式卸料平台、门架、竹木脚手架和格构式型钢井架形式的脚手架;同时可以将计算书直接插入到方案中。

模板:提供丰富的计算模型,依据我们输入的各项参数自动计算梁、板、墙、柱模板、大梁侧模的多种支撑形式是否满足要求、对竹、木、组合小钢模面板强度和刚度进行 验算。同时可以将计算书直接插入到方案中。

塔吊基础:对施工中常用的重要机械(塔吊)根据其型号自动读取其

基本参数,进行塔吊基础的计算。包括:天然基础的计算,四桩、三柱、单桩基础的计算,十字梁基础及塔吊的附着计算、塔吊稳定性验算和边坡桩基倾覆计算;同时可以将计算书直接插入到方案中。

结构吊装工程:吊绳、吊装工具、滑车和滑车组、卷扬机牵引力及锚固压重、碇定计算。同时可以将计算书直接插入到方案中。

大体积混凝土:汇集了施工现场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时涉及的重要问题:自约束裂缝控制、浇筑前裂缝控制、浇筑后裂缝控制、温度控制、伸缩缝间距、结构位移值等一系列常用数据的计算。

总之,非常感谢苑老师一学期以来对我们的教导,通过练习软件,我收获了很多,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知道,要想真正学好项目管理,还需不断实践,学习技巧、总结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揣摩、深入体会,真正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篇三:pkpm学习心得 pkpm学习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pkpm实习,对pkpm软件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要想熟练运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学习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pkpm的发展方向

pkpm程序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计算,它的方向就是集成化、通用化。集成化大家都能感觉到,pkpm程序都是以pm程序所建数据为条件,以空间计算为核心,基础、后期的cad出图都能采用前面的数据。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程序集成化的雏形。程序的通用化主要表现在计算上,pkpm程序的计算程序由以前的平面计算(pk)---->三维空间杆件(tat)---->空间有限元(satwe)---->整体通用有限元程序(pmsap)。能计算的结构类型有砖混、底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在又在开发特种结构的计算程序:如高压塔架、巨型油罐等。在pm程序中就可以建立起这些结构的空间模型。当然现在的pkpm系列程序还不能计算。pkpm程序发展的第二个方向就是开放计算参数的开关。有很多参数以前都是放在程序的“黑匣子”里的,设计人员不能干预。程序放开这些参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要让设计人员真正的掌握工程的设计过程,能够尽可能的控制设计过程。其次就是要把一些关键的责任交由设计人员来负,程序只能起到设计工具的作用,不能代替设计。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结构设计人员充分的理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校对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6条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结果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二、空间计算程序

1、pkpm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

现在,pkpm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tat、satwe、pmsap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的自由度θ,相应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资料书的p129)。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不考虑的假设。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tat程序不同。3)、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 等程序,这些程序各有特长。

2、程序的参数及选择开关 1)、pmcad中的参数

(1)总信息:

结构体系、结构主材:主要是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调整参数。

地下室层数:必须准确填写,主要有几个原因,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必须要用到这个参数,有了这个参数,地下室以下的风荷载、水平地震效应就没有往下传,但竖向作用效应还是往下传递。地下室侧墙的计算也要用到。底部加强区也要用到这个参数。

与基础相连接的下部楼层数:要说明的是除了pm荷载和最下层的荷载能传递到基础外,其他嵌固层的基脚内力现在的程序都不能传递到基础。

(2)、材料信息:其他与老的程序一样填法,就是钢筋采用了新规范的新符号。(3)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就是老的抗震规范的近震、远震。按抗震规范的附录a选择即可。内江的三县两区都是第一组,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场地类别:程序是“场地土类型”,按《地基基础规范》的3.0.3条的4款,应该是“场地类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3.3.2、3.3.3条也是提的“建筑场地”,而不是“场地土”。一般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提出此参数的。

计算震型个数: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一般工程,不少于9个。但如果是2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6个,因为每层只有三个自由度,两层就是6个。对复杂、多塔、平面不规则的就要多选,一般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就可以了,证明我们的震型数取够了。

这个“有效质量系数”最先是美国的wil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将它用于著名的etabs程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3-2条要求b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90%”

周期折减系数:这个参数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16条(强条)要求,按3.3.17条进行折减的。

框架:0.6~0.7 框剪:0.7~0.8 剪力墙:0.9~1.0(4)风荷载:

修正后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7.1.2条,对与高层、高耸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2.2条,对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按规范的解释,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都是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1.风荷载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 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比c类小20%到50%。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2)、设计地震分组:新规范把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的设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3)、特征周期值:比89规范增加了0.05s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3.地震作用调整 1)、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2)、0.2q0调整:新规范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一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3)、边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新规范5.2.3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祸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软件未执行这一条。4.作用效应组合 1)、作用效应组合基本公式非抗震设计时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zs=γgsgk+γjqjz的iyqisω非抗震设计时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zs=γgsgk+立的hsqik抗震设计时的组合。2)、恒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当其对结构不利时,对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l.35:当其对结构不利时,一般应取1.0。3)、可变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一般应取l.4;对于标准值大于4.o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见荷载规范表4.1.1,取值范围在0.7-0.9之间;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6;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为0.2。5.设计内力调整 1)、梁设计剪力调整:抗震规范第6.2.4条和高规第6.2.5、7.2.2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设计剪力值应调整。2)、柱设计内力调整:为了体现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第6.2.2、6.2.3、6.2.6、6.2.10条和高规第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角柱、框支柱的组合设计内力值应调整。3)、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高规第7.2.10、10.2.14、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和非加强区截面组合的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第四篇:PKPM参数设置

SATWE参数设置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

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 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如需将转

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15、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程序强制为“出口”,即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使得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更符合剪力墙的实际。

16、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17、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18、恒活荷载计算信息: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1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3)按模拟施工 2: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4)模拟施工加载3: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程,故此建议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用一次加载进行设计。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

19、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SATWE缺省的“水平风荷载”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抗规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21、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22、特征值求解方式:仅在选择了“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时,菜允许选择“特征值求解方式”。

水平震型和竖向震型整体求解:只做一次特征值分析。

水平震型和竖向震型独立求解:做两次特征值分析。

23、“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一般选择“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二:风荷载信息:

1、地面粗糙度类别:A: 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 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制采用;对于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确定。

3、X向结构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乘以这件系数后回代。

4、Y向结构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乘以这件系数后回代。

5、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0.05,有填充墙钢结构0.02,无填充墙钢结构0.01。

6、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程序缺省值为1.0,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7、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缺省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取值相同。一般可取100年一遇的风压。

8、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按照高规要求,验算风振舒适度时结构阻尼比宜取0.01~0.02,程序缺省取0.02。

9、顺风向风振: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 大于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 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0、横风向风振:目前暂不起作用。

11、扭转风振:一般考虑。

12、水平风体型系数:一般为缺省值。

13、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一般为缺省值。

14、特殊风体型系数:为灰色,无法修改。三:地震信息

1、结构规则信息:该参数在程序内不起作用。

2、设防地震分组:详见《抗规》附录A。

3、设防烈度:详见《抗规》附录A。

4、场地类别:依据地质报告输入,或按规范填写,见《抗规》4.1.6。

5、砼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6、剪力墙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7、钢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8、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一般为不改变,学校提高一级。

9、中震(或大震)设计:一般为不考虑。

10、按主震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根据《抗规》5.2.3条计算的地震效应没有符号,SATWE原有的符号确定规则是每个内力分量取各振型下绝对值最大者的符号,现增加本参数可解决原有规定下个别构件内力符号不匹配的情况,可勾选。

11、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选择后程序将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即每层的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便宜5%的地震作用。计算位移比时看此工况下的值,计算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高层都选取。

12、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位移比超过1.2时,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

位移比不超过1.2时,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13、X(Y)向相对偶然偏心:勾选了“考虑偶然偏心”后,允许用户修改X和Y向的相对偶然偏心只,一般取缺省值为0.05。

14、计算振型个数:一般最少取3且为3的倍数。当考虑扭转藕联计算时,振型数应不少于9。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衡量指标是:有效质量系数≥90%。

15、重力荷载代表制的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情况下取缺省值0.5。

16、周期折减系数:对于框架结构可取0.6~0.7;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17、结构的阻尼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取0.05,钢结构取0.02,混合结构在二者之间取值。程序缺省值为0.05。

18、特征周期Tg(秒):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19、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地震作用的计算,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

多遇及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

--

0.50(0.72)

0.90(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20、用于12层一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结构所在地区”、“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参数控制,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

21、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用于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22、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当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小于该值时,将自动取该参数确定的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

23、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度):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值偏离主轴大于15度时,在此需要填写此角度,作为附加地震计算的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件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算结果有何区别: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仅改变地震力方向。一般应尽量调整结构使角度不超标。

《抗规》5.1.1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个抗侧力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

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的结构,这里填的是除了两个正交的,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你是正方向为正。

四:活荷信息

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一般为折减。

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一般为不折减。

3、梁活荷载不利布置最高层号:多层应取全部楼层,高层宜取全部楼层。

4、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5、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对于《荷载规范》表5.1.1中第1(1)项功能(如住宅、办公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不需修改,但是对于《荷载规范》表5.1.1中其他项功能(如教学楼、商场、书店、食堂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需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第2项修改。

《荷载规范》5.1.2: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本规范表5.1.1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 折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设计楼面梁时: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

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

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1)第1(1)项应按表5.1.2规定采用;

2)第1(2)~7项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项的客车,对但向板楼盖应取0.5,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 盖应取0.8;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表5.1.2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层数

2~3

4~5

6~8

9~20

>20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00(0.90)

0.85

0.70

0.65

0.60

0.55

五:调整信息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高规》5.2.3条:现浇框架梁0.8~0.9,装配整体式框梁0.7~0.8。缺省值为0.85。

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高规(JGJ3-2002)5.1.8条条文说明: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的框架梁弯矩乘以1.1-1.3,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影响时,梁正、负弯矩应同时放大。

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取1.0。

3、梁扭矩折减系数:高规(JGJ3-2002)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取0.4。对不与刚性楼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

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造成剪力墙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缘变形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

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一般取100,当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

5、实配钢筋超级系数:《抗规》6.2.4条: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取1.15。缺省值为1.15。

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高规(JGJ3-2002)5.2.1条条文说明指出: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

7、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一般情况下勾选。《混规》5.2.4条。

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刚度增大系数BK一般可在1.0~2.0范围内取值,程序缺省值为1.0。即不放大。

9、砼矩形梁转T形(自动附加楼板翼缘):一般不勾选。

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高规表3.9.3、表3.9.4):一般勾选

11、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高规(JGJ3-2002)10.2.7条规定,框支柱按0.3Q0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和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一般情况下勾选。

12、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一般去程序缺省值5。

13、指定的加强层个数:《抗规》6.1.10: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14、各加强层层号:根据《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5、抗规(5.2.5)调整:一般情况下勾选。抗规(GB50011-2001)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要求,宜按λ=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结果文本信息中查看

16、薄弱层调整:抗规规定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不小于1.15,高规则要求由02规程的1.15增大到1.25.缺省值为1.25。

17、地震作用调整:当采用时程分析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按振型分解计算的地震剪力时,应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其它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地震作用放大。另外,当剪重比不满足要求太多时,在调整结构布置无效时,可通过考虑加大地震作用满足剪重比的要求。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其经验取值范围是1.0~1.5。18、0.2V0分段调整:调整起止层号按实填入,仅用于框-剪结构和钢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对应高规(JGJ3-2002)8.1.4条和抗规(GB50011-2001)6.2.13条(0.2Q0调整)及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5.3.3条(0.25Q0调整)的要求。可将起始层号填入负值(-m),表示取消程序内部对调整系数上限2.0限制。0.2Q0调整也可以人工干预,实现分段、分塔0.2Q0的调整。具体方法为在前处理程序中选取“用户指定0.2Q0调整系数”(SatInput.02Q),按约定格式输入要修改的各层具体调整系数。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框支柱后,程序自动按照高规(JGJ3-2002)10.2.7条实现0.2Q0或者0.3Q0的调整。

六:设计信息

1、结构重要性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2)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3)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

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用于钢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取0.85可满足要求,但螺栓孔的数量多对截面削弱严重的应降低该参数取值。

3、考虑P-△效应:高规(JGJ3-2002)5.4节给出由结构刚重比确定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则;高层民用钢结构(JGJ99-98)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结构和层间位移角大于1/1000的有支撑结构,应考虑P-Δ效应。具体应用中由程序计算(Wmass.out)确定是否勾选。

4、按高规或钢高规进行构件设计:高规(JGJ3-2002)1.02条给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适用范围为10层及以上或高度28m以上的民用建筑结构;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1.0.2条没有给出使用高度的下限,多层钢结构也可按照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建筑不勾选。是否选择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的区别在于,荷载组合和构件计算适用的规范不同。

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5.3.3条给出钢柱的计算长度按照钢结构规范附录D执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支撑的侧移刚度。一般选择有侧移,也可考虑以下原则: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小于1/1000(强支撑)时,按无侧移;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1000且小于1/300(弱支撑)时,取1.0;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300(弱支撑、无支撑)时,按有侧移计算。

6、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一般情况下都考虑。

7、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制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根据《高规》8.1.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需要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勾选此选项后,程序将一律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控制结构中框架的轴压比,除轴压比外,其余设计仍遵循框剪结构的规定。此选项只使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8、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的较高配筋要求:按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勾选。高规7.2.16-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按照要求相应提高。勾选此项时,程序将一律按照高规7.2.16-4条的要求控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即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结构类型,也进行从严控制;如不勾选,则程序一律不执行此条规定。

9、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制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一般情况下均应选择。

10、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一般情况下均应选择。

11、过渡层信息:高规7.2.14-3条规定: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程序不自动判断过渡层,用户可在此指定。程序对过渡层执行如下原则:1)过渡层边缘构件的范围仍按构造边缘构件;2)过渡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按约束边缘构件确定一个体积配筋率(配箍特征值λc),又按构造边缘构件为0.1,取其平均值。

12、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单偏压计算只考虑平面内的弯矩和轴力,在同一组设计内力中,当两个方向的弯矩都很大时,可能配筋不足。双偏压计算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和相应的轴力,但结果不唯一。程序按照双偏压计算时,按照第一组组合内力进行计算,初步给定角筋和腹筋,从第二组组合内力起,验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按弯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给出配筋结果。程序计算没有考虑配筋优化,故配筋可能偏大。具体应用宜按单偏压计算,并对计算结果按双偏压校核。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异形柱和特殊构件定义的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

13、保护层厚度:《砼规》8.2.1条规定: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柱、杆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14、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高规(JGJ3-2002)5.3.4条: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

七:配筋信息

箍筋强度(N/mm2),梁箍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

《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

柱箍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

墙水平分布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

墙竖向分布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

边缘构件箍筋强度:一般为400N/mm2。《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箍筋间距:梁箍筋间距(mm):强制为100,不允许修改。对于箍筋间距非100的情况,用户可对配筋结果进行折算。

柱箍筋间距(mm):强制为100,不允许修改。对于箍筋间距非100的情况,用户可对配筋结果进行折算。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 可取值100~400,一般取默认200。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可取值0.15~1.2,一般取默认0.3。

【说明:主筋级别可在建模程序中逐层指定(楼层定义→本层信息);箍筋级别在建模程序中全楼指定(设计参数→材料信息);梁、柱箍筋间距固定取为100,对非100的间距,可对配筋结果进行折算。】

3、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NSW:底部加强部位最高层号。

4、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一般取0.6。

5、梁抗剪配筋采用交叉斜筋方式时,箍筋与对角斜筋的配筋强度比:一般取默认值1。

八:荷载组合:

【注:程序内部将自动考虑(1.35恒载+0.7*1.4活载)的组合】

1、恒荷载分项系数γG:根据《荷载规范》3.2.5条、《高规》5.6.2条。活荷载效应控制取1.2,恒荷载效应控制取1.35。

2、活荷载分项系数γL:根据《荷载规范》3.2.5条2款一般情况下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3、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取0.7.详见《荷载规范》5.1.1、5.3.1条。

4、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活荷组合值系数γEG:抗规(GB50011-2001)5.1.3条规定了活载重力代表值系数,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5,屋面活荷载和软钩吊车荷载取0,硬钩吊车取0.3,藏书库、档案库为0.8,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取1.0。

5、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详见上一条。

6、风荷载分项系数γW:根据《荷载规范》3.2.5条2款一般取1.4。

7、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取0.6。

8、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Eh:一般取1.3,按《高规》5.6.4条执行。

9、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Ev:一般取0.5,按《高规》5.6.4条执行。

10、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详见第4条。

11、温度荷载分项系数:程序不允许修改,默认1.4。

12、吊车荷载分项系数:程序不允许修改,默认1.4。

13、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程序不允许修改,默认1.4。

14、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仅考虑恒、活荷载参与组合:一般取程序默认值0.6。

考虑风荷载参与组合:一般取程序默认值0。

考虑仅地震作用参与组合:一般取程序默认值0。

15、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一般取程序默认值0。

16、采用自定义组合及工况:一般不勾选。

九:地下室信息:

1、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该参数可以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表5.7.5的灌注桩顶来取值。M的取值范围一般在2.5~100之间,在少数情况的中密、密实的沙砾、碎石类土取值可达100~300。其计算方法即是基础设计中常用的m法,可参阅基础设计相关的书籍或规范。若填一负数m(m小于或等于地下室层数M),则认为有m层地下室无水平位移。M法计算方法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录C.0.2。

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50。根据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B50108-2008)4.1.7条的规定,结构混凝土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当不考虑结构防水时,应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9.2.1条依据环境类别选用,并适当加大(可按相应环境类别柱的保护层厚度选用)。该参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

3、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一般输入0。本参数指从第几层地下室考虑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一般可不扣除,当地下室不完整时,可以考虑扣除相应的地下室层数。

4、地下室外墙侧土水压力参数,回填土容重:按工程实际情况输入。

室外地坪标高:以结构±0.000标高为准,高则填正直,低则填负值。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按实际填写,用于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按实填写,室外地面附加荷载取4.0~10.0KN/m2。

地下水位标高:以结构±0.000标高为准,按工程实际情况输入。

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应考虑地面恒载和活载。

十:砌体结构(仅在QITI模块相关菜单中出现):

1、砌块类别:共有三种:烧结砖、蒸压砖、砼砌块。按工程实际情况选择。

2、砌块墙体容重:烧结砖容重取22KN/m3。

3、底部框架层数:按共曾实际情况输入。

4、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规范算法:接PM传递的上部结构的恒活荷载与地震作用,然后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

有限元整体算法:按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整体结构进行空间分析。一般工程选择“规范算法”。

(说明:当采用有限元整体算法时,结构中承托墙的计算结果不能采用)

第五篇:PKPM学习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PKPM实习,对PKPM软件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要想熟练运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学习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PKPM的发展方向

PKPM程序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计算,它的方向就是集成化、通用化。集成化大家都能感觉到,PKPM程序都是以PM程序所建数据为条件,以空间计算为核心,基础、后期的CAD出图都能采用前面的数据。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程序集成化的雏形。程序的通用化主要表现在计算上,PKPM程序的计算程序由以前的平面计算(PK)---->三维空间杆件(TAT)---->空间有限元(SATWE)---->整体通用有限元程序(PMSAP)。能计算的结构类型有砖混、底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在又在开发特种结构的计算程序:如高压塔架、巨型油罐等。在PM程序中就可以建立起这些结构的空间模型。当然现在的PKPM系列程序还不能计算。

PKPM程序发展的第二个方向就是开放计算参数的开关。有很多参数以前都是放在程序的“黑匣子”里的,设计人员不能干预。程序放开这些参数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要让设计人员真正的掌握工程的设计过程,能够尽可能的控制设计过程。其次就是要把一些关键的责任交由设计人员来负,程序只能起到设计工具的作用,不能代替设计。所以就需要我们的结构设计人员充分的理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校对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6条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结果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二、空间计算程序

1、PKPM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

现在,PKPM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TAT、SATWE、PMSAP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的自由度θ',相应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资料书的P129)。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不考虑的假设。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

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TAT程序不同。

3)、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等程序,这些程序各有特长。

2、程序的参数及选择开关

1)、PMCAD中的参数

(1)总信息:

结构体系、结构主材:主要是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调整参数。

地下室层数:必须准确填写,主要有几个原因,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必须要用到这个参数,有了这个参数,地下室以下的风荷载、水平地震效应就没有往下传,但竖向作用效应还是往下传递。地下室侧墙的计算也要用到。底部加强区也要用到这个参数。

与基础相连接的下部楼层数:要说明的是除了PM荷载和最下层的荷载能传递到基础外,其他嵌固层的基脚内力现在的程序都不能传递到基础。

(2)、材料信息:其他与老的程序一样填法,就是钢筋采用了新规范的新符号。

(3)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就是老的抗震规范的近震、远震。按抗震规范的附录A选择即可。内江的三县两区都是第一组,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场地类别:程序是“场地土类型”,按《地基基础规范》的3.0.3条的4款,应该是“场地类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3.3.2、3.3.3条也是提的“建筑场地”,而不是“场地土”。一般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提出此参数的。

计算震型个数: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一般工程,不少于9个。但如果是2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6个,因为每层只有三个自由度,两层就是6个。对复杂、多塔、平面不规则的就要多选,一般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就可以了,证明我们的震型数取够了。

这个“有效质量系数”最先是美国的WIL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将它用于著名的ETABS程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3-2条要求B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90%”

周期折减系数:这个参数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16条(强条)要求,按3.3.17条进行折减的。

框架:0.6~0.7

框剪:0.7~0.8

剪力墙:0.9~1.0

(4)风荷载:

修正后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7.1.2条,对与高层、高耸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2.2条,对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按规范的解释,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都是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1.风荷载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

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比C类小20%到50%。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

2)、设计地震分组:新规范把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的设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3)、特征周期值:比89规范增加了0.05s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3.地震作用调整

1)、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0.2Q0调整:新规范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一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3)、边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新规范5.2.3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祸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软件未执行这一条。4.作用效应组合

1)、作用效应组合基本公式非抗震设计时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zs=γGSGK+γJQJZ的iYQiSω非抗震设计时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zs=γGSGK+立的hSQik抗震设计时的组合。

2)、恒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当其对结构不利时,对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l.35:当其对结构不利时,一般应取1.0。

3)、可变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一般应取l.4;对于标准值大于4.O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见荷载规范表4.1.1,取值范围在0.7-0.9之间;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6;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为0.2。5.设计内力调整

1)、梁设计剪力调整:抗震规范第6.2.4条和高规第6.2.5、7.2.2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设计剪力值应调整。

2)、柱设计内力调整:为了体现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第6.2.2、6.2.3、6.2.6、6.2.10条和高规第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角柱、框支柱的组合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3)、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高规第7.2.10、10.2.14、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和非加强区截面组合的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如何熟练掌握PKPM之PKPM学习

PKPM教案(DOC)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