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4-66140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8 10:02: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它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尊重客观规律。正是以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进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与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过程中,强调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并把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从本本出发,反对思想僵化;实事求足,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解放思想,同时解放思想也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二者具有一致性。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思想不解放,就会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就会教条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一切照抄照搬,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等于脱离实际一味蛮干,也不等于不求实效、追求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脱离社会土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因此,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而不能对立起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它不仅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首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通过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在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对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禁锢,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破除‚左‛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作出新的科学概括,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会有我国改革和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也不可能形成来源于实践并进而指 1 导实践的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的探索(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作过若干科学的预测,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国家开始消亡;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等等。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预测是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作出的,是一种科学的预测。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社会特征的概括舍弃了各种具体条件和因素。是对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的理论抽象。(2)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也对社会主义的特征进行了探索,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高度集权、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为特点的‚苏联模式‛。在其后的一段时期里,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走了一段弯路。由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照搬苏联模式,使得我们把社会主义仅仅理解成为共有制和按劳分配,并在实践上。一度人为地拔高生产关系,热衷于‚一大二公‛,结果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 ‚文化大革命‛十年**结束之后,在解放思想、拔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不断思考和反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范畴。1980年5月,邓小平首次论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l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大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的雏形。后来,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l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这个首要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解放。(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使之能够回答和解决新情况下的新问 2 题。(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前3 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的。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明确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邓小平在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澄清了人们对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种种模糊认识,纠正了许多错误的倾向,树立了正确观点,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l98O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l985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两大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l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个方面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体系。(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本。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并且最终能够代替资本主义,根本还在于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足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但这还不足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全部,要完整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必须指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终极目的和结果的问题,因为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也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除了它允许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外,还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民富裕,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共同富裕,所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什么意义。(3)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既讲了根本任务,又讲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前者是后者韵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和归宿,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开来。但两个方面存在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就只能是建立在贫穷基础上的平均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1)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即价值目标。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上,能否达到这两方面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过去脱离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纯而又纯的所有制,突出阶级斗争,从而在实践中犯了种种空想错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生产力,把解放生产力、发 3 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基础的地位,这既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讲社会主义总是从静念的、僵化的角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静止抽象的、纯而又纯的观念,这种做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没有把它限定在静态僵化的定义中,而是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五个动词动念的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足个逐步实现的过程。(5)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过程中,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的过程。他在阐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时,把这个战略步骤用分三个阶段实现的三个阶段性的目标来表述,更加具体地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贡献,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其理论意义表现在:(1)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邓小平以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对社会主义有许多光辉的论断,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没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科学的揭示和概括,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第一次在社会主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这些最基本的内涵作出了理论的概括。(2)这一论断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人民的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突出了生产力的基本地位和人民的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脱离社会主义目标的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观念,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在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第一次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和创新。

其实践意义在于:(1)这一论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坚持生产力标准的自觉性,坚定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决心。(2)这一论断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认识,增强了我们不断进行改革的自觉性和信念。(3)这一论断为我们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方向。在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际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以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以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4)这一论断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系列模糊观念,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

教训的重要方面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历史,我们3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失误,甚至出现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失误,有的是经济上的,有的是政治上的,有的是文化上的。但归根到底都有一个思想认识和理论的根源,这就是邓小平所揭示的,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我们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三纯‛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但是认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还 4 不够高,而不是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党的工作重点不是放在发展生产力上,而是:

(1)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无视我国既落后又极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片面地追求公有制的纯洁性,把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排斥,甚至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搞‚穷过渡‛、‚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人为地拔高公有化程序,‚一大二公三纯‛成为我们生产关系变革的模式。

(2)总是不断强化计划经济。有时看到中央集权过多影响地方积极性,就下放一部分权力,但一下放又认为分散主义抬头,就再集权,‚条条‛与‚块块‛的集权和放权经历了多次反复,核心问题就是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进而维护‚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是着眼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注意到,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还不可能立即消亡。但是又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会导致资本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土义经济,对此大加批判和限制,并错误地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固有属性,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完全无视和抹杀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3)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阶级斗争、群众运动、‚高指标、高速度‛,‚抓革命、促生产‛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主要手段;在政治上,就是不断强化阶级斗争,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甚至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这些错误的理论和口号下,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的社会主义中国,把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缺点的批评、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某些政策的不同看法,统统看作是阶级斗争,甚至是敌我矛盾,导致了一系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4)在分配领域搞平均主义,‚一平二调三共产‛的分配方式一度盛行。这些错误做法极大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发生扭曲和变形,也使我国处于20年的停滞和徘徊之中。至于那种‚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谬绝伦的说法,更是丑化了社会主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发生这些失误的时候,当时都认为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就是搞‚文化大革命‛,也说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新阶段。

以上这些对社会主义的种种不科学认识,主要的问题是: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论社会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种种空想的界线;盲目反资批资,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训的认识 对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走的弯路和沉痛教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l978年3O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我们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理论根源首先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解不正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解的失误直接导致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政策。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批判了‚四人帮‛的荒谬观点,破除和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理解,主要 5 有以下六点:

第一,过去笼统地认为我国已经进入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邓小平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社会主义还不够格的实际出发,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也就是,我国目前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二,批判并抛弃了穷社会主义。邓小平一再指出,‚四人帮‛提倡穷社会主义,是荒谬的。他一再阐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第三,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分析了我国社会和党内的现实状况后指出,我们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l981年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土要矛盾。这就彻底否定了长期存在的认为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始终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认为社会主义是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矛盾的社会的不科学观点。

第四,改变了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越大越公越纯越是社会主义的观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偏重于从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理解社会主义。开始时,搞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几乎将一切小生产、小私有制都变成了公有制,搞了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以后搞人民公社,又提出所有制的‚一大二公‛。这样,就形成了认为‚一大二公三纯‛才是社会主义的不科学观点。邓小平的著作和党的一系列文献否定了这种思想观点,并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和完善,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第五,改变了认为只有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邓小平阐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六,克服了认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观念。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精髓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邓小平理论是在反对本本主义、思想僵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在党内恢复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反对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斗争的胜利,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问题的论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鲜明体现。

;(3)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和发挥。他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创工作新局面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1992年初,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实际上,这段话也是邓小平对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概括,是他总结自己一生追求马克思主义得出的结论。实事求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根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产生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它一经转变为党的思想路线,便指引着中国发生了伟大变化,其历史意义怎样估价也不会过分。

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而这一过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提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水平的过程。要充分了解国情,了解现状,了解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迫切要求,依照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以求真的态度务实,以务实的态度求真,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自觉把邓小平理论与我们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与改造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以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第一,把握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精髓,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从《共产党宣言》问世,就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据国际共运的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几易其稿,根据各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国际共运的开展。经过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把实事

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问题提出来,并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实际中,要把实事求是放在我们的首位,要清醒地认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XX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看到成绩,更看到不足,既立足现实,更着眼长远,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致力事业加快发展。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的XX问题,克服各方面的干扰,提出过硬的整改措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理论要联系实际,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邓小平讲实事求是,首先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在邓小平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78年6月,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之点,是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所有理论,都为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还以更加通俗的语言,明确地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管用”就是要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就是不搞形式主义。显然,我们的理论学习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变成了空话,这样的理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XXX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以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

情况,去解决新问题,这才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宗旨,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XXXX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也是落实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要将XX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不能自满懈怠、停滞不前,要正确对待邓小平理论,克服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能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邓小平理论,要牢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环保事业加快发展。

三、树立新的发展观,塑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干部队伍,是难以承担历史重任的,没有新的发展观,不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到看问题、解决问题,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要求赋予了XXXX事业以新的任务。要担当起这一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有新的视野,树立新的发展观念,使经济建设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

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我区经济良性健康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篇:如何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试题:如何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指导我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成为打破过去的思想禁锢,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宣言书。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表述:“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其更加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放性,体现了它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鲜明特色。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五篇: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的基本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 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利益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围绕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的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形成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

事实求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程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 实事

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持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