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4-22507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23:38: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第二篇:常见诗歌意象分类

常见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 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臵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美誉,被称为“清中君子”。晋陶渊明酷爱菊花,归隐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流传至今。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将菊花的君子之风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意联系起来,由此“菊隐”成为田归的代名词。清朝的蒲松龄大概也是个爱菊花的,所以他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黄英》,叙述马子才好菊花、种菊花而遇佳人黄英(菊花幻化)姐弟的故事,菊香氤氲,雅致非常。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臵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鸿雁: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双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4.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5.芳草

三、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3.流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猿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6.斜阳(夕阳、落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四、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

风中” 2.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4.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冰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白云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莲。“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秋水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纪律严明的军营。5.请缨。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山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隐居(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三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渔樵 帝乡明日近,犹自梦渔樵.5.山林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鹦鹉洲 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第三篇: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 离之情。(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二、)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鸿雁: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双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4.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5.芳草(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三、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3.流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猿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6.斜阳(夕阳、落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美誉,被称为“清中君子”。晋陶渊明酷爱菊花,归隐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流传至今。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将菊花的君子之风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意联系起来,由此“菊隐”成为田归的代名词。清朝的蒲松龄大概也是个爱菊花的,所以他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黄英》,叙述马子才好菊花、种菊花而遇佳人黄英(菊花幻化)姐弟的故事,菊香氤氲,雅致非常。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 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四、)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 风中”

2.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4.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冰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白云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莲。“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秋水(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山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七、隐居(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三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渔樵 帝乡明日近,犹自梦渔樵.5.山林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鹦鹉洲 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二、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具体寓意之一

1、动物类:如婵(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杜鹃(哀怨思归)、鹧鸪(离愁别绪,伤感和没落)、黄莺(春天的象征)、飞鸟(自由的灵魂)等。

2、植物类:如柳(伤离别)、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坚贞、高洁)、莲(爱情)、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等。

3、自然现象类:如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细雨、烟雾(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草木(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落花(伤春)等。

4、时令节日类:如中秋、重阳、寒食、清明等。

5、特定地点类:长亭(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南浦(浸染着离情别恨)、南山(隐居的地方)等。

6、其他事物。小楼(思念之楼、闲适之楼)、红豆(相思)、船(漂泊与自由)、青山(身与心的家园)等。

最后要说的是,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 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二、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具体寓意之二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海浪:人生的起伏

东风:春天、美好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惨 鱼:自由、惬意

鸿鹄:理想、追求 猿猴:哀伤、凄厉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利国利民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破晓:初现希望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深夜:愁思怀旧

第四篇: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意象诠释(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意象诠释(精选)

一.树木类

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竹子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柳树

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

“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双调〕《水仙子 夜雨》(徐再思)

芭蕉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

二.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梅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菊花

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浮萍、浮云

浮萍:漂泊不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浮云:漂泊不定,喻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莲——纯洁、脱俗、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三.动物类

大雁

雁姿雄壮——雄浑悲壮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尤为强烈。

春秋迁徙——思乡之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

鸿雁传书:“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猿、杜鹃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 虞世南《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表达痛别离之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乌鸦

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荒凉、衰败之景,表凄清之情。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

黄鹂(黄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前两句以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3句以其声音之好,反衬物是人非的寂寞之情。4句以其声音之美来写音乐。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想象,让燕子成为四百年历史的见证人,在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叹。

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

四.自然景观类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

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流水

流水不返。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剪切不断、延绵不绝。以此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斜阳(夕阳、落日)

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

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五.人造物象类

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六.行为类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第五篇:诗歌意象

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一)草木类: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如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放花木深。”

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陆游“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孤蓬一名飞蓬,枯后根断,蓬草遇风吹散,飞转不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或比喻漂泊无依。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

桑梓旧风俗习惯在家门口种上桑树、梓树。后就用来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北宋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鸿雁传书。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或者用秋蝉的叫声营造秋天的凄凉。

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燕子

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建筑类:

关山月、楼兰指边塞。多表达思乡或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象“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长亭送别之意。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外,骤雨初歇。”

小楼思念之楼,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有时小楼也可变形为“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闲适之楼,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辛弃疾《临江仙》“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气象地理类: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雨——喜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安静详和,企望幸福

——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遽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万物细无声。”

陆游《书怀》:“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