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对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24-102558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7 01:19: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现代健康理念教育

诚然,体育课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如短跑、投掷、球类、体操、游泳、武术等运动技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切实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现代健康理念,从内心感悟到体育课具有多种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等)的美妙,并热爱上体育,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自觉主动地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坚持长期刻苦的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育人目的,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根本上大幅度提升体育课的教育质量。

为此,我建议每次上体育课,教师都应安排3至5分钟时间,开展现代健康理念演讲教学活动。为了取得更佳的演讲效果,要求主题鲜明,内容集中,联系实际,师生互动。或阐述健康理念,或介绍健身方法,或讲述健康故事,或诵读体育歌谣等等,形式允许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备专业理论、备体育技能、备教学过程、备教学方法,还要备演讲。演讲稿的撰写可以从网上找到丰富的素材,体育课教师之间多开展交流,汇编成册,逐年积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不会太困难。演讲水平在多次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必定会使教师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我院体育课的人文气息与内涵品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赞许。

二、体育技能训练方式要求多样化

学生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遵从一般的科学认知规律。即从感知开始,经过反复多次实践,最后形成稳定熟练的运动技能。在体育课中为了顺利达成技能训练目标,教师必须精心地安排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且环环相扣。我认为,至少应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⒈ 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观摩(10分钟)

教师的讲解应做到简明清晰,突出重点;教师的示范要求动作准确规范。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应把学生的队伍调动组织好,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看,学会在观摩中学习。

⒉ 体育骨干培养与学生观摩(5分钟)

教师宣布6至10名体育骨干出列,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新授动作学习训练示范,既是对他们的超前培养,又让其他大多数同学进一步作观摩学习,对技术动 作获得更加鲜明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印象。

⒊ 全班学生合练(10分钟)

在教师的统一口令指挥下,全班学生按一定的队形编排进行合练。教师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与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体育骨干在合练中则能对其他学生起到样板与参照作用,同时自身的技术动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与熟练。

⒋ 分小组训练(10分钟)

将5-10名学生划分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训练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2名体育骨干担任组长,按教师指定的训练要求和地点进行分组训练。体育骨干相当于小老师,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担负学生分组训练的技术指导。教师不停地到各组巡视、检查和督促,宏观地把握训练动态。这既调动了体育骨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缓解了因班级大、学生多教师一人常顾此失彼的突出矛盾。

⒌ 表演、竞赛与测试考核(10分钟)

为了检查学生运动技能训练的水平和学习质量,可以开展各小组之间的对抗赛、表演赛、计总成绩赛和达标测试考核。通过上述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耳闻目睹全班同学的学习训练水平。看到自己的良好成绩,产生成就感;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产生迎头赶上的紧迫感。培养学生四种意识:竞争意识、速度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努力鞭策自己,能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今后体育课中的一切训练学习活动,取得更优良的成绩。这种永争第一的精神,是将来步入社会后取得事业成功的永恒动力,终生获益。测试考核成绩是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应记录成绩册上。

⒍ 训练小结(5分钟)

教师要对本次体育训练学习活动中的先进小组与好人好事大力表彰,对训练中出现的懒散、马虎、随意等不良现象,给予及时指正与恰当批评。指出与矫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再次复习与重点强调动作要领及成功关键。

三、将技术动作要领口诀化、歌谣化

在影视剧《还珠格格》中,有一个小燕子学习舞剑的情节,开始练剑时,她总是忘记套路,丢三落四。后来,是紫薇帮她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套舞剑动作配上一首诗,边舞剑边吟诗,很快就把一套剑术动作练熟练了。她兴高采烈地称配诗为剑谱。

这个影视情节使我们深受启发。如果我们把本来枯燥无味又非常复杂难以记住的体育运动技术要领,编写成文字浅显、押韵上口、饶有趣味的顺口溜—— 体育歌谣,或者口诀之类,不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吗?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了短跑理论与技术要领后,学生普遍反映难以记住。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诵读体育歌谣《短跑之歌》:

四百米内称短跑,摆幅要大频率快,鸣枪瞬间争起跑。

步伐摆臂要协调。蹬腿摆臂身前倾,临近终点冲刺跑,加速跑接途中跑。

挺胸甩肩要记牢。

在这首短短八句话的歌谣中,包含了许多信息:⑴什么叫短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统称短跑)⑵短跑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等四个阶段)⑶起跑动作的要领(蹬腿摆臂身前倾)⑷加速跑动作要领(两臂摆幅大、频率快)⑸如何冲刺?(挺胸或甩肩)。

在充分理解歌谣内涵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几次,就很容易记忆。若记住了上面这首歌谣,也就基本记住了短跑的技术要领和关键,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短跑技术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应高度重视培养优秀体育骨干

高职体育课以实践为主,多在操场、球场等空间较广阔的运动场地进行;连续两节连堂,时间跨度长;学生人数多,活动时空大,时时处处都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若仅凭教师孤身一人去调控,难度实在太大。

为此,我建议体育课教师采用孙悟空的分身术。即在一个教学班级中,通过运动测试、同学推荐、自愿报名等办法,选拔出6~10名体育运动水平较高、身体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本班体育课学习骨干,担负体育运动训练学习小组长工作,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这一步工作第一次课后就应抓紧完成,并与辅导员、班主任通气,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

体育教师对于这批体育骨干要重点培养、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和倍加爱护。在训练学习活动中,要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学习要求,使他们的运动技能比一般学生更精湛;要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教给他们工作方法;要多表扬多鼓励,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用好一批人,带动全班人。这样不但能较为圆满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能把安全事故率降低到最小。

当体育骨干工作发生失误时,教师应主动多承担责任,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使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个别工作能力差、不认真负责、同学意见多反映大又无改进的体育骨干,可作适当调整和更换,以免影响正常的训练活动。

五、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教学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高职体育课教育质量,首先,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明确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以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现代健康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通过高职体育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确保顺利完成以下三大教育任务: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⑵提高运动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自信心、自制力、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勇于奉献、拼搏进取、团队精神和开拓精神等)及道德素养。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达成高职体育教育目标,教师在备课中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撰写教案,为学生搭建好教学平台,使他们在上体育课时运动训练有较优越的场地设备条件,有较充足的时间,有适量的训练强度与密度。

第二篇: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建议

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建议

为了落实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改革“十一五”规划课题,从我国各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的实际出发,以了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基本现状,探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更好地进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改革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课题组于202_年2月对我国53所高校发放《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调查问卷共559份;其中,我们对昆明大学、昆明医学院、广西大学和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等9所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探讨。

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现状的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全国各高校保卫部门。本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559份,回收482份,回收率86.2%,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参加本次调查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的482人中,保卫干部53人,博士学历的占5.6%,研究生学历的占34%,本科学历的占49.1%,大专学历的占11.3%;校卫队员429人,本科学历的占3.5%,大专学历的占6.8%,高中学历的占42.9%,初中学历的占46.8%。调查方法: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集中邮寄、电子邮件发放问卷调查表和电话联系等途径了解,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回收。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保卫人员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现状的总体态度。

二、有关的调查结果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机构配置比较合理。98%的高校保卫处或保卫部门下属都有科室建制,分工明确,机构设置合理;而其余的高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有保卫处或保卫部,而没有下属建制。保卫经费比较充足,技术防范装备方面做的较好;而少数规模较小的高校保卫经费严重不足,消防、治安技术防范设备几乎没有。高校安全保卫年总经费(包括聘用校卫队员,购买消防、治安防范设备的费用)200万元-300万元的占49%,150万元一200万元的占11%,100万元-150万元的占23%,40万元-60万元的占13%,其他的占4%。配备汽车巡逻防范的占80.7%,配备摩托车巡逻防范的占94.3%,将近90%的高校有较好的技术防范装备。3 工作任务重。我们调查的53所高校共有保卫人员1671人,管辖的人口总数约为186万人,前者与后者的比例不到1%。远远没有达到公安部对保卫人员配备占单位总人数的3%的规定,人员明显不足,以至于在正常工作8个小时之后,部分保卫人员还需继续加班。4 激励机制还有待于提高。问卷调查显示:

(1)做好了安全保卫、治安防范工作有奖励的占11.3%,有一点、但奖励不多的占3.3%,有精神鼓励的占70.5%,有物质奖励的占88.7%,有职务转变或升迁的占8.7%。

(2)保卫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的占31.5%,积极的占41.5%,消极的占27%。

(3)职位中有竞聘上岗的占55.9%,有一部分竞聘上岗的占25%,没有竞聘上岗的占19.1%。

(4)保卫人员对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满意的占19.1%,不满意的占54.8%,可以接受的占26.1%。

(5)保卫人员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是同工同酬的占46.2%,得到尊重的占22.4%,有向

上流动机会的占8.3%,希望得到解决其他问题的占23.1%。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对高校保卫部门赋予相应的执法权。据了解,目前有95%的高校认为,只有在高校建置公安机构,才能整治各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保卫人员对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认识不足。其中就有80%的校卫队员,不愿意把这项工作作为终身职业,认为这一职业没有前途。

三、探讨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及其激励机制现状基本是好的,如:保卫机构的配置合理,保卫经费比较充足,保卫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较高等等,说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阻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发展的新问题,这表现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法律地位。因为自公安机构体制改革基本结束后,学校保卫部门不再具有执法权,且与公安部门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权界定不清。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治安问题,往往是保卫人员率先赶到第一现场调查、处理。保卫部门因为没有执法权,在处理特殊案件时,只能将其移交给辖区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多数都距离高校较远,不能及时地赶到现场,且对高校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有时难免贻误战机,造成工作的被动和盲目。而保卫人员对一些案件的处置,只能是欲管不行,欲罢不能,处境十分尴尬。工作任务重。高校中保卫人员的数量远远低于公安部对保卫人员配备占单位总人数3‰的规定比例。正常情况下,不少高校保卫人员除了完成每天8小时的工作以外,还要加班加点,继续工作。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除了难以照顾家庭以外,自己的身体也遭受劳累带来的伤害,对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此外,由于社会上以及学校的部分领导同志对保卫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一些年轻有为的保卫人员不愿再做安全保卫工作,一旦有合适机会便离开保卫部门。3 工作风险大、困难多、易得罪人。高校的保卫工作实际上就是与罪犯、犯罪嫌疑人及校内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保护学校利益和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但实际情况是,对校外人员入校滋事作案的,由于保卫干部没有执法权力,不能依法管理,对校内的师生员工违法违纪的,不能按规定去管理,担心在日后的其他工作中会得到相应的“回报”。4 保卫人员待遇偏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卫人员职务升迁慢。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保卫人员最多能升到科级干部,提升到处长、副处长层面的很难,提拔到其他部门或院、系的机会则更少。二是职称评聘问题。目前尚有·部分保卫人员的职称评聘问题未能解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保卫队伍建设的一个难题。三是被聘请的一部分保卫人员(就是校卫队员,他们占高校保卫力量高达80%)的工资待遇偏低,他们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到在编保卫人员的50%,工作中看不到上进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平均每年跳槽出走人员就有35%至40%,他们是最不稳定、流动性最大的人群队伍中的一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不思上进,甚至还会作出一些违反法律规定及社会道德的行为。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应该尽早明确保卫机构具有安全管理执法主体的地位。同时,在机制上给予保卫人员适当的上升空间,提高他们的待遇,从而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和解除他们对现状的担忧。我们坚信,通过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高校安全保卫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将会被极大地调动出来。

四、对策和建议

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激励机制进行调查的目的,是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和解决途径,并制定出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以确保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本课题组认为,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安全保卫队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坚持正面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理服人。关心保卫人员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正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保卫专业技术人才,适应高校保卫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知道。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越来越呈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趋势,用传统的防范和一般的技侦手段来对付这种智能化、反技术侦察的违法犯罪显然已不见效。因此,各高校的保卫人员要强化自身教育,发挥现有的优势和作用,同时,要大力培养高校保卫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保卫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创建和谐校园,努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五个统筹”:即统筹严格管理与文明服务的关系;统筹打击与防范的关系;统筹阶段集中整治与常态长效管理的关系;统筹工作实践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统筹政保、治安、消防、交通秩序全面发展的关系。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岗位责任制,建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体系,量化细化后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以往自己的一些不适当行为。加强创安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学校二级单位、家属区、校外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监督机制。加强各高校保卫队伍的建设,严格管理,明确领导责任制度;加大对保卫经费的投入,把各种先进的治安防范设备运用到安全保卫工作中。加强服务形象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单位”和“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争取明确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执法地位。已往高校的保卫机构,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同时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由此不可避免会带来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保卫工作体制与治安管理属地化原则之间的矛盾,即一所高校的保卫工作必须由该校党委统一领导,但是根据治安工作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刑事及治安案件必须由校园所在地的地方公安机关管辖。这种一家领导、多家管辖的局面,将使高校的治安责任制面临政出多门、难以规范的尴尬境地,也可能出现对交叉管辖的治安问题相互推诿、无人过问的现象。而高校保卫机构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因此。只有明确高校公安(保卫)机构的执法地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才能独立地承担起校园内部的治安管理职能,许多治安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编写安全教育教材,使其成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知道如何去处理,以此减轻高校保卫工作的负担。定期开展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以及国家一些有关政策的教育。加强与引导广大师生,让他们对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第三篇:对高校从严治党的意见和建议

对高校从严治党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的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维护学院和谐稳定,促进学院健康发展。现根据中组部、教育部党组、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院党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主要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群团组织工作中起领导作用,在学院的办学方向和改革发展稳定中起保证作用,在学院的依法办学和维护各方权益中起监督作用。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建设队伍、树立形象、提升效率为目标,建立结构合理、程序规范、运转有效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原则,认真担负起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学院和谐、健康发展。

1、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原则,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以强有力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学院发展。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为开创学院建设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3、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和管理制度,坚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和党内外监督制约制度等。

4、参与学院重大问题的决策,引导和监督学院按照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支持决策机构和院长依法行使职权,帮助解决影

响和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保证学院有序、健康、和谐发展。

5、支持学院改革发展,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学院的合理要求,帮助解决影响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6、领导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高度重视维护学院的稳定工作,建立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维护学校稳定的工作机制。

7、领导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会、妇女委员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

8、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三、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拒腐防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学院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结合国内、党内的重要节点和校内的重大任务,组织更加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主题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

2、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方案,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组

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新知识;创新党委理论中心组理论学习形式,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共产党员”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荣誉”校训,积极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完善“三育人”工作格局,把育人工作融入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院育人工作中主渠道作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通知》精神要求,积极引导每位教师把“立德”作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与人事、教务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教师任职的必要条件和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5、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和和谐校园建设。建立党政主

要领导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重在内涵建设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将长远目标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责任与目标结合起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建设和谐校园为最终目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广泛开展争创文明部门,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四、以党员教育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围绕党的建设,强基固本,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法,及时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学院党建工作的机制。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学院各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党章和选举工作的各项规定和程序,采用民主推荐的办法,认真做好各党总支、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2、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按《党章》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有关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完善党总支和党支部的设置,选好配强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加强党务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开展党的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能力、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带领党员团结群众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能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善协调、能实干、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重视关心党务干部,对兼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 篇二:党建调研意见建议整理

意见建议梳理汇总

一、你认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有哪些方面,您还有哪些建议或意见?

1、不能按时召开“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少。

2、干部不作力,等推靠。

3、利己思想严重,对工作应付。

4、经费不足,普通年轻党员对组织生活不关心,不积极。

5、党员家族化。

建议: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高党的组织战斗力。

二、您对破解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有何建议?

1、积极发现培养年轻优秀青年入党。

2、希望新老有序衔接,合理培养锻炼。

3、创新党员发展举措,打破村支部不发展党员的思想,多发展先进人员入党内。

4、发展党员“两推”——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发展年轻、优秀青年。

三、您对破解农村优秀青年“入党难”问题有哪些见解?

1、对村支部书记个人不给入党问题,应加大对党组织负责人的党性教育;

2、党员与村民代表“两推”。

3、突破农村家族式发展党员的方式。

4、突破农村入党书记一人说了算的格局,从培训开始应从

全面考学。

四、您对规范基层组织生活有哪些好的建议?

1、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2、合理安排组织生活,保证成效。

五、您觉得你的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从那些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党员培训学习;

2、加强党组织凝聚力,从思想上教育党员。

六、您对充分发挥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哪些独特见解和认识?

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组织的核心任务。

七、您觉得如何才能做好单位“从严治党”工作?

1、重视党性修养,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

2、落实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从严治党”制度。

3、加强思想教育,从严管理党员干部队伍。

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以广大党员干部为重点,深化高校的反腐倡廉教育。高校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有关规定,针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大力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和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的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群众观。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任用等各方面,切实做到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带头按照“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八要八不要”的要求,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发挥表率作用。要积极宣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党员干部的模范事迹。加强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要改进教育方式,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扎实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按照建设和谐文化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发掘

祖国传统文化廉政资源,把政治思想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广大教职工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廉政理念和廉洁行为。要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充分发挥校报、校刊、课外讲座、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作用,寓教于乐,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遵纪守法、自我约束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解决突出问题

强化对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到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督促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回复组织函询等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指导,上级党组织要派人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坚持每年向学校党委、纪委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增强民主监督意识,带头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高度重视巡视监督,学校可结合实际建立巡视监督制度;要认真落实巡视

监督意见,加强对巡视监督成果的运用,促进廉洁从政。

强化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要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部位,以决策执行、程序监控、过程监管、结果监督和责任追究为重点环节,加大约束制衡和监督防范力度。建立和完善干部推荐责任机制、考察考核责任机制、讨论决定监督机制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教材、图书、大宗物资、仪器设备采购、医药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严格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规范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及其附属中小学校的招生、收费行为,加强对招生、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各种乱收费。

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高校党委要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的同时,要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发展党内民主,营造党内不同意见讨论的环境,为党内监督创造条件。要加强群众监督,发挥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作用,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受理、及时检查群众举报反映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评议活动,及时公布评议结果,加强对评议结果的运用。

三、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

高校要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以查处发生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图书教材采购、大宗物资采购、仪器设备采购、医药采购等工作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利用人事权、办事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的案件;侵吞国有资产和招生、考试、收费中徇私舞弊等严重损害群众和高校利益的案件。要实行办案工作责任制,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惩,坚持有案必查,防止瞒案不报、压案不查。坚持实事求是,严格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坚持惩治腐败与保护党员干部权利并重,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坚持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方式和手段,增强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建立和推行一案两报告制度。加强对高校查办案件工作的指导,建立高校查办案件工作协作机制,整合力量,提高突破疑难案件工作水平。要加强对典型案件和多发问题的分析,深入查找原因,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防止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促进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

四、建立长效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要围绕《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制定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责任追究办法;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做到民主生活会内容重点突出,程序规范;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有关

事项报告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任前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完善高校工作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会工作向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制度。完善信访举报制度,规范信访举报的受理、处理、反馈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保护信访举报人的权益。参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制定高校党员干部及教职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内容和程序。为推进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抓住关键部位和环节,建立完善高校内部规章制度。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招生、收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教材图书、仪器设备和大宗物资采购、基建工程、职称评审以及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等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财务预决算制度,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收入分配方案的制度,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深化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高校要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加快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探索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办法。建立和推行重大投资决策的集体讨论、报告论证、考察、评估、公示,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决定的制度,实行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校务公开,逐步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落实高校领导干部经

第四篇: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形式教学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俱乐部制形式 体育教学 考核评价

摘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身心健康的提高。

1目前高校采用的主要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注重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参与体育意识的培养,注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注重现代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即强调体育教育应树立现代体育观念。因此,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即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1.1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以主、副项为切人点,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内外教学管理融为一体。课外辅导采用“侧重式”或是布置课外练习的方式进行,它对体育课起到了互补和延伸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消化,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能力拓展了空间。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

1.2多维目标体育课堂模式

依据传统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根据现代体育理论把课堂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游戏、技术教学、能力培养、强化身体素质5个部分。课堂教学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愿、积极踊跃地回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加体育教学活动。

1.3体育合作模式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

1.4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园区模式

以人为本,体现现代体育健康教育的特点,把社会化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以及个体化等教育的精髓融合在一起。

2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运用

2.1课程方向

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人到学习锻炼中去。

2.2课程目标

形成健康的体育观,掌握专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3课程设置

(1)体育基础课:一年级第1学期为体育基础课,以院系、行政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体育课。

(2)专项运动课:第2学期至第4学期专项运动课实行体育俱乐部制,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任选自己喜爱的体育俱乐部进行学习。

(3)体育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4)运动训练课:对体育特长生及校运动队主力队员,开设以各专项运动训练为主的体育课程。

2.4课程结构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体育俱乐部、自由选择教师。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体育俱乐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运动实践中穿插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手段,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5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以专项健身理论、锻炼方法、运动技能等相关知识为主,教学组织以集体授课为主,根据项目特点安排专业教师授课,突出专项教师的作用。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1)体育基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高等学校体育、体育卫生与保健、主要运动项目介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

(2)技术理论的教学内容:各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俱乐部开设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贻拳道、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田径、武术。

(4)体育保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养生体育、运动处方、医疗体育、机体康复方法等。

(5)体育训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各运动队教练员制定的专项训练计划、任务,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参加各类体育竞赛。2.6教学管理

授课方法上,应改变过去的单一形式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重讲解、示范与分析上,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方法上,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设置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积极主动学习知识。

2.6.1俱乐部制的教学管理体系

(1)选课程序

一年级第1学期由学生所在院系按行政班集体上课,其余学期全部由学生自由选课。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择2个以上的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学习与训练。学生每学期根据公体部公布的学习与i)}}练项目、时间、地点,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俱乐部,所选时间不得与其它课程发生冲突。第2学期至第8学期,学生可在校园网上选择体育俱乐部学习与训练。

(2)课堂管理

教学管理的改革在内容、方法、手段上,要真正做到为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为宗旨,强化体育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从而创建和谐、高效、务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体育俱乐部、自由选择教师。体育课合计6学分,学生在校4年必须修满6个学期6个学分。原则上要求第1至第4学期修4个学分,第5至第8学期可机动任修2个学分,每学期只能修1个学分。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则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的资格。学生只有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才能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

2.6.2考核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实行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定。在层次教学方法中,课堂上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单元阶段检测。在教学检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以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做到以人为本,真正达到教学面对全体学生的目的。

3结论与建议

(1)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实施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符合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2)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使体育课的功能得到了强化。

(3)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个性化发展和实践体育能力的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俱乐部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终身健身的方法与技能,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第五篇:对大学体育课改革的建议

对大学体育课改革的建议

班级:经济学院093经济

姓名:覃法予

学号:20090201021

5目前我校集国内许多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耐力差、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以下是我对我校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3)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反馈通道,是学校体育的导向。应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制订一套更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4)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师资条件已严重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和政策保证提高师资的素质,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5)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界限,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情况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6)推行“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认识、不同水平、惰性等,使学生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体育课要求和期望值也不相同,为了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兴趣要求。在学习中体现自我。同时,“分层次教学”也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多样化,这样方能驾驭教学,获得成功;以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终身性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7)倡导“围绕一个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注重三项结合”,实现终生体育的最终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健康为中心:“强调两种学习”,是指强调科学健身方法的学习,强调科学健身理论的学习;“注重三项结合”,是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注重短期效应与终生锻炼相结合。这些体育教学思想通过教师在体育课中的贯彻,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使体育课真正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对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