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园冶》书评(范文模版)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24-83136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0 13:16: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园冶》书评(范文模版)

题 目: 《园冶》书评 年级专业: 08园林

小 组: 第十四小组 成 员: 林丹妮、徐佳、陈飞强、蔡家奖、陈钢辉 指导老师: 王敏华

2010-11-23

《园冶》,中国古代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

笔者在拜读多遍《园冶》及相关《园冶》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针对造园四大要素“建筑、掇山、理水、花木”,对《园冶》这部著作内容作出自己一些浅薄的理解与心得。笔者认为用《园冶》最精华两句“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作为本文中心思想再恰当不过。

一、建筑

《园冶》讲的是古代的建筑,古代的风格,与现代建筑造景形式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本文主要以古建筑的形式特点来分析。

《园冶》中大篇幅的写了关于建筑的一些地基选址,建造特点及建筑细部图案特征,当然一些建筑的细部设计图案不仅仅只限于建筑,也可以抽象或具象地将其运用于设计当中,融入风景园林艺术中。

首先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不必非得使其方正整齐,屋架也不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关键要自然高雅,要造出一种园林庭院的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出空间往复无尽的幻境。

雕栋飞楹的建筑容易修建,但有些古树名木、历史遗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气候特地等是不能改变的,不能只考虑建筑本身个体的外观,应当把周边的综合信息都考虑在内。

园林立基,确定景物的位置,要以厅堂为主,取景最好是朝南方。筑墙划分空间,景区范围尽量宽广,要多留些空地,以便充分保持园林的立意构思,也便于合理安排景观布 局;选择适当的位置建造馆舍,散点构筑亭台;建筑格式要与整座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相适应,各种花木的栽培应表现出丰富的情趣。选择建筑的方向不要受房宅风水的束缚,园林大门的位置要与厅堂的方位一致。

确立楼阁的基础位置,按照传统的空间次序来确立阁楼的基础位置,这已成为定制。但这些都不是一沉不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园林的房屋建筑,虽然没有方位朝向的规定,但园林大门门楼的方位必须与园林厅堂的方位保持一致,符合总体布局的要求,才可以确立。

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景区外,都应选择既偏僻又能方便地通向园林其他各处的地方,使游人不清楚园内书房的位置。书房可以建成斋、馆、房、室等形式,借助外面的景观,使之自然幽雅,富有山林的情趣。如果在园林外建造,应先察看地基的形状:是方形还是圆形,是长扁形还是宽阔形,是曲折形还是狭窄形,其书房形态都要根据如前面“厅堂基”中所说的“余半间”来决定,才能形成自然幽深的隐秘空间感。书房可建造成楼阁或房屋,或建成房廊、亭榭,要根据地基的形式,确立时随机应变。

榭建造在花间隐秘的地方,亭建造在水边空旷的地方,这是园林造景中最富有意趣的。亭不一定要拘泥于水边也可建在泉水流淌的竹林里和景观美丽的山巅,或建在翠竹茂密 的山弯,或建在苍松葱郁的山麓,也可以或建在水桥上,观赏游鱼便可入亭凭栏。亭的建造有一定的形制,亭基的确立却没有什么准则。

房廊地基在尚未确立之前,应在总体布局时规划出房廊的位置,或留出房屋前后的屋檐作为檐廊,引接房廊通向园内的景区。房廊可架上山腰,建在水面,随园区的地势曲折起伏,自然能显现出断断续续曲折延伸的情趣,园林建造中不可缺少这一段境界。

园林建筑,不受朝向的限制,但都应根据空间变化、四季景色的变化来建造。家居住宅建筑要讲究定规法度,而园林建筑则讲求因地制宜。厅堂的建造基本一样,近于台榭却可建造得别具风格,前檐要添建敞卷,后檐要退留余轩;必须构建重椽做假顶,还须支撑草架;依照草架的形制造作,前檐高而后檐低,前高后低的构造不同,要分别制作。正堂的屋檐最碍两厢建筑,可能会使庭院的空间显得狭窄。那么在屋檐下可以添设多重廊庑,阶台则随之宽展。枓拱用不着雕刻纹饰,门枕也不必刻镂成鼓;式样要遵循高雅古朴的格调,仿古也要选择端正大方的风格。彩画虽然艳丽,却不如直接粉饰青绿色显得更典雅;雕镂易流于庸俗,就像在镂花里镶嵌先禽显得不相宜。若建造如衣带一样曲折回旋的长廊,须在建造之初精心构思设计,要有虚虚实实变幻无穷之妙;建造仅有数椽的小屋,讲究庭院的组合和门户的安排,要有精巧微妙宛转往复之理。奇妙精巧的亭榭,应分别构建于红花紫木丛中;多层重叠的楼阁,参差耸立于浩空云霄之上。隐隐表现出无穷的趣态,充分显示无尽的春光。栏杆之外景色如行云,镜子之中风光如流水;蒙蒙细雨洗不去山光水色,清清微风送来阵阵鹤声。景境仿佛蓬莱仙境,又像一幅天然图画,心中尽情挥洒山林泉水的痴情,闲暇之余自乐于园林花圃之间。

关于传统古建筑的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榭、轩、卷、广、廊等都应当根据其所处位置,各自特点,各自用途,各自历史来源,在熟悉与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安排。设计的结构样式可以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应该随机灵活应用,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但决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胡乱设计。

大凡房屋建筑的难度在于空间的装饰,而园林的房屋更不同于一般的住宅,讲求曲折中有条理,端方又不显得呆板。须在端方中寻求曲折,到曲折处还应显得端方,相互搭配要得体适宜,错综曲折要显得巧妙。屏窗间壁应讲究对称排列,安门设洞要分出来龙去脉。园林的结构须有时空变化的意趣,选择的装折样式要清新雅致,赏心悦目。

关于其他装饰式样、墙体、路面铺砖就不一一说明,总而言之,需要慎重对待,依据房屋形式特点,主人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及园林的实际用途,进行恰到好处的设计。形式不必太过于陈旧,不必沉迷于一些条条款款的限制,应当多些创新。

二、掇山

掇山讲求因地制宜、讲求布局得体、讲求巧妙借景、讲求分寸合宜。依靠得当的设计主持者通过切合实际恰到好处地进行设计施工,只有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掇山应当依据地形的高低错落,适合建亭台的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掇山其实质是将自然界中的美丽山峦进行浓缩进行升华,将其制作成小型、微型的山峦。这种方式也常使用于山水盆景、园林小品中。掇山意在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制造一种千寻翠景,古刹庙宇在山林间若隐若现,风光田园,烟云飘渺,依山远眺,放眼都成美景。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所造的山不论高低,以栽植竹林为宜。长而弯曲的地形就要设计成圆环碧玉状,开阔的斜坡则要设计成层层错落的铺云状。高的地势应修筑亭台使之更高,低凹之处则应开掘池塘使之更深。陡峭的山岩用斧劈状的石头垒筑而成,有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参差雄伟的山水画。可择佛教寺庙为邻,耳边能时常听到诵经声;远处山峰最适合借景,眼睛可饱览秀色。远处的道观紫气青霞缭绕,在睡枕上就能听见传 来的仙鹤声;近看水中漂浮的白蘋红蓼,在矶石上与鸥鸟结伴一同遨游。

山林地依据高与低、曲与深、峻峭的悬崖、宽阔的平地、择力而合理施工。进入隐蔽的地方疏浚出源流,将就低洼的地势开凿成池塘;掘土开辟洞穴与山脚,培土成山,以连接房屋和长廊。园林中杂树参天,楼阁高耸好似阻碍了云霞的出没,繁花遍地,亭台突出池塘边而显得参差错落。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从容自得时处处即是景色,孤寂落寞时随处可得春光。

选择假山的地基位置,大多在有地下水的地方砌筑。施工之前应当先依据所需设计假山的高低、顶部的大小和体量轻重确定基础的深浅。叠石筑峰必须讲求空间的视觉效果,培土成山必然要考虑地理的环境效果,最忌讳建造在庭院或景区的中间,要随境之所宜,自由散漫的布局。

掇叠假山开始时,先要用桩木打好基础,确定桩木基础的深浅,确定地基土壤的虚实。根据假山的高低挖坑,立好起重的麻柱,按照假山的高度挂好起重用的吊杆。用于起吊的坚韧绳索应捆绑牢固,起吊放落务必稳重。修筑假山基要用粗石铺底,用块大的石头盖满桩头;基坑中用碎石灰渣填充,太潮湿就全部用石头。垒筑假山从用顽石夯脚开始,再逐渐根据石块纹理,按照绘画中的皴法垒筑;这样则自然呈现出“瘦”、“漏”的奇妙景观,其玲珑剔透的形态则在于巧 妙运用石头的纹理。

掇叠峭壁贵在突兀矗立,垒砌悬崖则一定要使其后部坚固牢靠。岩、峦、洞、穴要显得幽深莫测,涧、壑、坡、矶要显得自然真实。信步漫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抬头仰望则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情。路径盘曲而绵延,峰峦秀丽而苍翠。四处胜景构成美丽画卷,咫尺山林尽显自然风情。

假如中间竖立一块大石为主峰,两边分插稍小的石头为劈峰,则主峰独立而显现威严之势,两边劈峰呈现左右辅弼之态,其排列形式就像君臣一般,劈峰的状态就像臣子趋承君王一样。主石虽然一般都忌讳独立地居中,但是形象适合置于中间的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最好不用劈峰。

掇山的排列形式不必太过形式化,掇叠山峦只求百孔千洞的形式如同管中窥豹,开辟路径只求犬牙交错的形态如同小孩捉迷藏;小山垒砌得就像金鱼缸里的顽石呆景,大山垒砌得如同酆都的阴曹地府。

掇山要如绘画般饱含深意,也同亲历自然丘壑般寓托余情。掇叠假山前应先根据山麓精心构思,把握住地势自然石骨嶙峋的特征;培土构造山冈,不在于石块自身的巧拙形态。适合建台则建台,适合建榭则建榭。自然成路之处则开辟路径,信步便可寻花问柳。紧靠池水处要用石块砌岸,粗顽石头需用之有方;构建土山要多挑土堆垒,高处、低处观赏皆 具有无穷情致。要知道堆垒土山的奥妙,还在于把握好土石结合的精微。务必追求自然山林的意味,花木胜景才可令人生情。既有真的自然山水就能建造假的园林山水,而建造园林假山水则必须呈现自然真山水的神韵。垒砌假山虽然要依靠一些人的天赋灵性,但主要还得依靠人的不断追求,这是园林艺术的爱好者以及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必须要懂得的。

在园林中垒砌假山,需要具备丰富的见识和审美鉴赏能力。需要遵循自然,呈高低错落分散布局垒砌,需要得到幽雅的意境。如果水平有限不能达到那种水平,可以只在厅堂垒砌三峰,在楼面叠筑一面峭壁。

充分利用原有姿态秀美的树木,在适宜的地方掇叠小假山或悬崖峭壁,并用玲珑的石头稍加点缀,或者在墙上嵌埋一面峭壁,在峭壁顶上栽种些悬葛垂萝,这样也可以达到一种自然山林的幽深意境。

自古在水池上掇叠假山,就是园林中的第一胜景。假山或大或小,都可以制造出一种奇妙的意境。在水面设汀步石可供行人游览欣赏,在山顶架设木桥犹如飞虹横跨。山洞潜藏,穿崖涉水,峰峦缥缈,山色若有若无,裂隙借天,清辉一线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人间仙境。

三、理水

理水时要充分认清,水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整体,而是在环境中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合宜的地方进行引流,必需配合周边环境的设计,如周边的山石、周边的建筑、周边的花木,周边的动物及周边气候特点等,充分借助外界的一些可以利用的美景,例如水中的鱼儿游,杨柳青山的倒影,微风吹过水上荷花的香气萦绕着,一湾溪流环绕园门。恰到好处的分布水的面积,浓缩江河之美,就可以体现出一种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感觉,水不在多,关键在与设计的是否得体。

修筑曲水的方法,古时候多时开凿石槽,石槽上设置用石头雕琢的龙头喷出水来,这种方法既费人工又很俗气。可以采用理涧法,在其上面构筑石泉,出水处流入瀑布,也可以在流水中荡杯饮酒作乐,似乎更得天然的雅趣。

构筑瀑布,如峭壁山的掇叠方法一样。首先要察看是否有高楼的屋檐能够承接天雨作水源,可构筑天沟引流水至墙顶,再顺着墙壁将流水引至峭壁山顶,注入山顶蓄水的小坑,水突出小坑石口,倾泻而下,就像悬挂在悬崖上的瀑布了。不然的话,任随水流散漫流下就不能成为瀑布。这就是所谓的“作雨观泉”的意境。

掇山或理水都需要选择合适或根据园主设计需要进行石头选择。《园冶》中列举了一些著名的用石,例如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青龙山石、灵壁石、岘山石、宣石、湖口石、英石、散兵石、黄石、旧石、锦川石、花石纲、六合石子等,关于这些石头的特点及相关应用信息就不赘言了,最重要的是适石而定、视石而定。

四、花木

园林绿化的建设,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在开辟树林处都要先除掉杂草,借助自然环境营造景观。相地合宜,自然得体。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需要合理巧妙地借景与改造。栽种的花卉应当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节气、不同形态特征、园林用途而适时实地进行种植。栽种后还应当根据花木的特点该常修剪的要经常修剪,不适合修剪的要慎重修剪,种后栽培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结合周边水资源、假山、甚至蓝天白云等,充分合理巧妙的借助外界的可以利用的美景。

在热闹的城市中建设供人游玩、休闲、娱乐的公园应当选择幽静的地方,利用高低的密林新建园林。易于建立基础,可移栽杨树和竹丛;如果原来有园林的地方,可以巧妙地进行翻新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古树名木和繁花。利用天然的地势,适合方的就应当方,适于圆的就应当圆,可偏的就其偏,能曲的就其曲。充分互借可以利用的“景色”充分达到移步换景,借景生情。

规划布局,建造田园风光的景色,体现一种乡野居家生活,可以依山照自然的地形,考察地势崎岖不平的程度,可取得地基面积的大小,最好是用土版筑围墙,仿效习家池构造池塘。开辟的曲折延绵的路径,可以种植些竹子;宽敞的庭院可栽植梧桐树,弯弯的河堤可栽植杨柳树;芍药宜用围栏保 护,不妨凭借山石构筑;蔷薇未必非要搭架,最忌编织成花屏。开辟荒地要疏引长流,创造景观要全留杂树。可以在建造农家小院,小院外布置柴门篱笆或荆棘编织成围墙或,留出洞孔可使山犬出来迎接宾客,桃李树制造小径,绕篱笆开辟出曲径,处处桑树苎麻,开凿水源修濠沟,培土筑堤栽杨柳。养些蜜蜂,种些庄稼。让人感觉安闲无忧不用为衣食操心,买酒自乐不怕一路风雪。归隐山林如愿以偿,田园生活自足有余。

夜晚,一湾曲折的池水倒映出明月和柳影,皎洁的月光与清澈的微波交相辉映;清风吹过遥遥十里荷塘,把荷花的清香吹进幽静的居室。只露出几分,便也可以触景生情,感受无限惬意。

造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情感服务,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关于自然美的微缩与升华,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感与艺术融入的热情。通过对《园冶》中关于“建筑、掇山、理水、花木”的研究,深刻领会自然美的诠释。根据实际情况,实际考虑,灵活以不变应万变,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巧妙借景,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第二篇:《《园冶》文化论》 书评

《园冶文化论》书评

《园冶》是一部出自我国晚明时期的中华造园理论家的全球最古老的造园艺术与实践专著,是集我国古代造园文化与经验之大成的里程碑式的总结,又是一部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世界性巨著。其作者计成熟一位经验丰富的造园家,他穷极自己造园的经验撰写了这部伟大巨作。对于《园冶》的研究,是从1987年才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现今,学习研究《园冶》的学术队伍不断扩大,在《园冶》原著的释义解读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开始运用《园冶的》造园理论指导园林建设的实践。《园冶文化论》是作者张薇博士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造园等以及人居环境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园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宏阔的背景下,从晚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已经江南自然环境等具体而微的特点出发,以全景式视角,探索《园冶》广博深邃的内涵,将原创性研究与重构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园冶》文化论》对《园冶》研究学术前史、《园冶》研究当前态势及其《园冶》研究价值评说进行阐述,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园冶》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园林史中的重要性。作者运用当今世界新兴的人居环境理论解读《园冶》,首次提出《园冶》造园理论的精髓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从文化学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阐释了《园冶》的哲学内涵,首次提出《园冶》是古典生态伦理观之集大成的观点;以《园冶》蕴含的中国风景式园林的理论要素、造园技艺要旨和艺术追求为切入点,首次系统地概括了《园冶》造园的基本风格、造园创作的基本理念、古典造园准则、造园环境要津、利用资源法度、造园理财信条、造园人才条件等七个方面的要素,阐述《园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造园理论的构架;对《园冶》长期湮没的缘由做出新接解;采取多维透视研究法。本书对弘扬我国古典造园文化精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城乡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主要对计成的人生经历和《园冶》的面世及其发展进行详细阐述。计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造园理论艺术家和造园实践家,不仅具有深厚理论造诣,而且具有丰富的造园实践经验。他不是个普通的造园工匠,他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结合自己的造园经验创作出《园冶》此部巨作。从本书中,我们能深刻了解到《园冶》从面世到漫长沉寂再到现今被人广泛的学习研究的曲折。并详细阐述了《园冶》的撰写要旨和撰写风格,为我们对《园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读《<园冶>文化论》一书使我受益匪浅,这里我就第二、第三章的内容做一评述。一般市面上的书,关于《园冶》的书籍,更多的是对《园冶》本身内容的一种解说和评论,而这本由张薇所著的的《<园冶>文化论》却着墨了一章之多来阐述《园冶》产生的文化生态,也就是第二章的内容。这让我了解到了《园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园冶》是在晚明江南文化生态体系中诞生的一枝奇葩。

江南的风光是成就《园冶》的基本条件,丰富的水资源、温和温润的气候、秀美的名山奇峰、多样性的植物种类,这些天时地利更是促成其园林、造园艺术法杖的重要条件。而晩明的历史背景对《园冶》的成型更是功不可没,生产力发展达新高、农业经济举足轻重,手工业生产空前发达,商品经济蓬勃繁荣以及晩明时期独特的政治版块,战争频仍的时局。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战争频乱为何会促使《园冶》的产生,那是因为当计成的造园事业正处于全盛之际,明末战乱逼近,人心大乱,无人造园享乐。所以,他被迫得暇撰写《园冶》。也 1

许我们都该感谢当红四的战乱,若无,可能如今我们视为瑰宝的《园冶》不会存在。说来,当每天都有园子要造,每天都有新的挑战,银子入账,谁又会有闲暇静下心来著作撰写?

在我个人看来晩明的江南生活风气是《园冶》形成最主要的因素。当时闲适情趣的盛行、商业气息的躁动、隐逸之风的蔓延、科学精神的勃兴,以上四种社会风习成为《园冶》造园艺术的源泉。文震亨的《长物志》正是在闲适情趣盛行之时而成。而《园冶》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奢侈风气的产物,唯有当人们生活有余之时才有可能有闲暇、闲情、闲钱来造园怡情享乐。晩明时期所谓的隐逸之风与传统的隐逸是大相径庭的。传统的隐逸是清心寡欲的,惟以自然环境和自身闲情为追求目标。而晩明隐逸之风,“隐”是次要的,是外在形式是,主要的是“逸”,即追求闲适享乐。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晩明文人为自己的享乐放纵所找的官方说法而已,其实也不过是对自己的纸醉金迷正当化。所谓的文人之举罢了。晩明时期科学的兴勃推动了造园艺术技术层面上的进步。总体来说,晩明的江南为计成的《园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第二章,作者对《园冶》文本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解读,以揭示其蕴含的造园本体理论与技艺。由于计成采取形象思维方法描述造园学说,所以,人们很难清晰直观地认知思辨的、逻辑的、结构严谨的《园冶》造园理论体系。对此,作者对《园冶》进行了总结及概括,将《园冶》的造园理论分为七大要素予以读者。

一、虽有天作,宛自天开——中国式园林的基本风格。遵循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原则。

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创作基本理念。“因”指的是造园所依据的环境与条件,正如陈植先生所注释的:因指“依据、根据、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意”。而“借”,即借景,也就是在造园中队客观环境和自然景物的相互利用和补充,“相互借资”,构成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苏州拙政园,造园借景经典巧借北寺塔景)。

三、园有异宜,构园无格——古典造园基本准则。所谓“异宜”就是指不同的适宜性,就是事物存在的差别。《园冶》所说造园“无成法”,即没有既定的法则,并不是指造园无规律可循。“无成法”,其确切的含义是,自古以来造园还未形成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规则或准则,原因就是在于园林作品千差万别,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难于用一种规定的方式来构筑。

四、山水相宜,景到随即——造园环境要律。没有客观的自然山水环境,即使再高明的造园师也难创造出优美的风景园林来。

五、开林酌因,取材有度——利用资源法度。就是开林破土,整理园基时,必须要认真考虑其主要客观根据或条件,要有合理的缘由。

六、该用勿惜,当药节用——造园理财信条。所谓该用勿惜,指该投入的资金,必须要投入,不能吝啬,就是要保障经费投入;节用,就是

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两点,恰恰是理财之关键。与其说这是一种理财信条,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健康生活防方式和人类文明共育的美德。

七、世之兴造,须求得人——造园人才条件。强调专业人才在造园中的决定性作用,因一座园林的构建能否成功,从技艺的层面来论,七分靠的是造园师。它提示文明在园林建设中不能见物不见人,必须高度重视造园方面的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保证。

章回中还谈到了古典造园技艺要旨。

一、意在笔先,未可拘率。强调了造园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主持项目的造园师必须要实地勘察,不能被以前的陈规旧套所束缚、墨守成规。

二、无分村郭,地偏为胜。不论城乡,选址造园,最佳地点以偏僻为胜。具体缘由有三:安静、安逸、秀美。

三、深奥曲折,生出幻境。《园冶》对此有一个抽象的标准,即“巧儿得体”。

四、按基形式,临机应变。解决好选址立基,为其定位,坚持“随意合宜则制”的原则。

五、镜坊瀛壶,天然图画。要善于利用周围自然山水资源,毕竟掇山、理水在造园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六、杂树参天,繁花覆地。

就我个人浅显的看法,造园就像画一幅写意山水画,要想好布局等问题。而造园更加复杂,还需前期的准备工作,如选址、堪地等,以及后期的施工、配景等。造园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唯有科学的进步才能将更多“虽由人作”建成“宛自天开”。

《<园冶>文化论》以全景式视角,全方位解析了《园冶》的文化内涵,以试搭建《园冶》研究的新平台,为我们这些初入“仕途”的雏鸟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第四章解析《园冶》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深入发掘其造园的理论精髓,揭示《园冶》文化内核的深层底蕴。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此章的主题。

第一,《园冶》含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在计成的造园理念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在○1合宜 思想——它强调“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冶》所运用的合宜思想,体现在造园中一切规划设计及总体设计方面。这里的合宜,指造园在制

2式、体量等主观设定的要素,必须与客观条件如地势地貌,气候面积等自然要素相适宜。○

坚持从“因”意识。《园冶》要求规划布局、构园造景要顺应自然,园林建筑要与自然环境

3尊崇天然审美理吻合。即强调造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依据客观条件来决定主观行为。○

念计成作为士人,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其思想理念中,沉淀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为《园冶》理论抹上了浓厚的道德观念色彩,凝结了儒家道德观。作者从真性情人格观结合《园冶》-计成造景之石以瘦,漏,玲珑剔透生奇,剖析出《园冶》是计成和晚明士人道德情操特色的展示。计成在《园冶》中参数了自己的幸福观——“足矣乐闲,悠然护宅”,“寻闲是福,知享即仙”。计成提出了几种乐闲方式:在乡村,闹中取静,在宅旁与宅后空地造园。计成把人生的幸福诠释成对自然的向往。这种幸福理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伦理观,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园冶》就是我国古典生态伦理观的实践典范。它所构想的山水生态园林,其实质就是一种理想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园冶》也

是自然生态资源共享的伦理取向,人与自然要平等对待,和谐相处。对于自然资源的的利用方面,计成意识到在建造山水园林、郊野别墅等宜居环境是,必然会涉及到破坏坏境等问题,提出“开林须酌有因”主张适度开发的理念。《园冶》在阐述造园理论是,告诫人们“当要节用”保护自然资源,倡导节俭的道德意识。这些道德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园冶》的方法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辨证观。《园冶》在《相地》中提出造园前要对勘测现场地址。山林、城市、村庄、郊野等不同方位的地理条件,哟啊符合相地选址的原则。如云――“地势自有高低”,“园有异宜”。

第二,《园冶》造园艺术是计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集中体现。计成在《园冶》中有关审美心境的描述,在“自序”、“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掇山”、“借景”等篇中都有具体体现。《园冶》强调凡是人工建造的集购物,都要做到不是天然,胜似天然――“虽为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审美核心标准,主要体现在:以雅朴、遵时、清赏,变幻多端,曲折委婉,幽静隐僻为美。《园冶》是我国古典生态美学的一处富矿。它追求生态环境的外在形式美,内在和谐美。追求人的生活环境与动植物以及山川河流等自然条件融为一体。同时追求以人为本,以自然为生态审美为最高标准。

第三,《园冶》造园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园冶》扬弃风水说,杂货给你张“得景随形”,“家居必论,建筑有因”。《园冶》宜居环境理论的基本框架,涵盖了构建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陶冶健康的精神生态环境。同时,计成总结自身的造园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和研究文献,在《园冶》中还描绘了几种宜居的环境模式。一为山林地,选址优越,自成天然之趣。二为城市地,闹中取静,园路以曲为胜,多源理水,造园布局因地制宜。三为村庄地,村庄田园诗的独特风格,农夫式安详闲谈的乐趣。四为郊野地,开放的风景式居所画卷。五为江湖地,依托水域风光,植物群落,屋宇楼阁,借景,组成了一幅美景。

第五章从《园冶》借助的传统典籍,典故,章句,分析《园冶》的历史文化的凝结。《园冶》博彩典章,如“轻身尚寄玄黄”玄黄代指天地,典出《周易》;“归林得意,老圃有余”中的老圃指农民或园丁,引自《论语》;“沧浪之中,非歌濯足”源自《孟子》,体现了建构随机原则,随遇而安的思想。《园冶》广设史册,多处引自《史记》,《汉书》,《晋书》。《园冶》吸收和继承了园林文献的精髓,推成出新,铸就造园文化经典。受司马光的《独乐园记》的启示,为吴又于造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好园子。“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摩诘辋川”指的是王安石的辋川别业,“季伦金谷”指的是构金谷园。。。可见计成对这些园林文献中的建筑了解的有多么透彻。《园冶》运用园林术语,十分讲究,均有文献出处。"径缘三益”中的三益指岁寒三友,“亭”出自《释名》,尤其是《园冶》中所列的造景石等十余类石头,几乎都有文献的记载。

计成在《园冶》中利用典故,展现闲豪隐士风骨,阐述造园艺术和理论。计成赞美诸葛亮,狄仁杰这批贤臣豪杰,具有高风亮节的谢眺,山中宰相,隐而不闲的陶弘景。计成还提到了王维,王安石的“探梅虚蹇”,以此说明人工在庭院前栽竹种梅的必要性。

造园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造园艺术的水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而进步。《园冶》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造园专著,充分吸收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各种成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科技进步成果,将造园综合型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它丰富的内涵中闪烁着诸多相关学科的光华。这章所讲的就是园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联。

《园冶》在阐述造园理论与人文思想及造园艺术审美特征时,充分吸收中国光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歌赋的表现形式及深邃内涵,致使意境更加深远,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韵味更加浓烈悠长。大大增加了造园艺术的感染力和文化价值。如《园冶 · 相地 · 傍宅地》里:“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这句是从《古诗十九首》中第十五首的诗句演化而用的。《园冶》

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儒家及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和明以前历代诗词歌赋,吸收其丰富内涵,也注重从古代其他文学作品中吸收营养,以充实造园艺术理论,丰富文字的表现力。其中多次引用《世说新语》的内容及典故。除以上两点《园冶》更是注重吸收民间文学及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诗歌、绘画、园林堪称姐妹艺术,对于如何处理山水画、山水诗与山水园林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关系,是宋代以后画家和造园家所关注的问题。计成所著的《园冶》对建造山水园林的艺术构思上充满着诗情画意,体现着园中有诗有画。它所阐述的造园艺术要求,处处体现了荆、关的北方山水画派的艺术风格,因而园林在他笔下成为立体的山水写意画,有形的自然山水诗。《园冶》描述的造园艺术风格始终洋溢着荆、关绘画艺术风格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掇山原则,即“有真斯有假,假真山形”。另外计成主张师法自然,以“真山”作为“模特儿”,进行艺术加工后创造出逼真的假山来。在《园冶 掇山》中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计成虽对荆、关笔意情有独钟,始终坚持将他们的艺术风格运用于造园艺术中,但并不排斥其他艺术风格,以荆关风格为主,博采众长。如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李思训和元代画家黄公望、云林等人的风格也有所运用。

我国古典山水园林之所以有如此旺盛之生命力,数千年来不仅生生不息,而且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全世界,就是因为它具有完美的艺术价值结构和审美系统。就中国山水园林而言,所谓精神建构,包括物质建构中所表达的审美价值。表现思想性要素的各种载体,如文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工艺等等。园林中的书法字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补虚作用,一个方面是结构性的补虚,另一个方面是精神性的补虚;二是点睛作用;三是升华作用。

园林的基本功能是为人们提供生活情趣,享受乐趣。而享乐概言之有两种:物质享乐和精神享乐。而园林则是把二者相融于一体的最佳形式,而在精神享乐中,音乐曲韵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园林中充分利用了天然音乐和人文音乐。天然音乐则是基础,即最原始、最质朴的天籁清音。如庭园中的竹子迎风摇曳,沙沙作响,好像远处传来的笙簧之音。这就是一首美妙的天然音乐。除以上三种园林文化关联域外。还有佛教元素和茶道酒趣。

《园冶》是一部古代造园理论经典,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的结晶,它一诞生就射出耀眼之光。尽管曾经深埋300年之久,但其对中国乃至世界造园文化的辐射力仍然强劲,而且这种辐射圈的张力还将进一步扩大。造园文化泽被华夏,《园冶》它首先影响和推进中国造园文化发展。所谓文化无国界,学术无国籍,造园文化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更跨海日本。《园冶》传到日本后得到高度重视,首先表现在它被列入内阁文库;其次《园冶》在日本造园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园冶》对日本园林建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造园文化还远播西欧。德国著名园艺家和知名作家玛丽安娜 鲍榭蒂的驰名海外的《中国园林》一书还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到了20世纪中期在欧洲出版了英文版的《园冶》后,欧洲乃至全世界都直接受到了《园冶》造园文化的深远影响,这当然是不容质疑的。然而,对此尚需做深入具体的考察,这将是学术界今后又一项使命。

组员:张馨,江桂英,梁晓琼,何明霞

第三篇:园冶经典语录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园冶》作者简介】

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主要内容和精髓】

《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但“安亭有式,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宜曲宜长则胜”。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达到有机的统一,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它有的似山林,有的似水乡,有的庭院深深,有的野味横溢,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园说》部分内容简介】

《园说》是全书的总论,作者从造园艺术出发,就园林所要达到的意境做了描绘,其中最为精辟的莫过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了。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纲,也是人们评价一个园林艺术作品的重要信条,两篇文字都不仅长,但言简意深。

第一篇《相地》列举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宅旁、江湖等不同环境中的园林选址和景观设计要求。第二篇《立基》重点叙述各类园林建筑以及假山选址立基的艺术和技术要领。第三篇《屋宇》,分疏了各类建筑名称、功能以及梁深结构类型、变通方式后的图式。第四篇《装折》即装修,说屏门、天花、门窗隔扇等可折装木柞的式样与做法。第五篇《门窗》讲述园林建筑门窗多种外形轮廓与做法。

第六篇《墙垣》,揭明不同材质所构成不同类型墙垣及其施工要领。第七篇《铺地》概述各种材料铺装地面形成种种花纹图案。第八篇《掇山》,以大量篇幅陈述了园山、万山等八种假山以及石池、峰、峦、岩、洞、涧、水、瀑布等堆砌方法、工程技术要领和艺术追求。第九篇《选石》,罗列了太湖石等十六种可供掇的山石产地及各种的石料的色泽、纹理、品质。第十篇《借景》以实例说明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园冶》全文】

园冶卷一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园说】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一 相地〗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叠围墙,居山可拟。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一)、山林地

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春。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欲藉陶舆,何缘谢屐。

(二)、城市地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濠蜒蜿,柴荆横引长虹。院广堪梧,堤湾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笑以春风。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未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

(三)、村庄地

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桃李成蹊,楼台入画。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秋老蜂房未割,西成鹤廪先支。安闲莫管稻梁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有余。

(四)、郊野地

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搜根带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韵人安亵,俗笔偏涂。

(五)、傍宅地

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开池浚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四时不谢,宜偕小玉以同游。日竟花朝,宵分月夕。家庭侍酒,须开锦幛之藏;客集征诗,量罚金谷之数。多方题咏,薄有洞天。常余半榻琴书,不尽数竿烟雨。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宅遗谢眺之高风,岭划孙登之长啸。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

(六)、江湖地

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缑岭,堪偕子晋吹箫;欲拟瑶池,若待穆王侍宴。寻闲是福,知享既仙。

〖二 立基〗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开土堆山,沿池驳岸。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入鲛宫。一派涵秋,重阴结夏。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适兴平芜眺远,壮观乔岳瞻遥。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一)、厅堂基

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再不能展舒,三间半亦可。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式。

(二)、楼阁基

楼阁之基,依次序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有二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三)、门楼基

园林屋宇,虽无方向,惟门楼基,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

(四)、书房基

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或楼或屋,或廓或榭,按基形式,临机应变而立。

(五)、亭榭基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六)、廊房基

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七)、假山基

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三 屋宇〗

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必论,野筑惟因。随厅堂俱一般,近台榭有别致。前添敞卷,后进余轩。必有重椽,须支草架。高低依制,左右分为。当檐最碍两厢,庭除恐窄;落步但加重庑,阶砌犹深。升拱不让雕鸾,门枕胡为镂鼓。时遵雅朴,古摘端方。画彩虽佳,木色加之青绿;雕镂易俗,花空嵌以仙禽。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小屋数椽委曲,究安门之当,理及精微。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迥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堂占太史,亭问草玄,非及云艺之台楼,且操般门之斤斧。探其合志,常套俱裁。

(一)、门楼

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无楼亦呼之。

(二)、堂

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三)、斋

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四)、室

古云,自半已后,实为室。《尚书》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载:“旋室娟以窈窕。”指“曲室”也。

(五)、房

《释名》云:房者,防也。防密内外以寝闼也。

(六)、馆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七)、楼

《说文》云:重屋曰“楼”。《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八)、台

《释名》云:“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九)、阁

阁者,四阿开四牖。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十)、亭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十一)、榭

《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十二)、轩

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十三)、卷

卷者,厅堂前欲宽展,所以添设也。或小室欲异人字,亦为斯式。惟四角亭及轩可并之。

(十四)、广

古云:因岩为屋曰“广”,盖借岩成势,不成完屋者为“广”。

(十五)、廊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斯寤园之“篆云”也。予见润之甘露寺数间高下廊,传说鲁班所造。

(十六)、五架梁

五架梁,乃厅堂有过梁也。如前后各添一架,合七架梁列架式。如前添卷,必须草架而轩敞。不然前檐深下,内黑暗者,斯故也。如欲宽展,前再添一廊。又小五架梁,亭、榭、书房可构。将后童柱换长柱,可装屏门,有别前后,或添廊亦可。

(十七)、七架梁

七架梁,凡屋之列架也,如厅堂列添卷,亦用草架。前后再一添架,斯九架列之活法。如造楼阁,先算上下檐数。然后取柱料长,许中加替木。

(十八)、九架梁

九架梁屋,巧于装折,连四、五、六间,可以东、西、南、北。或隔三间、两间、一间、半间,前后分为。须用复水重椽,观之不知其所。或嵌楼于上,斯巧妙处不能尽式,只可相机而用,非拘一者。

(十九)、草架

草架,乃厅堂之必用者。凡屋添卷,用天沟,且费事不耐久,故以草架表里整齐。向前为厅,向后为楼,斯草架之妙用也,不可不知。

(二十)、重椽

重椽,草架上椽也,乃屋中假屋也。凡屋隔分不仰顶,用重椽复水可观。惟廊构连屋,构倚墙一披而下,断不可少斯。

(二十一)、磨角

磨角,如殿阁躐角也。阁四敞及诸亭决用。如亭之三角至八角,各有磨法,尽不能式,是自得依番机构。如厅堂前添廊,亦可磨角,当量宜。

(二十二)、地图

凡匠作,止能式屋列图,式地图者鲜矣。夫地图者,主匠之合见也。假如一宅基,欲造几进,先以地图式之。其进几间,用几柱着地,然后式之,列图如屋。欲造巧妙,先以斯法,以便为也。

〖四 装折〗

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环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装壁应为排比,安门分出来由。假如全房数间,内中隔开可矣。定存后步一架,余外添设何哉?便径他居,复成别馆。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绝处犹开,低方忽上。楼梯仅乎室侧,台级藉矣山阿。门扇岂异寻常,窗棂遵时各式。掩宜合线,嵌不窥丝。落步栏杆,长廊犹胜,半墙户槅,是室皆然。古以菱花为巧,今之柳叶生奇。加之明瓦斯坚,外护风窗觉密。半楼半屋,依替木不妨一色天花;藏房藏阁,靠虚檐无碍半弯月牖。借架高檐,须知下卷。出幙若分别院,连墙拟越深斋。构合时宜,式征清赏。

园冶卷二

【栏杆】

栏杆信画化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少留凉床佛座之用,园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工而精,有减而文,依次序变幻,式之于左,便为摘用。以笔管式为始,近有将篆字制栏杆者,况理画不匀,意不联络。予斯式中,尚觉未尽,仅可粉饰。

园冶卷三

〖五 门窗〗

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篁弄影,疑来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非传恐失,故式存余。

〖六 墙垣〗

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祛之不尽,扣之则废,无可奈何者。市俗村愚之所为也,高明而慎之。世人兴造,因基之偏侧,任而造之。何不以墙取头阔头狭就屋之端正,斯匠主之莫知也。

(一)、白粉墙

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事取其光腻,用白蜡磨打者。今用江湖中黄沙,并上好石灰少许打底,再加少许石灰盖面,以麻帚轻擦,自然明亮鉴人。倘有污渍,遂可洗去,斯名“镜面墙”也。

(二)、磨砖墙

如隐门照墙、厅堂面墙,皆可用磨成方砖吊角,或方砖裁成八角嵌小方;或小砖一块间半块,破花砌如锦样。封顶用磨挂方飞檐砖几层,雕镂花、鸟、仙、兽不可用,入画意者少。

(三)、漏砖墙

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古之瓦砌连钱、叠锭、鱼鳞等类,一概屏之,聊式几于左。

漏砖墙图样

漏砖墙式之一(菱花漏墙式)、漏砖墙式之二(绦环式)、漏砖墙式之

三、漏砖墙式之四(竹节式)、漏砖墙式之五(人字式)、漏砖墙式之六至十六。

漏砖墙,凡计一十六式,惟取其坚固。如栏杆式中亦有可摘砌者。意不能尽,犹恐重式,宜用磨砌者佳。

(四)、乱石墙

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大小相间,宜杂假山之间,乱青石版用油灰抿缝,斯名“冰裂”也。

〖七 铺地〗

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毡。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花环窄路偏宜石,堂迥空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

(一)、乱石路

园林砌路,做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有用鹅子石间花纹砌路,尚且不坚易俗。

(二)、鹅子地

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大小间砌者佳;恐匠之不能也。或砖或瓦,嵌成诸锦犹可。如嵌鹤、鹿、狮球,犹类狗者可笑。

(三)、冰裂地

乱青版石,斗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见前风窗式,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破方砖磨铺犹佳。

(四)、诸砖地

诸砖砌地,屋内、或磨、扁铺;庭下,宜仄砌。方胜、叠胜、步步胜者,古之常套也。今之人字、席纹、斗纹,量砖长短合宜可也。有式。

〖八 掇山〗

掇山之始,桩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谅高挂以称竿。绳索坚牢,扛台稳重。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桩头;堑里扫以查灰,着潮尽钻山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短。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一)、园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二)、厅山

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三)、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四)、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五)、书房山

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

(六)、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七)、内室山

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孩戏之预防也。

(八)、峭壁山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九)、山石池

山石理池,予始创者。选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窍不能盛水,须知“等分平衡法”可矣。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若压两边,恐石平中有损。加压一边,即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亦不能止,理当斟酌。

(十)、金鱼缸

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两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

(十一)、峰

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眼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压封顶。须知平衡法,理之无失。稍有欹侧,久则愈欹,其峰必颓,理当慎之。

(十二)、峦

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为妙。

(十三)、岩

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又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

(十四)、洞

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洞宽丈余,可设集者,自古鲜矣!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

(十五)、涧

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

(十六)、曲水

曲水,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

(十七)、瀑布

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

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说好,片山块石,似有野致。苏州虎丘山,南京凤台门,贩花扎架,处处皆然。

〖九 选石〗

夫识石之来由,询山之远近。石无山价,费只人工,跋蹑搜巅,崎岖挖路。便宜出水,虽遥千里何妨;日计在人,就近一肩可矣。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皴合掇。多纹恐损,无窍当悬。古胜太湖,好事只知花石;时遵图画,匪人焉识黄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块虽顽夯,峻更嶙峋,是石堪堆,便山可采。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利名,近无图远。

(一)、太湖石

苏州府所属洞庭山,石产水涯,惟消夏湾者为最。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文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土幻坎,盖因风浪中充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采人携锤錾入深水中,度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架而出之。此石以高大为贵,惟宜植立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

(二)、昆山石

昆山县马鞍山,石产土中,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块,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其色洁白,或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置器中,宜点盆景,不成大用也。

(三)、宜兴石

宜兴县张公洞、善卷寺一带山产石,便于竹林出水,有性坚,穿眼,险怪如太湖者。有一种色黑质粗而黄者,有色白而质嫩者,掇山不可悬,恐不坚也。

(四)、龙潭石

龙潭金陵下七十余里,地名七星观,至山口、仓头一带,皆产石数种,有露土者,有半埋者。一种色青,质坚,透漏文理如太湖者;一种色微青,性坚,稍觉顽夯,可用起脚压泛;一种色纹古拙,无漏,宜单点;一种色青如核桃纹,多皴法者,掇能合皴如画为妙。

(五)、青龙山石

金陵青龙山,大圈大孔者,全用匠作凿取,做成峰石,只一面势者。自来俗人以此为太湖主峰,凡花石反呼为“脚石”。掇如炉瓶式,更加以劈峰,俨如刀山剑树者,斯也。或点竹树下,不可高掇。

(六)、灵璧石

宿州灵璧县地名“磐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凡三次,既露石色,即以铁丝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者。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眼少有宛转之势,须借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或一两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有得四面者,择其奇巧处镌治,取其底平,可以顿置几案,亦可以掇小景。有一种扁朴或成云气者,悬之室中为磬,《书》所谓“泗滨浮磬”是也。

(七)、岘山石

镇江府城南大岘山一带,皆产石。小者全质,大者镌取相连处,奇怪万状。色黄,清润而坚,扣之有声。有色灰青者。石多穿眼相通,可掇假山。

(八)、宣石

宣石产于宁国县所属,其色洁白,多于赤土积渍,须用刷洗,才见其质。或梅雨天瓦沟下水,冲尽土色。惟斯石应旧,逾旧逾白,俨如雪山也。一种名“马牙宜”,可置几案。

(九)、湖口石

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以利刃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东坡称赏,目之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买小玲珑”之语。

(十)、英石

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通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有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而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无声。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凿取,只可置几案。

(十一)、散兵石

“散兵”者,汉张子房楚歌散兵处也,故名。其地在巢湖之南,其石若大若小,形状百类,浮露于山。其色青黑,有如太湖者,有古拙皴纹者,土人采而装出贩卖,维扬好事,专卖其石。有最大巧妙透漏如太湖峰,更佳者,未尝采也。

(十二)、黄石

黄石是处皆产,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产。俗人只知顽夯,而不知奇妙也。

(十三)、旧石

世之好事,慕闻虚名,钻求旧石。某名园某峰石,某名人题咏,某代传至于今,斯真太湖石也,今废,欲待价而沽,不惜多金,售为古玩还可。又有惟闻旧石,重价买者。夫太湖石者,自古至今,好事采多,似鲜矣。如别山有未开取者,择其透漏、青骨、坚质采之,未尝亚太湖也。斯亘古露风,何为新耶?何为旧耶?凡采石惟盘驳、人工装载之费,到园殊费几何?予闻一石名“百米峰”,询之费百米所得,故名。今欲易百米,再盘百米,复名“二百米峰”也。凡石露风则旧,搜土则新,虽有土色,未几雨露,亦成旧矣。

(十四)、锦川石

斯石宜旧。有五色者,有纯绿者,纹如画松皮,高丈余,阔盈尺者贵,丈内者多。近宜兴有石如锦川,其纹眼嵌石子,色亦不佳。旧者纹眼嵌空,色质清润,可以花间树下,插立可观。如理假山,如理假山,犹类劈峰。

(十五)、花石纲

宋“花石纲”,河南所属,边近山东,随处便有,是运之所遗者。其石巧妙者多,缘陆路颇艰,有好事者,少取块石置园中,生色多矣。

(十六)、六合石子

六合县灵居岩,沙土中及水际,产玛瑙石子,颇细碎。有大如拳、纯白、五色者,有纯五色者。其温润莹彻,择纹彩斑斓取之,铺地如锦。或置涧壑急流水处,自然清目。

夫葺园圃假山,处处有好事,处处有石块,但不得其人。欲询出石之所,到地有山,似当有石,虽不得巧妙者,随其顽夯,但有文理可也。曾见宋·杜绾《石谱》,何处无石?予少用过石处,聊记于右,余未见者不录。

〖十 借景〗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闲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山容霭霭,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枕。南轩寄傲,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云冥黯黯,木叶萧萧。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孤影遥吟;锦幛偎红,六花呈瑞。棹兴若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冷韵堪赓,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第四篇:读园冶有感

读《园冶》有感

张越 1301030108 《园冶》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也是世界造园学最早的著作。其作者计成是明末造园师,能以画意造园。他“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因此,久资林园。计成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是他提出了著名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理念。《园冶》原名拟为《园牧》,有经管构制之意。曹元甫建议改为《园冶》,“冶”原为铸造熔冶,引申为精心营造。读罢《园冶》,不禁感慨造园技艺的深奥与趣味,下面我选取了几个感兴趣的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是指:因地制宜,根据地基的高低不同,对地形进行整修,比如有些树木遮挡人欣赏美景的视线就要把枝条修剪;园中有溪流就要设法让其流经石上,石水相衬;开辟小径不妨选在偏僻幽静的地方,并使其蜿蜒有致等。“借”是指:晴川叠翠,古寺飞悬,只要是可见之景,都可借来为我所用。尽管园林分内外两个区域,但取景不受限制,远景、近景可以相互搭配映衬。借景的方法可以分作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使有限的空间向无限外景中扩展,帮助营造园林的审美意境。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造园之前,有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相地:踏勘选定园址,对整体布局有个大致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构筑成园。踏勘主要是观察周围的地势地形和自然条件,并对其进行建筑学和风水学意义上的评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山林地优借,城市地欲掩,村庄地野趣,郊野地清静,傍宅地巧用,江湖地借景。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中国古典园林的堪舆之说与形式之美是相互交融的。“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学把天道运行、地气流转以及人的活动,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理论。在建筑选址上,堪舆学讲究“藏风聚气”,一般选择在山环水抱、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立基。立基之处要求既能进出自由又相对封闭、空间完整均衡。建筑物朝向必须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以前会觉得这种方式过于迷信,现在看来这本身就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一种反映。身处山明水秀之中,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佳木,面前是清莹如玉的碧水悠悠,怎能不怡然自得。

“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园林中的各种路面,不仅起分隔空间、组织路线的作用,还可以提供休闲休憩的场所。另外,造型不

一、风格迥异的路面,还直接构成优美独特的景观。铺路要与园中的景色相搭配,和周围环境相协调。若铺地的图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则更胜一筹。

中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有假山的身影,可谓无园不石,无石不园。那些被精心搜集用以叠山的石头,在园林中有了生命力,成为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古典园林建造的最高追求,就是将人的某种情怀,以山水建造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境界里静享自然之美。这些假山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体现出造园者的性情和品味。

古时造园,不是在建造一座生硬的建筑群,而是在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优秀的园林是有性格有态度的,抒造园者之情,表园主人之意,动园中人之心。汇江河山川,聚古木奇石,演化出人间仙境,终于一园,“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人在园中,园为人所用,我们在做园林设计的时候,应好好考虑人和园的关系,不要一味追求设计上的创造性而忽略人的感受和使用。古典园林的精髓不会过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尽情的加以运用,建造实用、优美,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的园林。

第五篇:《园冶》读后感

《园冶》是中国文学历史著作,代表中国的园艺艺术,下面是本网整理的园冶读后感范文,欢迎打击参考阅读~

崇祯四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部伟大的造园著作,刚完成时名为《园牧》,他的通行名称《园冶》的由来得于一位关键人物-曹元甫。《园冶》在中国园艺理论方面可谓是首部有体系的著作。

《园冶》包括了丰富的内容,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探讨如何设计一个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中国文化向来以儒家思想为主,虽然有时候涉及儒、释、道,墨等多家,但是儒家思想相一直是主流,所以这一建筑理论中包含的丰厚的儒家思想不足为奇。《园冶》中表明了主人的精神意志对园林的整体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不单倚靠技工的设计与建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源远流长,天人合一是说客观事物和主观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和谐关系,就建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物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情怀。如果建筑仅仅是富丽堂皇,但是主人的品行格调不高,那么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完美的建筑,建筑的主人会影响一个建筑的整体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很好的例证。儒家思想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体现的就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它是主体和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稳定和谐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形神的交汇。只有真正懂得天人合一的关系之人,才能体会园林之景的美好.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情形,其中道家一直是和儒家相互对立而存,道家强调的无为与儒家的功利存在很大的差异,《园冶》中以老庄的思想贯穿下來,以一种无为的心态来进行建筑设计,丝毫看不出有雕琢的痕迹,如同天造地设一般。中国的园林建筑向来以神为主,其中所蕴含的无疑是老庄自然淡泊的哲学,计成指出“假山依水为妙”则体现了借景的想法,以自然的山水为背景,体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智。老庄逍遥的哲学也充分的体现在这本著作中,逍遥提倡的是物我合一的自然状态,而园林设计也要达到物我合一,自然而不露痕迹,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人工设计的美景反而以自然为主,将自然与美景融为一体,宛如天成。

时代在进步,不同阶层的人的审美观也有变化,体现在文学、绘画、建筑等各个方面,而尤其体现在建筑方面。建筑上的审美在《园冶》中主要体现的是士大夫进步的审美观,它反映了特定时代状态背景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一个人的审美不仅与自己的审美素养有关,与整体社会水平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中向来以雅为上,士大夫崇尚典雅而排斥世俗,所以在文章中则充分体现了典雅的设计美感,使得园林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士大夫的文人情趣和他们对诗情画意的追求。审美观也代表了一定的思想水平,《园冶》对建筑雅的追求,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庄子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观点,在《园冶》中也充分的表现了出来,不追求刻意雕琢而造成的富丽堂皇,而追求惨淡经营、匠心独运。同时在建筑中强调空,强调的是实中之虚,就像亭台楼阁一样,以其间的空来面向外面的世界,使得主人足不出园,就能与自然交流,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充分的体现了道家空的思想特征。所以我们说园林设计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园冶》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其中“因”是凭借的意思,是指设计者充分利用园林周围的景色,“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借景,是指园内外景物之间的联系,因借能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达到一种天然之致。通过借景使景色与建筑构成浑然一体的形式,可能比这一自然之景独立存在更能发挥景色的内蕴和趣味。有的设计专以自然之景为背景,比如园林中背后倚靠大山,园林之中围绕自然湖建造,以自然树木为屏障都是借景,符合传统的建筑设计原则,体现出气韵生动,韵律和谐的景致。虽然位于一墙之内,追求的是一墙之外的景致,就如同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布置则充分体现了这一设计原则,如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就是以竹子作为整体背景,体现了住所主人的心智品格。“得景则无拘远近”,通过借景可以将园外的景色与园内之景相映衬,通过园内之景可以看到所借之景,而借景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园内之景相融合,不用远行千里就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古代,传统士大夫都追求一种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他们向往那种安贫乐道,消闲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躬耕田园的生活范式也引起了设计者的重视,设计者将田园与建筑相结合,构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当时士大夫可以凭借一定的经济条件,与工匠探讨自己的想法,建造出一所自己所满意的田园。因为受时间、生活、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士大夫一般不能直接隐居田园,他们只能借园林之景想来达到自己心中对理想田园的向往。总的看来士大夫的园林设计都符合两个审美原则,一是可居住性,二是可游览性,只有满足了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才能发挥其作用。可居住性就是实用性,不能设计出来单单是为了观赏。游览性就是观赏性,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两个原则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游览性一般表现在园林主人在闲暇时刻邀请好友来欣赏园林之景,达到放松心情的作用。

园林设计很重要的是园林的选址,计成在《园冶》中强调“以偏为胜”,所以这种园林一般建在中心之内的僻静之处,达到闹中取静,使得士大夫在繁忙的公务生活中能够得到放松,享受自然之美,这是园林不同于一般建筑的地方。建造园林的主人非富即贵,所以他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较高,所以它们有实力,也有心力去建造一个舒适的园林,同时园林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彰显他们的地位,体现他们的审美趣味。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出名的园林建筑构成了一幅田园画,有山、有水、有石、有鸟、有鱼,达到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状态,使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体现文人雅士的情怀。园林之趣包含在这幅田园之画之中,其中声色的配合也使这一建筑生趣盎然,是声、画、意三合一的造化。《园冶》有很多这样的设计,如“夜雨芭蕉,”就是一种唯美的景致,“移竹当窗,分梨为院”体现的就是借景的设计,沉静的月色,萧索的风声,袅袅的秋水更体现了诗画的结合。“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描写的是一幅田园之景,门外有花,门前有水,还有一片翠竹,同时也能听到滔滔的浪声,极尽田园之意。园林设计田园化是很重要的设计方向,通过田园化,使得建筑能够不落俗套,别具一番风味。

《园冶》意境美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与时代相关,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而时代也能造就一批杰出的建筑者,因为社会的**使得他们产生了隐蔽的心态,所以在建筑方面更能体现曲径通幽的情致,远离世俗**,追求内心平衡。园林的意境美往往体现出设计者的隐士情怀,他们希望通过建筑表达自己的心境,使主人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寄情山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体现的就是这一意境给主人带来的舒适之感,是一种豁达的情怀。这正是《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许多许多文人雅士心向往之。

《园冶》是一部园林理论,但是其中也包含了美学,使得整个著作更能够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的美学理论就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特色,如道家的隐逸情怀,儒家的经世致意之精神,其中最主要表现的是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空和借景都是中国美学的内在理论,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精神境界。而意境之美也打破了建筑本身的局限,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今时代,园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要学习这门学科必定要学习《园冶》,因为这部书中的理论和设计对后世的园林设计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园冶》书评(范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