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02_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复习教案17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4-113834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4 01:01: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复习教案17

17练

看好处,说门道

[训练目的] 掌握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复习指导]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

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

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1~2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

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析艺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了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时,内容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

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用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引用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

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

[典题探究]202_•高考湖南卷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土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膳。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试题解读] 试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方向。又是三选一,既符合文章实际,又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所给试题都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范畴,颇具思维的再创造性。创作需要灵感,鉴赏需要智慧,又与短文写作相结合,能充分检阅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作文考试改革的新的尝试,可谓一箭三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文章中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描写是多角度的,其中以正面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为主,但侧面的描写也不可忽视。侧面的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更加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目中“他者的视角”,实际是提醒考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其它的人物“女佣”和“客人”。考生可以从女佣和客人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反应中,看出贝多分的“孤独和安静”“真实的好灵魂”„„

[范文引路] 例文一: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就把贝多芬见到客人时所表现出的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和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了出来。

运用真心言语,展现坚韧意志。“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文中的语言美,还蕴含了人物精神的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依然创造了美好的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例文二:

“老狮”的画像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文章共有三处是对贝多芬进行的肖像描写:下楼梯时,下楼梯后,大钢琴旁边。这些肖像描写能够有力表现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真实而又具有美好灵魂的形象。

文章中开始描写:“沉重的脚步声”“躯体五尺左右”“宽阔两肩”,淡淡的几笔,便勾勒了贝多芬担负得起生命的重荷的形象,为后文肖像描写设下铺垫。

文章又写到了贝多芬“淡蓝色衣服”“黄色钮扣”“纯白背心”“上衣背后拖着一个失效的助听器”,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贝多芬忽略个人生活,把身心全部投入艺术创造的高尚品质,以及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的高尚灵魂。

文章最后写坐在钢琴旁的贝多芬,“一张涵蓄愁苦与力量的脸”“头发竖直”“深邃的眼睛”,突出了贝多芬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贝多芬时时刻刻同不幸的命运抗争着。

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魂的形象。例文三: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如果说正面的描写如同直笔勾勒的画面,那么侧面描写则如烘托点染气氛的背景。本篇文章的侧画描写也同样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作者大笔描绘了女佣与客人的对话,把他者视角下的贝多芬率先勾画出来。“他要的是孤独与安静„„”把贝多芬耳聋后的心境衬托了出来。随后女佣对贝多芬房间的描述,把贝多芬的日常事务及生活与工作展现到读者的眼前,一位酷爱着音乐而又在自己心灵之树下守护着一分谧静的“巨人”——贝多芬烘托上了舞台,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者又描绘了一幅客人与贝多芬的谈话图,通过客人的态度与语言再次衬托贝多芬的形象。“客人小心翼翼的递上字条”“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来访者,不断记笔记”便把客人对贝多芬那份崇拜而敬畏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衬出了他人视角中的“巨人”般的贝多芬。

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

[例文评析] 这三篇文章,有它们的共同点:一,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分别是语言、肖像和侧面描写)。

二、有明确的评价。“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例文一)“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魂的形象。”(例文二)“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三,叙议结合,结构清晰。

[作文训练] 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评论文章。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石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写作指导]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怎样确定评论重点呢? 一是细读选文,注意作品的写作侧重点。有的作品把重点放在前面加以强调;有的作品在篇幅上对重点予以突出;二是根据考题的的暗示,写自己把握得比较好的或感受比较深的一个方面。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论的重点确定后,还要严格筛选评论的角度,为评论的展开或深入寻求一条最佳途径。找不到或选不准评论的角度,评论文章就有可能停留在作品内容的复述上,就有可能写成或架空分析或含糊其辞的表面文章。无论评什么,怎样评,都必须对所评论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以往学生的写作实践表明:往往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不到,或者变成泛泛而谈。一句话,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贾平凹的这篇散文有一种清淡、拙朴之气,又蕴含一种哲理,从大俗中显出大雅。可以在这点上做文章,也可以分析“丑石”的形象,还可以赏析《丑石》欲扬先抑的写法,等等。

[佳作赏析] 丑石所蕴涵的深邃哲理 ——读贾平凹《丑石》 柳靖

中国的文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

《丑石》的故事很像现代版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璞,他断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后将其献给厉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认为只是块石头,他因此获罪而失去了双脚。直到文王继位,才“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终于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相比之下,丑石的命运似乎更悲惨一些。因为和氏璧虽不为普通玉匠所识,却还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丑石却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村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大人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想合伙搬走他。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

贾平凹的这篇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一块石头的遭际娓娓道来。但就是这块丑石却能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它不像一般的散文,仅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极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将这篇文章看作贾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实从那块“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的丑石身上,我们何尝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平凡的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倾国倾城之貌,没有显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个人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外表和出身,而是来自内在的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逊于他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为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番作为和成就。李白曾豪迈地吟咏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我们也应相信天造之才,各有其用,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因为自信的人身上会闪耀动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并非全由鲜花、掌声和赞誉铺就,在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前必得经过一番砺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丑石在人间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学会忍受寂寞,要有丑石的坚韧和顽强,即使受到一时的冷落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标准。丑石就是因为没有汉白玉的细腻,无法刻字雕花;没有大青石的光滑,无法浣纱捶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那句已经被人重复过千百遍的名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我们具有了默默承受误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会在沉默与等待中使自己趋于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必依赖相貌和出身来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叹生不逢时。出众的才华会令自己脱颖而出,会为人生谱写最华美的篇章。

《丑石》告诉我们的道理大概就在于此吧。【简评】

本文选取文章的思想内容作为评论点,选点恰当,因为本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辅,叙议结合。叙述有针对性,短而精;议论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语言表达准确、简洁、周密,有文采。

第二篇:XX高考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XX高考语文复习系列教案(1)

010高考语文复习系列教案(1)

识记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了解字音致误的类型;

4、掌握备考方法,夯实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高考试题,了解汉字字音的特点,寻求高考试题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学难点】1.多音字错读2.形声字误读3.形似字误读4.统读字误读5.难读字误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5课时。其中讲读课1节,练习课2节,讲评课2节。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拼音考试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一)考点精析

、多音字

多音字可以分为两类:

①多义多音字的错读: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例如:“耙”,读bà是一种弄碎土块的农具。使用这种农具碎土平地叫“耙地”。如果读pá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铁耙子、竹耙子等。“乘”,作动词时读chãng,作量词时读shâng(特别:历史书叫史乘)。“泊”作动词时读bï,停泊、船泊、泊位、淡泊,作名词时读pō,湖泊、血泊、罗布泊、血泊。“屏”表“抑止或除去”读bǐng,屏住呼吸、屏退、屏除,表“遮挡”读píng,屏风、屏障、屏蔽。

②同义多音字

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没有显著的不同,但字音却不同了,例如:“剥”意思是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单用(常用于口语)读bāo,剥皮,剥花生;复合词中读bō,剥夺、剥削。“壳”有两种读音:例如口语中读kã,壳儿、贝壳儿、脑壳、驳壳枪,书面语中读qiào,地壳、甲壳、躯壳。“逮”,解释为捉,只有“逮捕”的“逮”读dài,其它都读dǎi(还有一种含义:到、及读dài,力有未逮)。“苔”,只有“舌苔”的“苔”读tāi,其于都读tái。“血”,书面语(用于复音词及成语)中读xuâ,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喷头,口语中单用读xiě,鸡血、血晕、血块子。“扫”,作动词读sǎo,扫盲、扫地、扫兴,作名词读sào,扫帚。

2、形声字

形声字误读主要是“秀才识字读半边”。中国汉字中的形声字不是同声旁的字的读音都相同。例如:“刹那”中的“刹”读chà),不读shā(“刹车”中的“刹”读shā。“仓颉”中的“颉”读jiã,不读jí(“颉颃”读jǐháng)。“淖”读nào,不读zhuï。“谄”读chǎn,“陷”读xiàn。“庖”读páo,“栉”读zhì,“喙”读huì,“歃”读shà,“眦”读zì,“掣”读châ,“儆”读jǐng,“帙”读zhì,3、统读字

国家语委1985年颁布的《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许多字读的字变成了通读。如“呆板”的“呆”现读dāi,“从容”的“从”现读cïng,“确凿”的“凿”现读záo,都不再按原来的音读。(具体情况见第二册教材P157)

4、形近字

有些字字形极其相似,要辨清字形,避免误读。如“棘”jí、“辣”là,“肓”huāng、“盲”máng,“券”quàn、“卷”juàn,“荼”tú、“茶”chá,“菅”jiān、“管”guǎn,“肄”yì、“肆”sì,(二)方法精讲

对于3500多字的字音,要想全部记清有着较大的困难,一是数量之大,二是较混杂。但是这几年的试题都是要求辨别正误,不要注拼写,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义定音。利用意义联系,区别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因为多音常常是和多义联系起来的。如:“卡”,做音译词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卡片、卡介苗、卡通,取与“不通畅”有关的义项时,读qiǎ,关卡、卡壳、卡子。

2、区别书面语和口语。许多多音多义字的不同读音,因为“多音”是由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造成的,注意一这一点,可以帮助正音。如:“翘”,书面语读qiáo,翘首、翘楚,口语读qiào,翘起来,翘尾巴。

3、区别词性意义。许多字因其在不同词中表示的词性意义不同而导致读音不同,因此区别其词性意义或其所在词的词性,也辨析多音多义字的重要方法。如:“扇”,做名词时读shàn,做动词时读shān。“卷”做名词读juàn,试卷、卷帙浩繁、卷轴,做动词读juǎn,卷起、卷席。

4、区别一般用语与专用词语。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由一般用语与专门用语(名称,专有的几个词)的差别造成的,注意到这一点,也可以帮助正音。如:“炸”,一般读作zhà,而表示“在煮沸的油或水中把食物弄熟”的意思时读zhá。“轧”,一般读作yà,倾轧、轧花机,而在“轧钢”、“轧辊”中读zhá。

【题型探究】

《考试说明》对语音考核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题,除了1999年和XX年没有考之外,年年必考。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形近误读。

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误读为“yìnɡ”,“床笫”的“笫”误读为“dì”等。

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参与”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ī”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自怨自艾”的“艾”误读为“ài”,“厦门”的“厦”误读为“shà”等。

4.习惯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误读为“pì”,“畸形”的“畸”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

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误读为“tīnɡ”等。

语音题在高考中出现过的题型有:

.单考认读。如1993年题,1996~1998年题,XX年~XX年题。

2.字形与字音结合起来考查。如1991年题,1994年题,1995年题。

3.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如1992年题。

从XX年恢复考查语音以来,语音题一直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在第Ⅰ卷中单独设置一个选择题,赋分3分。其具体的形式有:

.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2.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

3.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4.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综观近年高考识记字音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本能力点所命试题的基本趋势。

.所考及的汉字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且经常误读的字,古代汉语中的异读字、使用率不高的生僻字以及方言字等,一般不考。

2.《普通话审音表》中的字占重要席位。

3.形旁相同的字是考查热点。

4.题支设计干扰有效,试题难度适中,考生作答区分度明显。

5.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多音字的读音。

6.近五年考及的字一般不重复考查。

【平时学习中的误区】

.因受构字部件的影响而弄错。如:“桎梏”的“梏”,容易读成“告”字的音;“酗酒”的“酗”容易读成“凶”字的音;“感喟”的“喟”容易读成“胃”;“风驰电掣”的“掣”容易读成“制”;“踝骨”的“踝”容易读成“果”;“濒临”的“濒”容易读成“频”等。

2.因忽视该字是多音多义字而读错。多音多义字有音随义转的规律,有些学生不注意据义定音,因而往往弄错了读音。如“拓片”中的“拓”应读“tà”,不读“tuî”;“押解”中的“解”应读“jiâ”,不读“jiě”;“稽首”中的“稽”应读“qǐ”不读“jī”;“一沓纸”中的“沓”应读“dá”,不读“tà”等。

3.因声母或韵母混淆而导致读错字,这一点,方言区的考生表现得最明显。如“奢侈”的“奢”声母是“sh”翘舌音,但有的学生认为是“s”;“问难”的“难”声母是“n”,有的学生认为是“l”;“含情脉脉”的“脉”,韵母应是“o”而不是“ai”等等。

【备考策略】

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关键在于:一要重视积累;二要讲究方法。

.积累多音多义字。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三四百个多音多义字,造成多音多义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词性不同而异读,如“相”作名词语素时读“xiànɡ”如“相貌”,作动词语素时读“xiānɡ”如“相看”,作副词时也读“xiānɡ”,如“互相”。再如“难”,作形容词语素时读“nán”,如“困难”,作名词语素时读“nàn”,如“灾难”。

二是由于词义不同而异读,如“看”,“看见”读“kàn”;“看守”读

“kān”;“差”,“差距”读为“chā”,“差劲”读“chà”,“差使”读“chāi”,“恶”,“恶心”读“ě”,“恶意”读“â”,“可恶”读“wù”。

三是文白不同而异读,如“薄”,组成书面语汇读“bï”,口语中读

“báo”。多音多义字是高考的热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多积累,要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平常遇见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在上面,也可常翻阅字典,把常见的多音多义字摘录出来,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

2.积累容易读错的字。

汉字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读错,如懦、嚅,羸、赢,肓、盲。一些形声字由于偏旁已不能准确反映该字的读音,如果还按声旁读,就造成了误读,如“獭”错读为“lài”,“莠”错读为“xiù”,“绽”错读为“dìnɡ”。一些同学常常根据同一声旁的某一字的读音类推其他字的读音,如“拙”读“zhuō”,“咄”、“绌”也都读成了“zhuō”。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联系不是那么紧密,因此我们只有常查字典,日积月累,分类整理,才能将字音读准。

3.要重视课本中的词语。

近年来,课本词语或与之相关的词语在试题中的占有量有增大的趋势。要正确识记新教材中试验修订本第四册《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及课文和注释中的词语,特别要注意其中容易读错音的字,并以此展开,扩大复习的涵盖面。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成语中的某些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及古今异义字的读音是否还要求变读。

对积累起来的词语,要善于分类归纳,抓住重点,总结规律。对高考语音题中常考到的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方言字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记忆。

.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读音。如1997年高考第1题中“参与”的“与”意为“参加”,它就不读“yǔ”而读“yù”;又如1998年高考第1题“押解”的“解”,意为“押送”,它就不读“jiě”而读“jiâ”。XX年B项中的“禅让”的“禅”应读“shàn”,“薄荷”中的“薄”应读“bî”,“簿册”中的“簿”应读“bù”。

2.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能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如1995年高考第1题中“畸形”的“畸”,它就不读声旁“奇”而读“jī”;又如1997年高考第1题中“旖旎”的“旖”,它不读声“奇”而读

“yǐ”。XX年考题中“泌”不读“必”而读“mì”。XX年高考第1题A项中的“箴”不读“jiān”,而读“zhēn”,B项中的“阐”读“chǎn”,D项中的“滇”读“diān”,“缜”读“zhěn”。

3.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

形似字错读,大都因为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如1992年高考第1题中“庇护”的“庇”,考生容易把它误看成“屁”而错读为“pì”;又如1996年高考第1题中“璞玉”的“璞”,考生容易把它误看成“蹼”而错读为“pǔ”。

4.方言字——矫正地区缺陷

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考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如1996年考题中“姊妹”的“姊”,北方的考生就容易读成方言“jiě”;又如1997年考题中“结束”的“束”,南方的考生就容易读成方言“sù”。

第三篇:202_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复习教案7

第7练

要有描写意识

[训练目的] 强化描写意识,学会描写方法。[复习指导]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同学们写作时往往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文章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写作时,如果能叙写结合,突出描写,使笔下的摹写对象有形态、有动作、有色彩、有声响,文章就会有栩栩如生之感、历历在目之效。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在叙写中,什么地方需要集中笔墨进行描写呢?这里就有个确定描写点的问题。描写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所描写的人、景、物等,都要紧扣文章的主题,不能单纯地为描写而描写。任何无益于表现主题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腻,多么逼真,都应果断割弃。

确定好了描写点,怎样生动形象地描写呢?

第一,要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突出而有代表性的特征描绘摹写。

第二,要善于通过各种描写传达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在写作中,描写总是伴随着情感——无论是描写环境,还是描写人物,总是渗透着人物的情感,流露着作者的倾向的。

第三,要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这里着重谈谈这个问题。

⑴肖像描写。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⑵语言描写。语言描写要性格化。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

(3)行动描写。动作虽然不像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意义,但它却同语言一样表现着自我,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它也是表情达意的语言,只不过是无声的语言。如:“„„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

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4)心理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这一段心里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此外还有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不一一介绍。

描写是记叙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在写人、记事、状物、摹景中广泛运用。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一定要强化描写意识,训练再现能力,力争把客观对象摹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读者有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如嗅其味、如睹其人的感觉。

[典题探究]202_•高考湖南卷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帕斯卡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这道题目,正是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诗意生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理想。由于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的烦恼,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为了升学不得已去做很多看似无意义的乏味的题目。那么,你是如何在这烦恼中提升自我,超越烦恼,在精神上获得充分自由的?你这样做过没有,如果没有,那么,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目有两个限制,一、联系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二、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宜写记叙文。而写记叙文,必须具有描写意识,或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描绘逼真的生活场景,在“诗意”上下功夫,使你笔端的描写充满诗意。

[范文引路] 诗意地生活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都勤俭朴素地持着她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早已长大成家,她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是她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也有爱情,也懂得爱情。奶奶曾告诉我,她是别人介绍给爷爷的。也许一开始,他们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是在时间的磨砺下,在相互的依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超越了爱情的。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从那次以后,奶奶对爷爷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这世间真有永恒的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例文评析] 作文题目刚出来网上就有议论,“湖南今年的高考题是给精神贵族挟带私货”,“农村的孩子背负着多重压力,气都喘不过来,遑说‘诗意’”,其实,境由心生,生活的“诗意”,当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在于个人的审美价值取向。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文章语言朴质却又不失灵动,人物的语言形状描写都细腻真实,尤其是第三自然段两个“于是”后的描写表述,彰显画面,盈溢诗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文训练] 以“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让人动情的文题。写作时应围绕老师,选取自己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的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从语言、行动、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中,突出老师思想品质中的高尚与感人之处,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佳作赏析] 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文曾老师的文章,因为总是静不下来,又怕写得不好,影响了老师的行象,迟迟不敢动笔。这次老师布置我们做这篇文章,一是完成任务,二是以之表达对文曾老师深深的思念。

早就听说数学组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女老师,名字叫文曾,一年多了,却无缘见面,记得在一次上数学课前,我和几个同学还在打篮球,班上有名的花花公子气喘吁吁跑来,激动的大叫:“别打了,我们班来了一位美女,快,快去看啊!”我们这群“好色之徒”赶忙一窝蜂似的跑到教室,只见在我的座位旁(最后一排)静静的坐着一个女孩,只见她清秀的面容显得娇媚无比,那窈窕的身材就是被誉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在世也会投来嫉妒的眼神。我们正在饱餐秀色之时,那不懂人间心思的讨厌的铃声,搅扰了我们的梦镜。我怀着“小偷”似的心情,第一次轻轻移到我的座位前坐下,心却砰砰跳着,假装正经,将头硬生生的看向她相反的一边。这时她静静的起身,走上讲台,用仙女般的声音说:“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数学老师,我叫文曾。”教室顿时一片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好吧,我们用10分钟,来互相认识一下可以吗?”教室又突然安静下来。静得有点窒息。几秒后还是文曾老师打破了这该死的寂静。她平伸出那白嫩无骨的玉手,五指合并,对着我说:“就从你开始,好吗?”我脑子一片空白,平时油嘴的我这时却艰难的站了起来,好不容易说出几个字“我说什么呢?”教室顿时爆发一片笑声„„和文曾老师就这么认识了,好多年以后,我的那句“我说什么呢?”还一直被老师和同学作为笑话来讲。

不仅是文曾老师的美丽,吸引了我们对数学课的向往,更是她那独特的诲人方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仅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填补了我们容人待人的空白。

记得有一次上课前,班上两位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一人一句,相互伸出食指指责对方,文曾老师看见后,并没说什么,上课后她微笑着说:“今天我想先和同学们讨论一个生物课的问题,你们看看自己的手,是不是拇指最发达,中指最长,小指最短小,食指和无名指居中呢?”我们看着自己熟悉的手,不明白老师的意思。看着我们一片茫然,她又浅浅的笑了笑继续说:“人类经历了无数年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现在这样完美分工的手,我们许多人却不知道使用,拇指为什么最发达?是因为它经常对人对己,对人是夸人,对己是激励。小指为什么最短小?是因为它常常提醒我们,在自然界我们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需要其它手指大家一起相互依靠,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每一项事。希望同学们以后不管对谁,多用自己的拇指,好吗?”说完她看看我们,会心一笑,特地平伸手掌说:“请同学们把书拿出来,我们再讨论数学问题。”我这时才发觉,我那美丽的老师,不管对谁,哪怕是提问从来也没单独使用过食指。我衷心的感谢,是您教会了我手指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也醒悟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您的手是那么的美„„

[简评] 曾老师那“白嫩无骨的玉手”,机智、幽默、深刻的教诲,都令作者难忘。作者通过肖像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位秀外惠中的女性形象,让读者也难以忘怀。

第四篇:202_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复习教案14

第14练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训练目的] 用真实、典型、充分的论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复习指导] 如果别人向你表达一个新的观点,一个新的见解,一个新的意见,而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一定会想:为什么这样?我们写作议论文,也必须时时想到,会有读者在不断地向你提问:这是为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准备充分的论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所谓论据,也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一类是事实论据,或者是概括性的事实,或者是典型的事例,或者是文献数据,或者是图片音像;一类是理论论据,或者是客观规律,或者是科学原理,或者是名言警句。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又有充分的事实作为证明,丰富的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如《师说》这篇文章,既列举了“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等正面的事例,也列举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等反面事例;既有“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这样概括的事例,也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样的典型事例;既有大量的事实论据,也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样的理论论据。

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典型,充分。真实,也就是合乎事实,准确无误;典型,也就是在逻辑上能够充分证明观点,并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就是论据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有了真实、典型、充分的论据,论证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真实、典型、充分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注意论据的新颖,则更能启人深思,增强说理的效果。

丰富的论据来自我们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我们既要善于从占有的材料中发现能够证明观点的论据,又要善于对相关材料进行归纳;取舍和提炼。

还要注意论据的表达。一般说,要力求概括,言简意明。不必对事实进行过多的叙述和铺陈;在交代清楚的前提下,力求简要。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对材料作适当的描写,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材料的典型性,而不是追求故事的生动和形象。论据的叙述,要突出重点,围绕需要证明的观点展开。有时候,同一个材料,往往蕴涵了不止一个道理,也就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在叙述时必须突出材料中与观点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论据的价值,更能有力地支撑论点。

[典题探究]202_•高考辽宁卷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题解读]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没有自信,小泽征尔怎能在音乐权威面前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萧伯纳说:“信心使一个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东西。”鲁迅说:“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

“我能”是充满自信的呐喊,而“自信”是个老话题,古今中外有关“自信”的事例和名言不计其数,能否选取典型、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论点是写作本文能否成功的关键。

[范文引路]

我能 成功者往往是自信的人。自信,在某些时候就是“我能”的代名词。自信这个伴侣,对于你我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应该自信,因为自信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朋友,扬起充满自信的“我能”风帆,让成功伴你一生。

充满自信的“我能”是人生中的一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成长,它照耀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充满自信的“我能”是荒漠中的一壶甜水,它给予了我们希望,它是支持着我们走出荒漠的希望。

哥白尼就以他持之以恒的自信告诉世人: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就会脱颖而出。以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平的,可哥白尼却不这么认为。经过长期的实验,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后来一举成名。哥白尼正是靠着“我能”的自信,将自己领入成功之门。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面对挫折的“我能”,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而自信是成功之基。有了自信,我们才会看到成功的曙光。拥有充满自信的“我能”,成功就在眼前。

“我能”它体现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负,更不是自卑,它是我们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的信任。自信也不是心血来潮,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相信自己“我能行”!

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啊,这句话说得多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成功的人,他一定自信,只有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能行,才能为理想的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到达事业辉煌的峰巅。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么他又怎么会相信别人呢?所以要相信别人,首先要相信自己,要勇敢地说“我能”。

朋友,面对人生的进取,坚信“我能”!只有坚信“我能”,才会拥有自我,才会拥有成功,才会拥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才会拥有辉煌灿烂的未来!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荡起“我能”的船桨吧,顺利划向成功的彼岸!

[例文评析] 此篇议论文论点明确,能紧紧抓住“我能”议论开去,论证结构严密,开篇明意,“朋友,扬起充满自信的‘我能’风帆,让成功伴你一生”。并运用了世界名人哥白尼和居里夫人的典型事例,也引用了爱迪生的名言,论据充实,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作文训练]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鲜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如果选择议论文,确立的中心论点就应该是“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然后选择典型的论据来证明这一论点,论据的选择要典型、有说服力,同时要适当多讲道理,要尽量以理服人,结合典型事例来分析说理更容易讲清道理。

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很多,如: 1.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报任安书》)3.裴多菲《自由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6.碰到挫折时,我告诉自己,它的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宝贝是你看不到的。(郝明义)7.陶渊明放弃很多人苦苦追求的官职,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净闲适的田园生活。

8.德国总理在波兰犹太人墓前下跪,失去了一国总理的尊严,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9.贝多芬失去听力后创造出传世不朽的音乐巨作。

10.诺贝尔制造炸药,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得到全人类的敬佩。

[佳作赏析] 穿越历史的迷雾 赵晓艳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班昭》中的这句台词可谓经典,一语道破“舍”与“得”的关系。

放逐蛮荒仍心系楚国的屈原;掳捋番邦却梦回中原的蔡文姬;父死母嫁,伶仃孤苦的李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贬再贬,煮酒东坡的苏轼;身逢乱世,瘦比黄花的李清照;僵卧孤村,悲裂九州的陆游;还有远离繁华的孤独思想者卢梭;一生悲惨,饮弹而死的穷画家梵高„„他们或自幼孤苦无依,或一生大起大落,或终生不受重视,或生命短如流星,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经历坎坷,心历孤独,但又抛弃孤独,抛弃浮名,他们正直进取,真诚淳朴,乐观旷达,胸怀天下,他们能弃浮华如粪土,化悲情为思辨,把孤独、寂寞挥舞成七色的才情,为人间留下旷世的佳作!

“人生最难抛的是荣华”,他却能在失去荣华之后坦然相对,“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哲学思想和理性思维使苏轼悟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不必强求。

有所失就有所得,集文化之大成者的苏轼用丰厚的人文底蕴,让自己在失去一切功名之后,寂寞中淡泊沉静下来,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敢于舍弃,让苏轼在孤灯下写完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坦然面对失去,让苏轼真正走向成熟。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世俗的人们恪守着一个因果轮回的谎言。

善者未必有善报。袁崇焕以其丰功伟绩之身反遭碎尸之祸。可怜?可悲?可叹?可恼?然而,在明王朝大厦将倾之时,袁崇焕甩掉官微职卑人微言轻的世俗偏见,不顾个人的生死名节,毅然从朽如槁木的的王朝阴影中走出,面对千枪所指,面对凶神恶煞,凭借一颗赤胆忠心,硬是把一支孤军打造成了新的长城。

有人说,袁崇焕太不值得了,怎么奋斗吧,不也什么都没落下吗?还被碎尸了,值得吗?然而我要说,他被碎尸了,却恰恰完成了自己的整体形象。从另一个角度完成了英雄的重塑。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袁崇焕,都是敢于舍得善于舍得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这辉煌也许在当时世俗人眼中不值一提,但是,它的光芒会穿越历史的迷雾,照耀百年,千年,甚至亿万年的岁月、人心!

【简评】舍的本身就是得,有所失就有所得。本文立意高远,更为难得的是所用论据真实,典型,充分。放逐蛮荒仍心系楚国的屈原;掳捋番邦却梦回中原的蔡文姬;父死母嫁,伶仃孤苦的李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贬再贬,煮酒东坡的苏轼;身逢乱世,瘦比黄花的李清照;僵卧孤村,悲裂九州的陆游;还有远离繁华的孤独思想者卢梭;一生悲惨,饮弹而死的穷画家梵高„„横贯古今,跨越中外,为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五篇:202_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复习教案9

第9练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训练目的] 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分明,张弛有致。[复习指导]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条理清楚当然要讲究语言得体和恰当地运用记叙的顺序。可是,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作文语言是很棒的,所运用记叙的顺序也有利于表达主题,但读完文章之后还是给人一种懵懵懂懂的感觉。为什么呢?这可能是文章不讲究记叙的详略,详略不得当,文章主题的表达就失之偏颇,给人满头雾水的感觉。

使作文详略得当,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文章中心,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

二、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三、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若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四、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应适当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

五、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详略的“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总之,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弛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典题探究](202_•高考江苏卷)

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试题解读] 此题有三段“启发语”:其一,“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强调的是找路的创始人,他就像是鲁迅先生赞扬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一样,由于他的发现给自己和众多的人带来了福音,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都是强调了写作时要聚焦于“创新”;其二,“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其结果只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最终会吊死在一棵树上。这还是提倡走创新之路,才是符合当今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写作的导语为“还有人说„„”,省略的内容恰恰就是出新出彩出个性的地方,它让考生有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好戏好情节就在于考生能够发挥大胆合理的想象,去激活平时对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写现实,写自己,比“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更感人。写“记叙文”详略安排非常重要。凡是能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人、事、场景、环境、言行、外貌、细节等应详写,跟主题关系不紧密的要略写,与主题无关的坚决舍弃。

[范文引路]

人与路

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

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

她抛了抛媚眼,娇滴滴地说:“科长小弟弟,新来的吧,跟我喊姐得了。”小诚家有娇妻,这么个妖艳女郎如此称呼他,他还受得了。他脸红的答道:“姐!”“哎,我这小弟还真帅呢。”说着就要捏小诚白白净净的脸蛋,小诚躲之不及,忙说:“姐,你自重,我有妻室。”

这女秘书顿时来了火:“哟,你算哪根葱呀,给你点颜色,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彩虹啊!还吃软不吃硬,老娘懒得跟你放屁!明说了吧,市长要调一拨款子,要盖一幢别墅。”

“不行,这钱是公家的!”小诚一口回绝。“哟,你还真倔呀!不行也得行,市长说了算!”一栋写字楼都给他们的吵闹声震响了,众人如苍蝇看见屎似的,都跑来了。

一人偷偷拉了拉小诚的衣角:“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可有后台呀。”小诚不屈不挠:“有后台怎样,我就不让。”

秘书看着人多,放了一句话,便走了:“小样,一会儿市长会来找你的。” 果然,一会有人喊:“小诚,市长找你。”

市长都是一个样,富态,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呀,小诚,你好,你好,新来的吧!还习惯吧!”

“他能不习惯,都成霸王了,这里都成他的地盘了,谁敢惹他呀!”女秘书回了一句。“小艳!”市长瞪了一下那个叫小艳的秘书一眼,然后和蔼可亲地说:“你先出去。”又掉过头来:“来,小诚,坐!”一扭一摆的那位秘书一扭一摆地走了。两根烟工夫,市长开始阴沉着脸:“小诚呀!大学毕业读书不少吧?”“嗯。”小诚不敢直视。“知道鲁迅的一句话么?叫‘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熟悉吗?”“嗯。”小诚不知道他要唱哪一出。

“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的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哈哈哈!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小诚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后台”,什么叫“路子”,终于理解了市长的“良苦用心”。小诚当然给了市长那笔款子,会计簿上当然没有记下,可他私底下准备了一个本子„„ 在科里,他渐渐耳闻一些市长的“先进事迹”,他一笔笔记下了。

时间到了,他交给老婆,让她去纪委。老婆临走时他说:“我以后的‘路’,就看你的了。”

很快,调查组来人了,因为证据确凿,调查组没有处于被动地位,市长当然绳之以法了,还牵连了一干人等,包括那位拉小诚衣角的仁兄,和那位妖艳的秘书,只有小诚例外。

押上警车的时候,小诚喊住市长,说:“市长,那句话该改一改了,应该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您说呢?”

市长哑然。[例文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颇似讽刺小说的笔法。很显然,作者模仿了影视文学里面不少反腐倡廉的故事,加以取舍、整合,然后“立主脑,减头绪”,才有了“小诚”(会计科科长)“市长秘书”“市长”等这样的典型。应该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符合“真善美”的艺术的真实的。作为考场作文,作者在正确理解了作文题目的意旨后,大胆从容地写来,正好扣住了文题中的另一个方面,即写作导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鉴于此,作者详写市长秘书、市长所走的贪污腐败之路,略写小诚的抗争之路,详略得当。作者在结尾人物台词对话中有机地突出了题旨:“市长,那句话该改一改了,应该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您说呢?”“市长哑然。”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耐人寻味。

[作文训练]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我的读书故事”没有限定文体,但写作要有文体意识,写成记叙文或是用叙议结合的形式比较稳妥。在立意和选材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努力写出“个性”与“趣味”。写作前要思考:你喜爱在什么情况下读书?你在什么时间读书效率最高?你读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你在寻找选择书籍时有没有曲折有趣的经历?你通过读书结识了哪些朋友?等等。这个“故事”未必只是读一本书的故事,它更适宜写一个阶段或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段组合成文,能有点趣味则更好。特别要注意记叙的详略,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佳作赏析]

我的读书故事 钱德平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四处“游荡”,会在好玩的地方流连半天。但最常逛的还是新华书店,除了那边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更吸引我的还有琳琅满目的图书,我们都对那些带图画的《西游记》《水浒》等感兴趣,常常一读就沉迷其中,忘了时间,也乱了形象,有盘腿坐在地上的,有倚着书架的,甚而至于躺在地上的,真是“有书在手中读,不亦乐乎?”

但这幸福的时光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因为我们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图书管理员。通常我们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书上映出一大块阴影,同时身子后面有阴风呼啸而来,接着在预料中的,管理员阿姨用不知练过多少次的大嗓门又把我们给“轰”出去了,还美其名曰“家长找不到小孩会着急的”。但我心里想的是吕布和貂蝉后来怎么样了。想走又不甘心,于是准备“暗潜”入书店,便偷偷观察那位阿姨在哪儿“巡逻”,趁她不注意时,趾高气扬地走进书店——千万不能被别人看出我们的心虚。然后以光速冲到书架前拿起刚才没看完的那本书奔到摆放着教辅书的那一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那边阿姨一般都不会管的。我们尽可以安心地看完一整本,有时看着看着,脚不由自主的就发麻了,没关系,休息一下接着看,有什么比舍弃爱读的书更令人难受的呢?

有时候看到那位阿姨又“进村”来了,急中生智,装模作样地走到某一位大人身边冒充人家的孩子,还装着一副大尾巴狼的表情,也会看到她一副无奈的表情,心里高兴的要命,读书革命胜利了!真搞不明白:那家书店又不是她开的,她干嘛总是跟我们过不去啊?在回家的路上,伙伴们叽叽喳喳地交换着今天的读书成果,你今天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她读了《西游记》,更滑稽的是,有人竟看的是《家庭烹饪大全》,我们都笑她是不是立志将来做厨师。在夕阳的辉映下,一个个跳跃的小身影正赶着回家,心里充溢着有关读书的梦与快乐。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读书使我的梦更加充实,使我有勇气唱出我的梦想。现在每次去新华书店,已没有人再赶我了,不过徜徉于书架之间,还是能够勾起我的回忆,关于读书的快乐的回忆。

【简评】

文章写的是在书店读书这样一件平常小事,但文章紧紧围绕这件事来写,笔墨集中,详写逃避“管理员”的细节,略写读书收获,因而故事性很强。记叙、描写充分生动;议论、抒情简洁含情。文笔流畅,写得生动有趣,一群爱读书的小伙伴形象跃然纸上。

202_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复习教案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