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字教学说课模1
生字教学说课模板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
《
》是聋校实验教材第()册基础训练()的一篇()。教材是按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归类的集中识字。全文共有()个词语,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等等。把词语分类集中在()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表达方式。
二、有结合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和()年级聋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等()个生字,正确书写“()、()”等()个生字。
2、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掌握识字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感知其特点并仿写句子。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利用图片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难点在于感知句子特点学会仿写句子。
三、紧扣重点说教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因此,拟定了以下教学法:
1、图文识字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为了让学生易于识记生字,我将采取图文结合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识记生字。
2、观察归纳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大胆地归纳形声字的规律,从而达到自学、自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自主学习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不给予学生固定的学习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再一次还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朗读。
四、以学定教说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入境。
新课伊始,我首先课件出示()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然后我以这样的引导语过渡: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更多有关植物的词语。(师板题:读读词语识汉字)通过谈话看图的导入,目的让学生自我发现图中的(),让有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激活课堂气氛,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请你的好朋友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同时提出:还有一些词不会读或者不够熟悉,没关系,请你把这些词语找出来,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卡片互相学习。这样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在读中切实地感知整篇课文。
(三)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现。所以我在本识字环节中,设计了“图文结合地出示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找图文配对的游戏”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识记生字的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四)发现规律,识字写字。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导语:你认识的字可真多!会读了,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生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规律的能力。指导书写时,通过让学生自我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结构特点,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也通过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本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更要活用。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句子。
五、说板书计划
整堂课我用课件、词语卡片、图片来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需要来移动生字卡片,让生字活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生动活泼。切合()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还能使学生在有意和无意注意中实现不停识字认字的目标。
第二篇:教学说课
《忆江南》说课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诵读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享经典诗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使学生产生热爱春天美景的情感。【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优美精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篇:游子吟教学说课
游子吟教学说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优美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听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富于山野乐趣的童年生活,在甜美的歌声中感受温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
教学步骤:
1、诗歌解读。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说一说,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
看一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古诗的内容。
吟一吟,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出诗词大意。
演一演,分角色将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以上诗歌教学环节均要融合歌曲旋律,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情,为演唱歌曲再次做情感铺垫。
2、歌曲教学
歌谱教学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录音或者听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跟唱全曲。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表现“母子情”,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如妈妈送“我”上学,带“我”看病等都体现了母子情
歌曲处理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现。
一、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三、四乐句唱的激动、情绪饱满,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结束句唱的情深意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第四篇:体育教学说课课件
体育课说课稿
一、说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主教材)与耐久跑(辅教材)。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山东省高级中学试用课本为依据,结合我校上课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案的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创新、教改的思路展开。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的优良品质,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球技术,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耐久跑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节奏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四、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
2、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心存畏惧,在跑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六、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比较、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尝试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绕障碍物跑(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让部分完成动作较好的同学做演示,教师点评后学生再练习)。
七、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观察---比较---讨论----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八、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1、热身→小游戏:反弹传球打猎(时间:7分钟)
教:提出要求、组织指导。
具体做法:全班男女同学各分成两组,一组围成一个圆圈,一组在中间。个面这一组同学利用反弹传接球,尽量使球打到里面这一组学生的身体上。里面这一组同学利用闪转腾挪,想办法躲开球。凡被球打到的同学即被猎杀出局。直到全部被杀出局,然后两组交换。
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尽快进入课堂角色,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情绪,同时让学生在正式接触反弹传接球之前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徒手操练习:使学生的身体各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时间:3分钟)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一)主教材--反弹传接球。(时间:15分钟)
示范采用实例演示。(找两个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同学配合示范)提问:以前老师讲过,在身前有防守人的时候,传球可以分哪几种?回答:上三路和下三路。师:完全正确。以前我们学过上三路的传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反弹传接球,就是下三路的传球。道理和上三路的传球一样,以撕破对方的防守完成进攻为最终目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进攻不被对手打断和破坏呢?这就需要你去选择适当的传球时机、选择适当的传球路线、选择适当的传球方法。反弹传接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杀伤力极强的一种方法。
一、反弹点的选择(两脚外侧);
二、反弹路线的选择(要错开一定的角度);
三、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学:听、看、论、练、演(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下面示范,老师指导纠正)、再练习。
练习:三人一组,进行练习。
(二)辅教材--耐久跑(时间:15分钟)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其它注意事项:
口鼻同时呼吸,吸气时用舌尖抵住上腭,使进入呼吸道的较冷空气得到升温和润化。采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呼吸节奏。另外身体重心起伏不要过大。跑动路线:绕篮球场地,穿越树木和体育器械跑动。男生:300米×5圈。女生:300米×4圈。
学:障碍跑练习、反馈评价。
整理---→ 放松---→小结---→ 回收器材。(时间:5分钟)
1、走跳练习:四步跳;目的是放松学生的肢体。
2、意念放松。诱导语:闭上双眼,想像--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你坐在草地上,闻着花草的芳香,听着轻松的音乐,舒适极了,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这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
九、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2%,练习强度中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十、场地器材设计
篮球场两块以及田径场周边自然地形,篮球20个。
第五篇:乡村人家教学说课
以读为本
以思促悟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共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风光旖旎的乡村景色。本文位居首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好事物的极好教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是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和动静结合描写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下生活的独特迷人;难点是体会和谐的景色之美及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竞赛读、演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课文的爱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乡下人家之美。
二、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说教法
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主题式教学法。
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教学,就像一曲优雅的布满了人文性的旋律。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的断续的音符,人文工具将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语文教育交响乐。”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围绕“美”展开“感知美——探究美——品析美——拓展美——体现美”的教学。
2、品读感悟法。
一是借助课件,引领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激发研读的爱好;二是图文对照,多层面朗读,引领学生感悟乡下人家祥和美好的生活;三是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引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3、拓展延伸法。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学课文而教课文,而应该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穿插学习关于乡下生活的诗句,补充简短的课外阅读资料;在学完课文的前四段时,让学生拓展想象,模拟写作;在课的最后阶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乡下人家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的组织、协作能力,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的是顺学而导,以此为过渡,学生说看见什么下面就先学什么,本课的拟人写法为教学顺序创造了自由性,可以是“鸡鸭在欣赏什么美景”、“纺织娘在唱些什么”从而过渡到不同段落的学习,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学生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顺学而导。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学法
四、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说教学程序 为了使教和学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主要分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知美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次第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里就是布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同学们,乡下人家美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乡下人家的漂亮风物,给学生以初步的感观体验。学生在感受音像带来的美妙之余,对乡下人家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美。]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通过轮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首先用课件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1、“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
2、乡下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 在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交流,相机生成一首小诗:“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安闲,小桥流水戏鸭。清风夕阳鸣鸟,最美乡下人家!”再由这首小诗展开全文教学。
[设计意图:轮读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检查。至于生字的检查,在后面的具体的学文环境中可进一步反馈。]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设计了下列三个教学板块:
(一)房前屋后赏“美景”
1、自告奋勇读第一句话,边读边出示贴图“小房屋”,然后让学生贴上“瓜架”。(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一:屋前和屋旁)
[设计意图:找错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接读第二、三句话,捕捉色彩。“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出示瓜架图和高楼图对比读)我适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解读,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瓜棚藤叶”的色彩之美,进一步体会“别有风趣”的意韵。
3、分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回归中心: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体验动静,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写花的句子,让学生贴上“花”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二:门前和屋旁)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里花开不断,既朴素又华丽,这是它的独特之处,可让学生反复品读,并相机出示次第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品出朴素,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
(2)指读写“竹”的句子,让学生贴上“竹”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二:屋后和屋旁)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气,“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经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学中重点抓住一个“探”字进行品味,通过换词比较,如“冒、长、伸”等,让学生体会出“探”字所蕴含的“奇妙和生气”。
(3)把花与竹连起来品读,让学生尽情感受其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并回归中心: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课外拓展:对这么快乐的农家生活,古代的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一起来读一读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宋 范成大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宋 苏轼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中、课本之中,应借助课本这个媒体扩大学习的空间。]
(二)鸡鸭嬉戏品“物趣”
1、这些可爱的春笋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鸡在快乐地觅食…… 生:看到了鸭子在自由安闲地游泳……
2、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鸡鸣中天、鸭戏水面的场景图片。
(1)分组研读三四自然段。(喜欢鸡的就读第三自然段,喜欢鸭的就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悟。)
(2)让学生贴上“鸡”图和“鸭”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三:屋后和屋前)
小结:看来呀,作画的人没有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房前屋后都混起来了,同学们回去后可以给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写封信,让他们把课文的插图给改改。(3)再读三四自然段,并回归整体: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设计意图: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之后,都回归整体,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领悟作者围绕中心写作的写法。]
(三)夏秋交替悟“和谐”
1、学习第6、7自然段。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绘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
2、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个性化读文。
4、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扣住“辛劳”“甜甜蜜蜜”二词让学生咀嚼品味,促使学生真正走进乡下人家,5、整体回归,感受美。
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为了升华学生情感,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回顾作者描写的景物,以加深学生对“独特、迷人”要害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1、小练笔 乡下人家除了种瓜养花、养鸡养鸭,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模拟文中的写法,动笔写一写。(如:房前屋后的菜地、石榴树、桃树,猪、羊、牛、狗……)
2、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要求: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设计意图:俗话说“学以至用”,课文学完了,若能动笔写一写,那才是真正的学会。]
五、板书设计,具体形象——体现美 以图和文字来展现板书。
小河图:从不吃惊 竹笋图:成群 探(后)屋图(前)瓜架图:别有风趣 鲜花图:朴素、华丽
[关于板书设计: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轻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板书设计形象直观、鲜明有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利用贴图来代替板书,增强形象感和方位感,使学生看着舒适,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