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诗中风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24-82775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7 19:06: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诗中风

古诗苑漫步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之四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第二篇:中风鉴别

中风鉴别

有个故事,老三届同学聚会,一位女士在搞烤肉时绊倒,摔了一跤,旁边的朋友建议找医护人员,但她很确定自己没事,只是穿了新鞋被砖块绊了一下罢了。在她还有点颤颤巍巍站立不稳的时候,朋友们帮她清洗干净,又为她盛了一盘食物,她就跟着大家一起享受接下来的时光了。聚会后,她的先生后来打电话通知大家,她被送到医院,傍晚六点,就过世了,原因是她在烤肉聚餐的时候中风。如果他们懂得辨识中风的症兆,她现在也许还跟我们在一起。,脑神经外科医师说,如果他能在三小时之内接触到中风患者,他就可以将中风的后果完全扭转过来。诀窍就是辨识诊断出中风的问题,并让病患在三小时之内接受医疗,而这并不是很难。辨识中风 让我们记住S、T、R三步骤,请阅读并学习!有时候中风的症兆很难辨认,不幸的是,缺乏警觉就会带来灾难。身边的人辨认不出中风的征兆,中风患者就会严重脑伤。医生说,旁人只要问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辨识中风: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R:(raise)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注意:另外一项中风症兆 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上面四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就要立刻打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心脏病发作在睡眠的时候,60%的人没有再醒过来。但是,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发生的话,立刻口含两颗阿司匹林让它化开,然后喝一点水吞下。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静候救护车援助┅ 千万别躺下!临上救护车并告诉医生你已经服下两颗阿司匹林。一个心胸科医师强调,如果每个收到这份邮件的人,能够转发十份给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条命将会被救回来┅ 我已经做了我的部分。希望你也做你的部分……请转寄转发。别只存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三篇:中风病例(定稿)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科室:

床号:

住院号:

入 院 记 录

姓 名: 职 业: 性 别: 工作单位: 年 龄: 联系人: 民 族: 电 话: 婚 姻: 联系地址: 籍 贯: 病史陈述者: 住 址: 入院日期: 发病节气: 记录日期: 主 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4年,复发加重伴眩晕20+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4年前因“脑出血”而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经治疗后症状缓解,2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加重并伴眩晕呕吐,站立不稳,站立时,向患侧倾倒。发作时不伴头痛,不伴有意识障碍。立即送入成都市六人民医院,经诊断“脑梗死”。经住院用药(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血栓通,疏血宁)治疗后,呕吐、头晕症状缓解。出院后为寻求进一步康复,在我院针灸门诊治疗。于今日门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尚可,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浅感觉减退,语声不晰,二便可,纳眠可,舌淡红,苔厚腻 脉滑。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服降压药物,现血压维持在140/85mmHg。14年前患过患脑出血。30年前患过“结核病”,有糖尿病史,服用降糖药,现餐后血糖维持6.7mmol/l—8.7mmol/l。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乙肝等传染病病史。30年前做过阑尾炎切除手术,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成都,居住环境可,否认疫区居住史,无烟酒嗜好。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1子,配偶,子女体健。家族史:否认家族特殊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识清,精神可,形体适中,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晰,头晕,舌淡红,苔厚腻 脉滑。

以上记录与患者或家属叙述的客观事实相符合,请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名:

体 格 检 查 T:36.8℃,P:84次/分,R:20次/分,BP:146/80 mmHg 患者神清,言语不晰,查体合作,发育正常,形体中等,轮椅推入病房。皮肤及全身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头面部:头颅无畸形,双耳听力正常,右侧中枢性面瘫,左右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

····医院住院病历

姓名:

科室:

床号:

住院号:

医师签名:

诊疗计划:

1)针灸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脂低盐饮食,糖尿病饮食。2)测血压一日一次,测早中晚餐后血糖针灸治疗日一次,中药日一剂。

3)完善三大常规、血生化、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输血前全套、凝血全套,心脏、颈动脉 彩超等相关检查。

4)口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降血糖。给予苯磺酸氨陆地平、厄贝沙坦、美托洛尔降血压,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5)针灸治则与治法,治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法: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具体针灸处方如下:

主穴头针:对侧顶颞前斜线、对侧顶颞后斜线;

头部:百会、四神聪、瘛脉、颅息、络却;

胸背部:筋缩、神庭、鸠尾、长强、腰俞;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大陵、阳池;

下肢:环跳、伏兔、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解溪、太溪、昆仑、太冲、悬钟、复溜、申脉;

(毫针浅刺,泻法,留针30分钟,日一次)

6)中药:患者辨证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故应治以补益肝肾,舒筋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成如下:

桃仁15g 红花10g 地龙10g 川芎10g 黄芪40g 茯苓20g 枸杞15g 牛膝15g 石菖蒲15g 陈皮15g 当归10g 甘草5g

三剂 水煎服,日一剂,100ml po tid.7)中医调护:避风寒,慎起居。

第四篇:中风材料

1.三化汤出自金元时期刘完素著作素问气宜保命集。刘 氏在其著作中述及: 若忽中脏者, 则大便多秘涩, 宜以三化汤 通其滞。这里, 刘氏已告诉后人, 三化汤主要应用于中风病中 脏腑而大便不通者。,由小承气汤加羌活而成,是开通玄府治疗中风病之名方,具有宣行气血、通腑开结、调 畅气机、开通玄府的作用。其中小承气汤为泻下通腑之方,其 一方面攻下通便,荡涤肠胃可直接开通肠胃玄府;另一方面通 过通腑攻下,使中焦畅利,气机调匀,津液流通而起到间接开 通全身及脑之微观“玄府”的作用。而方中羌活辛苦性温,入 膀胱经,气味雄烈,发散宣透,不仅能开发肌表汗孔以解散表 邪,对于全身脏腑经络、玄府窍道,亦能透达贯穿;此外,羌 活不独祛风解表,其升举清气,宣郁开窍,疏通经络,与小承 气汤配伍,一升一降,一开一通,一表一里,相反相成,重在 调和气机,升清降浊,开通玄府,将上下内外有机地结合起 来,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妙。中风病病位在脑,高巅 之上,唯风可到,羌活味薄上升,轻扬升散,直上巅顶,其宣 散之性既可直接透达脑之郁闭玄府,又可引诸药上行入脑直达 病所,提高疗效。总之,中风病不管中腑、中脏,还是缺血、出血,都需通腑和(或)开窍醒神以畅通郁闭之玄府[3]。而三化 汤上能宣通脑之玄府,下能开通肠胃玄府,上下相因,升降兼 施,内外结合,开通一身上下表里之玄府,使气血调和,津液畅达,神机通达。

2.中风病具有高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 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 甚丰,有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正衰积损、痰瘀互阻、瘀血阻 络等学说,但这些学说都未能从微观和根本上反映中风病机,唯金元医家刘河间从玄府角度入手,认为玄府闭塞才是造成中 风病虚、火、风、痰、瘀、滞等各种病理因素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治疗中风病可以开通玄府为法,并创三化汤以治 之,为中医药防治中风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药。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临床统计表明,脑卒中的病死率 为20% ~ 30%,存活患者中绝大部分都留有后遗症,约 3/4 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 40%。对于脑 卒中的防治刻不容缓。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方法较多,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常见的脑 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5.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外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证据,不足以 形成建议,手术未必能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极高的风险。

6.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症,世界范围内卒中的发病率为150~200/ 10 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达85 %〔1〕。据我国卫生部 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2〕,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患者数500~600 万人,在存活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 者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因此,预计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危害也将日趋 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治疗,研究力度,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7.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临床上对于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2]。一方面,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但另一方面,需手术治疗的脑缺血患者病情危重,早期大多会发生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出血转化、癫痫、吞咽困难,肺部感染、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脑疝、便秘和大便嵌塞,等多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8.现今社会把脑卒中称之为中风,是基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医学上把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嗎斜,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症状的疾病称为中风,通过这种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相应性,故将西医中具有相似症状的脑卒中亦称为中风,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便将两者病名互通,一直沿用至今。最早把“中风”当作病名使用的,是出于公元年汉朝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其中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中有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瘦,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首次将具有脑血管病变常见的症状半身不遂称之为“中风”,成为日后医家把具有半身不遂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种都称为“中风”。“中”音众,被击打、受伤害之义,“风”是中医病因六淫之一,亦称风气,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故古代形容“中风”这种病就是具有起病急,变化多,发展快的临床特点,中风病发病之快犹如风之疾速,矢石之中的。

9.有关中风的记载, 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其中的 “偏枯”“偏风”“痱风”“薄厥”“大厥”“煎厥”“仆击”等 与现代中医学杂病之“中风”类似。《金匮要略》中明确 提出了杂病“中风”的概念,后世医家一直沿用这一病 名。《内经》中的“仆击”“大厥”“煎厥”,属于“突然昏 倒、不省人事”的中风昏迷期,而“偏枯”“偏风”“痱风” 之称多属于中风之轻浅或处于中风恢复期,患者没有神 志异常证候。可见,在《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中风有 轻重缓急以及不同特征的临床表现。《金匮要略》将中风作为单独病名与历节病合篇论述,根据邪中的部位及 疾病的临床表现,把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 种类型。李东垣则把中风分为三个层次,中血脉则口眼 歪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急,与仲景分类略有 不同。元代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认 为“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 中风而非中风也”。其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 了“闭证”和“脱证”的概念,指出中风昏倒, “最要分别 闭与脱二证明白”。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 如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声如鼾即是脱证,而吐沫、直 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汗出如珠 等属于脱绝之症。《冷庐医话》亦认为“中风最宜辨闭 脱二证”,将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后世医家在前 述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将中风分为 “中经络”和“中脏 腑”两大类,又将中脏腑分为“闭证”和“脱证”,沿用至 今。

10.中风以“风”为名,不仅因为其发病迅速、传变较 快,更直接的原因是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和风密切相关。虽其病名曰“风”,但历史上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 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些认识大致可以归纳 为外风论、内风论和非风论三种观点。

外风论 外风论从病因学角度认识中风,强调外风入侵在中风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忽视正气虚的基础作用。《内经》首论风邪可以直接侵入人体, 发为中风。认为外风侵袭人体,可以导致半身不遂之中风病。其病 机为风邪侵入腧穴,引起偏身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 而发为偏枯。如《素问·风论》篇指出:“风中五脏六腑 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除 了强调外风侵袭, 《内经》也指出正气虚在偏枯发病中 的作用。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指出:“虚邪偏客于身 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 发为偏枯。”说明了正气先虚,然后风邪偏中于身之半, 以致营卫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偏枯之 机制。此外, 《内经》认为中风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季节 气候亦有关。如《灵枢·九宫八风》指出:“风从西北方 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善暴死„„其有三虚而偏 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金匮要略》论中风,亦认为属于外风侵袭,但强调 内外二因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同等重要。仲景认 为中风病之所以形成,其因有二:一是内虚,一是外邪。指出:“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 邪在皮肤„„正气引邪, 僻不遂。”并认为 “脉微而 数,中风使然”。华佗在《中藏经》中亦有“风之厥,皆由 中于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等论述,仍从外风立论。此后,隋代巢元方认为“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 之”, “风邪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唐代孙思邈亦认为“邪客半身入深,真气去则偏枯。夫 诸急卒病,多是风”。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进一步 明确提出了内虚邪中的观点:“真气先虚,营卫失度,腠 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 由此可见,唐宋以前的医家多持“内虚邪中”观点, 认为风邪外袭虽是引发中风的直接原因,但脏腑失和导 致的营卫不足、气血亏虚是其内在基础。自金元时期起,虽然医家多从内风立论,但并未完全摒弃“外风说”。如元代王履认为,中风有内因致病, 也有外风致病,在肯定内因致病理论的同时,认为外风 仍然是中风的致病因素, 他在《医经溯洄集》中指出: “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 中风而非中风也。”明清时期亦有诸多医家强调中风是 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导致,如明代孙一奎强调中风多“因 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相兼成病也”。龚廷贤《万病回 春》则明确提出:“真中风者„„真气耗散腠理不密,风 邪乘虚而入,乃其中也。”喻嘉言亦认为中风是内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医门法律》指出:“风从外入者,必挟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气或痰而为标邪。” 由于中风证候复杂多变,临床疗效也不甚满意,而 中风之发病又的确存在 “善行而数变”的特征,证候学 上往往也表现出恶寒、发热等邪伤肌表的特征。因此, 外风论的思想也被近代医家重新反思,并得到进一步的审视。

内风论

宋末金元时期,诸多医家均强调内因在 中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发生 了重大转变,内风论开始萌芽,并逐渐取代外风论在中 风发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内风论同样认为中风的发生与“风”密切相关,但 其“风”非外邪入侵,而是强调内在因素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体内阳气亢逆无制而导致“内风”产生。其风属 于病机的范畴,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风内动密切相 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强调内风的产生与肝关系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耳鸣眩转,目不 识人,善暴僵仆。”指出了肝风的主要临床表现。《素 问·脉解》载:“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 煎厥。”指出了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甚者肝 阳暴张于上,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发为中风的机制。在《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明代戴思恭在《证治 要诀》中指出:“五脏虽皆有风,而犯肝经为多。盖肝属 木,风易入之,各从其类。”提出了“肝经受风, 虚热生 成”而致中风的观点。清代叶天士提出“内风乃身中阳 气之变动”的观点,并进一步阐明其病机的关键为“肝 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 内风时起”,认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是中风的主要 病机。清代尤怡从叶天士之说,其在《金匮翼》中指出: “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即痰 火食气从内发者,亦必有肝风为之始基。”强调了肝风 内动的基础作用。晚清名医张伯龙认为中风“由木火内动,肝风上 扬,以致血并走于上,冲激前后脑筋”所致, “其虚者,则 真水不充,不能涵木,肝阳内动,生风上扬,激犯脑经”。张山雷在《中风斠诠》中认为“内风昏仆谓是阴虚阳扰, 水不涵木,木旺生风而气升、火升、痰升, 冲激脑经所 致„„五脏之性肝为暴,肝木横逆则风自生,五志之极 皆生火,火焰升腾则风亦动,推之而阴虚于下,阳浮于 上,则风以虚而暗煽,津伤液耗,营血不充则风以燥而猖 狂”,治疗当守定“镇肝熄风,潜阳降逆”之法。张锡纯 秉承此法创制了镇肝熄风汤治疗中风。张伯龙、张山雷和张锡纯对中风的认识观点相似,互为补充,他们在总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西方医学知识,认为 中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所致。总之,中风内风论强调脏腑功能失调,阳亢生风是中风的主要病理基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被认为是中风病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非风论 “非风论”认为尽管中风具有发病突然、传变迅速等特点,但中风的发生和“风”没有明显的直 接关系。其代表人物是明代医家张介宾,他在《景岳全 书》中明确提出了中风“非风”的观点,指出中风“非外 感风邪,总由内伤气血也”, “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原非外感风寒所致”。中风“非风论”强调中风非外感 风邪,与“内风”又无直接的关系。由于历史背景和个人经验的不同, “非风论”又有“虚”“火”“痰”“瘀”等不 同观点。

1》 因虚致病

中风因虚致病之说,有偏重于气血 阴阳之不同。中风“气虚”说始于李东垣,他在《医学发 明》中指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 人年逾四十,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 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之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是形盛 气衰而如此。”指出中风因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此后, 张介宾明确提出中风“非外感风邪,总由内伤气血也”, “本由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 “总由 气虚于上而然”,并认为“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 不已,则偏枯颓废,渐至日增”。清代沈金鳌认为“曰火 曰痰,总由于虚,虚固为中风之根也”。朱丹溪倡导中风之“血虚”说,他在《丹溪心法》中 提出“中风大率主血虚”的观点。其后,明代缪希雍提 出了“内虚暗风”说,认为“此即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 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对后世医家影响 颇大。清代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详发中风有阴虚阳虚 两大纲,实在上焦而虚在下焦。清代喻嘉言倡导中风 “阳虚”论,其在《医门法律》中指出:“阳虚邪害空窍为 本,而风从外入者必挟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气、或痰 而为标„„内经谓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可见风 性善走空窍,渐入脏腑。”认为“偏枯病,阳盛阴不足者 有之,而阳气虚衰,痹而不通者尤多”,强调了“阳气虚 衰,痹而不通”在中风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2》

火邪致病 金元医家刘完素持中风 “火邪致 病”之说,认为中风是“肾水不足,心火暴甚使然”,五志 过极,郁而化火,发生中风;指出 “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风为标„„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 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 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 冒昏,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 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 由五志过极, 皆为热甚故 也„„或即不死而偏枯者,由经络左右双行,而热甚郁 结,气血不得宣通,郁极而乃发,若一侧得通,则痞者痹, 而瘫痪也”。明确提出心火暴亢、热甚动风的观点。

4》 痰湿致病

《内经》认为“偏枯”与痰湿有关。患者由于饮食失宜,嗜食甘肥厚味,脾失健运,聚湿生 痰,阻滞脉络,一则化热生风,一则闭塞经络,蒙蔽清窍, 久则痰瘀互结,经脉不通,发为偏枯。其后,朱丹溪明确 提出痰湿为中风的主要病机,其在《丹溪心法·论中风》 篇云:“东南 之人, 多是湿土生痰, 痰生 热, 热生风 也„„半身不遂,大率多痰。”明代王纶、张介宾论述中 风痰邪为患,均强调脾胃不能运化水湿为其根本。如王 纶在《名医杂著》中指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 痛不举诸症, 以气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 源。”张介宾则在《景岳全书》中有“凡非风之多痰,悉由 中虚而然”的论述。戴思恭则在《证治要诀》中有“中风 之证,卒然昏倒„„成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 语,皆痰也”的记载,强调了痰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 用。近代张山雷认为“猝中之证,肝阳上扰,气升火升, 无不挟其胸中痰浊,陡然泛滥,壅塞气道,以致性灵蒙 蔽,昏瞀无知”,强调肝风夹痰是中风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

5》 瘀血致病 朱丹溪《丹溪心法·论中风》云:“治 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则当活血,此万古不变 之理也。”认为对于中风日久者当采用活血的治疗方 法。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认为:“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指出中风过程中有瘀血存在。明 代王纶认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症, 以气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清代王清 任强调气虚血瘀是中风发病之根源,其在《医林改错》 中指出:“半身不遂,亏损元气, 是其本源„„元气既 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明确把 气虚血瘀视为中风的主要病理变化。张锡纯也持有同 样的观点,认为“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此与偏枯痿 废亦颇有关系”。

近年来,诸多医家在继承前人对中风病因病机论述 的基础上,参考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结合自身临床 观察及循证医学研究,提出了“气血充脑”“气机逆乱” “气血失调”“瘀热阻窍”“毒损脑络”和“热毒中风”等 许多新的学说 [ 28] ,大大丰富了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总之,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或从外因 立论,或从内因阐发;或从虚辨析,或从实探索。总体而 言,中风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血阴阳虚之不 同,而标实则有风、火、痰、瘀、毒之差异;不同体质、不同 致病因素或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正虚与标实的程度 也有所不同。正虚容易遭受外风侵袭,本虚日久容易出 现标实,标实日久又可导致正虚。如气虚可以生痰致 瘀,阴虚容易导致阳亢,痰湿、血气阻络可以化火生风, 肝风内动可以夹火夹痰。诸多致病因素互相影响,最终 导致风火相煽,痰火内扰,痰瘀组络,热毒内生等各种病 理变化,每每会使中风愈加复杂多变,缠绵难愈。

11.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即半身不遂、神识昏 蒙、言语謇涩、口舌斜、偏身感觉异常出现频数较 多外,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99篇文献中有高达 79篇文献均描述大便不通(占79.8%),34篇描述腹 胀(占34.3%),30篇描述喉中痰鸣(占30.3%),而头 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也是相对出现较多的症状。大便不通高度提示腑实症状在中风病中多发。《内经》记载:“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腹为脏腑经气 汇聚之所,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腹部胀满。腹胀在 中风病中多发,也提示腑气内结是中风病常见的病 理因素。《内经》又云:“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 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浊阴不 降,六腑内闭,糟粕不得出,则邪热中生,全身表现出 发热、烦躁、面赤、喘息气粗、鼻鼾、口中气臭等症 状。喉中痰鸣提示痰浊壅盛。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及 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凝而为痰,流窜全身,停滞于脑 窍而发病,体现于体表则发为痰鸣。《类证治裁》中亦 说:“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肝则眩 „„在四肢则痹,变化多端。”痰浊流于各处,可致头 痛、头晕、烦躁、呕吐呃逆[5]。由此可见,在中风病复 杂的发病过程中,腑实痰浊为核心病机,可以导致多 种病理因素的出现。

朱政等认为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病机为痰热内扰。肥人多痰, 加之忧思恼怒,饮酒饱食,使痕血阻滞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最终导致中风痰热内蕴,上扰于肺,故在半身不遂的同时,多有发热、鼻熟痰鸣、咳嗽气粗、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状。故在治疗上多采用清热化痰之法。王毅军收集 80 例急性脑卒中并于发病 14 d 内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 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 40 mL,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 9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伴肺部感染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提高脑卒中的整体疗效。甘照儒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68例。将 68 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 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4.29 %,对照组 76.76 %,治疗 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好,且使用安全。

活血化瘀法 王建明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 23 例。2 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吸氧、化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100 mL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1 周后比较疗效。血必净注射液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制成,主要成分为赤 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6 %,对照组为70 %,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血必净注射液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脑卒中肺部感染的治疗有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通腑法

林乐埜等采用大柴胡汤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38例。按脑卒中给予常规治疗,肺部感染采用的治疗方案为痰热清注射液30 mL 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同时合用大柴胡汤加减。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 94.7 %。说明大柴胡汤与痰热清注射液合用,具有清肝润肺、通腑化痰、止咳平喘作用,治疗脑卒中合并 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张思忠等将 80 例中风病急性 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 组均给予脑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清热解毒、燥湿通腑为法,加用自拟方神农清肺饮治疗,每剂浓煎至450 mL,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150 mL,对重症昏迷者予以鼻饲给药,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运用神农清肺饮治疗中风后肺部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易松等认为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病机关键在“痰'、“气'。“痰” 即痰浊郁肺,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有气闭和气逆之分,气闭即肺气为痰浊所闭不得宣表现为“闷” 气逆为痰浊阻隔,肺气不得降,表现为喘,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基本证型为痰浊郁肺、肺气 闭郁,表现为咳嗽阵作或痰声漉漉、痰多或痰黏稠。

苏巧珍等认为患者卒中后肢体功能活动障碍长期卧床,“久卧伤气”,导致肺脾气虚,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津聚为痰,痰阻于肺致肺气壅塞,气机不利,而成气滞。认为本病病机为气虚痰浊兼以气滞病位以肺脾二脏为主。苏巧珍等治疗中风后坠积性肺炎患者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补 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26例患者中,治愈12例,治愈率达46.15%;好转11例,占42.31 %;无效3例,占11.54%。延长治疗时间5d后,治愈23例,占88.46%.提示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中风后长期卧床而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疗效确切。

[48]

Vrasse R,Schuhmann C and Regenstreif P.Action of the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of the rhubarb in 47 cases of gingivostomatitis [J].Rev Fr Odontostomatol,1967, 14(7): 1215-1220

[49] Song RX, Dong CM, Zhang HS, 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compound rhubarb preparation treating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 in plateau areas [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 24(7): 434-435

[50] Hofgárt G,Szepesi R,Vámosi B,et al.Diagno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the era of computed tomography[J].Orv Hetil,2013,44:1743-1746.[51] Dammann P,Asgari S,Bassiouni H,et al. Spontaneous cerebellar hemorrhageexperience with 57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Neurosurg Rev,2011,34: 77.

[52] Schommer K,Kallenberg K,Lutz K,et al.Hemosiderin deposition in the brain as footprint of 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J].Neurology,2013,20:1776-1779.

第五篇:中风面瘫治疗

中风面瘫治疗

众所周知,面瘫发病以后往往会导致患者陷入极大的心理阴影,实际上,患者产生消极心理是会影响面瘫的治疗效果的。因此,面瘫患者应该在治疗期间树立坚定的信心,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积极性,通过患者的自我按摩,面瘫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中风面瘫治疗

真实案例:

下雨,只是因为,云承载不了太多的泪水【唯美心语】

1、下雨,只是因为,云承载不了太多的泪水。

2、你说过,会让我幸福的。原来,在你心里,幸福就是狠狠抛弃。

3、微笑,因为悲伤到忘记了该怎么哭泣。

4、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我是北京某高校一名学生,原本成绩优异的我,在迷恋网络游戏后,无心学习,夜以继日的在网吧中度过,每天吃住几乎都在网吧。结果患上了面瘫这一顽疾!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刻,面瘫静电了理疗贴挽救了我!熬夜、空调导致面瘫由于夏季天气闷热,吹着空调熬战通宵,第二天,突然感觉面部不舒服,而且眼周围不断跳动,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后来感到头痛耳根后也特别的难受、脸部麻木胀痛,说话也开始变得不方便,我以为因为通宵夜战的原因,第二天

一大早我就回到宿舍睡觉,但是当我醒来的时候才发现,我的眼睛在流眼泪,嘴角也在流口水,也不能吹口哨,我才意识到自己得了什么怪病。经过医院诊断,证实自己患上了面瘫!久治不愈丧失信心妈妈带着我到处的寻找医院、找偏方,希望能尽快的治好我的病。但是四处求医,却没有效果。两年来,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嘴斜眼歪,面肌瘫痪,我的生活彻底昏暗了,原本和我很好的朋友也因为我的病逐渐疏远我。后来我也渐渐失去了治疗的信心,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想和任何人说话。让我恢复青春自我正当对生活彻底绝望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打听到一种药可以彻底治愈面瘫,我当时根本不相信这种病能够治愈,不想去治疗。可是妈妈还是在网上订购了两个疗程。用了两个疗程我的面部表情开始有了好转,口歪眼斜开始纠正过来,说话也清楚了,之后我们有订购了两个疗程,我的症状全部消失了,真的非常感谢,现在的我非常热爱生活!

中风面瘫治疗

【小贴士】:护理:面瘫患者应注意面部及耳后避免直接吹风;用温湿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面部及耳后,每日2至3次。饮食:发病1周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羊肉等。

护眼:由于眼睛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减

少用眼,减少光源刺激。

情绪:患者多为突然发病,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患者在充分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和病变过程后,应保持情绪稳定,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不要长时间直接对着风口吹风,尤其是空调以及窗户缝、门缝之风,不要在浴后湿着头发睡觉。

诗中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