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4-114087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6 01:17: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包括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两部分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5的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并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减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但是同样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在学习上存在很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简单计算的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计算方法单

一、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对知识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有所差异,所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安全等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及时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基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特殊的年龄及性格特征,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新课。

先是复习5的分与合,再引出课题。再课件出示几个情境图这样的引入直接且与接下来的新课教学紧密联系,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衔接。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理解减法的含义。

(1)出示情境图例1(原来有5只松鼠,跳走了3只,还剩2只)

(2)让多个学生说图意

(3)同桌讨论列式并说出算式意思:5-3=2(理解减法含义)

2、探究算法。

(1)以始初的情境图出示(2)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意思并列式

(3)追问:5-3=?你是怎么算得3?(同桌讨论)(4)请学生汇报

(5)引导学生小结:这几种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6)让学生利用数的分成说出:5-3=2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减法计算。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份我利用课件提供动态信息,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消化这节课的知识;第二部分是让每一位动手动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们身边。(四)巩固新知

这里我加强让学生做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能用5以内的减法来解决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反思: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新知,而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是今后的一大重点。但这节课在巩固新知这一环节,也就是练习时,我没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主角,是本节课的最大败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正这些不足。

第二篇:《5以内数的减法》教案

《5以内数的减法》教案

柳江县壮校附小 龙素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1.对口令。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2.拍手对口令。3.举牌对口令。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4.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5.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第三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 启发式 情感式 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上课前我到小卖部买了4包零食,学生看见我拿着零食都欢呼起来,有的已垂涎三尺了,看见同学们的激情那么高,我顺势说道:“这节课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把零食奖给谁?”一下子鸦雀无声了。

我左手拿一袋,右手拿一袋,怎么列示?生:1+1=2.理由:就是把1袋和1袋合起来。我左手拿1袋右手2袋怎么列示?生:1+2=3学生纷纷说明理由,这对我们前面学的加法意义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接着我说:“下面看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我一只手拿4袋,停留了片刻,把两袋放在了郭佐罗的桌子上,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王锦文同学迅速举起小手,只见他脱口而出:2-2=2(这是我要的回答,也是以前学生最容易犯得错误)我没有及时的给出判断,而是把这个算式写在了黑板上,我回头看时已有好多只小手举起,让我惊奇的是王锦文也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还是把机会给他,他答到:2-2=2这个算式是不可能的.,我顺势问道:孩子们这个算式可能吗?为什么?学生说应该等于0.(我欣喜,说的多好,可能性居然在这一节课体现了出来,十年的教学都没有发现,看来课堂中多给学生空间,其实是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那到底应怎样列示?生1:2-2=0.生2:4-2=2,出现了两种情况,到底哪种是对的?学生进行了争论,争论过后我还是没有给出评论,于是我又把刚才的情境重复了一遍,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叙述,老师手里拿了4袋,放在了桌子上2袋(在这里有个小插曲可好笑了:有的说放在了、丢了、送走了、飞跑了、吃了、扔了、丢垃圾桶了)老师的一个小动作居然跑出这么多的词。最后老师手里还剩下2袋。我反复的重复我的动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2=2,为什么?生:因为有4袋,去掉了2袋,还剩下2袋。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2指的是什么?这两个2相同吗?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

有时把孩子们无心回答一笑了之了,可今天猛然觉得他们的每句话都是有价值的。我说到:刚才同学们说拿走了、飞跑了、去掉了、丢了、等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用什么方法做?生:减法。揭示课题。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减法计算。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接着让同学们在桌子上摆出5朵花,接着拿走2朵,学生边操作边说算式,体会2朵是从几朵里面拿走的。结束本节课后,我点了4个学生代表板演,效果很好。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来源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来源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大部分学生去尽情地说,设计地游戏也没法完成,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预设的目标这正是我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吧,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去完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2.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

3.《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4.《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

5.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说课稿范文

6.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7.《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8.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9.《亿以内数的写法》说课稿

第四篇:《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导入。首先设计了一个“ 开火车”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成,为本节课运用数的分成,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做好准备。第二个环节利用千纸鹤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用肢体语言演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第三个环是巩固练习。先用课件演示3个情境问题:一个是小丑表演节目,4个气球飞走了2个;另一个是小刺猬背果子,地上原来有5个果子,小刺猬背走了2个;再一个就是出示美丽的池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课中操来引导学生用手指游戏写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练习到最后是乘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在学生学习兴奋点低时进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本节课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即知识的起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逐渐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第五篇: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算法有其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的个体差异性,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的方法,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了“5以内数的减法”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

一、背景

5以内数的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开放性的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主要出现了以下六种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生1:看图数数1,2,3

生2:倒数法:4,3

生3: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生4:因为2+3=5,所以5-2=3

生5: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生6: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

三、教学设想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教学反思《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方法多样化,使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当然本节课在该片段的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算法多样化的情况下,我没有及时做出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算法并优化。我应该采用多元的习题方式,让他们比一比,哪一种方法算的又快又准。从而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四、反思与研究: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