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推荐)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4-98153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30 14:13: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推荐)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18日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年级

主备人:陈延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情况。【过程与方法】

1.思考概括综合归纳——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的功绩、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教学难点:对行省制度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

1.教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2.学法:合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生活在内蒙古地区,同学们中一定会有很多的蒙古族,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可以从饮食、语言、服饰、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上来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简单点评,为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蒙古族,我们这堂课就专门学习蒙古族的历史,那就是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由此导入新课。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6-67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12世纪的蒙古草原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结合67页“动脑筋”回答。(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草原人民不得安宁。)(2)这种局面后来是怎么改变的?(部落首领铁木真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简单介绍铁木真。(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使他变得坚强和机敏,面对混战不安的蒙古草原,铁木真组织了强大的军队最终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并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曾经进行西征建立过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蒙古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蒙古族人尊称为“成吉思汗”,毛泽东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过渡讲解: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专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忽必烈在位时期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目——忽必烈建立元朝。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西夏、金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

a.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b.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2.文天祥抗元

指导学生根据68页的“动脑筋”,结合71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

a.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人都有一死,但死要死的有价值、有意思、名垂青史。)——类似于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受到人们的敬佩。)过度讲解: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又是怎样来发展和巩固元朝的呢,下面同学们阅读68页,从中来寻找答案。3.忽必烈巩固和发展元朝

问:(1)忽必烈在位时期对元朝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①禁止圈田放牧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植棉④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2)忽必烈在位时期对元朝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做出了什么贡献?(①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②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的编写。)

(3)忽必烈在位时期为对元朝的政治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行省制度的确立)

a.引导思考:元朝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b.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制度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尤其是对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等地的管辖;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制度。)

过渡讲解:“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使得当时的各个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起来。那么,元朝的民族融合到底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目——民族融合的发展。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学生阅读课文69页

引导思考:(1)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中原、江南③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④形成新民族—回族)

(2)元朝的民族融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小结: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灭西夏、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忽必烈巩固和发展元朝→元朝民族大融合(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五、板书设计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1206年建立蒙古国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建立时间:1271年 2.建立者:忽必烈 3.都城:大都(今北京)4.忽必烈巩固统治的措施

a农业:①禁止圈田放牧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植棉

④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

b商业:①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

②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的编写

c政治:①行省制度的确立②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5.民族融合的表现与意义

a表现: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中原、江南③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④形成新民族—回族

b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六、随堂练习

1.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是(B)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成吉思汗死后至忽必烈即位前,蒙古军队灭亡的政权有(B)①金

②西夏

③南宋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元朝统一的时间是(C)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4.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B)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D)A.回鹘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6.探究题:元朝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元朝首创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④元朝的统一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七、家庭作业

12课的练习册上的题要求做完。

八、课后小记

第二篇:【教案】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坚持抗元、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2、探究新知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板书)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提问学生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出示资料,让学生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并没有软弱和放弃。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教师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板书)

1、元朝的建立:(由学生找出和归纳)

① 时间:1271年 ② 都城:大都③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板书)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板书)

教师出示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这些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板书)

(1)漕运: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海运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海运路线是从刘家港直到直沽。

3、繁华的大都: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① 中央:中书省 ② 地方:行中书省 ③ 管理西藏事务:宣政院负责管理。④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板书)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4、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P70“练一练”和P71“活动与探究”。

(2)选做《课程基础训练》P12—13两个选择,一个非选择题。

2、课后作业

完成《课程基础训练》P12—13未做部分的练习题。

第三篇:第12课_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榆次五中 侯文丽

教师的教学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铁木真统一开建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经济政治的特色。民族融合发展的表现及作用。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 书上《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等图片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内容。然后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建立的辽、党项建立的西夏、女真建立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蒙古族古代的历史。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6-67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问:(1)“一代天骄”是指哪一位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是什么?(蒙古,铁木真。)

(3)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 学生可根据67页“动脑筋”回答:

①它反映了什么情景?

(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②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并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贡献很大。)

过渡讲解: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专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忽必烈在位时期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a、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b、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指导学生根据68页的“动脑筋”,结合71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手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

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

问:(1)忽必烈在位时期对元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禁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发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2)元朝的对外交往频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可·波罗行纪》)

4、行省制度

引导思考:元朝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制度在我国历代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加强了对西藏、台湾等地的管辖。)

过渡讲解: “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使得当时的各个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起来。那么,元朝的民族融合到底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思考:(1)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人到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江南地区;有些民族与汉族区别消失,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2)元朝的民族融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小结: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引导思考与讨论]: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它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一直沿用到今天;当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十分频繁,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的史实让我们懂得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道理,从而要努力学习,同时培养坚强意志。从文

天祥身上我们又领略了一个坚持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的气概。这都将使我们获益匪浅。学习历史不但要了解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要的是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这样才能真正有提高、有收获。

检测导结:

1、完成70页“练一练”: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B——统一蒙古。)

2、根据71页“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蒙古族官员与汉族官员有什么共同点?(生活豪奢。)

3、根据71页“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点?(截弯取直,不再绕过洛阳。)

作业:①今天“南水北调”工程的走向如何?(请参考地理或政治学科相关课文。)②预习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板书设计: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的居住地和生活

12世纪蒙古社会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政权的建立(1206年)

1.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2.南宋灭亡(1276年)3.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① 元世祖重视农业

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② 水陆交通运输 外交往

③ 商业――大都繁荣

二、元朝的建立

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

① 目的中央:中书省

5.行省制度

② 内容 地方:行中书省

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③ 作用

①汉族外迁边疆

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表现

③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 ④回族的形成

三、民族融合

作用

第四篇: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行省制度中x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现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具准备

小黑板,音乐或者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由毛主席的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导入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蒙古族王朝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2.板书课题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

3.出示教学目标:(小黑板展示)

(二)。自主学习

同学们阅读课本,将知识点在课本中圈点批画出来,并按以下提纲要求完成,10分钟后提问回答。

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蒙古草原的?

2.元朝建立后采取那些加强统一的措施?

3.元朝的民族融合有那些表现?

((三)自学检测:

自学后,学生分组展示,更正,教师补充。

(四)精讲点拨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开凿新运河和开辟海运。③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④中外交往频繁。

⑵、元世祖重视农业(目的:维护统治)的措施(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

①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元朝:棉纺织业中心在松江地区,黄道婆学习黎族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又改进了生产工具。

⑶、元运河

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

①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②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疆域: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x疆、中亚地区。今天的x疆、x藏、蒙古、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2、行省制度:

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1)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御史台(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宗教与x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台湾在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称为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x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当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

今x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x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x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x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x藏的密切关系。元朝在x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x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西南:云南设行省,推行土司制度。南沙群岛:----万里石塘。

台湾和x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评价行省制度:

①对郡县制管辖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边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x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③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省做为最高行政区化沿用至今。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④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2.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⑵原因: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⑶民族融合的特点:

第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第三,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五)合作探究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文天祥。意思: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六)达标检测

.下列哪一项是“一代天骄”的业绩?

A.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金朝

2.在我国历史上,x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元朝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2年

4.元朝时期,我们称台湾为。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台湾

5.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A.地方行政机构

B.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咨询机构

6.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于。

A.

B.

c.

D.

7.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朝鲜族

8.元朝管辖今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9.关于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1127: 1141年 937年 1206:

x藏的机构是。

①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②今东北地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

③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④“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0.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下列各项中属于元朝的是。

①组织军队灭西夏②灭亡南宋

③杀害文天祥

④灭亡金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句话的?用史实说明

【答案】1.B

2.D

3.B

4.c

5.B

6.D

7.B

8.A

9.D

0.B11.D

2.“一代天骄”是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同时推行领户分封制和护卫军制度巩固蒙古政权。“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指出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战争

(七)堂清检测

基础训练题

(八)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成功,不足和改进意见)

第五篇:《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谭威严

从今天我上课的具体情况来看,我所设计的这堂课,十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堂课没有明确的中心目标,也就是没有重点,自己就能感觉到有点走马观花倾向。本课设计到的内容繁多,从蒙古的兴起,到元朝的统一,再到元朝的经济社会和行政统治,最后还有民族融合的知识点。而我在备课时没有取舍,没有体现明确的中心,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致使一堂课下来,内容很多,转换很快,学生的节奏根本跟不上我的节奏,根本就像是我一个人在唱戏,气氛很闷,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本堂课我在备课过程中严重的忽略了学生的因素,整堂课明显的备课理念都是以我个人为中心,在整个备课以及讲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关注最多的都是我要讲什么,而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本末倒置,根本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参与的课,是一堂失败的课,教师即使表演的再精彩,如果没有唤起学生的共鸣,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只让他们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他们的认知只能停留在最表面的层次上,那将远远没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而得出结论的效果好。在本堂课上,我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一再的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探究的时间,都极大的影响了本堂课的课堂质量。

三、我毫不否认,我自己还是有一点历史积淀和知识功底的,但是通过今天的这堂课使我认识到本不是你又一桶水,就能够给予学生想要喝的那一杯水。有的时候,上课不是上的老师的学问,而是你用什么手段,用什么方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到知识,得到最大的收获。当然,这并不能说明知识积淀不重要,我真的很佩服这次做课的很多位老师,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缜密的推敲,说出来的话都很有功力,文学素养很浓,而又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可以想见。要想把自己所能利用到的自身资源充分的开发出来,使自己的知识为己所用,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我还有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让我认识到对于新课标教学我还没有走进入门阶段,让我充分的给了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次发现的缺点很多,问题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加以改进。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