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匆匆-教案设计(小编推荐)
匆匆
镇原县开边镇羊千原小学 李新明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出示钱鹤滩的《明日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第二篇:《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涔涔、潸潸、赤裸裸、徘徊、蒸融、伶伶俐俐”等词语。
2、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欣赏文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对比等修辞。
4、懂得“匆匆”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联系生活体验,学会珍惜时间。【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懂得作者是通过刻画生活细节、运用修辞等方法来把抽象的时间写具体的。
2、感受时间的“匆匆”,唤起珍惜时间的渴望。【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学会珍惜时间。【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
2、制作课件。
3、搜集《匆匆》配乐范读课文。
4、收集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 展示课件上的谜语:
“有一种东西,常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触摸不到。” “我们常常忽视它,可一旦它逝去后,我们却追悔莫及。” “有人说过,浪费它就是慢性自杀。”
“还有人说过,它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会有的。” 同学们回答,老师揭示谜底:时间。师:“同学们,从古到今,我国许多文人都曾经对时间进行过创作,例如我们学过的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如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对时间进行了创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一首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二、作者简介、解题
1、展示课件中作者简介,让学生对朱自清有初步认识,在知道朱自清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后,产生在课后阅读朱自清其他作品的兴趣。
2、板书出课文标题:《匆匆》,让学生看标题发表看法。
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从而进入课文:
师:“匆匆,是一种行走的状态,急急忙忙的样子。那么,课文中到底是谁在匆匆?是作者,还是另有他物?通过预习我们已经可以知道,题目中匆匆的主人公就是时间。但如果想了解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吧!”
三、初读悟文
1、播放准备好的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涔”、“潸潸”的读音。
(2)理解“涔涔、潸潸、赤裸裸、徘徊、蒸融、伶伶俐俐”等词语的含义。
4、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初步去感受文章感情。思考:初读课文,你读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四、细品文句
1、老师语言过渡,带领学生进内文分析品读。
师:“同学们在初读课文后都有了自己一点初步的感受,暂时还没有感受的同学也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去体会。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请大家把你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特别喜欢的句子或者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或疑问,一会儿进行交流。”
2、让在第一段中找出喜欢或不懂句子的同学先进行交流: 要求学生:(1)先读出找到的句子。
(2)谈谈喜欢的原因和感受,或说明不懂的地方。(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自己找出的句子。
老师:结合学生找出的句子,展示课件,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的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的句式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写自然界生命的轮回是为了与我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对比,正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一连串的追问,可以是问你,问我,问所有人,问而不答,其实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也是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对逝去日子的怀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文句,体会感情
1、让在第二到第四段中找出喜欢或不懂句子的学生进行交流:
2、结合同学找出的句子,展示课件,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其思考,重点分析以下句子: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思考:
A.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
(想到时光消逝得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因而“头涔涔,泪潸潸”。)B.“八千多个日子”让你有什么感受?“八千的日子”相当于二十年,作者不用二十年而用八千多的日子,这样用有何好处?(“八千多”在数量上更让人感到日子的多,可是它却在悄无声息中溜走了,这样更能突出时光流逝的一种匆匆状态,也更能看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C.“溜”字让你有何感受?
(动作词,形象写出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让人可以体会时间流逝的匆匆。)D.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这是什么手法?
(比喻手法,把时间比喻成为滴水,把时间消逝的过程写成了像滴水滴入大海的过程,让人可观可感,化抽象为具体。)指导朗读:
A.师:“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B.让两个同学朗读,老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引导思考: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从生活细节入手,同时用了拟人手法,把日子流逝的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说明时间和我们形影不离,却又转瞬即逝。注意时间流逝的几个动词:“跨”、“飞”、“溜”、“闪”,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可多用动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组学习:
A.师:“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睡觉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课件展示“在 时候,时光从 过去。”的句式)
“各小组共同讨论,然后选出代表来把小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B.老师在听学生交流时进行语句的适当引导和修改,让学生的句子变得更有技巧。C.展示课件上老师造的句子: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3)“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思考:
A.本段共用了几个问句?有何效果?
(共用了五个问句,表达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年华虚度的强烈情感,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引导朗读:
A.师:“从五个问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有着强烈的不甘之情,但又是充满无奈。大家带着这样的情绪,朗读问号处时加重语气,其他地方轻缓朗诵,体会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
B.挑两个同学进行朗读,老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二、文尾分析
1、幻灯片展示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分析:
师:“同学们纵观一下全文,看一下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你读后有何体会?”
3、同学交流,老师引导: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在结构上保持文章完整性、紧凑性,在情感上突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概,引人深思,起到一种回旋的效果。
三、回读全文,学会惜时
1、配乐,集体朗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对很多句子也有了较为细致的体会,现在,我们结合作者的感情,结合老师教给你们的诵读技巧,一起来配乐集体朗读,再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生朗读,老师一起跟读。
3、引导学生学会惜时:
师:“同学们,我们三年级时学过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课文:《与时间赛跑》,大家还记得那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对待时间的吗?那课文中的作者是在和时间赛跑,放学后要比夕阳落山更早回到家,做作业也争取比以前做得更快。那今天我们学完了朱自清的《匆匆》,也可以效仿林清玄,和时间赛跑,在生活的小细节中珍惜时间,提高办事的效率,同时也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四、作业
1、多读课文,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2、课后收集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其他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2、匆匆
——朱自清 一去不复返
如何溜走的:
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睡觉时
(“飞”、“溜”、“闪”、“跨”)一去不复返
第三篇: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②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第四篇:《匆匆》教案设计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第五篇: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之
抓中心 品语言 悟情感
目标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课前任务单的检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能理解其含义,学会揣摩句子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过程设计:
一、寻找优美的语名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优美的相关句子,并适当进行圈点批注。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直奔中心,围绕“品语言 悟情感”这一点深入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注重学生的读书感悟,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能力。】
二、悟方法 品情感
预设一:排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1、质疑:看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个角度进行点评的?。
2、指名交流句子特点。
这三个句子句式相同,并排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排比句式。
3、理解: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3、朗读指导:
比较下面两组排比句子,请你读一读,体会一下在感情的处理上是一样的吗?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生读,评价。
3、总结:作者由春景的描写入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情景交融,流露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要在朗读的时候读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4、请你也用到排比的修辞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写一写这个句子吧。
5、生说,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读书感悟,并且让学生使用圈画这种读书方法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二:比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指名交流,并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2.在这里,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3.同桌讨论。
5.交流总结: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6.请你也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一下生活中的某个事物吧!
7.指名说,评价。预设三 品拟人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1.读了这个句子,给我们最深刻的感觉是时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动作快速、轻快,和我们开着玩笑就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时间是看不见的,这样的写法是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拟人
3.点拨: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时间以人的动作,这种修辞就是拟人
4.在学过的文章中,我们还接触过哪些拟人句?请你想一想,说一说。
5.请你说说运用拟人这种修辞的作用。
6.教师点拨总结:作者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给时间以人的灵性、动作的快速,让我们感受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回顾延伸
(一)课堂回顾
1.同学们,本节的学习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有哪些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收获呢?
2.学生回答 3.总结:
(1)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比喻 排比 拟人
(二)拓展延伸
1.时光宝贵,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切莫万事成蹉跎。请同学们细细品读刚才学习的句子,想一想,(1)有哪些诗句也能体现对时光的留恋呢?
(2)进行仿写。可找一个你最喜欢的修辞的句子进行。2.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后集体展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对前面学到的知识的一个巩固运用,并检测学生目标的达成度:对修辞手法尝试使用,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在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思想感情。】
评价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两种形式进行评价:
一是随堂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体会等学习活动的评价,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二是拓展评价。通过“回顾延伸”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回顾运用和情感的升华表达,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