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童谣说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童谣说唱》教案
教学内容
1、听:《花蛤蟆》
2、唱:《数蛤蟆》
3、我的创造:《ga zi ga zi 拉大锯》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律动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技能目标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民歌。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学生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的创造:《ga zi ga zi 拉大锯》
1、让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念儿歌,一部分学生配上有节律的象声词“ga zi ”,进行二声部的训练。
2、同桌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孙女,双手相拉,边念儿歌边做一拉一送拉大锯的动作。
二、谜语导入,学唱新歌
1、“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猜猜它是谁?
2、听录音范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用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
5、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6、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1、变换蛤蟆的只数,让学生准确的唱出眼睛和腿的数目。
2、分组进行比赛。
3、律动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1、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关于小青蛙的歌曲吗?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听一听老师带来的《花蛤蟆》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1、先按节奏朗诵儿歌,然后分组创编模仿拉大锯的声响。
1、各抒己见
2、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3、熟悉歌词,体验情绪
4、学唱
分组合作编排比赛。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颠倒歌
2、听:天黑黑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技能目标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幽默滑稽的童谣。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学生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老师小时侯的歌曲《天黑黑》。
2、初听歌曲,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4、你觉得歌曲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一哼。
5、再听歌曲,角色扮演。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王国走一走,那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听一听是什么?
2、听录音范唱。出示课题
3、随钢琴轻声哼唱歌词若干遍。
4、歌曲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富有表情。
5、随着伴奏轻松愉快地延长歌曲,并用体态动作表现。
三、歌词创编,开拓知识
1、学了这首歌,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2、你能否把歌词变一变,让歌曲符合正确的自然现象呢?我们再来唱一唱。
1、聆听
2、感受
第二篇: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童谣说唱教案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童谣说
唱教案
第五单元童谣说唱
第五单元
童谣说唱
课时
第一课时
备注
教学内容
、听:《花蛤蟆》
2、唱:《数蛤蟆》
3、我的创造:《gazigazi拉大锯》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律动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技能目标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民歌。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学生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的创造:《gazigazi拉大锯》、让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念儿歌,一部分学生配上有节律的象声词“gazi”,进行二声部的训练。
2、同桌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孙女,双手相拉,边念儿歌边做一拉一送拉大锯的动作。
二、谜语导入,学唱新歌、“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猜猜它是谁?
2、听录音范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用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
5、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6、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变换蛤蟆的只数,让学生准确的唱出眼睛和腿的数目。
2、分组进行比赛。
3、律动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关于小青蛙的歌曲吗?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听一听老师带来的《花蛤蟆》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先按节奏朗诵儿歌,然后分组创编模仿拉大锯的声响。
、各抒己见
2、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3、熟悉歌词,体验情绪
4、学唱
分组合作编排比赛。
教学后记
单元
童谣说唱
课时
第二课时
备注
教学内容
、唱:颠倒歌
2、听:天黑黑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技能目标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作品都是幽默滑稽的童谣。曲调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学生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童谣相伴,孩子们乐于把这些童谣挂在嘴边,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谣,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老师小时侯的歌曲《天黑黑》。
2、初听歌曲,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4、你觉得歌曲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一哼。
5、再听歌曲,角色扮演。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王国走一走,那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听一听是什么?
2、听录音范唱。出示课题
3、随钢琴轻声哼唱歌词若干遍。
4、歌曲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富有表情。
5、随着伴奏轻松愉快地延长歌曲,并用体态动作表现。
三、歌词创编,开拓知识、学了这首歌,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2、你能否把歌词变一变,让歌曲符合正确的自然现象呢?我们再来唱一唱。
、聆听
2、感受
第三篇:一年级音乐下册 童谣说唱 3教案 苏教版
童谣说唱
教学内容:
唱:《颠倒歌》
动:我的创造《颠倒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正确的自然知识。2.通过跟读歌谣,使学生的口齿更加伶俐,动作更加协调。教学过程:
1.语言导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师:今天,老师从大森林里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它们特别希望赶快见到你们,与咱们一起参加今天的音乐活动,想不想让它们马上出现呀?
2.出示图片,吸引注意,做好铺垫
师:在狮子大王的指挥下,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向小朋友问好呢: 老鼠:5 5 3 1 5 5 3 1 6 6 5 — 小朋 友 呀 小朋 友 呀 你 们 好 狮子:6 6 6 5 6 5 3 1 2 3 2 — 蚂蚁:3 3 2 1 6 1 2 3 5 6 0 大象:6 5 3 6 5 5 3 2 2 3 2 1 0 3.范唱歌曲
师:如果小动物不听狮大王的指挥,森林里会发生什么事呀?听范唱。4.学唱歌曲
(1)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2)一句句学唱歌词。
(3)随琴声完整地哼唱全曲,及时指导唱得不对之处。(4)随伴奏音乐唱全曲。
5.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在每句歌曲后加上合适的语气词,或一些合适的动作。(1)讨论加语气词及动作。(2)用各种形式唱一唱。6.学说颠倒谣
(1)跟着老师念一念。
(2)用踏脚、拍手、捻指的动作为歌谣伴奏。(3)用《颠倒歌》的旋律唱一唱《颠倒谣》。7.试一试,师生共同创编《颠倒谣》。8.课堂小结。
第四篇:一年级音乐下册 童谣说唱(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童谣说唱(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黑黑》。2.唱《颠倒歌》。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进一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丰富的民歌文化,培养他们爱国情结。2.能生动、有趣地演唱颠倒歌。
3.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各项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本课歌曲时,要先给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内容,对欣赏做好前期准备,才能有效果地听与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与巩固
演唱歌曲《数蛤蟆》,可以齐唱、独唱、几个小朋友一起唱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歌曲。
三、欣赏《天黑黑》
这首歌曲流传于台湾省北部和闽南地区一带。虽是童谣,但大人孩子都很喜爱,传唱十分普遍。歌曲唱道:“天快要下雨了,爷爷在外面挖了一条泥鳅回来,爷爷要咸的,奶奶要淡的,两人相争,把锅给弄破了”音乐形象淳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歌曲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演唱装饰很少,平实自然。
第一部分唱爷爷挖回了泥鳅,全家十分高兴;第二部分表现两老争吵,语调诙谐生动。旋律以第一乐段的材料为基础,逐步衍化,音域也逐段向上扩展,层次清晰。乐段的结尾处多用衬腔,使歌曲更加生动,特别是最后摹仿铜锅被打破的声响,很有趣。
1.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为欣赏打了基础。2.初听歌曲,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讲一讲,听出什么。3.出示歌曲,复听歌曲,感受歌中幽默的情绪。
听后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哼
4.再听歌曲,教师加上渲染气氛的导语,请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老奶奶。
四、学唱《颠倒歌》
这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歌词将自然现象都颠倒过来,生动、有趣。歌曲较多运用了八分音符,显得活泼、欢快,最后一句旋律的下行,形象地表现了小朋友感到滑稽、哈哈大笑的模样。
1.多媒体展示,有生动的歌曲及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其感受。2.有节奏地朗读歌曲,读时要有感情。
3.跟着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试着自学歌曲第一段。教师发现学生有问题后,单独解决。
4.基本掌握后试着自己独立学唱第二段歌曲。5.连起来演唱全曲。
6.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情绪的变化,为歌曲中的休止符想一个动作,或填一个字,引导学生围绕滑稽有趣的情绪去设计。
第五篇:说唱童谣教案
《说唱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熟练地说唱童谣《捏面人》
2、通过欣赏、学唱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到河南豫剧的风格,并
热爱河南豫剧风格的地方戏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地说唱童谣《捏面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游戏名字《拉大锯》
2、教师讲解游戏要求
3、学生游戏《拉大锯》
4、教师播放《拉大锯》的声音,并且多媒体展示ga
zi
ga
zi
5、学生边念ga zi
ga zi 边玩拉大锯的游戏
6、教师多媒体展示《拉大锯》的儿歌
7、学生随着老师的圆舞板轻声朗读儿歌
8、教师纠正学生的声音
9、分组念《拉大锯》的游戏,一组念儿歌,另一组念ga zi
ga zi,并交换
10、同桌之间配合玩《拉大锯》的游戏
二、歌曲欣赏《捏面人》
1、师生谈话,通过相关视频引出歌曲《捏面人》
2、多媒体播放《捏面人》,请学生思考《捏面人》与《拉大锯》一不一样,分别是怎样表现的?
3、提问《捏面人》什么时候是念,什么时候是唱?如果听到念的地方就拍拍手,唱的地方手叉腰,晃晃脑袋。(多媒体播放音乐)
南炼小学
潘虹
4、用动作来表现歌词中面人的形象
5、把四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连起来表演
6、配上音乐表演
7、讲解歌词“你说是啥就是啥”
8、讨论歌曲中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哪儿人,得出这首歌在曲调上有河南的韵味儿
9、学生跟教师钢琴唱“你说是啥就是啥”
10、师示范做动作唱“你说是啥就是啥”
11、学生学做动作
12、完整表演,唱的部分跟老师表演,念的部分把它念出来(加上多媒体音乐)
13、再一次表演
三、创编歌词
1、练习节奏
2、部分同学用圆舞板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3、配上音乐,念的部分奏乐,唱的部分乐器不出声
4、创作歌词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