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材料)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4-105827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2 13:11: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50300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enagement Psychologic 课程性质:专业指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4 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2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动态的、全面的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所学理论分析、观察现实管理问题,达到灵活掌握,科学运用的目的。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管理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管理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要点。

第二章:人性假设与管理(2学时)

“经济人”的假设的基本要点、相应的管理措施及评析,“社会人”的假设的基本要点、相应的管理措施及评析,“自动人”的假设的基本要点、相应的管理措施及评析,“复杂人”的假设的基本要点、相应的管理措施及评析,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第三章:认知差异与管理(2学时)

认知世界的概念、形成过程,社会知觉,归因的概念、归因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模式。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2学时)

个性概念和基本特点,气质与管理,能力与管理,性格与管理。第五章:态度与行为(2学时)

态度概述,态度的测量,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行为及其改变。第六章:内容型激励理论(4学时)

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和评述,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评述,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需要理论的要点和在管理中的应用,成就需要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容。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2学时)

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综合激励理论 第八章:强化激励理论(2学时)

强化激励理论,奖励的种类与奖励的强化效果,惩罚与负强化。第九章:情绪与挫折理论(2学时)情绪的概念、功能和状态,挫折理论。第十章:群体动力理论(2学时)

群体概述,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群体的凝聚力,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2学时)

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分析理论,社会测量法。第十二章:信息沟通与冲突(2学时)信息沟通,冲突。

第十三章:领导心理(2学时)

领导心理概述,领导理论,领导集体心理。第十四章:组织心理(2学时)

组织概述,组织形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多种形式的教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2、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课堂答疑、课程讨论、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生学习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上机实验内容、作业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管理学 后续课程:管理伦理学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 材:[1] 丁茂生.《管理心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_.参考资料:[1]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 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_.[3] 丁晓红.《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_.撰写人签字: 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第二篇:管理心理学课程有感

学《管理心理学》部分章节后的感想

如何组织好、管理好、协调好团队,如何调动起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将团队利益最大化,这些都是身为一个管理者所需要思考问题。

从诞生人类文明的那一刻起,从出现种族部落的那一刻起,从出现尊卑贵贱、统治与被统治的那一刻起,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优秀的管理者”成为身在其位的管理者以及怀天下于心的各大学者一直研究的东西。而在现在这个注重社会交往、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拥有超凡的管理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得到认可。不论你在国企或私营,不论你身居经理要职或区区小职工,就连现小学生还需要一个班干部领导团队,也就是说只要你身在这个社会,免不了与人的交流及沟通,更免不了利益分歧,这时候,必须有一个人,不是你就是他,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用更睿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集体,研究战略、布置配置、做出指示。

在爱课程网上,我选择了祝小宁老师的管理心理学这么课程进行学习,虽然目前仅仅学习了前4讲,但是对管理这复杂的名词我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更了解了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

在第一讲开始,老师就强调了“人”在管理中特殊突出的核心地位。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讲的亦是这个道理。可是如何得人心呢?或者如何判定作为管理者的你是否已经“得人心”?这个标准又是怎样衡量的?

在传统管理时代,人被定义为“经济人”,即大多数人是懒惰没有责任的。大师们便以此为基础,研究探索了一套“胡萝卜加棒槌”的传统管理模式,它注重量化,高举科学的旗帜,在一定的程度地推广中看到了生产效益的提升。这时的人仅仅是条条框框的管理规矩所逼的去完成某项任务,而管理者也被暂时的赢利而蒙蔽,并没有思考过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的关系,不过是规定任务然后用奖惩来引诱,因此内在的矛盾也在“无心人”的工作中慢慢被激化。

一直到后来出现了著名的梅奥的霍桑试验后,意外的发现在硬件条件不断恶化的条件下,人被满足的自尊反而更进一步地刺激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个现象,人的重要性再次被凸显出来,而这一次,更强到的是“灵”,即人的精神。在社会发展,硬件现代化的同时,若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主观能动性可以被调动起来,那么一个团体才能有朝气,才能进步。而通过深入的调查发现,人除了“经济人”这一本性之外,更有一个“社会人”的特性,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生灵的特点之一。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能只把被管理者当做“被管理者”,更是你的朋友伙伴,除了懂的如何严密组织工作、科学调配任务,做一个“脑”的管理者,还要懂得如何与大家交往,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做一个“心”的管理者。权威不仅仅靠硬生生的规章来树立,更需要通过自己的日常语言、行为来博取。这时候,团队的努力才是得人心的表现。

所以,管理它不是一个可以用规章列出来的工作,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一个要和人打交道的地方总有说不清的道理。所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它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而现代的管理模式就被称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个好的管理者,说不出好的一套管理方法,但这个管理者一定要会做人,会攻心。

何谓得天下?往往大家只注意到“得人心”,却不经意忽略了“得天下”。我个人觉得在这句话里,“得天下”比得人心更为重要,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管理的手段是攻心,攻心用来做什么?这时候就要求管理者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方向。其实不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有了一个站上管理职位的机会,却不是很能驾驭这权利,不是说成员不合作,而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因此,不管在哪里,都要先认清楚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缺势,然后扬长补短,不要听某位学者说管理重于攻心,你就忘记自己身上还有一颗还待坚强的心。所以,一切在前进的时候不要忘记,经常看看自己,对自己进行反思,有时候不是你的交往沟通组织有问题,问题是你想要组织大家干什么,你的目标在哪还不清楚。总之,切勿忘本。

三十五队11班陈炜丹

第三篇:管理心理学课程心得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面对不断加快的发展节奏,管理的要求也日益 加强。运用管理心理学,能有效地加强管理,有效地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收获更大的效益。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通过为时十三个星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从学习的过程中我充分的体会到管理心理学中的某些理论对公司、对个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应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有激励,激励包括目标激励,期望激励和奖励激励。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信任是一种动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让人热血沸腾。有时候人并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潜力,需要聪明的管理者去唤醒它。当你总是从员工那里期望最好时,无意中,你的言调、表情、态度都会传达出你对他们的这种期许,这是信任的激励。对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给他一定的权利,会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在要求员工时,管理者的期望应略高于员工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样即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员工的感到上级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充分发挥潜能,还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意志,又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管理者对员工的期许是一种关键的激励方法。以上各种激励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奖励优秀来强化与肯定,否则激励就成了空头口号,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有实验证明,人在无激励状态下,仅能发挥潜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作用下,能发挥自身潜力的50%-80%,在适当的精神激励下,可发挥潜能的80%-100%。

人的积极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是由动机推动的。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满足其物质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开展各种教育

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正确处理个人需要同国家需要、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的关系,反对只顾个人需要忽视社会需要、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思想倾向。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在良好的学习行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应用心理学理论显得非常重要。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激励作用。明确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体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为。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学生可能和已经面对的各种问题,仅仅着重于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学校还应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较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强烈的高成就动机、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 能力,从而达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健康素质标准。即:一是要热爱生活,接纳自我;二是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识正确,自我评价客观;五是有强烈的高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六是有坚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强;七是适应能力强,能正视现实;八是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当然,要做好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当然还离不开行政、后勤部门的配合,也可以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来加强对其他人员的管理。

三、运用社会心理动力机制促进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规定、班集体目标、班集体舆论和班集体规范构成了班集体的动力系统。在班集体动力系统的规范和压力下,学生常常表现出从众、服从等社会心理现象,如遵守作息制度,早上要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出操等。从众和服从是在规范、群体的压力下发生的,它只是个人不愿被集体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协,并非自觉自愿的行动和态度的真正转变。因此,班级管理运用动力机制不应仅满足于此,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出现模仿从同榜样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质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级中进步的同学为榜样,是促使学生模仿并产生认同行为的重要方法。对于青年学生

来说,模仿是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出现的,他的发生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认同则比模仿更进一步,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致,因此更具积极意义,能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向榜样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激励其积极行为的经常出现并内化为学 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

四、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对自我的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课堂测试我发现我是一个粘液质为主,多血质为辅,虐待胆汁质的人,这也挺符合我的经历的,深思熟虑,敢于冒险,而且多次在关键时候救场。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缺点,三、总结

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师和学生等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对于进 一步做好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四篇:管理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联系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最大收获和体 会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学到不少的心理学知识,受益匪浅。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

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

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

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课程中,具体案例的分析,对我应用管理心理学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我的工作日常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这个实际案例: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而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

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第五篇:管理心理学课程感想

修己安人

——读《中国管理哲学》有感

12心本 黎欢欢 2012704108 翻开尘封已久的《中国管理哲学》(曾仕强著),我似乎感觉自己回到了高中学习文言文的时期,因为这本书有大部分内容是来自儒家、道家、法家等经典思想,也有是用古文著的,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晦涩难懂!我敢肯定,要不是课程学习的安排,我绝对不会继续看下去的。

然而,随着我慢慢深入阅读,我竟然喜欢上了它!不得不说,《中国管理哲学》的确是一本富有内涵,充满着哲学神秘色彩的经典著作,全书的逻辑理论阐述极为严谨,大略地浏览一下是没有感觉的,要经过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其论述,才能挖掘出其深刻的管理哲学思想和实践意义,才能领悟到作者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能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坦白说,我第一遍就是快速地看了看其目录及一些重要章节,完全不理解该书是想论述什么,更多的是像在看语文书。我原本不想再去认真读的了,反正是看不懂的,不如在网上找个相应电子版文稿,然后随便修改一下,复制、粘贴,拼拼凑凑成一个完整的读后感就算了。接着,我又看了些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有句话刺激了我,评论中说“管理如同就餐,中餐讲究温火慢炖,营养均衡,《中国管理哲学》深谙中国哲学,对从事管理的中国企业家与经理人来说无疑是一道丰盛的管理大餐”。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场怎要的盛宴,于是它就这样激发了我的兴趣,总想看个究竟。所以,当我看到该书的第二部分时,我竟然觉得有点意思,我尤为喜欢书中的“大学之道的现代诠释”,真的论述得很好,言简意赅。我不敢说我已经读懂并很深刻地理解到了整本书的内涵,但是我确实又是好像看懂了些什么,所以也想在此谈谈我的愚见。

首先,读完整本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四个字就是:修己安人!而管理的意义就在于修己安人。

没有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管理,我觉得管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定的定义,因为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知和体会各不相同。但看了《中国管理哲学》,我接受了管理就在于修己安人这种思想。

在中国,“安”的观念,一直都影响着我们,单单一个“安”字含意甚深,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够明白它的用意。若采用词语的形式来表示,“安”给我们展现的是“安宁”、“安静”、“平安”、“安乐”,而对于管理来说,就以“安人”为妥。

书中说,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无以安人,中国式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因为中国人都有这种倾向,一是不喜欢被人管,二是更不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便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那就启示我们,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由此可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该修己。

此外,“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他们自己,更为快速有效。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理由,加以抗拒。管理者先求修己,感应被管理者也自动修己。双方面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很多人以为中国人只重做人不重做事,或者先把人做好再谈把工作做好。其实不然,我们应该透过好好做人来把工作做好,必须做人

做好人本身的价值不高,能够把好事做出来,才有真正的贡献。有人才有事,有好人才能做好事,这是修己安人的深一层用意。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透过做人做事的具体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但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整个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拿“圆满、圆

融、圆通”作标准,各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而又合中有分,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各得其安。管理一方面讲求伦理道德,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因为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却是内在的管理,两者密不可分。在管理的历程中,透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才能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任务。

其次,我对书中所描述的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辅之与道、法、墨思想而形成的“一以贯之”管理体系深感兴趣。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然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意义,传统儒家的管理思想依然是现代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例如,儒家思想的治人、劳心者治人、和为贵等与现代管理学理论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管理是运用心智的活动、管理就是协调等相吻合。

儒家思想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礼记》中《大学》篇“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说明了儒家进行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对事物、人心的了解(格物、至知)做到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不为各种私欲邪念所动摇(诚意、正心),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修身)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齐家)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治国平天下)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性相近,习相远”等诸多教育理念从古至今对人类的影响、教育都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思想,但其中一些思想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现代管理学有相通之处,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财富,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扬弃,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企业文化的母本。中国式管理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然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意义,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最终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强化对人的内外控制企业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品德修养。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可尝试以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为背景,用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我们要把儒家思想中的传统优秀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起优秀的管理组织,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杰出代表。

最后,我想说的是,书中除了严谨的理论分析外,还有许多现实中管理的例子,都是很有实践性的,可为现代管理做借鉴,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同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许也对我们有所帮助。

总之,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中国管理哲学》这本书的内涵远比我上述所说要丰富得多,需要我们慢慢去品读才能更加理解其中的深意!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