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数学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初三数学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武鹏飞
一学期在忙忙碌碌中又将过去,本学期我们初三年级数学老师依据教学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功能,每位教师兢兢业业,平时相互学习,团结协作,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共同提高,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计划。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
一、不断学习,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本学期,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考试说明也作了相应调整,无疑给我们对于复习工作的把握增加了难度,通过参加县教研活动,参加朝阳区双研会,通过北京数字学校平台观摩名师讲堂,通过听课和组织教师学习课标和中考说明,每位教师或多或少都有了新的收获。在备课组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讨论、交流,特别在学区片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充分把握这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备课组是一个集体,组内教师和谐共处,平时互相讨论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交流成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能及时有效作好沟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能力。本学期,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为此我们老师总能及时把三年级的阶段性测试及期末复习练习卷的出卷任务扛起来,使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班教学中。
三、教学常规工作持抓不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组内教师都能提前备课,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课后能写教后感。大家注重课堂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内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适时指导、点拨。每位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尤其是把提问用在刀刃上,找准了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困惑点、矛盾点进行及时的启发式提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
精心设计、批改作业,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业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于是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精心设计作业,力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也重视作业的批改和订正,做到今天的事情决不拖到第二天。
四、以“中考纲要”为依据,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半年来我们反复研究近几年的北京市的中考试题,利用一切手段收集中考信息,资料,深入思考研究,做好中考复习工作。比如我们学习数学教学参考中的《2012年全国中考试题玄解与感悟---数语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对比2012与2013中考说明,优选复习资料等。备课中发挥备课组的核心作用,四位数学教师打总体战,分工协作,资料、资源共享。发挥集体的优势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整合复习资料,确保数学学科的复习有的放矢。
五、有计划分析段,把握复习特点。
分配复习时间,分段把握特点,如第一阶段,用两个月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复习,做到不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而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第二阶段,用一个月时间专题复习,以中考试题为导向,对方程型综合问题、函数型综合问题、几何型综合问题、分类讨论题、情景应用性问题、开放探索性问题、阅读理解性问题、图表信息问题、操作设计性问题进行专题复习。第三阶段,用一个月时间进行综合强化训练。
反思过去,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仍较薄弱,还须加强,在综合性题目的解题方面还须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努力地工作,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2014高三数学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4高三数学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学校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和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2014年的高考做准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高考地区优胜,是我们教学目标。
二、本学期的复习安排与要求:
(一)继续第一轮复习
本学期承接上学期的安排,第一阶段继续第一轮复习,大至延续到二月中旬,主要内容为:圆锥曲线。上学期我们已经对第一学期的复习进行了总结,复习效果良好,大部分同学通过一轮复习成绩有明显提高,信心大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上课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还有就是课堂驾驭缺乏整体协调。虽然我们进行了补差训练、月考、周练等工作,但文科的数学成绩与兄弟学校差距较大,主要问题表现在落后面较大,导致平均分较低。这点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重新审视以往的复习工作,力争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成效。我组的全体老师要解放思想,及时调整,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放开“手脚”,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在自觉主动的训练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自己在训练中领悟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力争能在本学期中令数学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第二轮复习框架及主要工作分工安排
第二轮复习定在2月下旬至4月底,大概60多天的时间。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为主,兼顾对学生的强化训练,以高考中的六个大题为依据,因为今年我省开始采用新课改,针对新增内容和最后一道三选一的题目,我们打算设立7个专题,通过专题复习及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同时使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解题能力,应变能力,计算能力、应试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二轮复习重点在于加强训练,备课组内统一编写第二轮专题及强化训练复习材料,第二轮的复习编写专题内容及分工安排如下:
专题一:《三角函数、向量》
专题二:《函数、不等式、导数》
专题三:《概率、统计》
专题四:《立体几何》
专题五:《解析几何(穿插向量)》
专题六:《数列》
专题七:算法,框图,复数
(三)编写专题的基本要求:
1、专题以题目的形式出现,要精选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要达到高考的要求。
2、专题以3至5节课的训练题量(每节课题量控制在1至2张),课堂上完成,老师针对每张练习讲解务必在一节课完成。
3、各专题的题量要根据本专题的地位及难易程度,既要有小题,也要有大题。
4、在每个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本专题的常考考点、高考地位,高考分值、主要题型、高考热点、重点等。
在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训练都采取分层教学及分层训练,既有常规问题也有创新问题;在强化训练中,命题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命题,难度要适易,尤其是强化训练题不要过于拔高要求,各层次的训练都要狠抓基础,这点对文科生尤其关键。针对高考的方向,切实做到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稳步提高。在强化训练的试卷讲评中,要提前分布答案(每个学生一份答案),学生可提前估分,让学生有回顾的余地,切忌发下试卷就讲评,且要有针对性的讲解,老师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尽可能一节课的时间讲评完试卷,每次的训练中要总结得与失,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得到解决,问题较多的还要多次重复考及多次训练。
(三)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回归课本及考前心理调节
第二轮专题及强化训练后(5月初到5月底),主要对学生进行考前模拟训练,考试方法及技巧的介绍,学生的知识网络大致已形成,这段时间要重新引导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回归课本。主要是引导学生突破薄弱环节,考试及训练中常被忽略的内容及遗漏考点。很有必要处理各地的高考信息,另外,这段时间多加强学生考前的心理辅导调节工作,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克服考前焦虑紧张情绪,使学生能充满信心地进入高考考场,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具体措施有:
(1)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测试后做好试卷分析,交流情况找差距,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2)第二轮复习中坚持做课外作业,作业、试卷全批全改,重点讲评。
(3)百分训练。我们组响应年级的号召,在一轮复习接受之后不急于进入二轮,除了120分钟22道题周末练习外,还安排一节课内的18道百分训练,旨在提高解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解选择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追求解题质量,少费时,多办事,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解答中高档题。要不断积累解选择题的经验,尽可能小题小做,除直接法外,还要灵活运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来解题。解法的差异,速度的差异,正体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4)做好解题后的改错反思工作。
复习不同于上新课,也不仅仅是旧知识的重现,而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除了回顾、整理旧知识、技巧、方法以及提高解基础题的准确度、速度外,还要进行横向沟通,纵向发
展,构筑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也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候,可能要么束手无策直接放弃,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要么是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自我感觉不好——或是思路不清,东拼西凑才找到答案;或解法繁琐,不尽人意。要提醒学生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这正是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契机,不要轻易放过。“错误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认真的纠正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轻描淡写,文过饰非的查错因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的。只有认真的追根溯源的查找错因,教训才会深刻。有时还有必要将多套试卷集中在一起分析,查找自己错误的规律,才能清醒的查漏补缺,把问题解决在高考前。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固守自己熟悉但落后的方法,要向老师学,向其他同学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做好解题后的反思。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还有更好的解法吗?解答本题用到哪些数学方法?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5)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大多数同学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作业,但对部分学生可降低要求,只需完成规定作业的80%或50%等,关键是要清楚明白,要落实,而不至于匆忙应付。学生要正确定位,不要盲目攀比,重要的是每节课、每天都要有收获,有进步。
(6)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哪怕一句话,甚至拍拍肩,也许比开十次大会更有效。多想一点成功,少想一点失败,要自信。考试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专心,不要分心,不要过多的考虑得分或成败,关键在认真做好每一道题。特别是自己会做的题,考分是自然的结果。要正确对待成败,破定局论,“屡胜屡战,屡败屡战”,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成功是好事,失败也未必是坏事,要反思从失误中得到了什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弥补知识、方法、技能的漏洞和不足,纠正不良的习惯,有针对性地提高,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正确对待考题的难易,“我难人难不畏难,我易人易不大意”,从容面对。
大考中,命题注意难易比例,送分的题要送到手,综合题也应“入口易,深入难”,保证基本及格人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小测验中有时有意识的调整试卷的难度和试题难易的顺序,磨练学生的情感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考试中应统筹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一般是按题目顺序作答,遇到“卡壳”题时,不要打“持久战”,先放一下,等后面能做的题做好后再回头考虑,有时放弃可能是最佳选择。
(7)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终生后悔,吃亏。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解题要“一慢一快”,审题,制定解题方略要慢,没路走要找路走,也不要急于有路就走,要适当的选择好的方案,多想一点,少算一点,甚至少算很多。一旦方案选定,除必要时调整外,解题动作要快,不要一步三回头。解题要立足于一次成功,不要养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抢着做,寄希望于检查的坏习惯。这样做的后果一则容易先人为主,致使有时错误难以发现;二则一旦发现错误,尤其是起步就错,又要重复做一遍,既浪费时间,又造成心理负担;三是若第一遍已做对,那么第二遍是白白浪费时间,甚至有时会第一遍对,第二遍错。解题中,对小的环节,特别是易错点(如充要条件、对数的真数要大于0和复杂的运算等)注意随时检查,步步为营,避免全题解完后再做第二遍。注意书写规
范,重要步骤不能丢,丢步骤=丢分。一是丢了主要步骤,解答过程不完全,阅卷老师要扣分;二是丢了主要步骤,思维跳跃,解答易错,自己丢分。另外,考试中应统筹安排,先易后难,不要在一、两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有时放弃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8)正确对待陈题与新题,正确处理传统内容与新增内容。无论是陈题新题,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内容重点在向量、概率、统计和导数,除导数外,以低中档题为主,不要盲目拔高。
(9)要养成良好的演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80%以上的考分都要通过运算得到。部分运算能力差的同学还没有把运算能力看成是一种能力,往往将运算能力差完全归结于粗心,认为平时运算是浪费时间,高考时只要细心就没问题,这种错误认识是十分有害的。要求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坚持长期训练培养,要能够根据题设条件,合理运用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提高运算的准确性。要注意算理,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提高运算的合理性与简捷性,适当注意近似计算、估算、心算、以想代算,提高运算速度。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
(10)做好培优转差工作。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只有开发了才知道。培优转差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身边的,前几届的典型学生实例激励学生拼搏,冲刺。课堂是培优转差的主阵地,除此外,我们还采用课余时间给学生答疑,排忧解难,学生不定,时间可长可短,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主。利用作业本答题,学生有问题在作业本里夹纸条,老师笔批或面授。还让学生互学互帮,以数学课代表牵头,一方面加强研究,一方面轮流给学生答疑,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
2014年的高考命题,仍然会在平稳中改革,在继承中创新,将考基础与考能力有机结合。我们总的是以“积极”的“不变”应对“新颖”的“万变”。抓纲扣本,注重三基,对蕴涵在三基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有意识的化隐为显,注意提炼,归类和应用。要突出主干知识,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尤其是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解几,向量与解几,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导数与不等式等。要加强对解题的研究,注意培养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译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能力,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能力。还要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从实际问题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和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要继续关注2014年新的《考试大纲》的变化,适当调整高三复习计划。
总之,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适度创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夺取高考的胜利!
高三数学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高三数学组 组长:王瑞华 2014-7-1
第三篇:2016-2017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二学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总作总结
古宝针
2017-6-16
一学期在忙忙碌碌中又将过去,本学期我们九年级数学老师依据教学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功能,每位教师兢兢业业,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并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努力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顺利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计划。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内团结,坚持集体备课。
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要求对教材有高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而且作为一个备课组集体,应该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所以在每次集体备课前,针对重点内容先要求每位教师自己认真备课,就像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一样,先熟悉教材,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备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二的第一节(与学校工作有冲突时,另定时间),在集体备课时,由一位老师主题课题,其他几位教师讲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欣赏,讲自己的困惑与疑问,然后针对问题,大家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这样备课,体现了群策群力,所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备每一节课之外,我们备课组内的教师经常在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学科知识方面、教学方法方面,管理学生方面等。取别人的优点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二、多听课,多评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非常珍惜每一次教研活动,无论是学校集体组织的听课活动,还是自己创造的学习听课机会,我都认真把握,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听课、评课或统一评卷、质量分析等。从中吸取同事们的在教学上的优秀方式方法,从听课中领悟教学艺术。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备考复习作为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及近三年的中考试题的详细分析,我们在制定计划、例习题选择、考题编制、分层推进、课堂时间分配等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将复习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轮复习——版块复习
时间大致定为2月13日----4月13日,8周左右。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熟练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版块复习,梳理考点
2、同步检测,查缺补漏 3.、错题记录,温故知新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时间大致定为4月16日----5月6日,3周左右。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采取以下复习策略: 1.合理划分专题
2、打造精品专题课
3.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4、精讲、精练,改广种薄收为精讲细作。
5、关注学生丢分原因:
(三)、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提高应试技能。
时间大致定为5月7日----6月1日,大约3周时间,重点是加强解题指导,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采取的策略是从山东17地市考题以及各地中考试题中精选考题,进行改编,对照近几年中考试题结构和分值、难度比例制成2-4套模拟试题,训练学生解题速度及解题技巧,积累应试经验。这一轮复习中还可以将近三年中考原卷印发给学生课外练习。
(四)、第四轮复习:回归课本,做到三“通览”,一“不钻”
一学期以来我们反复研究近几年的东营中考试题,利用一切手段收集中考信息,资料,深入思考研究,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备课中发挥备课组的核心作用,四位数学教师打总体战,分工协作,资料、资源共享。发挥集体的优势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整合复习资料,确保数学学科的复习有的放矢。
反思过去,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作为毕业年级,我们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试题,分析中考命题趋势,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今后的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更加努力工作,使我们的教学成绩再创新高!
第四篇:小学数学备课组2021——2022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备课组2021——2022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在忙忙碌碌间,一个学期又匆匆而过。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有三位数学老师:经验丰富的XXX老师,年青勤奋的XXX和XXX老师。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工作着,充实着,辛苦着却也快乐着”,可以说是咱们这几个月最深切的感受。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勤学
1.课余,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特别是两位年轻教师,不断努力学习,多次进行组内课试上,并且邀请相关的领导和组内教师听课评课。坚持课后反思,通过反思认识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每个月坚持阅读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多读新课标,勤记业务学习笔记,并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2.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讨论当天的教学及问题,并研究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同时为了方便家长的时间安排,我们每人都要把教学内容在网上先录好屏,然后再发送到班级群,供没有参加直播的学生学习和参考。线上课每天的作业批改也是工作量最大的。我们每位老师都要看近100个学生的作业,还要批改,并督促孩子订正,有的学生一次作业要订正好几遍,实在不行还要和他视频教学,幸好老师们都坚持下来了。
二、课后辅导——务实
培优辅差是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每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所以,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对于后进生,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上课发言并进行指点,使他们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三、练习设计——有度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自主能力比较差,所以在练习设计时,根据最新的国家政策“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从班级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面,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主,形式多样,循序渐进,让后进生吃得饱,又吃得好,力争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收获。比如: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设计每日一练,结合基础知识的拓展点设计每周一题等,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再如设计一些综合实践行的作业: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年龄、鞋码、上学和放学的经过时间、进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怎样用小数表示等等,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思想,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学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的成功与快乐,更体验到学会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四、成果展示——可期
1.学生:省级第二十六届珠心算比赛中有3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7人获三等奖。
2.教师:
我们年级组的三位老师合作的一年级作业设计,获得校级一等奖。
XXX老师在2021-2022年青年教师素养大赛说课竞赛中获二等奖。
五、努力方向——高效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严格知识点把关。
2.缩小差距,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听课的效率。
我们将用自己的心去教诲学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的学生,下学期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初一数学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2014
初一数学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
2014.6 时间飞逝,转眼已到期中,回顾半学期备课组的工作,略作小结,陈述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集中在2013级初一学生身上,这对于教师无疑也是一种挑战,有些东西凭个人的经验和理解难免吃不准,本组教师随时进行交流,同时积极地向指导教师刘焕香老师,教研员杨书琴老师求经问道。老师们自觉地观看北京数字学校的优秀视频资源,借鉴其中理念和方法,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加以运用。除此之外,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组武鹏飞、李秀军老师参加了3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培训活动”,其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全新的视角诠释高校课堂,闫顺明老师更是远走杜郎口等改革名校,身临其境切身体验改革带来的变化和理念的冲击。除此之外3月22日,本组全体老师参加了县教研中心筹办的中考复习备考交流会,在学校的安排下,两次走进十一学校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每一次活动之后老师们都在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虽然说别人的成功不一定能够照搬到我们的课堂,但是我们的课堂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备课研课,打造智慧课堂。在数学大教研组的组织下,本组教师积极参加作课活动,到目前为止,本组四位教师已经有三位教师上过校级研究课,另有闫顺明老师正在准备5月初的市级研究课。每一节研究课都会牵扯老师们很多的精力,同时也是同组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一个平台,经过教师的个人备课,备课组内的集体研讨,试讲,改进,再到最后的登台亮相,反思和总结,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教师都能得到收获和提升。反思已经上过的三节课,武鹏飞老师“众数、中位数”一节,临时增加了一的意在提升兴趣的插曲,但是由于预设不充分,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挤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杨辉老师“积的乘方”一节,预设内容偏多,课堂上未充分解决的内容也恰是难点内容;李秀军老师“幂的乘方”一节,或许因为下午上课师生都较疲惫,预设的一些改进都没有得到体现。基于此,今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意:①预设必须充分,所谓有备而无患,尽量减少随意性环节;②准确把脉学情,必须落实的知识和方法自然不可随意取舍,但是具体到一节课上,确有必要根据学情,有所侧重,有所取舍;③注意教师的引领示范,不能因为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而忽略教师的例题示范作用。虽然三节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也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武鹏飞老师对于学生文本阅读的培养,杨辉老师对例题和练习的分层设计,李秀军老师对知识源头的追溯,都是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诠释。三节课还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真实,敢于暴露学生的问题,然后不惜时间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虽然课堂显得不那么流畅,但是问题暴露于课堂上总比暴露在考试重要得多。
三、期中考试,鸣响警钟。四月份的期中考试成绩低于老师们的预期。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最典型的问题是基础题不得分,表现为审题不认真,计算错误,符号错误,运算不彻底,过程不完整,两问只答一问,甚至有选择题空答的现象;对于新背景、新情境的题目,对于应用题等略有思维含量的题目,多数同学显得手足无措。通过对半学期教学工作的反思让我们感觉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课堂知识的落实上做的还是不够,尤其是对于边缘学生的关注有待加强,在数学应用方面平时的练习略少,往往因为面对大多数而忽略了对优秀生的培养。鉴于此,本组教师针对平时的教学工作提出四项改进措施
1、做好考后各个层次学生思想工作,使他们认清形势重拾信心,部分学生试卷与学生当面分析,共同找出错误原因。
2、踏踏实实打基础,让学生练到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失分;
3、经常性地让学生见一些新背景的应用性、迁移性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每周做一次小综合练习,督促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不忘对旧知识的复习。
四、期末复习,有的放矢。虽然期中后对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和调整,但是在6月初的月考中,学生表现出的状态并没有明显起色。随着新课程的结束、期末考试的临近学生的焦虑状态可见一斑,在这种状况下,仅仅靠大量的做题很难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让学生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经过备课组四位老师认真研讨,把本学期学习的六个单元按知识点和常考题型认真梳理一遍,组内四位老师进行了分工:杨晖老师——方程组及应用;闫顺明老师——不等式(组)及应用;李秀军老师——整式运算及因式分解;武鹏飞老师——几何初步以数据分析。这样每个单元编写了一份复习参考样题,其中涵盖了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此一来学生在上课时明确了自己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便于自己找差距。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力求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而不是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尽可能地采取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对话等多样化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兴奋点。除却专题复习之外,本组四位老师分别执笔精心组编了共6套综合模拟练习,以周末作业的形式下发给同学,同学通过做综合练习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通过批阅综合卷及时了解复习效果,便于对重点问题集中解决。由于时间的预见不准确,本来考前应该认真地模拟一次,因为各班具体学情不同,进程快慢不一,有的班级做到了,而有的班级却没有做,多少有些遗憾。
虽然说付出总有回报,但做教育的人都知道,努力和预期结果之间总会有差距。努力了心里多了一份坦然,看到差距,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