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论文: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题
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创建于1939年,1957年被确认为首批办好的省属重点中学,1999年成为全省率先创建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近十年来,学校在办学体制、办学规模上有了较大突破,2004年创办了民办初中——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2006年举办了股份制合作民办高中——省前中国际分校,全部在校学生近7000人。近年来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较高的教学质量,高素质的学生群体,使学校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展收个人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学校层面,我们要努力进行思想引领,打造发展平台,提供制度保障,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在操作中,我们积极开展各类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制度保障,引领和激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比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这些做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作用
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在我国,钟启泉教授在2000年指出,教师专业化应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知识系统。教师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还要具备个人的实践知识,这是教师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其二,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后者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其三,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在于引导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积极情感、道德操守、价值观及人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和情感的发展。从上述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来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人格等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
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学校管理中,主要采用以“管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围着中层转,中层围着校长转,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师工作的激情被抑制,教师的需求和成长的愿
用心
爱心
专心
望很难得到满足和实现,甚至教师基本的权力都得不到保障,学校也鲜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在管理中时时处处把老师放在第一位,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教师工作的潜能,同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个人的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关系。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长期坚持下去,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增强学校未来的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成功、每一位教师成功、每一所学校成功”这一目的。
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谈起办学体会时说过: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而在大师之大。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在总结哈佛大学办学方针时也这样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的质量。大学如此,中学也不例外。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孔建华说:“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发展。人力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目标设定
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费斯勒教授,借用社会系统理论提出了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也作了系统的论述与详细的说明。他认为,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其中,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对教师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教师发展过程本身也即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回应各种影响因素,随之此消彼长、循环互动的历程。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教师的发展状态也将大异其趣。比如,支援性的情境因素,将有力推动教师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积极的职业生涯进程;而影响因素的干预及其带来的压力,则可能阻碍、抑制甚至中断教师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各种因素对教师的发展产生的是推力亦或阻力的作用。所以,要协助教师的发展,必须重视并区别不同的情境因素的影响,如此,才能对教师的发展施予有的放矢的协助与支援。
在研究过程中,费斯勒认为,各种影响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发展个体的,因此很难将这些变项完全区别开来,但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费斯勒将所有影响因素梳理为两大方面:个人环境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生活的危机、个人的性情与意向、兴趣或嗜好、生命阶段等,而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教师协会等。
从学校层面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做的是为教师提供思想引领、发展平台、制度保障,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为我校教师完成如下目标而努力:
1.开展以弘扬“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努力打造一支认真负责、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省前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工作制度以及各种考核奖励制
用心
爱心
专心
度,用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制度,规范、引领和激励全校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争取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使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达 70%,获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的比例达 35%,具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任课教师比例达 20%。
3.采用订规划、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等多种办法,为广大中青年教师成“名”、成“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未来几年内使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教授级高级教师、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比例超过全校教师的10%。
三、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
1.积极开展各类校本研究,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校本研究是指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围绕学校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职业素质教育等教学实践,以教科研项目小组为团队,进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对于新知识领域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科专业的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究建立在开发教育领域蕴藏的丰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项目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中,经过思考、实施、反思、内化和修正,形成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更新行动的循环过程,持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够及时被教师群体所理解、掌握和实施,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组织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进行校本研究,让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资源的整合,不断吸纳新课程的理念,丰富课程知识,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驾驭课程的能力。校本研究以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基层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我校除采用邀请名师来校讲学,选送教师出国研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等方式外,在实践中,花大力气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切实开展青蓝工程、名师工程
高度重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每学年初,要求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或第一年担任本学段教学任务的老师选择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另外,按照逐步培养、逐层提高的原则,为部分中青年教师安排一位或者几位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特级教师担任师父。无论是青蓝工程还是名师工程,师徒双方都有明确的责任,都要签订责任状,学校在学年结束或者培养期结束时,要组织专门的小组进行考核。我校在实施中很明确地将考核的结果分别纳入“省前中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和“省前中青年教师考核奖励细则”中。
(2)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
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备课组中的作用,各教研组、备课组坚持开展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学期初,教务处在安排课表时,确保每门学科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半天没有课,专门用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或者进行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时,先由事先安排
用心
爱心
专心
好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作为中心发言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本星期的教学内容,中心发言人必须向老师们提供本周的教、学案以及相应的教学课件,其它老师围绕中心发言人提供的教案展开讨论,在讨论基础上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统一的课堂教学设计供每位教师教学时参考。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校长室的大力支持下,上学期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科的老师,利用假期休息时间,不断讨论、修改、完善,完成并使用了各学科的高质量的系列学案.(3)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要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培养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把手。我校每学期在广大教师中切实开张“五个一工程”,即认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开一节教学研究课,参加一次学术沙龙活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主持或者参加一个教科研课题。积极鼓励老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一方面,学校积极为教师课题的申报、立项创造条件,同时,教科室还会同学校其它有关部门定期对各个课题进行评价验收,帮助课题组长对各自研究的课题把脉,指导他们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个课题都能高质量地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制定积极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除了将老师们在撰写论文、从事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与学校每年的学术性津贴的发放结合起来,还实施诸如一稿双酬乃至多酬的奖励措施,从而不断激发和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提升学校教科研的质量。
(4)成立负责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
前几年,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由教务、教科等部门分工负责的,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教科室在课题指导、学科竞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增加,2005年校长室酝酿成立了督导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专门负责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二年多来,学术委员会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广大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5)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名教师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砥砺,实现成长。我校在首批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周期性评估中,“常州市高中物理教育孔建华名教师工作室”被评为优秀工作室,孔建华被评为优秀领衔人,8人被评为优秀成员。第二批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我校新增了“常州市高中化学科学探究陆亚东名教师工作室”和“常州市高中物理教育创新蔡卫东名师工作室”。
2.通过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办法,引领和激励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的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由原来的重文本成果,转变为重视教学实践成果,如教师设计的高质量的教案、一堂充满实践智慧的课都应该看成教师的研究成果;由原来重研究成果,转变为重视研究过程;由主要由上面的评价转变为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充分发挥
用心
爱心
专心
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此外,校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校长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思想者和服务者,不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更要有励才之术,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当好领头雁,做好支持者与实践者,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与共同进步。
中青年教师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晋升或者市区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审,取得相应的职称或者荣誉称号之后,怎样引导他们克服高原现象,朝着专业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是学校领导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以我校为例,2002年12月,经过校长室反复酝酿,并通过教代会代表审议,我校制定并通过了“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从教育、教学、教科研、关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等四大方面17个小方面,对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进行考评,每学年考评一次,得分在90以上的为一等奖,80分以上的为二等奖,70分以上的为三等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根据获奖情况一次性发给奖金若干元。以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为例,一等奖可得奖金6000元,二等奖4000元,三等奖2000元。奖金的发放充分体现了优者多得、多劳多得的原则。
青年教师工作热情比较高,事业心比较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也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比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认识不足,对个人的发展没有明晰的规划,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2006年,我校又制定了“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考核奖励细则”,从教学工作、业务提高、管理工作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实施考核,其中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听课、作业批改、参加各类公开课、比武课、参与各类考试的命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等,业务提高主要包括参加各类进修、专业技能考核、撰写论文、从事课题研究等方面,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担任班主任、副主任、各科室干事以及参与值日等;每学年考核一次,与学术性津贴同期进行;对考核优秀、良好者分别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细则”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面。一些青年教师说,过去只知道备课、上课,不知道还要做一些什么工作,现在有了细则,可以按照其中的要求,一一对照着去做了,忙是忙了点,但是生活得很充实,特别有成就感。
今年,我们遵循“全面、多元、科学、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式,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我们正在构建新的评价机制,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绩优多得,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3.开展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比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台子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以后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尽快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希望早一点脱颖而出,学校怎样保护并且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呢? 2005年开始,我校在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评比每学年一次,其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安排在第一学期,“骨干教师”安排在第二学期。评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师德考核,由学生民主测评和年级部评议两部分组成;(2)理论考核,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新课程理论、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
用心
爱心
专心
及其它的一些规章制度。(3)课堂教学考核,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主要考查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情况。(4)其它,主要包括担任班主任、发表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方面。四个方面的考核分别占综合评比的20%、20%、50%、10%。校长室根据报名参加评比老师的数量,按照最后的分数,分别授予一定比例的老师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称号。原则上只有获得低一级的荣誉称号,才能参加上一级的评选。常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必须在校级评比的基础上选拔产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引导全校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学校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譬如组织班主任老师远赴河北衡水,学习衡水中学的管理经验;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参观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学习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班主任中开展“感动省前中十佳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形象技能大赛”;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后,举行三立座谈会,畅想理想,畅谈人生;岁末年初举行省前中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沙龙”、班主任年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陶冶了教师的师德修养,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四、促进教师发展的阶段成效和发展预想
在学校党委、校长室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之下,经过各个部门,特别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校在校本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1.名特优教师涌现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成为常武地区、乃至省内外的名师。目前我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9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0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0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4人,具有以上各类称号的老师占专任教师的80.1%。
2.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评比中摘金夺银,成绩喜人。一位老师荣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一等奖(全国六个一等奖,江苏唯一一个一等奖),两位老师先后执教的网络实录课参加全国网络教学课评比获得一等奖;14位老师参加江苏省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一等奖;16位老师参加常州市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一等奖。20多位老师参加武进区各类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数十位老师荣获国家、省、市、区课堂教学评比二、三等奖。三十多人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多位老师被评为常州市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之星。
3.教科研成果突出。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高,课题研究扎实,成效显著。近两年来,我校有两项课题受到国家级表彰,多项课题被评为省市优秀课题。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递升。“十·五”期间,省前中有6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13个常州市级课题全部结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级电教课题“运用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被评为全国优秀课题,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建立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题。学校被授予“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先进集体(江苏省4所)。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30篇,2009年共有215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五位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各级论文大赛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5位老师获师陶杯等省论文评比一等奖,4人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二等奖。
我们将不断更新学习观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群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创建一个师生双方情感共融、教学相长、共同探求新知的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在学习型的和谐校园中,以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启迪教师在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专业和教育研究氛围,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其实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恰当的说就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就是师德的建设、业务的提高、政治水平的整合、敬业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的结合体。下面就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借鉴:
一、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学期初,学校根据各位教师的状况,给每位教师一套教育教学刊物。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本学期教材,让教师学有可学,说有可说。
其次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空间。从本学期开始以来,学校每周晚上都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体理论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政治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再次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思想水平的提高,我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业务的学习,从思想上认识教育的本质,从思想上认识中国教育的教学方针,让他们认识到目前教育的困境和现状,不断认识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从而让教师在思想上不断认识教师肩负的使命,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兢兢业业,目前他们的理论学习笔记每个人除了达到学校的要求外,还有部分教师的理论学习远远超过学校的要求。使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上不断提高。
二、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计划。学期初组织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专门开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校本研训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计划,分解给每位教师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研究主题,每位教师一份研训计划,让他们心中有数。
其次改变校本研训的模式。改变原来一个人说其他人听的研训模式,确定每个人每周一个主题,让主讲教师积极准备,每位参加研训的教师都来收集资料。在研训的时候改变以往的方法,围绕主题各自评价主讲教师主题实施情况,每位教师不再把课堂常规评价作为评价的方式,必须用理论指导审视主讲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情况。让每位教师都发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师的发言必须有理论的依据。用理论来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的评价方式,切实让每位主讲教师,通过校本研训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学校规模小,参加专家讲座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我校基于这种状况,利用网络资源和现有的光盘资源和远教资源,组织教师每周至少一个晚上来观看专家光盘课堂实录,专家教育讲座,极大的提高和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观看完成后给他们留给一定的时间来反思,谈谈专家讲座的内容及感受,每位教师写出自身的体会,并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模仿专家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教学,让全校教师观摩,综合评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四、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来校伊始,通过常规检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反思仅仅是应付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对自身教学成长有实质意义,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反思。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调整方法,逐个评价每位教师的每次反思的实效性,并且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专业人士的教学反思,逐个的进行分析,反思究竟反思什么,怎么写反思,组织教学骨干和教导主任认真研究反思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让教师通过听课,看反思,起到了有实效性的和针对性,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现在你看教师的反思不再是应付性,而是真正的从自身的成长角度来进行反思,确实起到反思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评价不断多元化,我想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的整体发展。
五、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为了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真正成长,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在学校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分别派出教师到,东冶、三小、洪上等学校去观摩模范教师示范课、同堂异构课、远程教育实践课、能手送教下乡课等公开课。每次听课回来后让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每位讲课教师的得失,让听课的教师上范例课,让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通过模仿性的课堂了解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水平。再组织教师集体来评价讲课教师的整体状况,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讲课教师的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观摩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派出教师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变的更加成熟。
六、认真实施“223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县教育局的号召下,在学期初制定领导、家长进课堂周,会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老师的课堂水平进行评价,评价采取无记名评价,然后综合所有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让家长、教师、学校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当节课的得失,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施,给他们足够大的压力促进每位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迫切心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动力。现在你来我们学校看吧,每天教师在一起都是在研究教学的技巧,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看到这样的一幕幕,我心里由衷的感到欣慰。
七、组织公开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在学期初,制定了公开课周,让每位教师都当台亮相,学校组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对参讲的教师进行评价,除了对教师教的方法进行评价,每节课后都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放当堂知识测查表,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测查,看教学效果首要的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师的教态、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环节与环节的过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当堂课的效果,这样极大的促进了教师讲课的水平,提高了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整体学情的把握,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了进行备课,教师的备课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八、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工作的琐碎程度是每个参加过管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学校管理要全面的、全方位的考虑整体工作的推进,学校的每项教学改革都要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让他们知道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让值周教师参加学校管理,让值日教师参加学校的日常工作。这样每个学期每个教师都能有多次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办好一所学校,要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考虑每位教师的能力,还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水平。
九、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个班级的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感知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用学校统一的一套班级规章制度,必然限制了每个班级的发展。因而让班主任会同科任教师,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只是制定一套班级整体评价制度,比如学生的上下学管理问题、班级学风问题、班级卫生问题等等,让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最终能在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检查中,突出自己班级的特点和特色,能完成学校对于班级的整体评价就行了,这样不仅促进教师会教书,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每个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管理者给予积极地支持和制度的完善、民主的氛围、科学的方法等。要求我们管理者积极地思考,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才会更加的宽广。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三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抚宁二中:甘丽英
新课程要求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精神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困惑,发现的问题越多,自己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能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促使教师向由单纯的“教书匠”、“传道者”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可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的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即教师在课后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反思,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以及学生的困惑、见解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借鉴,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效果的过程。这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现就影响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要因素,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单项教学能力文本的解读和学习,探讨一下如何写好体育教学反思的几点想法以及写体育教学反思对于体育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写体育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一名优秀的教师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一)、写体育教学反思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如果一名教师只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相反,一名教师,无论教学能力起点如何,如果他能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体育教师课时任务较多,一般每周要达到16-20节课,同时还要组织各项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等,造成部分体育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注重课后反思,不善于课后动笔修改教学环节,仍然按照原先的教案在同轨班教学,甚至还有些教师多年重复使用一个教案的现象,很少去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总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课后反思及时把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创新教法等不断总结积累,找到反馈的信息,在二次备课中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调整,如:教学设计、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等,以便在同轨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体育教师养成分析反思习惯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每一次认真的教学反思,都是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自我提高的过程。课前备课无论多么详细、多么周密,它处于教学预设阶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情况等等,不可能与课前教学设计一模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每一节体育课结束后,都需及时进行体育教学发思,积极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在反思、实践、再反思过程中,逐步养成自觉反思习惯,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的,教学环境从教室移到操场,学生活动范围变大,且活动兴趣各不相同,使体育课堂教学具备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是很难准确预料和判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总会有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举动,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虽然在体育课堂上也不乏有急中生智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功效的惊人之作,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后使教学留下了不堪回首的败笔,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通过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对每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环节,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发思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轻松应对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合理运用课堂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例如:学生对学习广播体操积极不高,练习中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等,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害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在体育教学发思时就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可能是连续学习广播体操,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等等。教师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及时改变调整教学策略,并关注学
生情绪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四)、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体育教师积累经验、转变观念 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回顾教学实践过程,如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合理的、积极的,超出课时目标之外的、隐性的等无法预料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如何及时捕捉引导进行生成性教育的等等。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发思中还需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教学中得与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要回顾、梳理和剖析教学实践中这些不足之处,吸取教训,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得以改进和提高。
2、反思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
3、反思学生的学练情况。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回顾课堂上学生学练情况。诸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动机是否被激发、兴趣是否被调动,教学上哪些环节学生做得比较好,哪些环节学生做得不是太好等等,所有这些教师应及时记录,有针对作进一步的调整,从而使二次上课更趋于有效性。
4、反思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及时调整场地器材布置,排除有干扰或其它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等,从而使得场地器材布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只有通过思考和研究,在思想碰撞中不断积累研究素材、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五)、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案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思维过程的轨迹,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案,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它重在课前预设,无法准确捕捉、判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我们通过体育教学发思进行二次备课,积极反思,重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避免走弯路,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因此,提倡我们体育教师将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相结合起来,对原本教案进行修改及补充,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义非凡。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发思有助于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钻研教材,反思、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怎样写好体育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需要的是自我意识、思维习惯和批评精神,采用的写作手法是纪实性的。从理论上讲,教学反思应该
每一节课后都要写,但是,目前体育教师工作量比较大,我们觉得体育教师只需要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小结,每天写课后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切忌空、浮、杂,也不能看成是任务应付了事,应该做到:
第一,实话实说。一节课下来,教学状况教师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体能的发展情况,多少学生对这次教学感兴趣,多少学生学习存在学习能力障碍,自己的教学组织、教法运用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新的设想,在哪方面做得还不成功,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特别,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周密考虑,少走弯路。
第二、反思成功之举。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临时应变得当的各项教学措施,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语,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直观有效的教具使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科学地利用场地条件开展有效教学,某些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提升,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第三、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步骤。不是说等我们的教学出了大问题,出了教学事故了才需要反思,反思反省自身的行为,不能空泛,总是说什么“教学思想不先进”“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等等的话,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例如,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否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情境设计中的那一部分感兴趣,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是否一定需要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有了哪些表现,分组学习怎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学场地器械的利用是否合理,教学中的安全还有那方面关注不够,自主性学习时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怎么办,怕学生管不住是不是总是让学生围绕着我们自己,我们的讲解学生真的都听懂了吗,采用哪些辅助手段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等等。通过及时地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教学新思路,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四、反思教学目标设定。要看教学目标定位是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力为基础,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体能发展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上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们的目标设置那些是清晰的,那些是可以达成的,那些目标的检测是可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不能达成,我们就需要思考,目标是否定得太多、太大、太空。很难达成也很难检测的目标、以及与教学内
容直接性关联程度不高的目标要慎用,要通过这样的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能够真正地引导教学,实现目标引领内容的体育新课程思想。
第五、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师生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例如,教学方法设计的改动富有科学性,场地条件合理利用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练习方法的改编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巧妙的语言引导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或活动方式和练习次数出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等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令人遗憾不已。
第六、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闪烁“智慧的火花”,即兴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表演”有时牵强附会,有时令人深省,此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表现,思考学生这种表现的根源,课后要及时地把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得的素材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第七、反思师生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法运用、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的教态和仪表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反,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运动体能、运动爱好、个性特征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情况作客观分析,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教学效果好与不好,不能简单地说“学生有没有配合好”,要反思是否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学习的经验和学力基础,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与感受,要学会从教师自身上找原因、求对策,寻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第八、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我们需要静心沉思,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情境的设计、组织方法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教法上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体能训练是否到位等等,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记下,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体育课后小结和体育反思的区别!前者是前提和基础,或者是提炼和升华,从细节入手,重视写好每节体育课的小节。
第一、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写“实”。要有针对性,可以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反思,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或一种负担,相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第二、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快”。要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教学中的问题、心得如实地记录下来。否则,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忘。同时也要注重贵在坚持。写课后反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日积月累。
第三、课后小结要与教学反思相比关注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课后小结的撰写不需要像教学反思那样“深”。主要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理论适当地、简单地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有感则长,无感则短,切中要点,避免形式,能表述清楚存在的问题就行,不必要求多少字数,少则几十个字,多则一两百个字。
总之,教学反思的过程,既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反思教学能力
第四篇: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逐渐地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反思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吾日三省吾身”。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几句话说明了人要进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反思。我们从哲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反思的重要性。今天在全国上下都大力提倡的校本教研中,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首要核心。可见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因为只知道重复,一味照搬,教学工作只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绝不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的。也只有反思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美国心理学家吻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不仅仅指教师个体的反思,又包括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反思。归纳起来,反思应该分这样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前反思”。指的是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如何收集、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它深刻地影响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等。同时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行之有效。
2、反思教学行为,这是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反思”。指的是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2)反思教学策略。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等。(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师对成功的经验归纳整理,作为自己成长的动力,教师对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3、反思教学效果。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未能达标的原因,将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从而达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每位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总之校本教研中的“自我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是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这样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姓名:白芮鸿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教研室
邮政编码:074200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河北省易县朝阳路阳光国际1101号
第五篇: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铜仁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江口县闵孝中学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006年以来,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有实践,有反思,有收获,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一、完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中长期的继续教育规划,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障措施得力。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各项培训任务分工明确,专人负责,以“研训一体”为主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加强集体探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要求每位教师所形成的教案要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博采众长,求实创新,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二、抓住教师成长时机
我校抓住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机,让教师学会教学,懂得研究,在实践中练就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措施是:①“磨一阵”,奠定成长基础。为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对青年的磨练,要求过好“三关”(教育教学基本功关、学科教学关、教育科研关),上好“三课”(常态课、研究课、汇报课),读好“三书”(课程标准、理论专著、教材教参),练好“三技”(三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②“扶一把”,引青年教师上路。对有潜质,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学校要想方设法,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把他们推上研讨课的舞台,推荐他们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指导他们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他们快速成长。③“逼一程”,让青 1
年教师超越。“逼课题”学校规定青年教师每人必须参与校级或校级以上学科课题研究,力求做到:课题研究小步走,具体实施稳步走,并对其成果加以量化,与其切身利益挂钩;“逼超越”参加同级比赛获得一等奖后,不能再次参加本级比赛,只能上一级比赛,依次层层逼上,不断努力,屡结硕果。
三、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
1、挖掘学习理论动力
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教研活动,请教研室的专家到学校讲座,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学校提出“自加压、出成效”的要求,做到“八个一”,即:(1)每学年完成一本学习教育理论记录本,并作摘录至少50篇;(2)每学年确定一个教研课题;
(3)每学期主备、主讲一个单元教材;(4)每学期开一节教研公开课;(5)每学期主评一节公开课;(6)每学期编写一份最佳教案或自拟一份期考卷;
(7)每学年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8)每学期提一条教改合理化建议。
2、给机会——参加培训
建立和完善学校骨干教师梯队的培养,每学年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学校对校本教研中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发挥骨干的作用,给他们委以重任,如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带徒弟等,让他们的特长充分地展示出来。
3、给压力——自主学习
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为此,我校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倡写学习笔记、教学体会、经验总结,让教师在自我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感悟“课改”精神,并将先进的理念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
①向文本学。读名著专著、读教育期刊、读课程标准、读教材教参。要求教师能围绕某一个主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对教育教学实际进
行反思。为了更好地督促教师向文本学习,我们制定学校的“书香伴我行”教师读书计划。同时,学校提供相关的推荐书目供老师自学。对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反思都有相关要求与检查。
②向专家学。
把教师“送”出去——外出培训,并继续实行“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培训方式。每年,我校都派出大批教师参加国家、省、地、县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同时,要求选派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归来要写学习汇报材料,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把学到的东西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把专家“请”进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请时力求“三讲”:一讲,“请”要讲针对性,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请,不能随心所欲地请,确保请的目标性。二讲,“请”要讲有序性,要围绕培训的主题规划和开展态势,要与时俱进地请,确保请的有序性。三讲,“请”要讲实效,要聚焦热点,关注焦点,凸显难点,解决疑点。
③向网络学。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培训平台,利用资源组织教师收看名师教学实录等,开拓教师视野,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4、关注过程
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常规的工作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活动制度化——活动有定时,内容有布置,教师有准备,人员有参与,活动有开展,时间有保证,结果有小结。我校认真落实课堂开放和随机听课制度,严格按照“说课——集体备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这一流程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
②内容简单化——通过学习交流,获取相关理论,指导校本实践;通过备课上课,促进教师学习、思考、整合经验,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评议反思、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循环渐进,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能力。
③引领常规化——学校班子成员参加教研活动,以自己的教研热情感
染、带动教师,并把自身的资源与老师共享,共同探讨解决校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校本教研正常开展。
四、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课堂教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也应回归课堂。我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案例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常态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1、以“同课异构”为形式,在教研活动中展示自己
认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的课,并不是为了比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而是教研的需要。其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①展现教师不同的风格。②展示不同要求的课。③展示不同的教学思路。④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2、以“常态课”为载体,扎实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活动
“校本教研”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常态课”发生的。以“常态课”为载体进行教研,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研中,研究的内容缺乏常态基础,研究的人缺乏广泛性,而且赋予“校本教研”新的内涵。几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设计一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己最满意的教案,人人上一节研究展示课。课后,教研组进行开放式评课,互相讨论研究课的成败得失,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将“课例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五年来,我校执行以课例为主要形式的“实战”型校本教研,确立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和中心,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深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开展微型教研活动(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充分调动教研组、教师开展本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4、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一张王牌,他们业务精,教学经验丰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至关重要。我校坚持“以点带面”、以局部
促整体的工作思路,采取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示范→教学反思的教学过程,使全体教师在研中学、教中悟。在正常教研课的基础上,每学期骨干教师都要比一般教师多做“四个一”,即上1节示范课、多读一本教育教学典籍、多写一组教学随笔或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做一次讲座。
5、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业务档案。这不但为学校提供了教师评价的依据,而且也便于教师对自我工作的反思和改进。
五、落实检查整改措施
学校以省、地继续教育检查为切机,加大了教育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力求“真”、“实”、“效”,即反映真实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促动的效果,努力使检查与评价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分层管理模式,每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情况进行单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教师做好整改工作,做好情况记载。同时,学校还不定期组织相关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各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梳理,除了在大会上进行整体通报外,还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督促教研组研究、讨论整改方式方法,促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继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