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总结(共5篇)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1-79145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0 22:43: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总结

勐罕小学

品德教研组

我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学校教研组中也是一个人员众多,力量强大的教研组,我们大部分人员是班主任,担任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教学,因此教研活动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紧张的,但我们还是以区教研室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教学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会课程标准

实施课题方案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因此,只要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就能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我们反复品读了新课程的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及教材的编排,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题:自由是学习的形式,自主是学习的归宿。并围绕主题,拟订研究活动的方案:(1)每位教师上好一堂“三优课”,共同研究教材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共同剖析得与失。(2)要求教师互听随堂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认真写好教学心得、案例分析与反思及教学经验总结等(3)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月一次的备课考核,每周进行备课课、说课和议课等研究活动,集思广益,使研究活动进一步得到深化。

二、整合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空间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这是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与应答,共创共生、求异创新。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处理教材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注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或是知识探索的起点,由此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教《心中的110》时,首先,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本校或者社会有没有儿童、少年因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的事例,有没有儿童少年迷恋游戏机、网吧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被骗,被拐,被勒索,被伤害的事例。做好课前相应的准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共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三、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另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了《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活”起来》、《如何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等文章,并做了学习反思,通过系列学习,老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更有助于平时的品德教学实践。

四、抓好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期初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切实加强品德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平时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组织。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深入学校,开展校级评课、评比活动,以促进教师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

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本着“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宗旨,积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求效益,鼓励教师切实改革教法、研究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有成效,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五、认真参加听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外出听课是学习研讨的好机会。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听课和听课后热烈的讨论评课,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使我们组的老师在今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务实工作,期待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工作计划

项里中心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二.工作重点:

1.狠抓课堂教学研究,继续以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为中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2.探讨新课程教材教法,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3继续围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这个主题开展各项活动。

4.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和科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科学意识。5.结合少先队工作,抓好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要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我校成立“尚美小志愿者”,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制定并学习品德教研计划

三至六月份:继续围绕“在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这个主题开展集体备课的活动。

五月份:校内青年教师研讨课,并进行课后的评价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月份:小学品德学科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总结本学期工作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活动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一开学,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二)以考核评价为载体,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教研组计划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2012年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更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的观念,以新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时代性。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二、上期教学反思:从上期的期末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道德知识能较好的掌握,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实际问题不够深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是所传授的道德知识学生都懂得,但落实在行动中却不够好,也就是说学生从知到行有一定的距离,这是德育课程教学中较普遍的问题。反思以往的教学,在这学期我组将开展以下工作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

三、教研活动的内容及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学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坚持课堂教学八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开展好组内听课活动,抓好常态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认真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科任大组的“每周一课”的教学听课活动,教研活动《品德与生活》组上课的时间定于第九周,由艾刚金老师执教。《品德与社会》上课时间为16周,执教:覃兆运

3、积极参加各级举行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以科研促教学,让研究落实。确定好新的课题研究。同时,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试图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开展活动。教学中努力体现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在课堂上以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

面的发展。

5、教学中努力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选择整和教学内容,努力体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使德育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

6、在教学中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促进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7、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

四、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

时间内容主讲

主讲

一周研究本期教研组计划覃兆运

四周二年级教研课艾刚金

五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的教材分析彭振华

八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的教材分析周茂林

十二周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的教材分析覃兆运

十六周六年级教研课覃兆运

十七周期末复习的研究全体品德组人员

第五篇:小学品德与生活阶段性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学生欠缺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够大胆质疑问难,不够大胆标新立异。我们感到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试图通过开展《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改变我校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提高广大教师的小学品德教学工作的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使小学品德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2、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对小学品德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授课的实际内容,恰当选择课型,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开展了以“周周有好课”。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品德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有效策略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有效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

3、引导学生参与品德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应用实践活动分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和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两种形式。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研究,确定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主要是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而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应大力开展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如低年级老师崔新静老师上的研讨课《早早起,上学去》,在自主参与,探究新知环节中,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活动。在作业设计环节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作息制度,编唱交通安全儿歌。中年级白文革老师上的《我学会了》,在学生学习了新课后,能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收获,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有的说我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我学会了怎样去帮助同学等等,将品德教学扩展到生活中。,能在新课后深化探究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和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探究促进了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教的方式变了。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模拟”,“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在备课上,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精心预设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品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前他们可以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写预习提纲,列出不懂或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到互联网或生产生活实践中收集信息。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品德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品德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我感到,在课题指导组、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总结(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