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样例5)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1-79690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4 23:05: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调研报告

完善中小学寄宿制,创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县**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 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东南部,是该县老区基点乡之一。全乡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108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41元。目前,全乡有初中与小学合办的中心学校1所,在校学生7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 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 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乡界源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 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10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全乡只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达589人,服务半径21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村则为28华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乡政府出资4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 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42间,面积18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420位,可收住学生420人,当时入住学生312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 40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 生凭自愿每餐花0.3元、0.5元或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半荤半素菜或荤菜,即使不自带菜,全在食堂买,每月伙食费(大米自带)也只有 30—5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 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 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 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 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 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 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 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 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 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 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 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 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 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心校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或打游戏机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 活费用太低,有的孩子只到食堂蒸饭,从不买新鲜热菜,一周仅靠一瓶自带的咸菜维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 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 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 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 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 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但在中小学,还停留在开学注册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至二十几元的减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尤其在对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第二篇: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09级教育管理丁子扎西学号:096200145736

完善小学寄宿制,创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卓尼县恰盖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恰盖乡政府驻温布滩村的恰盖寺。乡名以当地由恰盖**创建之寺院而得。南以斜藏大山与申藏乡为界,北跨美日扎尕梁与康多乡接壤,东出八达脑索沟口与临潭县羊沙乡毗邻。乡境西有临北公路,东起乡政府驻地,西经申藏乡至临潭与岷合公路相接。东有北(山)羊(沙)林区便道相通。南距县城卓尼56公里。全乡以发展牧业牧为主,境内有县境牧草最丰美的天然草场49万余亩;森林覆盖面积仅次于洮河南岸林区。全乡总面积590.2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农牧业人口498户3233人。目前,全乡有中心学校一所,村学两所,在校学生299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卓尼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

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为改变不利局面,恰盖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10年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保留两所村学,全乡只办三所学校,一所中心学校两所村学,在校生达310人,服务半径21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小学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土桥村学生上学需走10公里村道。最远的洒色村则为20公里,创办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18间,面积3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144位。设学生食

堂一处,面积400平方米。添置了开水桶、餐桌等等。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恰盖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

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

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恰盖中心校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活费用太低,有的孩子只到食堂蒸饭,从不买新鲜热菜,一周仅靠一瓶自带的咸菜维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

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

2011年8月

第三篇: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单位(基地)实践活动时间实践课题*年3月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指导教师情况姓名工作单位学历专业专业技术职务本科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我于*年3月10日到4月10日带着“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这个题目来到*开展了专题调查,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我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有:

1、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学校各有关领导、有关教研组、部分班主任的意见。

2、个别交谈。与校领导、生活老师、教师、校医和班主任等分别进行交流,征求他们的观点、意见。

3、问卷调查。主要是在3-5年级小学生中开展,以不记名方式答卷。我对此次调查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报告。希望通过对*这所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的调查,能够了解现今全国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对此做出全面地分析,为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份参考意见,希望能为社会、学校、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一、实行农村学生寄宿制,初见成效(一)、有利于发挥师资作用在上世纪开始普及教育的时期,*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个农村都建立了学校。由于人口的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锐减,一些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由于学生的减少,有的学校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严重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加上经济的制约,小学课程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些不利的局面,*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8年9月开始施行了集中办学,将十几所农村小学全部撤销,合并为*,共有24个教学班,使在校生达到了1350人,教师70多名,服务半径二十多公里,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学校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舞蹈房。并购入先进的音体美教学工具。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展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对学生有爱心,能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文化艺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所以形成了文化课教师、课余辅导教师和生活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发挥师资作用。(二)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成绩的提升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学生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形成,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专业及时,同学的互帮互助方便快捷,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寄宿制学校时间安排紧凑,学习时间相对充裕,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有针对性辅导,对提高学生成绩帮助很大(三)、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由于学生是集体生活,半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寄宿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科学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健康文明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同时段纪律的约束,有朝夕相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更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舍管理教师全面的指导、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调查报告《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四)有利于学生自理能力提高寄宿生基本以独立生活为主。在这样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寄宿生与在家庭温室呵护成长的走读生相比,自主、自立、自强、自理、自律的能力理所当然要强得多。学校按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安排生活起居,从小弱化父母溺爱和对家庭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变成生活小能手。孩子适当离开父母,到寄宿制学校就读,使孩子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获得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其心理更加的成熟。(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寄宿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孩子们在自主活动的空间里,放开思维,放胆想象,放飞理想,加之寄宿生课余时间充裕,占有学校室内外训练场地和电脑、图书、音像资料,文体娱乐器材机会多,训练机会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同学交流切磋技艺方便。

二、各项制度逐渐完善,加快规范化管理进程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师生上千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一些制度,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在交通安全上,先后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家庭、学生互动卡》,将制度与卡打印后发到每位学生及学生家长手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生在离归学校时要求他们严禁乘坐“三无”车辆,农用运输车辆,以免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在学校的活动中,制定了《教师师德管理制度》、《师德考证细则》、《教师管理制度》、《小学学生自我防范措施》、《学生安全求助反映》、《学生安全预警措施》、《安全考评细则》等。在后勤服务上制定了《厨房卫生安全制度》、《食物保管卫生制度》、《餐厅卫生安全制度》等。在生活上,制定有《学生就寝管理制度》、《寄宿制学生监护、管理联系卡》、《家长接送学生签单》、《寝室管理应急措施》、《学生就寝须知》等,生活指导老师注意发现学生有病和不适及时送医院治疗。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一)、配齐生活指导老师由于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注重了加强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比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要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要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就成为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月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等。

四、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的学习教育活动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给学生如何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得到理解和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的加以引导。再比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断加强。

五、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学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连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开办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使家长能够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学校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使对孩子的教育受到最大化的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中取得了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比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水平较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应认真挖掘原因,积极采取策略,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寻求最好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的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小学生们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加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但是在小学,还停留在开学时对特殊学生给予部分的减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尤其在对待小学生的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还存在比较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们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小学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政府一定要努力承当起应有的责任。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配合。*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学生签名:*年4月20日

第四篇: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完善小学寄宿制,创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水泉小学:王秀莲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突泉县水泉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做为该校现任校长任职将近一年,这一年来我就该校寄宿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查,撰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水泉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学生1187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突泉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东泉村2001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突泉县教育局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 1

证和精心准备,于2005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水泉中学合并

到突泉三中,村级小学全部撤销,全乡只办一所六年一贯制小学(附

带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生达1400多人,服务半径30公里。开始

走上集中办学的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

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兴胜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光辉村则为50多华里,创办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

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

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

生寄宿制度。政府出资40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2110平方米的教学

楼兼宿舍楼,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和教工食堂15间,面积900平

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420位,可收住学生420人,当时入住学生

412人。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等等。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

生每餐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半荤半素菜或荤菜,每月伙食费也

只有50—75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

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水泉小学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

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

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

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水泉小学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一千多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

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

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

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

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

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

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体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

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

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

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

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

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

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

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系鞋带、换

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

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

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

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

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

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品德与生活》课、《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

学生如何洗衣、摘菜、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

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

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

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

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

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水泉小学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

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衔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

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又更加密切

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

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

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水泉小学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

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

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

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或买玩具、打游戏上,直

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活费

用太低,冬天两顿时没钱买午餐,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

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

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

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

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

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

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

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

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

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

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但在中小学,还停留在开学注册时对

特殊学生给予一至二十几元的减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尤其在对

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

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

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水泉小学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全县中小学寄宿制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2009年5月

第五篇: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完善中小学寄宿制,创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县**乡中心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笔者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东南部,是该县老区基点乡之一。全乡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08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041元。目前,全乡有初中与小学合办的中心学校1所,在校学生7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乡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乡界源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乡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1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村级小学全部撤销,全乡只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达589人,服务半径21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近的**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村则为28华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乡政府出资4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42间,面积18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420位,可收住学生420人,当时入住学生312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40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凭自愿每餐花0.3元、0.5元或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半荤半素菜或荤菜,即使不自带菜,全在食堂买,每月伙食费(大米自带)也只有30—5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全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小学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心校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或打游戏机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生活费用太低,有的孩子只到食堂蒸饭,从不买新鲜热菜,一周仅靠一瓶自带的咸菜维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有关政策扶持的因素。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但在中小学,还停留在开学注册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至二十几元的减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尤其在对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乡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

****年**月

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样例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