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思考[最终版]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12-1024921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6 16:47: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思考[最终版]

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华容县农机局夏金明

改进开放以来,乡镇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带领农民奔小康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农村的改革、发避孕药和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部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和压力,在思想上产生了一些困惑,工作

责任感有所放松,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严重的影响了乡镇工作的开展。因此,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必要性

1、乡镇干部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①乡镇干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有80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但是,目前规范的农村市场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体系还未实现。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要实现再次腾飞,农民要真正致富,靠的是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的实施、科技的转化和资金的投入,离不开乡镇干部的帮助。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逐步形成,离不开乡镇干部的诱导。农村的现代化决不是一个自行实现的过程,而是广大乡镇干部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奋斗的过程,是干群相互提高其素质的过程,是能人经济带动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②乡镇干部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关键。乡镇干部是基层政权的代表,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党的政策需要他们去执行,党的坚强领导和执政水平要通过他们来实现。只有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建立高效廉洁的基层政权,才能使基层政权真实如一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才能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③乡镇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奋的干部,而农业和农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乡镇干部是基层政权代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求这支队伍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他们以必要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党的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才能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工作落到实处。

2、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①农民收入要增长和农村社会矛盾要解决迫切要求发挥乡镇干部的积极性作用。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致富热情和能量得到极大的释放,农业呈现兴旺发达,稳步发展的局面。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产业单一,生产规模狭小,科技含量低下,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产增收的难主在增大。如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小生产意识还较浓厚,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封建传统思想、拜金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思想还大有市场。一些落后群众不履行合理义务,不上缴合法负担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这些农村矛盾呈现主体多元化、矛盾复杂化、冲突表层化的特点,急待乡镇干部加以解决。只有教育和鼓励乡镇干部坚定立场,坚持政策、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情地做好农村工作,才能保护好农民利益,化解好农村各种社会矛盾。

②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是其工作环境现状的迫切要求。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的环境较差,工作辛夺、生活清苦、条件艰苦,有时工资都发不下来,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确实很难。

二、乡镇干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乡镇干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如下:

1、复杂辛苦的工作多。

乡镇干部工作头绪多,工作难题多,对乡镇干部的约束也多,工作十分辛苦,这是人尽皆知的。

①工作的头绪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什么工作都要在乡镇落实,工作自然很多。月月有中心,日日有突出。一年四季,各种情况汇报。接待应酬难以招架,叫他们苦不堪言。当然有些活动和会议是必要的,但现在也太多太滥了一点,把人搞得喘不过气来。主要表现是“四多”一是各种达标检查多。如双基达标验收、计生管理达标验收、国土管理达标验收等接连不断。而每搞一次达标活动,乡镇既要“出血”,又要应酬。二是迎来送往接待多。“现在有的报刊批评乡镇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其实乡镇对这些接待也是无可奈何的。现在县里部门多,有时这个部门的车还没有掉头往回走,另一个部门的车又来了,哪一个衙门的人都不能得罪。否则批评指责叫你好受,有时一天达到五六起,乡镇干部还有什么精力去办事。三是各式各样的会议多,要制止文山会海,虽然喊了多年,但收效甚微,县直部门还是照开他的会,发他的文,加上乡镇必不可少的会,乡镇干部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泡在会海中。四是签订的责任状多。动不动就“一票否决”,不按上级要求完成任务,就交帽子换位置。好象上级永远是对的,使得乡镇干部疲于招架,应接不暇。

②工作的难题多。县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的对象是国家干部、政令容

易施行。乡镇政府是国家领导机关最低的一个层次,它所面对的工作对象产不吃国家粮,拿国家工资,而是进行自主生产和经营的农民群众,在他们当中要保证上级政策的施行,难度无疑大得多。对他们的动员和领导,光靠行政的手段绝对不行,往往要交叉或同时使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思想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诸如上缴提留、粮食定购、计划生育等任务,只能靠他们

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跑烂脚皮去做工作。这就使得乡镇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大为增加。有的群众说“不批不斗不怕你,有钱有粮不求你,有了事情要找你,处理不好要骂你”。乡镇干部一方面对上要“精忠报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对下面“为民服务”不能乱来,处在夹缝中,往往是两头不是人。

③辛苦工作多。乡镇工作的大头在村组,无论酷严寒,还是刮风下雨,都要爬山涉水“沉”下去,赶上有突出性任务和解决重大矛盾纠纷,往往通宵达旦,在下面一泡就是几天几夜,生活根本无规律可言。

2、管理制度上缺陷多。

乡镇干部,工作的环境条件十分艰苦,加上使用上的偏见,工作上的压力,使他们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①使用上欠公允:一些乡镇干部说,提拨干部,乡镇是被“遗忘的角落”。同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分在省城,几年后,可当处长,分在县上只能当科长,分在乡镇工作往往什么“长”也不是。好象乡镇干部起点低,不能登领导职位的“大雅之堂”。提拨县级干部,一般都从县直机关挑选,乡级主要党政负责人也多从县直机关干部中物色,乡镇干部被选中者实属凤毛麟角。土生土长的优秀分子,常常被拒之门外。即使考虑了,也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县乡两级干部调动。有一种明显的反差,即县调到乡升半级或一级,乡调到县降半级或一级,一个乡镇书记调到县大多数只能搞副职搞正职的少,而一个干部只要在县委大院蹲上二年调到乡镇至少任副书记,关系好的,还有可能任乡镇长和党委收记。一个乡镇干部即使在乡镇干上一辈子,不见得就能获得一官半职。可以说是“千年等一回”。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

②工作上欠关心:乡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有着许多困难和后顾之忧,他们非常希望得到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理解,可是常常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甚至有时得到的往往是来自上面的指责和批评。另外,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干群关系在许多地方象绷着的弦越来越紧,乡镇干部挨打受骂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苦衷理应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关心,可常常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为了维护稳定避免群众上访,往往以乡镇干部受委屈而结束。据记载,去年冬天,上级机关和一些部门都准备放假过年了,益阳市李昌港乡的十几名乡镇干部因完不成上缴任务,只得冒着严寒到农民家强行收钱收粮,结果把自己收进了监狱,落得个“上级不同情,农民其喊杀,舆论说活该,法律责无赦的可悲下场。

③培养上欠周全:目前乡镇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很少有系统培养的机会。一般的培养也只是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在如何提高乡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都十分有限,严重的学用脱节。

3、后顾之忧多。

当前乡镇干部生活清苦,后顾之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起码的工资待遇难以落实。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困难,赤字较大,往往是收不抵支。乡镇干部的工资很难保证按时兑现的,工资打白条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人情开支大,有的养家糊口都十分为难,同样的学历,同样的级别,乡镇干部与工作在省、市、县单位的人相比,每月相差几百元,与当地金融、税务、邮电等部门相比“更有天壤之别”。同在一个“锅”里盛饭,“饱”“饿”不同,财税干部有津贴,计生干部有补贴,派出所民警有警衔工资,家底厚实的部门还可以发名目繁多的“补助”只有乡镇干部没有。二是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一些乡镇干部办公条件极差。有的还住在70年代建的危房中,公家的房如此,私人的房便可想而知了。县上的各级单位都有家属楼。房改时一套百来平方米的房子,只需出资几千元,几年之后,便可占为已有。而乡镇盖不起,县上盖的又没有乡镇的份,房改政策把乡镇干部拒之门外,乡镇干部最终不知何处安家。三是子女工作难安排,这是目前乡镇干部最忧心的问题,乡镇七站八所搞改革、搞分流、县里的好一点部门无关系进不了,其他各个行业的一般都只照顾自己的家属子女,乡镇干部的子女到哪里去的工作。

4、舆论宣传负面影响多。

一是不客观的舆论宣传,丑化了乡镇干部的形象。特别是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乡镇干部基本上没有一个好形象,一出场不是歪戴帽子,就是斜瞪着眼,张口便骂娘,讲狠,一副恶霸样。有些宣传报道给人的印象是,只要一提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马上就跟乡镇干部联系起来,什么“大吃大喝、蛮横收费”等惯用语,几乎到了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地步了。如《父老乡亲》中的某党委书记丑化得太狼了一点。这与大多数乡镇干部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相去甚远。由于对乡镇干部存在问题的一面讲得太多,喧染过度。媒体上一炒,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议论也就多了。确实给乡镇干部增加了心理压力。甚至客观上把乡镇干部推向了群众的对立面。

二是不公正的评判,贬低了乡镇干部的素质。目前仍然有一些城里人,视乡镇干部为“大老粗”,在他们眼里,“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吃喝送礼、吃酒打牌”成了乡镇干部的代名词。其实,现在的乡镇干部多数是八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有理论、有实践、有事业心,对政策的把握比较准确,工作方法大都比较切合农村工作的实际。至于个别人的腐化堕落,不仅乡镇有,其它层次也有,这是一个党风问题,不应单纯看成乡镇干部的问题。

三是不合情理的埋怨,抹杀了乡镇干部的功绩。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经济取得迅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新的矛盾问题,乡镇干部则是这些矛盾的载体和聚焦点。上有压力,下有顶力,群众对某项政策不理解,对某件事心怀不满,往往把矛头直接指向乡镇政府的干部,解决不好便上访告状。甚至聚众闹事。实事上不少问题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在所难免的,但一些人却把这些问题怪罪在乡镇干部身上,指责、埋怨乡镇干部没有做好工作。乡镇干部虽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但仍上下受埋怨,里外不是人。工作得不到肯定和尊重,辛劳得不到理解和体谅,功过得不到公正的评价,生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后顾之忧无人帮助解决如此这般,还有什么积极性。

三、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项农村工作的落实,最终都要依靠乡镇基层干部。面对指标与措施,市场与计划,数字与实绩,非议与理解,责怪与支持等诸多矛盾,乡镇干部普遍到思想压力大,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努力营造乡镇干部良好的环境,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1、弘扬正气,努力营造有利于乡镇干部工作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始终保持一种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社会应给乡镇干部一个公正的评价,还他们一个公道,不要让他们流汗之后又流泪。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和失误,要客观地看待,不要无限地夸大,把乡镇干部说得一无是处。当然也要看到在乡镇干部中,确有个别腐败分子蜕化变质,但不能因此就一叶障目,因为有虱子就把棉袄也烧掉。二是文艺工作得应多树一些正面典型。乡镇干部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人的作用。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强烈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品格值得称颂,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大加赞扬和宣传。希望上级部门的同志特别是文艺界的同志能经常深入基层体验乡镇生活,多搞一些正面宣传,多树立一些乡镇干部干事创业加油鼓励。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制定一套严格管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在任命上,注重实际,注重社会公认,多从基层选拨优秀人才。可以规定,今后凡是县以下主职一定要在乡镇工作三年以上,方可任命。

2、理解支持,努力创造有益于乡镇干部工作的必要条件。

农村作点多线长面广。乡镇干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或有力无处使,或有话无处说,或无从着手,或举棋不定,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作为上级部门要从多个方面对他们予以支持。一要授予以权。责任与权力应是一致的,对乡镇干部不要处处捆住他们的手脚,要大胆放权、让权、给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大刀阔斧地去开展工作。二要理解支持。要多支持,多理解,多为他们壮胆撑腰。由于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差,政策理解水平较低,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农村工作难度更大了,在工作中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计划生育、收缴农业税费,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乡镇干部每年都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抓此项工作,但由于一些群众不能正确理解,片面地将这两项工作称为“要钱、要命”。个别群众还产生抵触情绪,软抗硬拖,干部对他们软的办法不管用,硬的办法不能用,拖来拖去,拖得乡镇干部精疲力尽。但对当前农村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进行辩证地分析和认识,要找准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对乡镇干部一味指责。把乡镇干部推向对立面,要善于体谅乡镇干部的处境和工作难度,对他们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怪,该为他们挑担子的就挑担子,该做解释工作的,就做解释工作。三要排忧解难。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以事业为重,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在企盼理解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关心和组织的温暖。上级领导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对乡镇干部多加关心,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福利分房、子女就业,等等。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安心工作。四要严格管理。要求乡镇干部要处处以大局为重,在执行上级任务时,既要如质如数的完成任务,又要不违背政策和法规。教育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出现问题,要分清责任,涉及到乡镇干部方面的,要坚决查处,决不偏担。作为业务主管及执法部门,要充分理解乡镇工作的难度,分解部门指标,下达任务,要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科学决策,量力而行。

3、改进方法,努力营造有助于乡镇干部工作的自我环境。

乡镇干部只有自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人民群众形成水乳交融关系,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根据当前干群关系的现状,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要执政为民,为政清廉。乡镇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实干家。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二要既当群众的“学生”,又当好群众的“先生”。做群众的学生,就要同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建设。做群众的“先生”,就必须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方向,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对于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要据实讲解。做群众的“先生”,还要做谋划家,善于把从群众中得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总结、升华,形成自己的决策思路。做群众的“先生”,还必须做“土专家”,要自加压力,挤时间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掌握2-3门,甚至更多的科学技术,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科技知识,为群众排扰解难。

第二篇: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与决策——《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总第119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8期

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南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宇

乡镇是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此,县委从202_年起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全县16个乡镇,对乡镇干部的工作状况和思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调查显示,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确有下降,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关键在于如何调动。

一、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偏低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习惯于用旧思想、老观念看待新事物,缺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满足现状,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不愿意下功夫钻研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懒散怠惰,缺乏勤奋苦干的精神,不善于思考钻研,不能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缺乏敬业精神,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能上交就上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通过分析发现,无钱办事、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债务沉重,无钱办事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导致多数乡镇负债,乡镇财力十分吃紧。南溪县16个乡镇平均负债近500万元,其中,负债最多的达971.6万元,最少的也有近100万元。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税及其附加,占乡镇本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农业税全面停征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变窄,加之财源枯竭,县对乡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经费最多只能保乡镇干部“吃饭”,有的乡镇甚至连基本的公务运转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兴办公益事业。为确保正常的工作,一些乡镇干部只好个人垫支,而垫支的款又不能及时报销。对此,乡镇干部忧心忡忡,感到力不从心,消极悲观的情绪不断滋生蔓延。

人员臃肿,无事可干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就南溪来看,全县16个乡镇核定的行政编制384名,实有296名;事业编制533名,实有488名。人员多的乡镇干部达80人,最少的也有30人。税费改革后,干部的工作由过去的催粮催款转变到了现在搞服务抓发展上,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现在没有了。因此,有的岗位本来两个人就能胜任的,结果安排了四五个人。一些乡镇干部反映,以前还可以收收农税,抓抓计划生育。现在,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感觉“闲得慌”。

待遇偏低,缺乏保障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乡镇干部清苦不仅表现在工作环境和条件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待遇的缺失上。从目前的工资制度来看,乡镇干部的职务上不去,工资级别也就很难上去,很多乡镇干部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仍然是“科员”。事业序列的干部,由于乡镇财政窘迫,加之经历了几次乡镇机构改革,其工资中的津贴部分多数情况是靠部门“自找”。条件好的乡镇能够勉强保证事业干部的工资,条件差的乡镇只能是在优先考虑公务员身份干部的工资待遇前提下,尽力而为。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干部只能领到基本工资部分,而地方津贴和其他方面待遇却无从保障。与此同时,多数乡镇事业干部除了享受不到公务员同等待遇外,还要担心随时被“机改”掉。正是由于乡镇干部工作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使得很多乡镇干部心态失衡。

身份制约,有为无位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在乡镇干部的身份构成中事业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占少部分的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又占多数。相对于事业干部而言,乡镇公务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一些行政岗位在乡镇公务员中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对此多数乡镇普遍采取混岗的办法解决。据了解,30%以上的乡镇事业干部都在行政岗位上串岗,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干过事业部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事的没位子,有位子的没事干”的现象。而从政治待遇来看,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规定和其身份的限制,乡镇事业干部干得再好也只能是个事业干部。202_年12月,《四川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出台后,规定了“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的,要采取公开选拔方式进行。”也就是说事业干部工作干得再出色,素质再过硬,都不能直接提拔为领导干部。一些能力强的事业干部干脆辞职“下海”打工,而多数求安稳的事业干部又担心出去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同时,乡镇行政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任务繁重,条件清苦,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二十多岁就当上副科级干部,干了几十年仍旧“原地踏步”,政治上提升无望,经济上没想头,想回城又比较困难。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甚至有到县级部门当一般工作人员的想法。

二、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我们党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他们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乡镇干部的辛酸苦辣,从更多的层面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创造一个能干事、愿干事、干得成事的良好环境。

事业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希望干事。事业是人们追求自我实现的一个价值平台,是增强干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在乡镇干部中倡导“有为就有位”的思想,树立“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乡镇干部干实事、创新业。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乡镇干部实绩评价体系。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和手段,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实行组织认定和群众公认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干部的评价力求与干部所做工作的实际相符,使每位乡镇干部受到组织公正的评价,让干实事的干部不寒心。二是建立健全乡镇干部荣誉激励机制。定期对乡镇干部进行评比表彰,进行广泛的正面宣传和客观的报道,为乡镇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把表彰的结果与县委使用干部结合起来,使有作为的乡镇干部看到希望。三是加大对干事创业乡镇干部的使用力度。在干部的使用上,坚持对在乡镇工作的干部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考虑,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要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在县级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中可以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提供给基层有能力有作为的同志去竞争;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时对乡镇干部的文化考试要求应适当放宽,让乡镇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加大乡镇领导干部交流任用力度,有计划地选派县级部门的年轻同志充实乡镇领导班子,扩大县级部门与乡镇之间领导交流力度,探索相互选派挂职锻炼的机制。要特别重视边远山区干部的交流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待遇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想头干事。正确地对待和有效地解决乡镇干部的利益诉求,是提高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在现有条件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干部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为其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如适当的交通、通讯补贴。二是要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缩小其与县级部门干部收入的差距。探索实行组

织、宣传等党务工作岗位津贴,使党务工作岗位留得住人。三是要逐步建立起乡镇干部激励机制。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乡镇干部激励基金,用于奖励在乡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并做出优异成绩的乡镇干部,使乡镇干部在其岗位上永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感情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激情干事。感情激励就是对干部要有爱心,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一是突出人本理念和人性化关怀。针对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难、生病就医难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二是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在科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对乡镇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将组织的关怀送到乡镇干部的心坎上,激励他们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三是建立优秀乡镇干部回城制度。每年在县级部门拿出一定名额定向在乡镇干部中选调,凡在乡镇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优秀的,均可向组织申请或经所在乡镇推荐回城,经组织审查有计划地安排在相关部门。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2_-02-13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三篇:关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思考

关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贯彻落实这一重大部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职工创造力,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一、当前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困难之所在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经济结构成份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劳动用工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给一部分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带来了不利因素。职工队伍的思想状态不能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一是职工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比较悲观;二是对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存在失落感;三是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收入差异过大、贫富差距扩大存在不满。这些矛盾的存在是国有企业改革中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困难之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立足于产生矛盾的根源。影响职工群众积极性有多种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方面是职工的主人翁政治地位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在重组改制中,侵犯了职工利益,相当部分职工收入无保障。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决定了一个阶层或一个群体不同的价值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影响社会稳定,也就谈不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牢固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工人阶段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所决定的。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段,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要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对工人阶级现有的社会地位作一个实事求是的分析。

1、产权制度的改革并没有改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原有的身份在不同企业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仍然是国有股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在原属于国有企业的职工,通过拍卖、租赁已经不再具有公有制的性质,在经济上职工已不再是企业的主人,但在政治上还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的主人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在股份制企业中,实行职工个人持股,使职工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革。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具体所有者为其民主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行的途径,在这种企业,职工的主人地位有所提高。由此看来,现阶段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并没有改变。但由于一些性质复杂,加之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法人代表一唯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大化,要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际上已不那么简单和容易。

2、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保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确保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必要手段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早就有之,但现在一些单位职代会纯属虚设。为此,要使职代会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职代会制度,使职工有行使权利的载体,及时参与企业重要问题的审议和决策,有效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其次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监督职能作用,让职工代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劳动保护等管理进行监督;再次认真履行职代会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让职工群众评议、监督、推荐干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二是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既按照《公司法》规范操作,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意志。为此,一要保证职工董事、监事由职代会选举产生,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应是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二要确保职工董事和监事在任期内应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样,职工代表进入最高决策层、监督层,才能代表职工有效行使合法权益,使职工通过合法渠道反映个人的意志。

三、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确保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职工的队伍思想观念转变较大,涉及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其经济利益比提高其政治待遇在某种

意义上更为重要,从现实角度考虑,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把职工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

1、积极推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依法协商企业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集体合同是规范企业行为,建立平等的企业与劳动者关系,维护企业与劳动者利益。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不是用国家政策就能简单地解决得了的,采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的方法予以“规范”。今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此《条例》将对企业和职工具有约束力,同时,也保证了双方的合法利益。

2、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职工,作为国有企业,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就必须保证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足额缴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等,并使之与社会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但目前有些改制企业,没有处理好发展速度,改革的力度,职工承受的程度关系,职工的合法利益受到了很大影响。效益好的企业经理、厂长年薪几十万元,而职工收入有减无增;效益差的企业甚至连年亏损,管理混乱,企业经理、厂长钻政策和管理的空子,不规范经营,贪污钱财,挥霍浪费,最后只是“穷了庙富了方丈”,倒霉的是职工,导致企业倒闭,职工下岗。

四、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

1、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便在全员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在党员中营造更加平等、更加宽松、更加活跃的气氛,鼓励每个党员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允许党员提出不同意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党员都富于创造精神,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带头人。

2、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便在企业中起到推动作用。工青妇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文体等活动,向职工宣传企业改革、行业发展形势,帮助职工认清改革和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困境,使广大职工明确责任,增强信心。重视职工教育,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努力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结合单位实际,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发展中。

3、关心职工,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增强企业凝聚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除了在政治上确立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还必须在经济上保证职工利益不受损害,更应在生活上予以关心。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职工卫生工作,给职工创造良好生产工作环境,切实维护好职工的生命安全;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作为企业应按时足额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五金一费”,从根本上保证职工退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三是从生活上关心职工,作为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帮助职工解决子女就读、就业问题;建立企业职工住院、退休职工探望和慰问制度,带去组织的关爱,只

有这样才能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学校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我校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规范行为

调动教师积极性,首先是要规范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教师,约束教师的行为。实行分层级管理制度,中层领导竞聘上岗,权责到人,坚持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建立公平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学校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每学期有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评优评先方案、教学奖励方案等,根据方案的实施达到公平的评优、晋升等。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二、认真研究教师,做到知人善任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看准每一个教师的长处与优点,支持他们大胆地工作,对那些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师,要让他们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工作中去锻炼,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才能。对能力欠差的教师要注意团结他们,帮助他们不断地提高,尽快使他们成熟起来。

三、注意团结教师,做到友好相处

团结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校相当重视老师之间的团结互助,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教师间的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保龄球”比赛等,在活动中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交往水平,把“我”融洽到“我们”之中去。遇到大事讲原则,小事人人讲风格,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气氛。

四、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

我校从中层干部到任课教师人人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对教育教学成果平时登记总结,每学期进行考核,并与评优评先挂钩,做到没有亲疏、厚薄之分,程序合理,考核结果公开张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公平感,任何的评优晋升做到以考评为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任何奖励都经过民主评选产生。如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都是通过平时的考核分和民主评选产生。

五、尽力提高福利待遇。

要开源节支,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恰当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教师家庭婚丧嫁娶,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到相关教师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对年老体弱和家有病人的教师,在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批准的前提下,试行弹性工作制,既让教师养好病、照顾好老人,又不耽误上课。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六、发挥管理者率先垂范的作用。

学校行政人员在学校群体活动中,时时、处处、事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守时守规;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在生活上自主自律;在人际关系上和蔼可亲,营造了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七、关心老师的专业成长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师德,提高能力。如教师结对帮扶、以年级组为单位设立办公室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之间不断借鉴和成长。另外,由校领导带头,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每月要求教师读一本好书,并写读书笔记,强化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读书中得到成长。

总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作为学校领导我们要强化激励机制,使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呈现最佳状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第五篇: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华容县农机局夏金明

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工作特点

村级组织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干部从事的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村级组织及村干部的性质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特点。

1、直接性。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一切管理活动都直接实现于他们的实践之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村干部的管理活动,是群众直接参与的管理活动,村干部要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要根据“村民自己的事情由村民自己来办”的原则,有事与村民商量着办,村干部要随时倾听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意见,接受他们对处理村政大事的建议,接受村民的监督。

2、群众性村干部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上至执行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国策,下至调解邻里纠纷、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不和,都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响应。村干部工作政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的诚意与能力。同时,村干部大多直接来源于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

3、综合性村的范围不大,人口也不多。村级组织所处的层次和管辖范围决定了村级组织的机构设置比较简单,专业分工比较粗,并实行交叉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很少。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工作内容与分业分类而言,即村的工作还是比较繁杂和齐全的。任何一个村干部都不能只“专精一业”,要当“多面手”。特别是主要村干部,除了负责全面工作之外,还必须在做好一件工作的同时,兼顾其他几个方面的工作。

4、主动性村干部从事的管理工作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基层管理工作受上级机关的指挥,容易使人产生被动应付的心理。这种被动应付的心理,在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性。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市场经济受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的支配,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村干部从执行政策为主的阶段更多地向自主决策阶段过渡,以主动应战,开拓进取的姿态开展各项工作。

5、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村干部管理属于微观管理,其对象是具体的人、财、物,一举一动都会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的素质高低不一,思想觉悟参差不齐,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农民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较高,能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而有的农民私心重,小农意识比较浓厚,甚至有损人利己行为。因此,村干部在进行管理时,必须严格按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办事,坚持原则,秉公而断,不拿原则做交易。对一些棘手问题更要主持公道,不讲私情,不和稀泥。农村的事情十分复杂,情况千差万别。村民小组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情况等各不相同,农户与农户之间在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人员素质等方面也不尽一致。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搞“一刀切”。对一些条文规定的东西,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对那些政策条文与村规民约没有作具体规定的内容,更要坚持原则性的统一,实施有效管理。

6、双重身份性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特殊的层次就赋予他们以特殊的使命。与乡以上领导干部相比,村干部的身份是独特的。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国家干部。从法定身份来说,村干部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农民有的,他们都有;国家干家有的,他们都没有。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责任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村干部和农民一样,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公费医疗、退休养老保障等一系列待遇,并对国家承担缴粮纳税等义务。但在种田人心目中,村干部又是名正言顺的干部。村干部除了作为农民辛勤劳动得到收入之外,还享有作为村级组织管理人员的一份报酬。村干部所负责的村被称为“行政村”,和国干部一样,有时也由上级组织任命。从村干部的自我感觉来说,大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大小是个“官”,手中多少有一点权力,如生产安排权、集体财产调配权等等。村干部的这种亦官亦民的双重身份决定着村干部的双重角色。村干部既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又是国家利益的体现者。一方面,村干部作农民,与农民有一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要想方设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自己也富在其中。另一方面,村干部作为群众选举和上级任命的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村干部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要以国家利产佃为重,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

二、村干部的四个主要工作职责

村一级的组织处于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最低层,虽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却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村干部处在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户这两者之中,他们也是农村户口,与农民一样种有一份责任田,其

身份是农民,但同时又是村里各项工作的承担者、决策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发展集体经济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尽管是非政府的管理工作,但村干部工作的好坏,不但关系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的巩固,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村干部的工作,在农村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根据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和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改革开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组织和带领村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总结建国几十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因此,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做到: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地实际出发,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二要当深化农村改革的促进派,积极增强村级组织|“统”的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疏通流通渠通,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稳定与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第二、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办厂、经商,逐步推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模式。三要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是以我国国情为依据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村干部要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当代表全局利益的政策与农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村干部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四要搞好社会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引导农民闯市场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融通、引进人才等各方面的服务。

第二,组织村民自治,带领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组织与行政机构,也不是经济组织,而是村民自己组织起来,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办理自己事情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干部作为村民委员会的代表者,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四个职责:一是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学习、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如修筑本村道路、桥梁,整顿村容。搞好共共卫生,办好托儿事业,组织文化和科技学习,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二是调解民事纠纷。在调解中,注意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促进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保证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三是协助政府和司法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安定团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四是主动及时地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对党组织的建议,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等等,村干部要及时了解并如实向人民政府反映,使人民政府较快地听到群众的呼声。

第三,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阵地。村干部要做到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农村各个方面的形势不错,但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还存在某些消极的东西,如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赌博、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土地抛荒、民事纠纷增多、干群关系紧张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精神不合怕。因此,村干部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着重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对农民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普及科学知识。三是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农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陶治情操。

第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四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虽然村干部没有村级组织的设置权和村干部主要成员的配备权,但村级组织的协调发展运转,不得不依赖村干部。村干部对提高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村干部应该做到:一要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二要抓好自身建设,学习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水平。三要抓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知识的学习,抓好农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与此同时,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一班人要认真做好村民组长的培养、教育、选拔和管理工作,为村主要干部准备后备力量,增加村级组织的活力。

三、目前村干部的苦衷

村干部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与千千万万农户相连的桥梁,村干部形象有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但是,目前有些村干部工作干劲不足,热情不高,有的人心思走,有的前怕龙后怕虎。畏缩不前,穷其原因,既有人们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又与农村工作确实难做有关。因此,我们一定要体谅村干部的难处,理解他们的苦衷。

1、工作范围广

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到油盐酱醋,鸡毛蒜皮,从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在国策,到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从交粮纳税、生产安排,到生老病死、吃喝拉散。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理不清的纠纷,收不完的税费,打不尽的土地官司,做不完的计划生育,具体工作多而杂,令人应接不暇,工作搞不好,会上挨批评,会后遭指责,回家还要受老婆埋怨,可以说是三头受气,完全失去了大集体时的威风身份,有时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千辛万苦,任务还是难完成。一方面村干部是叫苦不迭“不抓不管不称职,散抓敢管拍报复”。另一方面个别农民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了困难要找你,不顺心意就告你”。

2、工作难度大

村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农民。他们的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常常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

(1)他们既是负担的承受者,又要充当矛盾的调解人。村干部自己都种了责任田,当前国家有关政策与农民的现实利益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诸如:低价的农产品与高价的生产资料的矛盾,由于政策的多样性引起的农民负担加重,由于部分农民分不清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而引起的怨气增多,由于洪涝灾害和粮食体制改革,带来的工作难题等等。村干部的农民身份,使他们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不等价交换中,蒙受利益的“损失”。但是他们的“干部”身份,不促使他们去充当收粮收税,催耕催种的角色,一旦国家、集体、部门与农民发生利益上的冲突,调解,劝说乃至强制执行任务,往往又落到了村干部的身上。完全按“要求”办,农民通不过,干群关系要疏远,他们于心不忍,不按“要求”办,上级不同意,要挨批受罚。欲行不忍,不做不行。大家说工作难不难。如粮食体制改革搞户交户结,一方面要执行上级政策,一方面要完成任务。

(2)他们是承担义务的“富翁”,但权力很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方面作为村干部前身的大队干部,拥有的生产领导权、劳力调配权、收入分配权、实物支配权等。行政的、经济的权力,大多已弱化或丧失。与此同时,又没有赋予村干部必要的、行政的、经济的权力,更无相应的法律手段可利用。村干部与以前的大队干部比,有人戏称是权力的“乞丐”。另一方面,村里工作日益增多,确实又可以说是承担义务的“富翁”。这种权力与义务的分离和反差现象造成了农村工作不少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硬梆梆的任务,一方面是软绵绵的手段;一方面是钢铁的指标,一方面是豆腐的权力。把乡村干部推上了风口浪尖,陷入了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境地。

(3)既要积极宣传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往往却又要“自食其言”。有的指示、文件缺乏隐定性,朝令夕改,有的政策与基层的实际有差距。如减轻农民负担,各级都十分重视,并下发了许多红头文件、报纸、广播、电台也大造舆论,要求把负担减到最低程度。基层干部自然要按上级要求办,年初信誓旦旦向农民承诺保证除必要的费用外,不再向他们多收一分钱,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一到财贸入库,就是这个费、那个费、都有文件、都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真是“左右为难”。

3、工作要求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支部书记的能力要求逐步升级,目前几乎达到了“长、宽、高”的标准。“长”既村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要成为群众遇事有主,心中不慌的“领航书记”和生财有门路的“科技书记”。“宽”即支部书记的知识面及工作能力要宽,既要有较好的党务工作知识能力,又要有发展经济的意识和才干;既要具备做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又要具备处理各种民事纠纷和社会事务的经验,既要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运用,确保村民勤劳致富,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即要做一个贴心集体和心想群众的贴心书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书记;注重信息,善于交际的外交书记;以及善于理才,办事灵活的“精明书记”。“高”即党员、村民对支部书记的期望高;农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人思想境界要高,要乐于奉献、勇于吃苦、甘于吃亏。

4、工作待遇低

一是政治待遇低,村干部的热情高,但政治上晋级升迁的希望都很渺茫,大多是当了支部书记到了顶,虽然也有一些录用为国家干部,但毕竟是微乎其微。上边讲“有经济地位就有政治地位”,但实际情况却是“加温加压”的工作会多,“加薪加油”的鼓劲会少。

二是经济待遇偏低,村干部一般来说,是村里的能人,他们勤勤恳恳的干事,经济待遇却不高,一年只有工资3千元,遇到经济条件差的村,或遭到自然灾害袭击,工资还难得兑现。年年学雷锋,年年尽义务。有的村干部家里还很穷。一到五六十岁,失落感便油然而生。难怪有的干部感叹“青春献给共产党,老了还要儿女养”。

三是舆论不公,形象差。新闻媒界对村干部的宣传,往往是正面典型少,反面典型多。一说村干部就好象是乱吃乱喝的典型。这种不公正的舆论,也增加了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被思想界颇为重视的电影《被告山杠爷》中的山杠爷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支部书记。为了改变穷山窝的面貌,他带领村民修水库、修公路。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但是却因为为了完成财贸入库。捆了一个刁民,最终也未逃脱法律的制裁。

四、调动积极因素,发挥村干部的作用

村干部是由村民主选举产生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他们既不终身任职,也不脱产;既是领导者,又是劳动者。村干部的这种双重身份,就使得他们思想复杂,同时也很辛苦。如果不理解这一点村干部的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

1、加强积极因素,发挥村干部的作用

首先是抓宗旨教育,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不能视自己为普通群众,更不能做群众尾巴,既然是干部,就得为人民服务,服从组织,要敬业爱岗,为大多人谋利益。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村组干部要讲职业道德,在其位要谋其政,对百姓负责。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起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2、改善待遇,增强村干部的优越感

村组干部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两个方面。经济待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补贴(工资)。补贴标准要视其经济发展水平而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奖金。奖金有单项任务奖金和年终奖(责任制奖),一般可根据村组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实绩来评定。奖金的数额,按工作难度和贡献大小而定。由村民代表会评定。同时,还要根据他们在职期限的长短,实际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政治待遇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健全落实村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即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并把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村组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村组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二是关心村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对于党员干部要强调从思想上入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非党干部,要时刻关心他们的政治上的进步。村级非党干部中多数是年轻干部,他们的文化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关心他们的进步,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关心退职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可以定期召开村退职干部的座谈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他们关心村场建设的建议,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实践证明,解决好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是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3、撑腰壮胆,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

村级干部直接和最基层的群众打交道,由于少数农民认识上的偏差和思想水平低,把村干部坚持原则办事,当成是村干部和自己过去,产生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支部书记碰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及时与上级党委、政府汇报,获得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旗帜鲜明地予以保护,并且要在全村的广播大会上大力表彰,以此伸张正气。严厉打击破坏生产和各种报复村级干部的行为。要关心村干部的家庭生活困难,有条件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村组干部排忧解难,使他们时刻体会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当村干部的荣誉感,更好地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把农村的各项工作搞好。

4、奖罚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感

奖罚分明是管理好村组干部,有效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罚的方法可以因村制宜,但不能因人而变,奖罚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经济奖罚,可以把村干部的固定补贴,留出一部分(以30为宜)作为浮动工资,与各个阶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多少挂勾,年终经上级组织检查和群众代表评议后一次兑现。对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的适当扣罚,以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扭转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况。

5、强化管理,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感

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是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根本保证,它能够把村组干部的工作成绩与其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使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好坏一目了然。村干部的管理制度主要有:(1)村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各自的分工,拿出责任书,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并接受上下监督。(2)村干部工作考核制。支部书记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定期考核测评。通过考核测评,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促进他们的工作。一般可采用半年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实绩、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反馈给村干部,并指出他们解决的办法。(3)工作讲评制,根据平时和考核的情况,搞好村组干部的评议和讲评。讲评会可以请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讲评会上要把成绩说清,问题说透,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安排好后段的工作。

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的思考[最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