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12-828419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8 10:55: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文章标题: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作为交通产业

工会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的特点、热点和难点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交通是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实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交通。这里面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立足点在后三者。

“十五”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全省交通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浙江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交通运输兴旺发达,交通职工意气风发。但是,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六大工程”建设乃至整个交通事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各种矛盾的凸现与和谐交通的构建息息相关。

首先是交通企业职工。交通企业主要涵盖道路、水路运输、工程建筑施工、收费公路营运等,截止2005年底,交通全行业从业人数约100多万,全系统职工人数12.4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9.05万人(非公企业职工人数约占企业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二,非公企业中46是国有、集体改制企业,52是纯民营、私营企业,2是中外合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3.38万人。也就是说,73的交通职工、98的交通从业人员分布在各类交通企业中,是交通行业的主力大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改制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省交通行业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队伍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利益分配、角色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成为变化最为深刻的领域之一,劳动关系矛盾的显性化和一定时期的高发率,也随之产生。当前,交通改制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调整重组引起部分职工失岗;二是分配形式多元化,职工个体之间收入拉开差距,使部分职工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三是职代会期间,对很多议题只能审议,不需要通过,使职工代表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四是利益矛盾加剧和疏导协调乏力,引起部分职工情绪失控。纯民营、私营交通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家族式管理明显;二是个别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自主掌控意识很强烈,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或者没有;三是一线职工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险没有得到全部落实;四是职工的自主意识和维权能力都比较薄弱。

其次是交通事业单位职工,随着人才强交理念的确立,近年来交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这一群体虽然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小,但集中了大批骨干精英,是全省交通事业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由于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他们对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其中不乏产生很多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困惑。

二、工会推进和谐交通构建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总体布局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工会推进和谐交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在企业,重中之重在非公企业。按照马克思的辨证法思想,和谐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体系中各类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贯通的稳定状态。因此,和谐劳动关系并非是没有利益冲突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不是无视利益差别和回避矛盾,而是在承认差别,正视矛盾的基础上,在教育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素质,把聪明才智融入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以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为抓手,进行依法维权、源头维权、契约维权,有效地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实现发展中的共享和双赢。

职工的劳动权益主要包括执行合法工时和休假制度的劳动就业权,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的劳动报酬权,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障权,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劳动保护权,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文化权和支持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的职工社会权利。要保障职工各项劳动权益,要在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职代会制度,落实好职工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大计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通

过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和职代会决议的监督权;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就职工的各项劳动权益进行平等协商,集体约定,在集体合同的大框架下,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合同对职工的保护力,防止不法合同和霸王条款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侵害;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做好劳动争议的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劳动关系的状况,检查劳动关系双方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恪守道德方面的存在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提高企业自我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把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努力形成职工与企业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2、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要树立建“家”就是建单位,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制度,建家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的指导思想,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保障职工得到教育培训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机会,把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创造能力和成才热情释放出来,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通过评选劳模、学习劳模、宣传劳模、关爱劳模,使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浙江交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使劳模的优秀品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原动力,将实现浙江交通新跨越的共同目标转化为每个交通人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在不断满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引导职工积极向上,打造先进的行业文化;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许多交通企业和各级交通机关事业单位的硬件设施极大改善,要通过因地制宜地开辟一些活动场所,把车间、班组、处室建成温馨的小家,把单位建成和谐的大家,使每一个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就是我的家,使和谐单位、和谐交通的建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三、工会领导机关要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推动和谐交通的构建

交通行业工种多,分工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和职工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我们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实际,研究工会工作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使各级交通工会都能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发挥特色优势,抓好落实。省市两级交通产业工会作为工会领导机关,必须站在指导协调基层工会工作的角度,研究处理好以下关系。

1、改革与维权的关系

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面临职工利益调整的问题,工会要在新形势下恰到好处地把握职工维权,服务和服从交通大局,从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高度出发,配合党政正确处理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与职工具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改革过程中的民主程序,坚持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引导职工共创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使广大职工不仅成为交通发展的建设者,更是交通发展的受益者,共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丰硕成果。

2、直属基层工会与地方交通工会的关系

在我国,海员(交通)工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的产业工会,由于工会按属地管理的体制运行,国家、省、市、县四级交通工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呈松散状态,行业性工作难以全面覆盖。但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省、市两级交通工会是工会工作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按照对直属基层工会直接抓,对地方交通工会协调抓的工作思路,建立工作网络,扩大工作视野,设计工作载体,评价工作成效,调动各级交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单位的改革、改制情况和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渠道,为开展全省行业性的大型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3、重点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

工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众团体,工作内容小而全。如何使各项工作全面协调,齐头并进,必须把握好重点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重点工作重点抓,基础工作扎实抓。既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切合交通大局的工会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性活动,起到宣传交通,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展示形象的作用。同时要扎扎实实抓好工会各项基础工作,用制度、程序规范行为,夯实基础,提高工会工作的深度和品位。

4、作为与地位的关系

工会不是行政业务部门,没有直接的权力手段,指令性任务不多,难以做出有形的政绩。但工会可以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工作理念,充分显现出工会工作的魅力所在。首先是要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和精通工会业务的专门家;其次是要克服工会干部最容易产生的混日子和守摊子思想,在思想、观念、理论、内容、方法上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创新,克服等、靠、要思想,开动脑筋,自我加压,使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将党政领导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将对党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一致起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真正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二篇: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作为交通产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的特点、热点和难点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交通是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实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交通。这里面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立足点在后三者。

“十五”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全省交通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浙江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交通运输兴旺发达,交通职工意气风发。但是,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六大工程”建设乃至整个交通事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各种矛盾的凸现与和谐交通的构建息息相关。

首先是交通企业职工。交通企业主要涵盖道路、水路运输、工程建筑施工、收费公路营运等,截止2005年底,交通全行业从业人数约100多万,全系统职工人数12.4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9.05万人(非公企业职工人数约占企业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二,非公企业中46是国有、集体改制企业,52是纯民营、私营企业,2是中外合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3.38万人。也就是说,73的交通职工、98的交通从业人员分布在各类交通企业中,是交通行业的主力大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改制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省交通行业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队伍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利益分配、角色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成为变化最为深刻的领域之一,劳动关系矛盾的显性化和一定时期的高发率,也随之产生。当前,交通改制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调整重组引起部分职工失岗;二是分配形式多元化,职工个体之间收入拉开差距,使部分职工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三是职代会期间,对很多议题只能审议,不需要通过,使职工代表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四是利益矛盾加剧和疏导协调乏力,引起部分职工情绪失控。纯民营、私营交通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家族式管理明显;二是个别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自主掌控意识很强烈,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或者没有;三是一线职工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险没有得到全部落实;四是职工的自主意识和维权能力都比较薄弱。

其次是交通事业单位职工,随着人才强交理念的确立,近年来交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这一群体虽然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小,但集中了大批骨干精英,是全省交通事业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由于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他们对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其中不乏产生很多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困惑。

二、工会推进和谐交通构建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总体布局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工会推进和谐交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在企业,重中之重在非公企业。按照马克思的辨证法思想,和谐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体系中各类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贯通的稳定状态。因此,和谐劳动关系并非是没有利益冲突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不是无视利益差别和回避矛盾,而是在承认差别,正视矛盾的基础上,在教育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素质,把聪明才智融入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以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为抓手,进行依法维权、源头维权、契约维权,有效地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实现发展中的共享和双赢。

职工的劳动权益主要包括执行合法工时和休假制度的劳动就业权,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的劳动报酬权,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障权,具有符

第三篇: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作为交通产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的特点、热点和难点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交通是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实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交通。这里面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立足点在后三者。

“十五”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全省交通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浙江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交通运输兴旺发达,交通职工意气风发。但是,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六大工程”建设乃至整个交通事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各种矛盾的凸现与和谐交通的构建息息相关。

首先是交通企业职工。交通企业主要涵盖道路、水路运输、工程建筑施工、收费公路营运等,截止2005年底,交通全行业从业人数约100多万,全系统职工人数12.4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9.05万人(非公企业职工人数约占企业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二,非公企业中46是国有、集体改制企业,52是纯民营、私营企业,2是中外合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3.38万人。也就是说,73的交通职工、98的交通从业人员分布在各类交通企业中,是交通行业的主力大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改制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省交通行业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队伍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利益分配、角色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成为变化最为深刻的领域之一,劳动关系矛盾的显性化和一定时期的高发率,也随之产生。当前,交通改制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调整重组引起部分职工失岗;二是分配形式多元化,职工个体之间收入拉开差距,使部分职工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三是职代会期间,对很多议题只能审议,不需要通过,使职工代表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四是利益矛盾加剧和疏导协调乏力,引起部分职工情绪失控。纯民营、私营交通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家族式管理明显;二是个别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自主掌控意识很强烈,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或者没有;三是一线职工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险没有得到全部落实;四是职工的自主意识和维权能力都比较薄弱。

其次是交通事业单位职工,随着人才强交理念的确立,近年来交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这一群体虽然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小,但集中了大批骨干精英,是全省交通事业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由于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他们对良好的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其中不乏产生很多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困惑。

二、工会推进和谐交通构建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总体布局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工会推进和谐交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在企业,重中之重在非公企业。按照马克思的辨证法思想,和谐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体系中各类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贯通的稳定状态。因此,和谐劳动关系并非是没有利益冲突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不是无视利益差别和回避矛盾,而是在承认差别,正视矛盾的基础上,在教育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素质,把聪明才智融入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以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为抓手,进行依法维权、源头维权、契约维权,有效地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实现发展中的共享和双赢。

职工的劳动权益主要包括执行合法工时和休假制度的劳动就业权,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的劳动报酬权,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障权,具有符

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劳动保护权,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文化权和支持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的职工社会权利。要保障职工各项劳动权益,要在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职代会制度,落实好职工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大计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通过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和职代会决议的监督权;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就职工的各项劳动权益进行平等协商,集体约定,在集体合同的大框架下,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合同对职工的保护力,防止不法合同和霸王条款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侵害;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做好劳动争议的信息收集,分析劳动关系的状况,检查劳动关系双方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恪守道德方面的存在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提高企业自我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把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努力形成职工与企业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2、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要树立建“家”就是建单位,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制度,建家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的指导思想,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保障职工得到教育培训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机会,把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创造能力和成才热情释放出来,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通过评选劳模、学习劳模、宣传劳模、关爱劳模,使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浙江交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使劳模的优秀品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原动力,将实现浙江交通新跨越的共同目标转化为每个交通人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在不断满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引导职工积极向上,打造先进的行业文化;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许多交通企业和各级交通机关事业单位的硬件设施极大改善,要通过因地制宜地开辟一些活动场所,把车间、班组、处室建成温馨的小家,把单位建成和谐的大家,使每一个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就是我的家,使和谐单位、和谐交通的建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三、工会领导机关要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推动和谐交通的构建

交通行业工种多,分工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和职工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我们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实际,研究工会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使各级交通工会都能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发挥特色优势,抓好落实。省市两级交通产业工会作为工会领导机关,必须站在指导协调基层工会的角度,研究处理好以下关系。

1、改革与维权的关系

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面临职工利益调整的问题,工会要在新形势下恰到好处地把握职工维权,服务和服从交通大局,从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高度出发,配合党政正确处理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与职工具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改革过程中的民主程序,坚持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引导职工共创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使广大职工不仅成为交通发展的建设者,更是交通发展的受益者,共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丰硕成果。

2、直属基层工会与地方交通工会的关系

在我国,海员(交通)工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的产业工会,由于工会按属地管理的体制运行,国家、省、市、县四级交通工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呈松散状态,行业性难以全面覆盖。但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省、市两级交通工会是工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按照对直属基层工会直接抓,对地方交通工会协调抓的思路,建立网络,扩大视野,设计载体,评价成效,调动各级交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单位的改革、改制情况和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渠道,为开展全省行业性的大型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3、重点与基础的关系

工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众团体,内容小而全。如何使各项全面协调,齐头并进,必须把握好重点与基础的关系,重点重点抓,基础扎实抓。既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切合交通大局的工会重点,组织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性活动,起到宣传交通,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展示形象的作用。同时要扎扎实实抓好工会各项基础,用制度、程序规范行为,夯实基础,提高工会的深度和品位。

4、作为与地位的关系

工会不是行政业务部门,没有直接的权力手段,指令性任务不多,难以做出有形的政绩。但工会可以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充分显现出工会的魅力所在。首先是要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和精通工会业务的专门家;其次是要克服工会干部最容易产生的混日子和守摊子思想,在思想、观念、理论、内容、方法上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创新,克服等、靠、要思想,开动脑筋,自我加压,使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将党政领导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将对党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一致起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真正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GeM

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劳动保护权,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文化权和支持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的职工社会权利。要保障职工各项劳动权益,要在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职代会制度,落实好职工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大计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通过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和职代会决议的监督权;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就职工的各项劳动权益进行平等协商,集体约定,在集体合同的大框架下,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合同对职工的保护力,防止不法合同和霸王条款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侵害;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做好劳动争议的信息收集,分析劳动关系的状况,检查劳动关系双方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恪守道德方面的存在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提高企业自我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把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努力形成职工与企业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2、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要树立建“家”就是建单位,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制度,建家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的指导思想,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保障职工得到教育培训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机会,把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创造能力和成才热情释放出来,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通过评选劳模、学习劳模、宣传劳模、关爱劳模,使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浙江交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使劳模的优秀品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原动力,将实现浙江交通新跨越的共同目标转化为每个交通人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在不断满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引导职工积极向上,打造先进的行业文化;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许多交通企业和各级交通机关事业单位的硬件设施极大改善,要通过因地制宜地开辟一些活动场所,把车间、班组、处室建成温馨的小家,把单位建成和谐的大家,使每一个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就是我的家,使和谐单位、和谐交通的建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三、工会领导机关要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推动和谐交通的构建

交通行业工种多,分工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和职工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我们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实际,研究工会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使各级交通工会都能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发挥特色优势,抓好落实。省市两级交通产业工会作为工会领导机关,必须站在指导协调基层工会的角度,研究处理好以下关系。

1、改革与维权的关系

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面临职工利益调整的问题,工会要在新形势下恰到好处地把握职工维权,服务和服从交通大局,从正确认识和把握改

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高度出发,配合党政正确处理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与职工具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改革过程中的民主程序,坚持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引导职工共创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使广大职工不仅成为交通发展的建设者,更是交通发展的受益者,共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丰硕成果。

2、直属基层工会与地方交通工会的关系

在我国,海员(交通)工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的产业工会,由于工会按属地管理的体制运行,国家、省、市、县四级交通工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呈松散状态,行业性难以全面覆盖。但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从我省实际情况看,省、市两级交通工会是工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按照对直属基层工会直接抓,对地方交通工会协调抓的思路,建立网络,扩大视野,设计载体,评价成效,调动各级交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单位的改革、改制情况和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渠道,为开展全省行业性的大型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3、重点与基础的关系

工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众团体,内容小而全。如何使各项全面协调,齐头并进,必须把握好重点与基础的关系,重点重点抓,基础扎实抓。既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切合交通大局的工会重点,组织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性活动,起到宣传交通,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展示形象的作用。同时要扎扎实实抓好工会各项基础,用制度、程序规范行为,夯实基础,提高工会的深度和品位。

4、作为与地位的关系

工会不是行政业务部门,没有直接的权力手段,指令性任务不多,难以做出有形的政绩。但工会可以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充分显现出工会的魅力所在。首先是要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和精通工会业务的专门家;其次是要克服工会干部最容易产生的混日子和守摊子思想,在思想、观念、理论、内容、方法上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创新,克服等、靠、要思想,开动脑筋,自我加压,使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将党政领导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将对党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一致起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真正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GeM

第四篇:地方海事局工会构建和谐交通的实践与思考

工会推进构建和谐交通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作为交通行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交

通的进程中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的特点、热点和难点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交通是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实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交通。这里面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工会角度分析构建和谐交通,立足点在后三者。

近年来,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交通运输兴旺发达,交通职工意气风发。但是,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事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各种矛盾的凸现与和谐交通的构建息息相关。

首先是交通职工,交通系统单位众多,从业人员分布很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交通行业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队伍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的劳动关系、利益分配、角色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交通改制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调整重组引起部分职工失岗;二是分配形式多元化,职工个体之间收入拉开差距,使部分职工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三是职代会期间,对很多议题只能审议,不需要通过,使职工代表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四是利益矛盾加剧和疏导协调乏力,引起部分职工情绪失控。纯民营、私营交通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家族式管理明显;二是个别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自主掌控意识很强烈,工会组织有名无实,或者没有;三是一线职工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险没有得到全部落实;四是职工的自主意识和维权能力都比较薄弱。

其次是交通事业单位职工,随着人才强交理念的确立,近年来交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这一群体虽然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小,但集中了大批骨干精英,是交通事业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由于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他们对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其中不乏产生很多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困惑。

二、工会推进和谐交通构建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总体布局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工会推进和谐交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在企业,重中之重在非公企业。按照马克思的辨证法思想,和谐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体系中各类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贯通的稳定状态。因此,和谐劳动关系并非是没有利益冲突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不是无视利益差别和回避矛盾,而是在承认差别,正视矛盾的基础上,在教育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素质,把聪明才智融入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现职工的劳动权益为中心,以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为抓手,进行依法维权、源头维权、契约维权,有效地化解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实现发展中的共享和双赢。

职工的劳动权益主要包括执行合法工时和休假制度的劳动就业权,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的劳动报酬权,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障权,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劳动保护权,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文化权和支持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的职工社会权利。要保障职工各项劳动权益,要在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职代会制度,落实好职工了解企业生产发展大计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通过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和职代会决议的监督权;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就职工的各项劳动权益进行平等协商,集体约定,在集体合同的大框架下,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合同对职工的保护力,防止不法合同和霸王条款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侵害;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做好劳动争议的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劳动关系的状况,检查劳动关系双方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恪守道德方面的存在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

态;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提高企业自我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把矛盾解决在企业内部,努力形成职工与企业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二是要树立建“家”就是建单位,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制度,建家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的指导思想,通过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保障职工得到教育培训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机会,把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创造能力和成才热情释放出来,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通过评选劳模、学习劳模、宣传劳模、关爱劳模,使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交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使劳模的优秀品质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原动力,将实现交通新跨越的共同目标转化为每个交通人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在不断满足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引导职工积极向上,打造先进的行业文化。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许多交通企业和各级交通机关事业单位的硬件设施极大改善,要通过因地制宜地开辟一些活动场所,把单位建成和谐的大家,使每一个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就是我的家,使和谐单位、和谐交通的建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三、工会领导机关要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推动和谐交通的构建

交通行业工种多,分工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和职工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在构建和谐交通的进程中,我们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实际,研究工会工作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使各级交通工会都能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发挥特色优势,抓好落实。省市两级交通产业工会作为工会领导机关,必须站在指导协调基层工会工作的角度,研究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改革与维权的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地面临职工利益调整的问题,工会要在新形势下恰到好处地把握职工维权,服务和服从交通大局,从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高度出发,配合党政正确处理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与职工具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改革过程中的民主程序,坚持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引导职工共创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使广大职工不仅成为交通发展的建设者,更是交通发展的受益者,共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是直属基层工会与地方交通工会的关系。工会按属地管理的体制运行,各级交通工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呈松散状态,行业性工作难以全面覆盖。但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要按照对直属基层工会直接抓,对地方交通工会协调抓的工作思路,建立工作网络,扩大工作视野,设计工作载体,评价工作成效,调动各级交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单位的改革、改制情况和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渠道,为开展行业性的大型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三是重点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工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众团体,工作内容小而全。如何使各项工作全面协调,齐头并进,必须把握好重点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重点工作重点抓,基础工作扎实抓。既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切合交通大局的工会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性活动,起到宣传交通,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展示形象的作用。同时要扎扎实实抓好工会各项基础工作,用制度、程序规范行为,夯实基础,提高工会工作的深度和品位。

四是作为与地位的关系。工会不是行政业务部门,没有直接的权力手段,指令性任务不多,难以做出有形的政绩。但工会可以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工作理念,充分显现出工会工作的魅力所在。首先是要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和精通工会业务的专门家;其次是要克服工会干部最容易产生的混日子和守摊子思想,在思想、观念、理论、内容、方法上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创新,克服等、靠、要思想,开动脑筋,自我加压,使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将党政领导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将对党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一致起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真正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总而言之,交通稽行业要注意大力宣传身边的模范人物,利用报纸板报等形式宣传,征稽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文明征稽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大家建功立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征稽员养成时时处处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和谐关系。要通过开展献爱心,谈心等活动,了解帮助征稽人员解决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使组织的关怀温暖每个征稽员的心田。要不断强化全体征稽人员创一流征稽所的目标意识,让创一流成为每个征稽员的自觉行动的原动力,在具体工作中时刻以一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五篇:智慧工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智慧工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秦思

陕西陕煤榆北煤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智慧工会“是正在建设的一座为职工提供服务的新园区。建设工会宣传新战线,引导职工网上舆论;搭建工作交流新平台,促进基层优秀成果绽放;创造新的方式来收集信息和获得更准确的联盟信息;运用新的数据分析手段,为工业运输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工会工作的创新。为此,需要搭建服务人员平台、新媒体宣传平台、媒体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数据集成实施平台、财务管理平台六个平台。随着“智慧工会“的建设和发展,各级工会必将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模式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变革和创新,“智慧工会“将成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引擎。

智慧工会的建设,也会助力公司发展智慧煤炭建设,通过科技的手段改变传统的煤炭企业运营模式,利用科技创建智慧煤炭开采工作,对于开采的工人,煤矿的勘探,井下的工作,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决。

关键词:智慧工会

创建

发展

引言:

党的十九大和中国工会十七大对新时期的工会建设做了明确的要求,工会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今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时代下,工会各方面的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建设智慧型和创新型工会,带动员工积极参与工会活动和建设。智慧型的工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去管理工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在展开工作的方面更急快捷和方面。本论文是在工会和党的领导精神下,对新时期创建智慧型工会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一、“智慧工会”的发展趋势

2012年,国家宣布90个第一批“智能城市“试点名单,探索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探测、分析和集成城市运营的核心系统的关键化建设,用来应对包括民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和工业和商业活动等的活动。截至2016年底,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政府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移动应用等政府网络服务用户2.39亿人,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32.7%。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数据集成和共享和其他条件,在中国5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能城市“的探索和实践,大大简化了行政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人民的收购和幸福的感觉。随着智能技术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了“智能“建设的大潮,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食品、智能民政、智能土地、智能农业等。

近年来,上海、贵州、湖北、安徽、杭州、南京等地的工会在“互联网+工会“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工会“的理念。集成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欧盟“智慧“主要是使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所有工作联盟的“数字“,吸引智能响应的工人,促进工会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活动模式的改变和创新。一方面,实现工会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利用好大数据,实现工会大数据的可视化和精确化,为科学决策和准确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一万平方,2组数据服务广大的工人和基层工会在互联网上,通过服务人员的“最后一公里“,并显示新形象和新工会的行动。

二、创建“智慧工会”的必要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组织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新型群众组织工作格局。国务院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社会治理方式转变。联合会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会“普及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工会组织服务的热情。作为一个煤炭企业单位,工会的职责是为广大矿工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考虑。通过建设智慧公司,服务于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让我们的工人兄弟在以后的工作更加的安心和舒适,也为了公司以后建设智慧煤炭企业助力发展。广大职工队伍希望能够在“手指间“与工会组织进行沟通,在网上找到职工的家;各市县工会组织和干部迫切希望搭建一个联系紧密、便捷高效的“智能工会“平台。

三、对于公司创建“智慧工会”的实践建议

搞好建设“智能工会“的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需要思考,为创建智慧工会的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应用程序管理、在线和离线交互等作出贡献,促进“智能工会“建设项目的实施。

1.相互融合,各司其职

充分调动总工会和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工会统一发展、总工会运维管理、分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所有分支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促进“智能工会“建设项目,以它为“顶级“项目,尽快建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个人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做一份好工作的网络建设项目协调、推广、操作和维护工作;负责领导依靠对工作的把握,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网络工作部门或专门机构,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工程,做好各项工作。

只有把智慧工会项目真正的落实到建设中去,在以后的工会发展和管理中更加高效的处理工人们遇到的问题。这也是作为煤矿企业,为员工利益考虑,为使更多的员工们的利益得到保障。

2.信息一体化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互通,信息的价值在于沟通。自2017年以来,公司一直在推动政府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018年以后,总工会信息化建设项目将由总工会审批。不再允许建设一些与融合共享精神相冲突的信息化项目。新信息项目必须满足集成共享的要求,在公司层面实施基于云平台的建设和部署,将数据资源整合到省级政府数据资源系统的统一管理中,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共享和开放。联盟系统必须按照工作需求的供应公司,联盟的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系统和网络平台的工会和绝大多数的成员“一个网络覆盖率和数据集成通过使用联盟系统,结合数据的服务标准化、资本化,并真正实现联盟数据共享数据和政府部门。

3.共建共享,创新发展

“智慧工会“建设工程作为工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就像一座建筑。工会联合会应该把房子建好,并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水、电和暖气。在房屋设计和建设中,要充分吸收城市和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各种基础资源的互联互通。将根据自己的劳动分工条件来装修房屋,配备必要的电器、家具,装修时应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满足用户的需要;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是房间的主人,都利用上一级工会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充分体验作为工会成员的温暖和幸福,也想现实生活中上升,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服务,在线服务职工工作做得好,创造一个生动、独特的案例和工作经验。构建“智慧联盟“,需要整个联盟系统,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智慧联盟“扎根于公司,茁壮成长,花团锦簇,硕果累累。

4.做好培训工作,加强考核

推动将“智慧工会“课程纳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必修课程,定期组织培训;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会议、讲座、在线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强工会干部的日常训练,加强“智慧联盟“涉及应用技术开发、操作和维护,和数据统计,等,理解和掌握知识,指导各级工会干部建立互联网思维,提高使用的能力“智慧“工会开展工作和水平。建议将“智慧工会“建设项目的实施纳入总工会重点检查内容,定期组织专项监督。建立健全“智慧工会“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接受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第三方评估和绩效评估,确保网上工会服务质量。

四.总结

随着“智慧工会“的建设和发展,各级工会必将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模式等方面发生深远的变革和创新。“智慧工会“将成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引擎,所有工作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开展工作的服务人员将更加准确和方便;“员工网上家园“让员工更容易接近;将不断引领广大职工始终倾听党的话语,追随党的步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工会组织作出更大贡献。

工会推进和谐交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