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12-400211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3 03:33: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江庆翘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文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理性认识姓“高”和姓“职”的关系,正确看待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项任务,认为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更全面理解,并提出职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办学定位包括多个方面,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结构定位、服务地域和行业面向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等。在这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属性之争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来,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定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一定目标的人才。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适用性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办学性质和特色的基础,是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校以教学改革为首的各项改革不可须臾偏离的“主心骨”。所以,它是办学者第一要明确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它是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当前主要是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质。这也就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通常所讲的姓“高”、姓“职”的问题。

有一种认识,认为在上述两种属性中,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姓“职”,然后才是姓“高”。这种认识产生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当时这样提,一是为了防止将高职院校办成普通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办成“小本科”;二是想要突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对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办学实际中的各类矛盾日渐突出的时候,回头来看,这并不是一种冷静、理智的认识。

为什么非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两种属性区分主次呢?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既姓“职”,又姓“高”,两者同样重要。

姓“职”,说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是其教育的类别。姓“高”,说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性质,是其教育的层次。也可以认为就像是在一个二维坐标系当中,横坐标是教育类别,纵坐标是教育层次。在教育类别上,区别有义务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在教育层次上,区别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职业教 1

育可以定位在恰当的坐标位置上。

下面分开来讨论这两个方面。

先讨论职业教育的属性。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基本上都统一称谓为“职业技术学院”。近来少数新办的学校有称“职业学院”或“技术学院”的。许多的办学者并不了解“职业”、“技术”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两者之间有无区别,有什么区别。搞清这些概念很有必要。

职业技术教育在国际上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这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缩称TV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1989.10.17~11.16,巴黎)通过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有如下表述:“‘技术与职业教育’指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教育过程,除普通知识外,还包括技术和有关科学的学习,以及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用技术、专门技能、态度和认识。”

这一表述至少有这样两个要点:

第一,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得接受教育一方获得与职业有关的技术、技能;这些技术是实用的,技能是专门的。技术与职业教育给予受教育一方的是谋取一项具体职业的能力。

第二,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和级别。比如,在级别上可以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之分;在形式上可以应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多种模式。

事实上,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等同。

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缩称TE)通常指的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员、工艺师、管理人员等。职业教育(Technical Vocational,缩称TV)通常指的是为某一种或一类职业岗位培养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等实际操作人员。

当我们把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时,一般以为他们是相同的教育,很少有人去深究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职业技术教育教给受教育者某一岗位的就职能力,是就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技术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应区分为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方面。

对此,应当这样理解:职业技术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区别于以升学为目标的普通教育,比如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区别于 2

普通高中。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开发型人才,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质,比如高等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应区分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

二、对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

下面的讨论要分两个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性。

在现代社会,大致可以将专门人才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人才将科学原理转化为产品(或工程)的设计、规划、运行决策等。他们或从事理论研究,或从事产品和工程设计、规划、决策的工作,他们是发现和研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人,一般被称为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另一类人才运用工程原理将产品由开发、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物质形态。他们应用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或从事生产制造的工艺过程设计,或依靠操作技能去直接制造产品,一般被称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应用型人才。

将专门人才作这样的划分,并不是说普通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应用能力,也不能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就不具备学术性。但在总体目标上,普通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有必要指出,在这样划分时,不能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就可以不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或者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可以不注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下恰当、合理、科学地做出培养过程的各项决策。

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是办学定位的核心问题。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性目标,要求学校从办学条件的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学生教育,以至质量评价标准和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培养两类应用型人才。

实际上,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担负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当时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基本上从事了加工工艺设计以及工段或车间生产管理的工作。他们所从事的基本是技术性的工作岗位。从事设备的操作的技能性岗位是由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任职。他们都是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在科学技术极大地进步,高新技术不断在产品结构、性能及加工制造业得到应用,加工工艺和设备的高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便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快,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然而,不少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甚至认为其任务单 3

一地只是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能工巧匠”,这显然是片面的。调查表明,我国在经济转型和步入快车道的今天,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急需大批掌握了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工人补充,对此无可非议。但是,与此同时,从事技术工作的如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工艺师同样严重缺乏,急需补充。如果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的调查更全面、客观些,就能够看到这一点。

当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体定位于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时,就决定了应当采取与之相应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以适应他们所应具备的不同知识基础和技能特质。不过还必须看到,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没有鸿沟,甚至有时比较难以区分。也就是说他们有交叉性。因此,有人还更为细致地区分出技术技能型和技能技术型人才来。我觉得这样过细的区分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倒是有必要对于每一个专业,每一届学生,在培养目标上清醒地做出具体详尽的描述,来确定培养方案。

三、职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在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是在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还必须注意,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担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还担负有职业培训的重任。而这后一责任恰恰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极其薄弱的部分。

职业培训包括对民众因专门技术技能的提高、岗位迁移等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服务。它不取学历,只通过一定的社会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或说明掌握了某项专门技术的证书(这种证书一般由劳动部门或权威企业发出),有的甚至只取得一纸写实的结业证明。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培训的开展极其普遍。培训项目、内容繁多,培训周期或短到

一、两周,或长到三、五个月。职业学校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可以提供培训服务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专业,也可以是某种技艺,也可以是某门课程。正规的职业类院校,培训规模往往远大于学历教育的规模。来接受培训的既有朝气勃勃的青年,又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少的人是因为就业(包括转岗)需要而前来接收培训的,但也有一些人只是为了想要学会一门新知识,或掌握一种技艺而学习。他们不惜为此付出不菲的学费。

我国的情况与之有所不同。职业培训的开展在各地表现很不平衡,在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的社会需求已经出现很好的势头。但就普遍而言,开展各种职业培训还远不成气候。究其原因有四:

首先,当前的人事制度在用人、分配等方面依然过多地看重学历,造成包括职业培训等在内的非学历教育遭冷落,民众缺乏这方面需要的动力。既然你单一地强调学历,我就拼命搞学历,甚至混学历、骗学历。有了学历就有好职业,就能被提干,就有高收入。既然不重视能力,我也就不需要那些不给学历的培训。一些企业对职工培训搞得好,也正是他们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打破了单一学历桎 4

梏,既重学历,又重能力,广大职工有着极高的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劳动力市场还很不活跃,希望职业岗位稳定的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民众在寻求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面还没有更为主动的热情。大多数的人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份理想而又稳定的职业,缺乏职业危机感,对已经面临的职业危机又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调整的主动性,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创造改变自己的职业岗位的条件。

第三,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队伍建设上缺少战略思想和长期规划,在培训方面投入不足。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表现极为突出。一些企业负责人不愿意在人员培训上面化本钱,主要是目光短浅,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未必在本企业能做几年,因而热心于“快出政绩”,而不愿做那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第四,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社会有关机构在承担职业培训上缺乏积极性,所以,远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服务规模。当前的各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办学规模,但办学规模指的仅是学历教育在校学生数。一方面体现院校对职业培训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追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现行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引导作用。

由此看来,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还需要来自社会、企业、民众和培训机构多方面的努力。

不过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悄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接收,和逐步变为实际行动。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承担起职业培训这一办学的重要责任,将积极开展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民众需求的各种职业培训摆在第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位置,搞得灵活多样,有声有色。

第二篇:定稿关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思想表述

关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 思想的表述

一、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到2015年,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育人质量明显提高,形成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成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

办学类型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型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注重发展特色专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

办学规模定位:规模稳定,内涵提高,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巩固文理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打造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工科类等应用型学科专业,建立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若干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特色专业。

办学特色定位:培育“一 二 三”办学特色。即一个保持,两个强化,三个围绕。

一个保持:保持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

两个强化:强化学科建设,发挥支撑作用;强化专业的应用性,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三个围绕:围绕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有鲁西南崇实尚义特质的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产学研政合作教育,培养意志坚、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菏泽、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实用型科技成果孵化和产出基地。

二、办学定位概述

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

应用型是指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

地方性不仅指菏泽学院属性是地方性高校,还指学校应密切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实现校地互动、合作共赢。

开放式是指菏泽学院办学方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包括校内开放、市内开放、省内开放、国内开放、国际开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校校、校地、校企、学校与行业合作培养人才、协同发展的目的。

三、人才培养目标概述

意志坚、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

意志坚就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代表菏泽学院人精神和固有品质;基础实就是知识实在、实用;口径宽是指学生一专多能,群体性出口宽,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专业方向课、专业提高课确保学生分类培养,个性化发展;素质高是指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教育教学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意志坚、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凝炼发展方向,加强产学研合作,走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坚持教学中心,科研助教。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服从服务教学。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发挥支撑作用,注重教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实现协调发展。

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强化质量意识,实施质量工程,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错位发展,培育特色。

五、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

校训:修德 笃学 求是 创新

校风:崇实尚义 励学图强

教风:敦教敬业

学风:学以致用

第三篇: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经济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并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复合型的,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优秀人才。其实质,是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我校基地建设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丰富知识:就是通过共同基础课、核心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加强知识基础,更新知识内容,使其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通才、经济大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能力:就是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开拓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上述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才能成为21世纪的优秀人才。

3.注重素质:就是要改变目前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素质”的状况,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工具运用素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德操品位,切实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智商情商俱佳的高品位、高素质人才。

根据上述要求,在我校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上,试行本科——硕士——博士“直通车”的培养方式。从第二学年末开始实行中期筛选制,第三学年末确定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预选名单。对于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具备继续深造能力的,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试行跨学科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制度。

第四篇: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等职业人才的定位

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等职业人才的定位

工科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工科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师资人才体系、设备资源体系和专业理念,具有优势地位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基础。

但由于工科大学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着重于高层次、宽口径、重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层次、培养目标的社会需求性很明确,与传统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差别很大,不可能借用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做出适合于工科大学这样的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定位非常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培养的人才性质不同,如果说土木工程传统本科教育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则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⑵ 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如果说传统本科要求宽口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则高等职业教育要强调专业能力强、专业方向相对集中的专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⑶ 如果说传统本科注重实践是为了加强理论教学,则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教学。

⑷ 面对的人才需求市场不同,传统本科人才目标定为研究、教学、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精的职业领域,注重潜力和后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战略上的稳定性;则高等职业教育偏重更广泛的一般工程技术领域,专业面更宽,注重现实需求和迅速上手,专业教育要求具有随时满足社会需求的战略灵活性。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解决专业内涵的精与杂、宽与窄、理论与实践、竞争与互补等问题。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本科人才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要求互补,传统本科院校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互补,这种互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方向互补和层次互补。

由此可以决定具有传统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在传统本科发展高端基于“人”的培养的前提下,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开发“专业人”教育,丰富人才培养的层次,通过专业细分和层次细分与传统本科教育形成互补,完善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结构,填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人才空白。

对于土木工程大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对既有本科专业方向,如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传统专业方向,在层次上互补,着重于工程实施阶段的施工技术、组织计划、概预算、项目管理等工程建设层次,在现有本科教育的模式下,将专业内涵软化,以适应工程建设程序中的中后期各阶段技术职业需求;

其次,根据社会需求,对有些还未形成专业方向的技术与管理领域,开办特色专业方向,即在相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专业课的新领域,满足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如城乡建设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城市交通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环境工程、工程检测、工程防灾减灾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都是以传统土木工程为基本教育平台,系统地与相关专业相交叉,形成新的方向,目前社会需求较旺盛,可以根据社会近期和中期发展需求设置。此类专业方向基础课程较固定,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较灵活,可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

从长期发展来看,在上述互补的基础上,规范化、正规化,最终形成与传统本科专业的融合,形成广义的工科土木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还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基于层次互补和方向互补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问题,和基于社会需求和学分制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第五篇: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文档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一一以新疆高等工业专科学院为例

杨智勇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 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指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规格(培养过程完成后,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与层次)方面的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指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种类、规格和要求。〔日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也有不同的认识。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及学院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 “‘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体现出五个特点,即规格的高层次性、素质的综合性、技能的专业性、发展的持续性和服务的区域性。规格的高层次性体现在总体要求上,即人才必须是高技能的,且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技之长;素质的综合性是指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价值观,又要有作为“职业人”的良好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技能的专业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即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发展的持续性表现在对人才职业拓展能力的要求上,即培养的人才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其能力能够在以后得到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这既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服务的区域性是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该区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为进一步阐明这一极富特色和内涵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下面拟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层面进行淦释。

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经过发展,这一学说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教育学词典》对它的解释是:"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是指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发展,同时还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状态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人的片面 发展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3.马克思主义提出 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这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z1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既包含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方面,还包括思想、道德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均衡发展,不等于丧失个性发展,它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正因为如此,人的全面发展既要体现综合素养,还要有所专长。因此,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又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将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二、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对于智力的结构,有人主张单因素说,有人主张二因素说,也有人主张多因素说。多元智能理论是多智力多因素理论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它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

德 ·加德纳在 1983年提出来的。加德纳在 《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给“智能”下了新的定义,即是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且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具备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 体 运 动 智 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各智能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不同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恰当的教育可以促进或强化这种优势.传统的智能理论大多只承认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从而只对智商加以重视。由此演化出来的模式化教育,既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又抹煞了地区与学校的特殊性,结果导致以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不同,它肯定了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对智能多元性的肯定,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有了心理学理论支撑;而对智能差异性的肯定,既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又进一步揭示了个性化教育的可行性,这为地方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依据多元职能理论,可以确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评价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要培养具有 “一技之长十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仅是对就业需求的现实反应,它更多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性思考与运用。

三、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价值论

教育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根本在哪里呢?根本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也从多方面保证和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人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人的社会的发展。[31教育,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发展则无从谈起。因此,教育的本体价值在于培养 “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非 “制器”。正如王国维在 《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4]。作为教育之一部分,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尊重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使人成为一个 “完整”的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论述职业教育时始终强调这一点。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其代表作 《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主张:教育和劳动相结合,重视职业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力求促进个人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论述职业教育目的时,将“谋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个性之发展”摆在首位。等等。[6]具体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人才培养而言,其价值应包括四个基本内涵:

一、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的是 “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 “为人”的基本素质;

三、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培养的是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技之长十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较好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不仅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而且突出了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人的身心和谐为核心的身心素质;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发展。

四、教育学基础二: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是社会和国家所确定的培养人才的总要求、总规定,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由于教育目的总是受制于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人们往往看法不一。正如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怀特在 《再

论教育目的》中写到那样:“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 ‘个性’和 ‘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取杰出成绩。„„总之,教育目的之多几乎无穷无尽。rf(61虽然学者们对教育的目的莫衷一是,但作为一个国家,总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具有普适意义的育人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以基本法律的名义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目的做了表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三部法律,从不同层面确立了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总目的,为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法律依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即是对我国教育总体目的要求的个性化表述,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目标特色,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目的要求。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