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争吵过后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2-86797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0 23:03: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争吵过后

争吵过后

人与人相处之间,往往会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而引燃了导火线,导致一场无可避免的唇枪舌战。但当硝烟散去、冰河融化,我们又将多了条沟通心灵的捷径。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下课时总是与我形影不离,我们一同讨论功课,分享趣事,直到一次意外发生。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彷如暴风雨前的宁静,我一如往常地走进教室,但正要坐下时,悲剧发生了,我的书包不小心将她的水壶撞落,本以为没什么关系;当她回来后,我才发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那似乎是她相当珍惜的一份礼物。她生气地质问我,对于她的语气,我也相当地忿忿不平,不甘示弱地回了她几句;没想到战场全面升级,一连好几天,我们都不曾说话。争吵过后,我的内心也很愧疚。于是,我买了一个水壶,准备向她道歉。我忐忑不安地向她诉说歉意,她似乎也觉得很愧疚;最后,在互相嘀咕了几句客套话后,我们又重修旧好了。争吵过后,当内心平静下来,剑拔弩张的焰气熄灭后,我感到的是一种难言的失落。从那件事后,不管发生什么争执,我都会先冷静地思考一番,避免发生相同的事情。

第二篇:《争吵》

写作要注意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细节的描写,是事情生动、丰富起来。

争吵

我和李壮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还经常一起打篮球、下象棋,亲密极了。

但是今天,我们俩因为一件小事争执起来,两个人互不相让,不一会急眼了,打了一架,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理李壮了。

回到家,我愤愤地和妈妈说起这件事,妈妈看着我认真地说:“程程,你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呀?”我哪里有做错的地方!我撅着嘴。妈妈微笑着说:“想一想,如果在李壮说你时,你不去跟他吵,而是好好跟他讲理,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打架的事了?”我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嘴上不服气,争辩说 :“是李壮先打我的呀!”妈妈说:“如果你的每个好朋友这样,你都和他们打架,不理他们,那么就不会再有朋友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把别人的缺点放在心上,就算别人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也不要去斤斤计较,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李壮虽然有错,但是你也不应该咬他。明天去给李壮道个歉,不要让他再生气了,好吗?”我低着头,说:“好吧!”

第二天,见到李壮,我犹豫着上前,小声说:“对„„对不起!昨天我做得不对。”李壮乐呵呵地扯着嗓门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也不对。不过,你还真有劲。”说着,挽起袖子,让我看了看他的胳膊。只见,他的胳膊上青一块、红一块的,还有个清晰的紫色牙印。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心里真后悔昨天做的事。

我俩又和好了,又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十元钱

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公园游玩。公园门口,大家都兴致勃勃等着买票。当我要拿钱买票的时候,忽然发现口袋里的10元钱没了踪影。这可怎么办啊?买不了票,我就只能等在门口了。让妈妈送来?来不及啊!我急得都哭了。这时,站在我身旁的小叶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对我说:“你别哭了,我刚才买东西的时候,捡到10元钱,刚才忘了问。兴许是你的,你拿着。”我接过钱,心想:我真幸运啊。

我们在公园里玩得尽兴,无意间我听到了小叶和玲玲的谈话。“我一直和你在一起,怎么没见你捡到钱呢?”小叶说:“我要说钱是我的,他肯收下吗?”我这才恍然大悟,跑过去对小叶说:“你们的话我听到了,真谢谢你,小叶。”小叶红着脸,微微一笑,说:“哎呀,怎么让你听到了。多不好意思啊。你别客气,我们是朋友,朋友有难,在所不辞嘛。我们一块儿玩吧!”

一回家,我就把这件事写在我的日记本里,我要珍藏小叶给我的美好回忆。

第三篇:争吵

《争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迁移导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检阅》,那篇故事让我们知道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多么宝贵的情谊,这份浓浓的情谊不仅可以帮我们战胜困难,找到自信,也让我们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的快乐。然而,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天天都是快乐的事情,肯定也会发生一些小摩擦,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同学之间发生摩擦的故事。(板书课题:争吵)请大家齐读课题。

【教师利用与新知密切关联的旧知导课,实现了知识的合理迁移,自自然然,顺理成章。】

二、理解题意,引导质疑。

师:看这个“吵”字,猜一猜,为什么是“口”字旁? 生:吵和口有关系。生:吵要说话,说话要用口。师:不说话能不能吵? 生齐:不能。

师:再加上一个“争”字,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沉默)两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再好好想一想:“吵”和“争吵”有什么不同?

生: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

生: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在一件事情上,他们的意见不一样。师:说得好。也就是说,“争”在这里有什么意思? 生:争论的意思。

师:对。因为一件事情,意见不一致而争论,而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就是争吵。请大家带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感觉,再大声读课题。

【教师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功能,从“吵”字的形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理解题目的意思,为下文学习作好铺垫。】

师:此时,我看着这个题目心里有了很多疑问。你有没有疑问? 生:谁和谁争吵啊? 生:他们为什么要争吵? 生:他们有没有打起来? 生:有没有被老师发现? ……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对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板书于黑板上: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三、读文释疑,疏通文意。

师:同学们的疑问也正是老师的疑问。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故事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分钟,老师说停的时候再停。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直到师击掌喊停。)

师:读了几遍? 生1:两遍。

师:噢,真不简单。老师6分钟只能把课文读一遍,你竟能读了两遍,真是了不起啊。还有谁和他一样也读了两遍?

(不少学生举手)

师:你们了不起,老师得向你们学习。有没有像老师一样只读了一遍的?

(又有一部分学生举手)

师:(面向只读了一遍的学生)你有没有觉得不如他们?(生2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还没有比较呢,怎么可以服输?下面,老师让你们比一比,输了再服输,行不行?

生2:行!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就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的艺术就是如何把 “差异”也转化成学习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在心理上,“读一遍”的学生感觉不如“读两遍”的学生,这只是从读书的速度上比较,教师抓住了这一点,机智地开展学习比赛,自然而然扭转了局势,不但消除了“读一遍”学生们的低落情绪,也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老师把“读一遍”和“读两遍”的学生分成了两个队)好,比赛开始。谁和谁发生争吵?

生:安利柯和克莱谛

(师竖起大拇指以示表扬,并板书:安利柯 克莱谛)师:他们为什么争吵? 生:(犹疑,然后照着课本读)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越简练越好。能用一句话,不用两句话。生:因为克莱谛不小心碰了“我”一下,“我”又故意碰了克莱谛一下,克莱谛很生气,和“我”吵起来。

师:好。你用了两个非常准确的词,说出了两个人当时不同的动机。(板书:不小心 故意)那么,争吵的结果怎么样?

生:放了学,“我”……(学生回答较啰嗦)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说出结果吗? 生:和好如初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了不起,会概括。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个故事概括地说出来?

生:《争吵》讲的是在学校里,克莱谛不小心碰我了,我见克莱谛笑,有些生气,又故意碰了他,克莱谛非常生气,和我吵起来,放学后,两人又和好了。

师:你讲的既简练又明白。在他的回答中,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谁听出来了?

生:放学后。

师:对啊!放学后两个小伙伴和好了,这说明争吵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放学前。

师:赶紧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哪些段是写放学前的事情,哪些段是写放学后的事情?

生:1——8自然段是放学前的内容;9——14自然段是放学后的内容。

四、读文质疑,理解文本。

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1——8自然段。请几个同学分自然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判断谁读得好。

(学生分自然段接读课文1——8自然段)师:这四个同学,你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李欣然。师:为什么?

生:她一字也没有读错,还很流利。师:这值得表扬。生:我认为孙寒读得好。师:为什么呢?

生:他以前读书声音小,这次声音很大,让我们听得很清楚。师:你真是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同学的进步。大家说孙寒的进步值不值得表扬?

生(齐):值得!

【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评价能力,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读得好,好在哪里?有了进步,也值得表扬。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由“普通听众”到“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转变。】

师:学到这里,你有没有学出问题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敢于开放教学,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

生:一对好朋友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 生:克莱谛为什么把手缩回去?

生:我们平时和别人发生争吵会吵得很凶,他们为什么只说了几句话?

生:上次来我家做客是哪一次?

师:了不起啊,同学们,你们能从文章中读出这么多问题,说明你们是带着思考读书的。这么多问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读书。生:小组讨论。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来解决前三个问题。(每个小组自由选择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第一个问题,师问:一对好朋友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

生:因为克莱谛得了奖。师:能说的再具体一些吗?

生:因为克莱谛得了奖,“我”没有得,心里嫉妒他。师:准确。(板书:嫉妒)知道什么是嫉妒吗? 生:看到好的东西,自己得不到,很生气。师:有点道理。

生:不是生气,是很羡慕。

师:那你认为在这里用“嫉妒”好,还是换成“羡慕”好? 生:嫉妒。因为安利柯得了红眼病。(众笑)

师:你讲得很恰当啊。羡慕到眼红的程度,心里不舒服了,就是嫉妒了。嫉妒别人好不好?

生:不好。自己会不开心。生:不好。还会影响到友谊。

师:你们认识很深刻嘛。看看,这两个字为什么带着“女”字旁?猜一猜,猜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女人心眼儿小,爱嫉妒。

师:你呀,猜得有道理,但也没有道理。(学生们笑)有道理是说,古人造字时,确实是包含了女人善嫉的想法。没道理是说,真的只有女人善嫉妒吗?故事中的人是女人吗?

生(齐):不是。

师: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女人? 生:故事中是男人“他”,不是女人“她”。

师:对,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都是男孩子。不仅如此,这个班有中所有的学生都是男生。(学生惊讶)请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争吵》选自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发表于1886年,那时的意大利是男女分校接受教育。全书大部分内容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日记,所以,这部书也叫《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100多年来《爱的教育》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资料?

(生举手,老师点一学生来读,“衰”不认识,教师予以提示。)师(指“衰”):这个字认识了吗?再读一遍。(生读)再一起读一遍。(生齐读)什么是“畅销不衰”?

生:一直卖得很好。师:什么样的书会畅销不衰? 生:好书。生:有价值的书。

师:对了。《爱的教育》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好书啊。里面一共写了100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感人。《争吵》就是100个故事中的一个。从这段资料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这部书还有拍成了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师:对,形式多种多样。生:那时是男女分校的。师:什么是男女分校?

生:就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在一个学校读书。

师:你理解得真对。《爱的教育》写的是一所男孩学校还是女孩学校?

生:男孩学校。

师:全是男生,没有女生。所以,嫉妒不是女生的专利。【大语文教学就是把语文课放在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原创背景、文学背景下的教学,用“大语文”的眼光上语文课,才能摆脱“教教材”的狭隘,才能实现“用语文教”的目的。“嫉妒”是课文中重点认读的词,老师巧用两字的“女”旁,引发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既而引出原著《爱的教育》,通过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对原著的倾慕之情后,再用“嫉妒”把学生的思路牵回课文。一放一收,瞬间完成了由文本到原著的穿越。】

探究第二个问题:克莱谛为什么把手缩回来? 生:克莱谛把手缩回去,是因为老师来了。师:假如老师不来,你们认为他会不会打“我”? 生:我认为不会。

生:我觉得肯定会。因为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师:哦,看来你们的意见不一致。不过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不是件简单事,得回到《爱的教育》这部小说中去,才能找到答案。我提议,这个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行吗?(两生同意)

【留疑,把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保留下来,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不乏为一种教学艺术。】

探究第三个问题,师问:课文为什么对“我”和克莱谛争吵写得少?你们找到合理的原因了吗?

生:因为老师来了,所以他们不可能在老师面前不停地争吵。师:合情合理。我有一点困惑:平时咱们遇到了摩擦,尤其是同学做错了的时候,总会告诉老师,让老师主持公道。克莱谛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 生:有可能是没有来得及,老师就上课了。生:克莱谛不希望老师打安利柯,他们是朋友。生:可能是老师太厉害了,他不敢告诉老师。

师:大家说的是你们心里的推测,到底这些推测对不对呢?还得回到《爱的教育》这部书中找答案。另外,陈晗同学提出的“上次来我家做客是哪一次”的问题也无法在这堂课上得到答案。哪里有答案呢?老师这里有两篇文章,请大家课后认真阅读,答案就能找到了。(两篇文章分别是十一月十三日的那篇《朋友克莱谛》和一月十日的《友人来访》)

抓第五自然段,走近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内心感情。师:同学们,在1——8自然段中,有一个段非常特殊。谁发现了?

生:第五自然段。师:噢?哪里特殊?

生:这一段写的都是安利柯心里想的。

师:对。把人物心里想的事情详细写出来,这叫心理描写。谁愿意来来读一读这一段?(指生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得很流利。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把这一自然段删除掉,故事情节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既然不影响故事的发展,写它有什么用?不是多余吗? 生:如果没有这一段,我们就不知道安利柯心里有多难过。生:安利柯与好朋友发生争吵心里很后悔,但又不想认错。如果没有这一段,我们就不知道了。

师:是吗?那么,你们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安利柯内心矛盾?请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师生交流。)

生: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现在就是安利柯了,请问:现在还生克莱谛的气吗?

生:不生气了。师: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生:本来也不是大事情。克莱谛碰我是不小心,也向我道了歉。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故意碰他,弄脏他的本子,是我做错了。

师:挺好。这位“安利柯”认识到自己错了。那我提议,你去向他认错吧!

生:(摇头)不行。太没面子了。

师:原来如此,你是为了“顾面子”而不肯认错。有没有画出别的句子?

生: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生:安利柯知道自己错了,心里很惭愧,认错吧,又觉得难为情,所以,偷偷地看克莱谛。师:你真的是走进了故事之中。这个“偷偷地”把安利柯复杂的心理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因为“面子”而不肯认错?(学生们有些难为情)没关系,如果有举举手就行了,不必说出事情经过。

(有几个学生举起手)

师:是啊,安利柯就是这样一个好面子的人,尽管知道自己错了,也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有用没有用?

生:(齐)有用!

师:是啊,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用得恰当,真是有用得很哪!一下子就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以后同学们在写人时可以学着使用心理描写。

【学习语文不但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形式,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语文形式表达语文内容和感情的。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学段及学生特点适当进行形式运用的渗透教学,把学语文与用语文结合起来。】

六、回顾课堂,评价学情。

师:这堂课上到这儿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上没有解决的疑问,我们到下节课继续研究。老师发现这堂课上,一组和二组的同学表现都很出色,听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各有自己的见解,老师认为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猜,是哪个词?

生(兴奋):水平相当。师:可以。还有没有别的词? 生:不相上下。生:势均力敌。

师:火药味太重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打起来了呢。再换一个。生:棋逢对手。生:旗鼓相当。

师:哦,“旗鼓相当”你也知道?不简单啊!很有文采,就用这个词吧。一组和二组的同学是旗鼓相当,打了个平手!(学生欢呼)下课!

【师生对话轻松自然,如同聊天。这种貌似“聊天”的教学,恰恰是开放课堂的主要特征。“聊”中有教师巧妙的引领,在“聊”中学语文,在“聊”中用语文,在“聊”中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争吵》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一是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

二是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我在学习完课文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是谁的功劳?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但是,我们身边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以自己为中心,什么都是自己的对。父母的教育也成问题,娇宠子女。学习此文后,我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向克莱蒂学习,做个宽容他人,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争吵》教学设计

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部 钟晓强

《争吵》教学反思

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部 钟晓强

第四篇:争吵

《争吵》教学设计及反思

争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名生名嘴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书空本课生字与词语两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克莱谛因为嫉妒弄脏了本,而发生了争吵,那么争吵后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或表现呢?

三、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第5——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A:“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稳中有什么表现? B:父亲说了几次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C:讨论交流用“可是„„,“不是„„而是„„”“既然„„就„„”说句话。

D:读了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小组讨论交流

3、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我:不安

后悔

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克莱谛:感到悲哀

温和

主动承认错误(和好)

4、请同学们带着感情的自由读一读,要读出后悔、不安、温和、矛盾的语气。

5、齐读:“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事该有多好”,“我又记父亲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向他承认错误是多么丢脸啊。(同学父读得可真好,老师已经体会到了安利柯当时矛盾的心理了。)

6、指名回答,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3次)你是如何理解的?(要知错认错;主动道歉;要是自己错了,别人打了你,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四、总结

同学们,从“我“和克莱谛的争吵和父亲的话中,我们知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多些宽容。同样亲人之亲,朋友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五、拓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呢?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因为一件什么事?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思考)。指名回答。

六、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争吵》选自《爱的教育》这部小说。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个人朗读、齐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等方式,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外,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不足表现在:

1、对课文中安利珂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心理描写讲述不到位。

2、课堂语言过于平实,缺少感情。

3、还需加强粉笔字的练习。

第五篇:争吵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景简介

“看到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饱满,老师很高兴。于是就很想带你们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飞机起飞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诶,仔细看,这是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形状看上去很特别,象只……。”(靴子)

“其实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开始了。……这么特别的地方就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迫切想与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孩子分享他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争吵”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书课题:争吵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习生字、词语

“故事大意我们已经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两位意大利朋友,我们就要先学习生字词。”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你的手举得真高,了不起,老师请你来。”

“女老师带得真好,老师还想请位男同学当当男老师。”

“哪组最自信,愿意开火车来读读。”(去拼音)

全班齐读两遍。

“谁能说出„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宽容)“高尚、诚心诚意。”

出示本课生字。

“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能给它组词吗?”

师范写难写易错字。

练一练:

“将自己认为难写、容易写错的字每个在抄写本上练一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3、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⑴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⑶ 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

(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3)。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三、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

(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

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7、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8、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关父亲对我说过一些话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共三处。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七、小练笔 【板书设计】

争 吵

1、谁和谁争吵

“我”安利柯 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1~4小节)

3、争吵过程

4、争吵结果──他俩和好

父亲的话 【反思】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最大的纰漏在于两节课时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课时太“清闲”,而第二课时就相对太“忙碌”了点。

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有点拖沓。介绍意大利和作家那块更适合用于课外拓展。导入可以采用简洁、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争吵》这个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可才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学习生字词,学习效率更高,可以与朗读结合。

第二课时,我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学习重点不突出。更要命的一点是,两节课的一个通病,让学生读得不够多。该课的朗读十分重要,重点之一就是要读出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节课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让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师说:“小泡泡里的问题解决得不错。”这是一点点安慰,也是本人对未来的憧憬啊

争吵过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