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12-109578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8 10:52: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见习作是多么的重要。但经过我对4—5年级的学生进行关于习作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只有约18%的学生喜欢习作,40%的学生对习作感觉一般,42%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由于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习作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找到了“病根”:

(1)不细心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

(3)习作内容、形式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习作,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学,始把学生放到被动的地位: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他们说明什么;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他们证明什么„„因此,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促进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想法。

策略一:要消除学生对习作“恐惧症”

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习作“恐惧症”。策略二: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要认识到城乡结合部孩子学前生活的优势。孩子们普遍没有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几乎都是纯自然的自由空间,只有父母亲情的呵护,缺少人为束缚限制他们的思维。山川、野兽、百鸟、虫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但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对那些人、事、物只看了那么

一、两眼,甚至不去理会,就随随便便放过去了。正像五彩斑斓的世界在盲人眼中是一团漆黑一样,生活再多姿多彩,不用眼睛去看,不用心去体会,怎能感受到它的美好?“生活化”习作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口交谈、用大脑思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要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谓是“无拘无束”的。这样的习作,相信学生

都想张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驰骋,遨游天际。

策略三: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城乡结合部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教学研究中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习作教学的深远与厚重,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习作,学会习作是习作教研的最终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习作教学之路,使之不断进步!

第二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提高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作文教学改革显然跟不上新课改十几年如火如荼的步伐。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抄袭、杜撰等现象十分严重,作文教学处于“瓶颈”阶段,难以突破。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言之无物。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可以写作的材料,或材料太少。这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许多孩子课业负担较重,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事物,也不善于捕捉和利用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不够充实。

言之无味。学生常常禁锢在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中,把自己看成是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每次写作都是按照审题、构思、选材、修改格式化的程序进行,致使大家的习作千篇一律。

言无特色。大到作文的框架,小到作文的语言,刻意模仿或照搬他人的痕迹太多,没有自己的创造和个性。只要写“做好事”,必然和“让座”挂钩;只要写“天气”,一定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如何颠覆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方式,改变当前学生谈“文”色变的现状?近两年,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究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搭一个平台――班级作文报是习作的舞台

近几年,作文教学也涌现出一些流派,像情境作文、绘本作文、活动作文、童化作文等。我也萌发了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感受和成长过程的点滴,并能将这些感受发表在报上的念头。于是,由班级为单位的“作文革命”开始了。

(一)稿子从何而来

1.每日一记:捕捉精彩瞬间

每日一记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都可以入选刊登。

2.教材作文:记录学习足迹

除了“每日一记”,我们的班级作文报上也要刊登当册学习的八个单元的大作文。

3.片言只语:彰显人文关怀

对于部分写作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要想在报上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不定期地开辟了一个“片言只语”栏目,刊登学困生写得精彩的一两句话。

(二)批注从何入手

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努力之下,我们班的班级作文报《小小太阳花》终于“问世”了。看到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班级的报纸那种喜悦的神色后,我又开始引导孩子去认真阅读,并给予旁批。批注要点:①所选材料是否新颖?是否紧扣中心?②用词是否准确?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你有更好的修改方法吗?„„

(三)评价从何出发

我又设计了按字数获得积分、评选最佳小作者等奖励措施,以此激励孩子,让初尝甜头的孩子保持写作的兴趣。

二、创一个空间――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这一切经历都是让学生习作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可以说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

(一)身临其境拓视野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素材。

(1)在家庭中体验。以家庭服务作为工作岗位,把“我是小当家”作为扮演的角色,学生可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具体事务。(2)在学校中体验。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跳蚤书市”“游园活动”等,使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校园生活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关爱。(3)在社会中体验。把当一天环卫工人、肯德基服务员、车站售票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苦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懂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校读书节中举行了“跳蚤”书市活动,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片段):

开始买书了,有些同学挥着自己做的海报,大声吆喝:“卖书了,卖书了,大家请注意!买一送一,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书叫道:“大家快来买呀,最新出版的书!”我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买书的人,忽然,我看见一位同学正在选书,我立刻把她叫了过来,问她想要买什么样的书,她说要作文书,我听了心里暗自窃喜:我不正带了两本优秀作文选吗,看来找到买家啦!在她的一番讨价还价之下终于以10元钱两本书成交!我的第一笔“生意”大功告成!

体验学习,许多时候是随机的,要善于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让学生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乐趣、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品读名著出灵感

阅读名著,重视阅读体验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必有路径。但凡优秀的作家都会深刻感受到读和写密不可分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阅读教学目标时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受这部童话故事的影响,班上一位同学在“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中,也将自己“童话”了一番,写出了这样一篇佳作:

《木偶奇遇记》笑了(片段)

呵呵,这可是个好主人,她马上抱起我,坐在书桌上,认认真真地看着我。你瞧她,一会儿大声朗读,一会儿圈圈画画。看到有趣的地方笑了,看到有感想的地方就在旁边写几句。不知过了多久,只听见一个女声温柔地叫道:“孩子,吃饭了!”可她好像没听见一样。等了一会儿,一个男高音叫:“难道看书比吃饭还要重要吗?”这可真是门外话了,所谓“读书是精神食粮”嘛,所谓“书中自有千钟黍”嘛!可催促声一直不停歇:“快点,出来吃饭!”“再不出来,我可要扔书了!”„„一听到这些,我瑟瑟发抖,只好向主人求饶:“主人,主人,快出去吃吧,我可是最怕扔的,那可是要痛死我的呀!”她没办法,只好恋恋不舍地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橱里。

文字阅读,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还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迸发了写作的灵感。

三、送一把钥匙――交流感悟是习作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交流、回忆得到了逐步深化,教师应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述当时的场面和感受。

(一)侃侃而谈忆亲历

儿童习作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意,不断练习将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或生动的文字表述出来。起步阶段,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一桩小趣闻皆可,不要苛求精彩纷呈。这样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提高了,兴趣就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在一次课前5分钟交流趣闻的时间里,我班一位同学谈了周末爸爸边看球赛边指导自己煎蛋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听得哈哈大笑。第二天,他的这篇作文《煎蛋》就出炉了(片段):

我准备好了蛋和油。爸爸在客厅里喊道:“往锅里加油。”我照他说的加了点油,刚盖好油瓶盖子,爸爸又中了邪似的叫了起来:“加油,加油!哎呀!”我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老爸!油不是刚加过吗?”“哦!对了,加蛋。”老爸应道。

我往锅中打了个蛋后问:“蛋打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爸爸又放开嗓门叫了起来:“加油!哎呀,大笨蛋。”我生气地冲他嚷着:“老爸!我看妈妈平时不是这样做的。”他也生气地说:“叫你加油你不听,看到下场了不?快加油!”

没办法,我在锅中又加油又加蛋,忙得不可开交。几分钟后,爸爸闻着香味跑进厨房,可刚看一眼,就惊呆了――半锅的油和蛋,叫人哭笑不得。

这“杰作”真可以去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说不定呀,还能得第一呢!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人,主动地去关注他们的变化,通过激发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将观察体验的过程人为地适度放大,如影片的慢镜头似的在学生眼前逐一显现。因为获取了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行云流水涌真情

学生亲历了或悲伤、或欢喜、或感动、或同情的情感洗礼,在习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生活的语言――用会伤痛的语言、会欢欣的语言、会哭泣的语言来写作。在一次写《雨》的习作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心像放在冰箱速冻了一天似的,拔凉拔凉的。温度急速下降,我的情绪却急速上升!我真想用河东狮子吼让这些雨快滚!听着这些枯乏无味的雨声,它们就好像一个疯子在弹琴,烦得我神经快打结了!

另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内心欢喜的心情时,则这样写道:

顿时,我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而且这朵花非常鲜艳,并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

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最深层、最情感化的语言,促使他们独特的体验在自己的笔下衍生与凝固。

(三)匠心独运显特色

现今,有些学生说着空话、大话,这些语言掩盖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使个体的劳动体验在“群性语言”中得不到表达。作为教师,就应不断鼓励学生写出能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话语。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的语言或许是严谨的,或许是豪放的,或许是率真的,或许是细致入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文本中纵情地流泻。同时,主张个性言语,积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挑战教师的语言权威,展示独具匠心的个性语言。在学生的“每日一记”中,我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些句子:

★30天没见,他还是那么“二”。

★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我的小命差点没保住。感谢老师啊,是她“英雄救美”!

★我的心里就好像有无数个活火山,小宇宙顿时爆发了!这样谁受得了!

★玩了两局,老师说:“时间不早了,回班!”天哪,偶还没玩够呢!这么快就结束游戏了?老师赖皮!

像“‘二’、英雄救美、活火山、小宇宙、偶”等,这些流行时尚语的出现,既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又使文章别出心裁。

“文章千古事”,习作教学是个值得好好探究的大问题。实践证明,习作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积累,并创设一定的舞台让其施展,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和唤醒学生习作的原动力,着实有效地破译“谈文色变”的习作解码,学生的习作激情一定会不断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自然流泻,作文教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常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2_.编辑温雪莲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习作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习作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问题分析

首先写作能力就是看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解到的文学常识很多,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写作的层次。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写作手法、文学知识的传授,这就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写作水平也就有了差异[1]。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的效率。而且这种深入人心的传统教学,导致很多教师并不会在备课时加入新颖的内容,在写作方面,也总是强调背诵的重要性,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死记硬背住一些优美的句子和一些名人名言,再合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就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其实不然,这种教学下,写出的作文不仅千篇一律,有很强的相似性,而且缺乏创新,不能体现

出写作的真正含义。最后,小学生缺乏想象力也是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生本是思维最活跃的年龄段,但是现代教育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把小学生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艺术来源生活,写作也是日常生活感情中的表达,没有了想象力,那么作文也就不会有真情实感,仅仅根据老师的模板仿写是永远都不会写出好的文章的。

二、提高文作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基础积累

短暂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甚小,因此,教师要掌握一些其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语文知识的教学。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对提高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2]。比如课上在讲到一些修辞手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摘抄、模仿,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学生写作内容的相似性。另外,教师也可以留下阅读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多本名著或是文学一类的书籍,让学生不断积累,并丰富写作的文体形式,相信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是背教案、将课本,还应该进行一些创新式的教学。比如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不妨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题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将生活与写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写作能力[3]。而且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风格给出一定的指导和意见。同时还要创新课堂模式,比如讲情境教学法引入到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的经验,联想教师给出的写作题目,教师可以在一旁多加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源泉,提高写作水平。

(三)培养写作思维

传统的写作方式,固定的写作模板,确实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问题设置时,一定要采用一些创新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则是一篇文章的灵活,直接控制了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走向,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吸收和学习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方式,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写作方式,还能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要多多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创新和突破,不能总是按照教师讲的思路写作,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自己的发挥和创作。

(四)加强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爱看书爱听故事,所以笔者在图书室中选择了一部分动人的童话故事书,在上作文课时分给学生,两人看一本,可以一边看一边讨论。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能与城市相比,利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看故事书的兴趣。在经过几节课后,每一名学生都会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最后在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放置着各种各样的童话书和故事书,这样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写,可以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可以在读完-篇文章后写自己的感受。对于当前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要求他们记录文中优美的词句。笔者要求学生海人准备一一个笔记本,随时用来记录读到的优美语句。学生在经过阅读大量的书后,就会掌握,记录一件事情的技巧,就能自然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能准确表现人物形象。虽然学生对一些表现手法还不能熟练掌握,但已经学会应用了。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着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利用作文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有的学生总觉得缺乏有意义的事。其实,这就是学生不敢下手写作的主要原因,认为没有人和事可写,其实是生活体验过少的原因。

三、结论

总而言之,写作水平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写作水平越高,代表着学生小学语文的基础很好,语文素养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我们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创新中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你积累的越多,写作的时候就如有神助,根本不会存在无从下笔的感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写作,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篇: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接手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学完第一单元的《荷花》,发现孩子们写作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习作能力呢我尝试用这样发的方法,觉得孩子挺有效的。

一、抄中学

我觉得学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老师不用教,孩子也可以写得很好,比如张语欣同学的《我最喜欢的花》:

在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茉莉花,我常常给它浇水。

今天,我照例拿着小水壶走到阳台上。令我惊讶的是,昨天还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夜工夫就开了。茉莉花从绿叶之间探出头来,显得那么小巧玲珑、精致可爱。它的花瓣层层分开,白如雪、轻如纱,形成朵朵圆形的小白花,散发出阵阵清香,映衬在绿叶中间,仿佛似碧玉盘中的颗颗珍珠。

一阵微风吹过,我看着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和喜爱。

全篇书写工整,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优美,诗一般的流畅,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真实地情感,一个字你也不用改。说真的,有时候,老师也不一定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第二类,是不会写,但是能够按照学过的课文来仿写,或者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来写。属于老师教了,就会写了。第三类,老师教了,教了好几遍,仍然不会写,有时为了凑字数,甚至可以把一句话颠来倒去,写上好几遍。这一类孩子的思维往往比较慢,特别讨厌写作文,苦思冥想的样子好像写作文比要命还难受。

这一种策略主要是针对第三类孩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肚子里没有孩子你却硬要人家生出孩子来,这既是跟孩子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为了帮助他们,也帮助自己,我想了一个办法——抄。怎么抄?弄清题意,读懂题目所要求表达的内容,找相关的辅导书,找相关的范文来抄。或者找班级里写得好的同学的习作来抄,抄的难度降低了,但是抄的内容增加了,至少要抄写三篇。思维较慢的孩子通常也比较懒,让他抄三篇,他肯定不愿意,这时候就让他看,给他一个组两个组的本子,看会了,可以自己写到合格的程度,你就可以自己写一篇。自己能看会,就自己写一篇,自己实在看不会,就抄三篇,自己选择。越不愿写的同学就越不愿意多写,大多数孩子还是不愿意抄的,一篇多好呀,多省事呀,这样一来就逼着自己去看与本篇习作相关的文章,边看还得边记,一般第三类孩子也不怎么喜欢看书,现在目标很明确,三篇范文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了,我就给他一个组的本子或者两个组的本子,当他有了明确目标再去读相关习作,在习作上对他的帮助真是立竿见影。其实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抄的时候要注意:

一、抄的文章必须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不能随便抄,也就是要审题,弄明白题目的意思。

二、抄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实际上这是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是模仿的基础。

三、抄的目的是为了不抄,为了独立的创作。

二、仿中练

平时孩子们要完成的背诵任务就挺多。我们学校除了课文里面要求背诵的内容,还有《千家诗》40首,上次我们上了一节全国的的国学经典课《走进<论语》,课题组又送给我们班一本他们的教材《论语》节选,一共16课,书拿回来了总得用吧。还有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得《大学》背诵的任务,既然是要读要背,那就是可以拿来用的,我经常鼓励孩子写作的时候能用一句就一句,能用两句就两句,那样不叫抄袭,叫“引用”,别人写得好,照着别人的样子来,那叫仿写。当你写作文不会写的时候,能引用就引用,能仿写就仿写,对于课文我一般很少深究,品词品句的事做得也不是很扎实,因为一周就七节课,最近又出台了减负的政策,稍微多做一点还得被晒出来。如果不做作业,肯定学生不会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学校领导对你有看法,家长也会对你有看法。怎么办?上课还得尽量挤出时间来让学生做练习。今年寒假我曾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论著,他就提到说:“知识是可以传授,可以灌输的,但是能力一定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出来的。比如说骑自行车,你跟孩子说骑车须知四十点,骑车要领五十条,孩子天天背骑车须知四十点,骑车要领五十条,背得滚瓜烂熟,给他一辆自行车,他会骑吗?肯定不会。什么也不说,给他一辆自行车,告诉他大操场上没人,溜去吧。不出四五天,正常的情况,孩子就会了。”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没有时间让孩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所以要培养孩子写的能力,就要让孩子写锻炼的机会,不会写就告诉孩子们用引用、用模仿的方法,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如王涛同学写的《我最喜欢的花》:

由于近段时间的阳光特别好,我家的三角梅开得非常旺盛。

三角梅已经开了不少了。挨挨挤挤的,把枝条都压弯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红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三角梅,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三角梅看做一大幅栩栩如生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三角梅,穿着紫红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紫红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树的花儿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甜美。蝴蝶飞过来,告诉我舞蹈的快乐„„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三角梅,我是在看三角梅呢。

这是典型的仿写课文,还有一种仿写,如沈思源同学就模仿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那篇课文。她先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是茉莉花,接着写茉莉花春天怎么样,夏天怎么样,秋天怎么样,冬天怎么样,结尾写自己喜欢茉莉花的情感,也很有意思。

学生积淀得多了,写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三、念中改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苦的差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一大堆的作文本就像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于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岁岁移,年年搬,改了半天,收效并不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要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里去念,也可以不出声的念,只在心里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会发现。”由此可见,念文章是修改作文,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绝妙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他从来不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还这么好,很重要的原因是调动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动力,他总是先让学生自己批改,第一关,自检,第二关,互检。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先让学生自检——自己出声念。在念的时候,其实他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我们班廖樾同学写的:“茉莉给人一种清淡的感觉,它有一种朴素的美丽,我觉得那种美丽极了的牡丹还是比不上那种朴素的美丽。”她自己念念,觉得不通,再念念发现好像不太对称,后来她自己改成:“茉莉给人一种清淡的感觉,它有一种朴素的美丽,我觉得尽管牡丹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还是比不上这种朴素的美丽。”这么一改就通顺了。多好!

还是这篇文章,这个孩子在习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菊花在九月开花,黄色的菊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那可是真美啊!可惜我没看到。”同桌互相念的时候,廖樾的同桌黄泽明一听就质疑说:“你没有看到怎么知道?”廖樾立刻改成了“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样一来就合情合理了。

一般我要求孩子们准备三种颜色的笔,红、蓝、黑。用黑色笔写,自己先用蓝色笔改,同桌再用红色改过一遍,最后老师用红色笔给出等级评价。学生在自念互念中已经挑出了一部分错字,病句、明显用错的标点,他们可以看出书写是否整洁,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还会慢慢地教孩子们自己写评语,如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语言是否流畅、简练、深刻。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是否能给人真实地感受等等。

四、评中悟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发现他特别注意作文点评。为什么这样做呢?无非是以点带面,教给学生习作的技巧、方法。在同学们的评议中,习作的同学能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习作的水平;听的同学也能在评议中学习到习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有一次到同学们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回来之后让孩子们写游玩后的感受,有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妈妈在我的书包里塞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有鸡翅、薯条、面包、水果、还有一大瓶可乐,我好不容易把书包背到学校,等啊等,等啊等,结果等了很长时间车子才来。我们上了车,一路上打打闹闹,终于到了长隆欢乐世界。

我们先去玩激流勇进,太刺激了。我们又去玩骑摩托车过山羊,也很刺激,最刺激的是玩十环过山车。

今天真是难忘呀!

今天真是开心呀!

今天真是是刺激呀!

我把这篇习作投影后念给大家听,让孩子们给这篇文章提提修改的建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开头太罗嗦了,‘妈妈在我的书包里塞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有鸡翅、薯条、面包、水果、还有一大瓶可乐,我好不容易把书包背到学校,等啊等,等啊等,结果等了很长时间车子才来。我们上了车,一路上打打闹闹,终于到了长隆欢乐世界。’这些都可以不要,因为重点要写游玩的经过,这些跟游玩关系不大,要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有的说:“游玩的过程写得太简单,没有把怎么刺激写出来。”

有的说:“玩的时候要写清楚怎么玩的,还要把当时的心情写出来。”

有的说:“这么多的游戏,不能凑在一段里写,写一个游戏要另外起一段写另外一个游戏。”

还有的说:“不要老是刺激刺激的,应该多用一些词语,其实我的玩得时候头晕脑胀,提心吊胆,可以用上类似的词语。”

有的说:“我认为结尾也有点罗嗦,三段写成一段就可以了。直接写成今天真是难忘、开心、刺激呀!”这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认为要写成三段,表示语气的强调,提出要写成三段,只是标点可以用增加感叹号的方式来表现。

大家各抒己见;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这篇文章最后改成: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长隆欢乐世界游玩,我们可高兴了!

给大家讲讲几个刺激的项目吧。我们先到“激流勇进”,这是个水上过山车项目。大家穿好雨衣坐到一辆水车上,水车慢慢前进,然后加速,再从高高的山上冲下来,在下面砸起巨大的水花,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大家一片尖叫,还好我们都穿了雨衣,要不准要变成落汤鸡了!

接着我们又去玩“骑摩托过山车”,因为项目比较惊险,所以要身高一米四的同学才可以玩,谢天谢地,好在我的身高达标了,心里甜滋滋的。服务员阿姨把我扶上车,我紧紧地抓住车把,只听一声巨响,车子发动了,随后就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我们翻山越岭,还在空中翻起了跟斗,我听到很多人都在高声尖叫,但是我却一声不吭,为什么呢?因为我都快吓晕了!

最后我们走进了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刺激项目——-:“十环过山车”。我迫不及待地坐到车上,面对挑战我有些提心吊胆,又紧张有期待,到底刺激到什么程度?开始我们坐在车里慢慢地爬坡,突然又从高处猛地滑行下来,我真希望能长出一对翅膀,让自己滑得慢一点,可还没回过神来,迎面又是一个漩涡,一环接一环,最厉害的是有一环好像天空中刮起了龙卷风似的漩涡,人都要飞到太空里去了。天哪!渐渐地,渐渐地,车终于停下来了。我的心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胸膛里。

今天真是难忘呀!

今天真是开心呀!

今天真是是刺激呀!!

最好的教,就是做出样子给学生看一篇好的习作是怎样练成的。并逐渐在习作的过程中学到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和表达,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告诉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在自己的QQ群空间里,可以在聊天室里尽情畅谈,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博客,让孩子们用玩的心态来写作文,充分享受作文带来的快乐,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在互读互评互议中体验到作文其实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孩子们回到了随意写的原生状态,就能够发挥潜能,这样学生学习的范围将更为广阔,他们习作的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当自己的写作成果被别人分享,写作思想被被人分享的时候,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成为大家讨论、关注、实践的热点,而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的科学综合利用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 讨论 练习媒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主导与主体,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老师的能力水平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致使对理论、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泛语文”活动和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下课后,认真反思一下,课堂缺少了语文味,感觉到学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语文效率低下问题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为此苏教版小语专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都是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诠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笔者单从阅读方法有效性这一层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上老师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初读

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

2、重视精读

《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课文的基调是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如何读好这句话呢?① 可以引导学生轻读课文提问:“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小鸟(或小鸡)的孵化过程,老师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②想象说话。以“假如现在你就是鸟妈妈,孩子丢了你会怎么样?”为题练习说话。来体会、想象鸟妈妈这会儿怎么“焦急不安”。指导朗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③再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做一回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读出“妈妈”的语气。至此,学生在讨论、想象、说话中理解了句子,读好了句子。

(2)用好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这里就范读、个别读、齐读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①范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要求对我们的一些老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既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老师就不好范读了。在这里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年级高低、基础优劣、知识多寡、能力大小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范读这一形式。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帮助和感染。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具有艺术的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动听的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可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范读,可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的时候范读,可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特别是低年级,加强范读,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②个别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个别读的机会是很多的。其目的,有时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通过个别读,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长句的断句,段落内容的把握,已经理解的内容等情况;有时是为了加深理解,体验感受,切实地品味语言的韵味和情感,再如一年级下册中《两只鸟蛋》第一节的朗读。为了读好这一节,老师可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鸟蛋,分组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摸,亲身感受到鸟蛋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滑滑的(体态语言辅助朗读),一种爱鸟蛋的感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爱鸟蛋的感情带入文中读出来吗?此时,采取指名个别朗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则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③齐读。齐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读书形式。它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为了激发感情,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有时则是为了创造气氛等。但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齐读的运用必须要慎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字一顿不动脑筋地拖腔拉调等唱读习惯。更有甚者,为齐读而齐读,齐读真的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一种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3、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能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读得好要表扬,读得不好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敢和自信,表扬他的声音响亮,表扬他某个词读得有味道。在这方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为我们作出榜样。他在教《三顾茅庐》卧龙岗景色一段,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书,结果,这个孩子读得结结巴巴,错了很多字,但孙老师即刻就表扬这个学生,表扬他的声音好听,将来能做播音员,如果能把文中的个别字读对就更好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保护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而我们有些老师,在学生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后,不是找优点,而是找缺点,而且发动全体学生一起来找,找得学生心灰意冷,提不起兴趣。试想,这样的评价怎么能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由此可见,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朗读的兴趣。

二、讨论的有效性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应该说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多了一种交流的渠道,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就语文课程而言,更加注重的是感性的学习,注重体验、感悟、理解和应用,因而,语文学科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有效性,不能盲目地滥用,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不适合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呢?(1)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合。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给老师的指导、分工造成问题,即使操作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新知识传授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学习新知阶段,要遵循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提高研究问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此时如果进行小组讨论,则是违反认知规律。

(3)低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处于感性状态,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盲目应用,讨论必然是无效的。

(4)体验、感悟性的问题不适合。如苏教版十册《广玉兰》一课,课文中描写了四种花型的美,每一种花型美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还有像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课,课文中写到了许多赶海的趣事,它们趣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我想,这些问题更适合让学生去朗读、品味、理解,而不是去讨论。

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适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呢?(1)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一个问题或一段话可以多元解读的适合讨论。(3)具有教育性、拓展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从以上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尊重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要超越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超越方法,这种超越就是要心中真正有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在超越的基础上研究、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能择善而得其法。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对于“语文素养”这样一个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从平时的语文教学来看,我们的老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这些要求开始重视,但远远不够。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赶海》一课的第三段,写的是赶海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我们有很多老师只是注重朗读,体验,品味,而忽略对其中语气词“嘿、哩、哎哟(ai’yo)、咦、哦、呢”的教学。这些语气词的使用恰恰烘托了赶海的“趣”,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词读读看,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教学时结合学生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语气词,紧接着进行迁移训练。

出示:

(1),怎么这么疼?(2),妈妈,中午吃什么?(3),三年级的同学真棒!(4),我成功了!

再如,教学《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一段:“孙悟空请来了猪八戒,叫来了众神。”与“孙悟空叫来了猪八戒,请来了众神。”的比较来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以上只是有效练习设计的两个小例子,教学中,老师只要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深入地挖掘和解读教材,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在听、说、读、写上做文章,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水平。

四、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一段时间老生代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仍然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拒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我想,这里更多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习得或没有条件习得。著名小语专家袁浩说得好:“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现代教育技术。在任何一个时代,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带来一些新的传媒,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我们要积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多媒体运用的意识太强,走向了形式化,书本上的大段文字上了幻灯片,还有一些精美的文字变成了粗劣的图片,在学生眼前晃动,代替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理解。实际上,画面只能作为理解语言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丰富语言内涵的全部。台湾小语专家苏兰老师说得好:“别让语言输给画面。”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任何脱离语言感悟、品味的画面欣赏都是肤浅的。更有甚者,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组织学生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多媒体演示,造成了教学情境的过分晃动,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品味、感悟语言,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当克服的。

新课程要求我们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一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应该遵守的。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使用等阅读教学方法也必须科学综合地加以利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