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市委、市政府: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将在召开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期间就我市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进行专题协商;由市政协领导带队,组织部分市(市、区)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于1月22日—24日分别到西山区、官渡区、安宁市对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乡镇企业局给予了积极配合。委员们听取
了两区一市乡镇企业局局长的汇报,先后深入到奥斯迪等6家企业调查了解。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五年前的6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南斯拉夫客人时热情洋溢地赞扬,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在这之后的10多年里,市委、市政府通过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发展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规定和扶持政策,使我市乡镇企业与全国乡镇企业一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委员们在调研活动中一致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乡镇企业职工的努力,全市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八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开始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质量、素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始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1996年完成营业收入达到246.5亿元,年均增幅60.6;工业产值(不变价)89.9亿元,年均增幅44.7;实交税金10.5亿元,年均增幅57.89;从业人员50.6万人,年均增幅12.54。1996年10月29日,江泽民主席签发了第76号主席令,颁布了旨在促进、引导、保护、规范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第一次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乡镇企业地位,使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继续紧紧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工作不动摇,坚持发展与提高、速度与效益并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发展乡镇企业的扶持政策和考核力度,全市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202_年完成营业收入1054.2亿元,年均增长33.29;工业产值(不变价)175.21亿元(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3.14;实现税金12.36亿元(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7.08;从业人员533971万人(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6.56,发放职工工资28.9亿元,相当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125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56。乡镇企业交纳的税金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县(市)区财政收入的62.7和工业产值的54。
202_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乡镇企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营业收入增加值完成了109.6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4.2;工业产值(不变价)完成了199.25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3.7;实交税金13.7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1.0;从业人员57.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4.9,比202_年增长了8.2,均高于全市、全省发展水平。
我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进一步地证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农村单一生产经营的格局,使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地方税收,活跃了城乡市场,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安置了下岗职工,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全市乡镇企业已由“八五”高速增长转变为“九五”和今后的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经过二次创业,已由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向个私经济和民营企业方向发展,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零星分散的经营向小城镇和园区集中联片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科技密集型集约化和特色产业的方向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又一次面临着新的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已不能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的发展的要求,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幅下降,出口交货值增幅下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缓,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少。原来多年存在和遗留下来的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用地难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最近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扰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从202_年1月1日起,国家财政和国家计委正式行文取消收集乡镇企业管理费。这将影响到143个乡镇的300多名用管理费发工资的乡镇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稳定,影响到乡镇企业发展的正常运行。
2、镇企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
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且稳中有降;三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多。
3、乡镇企业深化改革步伐缓慢。改革手续繁琐、政策不配套、改革成本高等一系列影响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的重点、难点,有待于进一步地突破和给于解决。
4、近年来我市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发展迅速,非公经济占乡镇企业总量的80以上,已成为市、县、乡三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服务的主要对象。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我市乡镇企业抓住了“八五”、“九五”的发展机遇,并为“十五”期间,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十五”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后,要使乡镇企业继续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再创新绩,委员们认为,必须着力解决好我市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给以更多的支持。
1、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在农村,农业是基础,乡镇企业是支柱。这是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市的基本市情。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农村现代化道路”。1998年4月,江泽民主席在江苏考察乡镇企业时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开始处于低增长时期,一些传统财源支柱对财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202_年全市总体财政仅比202_年增长了2.9,而我市乡镇企业发展仍然保持了较强的活力和生机,202_年实交税金比202_年增长了11,占县(市)区财政收入的50以上,已成为县(市)区财政的主要支柱和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
自国家“两烟”双控以来,我市农村农民特别山区农民收入明显减缓。尽管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采取了措施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但是仍然有少数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202_年12月,市政府减负办分别对有关县(市)区的部分农民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山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山区,由于当地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民除了种粮和用少量的余粮养猪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本该农民个人承担的税费也不能正常收取,甚至村提留、乡统筹的教育附加费也不能按时收取,影响了乡、村中小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村委会也因集体没有收入,很多该做和想做的集体事业无法进行。据统计,我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还有117.7万人(其中属国家定为绝对贫困人口,即人均纯收入不足625元的有24.3万人,占20.6)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0.4。相反地,西山区团结乡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得较早和较好,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各种提留、统筹费均由集体承担。除此之外,面山绿化、农户使用液化气、住校的中、小学生,乡、村集体都给予补助。团结乡新建道路投资7500万元,上级补助1800万元,其余的都是乡、村集体自筹。实践证明了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解决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的载体。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据统计,占全国人口75的农民消费只占全国消费的45。农民人均消费202_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42元,二者之比为1:3.7,即农民人均消费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27.3。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的问题,说到底就要给农民就业找出路,给农民收入找来源,给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找方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要存在“三农”问题就必须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战略地位继续给以高度重视。
2、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就必须妥善解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供给与市场对初级农产品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一个重要地途径就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和增值,不断拓展新的消费领域。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支持、引导乡镇企业围绕我市粮、烟、菜、畜、花、果、六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合理聚集。支持乡镇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使我市分布广泛的资源要素在产业化体系的运作下重新组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好地作用。这就要求我市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抓住我国加入WTO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我市“十五”计划,特别是要结合各县(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地的县域优势、比较优势,认真做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使我市乡镇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再创新绩。
3、要努力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更好地环境
(1)在机构改革中,要继续加强和稳定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坚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稳定机构,稳定政策,稳定干部”。确保市委、市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措施和扶持政策能够落实到基层。建议在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乡镇企业办公室的建设,发挥乡镇企业办公室在乡镇管理宏观经济工作的作用。各县(市)区应根据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明确3——5名人员为乡镇企业办公室人员并纳入编制,其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2)着力抓好我市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围绕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一批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千家万户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大舞台。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大内引外联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建材、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服装加工、环保产品、精细化工等行业,增强这些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四是围绕小城镇建设,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并通过乡镇企业发展形成产业优势来支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我市乡镇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云政发(202_)123号《关于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意见》,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明晰企业产权为核心,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放手让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探索和选择企业改制的形式、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对我市乡镇企业改制中的难点、重点,建议市政府组织市属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和认真“会诊”,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支持、分类指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制并举。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效,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乡镇企业的改革和二次创业。
(4)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在地县机构改革中,要保持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相对稳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和《云南省乡镇企业条例》,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市乡镇集体企业均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今后我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要求,为县(市)区推进企业民营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做好服务工作。建议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到有关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参照外地经验在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中小企业管理局”,减少行政交叉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发挥“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宏观职能。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认真帮助乡镇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乱收费、乱摊派和用地、融资难的问题,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检查工作,努力从舆论环境、人文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1]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范文
市委、市政府: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将在召开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期间就我市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进行专题协商;由市政协领导带队,组织部分市(市、区)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于1月22日—24日分别到西山区、官渡区、安宁市对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乡镇企业局给予了积极配合。委员们听取了两区一市乡镇企业局局长的汇报,先后深入到奥斯迪等6家企业调查了解。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五年前的6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南斯拉夫客人时热情洋溢地赞扬,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在这之后的10多年里,市委、市政府通过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发展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规定和扶持政策,使我市乡镇企业与全国乡镇企业一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委员们在调研活动中一致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乡镇企业职工的努力,全市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八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开始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质量、素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始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1996年完成营业收入达到246.5亿元,年均增幅60.6%;工业产值(不变价)89.9亿元,年均增幅44.7%;实交税金10.5亿元,年均增幅57.89%;从业人员50.6万人,年均增幅12.54%。1996年10月29日,江泽民主席签发了第76号主席令,颁布了旨在促进、引导、保护、规范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第一次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乡镇企业地位,使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继续紧紧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工作不动摇,坚持发展与提高、速度与效益并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发展乡镇企业的扶持政策和考核力度,全市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202_年完成营业收入1054.2亿元,年均增长33.29%;工业产值(不变价)175.21亿元(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3.14%;实现税金12.36亿元(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7.08%;从业人员533971万人(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6.56%,发放职工工资28.9亿元,相当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125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56%。乡镇企业交纳的税金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县(市)区财政收入的62.7%和工业产值的54%。
202_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乡镇企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营业收入增加值完成了109.6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4.2%;工业产值(不变价)完成了199.25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3.7%;实交税金13.7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1.0%;从业人员57.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4.9%,比202_年增长了8.2%,均高于全市、全省发展水平。
我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进一步地证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农村单一生产经营的格局,使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地方税收,活跃了城乡市场,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安置了下岗职工,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全市乡镇企业已由“八五”高速增长转变为“九五”和今后的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经过二次创业,已由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向个私经济和民营企业方向发展,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零星分散的经营向小城镇和园区集中联片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科技密集型集约化和特色产业的方向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又一次面临着新的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已不能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的发展的要求,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幅下降,出口交货值增幅下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缓,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少。原来多年存在和遗留下来的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用地难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最近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扰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从202_年1月1日起,国家财政和国家计委正式行文取消收集乡镇企业管理费。这将影响到143个乡镇的300多名用管理费发工资的乡镇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稳定,影响到乡镇企业发展的正常运行。
2、镇企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且稳中有降;三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多。
3、乡镇企业深化改革步伐缓慢。改革手续繁琐、政策不配套、改革成本高等一系列影响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的重点、难点,有待于进一步地突破和给于解决。
4发挥更好地作用。这就要求我市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抓住我国加入WTO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我市“十五”计划,特别是要结合各县(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地的县域优势、比较优势,认真做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使我市乡镇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再创新绩。
3、要努力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更好地环境
(1)在机构改革中,要继续加强和稳定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坚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稳定机构,稳定政策,稳定干部”。确保市委、市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措施和扶持政策能够落实到基层。建议在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乡镇企业办公室的建设,发挥乡镇企业办公室在乡镇管理宏观经济工作的作用。各县(市)区应根据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明确3——5名人员为乡镇企业办公室人员并纳入编制,其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2)着力抓好我市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围绕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一批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千家万户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大舞台。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大内引外联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建材、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服装加工、环保产品、精细化工等行业,增强这些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四是围绕小城镇建设,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并通过乡镇企业发展形成产业优势来支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我市乡镇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云政发(202_)123号《关于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意见》,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明晰企业产权为核心,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放手让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探索和选择企业改制的形式、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对我市乡镇企业改制中的难点、重点,建议市政府组织市属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和认真“会诊”,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支持、分类指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制并举。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效,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乡镇企业的改革和二次创业。
(4)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在地县机构改革中,要保持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相对稳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和《云南省乡镇企业条例》,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市乡镇集体企业均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今后我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要求,为县(市)区推进企业民营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做好服务工作。建议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到有关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参照外地经验在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中小企业管理局”,减少行政交叉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发挥“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宏观职能。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认真帮助乡镇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乱收费、乱摊派和用地、融资难的问题,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检查工作,努力从舆论环境、人文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1]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县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的组织安排,于1月2日—28日分别到全县15个乡镇的企业,就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县委和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乡镇企业局给予了积极配合。我们听首先听取了各乡镇分管副乡长的介绍,先后深入到15个乡镇6家企业调查了解。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五年前的6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南斯拉夫客人时热情洋溢地赞扬,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在这之后的10多年里,县委、县政府通过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发展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规定和扶持政策,使我县乡镇企业与全国乡镇企业一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在调研活动中一致认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乡镇企业职工的努力,全县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县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八五”期间,全县乡镇企业开始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质量、素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始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1996年完成营业收入达到8465万元,年均增幅60.6%;工业产值(不变价)4586亿元,年均增幅44.7%;实交税金3786万元,年均增幅57.89%;从业人员1.6万人,年均增幅12.54%。1996年10月29日,江泽民主席签发了第76号主席令,颁布了旨在促进、引导、保护、规范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第一次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乡镇企业地位,使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九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继续紧紧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工作不动摇,坚持发展与提高、速度与效益并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发展乡镇企业的扶持政策和考核力度,全县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202_年完成营业收入4054万元,年均增长33.29%;工业产值(不变价)8697万元,比1999年增长3.14%;实现税金5236万元(新口径),比1999年增长7.08%;从业人员2.730万人(新口径),比
1999年增长6.56%,发放职工工资3769万元,相当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125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56%。乡镇企业交纳的税金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县财政收入的62.7%和工业产值的54%。202_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县乡镇企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营业收入增加值完成了1。096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4.2%;工业产值(不变价)完成了
1.201亿元,比202_年增长了13.7%;实交税金8933万元,比202_年增长了11.0%;从业人员3.60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4.9%,比202_年增长了8.2%,均高于全市、全省发展水平。
我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进一步地证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农村单一生产经营的格局,使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地方税收,活跃了城乡市场,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安置了下岗职工,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全市乡镇企业已由“八五”高速增长转变为“十一五”和今后的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经过二次创业,已由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向个私经济和民营企业方向发展,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零星分散的经营向小城镇和园区集中联片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科技密集型集约化和特色产业的方向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县乡镇企业发展又一次面临着新的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目前我县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已不能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的发展的要求,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幅下降,出口交货值增幅下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缓,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少。原来多年存在和遗留下来的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用地难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最近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扰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从202_年1月1日起,国家财政和国家计委正式行文取消收集乡镇企业管理费。这将影响到15个乡镇的100多名用管理费发工资的乡镇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稳定,影响到乡镇企业发展的正常运行。
2、镇企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且稳中有降;三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多。
3、乡镇企业深化改革步伐缓慢。改革手续繁琐、政策不配套、改革成本高等一系列影响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的重点、难点,有待于进一步地突破和给于解决。
4、近年来我县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发展迅速,非公经济占乡镇企业总量的80%以上,已成为县、乡二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服务的主要对象。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我县乡镇企业抓住了“八五”、“九五”、“十五”、的发展机遇,并为“十一五”期间,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十二五”以后,要使乡镇企业继续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再创新绩,我认为,必须着力解决好我县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给以更多的支持。
1、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在农村,农业是基础,乡镇企业是支柱。这是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县的基本县情。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三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农村现代化道路”。1998年4月,江泽民主席在江苏考察乡镇企业时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开始处于低增长时期,一些传统财源支柱对财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202_年全县总体财政仅比202_年增长了2.9%,而我县乡镇企业发展仍然保持了较强的活力和生机,202_年实交税金比202_年增长了11%,占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已成为县区财政的主要支柱和新的财政收入增长。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据统计,占全国人口75%的农民消费只占全国消费的45%。农民人均消费202_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42元,二者之比为1:3.7,即农民人均消费只
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27.3%。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的问题,说到底就要给农民就业找出路,给农民收入找来源,给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找方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要存在“三农”问题就必须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战略地位继续给以高度重视。
2、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就必须妥善解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供给与市场对初级农产品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一个重要地途径就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和增值,不断拓展新的消费领域。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支持、引导乡镇企业围绕我市粮、菜、畜、果、四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乡镇企业合理聚集。支持乡镇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使我县分布广泛的资源要素在产业化体系的运作下重新组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好地作用。这就要求我县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认真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我市“十一五”计划要结合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地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认真做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使我县乡镇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再创新绩。
3、要努力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更好地环境
(1)在机构改革中,要继续加强和稳定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坚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稳定机构,稳定政策,稳定干部”。确保县委、县府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措施和扶持政策能够落实到基层。建议在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乡镇企业办公室的建设,发挥乡镇企业办公室在乡镇管理宏观经济工作的作用。各乡镇应根据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明确3——5名人员为乡镇企业办公室人员并纳入编制,其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2)着力抓好我县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围绕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一批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千家万户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大舞台。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大内引外联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建材、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服
装加工、环保产品、精细化工等行业,增强这些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四是围绕小城镇建设,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并通过乡镇企业发展形成产业优势来支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我县乡镇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冀政发(2008123号《关于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意见》,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明晰企业产权为核心,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放手让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探索和选择企业改制的形式、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对我县乡镇企业改制中的难点、重点,建议县府组织市属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和认真“会诊”,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支持、分类指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制并举。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效,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乡镇企业的改革和二次创业。
(4)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在地县机构改革中,要保持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相对稳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和《河北省乡镇企业条例》,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县乡镇集体企业均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今后我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要求,为乡镇推进企业民营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做好服务工作。建议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到有关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参照外地经验在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中小企业管理局”,减少行政交叉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发挥“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宏观职能。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认真帮助乡镇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乱收费、乱摊派和用地、融资难的问题,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检查工作,努力从舆论环境、人文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市委、市政府:
一、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乡镇企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历来对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使我市乡镇企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xxxx年x月xx日,市委xxx书记接到xx县xx位乡镇企业站干部职工来信反映“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对xx乡镇经委(企业站)
工作影响情况”的报告后,立即批示:“请x副市长阅研,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不少县接到xxx书记这一重要批示后已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目前,xx县政府已经基本解决部分企业站人员的待遇问题,xx区政府也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市委xxx副书记在机构改革中多次过问市、县两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改革及基层企业站队伍状况等问题。市政府xxx副市长几年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市乡镇企业局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乡镇企业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强调要重点主攻农产品加工业。去年八月三日,市政府还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xxx副市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是近十年来召开的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乡镇企业专题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困难不少。
但是,目前在我市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外部原因是:乡镇企业的作用、地位以及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逐渐弱化。内部原因是:乡镇企业结构趋同、布局分散、管理粗放、融资封闭、体制传统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企业管理费停止收取以后,原来靠自收自支的这部分乡镇企业站工作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无法解决,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管理队伍建设不健全;二是机构改革后,隶属关系无法理顺,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国家乡镇企业局归口农业部,省乡镇企业局归口省经贸委,文章版权归teniu.cc作者所有!市乡镇企业局归口农业局,九县(市、区)乡镇企业局则归口经贸局。而乡镇企业局的工作性质则是面向“三农”,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过去,乡镇企业在发展农业、解决农民温饱,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它仍然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原来乡镇企业的税收优惠、原始积累的优势有所削弱,乡镇企业贷款在银行商业化改革之后,变得非常困难了。
虽然,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必须看到我市,市、县、乡三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还有一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xxxx人的管理队伍。只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乡镇企业再铸辉煌是完全有可能的。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党政一把手,要集中力量抓乡镇企业,为乡镇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搞活乡镇企业,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xxx副市长几年来一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经过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202_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xxxx家,产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xxx家,比上年净增24家,产值xx亿元,比上年增长54.15。千万元企业xx家,5000万元企业xx家,上亿元企业x家。出口交货值xx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农产品加工率4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种类涉及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竹木、蔬菜、水果等十多个品种;创品牌三十多个,其中“xxx”虾皮等16个产品被列为省级名牌产品;有六十多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省、市财政不同程度的支持。
202_年,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化油器、石板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产值xxx亿元,占全市全部乡镇工业产值的74。其中:全市船舶修造业个数xx个,实现产值16.37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6.55;全市石板材加工企业个数已达xxx个,实现产值27.57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11.04;全市电机电器企业个数已达xxx个,产值xx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24.41,尤其是xx的电机电器这几年飞速发展,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去年实现产值xx亿元,拥有企业个数xxx个,净增8亿元,增长17,计划202_年打造百亿电机城。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1、出台一个“方案”。即由市政府办的名义转发《xx市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力度。
2、做好一个“规划”。即由市政府办组织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各县(市、区)的资源优势,制订出《xx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
第五篇: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就是扶持“农业与农民”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对于农业龙头的认识,目前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了农业,助推了农民增收;有的或认为扶持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没有什么实惠;还有的认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则是扶持了老板,富了个人等等,诸如此类,莫衷一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伴随着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的产物,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前后至1991年。这个阶段,由于国家放开了除粮棉油等少数几个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之外的其它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我市各地陆续开办兴办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经销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为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如鄞州的五洲星集团(前身为甬兴集团)、慈溪的海通集团等。这一阶段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农户不足,带动作用不大,社会上对农业龙头企业认识不多,企业自身发展不强,抗击“两个风险“能力较弱。第二阶段始于202_年,这期间,党中央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新策略。从中 1 央到地方各级十分重视龙头企业发展。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不断制定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实施“百龙工程”,“扶大龙、聚小龙、育新龙”,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尤其是202_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落实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甬党[202_]4号)文件,不断深化认识,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了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关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下联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局面。这期间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特点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企业素质不断提升。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上形成了“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共识,财政扶持也逐年增加,通过各级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力不断加大。可以说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2889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3家。
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机制不断创新,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合同关系917家,合作方式493家,股份合作方式747家,其他联结方式736家;按组织类型划分,龙头企业带动型741家,中介组织带动型1523家,专业市场带动型71家,其他产 2 业化组织558家;按其经营形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为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全市有1242家。这种龙头企业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一种或几种大宗农副产品为主要对象,组织产品收购、储运、销售,有的还向农民产前提供信息、种苗,产中提供技术辅导,实行全程服务。
第二类为加工型的龙头企业,全市有1250家。这种龙头企业“围绕农业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农业”,通过兴办农产品加工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民形成比较稳固的供求关系,通过加工增值,把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第三类为综合经营的龙头企业,全市有111家。这种龙头企业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按市场需求组织加工,按加工需要安排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等综合功能,是比较完善、成熟的龙头企业。
第四类为市场型的龙头企业,全市有290家。这种龙头企业以兴办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联结生产与流通,通过流通带动生产。
二、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巨大
农业龙头企业打破了原来的产供销分割体制,重组生产关系,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联结起来,沟通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联系,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新的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3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全市农业“双增”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市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形成了农户与市场的联结机制。
农业龙头企业最大的成果,就是重塑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他们通过合同、订单或契约,使农民与加工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农民生产有服务,产品销售有门路,销售价格有保护,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增强了生产的预见性,减少了盲目性,成为联结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至202_末,全市市级以上26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已达170多亿,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如位于宁海县的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通过提供苗鸡、饲料和防疫服务、成鸡全数回收,统一打出振宁土鸡的品牌上市营销至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亲睐,同时将一家一户的养鸡农民很好地引入了市场。
二是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通过有效地联结农户、基地、园区,有力地推动了优势,特色产业规模经营区域化优势得以体现,逐步形成了以慈溪为主的创汇蔬菜,以余姚为主的榨菜,以奉化为主的瓜果,以宁海土鸡为主的畜禽,以象山为主的浙东白鹅,以鄞州为主的粮食等优势产业。同时,农业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既定的产品为目 4 标,从提供配套服务入手,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收购等方式,开发资源,增加产出,因地制宜建立起一批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能够扶植农民生产,带动一个村、一个乡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既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了企业的原料需求,达到了互惠互利的多赢的效果。如余姚的乡下妹、铜线桥榨菜等,通过收购加工当前榨菜,推进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慈溪市的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等开发蔬菜加工出口,通过建立出口加工蔬菜基地、农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蔬菜生产的发展。
三是增强了农民抵御“两个风险”的能力。
农业是天生的弱质产业,而农民则是天生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双重袭击。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提高了农民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袭扰。202_年,出现全国性的大面积“菜贱伤农”问题,而我市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措施得力,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抵御住了这次突发的市场风险。面对严重的市场风险形势,蔬菜加工企业和服务组织毅然承担了服务促销工作,推动大部分地产蔬菜顺利进入市场流通,同时加强冷藏冷贮作用延迟上市时间,据统计,全市各地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
面对突然降临的“菜贱伤农”风暴,余姚市作为占全国市场占有率60%的国内最大榨菜产业大市,在市政府大力指导 5 下,从容应对,全市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紧急落实临时腌制池等方法,以0.48元/千克的价格收购榨菜50万吨;在全国蔬菜价格呈跳水下跌的颓势面前,在保证农户丰年丰收的同时,也拯救了区域主导产业。
而慈溪市龙头企业则采取对雪菜、榨菜腌制,对大白菜、卷心菜进行保险、脱水、冷藏等方法,延长蔬菜产业链多,规避了菜民的小生产与消费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防止了“菜贱伤农”。
象山县的能大、银达、龙顺等3家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蔬菜促销,收购、加工农产品共47.77万吨,大幅度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全县蔬菜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能大公司积极开展“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订单、合约、参服、合作”等手段实行“利益共享、技物结合、网络联系”机制,建立具有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的育苗基地和玻璃潜能温室大棚、以及10000㎡大容量的冷库,减轻农户市场风险,联结农户1500余户。真正做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
四是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从现实国情来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适合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但农业现代化毕竟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把种植业、饲养业和加工业联结起来,把生产和流通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向区域化、专业化的规模经营方向迈进。6 而加工型和流通型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下联千家万户”,把分散的家庭生产凝聚起来,形成规模生产、规模加工等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千家万户”提篮小买到依附龙头大船抱团搏浪。同时,农业龙头企业为了建立稳固的、紧密型的原料生产基地,必须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就走出了一条不改变目前农村生产关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规模经营的新路子。如位于象山县的宁波能大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加工出口脱水香葱等产品供不应求的优势,在象山县的定塘、大徐、泗洲头等地,通过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多点建立香葱种植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五是促进了农业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生产技术一旦被推广应用开来,并与具体的物质生产相结合,就会形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我市农技推广机构单纯从事农业技术的指导和为农民提供义务服务,自身缺乏工作活力和经济实力,服务领域拓不宽。面对农村商品生产的全面发展,农民对农技推广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必须进行改革,建立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有活力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而农业龙头企业,为了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包括提高与其相联系的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这在客观上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必须向与其联结的农户推广先进适用科 7 学技术,并在这一过程之中推进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革等,从而既使农民获益,又使企业得利。如慈溪市长河镇农业服务公司,利用自身拥有的蔬菜良种场、研究所、技术培训学校、加工厂和种子经营服务部的技术优势和经营条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引进良种,强化技术培训等服务,收购农户的产品,有力地促进了蔬菜基地的建设和蔬菜生产的发展。
六是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龙头企业的兴起,开拓了农产品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解决了农民对农产品卖难的后顾之忧;通过产品的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身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促使农民大胆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的兴起又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从而较大幅度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践证明,一家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能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如宁海的乡亲浓,与当地1000余户签订8500多亩蔬菜协议,每年都以高于市场30%以上的价格收购农户蔬菜,年带动每户增收2万以上。通过蔬菜加工出口,鄞州区的宁波天宫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引进果桑建立果桑生产基地,通过果桑加工成桑果汁、桑果酒等产品,并且利用桑果园和西江古村等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仅门票一项收入去年就达近一千多万元,土地产出率和农户增收作用十分明显。
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的消化与转移,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8 消化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30余万。象山的能大公司带动了周边四个自然村的农民,上至80岁左右的老人下至失学儿童等都有了上岗的机会。
三、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作用巨大,但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数量尚可、规模不大,与农民大省相比,规模较小。二是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三是产业的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四是龙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生产的低水平、低标准、低档次问题严重,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六是企业自主配臵资源,合理的利用生产要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机制。七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八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化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九是对农业龙头企业重扶轻管,一些农业龙头企业负面影响较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
(一)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
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在继续落实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贴息等政策的同时,尽快研 究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
目前,金融部门都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专门政策,并安排了专门的扶持资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县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要积极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运作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三)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创新研发的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加大。
(四)搭建形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现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在规范定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合作与服从形式的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 10 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六)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又是组织农民开拓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带动力量。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地降低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组织成本和运作费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将农民专合经济组织纳入支持范围,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使之在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加大监管力度,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
县市两级农业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农户带动作用不大、甚至挤压农户的企业以及自身形象不佳的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要及时取消农业龙头企业资格。同时加大惩戒力度,力防“伤”农、“害”民现象出现。
四、促进发展农业龙型经济的建议与措施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市农业龙型经济的形成与壮大,而农业龙型经济也在急切地期盼着政府真正转变职能。农业龙型经济对政府指导和管理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各级政府指导和管理农业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农业龙型经济的主体是农户、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 11 场和各种中介组织,各级政府不应也没有必要“越位”,拔苗助长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农业龙型经济来自于农村和农户的实践,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政府的指导和管理要适应农业龙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龙型经济中要站位准确,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转变职能,搞好对农服务。一是搞好信息服务。各级职能部门要做好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采集、宣传发布工作,既为农民提供农业发展趋势、品种更新换代、市场供求变化、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等宏观信息,又为农民提供每一种农产品的价格、供求情况等微观信息。二是搞好项目服务。涉农部门应结合实际为农民提供和引进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的种养加项目。三是搞好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积极支持发展民办技术推广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四是搞好销售服务。大力发展贸易中介组织,积极扶持民间营销队伍,建立健全营销网络,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全面疏通流通渠道,保证货畅其流。
(二)典型示范,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搞好典型示范是引导龙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方法,各级政府的任务就是要组织引导好乡(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培育种、养、加方面的先进典 12 型,通过典型示范,激发农民群众发展龙型经济的积极性。龙型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公司(专业市场)+基地+农户”,作为龙头的公司(专业市场),通过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吸收农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农户找不到市场的问题,又解决了龙头找不到农户、找不到基地的问题。对于带动能力强,发挥作用大,自身形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政府要采取以奖代扶,以奖代补的方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兵”。通过重奖,激发农业龙头企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热情。
(三)加强调控,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引导,发挥好“第一推动作用”。发展龙型经济,政府要着重解决好市场和农户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搞好龙型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调控市场。二是管理市场。三是政策扶持。四是培育市场。五是税费改革。按照中央税费改革政策,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把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着眼精品,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实施农业龙型产业提升计划,着眼加快精品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步伐,打造服务于宁波大都市乃至长三角区域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形成大市范围内若干个现代农业集聚平台,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 13 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亩产十万左右的农业精品园区。同时,着眼发展海洋经济,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品牌贡献率。建立健全“以工哺农、以旅兴农”机制,拓展农业的休闲、旅游、体验功能,推进与工业、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五)借力助推,提升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一是积极引进外资兴办加工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之一,重点瞄准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具有销售网络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我市的龙头企业。二是启动民间资本发展龙头企业。因势利导地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三是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在我市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四是粮食、供销、外贸以及农业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的自身优势、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
(六)依托科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一是要制定优惠政策 14 进一步用活企业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培训体系等,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二是要把重点放在增加龙头企业的技改投入和精深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上。始终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十分突出的位臵来抓,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要重点扶持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在市企业创新资金中给予资金补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此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加快农业龙头加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四是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用,积极引导新品种新技术来改造我市传统农产品、传统产业,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
(七)健全机制,实现户企利益双赢。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双方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一是要创新构筑龙头、基地、农民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机制,努力形成“龙头围着市场转,农民转着龙头干”的产业化格局。着力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 15 原料基地,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二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减少农业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接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同时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三是积极组建行业协会。要适时把同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防止企业间竞相压级压价、自相残杀,要通过行业内部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价格,一致对外,实现行业的自我保护,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八)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环境的竞争,环境的优劣决定发展速度。一是打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按照“替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为投资者服务”的方针,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要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建议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基金和风险基金。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对龙头企业所需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特别是农副产品收购季节性强,需求量大,应重点倾斜,在贷款程序上,应优先审定项目,发放贷款,适当放松贷款的担保、抵押条件。二是打造公平合理的税负环境。参照发达地区“放水养鱼”的做法,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初期阶段,涉及企业应交的税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就低不就高,能减则减,能免则免,或先征后退,杜绝一切形式的税外费用,尽量让利于企业,以帮助企业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发展壮大。三是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各项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让创业者能安心生活,舒心工作,放心创业。四是加大扶持,对农业龙头企业用电给予政策性倾斜照顾。目前我市各地农企用电政策还不够优惠,一是电价,许多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农用电的优惠照顾;二是用电保证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一些有冷冻冷藏设备的企业,急需用电充分方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