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12-82934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8 23:07: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

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往前是“民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妃瞻所题写的匾额。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酉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稚登《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美人石—锦汇漪—郁盘亭—郁盘长廊】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石前这个长方形的池塘,叫“镜池”。游客欣赏“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字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癫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癫蛤模想吃天鹅肉。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国锦绣景色而得名。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从“锦汇满”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郁金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回台取名“郁盘”,亭就叫一郁盘亭”了。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游客仔细看会发现,这里的廊柱特别高,这条长廊也特别高敞。因此在廊内举目四望,“锦汇漪”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知鱼槛—鹤步滩—七星桥—涵碧亭】

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对面是“鹤步滩”。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锦汇漪”上的石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因名“七星桥”。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历史。

【嘉树堂—八音涧—明清古樟—《寄畅园法帖》石刻】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这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嘉树堂东面是“浣绿”廊门,而出西边“闻韵”廊门,便到了“八音涧”。此涧是根据晋代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黄石堆砌而成,上面种古树,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大的胸围有4米。

在游览寄畅园中,我们还可欣赏到《寄畅园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的墙上,以及邻梵阁、嘉树堂中。这些法帖是清嘉庆年间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赐《三希堂法帖》的基础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观、文徵明、董其昌、刘塘等的墨迹,精雕细刻而成。现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据旧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现古时风采。在含贞斋南侧围墙上,还保存着零星残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书法爱好者,可以慢慢浏览欣赏。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游览已经结束了。通过刚才的游览,使我们感到此园面积虽小,却能巧用借景,小中见大,达到咫尺园林,多方胜境的效果。

第二篇: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

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往前是“民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妃瞻所题写的匾额。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酉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稚登《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美人石—锦汇漪—郁盘亭—郁盘长廊】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石前这个长方形的池塘,叫“镜池”。游客欣赏“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字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癫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癫蛤模想吃天鹅肉。

teniu.cc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国锦绣景色而得名。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从“锦汇满”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郁金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回台取名“郁盘”,亭就叫一郁盘亭”了。

第三篇: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

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teniu.cc范文网[CHAZIDIAN.COM]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第四篇: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

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平方公里。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

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

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

朗的景区。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那么这四个亭如何

加以区别呢?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第五篇: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

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 “龙凤亭”。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桥的全长375米,宽 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 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熙春台—望春楼—二十四桥—小李将军画本轩】

各位游客:不知你们是否发现我们刚才走过的路程,从虹桥到小金山为一折,湖面由南北转为东西,过吹台,穿五亭桥到此又一折,湖面由东西转为南北,直到蜀冈山麓。第二转折处的起点就是前面那组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熙春台。所谓“熙春”是取《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相融,超然自乐的境界。熙春台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转折之处。它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熙春台内的装饰,使用了扬州漆器工艺,特别是这幅壁画《玉女吹萧图》,采用扬州磨漆画的工艺,表现出一群唐代仕女欢歌艳舞的壮观场面。

从熙春台向东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楼,楼屋二层,翘角飞檐。上层半为露台,登台可览园中秀景;楼下中为茶室,南北两小间分别辟为山水庭院,顶部可见天日。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小李将军指的是谁呢?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因此,我们今天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可以联想起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象。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那么二十四桥因何得名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前来观赏。过了画本轩向北过小石桥西折便是那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了。请看,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并未见到二十四桥桥名,但却处处暗示二十四之意。当然也有人说二十四桥指的是二十四座桥,然而我们对二十四桥似乎也不必作繁琐的考证。倒不如对杜牧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细细的品味。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会有许多中外名人前来观赏这里的景观。

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景区时,他们走到杜牧的诗碑前,一起观赏并朗诵了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绝句。在熙春台,20名弹古筝的小朋友齐声欢呼“金爷爷好”,并为金日成和江总书记弹奏了民乐《渔歌唱晚》,赢得了一片掌声。

“二十四桥月如约,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这是长期旅居国外的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来游览瘦西湖后发出的感叹,不知各位对此有无同感。作为导游的我衷心希望迷人的瘦西湖风采能拨动您的心弦,给您留下清新隽永的回忆。

好,瘦西湖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沿着湖畔长廊继续往北,去游览下一个景点——大明寺。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