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关于家乡盐城市盐东镇的近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13-70160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8 20:30: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家乡盐城市盐东镇的近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盐城市盐东镇的近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10商贸英语2班姓名:陈秋婷学号:10131302

一.前言

当回家的汽车在沿海高速公路上急速平稳地行驶着,当那美丽神圣的鹤影再次浮现在眼底,我迫不及待的向窗外放眼望去:那广袤无边的田野,那崭新亮丽的城市新区,那四通八达的的交通线路,那来往穿息不止的人流车队,使得这片热土愈显繁忙和充裕.从市区乘坐县际班车沿城乡公路而下,一路上可以尽情体验新拓宽的双向四车道带给你的喜悦和憧憬,遥望远处高耸的电厂烟囱和新建的工业园区,整齐的居民小区,耳边可以听到车内人们对这一年的热烈讨论,回眸只见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最淳朴的笑容.纵然离家才半年,家乡的变化依旧不可小觑.回想这十多年,家乡已取得硕大的成就,这不由得令我们对沿海开发步伐中的家乡更加充满自信和期待.参加者:陈秋婷,陈锋,陈贵阳

二.时间:

2011年1月17日~2月7日

三.地点:

盐城市盐东镇

四.现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和形式:

上网查询资料,实地参观,社区访问,撰写活动报告

(二)活动报告:

走出矮矮的户门,走进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我突然意识到岁月的变迁给一切带来的变化.眼前即景与儿时记忆中的画面在无言中形成鲜明的对比:道路变宽了,房屋变高了,工厂越来越多了,街道上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夜晚的景色更加迷人,从前昏暗的白炽灯泡发出的光是如何也比不上今日霓虹的绚丽和多彩的.加油站,发电厂,工业区,还有那自然保护区,今日的风景正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而在这发展的背后,是我们伟大的党的正确领导,是父辈的辛勤汗水和珍贵智慧,是对我们满腔热血报效家园的召唤.我们看到了成就,更要看到那一片等待我们开拓进取的辽阔空间.1.教育:

十多年前,在我还在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是依旧在村里的小学念的.那时的村小有幼儿园的大小班,还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仅六个班.学校包括老师的宿舍食堂在内,只有四幢平房,无所谓操场,每个班级仅有教室前的一片空地

作为课间活动场地和体育课的场所.由于是村子里的学校,谈不上寄宿制,自然也没有学生的宿舍和食堂.学校虽小,却依旧有一半的土地作为农田.学校旁只有一家很小的商店,我们当时称之为“小店”,兼卖零食和文具.学校的设施简陋,师资也紧缺.语文老师会教语文,同时可能还得教美术,劳动等科目,数学老师教数学,可能还得教体育等等.记得当时我们有过这样的状况,语文数学是一个老师教,前半节教语文,后半节让我们学数学.教学资源也很紧缺.那时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课外读物的概念,就连平时的习题资料也没有,每天都得学生帮老师在小黑板上抄写习题,由每一个同学自己抄好后晚上带回家做.至于体育设施,只有一个破败的篮球架.而那些上中学的学生都得骑车去镇上的学校.学校很远,道路也不通达.十多年后的今日,我已离开家乡踏进大学的校门.回到家乡,看看这已发生变化的故乡,教育这一方面也有了突破.可能由于优生优育的原因,生源自然减少,村子里不再设学校.小学现在主要有两所,镇子上的和南三区的.学校的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新建了校舍,省里还给配备了音体设施,改建了校门,美化了宣传设施,学生的食宿条件得到了改善,以前的简单的平房已有大部分被楼房替代.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也得到扩充.一批批新的教师资源来到了这里,以前的那种一位老师兼交几门功课的现象逐渐消失,体育课,美术课等功课课上的“放羊”现象很少再会出现,英语老师的水平得到了总体提高.素质教育的实现有了物质上的保障.建议:

虽然十多年的发展给家乡教育带来了收益,然而仍有很多不足.据南三区那所小学附近一家小书店的阿姨反映,如今乡镇小学的英语师资还是较为缺乏,尤其是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计算机教学仍需提高.教学条件仍需要改善.2.工业:

十多年前的家乡,道路仍很落后:泥泞的乡间小路,留有缝隙的城镇柏油马路,雨后路面上总还有许许多多水塘.而今已拥有了双向车道,城乡公路基本普遍.不用担心雨天路面无法出行.这为家乡工业和农贸的顺利发展铺垫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俗语说“要致富,先筑路”,眼看着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将城镇与大市区紧密相连.沿着道路有规划的工业园区已具备雏形.现有庆丰工业园区,东南工业园区,洋马药材场等,均已颇具规模.在实地走访中,我看到了宽阔的园区道路.电厂负担起了园区和许多居民家的供电和供热区道路.以东南工业园区为例,有纺织,机械,电力,建材等.新建的电厂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就.首先为给电厂提供便捷的运输渠道,我们疏通且拓宽了河道,在此过程中有一部分临时岗位.电厂为居民多提供了一项就业渠道.每年到麦子收购季节和棉花收获以后,大量的麦秸,玉米秆,棉秆又可以卖到电厂,粉碎后作为补充燃料,每年不但减少了许多燃煤,还避免由于直接燃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粉尘污染.农民也因此增加了一笔收益.而且,草料运输加工过程中,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建议:

工业类型还比较单调,工业基础也相对薄弱.所以还要加强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应当注重品牌的建设以及工业技术的提高和改进.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前些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十二五”发展过程中,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既好又快的发展.工业发展与治污必须同时进行.3.农业:

这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发展得到很大提高.由于一些农用机械的使用,农民在播种,施肥,除虫,灌溉,收获等环节上便利了许多,进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了搞副业,上班,外出打工等途径致富.同时由于城市对新鲜瓜果的需求,很多村子的大棚种植规模也大起来了,许多农户选择种一部分粮食,再种一部分瓜果蔬菜.与之相适应,农贸收购市场也已火热.单去年的辣椒收购几乎供不应求.建议:

在家附近的几个村子巡视一番后,我意外发现,有几处的水利不是很好.一些农田的排水沟几近堵塞.询问之后,原因有村民防洪灌溉意识不强,村里组织不到位等.这一点应得到重视.此外考虑到市场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以及也有农产品销路不好的状况,我认为政府应当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客观即时的市场信息指导.还有一点是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生产用水的处理.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点不容忽视.4.生活:

首先是住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搬进小区,住进了楼房;然后,居民的饮食结构得到了改善,人们不再单单求吃饱,更求吃好,每天来到菜市场,摩肩接踵的买菜人群证实了人们生活的改善;外出,越来越多的人家用上了电瓶车,公路上汽车,面包车的数量日益增加;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居民围看戏剧表演成为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的文化生活的确有了显著提高;在居民的服饰方面,我们可以来到街道两侧的店里观摩一番,亮丽的色彩,时尚的款式,最新的潮流,见证了家乡在努力追随时代脚步的痕迹.来到理发屋,那些时尚的发型也证实了这个镇子与外面大千世界的息息相连.建议:

一是住房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一些地区住房建造零零散散;二是菜市场的卫生状况有待提高;三是文化建设仍需进一步深入,比如传播全民健身的理念,增加戏剧下乡的频率,增加传播的形式,如电影等;四是农村互连网的应用,条件还不是很完备.

第二篇: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113班高丽婷学号:1103070307

家,对于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想一想就会觉得温暖的字眼。当你困难无助的时候,当你面临挫折的时候,当你开心喜乐的时候,当你事业有成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自己的父母,家乡的位置,无论你有多忙,不管你身在何方,家乡的点滴变化都会牵动你的心绪,你的心会为它而跳动,你的神思也会为它而伤。

很喜欢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家乡,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眷恋情结,它的变化一方面会让我们觉得欣慰,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觉得伤感。一年前,我还未离开家乡,身在家乡,一天天看着在门前的黄土高坡被黝黑的柏油马路替代,原来的低矮平房逐渐增高,变成高耸的大厦,一块块的黄土地上铺满了绿草,感受着它的变化,唯一的感觉就是新奇、开心,而如今,身在他乡,家乡的变化给我更多的却是怀念,担心再次回去后一切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自己只能在梦中缅怀过去。但世界在变化,家乡也必定是要变化的,虽然笑着哭最痛,但我们还是要祝福家乡,祝它变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我的家乡——朔州是一个历史沉淀十分厚重的地方,峙峪遗址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朝即设马邑县,北齐设州延续至清末。三国大将张辽、北齐名将耶律金、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宰相王家屏等均为朔州人氏。边塞文化是朔州的一大特色,从秦汉到唐宋到明朝,朔州一直是北方要塞,有大量宝贵的边塞遗迹,包括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全国仅存的辽代古城旧广武、杨家将

抗辽的古战场金沙滩以及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佛教古建是其另一文化瑰宝,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千年木塔应县释迦塔、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均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然而20年前的朔州,却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满眼是黄色,无风灰蒙蒙”的景象。

由于过度垦牧,北朝民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丰美朔州早已变得草场退化,林木凋零。而当新朔州市伴随煤电开发孕育而生后,她在概念中给人的印象,不是黑便是黄。曾经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当时脆弱的生态环境:“挖了一窑煤,干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剩下一堆灰。”“十山九秃头,洪水遍地流,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听长辈们谈起过去的天气,无非就是黄沙漫天,春耕时分尤其严重,出去走一遭,立马就能抖一簸箕黄土下来,不做防护措施很容易就会伤到眼睛,当沙尘暴来袭时,风中的沙子吹到玻璃上,乒乒乓乓的,听得都心惊胆战,深怕一不留神,玻璃就被打出洞来,但今天,这种情况却不会再出现了。

20年来,朔州一直在绿化方面做努力,成果也是显著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哥哥去帮忙植树。家里并不是很富有,我们的零用钱也很有限,但在某一天,我哥回来后就买回来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听他说这是用他植树所得的酬劳买的,当时只是觉得有好吃的、好玩的很开心,只是觉得那一天的生活变得很多彩,如今,想得更多的却是家乡气候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黄沙漫天野人家到绿树成荫塞外明珠,这20年来,朔州的气候变化不可谓不大。

另一项巨大的变化则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上。“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历史上,朔州虽孕育了特色鲜明的边塞文化,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几乎占据了生命的全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吃粗粮有益于身体健康,可若真正以粗粮为日常饮食,又有几人能够忍受?大家现在所熟知的朔州小吃,像用莜面制作的莜面窝窝、鱼鱼、蒸饺等各种面食,用特产的土豆生产的土豆粉制作的粉汤、水晶饺、凉粉等吃食在以前也只是能在像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食用,平时根本是见不到的,至于荤菜更是一年难见,而现在,最起码每户人家能保证每餐摄入足量的营养,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还记得小时候的衣服吗?手肘处、膝盖处、臀部最常见的就是补丁了,而且往往是两三层摞在一起的,当时的经济发展可见并不很快,当然,现在也会看到打补丁的衣服,但这种补丁和那种补丁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生活必然,一个却是一种时尚风格。

人们精神风貌的变化也是巨大。说起20年前看电影,张爷爷记忆犹新:“那时没电视,书也少,只能听听广播,能看上电影就是享受了。老电影院在旧城东大街上,逢年过节人山人海,买不上票是常事;后来在东门外又建了新电影院,大些敞亮些,几乎每一场也都是满座儿„„”然而,现如今朔州市共有影剧院9座,电影公司7个,朔州人不仅看电影的场所宽敞了,还开始拍自己的影视作品,建起了标志性文化工程: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维修了市影剧院,建起了具有二级标准的市群众艺术馆并作为市歌舞团团址。现代

化进程在稳步前行,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也在发展。节日必定少不了各种节目,在朔州,如果没有扭秧歌的表演,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可以说是节日的最重的重头戏啦。曾经,这只是一种不入流的小把戏,大家也只是看看,乐一乐,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更不会去学习,而今,扭秧歌却已成为百姓健身娱乐的一种休闲活动,也是一些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朔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今朔州的硬件设施已经很不错了,但相应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仍偏低,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落后,城市的承载能力、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大,城市商业品质还需要继续提升;生态建设尚需努力,城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我坚信,朔州会越来越好的,朔州的明天会更辉煌。

第三篇:关于福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福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前言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大学生围绕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近十年来,福建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努力增强居,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

首先我们对福建居民发了一百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本次调查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如下:

1、物价、房价上涨过快,生活压力大;

2、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3、业余生活过于单调;

4、基础设施有较好的提高;

5、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6、居民素质有所提高。

建议

1、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2、加大宣传消费;

3、控制并稳定商品价格;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的发展问题,还必须依靠福建地方党委和广大人民,充分调动福建人民自力更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活内部因素,激发福建自身优势,激发福建自身潜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对台优势结合起来,把福建建设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把福建历史品牌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家乡发展变化调查报告(小文档网整理)

关于改革开发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7月10日到8月12日 调查地点:清镇市站街镇水塘村 调查对象:水塘村村民 调查方法:访谈、查阅 调查人: 冯颖

水塘村是站街镇其中一个村庄,村里的一切发展都是在站街镇的领导下不断繁荣富强、日新月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的家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在老师布置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我就想好要调查家乡在改革开放下的发展变化。介于对家乡基本情况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我采用了走访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我的调查之旅。

在7月12日我查阅一些关于站街镇上背景和实行的发展政策,以便于了解村上发展情况。

站街镇在文革期间至1979年名为站街革命委员会,下辖甘沟、席关、康济、高乐4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撤销站街革命委员会,恢复站街区公所;1980年3月站街区公所下辖的甘沟、席关、康济、高乐4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4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站街镇现有38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267个村民组,总面积216.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35520亩,其中田为18090亩,土为17430亩。站街镇位于清镇市中部,地处云归山,老黑山之中的丘陵地带,东抵麦格乡,西与犁倭乡接壤,南抵红枫湖镇,北与卫城镇相邻,全镇平均海拔1327米,总面积为217.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族、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镇。站街镇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境内蕴藏着有铝、铁、磷、硅、煤和重晶石、云归石、耐火粘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站街镇各村“五大战役”促增比进位站街镇党委、政府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以“攻山头抢阵地”的战斗作风,全力发动“五大战役”,夯实基础,促进增比进位。

站街镇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立一批专业蔬菜基地,经果林示范基地,畜禽品种改良点,成立养殖协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广大村民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通过“工业强镇”战略的强力拉动,2010年,站街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3亿元,工业总产值29亿元,财政总收入6070.97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随着工业强镇战略的深入实施,站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街镇各村将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作风整顿”力度,紧盯“建生态文明重点镇,创科学发展核心区”发展目标,着力“抓项目保发展、抓环境保生态、抓规划保建设、抓稳定保和谐”四大举措,持续实施“生态文明互动、循环工业驱动、现代农业推动、城镇一体拉动、民生保障带动”五大战略。强力推动“项目引擎、合力爆发”模式,紧紧围绕工业化大力谋划项目建设,切实号准工业强镇“龙头引领”命脉,以“项目提速、产业打造、机制创新”为三大主攻方向,强力建设清镇乃至贵阳的工业重镇、重点城镇。

推行集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站街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站街镇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立一批专业蔬菜基地,经果林示范基地,畜禽品种改良点,成立养殖协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广大村民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站街镇将紧紧抓住“建设循环经济煤化工基地核心区”的历史机遇,努力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循环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农业“三化”工程四个方面

的新优势,励精图治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抓好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

7月14日是我正式进行实地调查活动。通过整理出行动的方案,我怀揣着自信向调查目标地点走去。我来到村里后我们或多或少感到一些紧张、害羞和胆怯。但是,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使这次调查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我们决定勇于尝试,挑战自我。而村里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小时候记忆中的家乡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房屋成倍如春后竹笋。九点钟时我手中拿起访谈资料和笔开始我的调查之旅,我抽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家,进行了我的访谈,“你好,请问占用你们几分钟吗?能帮我们做个调查吗?”在问卷过程中,村民们都十分热情,当问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时积极配合我并给出意见和建议,但是也有的村民忙于别的事或者是觉得浪费时间、不理解调查的意义,而敷衍几句就离开。一个一个访谈做下来,令我们深感欣慰和成就感。7月17日至19日,我转战到村民辛勤劳动的农田里进行现场调查,虽然很热、很吃力,但是执着的信念和热情支撑着我,在土里又穿梭了很久,在村民们的汗水里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积极配合,我感到万分激动。7月20日到23日,我决定进行最后一次调查,我选择再次在村民家调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我终于把调查得差不多了,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了,但是我收获颇多!

经过访谈调查活动,我把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查阅关于村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综合得出精简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过程日志。我对于访谈调查进行整理分析,这能为之后顺利地撰写调查报告提供有力的支撑。我在整理资料时,决定采用典型问题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差异。

经过这次对家乡的调查研究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得出:

同时在进行资料查阅的同时也对当地一部分村民进行实地的访谈调查: 1、80年代初,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多少?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

过去大部分人们基本靠农耕作为全家收入,所以基本在5--10元之间,而现在大多数的人中除了老人在家干农活以为,年轻人人基本都出门务工,是在1000---1500元左右。

2、现在您与您身边的人服装样式如何?饮食方面有什么变化?

过去人们只是关注能否遮风避冷,不注重穿着样式,现在则注重于多样精致漂亮样式。在饮食方面过去人们只是能吃饱不饿肚子的粗茶淡饭,而现在则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饮食丰盛多样、注重营养均衡有益于身体健康。

3、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您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现在的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以前整体上都是茅草屋、瓦房,有的村民贫穷甚至搭棚为家,条件相当差。现在人们都住上黔北民居式小洋楼,生活舒适而安逸。

4、过去主要出行工具?现在主要的出行工具是?

以前的出行工具主要是步行或是马车、单车。现在村村都通公路,有了公交车、巴士,在当地大城市也有了火车,人们买了私人摩托、小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以前读书只是有钱人家的事,人们对教育也不重视,而现在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但是想要高等教育真正走入每个家庭,还有很大一段路要。

6、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您村的医疗、养疗等福利是否有所变化?

过去对于医疗、养疗等福利不重视,只是追求吃饱穿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并普及了农村医疗保险等福利,每个家庭的健康都有了很大的保障。

7、村里风气和以前相比如何?

过去人们相处和谐,基本是每个村民之间都亲如家人,勤劳热情、淳朴踏实。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触事物的复杂化,人们缺少了当初的朴实和真诚。时常会有违规

情况时有发生。但是人们的文明礼貌,道德素质随着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是增加了见外的冷热情而缺少了真热情。

8、您认为家乡在这30年中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现在有了乡村建设发展,衣食住行更加现代化,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庭收入增加。人们逐渐能接受社会更多的新鲜事物成为生活习性,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通信方便快捷,手机基本是人手一个。也有的村民认为这三十年以来虽然一切都在前进,但人与人之间的欠缺交流,是最大的变化。

9、您认为改革开放30年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之处是什么?

在较强的现代化思想文化冲击,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物价上涨,衣食住行消费高导致生活困难,消费水平降低,工厂的兴建使环境污染恶化。

10、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情况如何?

现在是属于稳步发展的状况,施行了很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方针,但是有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如就业问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公共设施建设等。

7月24日,整理了上述访谈的资料后,我得出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整体来说家乡发展是在全方位进行现代化建设,不断变得繁荣富强起来,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以及人们的业余生活等方面,政府部门也重视经济建设,改善道路,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但是通过我将近一个月的访谈和查阅调查,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现在当地人们在辛勤一天劳作以后缺少一个较大并健全的娱乐场所,供给人们放松。公共设施建设也不健全,不能使村民生活方便。在而就是村民关心的就业问题不能解决,引发空巢老人、小孩问题,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合理的解决。还有一点就是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热情逐渐过渡到城镇及农村,这是值得相关部门注意并应该解决得,最后就是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我的观点和建议是希望政府在资金合理的情况下先解决公共设施建设问题,也可以适当的让当地民众参与其中来。对于就业问题、空巢老人、小孩问题,则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在大量引进相关企业或者合资,这样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可以缓解空巢老人、小孩问题,也可以实行相关政策进行管理帮助。而冷热情问题则是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当地政府可以开展一些精神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人们文化知识,也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冷交流并且增进情谊。最后垃圾问题则可以在镇上直接修建垃圾集中处理场,可以方便很多村生活垃圾问题,也可垃圾回收。

现在我们离成功仍然还有漫长的一段距离,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是风风雨雨,崎岖不堪,我们要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我们要进行村民自身素质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上需不断加强学习,根据因地制宜的方法对村里进行合适的发展改变,同时村里领导要积极的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的心声,做到一切发展都不能离开群众去行动。切实落实党的政策和方针,达到村里政策和国家政策一同前进而不落后。

最后,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虽然大部分用不到,但是让我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改善了自身的不足还锻炼了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和自己的耐心和做好一件事的意志和勇气,让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我相信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次实践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的变化,这正是此次实践目的所在。当然,此次实践活动还是存在缺陷,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扩大我的调查范围,不能更完善的调查,由于调查范围小得出资料结果,不能十分精确的表现当前的现状和问题,但是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所调查的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的变化问题。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知道了自身的不足,给了我自我提高的方向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站街镇各村的发展战略

2、站街镇历史背景简介

3、清镇市各镇发展前景

第五篇:盐东镇综合情况介绍

纺织名镇 幸福盐东

【概况】盐东镇,隶属盐城市亭湖区,位于盐城大市区东部,北接射阳,南连大丰,毗邻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盐城大市区的东大门,距沿海高速5公里,距盐城南洋国际机场、盐城火车站、盐城汽车客运总站均在15公里之内,距国家一类口岸大丰港35公里,境内省道331横贯东西,沿海高等级公路和省道226纵贯南北。镇域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下辖12个村(居),户籍人口5.6万,流动人口1.2万。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财政总收入1.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83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到账550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13960元。镇党委下设37个党委、总支、支部,共有党员1900多名。

盐东镇交通便捷,产业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先后获得过“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纺织名镇”等荣誉称号,是盐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50个重点镇之一,2009年7月被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为12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之一,2010年10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20个“强镇扩权”试点镇之一。江苏沿海开发和省“强镇扩权”试点、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是盐东镇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发展的三大历史机遇,按照打造“江苏纺织特色名镇、沿海文化旅游新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老年养生中心”的目标定位,到2015年,盐东镇将发展成为人口规模达10万,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聚集、产业集群、结构合理、体制创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卫星城,形成与盐城大市区分工有序,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

【产业特色】盐东镇产业特色鲜明,既是传统工业强镇,也是新兴产业大镇,已形成纺织、新型建材、老年养生、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五大产业。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0家,其中定报企业18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6家,超千万元企业2家。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定报工业销售31.6亿元,同比增长29.5%。现有高效农业基地32个,羊角椒、西甜瓜、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万亩,特种水产养殖面积800公顷,2011年实现农业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29%。

纺织业是盐东镇传统特色产业,全镇已有规模纺织企业68家,形成了东南纺织产业集群和纺机、轧花、纺纱、印染、织布、制衣为主的纺织产业链条。近年来,随着镇域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入户盐东,十多家新型建材企业在新洋港沿

线集聚,众多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入户盐东的省级现代农业园,以国信生物质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交通植物生态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和“千鹤湾国际老年养生中心”为代表的老年养生产业等在盐东快速崛起,使盐东的产业特色更加丰富,发展更加多元化。

【载体建设】盐东镇现有东南工业园、新洋港新型建材工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项目载体,三个园区各具特色,为客商投资兴业提供多种选择。东南工业园:位于盐东镇东南村境内,紧靠331省道,始建于2000年9月,是盐东镇纺织纺机工业集中区,曾获“省级示范工业小区”称号。近年来,镇政府不断加大东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园区内路、桥、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促使园区提档升级,提高承载能力。目前东南工业园已达A类园区标准,生产、生活、服务功能齐全,现有入园企业40家,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前纺和织造机械制造基地,全国知名的纱、布和服装出口生产基地。新洋港新型建材工业园:位于盐东镇西北部新洋港黄金水道两侧,主要在生建村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启动区1平方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以建材、物流产业为主,现有入园企业16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优势,成为盐东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盐东镇李灶居委会境内,集镇规划区向西2公里省道331南侧,原为亭湖区直属管理,2010年改为区镇共建园区,是亭湖区唯一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1万亩,已经建成四纵五横标准水泥路和沥青路12.5公里,配套涵闸6座,水、电以及园区内灌溉渠网全部实施到位。目前,园区展示培训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外装璜,配套的绿化景观基本完成,将于7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已有面积达800亩的盐城鹤鸣轩生态园、1200亩的台资蝴蝶兰项目以及1000亩四膜大棚、800亩香兰葡萄采摘观光园等十多个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项目进入园区,一个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观光休闲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正快速形成。

【集镇建设】盐东镇作为省“强镇扩权”试点镇、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正在全力打造盐城东郊低碳生态新城、市域东部和沿海开发重要的节点城镇。在镇区重点建设了李灶西、李灶东、向阳河南、东南华西苑四个居民集中居住小区,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入住485户。首批64亩房地产开发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商贸一条街、农贸市场、装饰装潢材料市场等16类重点项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

目正快速推进。委托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盐城市政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了《盐东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系列规划,现已通过评审和盐城市政府审批。同时进一步修编了集镇片区的控制性详规,完善了集镇两个新型社区和四个保留村的集中居住区的具体规划,优化了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点)的空间布局。新镇区建设按照老镇区、社会事业项目区、“千鹤湾”项目区、行政中心及辐射区四大板块实施“四区”联动,着力提升城镇品位,增强集聚功能。目前,新镇区骨干道路建设、千鹤湾项目启动区建设、行政中心大楼、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等年初确定的10类17个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正在推进之中,到2011年底将形成李灶镇区“六纵四横”、东南次镇区“五纵五横”的循环交通网络,拉开集镇发展框架。

【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盐东镇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项目和工程。“十一五”期间投入40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新增农村公路75.2公里,改扩建桥梁66座,农村路网硬化率超过55%;投入2000万元实施了三年治水工程,修建闸站41座,疏浚河道近30公里,五大圩区全面建成,彻底消除了镇域范围防洪盲区;投入3000万元正在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将停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居)自建的简陋水塔供水,实现全镇所有村(居)自来水全部由盐城市区水厂直接供应;投入30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率超过70%;此外,计划投入千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规划选址,投入9000万元的新奥管道天然气项目将于2011年底完工,届时盐东将成为盐城首家具备管道天然气供应和污水处理能力的乡镇,生产和生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盐东镇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均衡,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医疗卫生网络健全,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广播有线电视双入户率达100%,2010年实现了广播有线电视双入户“万户镇”目标;镇卫生院综合实力在全区乡镇领先,全镇12个村(居)卫生服务站全部通过市级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不断增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快速推进,已有近14000人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达80%,有8000多六十周岁以上农村老年居民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部到位,全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500余户,1127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组织建设】结合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

举,建立起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公开竞聘,对部分机关中层干部进行了结构优化。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创新组织设置,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新途径,成立了盐红羊角椒、大宏高品质棉、蔬菜协会等合作社组织10个,经纪人支部3个,并发挥了良好的组织、引导,服务“三农”的作用。在阵地建设上,东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凝聚人气人心,硬件达到五有标准,村史陈列馆建成开馆。东南村、曙阳村、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和改建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来保证制度的执行。明确责任,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打造和谐、阳光、为民的机关,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排查剖析、整改提高等系列活动。围绕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六个抓”,即抓理论武装、抓制度建设、抓精神状态、抓作风转变、抓素质提高、抓督查检查;针对当前工作坚持做到“五推进”,即推进思想解放、推进项目建设、推进统筹共建、推进民生工程、推进后进帮扶。

2012年3月9日

关于家乡盐城市盐东镇的近十多年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