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对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3-83248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1 11:04: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对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涂序停

(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南昌 330003)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主要问题,并提 出了具体措施。同时,针对江西长运在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关键词:城乡客运;一体化;思路;探讨

0 前言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发展农村客运的需要。中央已经将“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交通部也提出了农村运输要实现“村村通客车”的目标,这一系列政策的因势力导,极大的推动了农村客运的发展,为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发展市场经济,构筑一体化交通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安全、便捷、快速、可靠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作保障,大交通格局要求统一客运市场管理,彻底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

再次是发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硬件条件基本成熟。近几年,随着全国干线公路网络化工程、县乡道路通达工程的全面推进,我国城乡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到2002年底,公路通车里程175.8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发展到130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4%,通班车率达到98%,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2.5%,通班车率达到81.9%。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且发展的硬件条件已具备,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1客运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1.1存在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的界限逐步模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呈现出来。并且,随着政府部门开展“村村通工程”,城乡道路畅通平坦,也为公交客运的进入提供了条件。但是,随着公交客运的穿城进村,由于交通管理的“二元格局”未改变,行业壁垒还未打破,造成了班线客运车辆和公交车辆的不平等竞争,引发了当地班线客运经营业主集体堵车、上访、罢运、打、砸等事件的发生,诱发了

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全国的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许多省市相继出现类似事件,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重要媒体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报导。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事件是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现象,是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表象显现。笔者认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问题,主要就是管理主体、政策法规、市场建设一体化问题。

1.2.1管理主体一体化问题一直以来,我国道路

客运采取的是部门分管的管理体制,参与管理的部门包括交通、城建、公安等。公路客运、农村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而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客运则由城建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有它形成的历史原因,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现在,这种多头管理的状况已不适应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整个城乡客运行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1.2.2政策法规一体化问题由于执行的政策法规

不一,导致在执法标准、税费标准、运价政策上不一,形成公交客运与班线客运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为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1.2.3市场建设一体化问题主要指在无形市场建

设方面,树立城乡道路客运市场一盘棋思想,对城乡道路客运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服务规范等。目前公交客运、公路客运各自为政,划地为棋,导致了城乡客运的封闭和隔阂,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难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适度竞争的城乡客运体系。2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是促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2.1政府部门积极参与

要提高认知度,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政府主管部门要予以重视,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给予适当扶

43持,充分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2.2要建立适应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管理

体制

目前交通管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家管理、行业分割、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各自为政,导致交通管理区域分割,部门分割,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根据全国有些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实行“一城一交”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是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方向。所谓“一城一交”,就是在一个城市只由一个部门代表政府负责对全市交通进行规划、管理、协调、监管,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北京、上海、重庆、哈尔滨、深圳、武汉等大城市便是如此,将城市公交划归交通部门管理,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2.3实行统一政策

2.3.1统一政策规范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对

于同线、同区域经营的车辆要采取统一的执法标准,确保政令一致,监督一致,管理一致。

2.3.2统一的税费标准城乡客运一体化,要避免税

费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城乡客运由于其短距离、运价低、利润空间小的特点,如果营运负担过重的话,不利于发展,对城乡客运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城乡客运的协调发展。在全国城乡客运一体现化发展较好的地方,在税费上均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广东省出台了专门针对公交化班车的计缴公路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的优惠规定。淅江省规定:对县市区域范围内乡镇村之间,养路费、客运附加费全免,由县市始发至乡镇的,实行减半征收。

2.4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规

范客运经营行为

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重要的是还要加强对准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具体来讲,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线路及运营要求,实施线路有偿经营;二鼓励散小弱的经营主体向优势企业集中,实行规范化经营;三是对于年度考核不能满足招标要求的企业,予以淘汰。通过这些途径,进一步达到规范经营,规范市场的目的。江西长运参与南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南昌市城乡客运的现状

在南昌市城乡客运市场,共有南昌市公交总公司、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港客运有限公司、江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等经

营主体。江西长运目前经营城乡客运车辆数基本上维持在120台左右,班线数也基本上维持在30条左右。南昌公交公司,截止2003年,新增车辆232辆,车辆数达到了1599辆,比2002年增长了27.2%,通往南新两县特别是通达乡村的线路己有27条之多。近年来,相继开通了莲塘、长堎、厚田、向塘(西)、蒋巷等班线,经营城乡的客运车辆也大为增加。江轮客运公司和南昌港客运公司车辆占有数,在我市的城乡客运体系中未占主导地位,在本文中不进行过细的分析。

3.2江西长运在参与城乡短途客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南昌市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模式为:由交通、市政、公安等部门对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我市长途客运、农村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城市公交、城市出租车客运归市政建设部门管理。这一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障碍。以江西长运为例,一直存在以下困惑:

3.2.1准入障碍江西长运公司一直以来,想申请进

入公交客运领域,但就是由于体制上的问题,一直难以落实下来。

3.2.2新增班线审批困难由于实行的是交叉管理

模式,在客运班线审批上,政府目前采取的是交通、市政、公安交管三家联审的制度。而由于行业利益关系,实际上难以执行。

3.2.3执法监管标准不一由于管理的主体不一致,就导致在执法监管上的不一,其中,就有在乘员核载的标准不同。按照建设部的要求,城区的公交车辆允许每平方米超载一定乘员,实际上公交出城的班车未经有关部门认可,也堂而皇之的享受起这项权利,因此在城乡客运班线上,形成了公交超载的“特权”。

3.2.4税费政策不一按照交通部的《征费管理条

例》和《客运附加费管理条例》,行驶在跨行公路的公交车,在跨行公路10公里以内的,按三分之一计收;跨行公路在10公里以上20公里以下的,按二分之一计收;跨行公路在20公里以上的,全额征收。事实上,公交车辆在所有跨行公路上,均未向有关部门交过任何公路客运规费,而公路客运车辆必须全额征缴,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竞争。

3.3对发展城乡短途客运的几点建议

3.3.1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一城一交体制改革目

前我市交通行业职能交叉、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已

经不适应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市有关部门也已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了,于2004年对我市的城市公交客运和公路客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交通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意见,这其中就涉及到交通职能的管理权限问题。公路客运企业应积极参与和推动省市关于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多方渠道反映和建言,实行由交通部门为首的一城一交体制,有利于打破目前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局面。

3.3.2实行经营模式的转变目前,在南昌城乡客

运市场上,采取的多是公车责任经营的模式,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格局散、小、弱,同时,责任经营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规范经营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公路客运行业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了在参与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中的步伐。面对公交客运的“红火”发展,公路客运企业要进一步转变经营模式,加快对市场净化的步伐,实行线路经营权收购或兼并,采取公司化运作,或实行公车公营模式,加强监管,树立公路客运行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为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中抢得先机。

3.3.3加强协调与沟通公路客运企业要对城乡客

运的发展进行综合全面的统筹策划,形成一个系统的协调机制,对城乡客运进行包括市场、策划、公共关系、决策、站点等的综合分析与考虑。同时,要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及时向政府和行业部门反映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稳健和谐推进。

3.3.4加快进入公交的步伐,积极推动公交线路运

营权招投标2004年5月1日,建设部出台了《市

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南昌市也出台了相 应的实施办法。公路客运企业应抓紧时机,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进入城乡公交客运的步伐,同时,积极推动公交资源市场化,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

4结语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课题,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回避,需要我们多方共同努力去面对和解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该课题进行一个有益的探讨,为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道路运输发展纲要[S].2001.11.29

[2]崔屹忠,帅朝晖.统筹发展浙江客运一体化破题[N].中国交通报.2004.11.17

[3]张晓,龚紫.新蔡县发展城乡公交的启示[J].《中国道路运输》2003年第4期.第25页

[4]邱国义.治理交通拥堵,先要清除体制障碍[N].新华网.2004.3.6

[5]游 昉.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N].运管人家网,2005.1.15

[6]伊航,赵文浩.农村客运班车,公路规费有优惠[N]杭州日报,2004年10月25日

[7]交通部长冯正霖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N].上海市政网,2004年6月10日,45

第二篇: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改善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客运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客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要而言,这种发展还是相当有限的,还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客运的要求。如果把农村客运问题当成一个孤立系统去思考解决,必将影响与城市公交等客运方式的合理衔接与协调发展,因此必须跳出传统的思路,把城乡客运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公共客运产品。

一、当前农村客运发展面临的问题

1、运力和运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员居住分散、人口流动性弱、出行时效性强,导致农村客运客流量小、流向不均、流时不确定,客源分散,农村客运平时运力长期大于运量,逢赶场(集)、学生放学等客流高峰时运量又远远大于运力,使运力与运量始终难以匹配,容易导致高峰时间超载、超速等问题的发生。

2、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农村地区的客运企业普遍是采用以包代管的“挂靠”经营模式。在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下,争抢客源,擅自提价、宰客、卖客、甩客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既扰乱了客运市场经营秩序,在道路运输安全上也存在着一定隐患。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近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相对于农村客运发展的需要而言还比较滞后。农村公路等级目前仍然较低,绝大多数都是三级、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抗灾能力弱,道路状况差,部分道路遇上雨天,路面坑坑洼洼,行车极不方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交通标志、安全设施等相关设施也不够齐备,部分公路还难以达到通行客车的安全条件,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4、车辆装备水平低。目前,农村客运车辆装备水平总体比较落后,绝大多数为普通级客车,且技术水平低,车辆档次差,车辆陈旧老化,服务设施不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运输服务质量不高。

5、农村客运企业普遍亏损。由于当前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等原因,造成车辆油耗高、磨损严重、轮胎消耗大,增大了农村客运车辆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农村客运的收入偏低,且在营业税、保险费、承包费、管理费等费用方面收缴又缺少实质性优惠政策,致使经营者负担过重,难以实现收支平衡。这样的经营环境很难保障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

6、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衔接不畅。由于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与农村客运分别由具有不同经营资质的企业承运,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运输方式在规划上互相排挤的多,相互合作的少,从而导致了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与农村客运之间相互衔接不畅,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得不到最有效解决。二是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发展存在冲突。由于主城区城市化进程迅速,农村客运服务范围缩减很快,鉴于城市公交自身的优势,凡是开行城市公交的线路,与其同线的农村客运车辆根本无法和城市公交竞争,致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前期投入成本难以回收,不仅打击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积极性,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成因探寻

分析目前农村客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归纳讲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农村客运的投入不能满足建设城乡统筹需要

目前,政府对农村客运车辆的补贴仅有燃油补贴一项,除此之外政府对农村客运没有其他的明确的税费减免政策或补贴。在这样的环境下,具有公益性运输特点的农村客运企业,很难按照高质量的服务标准经营下去。同时,由于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了一些偏僻的行政村虽然公路已通,但由于通村公路开行客运线路的安全条件尚不达标,致使客运车辆难以开行。

2、经营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群众对出行的要求

目前农村地区的客运方式主要是次支道路客运定线车和农村客运班车,其中大部分属于公司以包代管的“挂靠”经营。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公司对车辆的经营者和驾驶员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失控。同时,经营者和驾驶员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往往只选择对经营效益好的线路,奉行的是“盈利性”原则,但农村客运需要的却是“公益性”运输,现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明显不适应农村客运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群众需要但又经营效益差的农村线路往往无人问津,普遍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往往会出现“群众有需求,政府有规划,客运无人跑”的尴尬局面。

3、城乡客运发展还缺少统一、协调的发展规划

在原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的分割模式下,形成了以城市公交为主的城市客运解决方案和以农村客运班车为主的农村解决方式。两种方式的运输范围划分很清楚、自成体系,与之相配套的规划也互相分割,形成了两种管理模式和两种发展规划,两种发展规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后导致了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衔接不畅,群众的乘车依然不变。

4、现有农村客运的运输组织方式不适应农村客运的特点

长期以来,农村客运按照交通部的班车客运进行管理,实施了“四定”(即定员、定班、定线、定票价)管理,但这种运力组织方式并不符合农村客运的特点。首先,农村客运存在着客流量少、流向分散的问题,而目前定线营运却难以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也难以支撑自身的客运经营。其次,农村客运出行量不稳定,平时出行量少,高峰时间出行量大,在定线经营的模式下,每条线路的车辆相对固定,往往会出现“高峰人找车,平时车找人”的局面,对客运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三,目前农村客运问题往往以县为单位来解决,各县的农村客运只能在本县范围内运营,不能跨县营运,而农村群众的出行往往是以经济区域而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定的。特别是毗邻县间的毗邻乡镇,往往联系非常紧密,存在着相互“赶场”的情况,需要农村运力的相互协作和互相流动,而目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线路规划不能满足这种出行需要,造成了群众出行的不便。

三、对策分析

要解决当前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与城市公交衔接不畅的问题,必须把城乡客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要求对现有客运进行系统改造,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定义

所谓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指根据旅客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心城市内的城市公交、城间客运、出租客运、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周边农村的各种客运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各种运力的合理调控,更好地进行旅客运输工作组织,实现统一、有序、高效、协调发展的客运系统模式。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把城市和农村客运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虑,注重了城乡客运的有机连接、从而避免了城乡客运的分割,注重了城乡客运的协调发展,避免了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与农村客运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分割,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而作为整个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的有效推进,不仅能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分割,缩小城乡客运差距,同时也是促进主城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主城区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如果不把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进行统筹规划,就会出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无法统一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当前不发展以解决农村地区为主的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目前群众的出行将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但如果仅仅考虑目前农村出行的解决问题,忽略目前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那么,目前发展的运力将为以后发展城市公交客运制造很大障碍。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后,不仅有利于各种道路客运方式的有效衔接,方便人民特别是乡村居民的出行和中转换乘,为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创造便利条件,缓解城市压力,还有利于道路客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保持供需基本平衡,避免无序竞争与浪费。

(三)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建立城乡一体的客运发展规划

城乡客运要协调发展必须制定出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性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从而确保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2.实施城乡运力组织一体化经营

为了适应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应着力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一体化。所谓城乡客运经营一体化,就是由1-2家具备同时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经营资格的客运公司,通过参与招投标,实现对城乡客运市场的区域性或线路性专营,从而实现客运经营主体的一体化。经营主体一体化可以消除原来分散经营的运输经营业户各自为战、风险承担能力差、恶性竞争不断、经营秩序混乱、社会效益差等问题,由粗放型管理逐步过渡到集约化经营;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同归属于一个经营主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无障碍地将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逐步过渡成为城市公交客运,确保运力过渡期间的社会稳定。

3.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必须强化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快通村公路改造步伐,加强乡村公路管养,全面提高乡村公路通客运班车能力,扫除不通客运车辆的“盲点”。其次,加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根据农村客运市场布局,充分考虑农村客运、出租客运以及公交客运的衔接合理设置站点,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客运量相对大、人口多、已实行片区经营优先建设,满足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的有效衔接。

4.构建城乡客运统一的政策环境

农村客运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因此要促进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一体化,必须对城、乡客运实现同等待遇和统一管理。主要是要对农村客运车辆在税费上给予优惠,可以通过统一参保、减免税 费、建立农村客运发展基金等方式,让农村客运享受的政策逐步向城市公交享受的优惠政策靠拢,从而降低营运成本,确保普遍服务能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城乡客运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地思考,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障,逐步构建起城乡客运的一体化网络,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

第三篇: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

建湖县客运管理处 裴文雅

摘要:本文就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对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以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将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市场互动的组合作用,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

(二)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基本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二是建设一个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衔接顺畅、方便灵活的城际客运系统,有效衔接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及其他客运方式,不断巩固道路客运的保障能力、竞争优势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基本建成能力充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地市级以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郊区主要乡镇。四是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行稳定、安全规范、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系统,实现全国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100% 的中心镇建成客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力争实现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30%以上。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联动,有序衔接,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公益属性,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加大公共财政、土地等公共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满足城乡居民“行有所乘”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发展条件和需求特征,探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和推进路径,不搞“齐步走”和“一刀切”。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分批开展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长效推进机制。

——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在普通公路上,人员往来比较频繁的毗邻城市之间以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为主,地市级以上城市周边地区以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为主,县域内特别是乡镇以下地区以农村客运线网优化为主,并积极推进公交化改造;在高速公路上,以发展班线客运直达运输为主。注重整合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线路、场站等资源,提高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措施

(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

1.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二元分割格局,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应纳入城市及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编制要立足整合城乡客运资源,优化客运网络衔接,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客运线网;稳步拓展和延伸城市公交网络,支持和鼓励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提高城市公交线网覆盖面;改进客运组织模式,有序推进县乡客运和毗邻地区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运输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大力实施农村客运通达攻坚工程,优化调整农村客运网络,加快发展镇村公交;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客运网络有效衔接和融合,实现城乡客运线网结构全覆盖;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以及镇与镇、县与县、市与市毗邻地区客运线网的设置和衔接。

2.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依据“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6000座,为全省镇村公交和城乡客运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加快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1.积极改善农村公路通车条件。对乡镇通往行政村的现有农村公路和桥梁,不符合客运班车安全通行条件的,要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快改造,力争2012年前完成。加快建设通往集中居住点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继续实施撤渡建桥,发展水上客运,切实改善岛屿村群众的出行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新建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验收。

2.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时,加强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到2015年,全省农村乡镇客运站达700个,占乡镇总数的 70%,开通镇村公交的沿线行政村设置招呼站或候车亭。同时,结合客运线网规划,优化城乡客运场站布局和衔接,主动对接地铁、铁路、机场等其他运输网络,积极改善换乘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3.强化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管理。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完善站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确保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及时投入使用,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县、乡政府的作用,加强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客运经营结构

1.优化城乡客运经营结构。各地要大力倡导公司化经营、公交化运营、员工化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主体整合,通过收购、兼并或入股等形式,实施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引入规模大、有实力的客运企业,促进本区域内城乡客运资源整合;对区域内存在线路重复、经营中容易发生矛盾的相关客运企业,积极引导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兼并。

2.创新城乡客运组织模式。对县(市)城区至乡(镇)的线路,有条件的可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的运营模式。对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的线路,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等手段,因地制宜实行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不断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对路况条件、客源等不适宜公交车型的,要按照《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选用适用车辆。

(四)不断加大对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扶持力度

1.建立规范的城乡客运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鼓励实行城乡客运低票价政策,落实经济补贴、补偿。对城乡客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评估,核定企业合理运营成本。对不能完全通过价格补偿的政策性亏损,由政府给予合理补贴。对城乡客运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警察、学生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政府进行专项补偿。对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等,地方财政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2.加大对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扶持力度。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改造不符合客运班车通车条件的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完善安保设施,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规划内的项目给予专项补助。3.加大对镇村公交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快建立镇村公交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发展。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县(市)为单位、乡镇为单元对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所有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县(市)给予一次性奖励,重点用于新增、更新节能环保车型等,具体补助和奖励资金可在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镇村公交营运车辆可参照城市公交标准申请燃油补贴。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重点考核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情况、企业经营机制、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订。

4.加大对基础设施用地的保障力度。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部门要对纳入城乡规划的客运枢纽、换乘场站、乡镇客运站、保养场、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基础设施,优先保障场站用地。对经规划确定并依法取得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五)切实加强城乡客运服务与管理

1.加强城乡客运规范化管理。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延长服务时间,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简化许可程序,改造毗邻地区城乡客运线路,引导城市间公交线路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城市毗邻地区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加快优化城乡结合部线路设置,加大线网密度,建设换乘站点,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考虑城市公交与班线客运资源整合,避免无序竞争。

2.建立健全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规范和质量考评体系。高度重视城乡客运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撑。定期组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加强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考核,将考评结果作为各项资金补贴的依据,并与客运线路招投标及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挂钩,督促企业规范管理。

3.加快城乡客运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智能化调度系统和ic卡系统,建立城乡客运服务信息查询系统,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科技手段在经营行为监管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技术车型在城乡客运的应用,积极与省内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标准化的镇村公交车型。

4.确保城乡客运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公安部门要科学核定车辆载客数和时速,合理划定车辆停靠点,科学指导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在城乡道路条件满足通行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投入有站立乘员席的公交车型从事城乡客运。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加快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切实把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作为服务民生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为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基础支撑,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各地要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宣传、教育、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为各级政府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城乡客运发展指标纳入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评价等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城乡居民自觉维护城市道路、农村公路以及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完好,充分利用学校和各种媒体大力普及安全出行知识。

(二)加强行业引导。各地要制订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客运在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服务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集约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客运线路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全力打造品牌客运企业。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对各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工作进行考核,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反馈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考核结果可作为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立项和补助的参考依据。深化行业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示范县(市)建设,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加快全省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进程。

(三)加强市场监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乡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城乡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监管,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和各种报废车非法载客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客运安全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作用,充实力量,加大城乡客运管理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依法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督促客运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省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第四篇:城乡客运一体化

“车联网”推动智能交通 道路运输发展海阔天空

“十二五”道路运输业将大力打造城乡客运一体化,道路运输作为“车联网”落地的突破口,将带动整个智能交通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新能源客车厂商、系统软件提供商、地理信息服务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将受到拉动。智能交通系统在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且受到政策持续扶持。易华录、亿阳信通、安凯客车、建发股份、中储股份等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1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与铁路快客系统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突出自身比较优势的客运服务。

“十二五”道路运输业将大力打造城乡客运一体化,道路运输作为“车联网”落地的突破口,将带动整个智能交通产业链的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的具体要求,将首先带动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安防监控等硬件设备提供商的发展。道路运输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民生的重要部分,将成为“车联网”建设的突破口,其建设经验对于相关技术应用到商用车等领域,并带动整个智能交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堵塞、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据了解,智能交通成为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已经在一线城市和国外发挥巨大作用土地资源有限导致了基础道路设施供给有限,,一方面,依靠限购令、收费等抑制需求的方式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经测算,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提高50%以上。

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ITS基础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驾驶员考试系统、车辆动态识别等;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了驾驶员信号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目前我国己经建立并且开始应用的智能运输系统包括交警管理部门、道路管理部门、出租车管理部门等10方面内容。

近年来,我国的ITS研究、开发及应用都取得了显着成果,例如上海城市交通各部门在应用ITS高科技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研究开发了许多科技成果用于交通领域中,如道路交通流量的实时自动采集技术、交通管理的SCATS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以及公共交通的智能管理系统等,都为交通规划在ITS技术方面的全面应用奠定了基础。

智能交通是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获取道路交通信息并有效地提供给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已经被证明能够大大提高日常出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目前智能交通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大城市,人们每天都会经过计算机控制的红绿灯;

在北京和上海的大街上,通过设置在路边的大型屏幕可以看到一部分道路的拥堵状况;乘坐公交,可以使用公交IC卡,还能获得票价优惠;在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及地区的高速公路上,都可以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快速通过收费站。这些都是智能交通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增长潜力将逐渐显现。

2008年中国公路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超过220亿,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仍将以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2011年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量825个,市场规模76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21个,市场规模23.5亿元,同比增长32.8%,高出2010年平均增长率一倍。以区域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于继续建设和完善。

智能交通受到政策持续扶持,“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将带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迅猛发展。

近期《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出台,极大推动了全国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截至2011年5月份,中国的一级城市百分之百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详细规划;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对智能交通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

大量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建成,将刺激交通系统监控和管理软件、以及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系统软件提供商、地理信息服务商等将获益匪浅。易华录(300212)、亿阳信通(600289)等企业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发展良机。

按照规划目标,地级市至少拥有1个一级客运站,县及县级市基本拥有1个二级客运站。“十二五”期间还要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约100个,其中,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约40个集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将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规划中重点提到了发展绿色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这也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安凯客车(000868)等企业将从中受益。

按照城市公交的政策、标准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成率达到40%,重型、专用、厢式货车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5%、10%和25%。另外,“十二五”期间,全国营运货车实载率达到60%。牵引车与挂车比例达到1:2,甩挂运输完成的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

第五篇:慈溪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慈政发〔2007〕80号

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管理,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和《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决定》(慈党〔2007〕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性

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格局,整合和优化城乡公共交通资源,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公共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规范城乡客运市场管理,提高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城乡交流、促进城乡交融,营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城乡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它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客运装备水平和运营效益,不断拓展延伸城乡公共交通覆盖范围,使广大城乡群众共享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市化推进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际,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出发点,以建设科学便捷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重点,遵循“方便群众、畅通有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归口管理、规范经营;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改革现有城乡客运(公交)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城乡客运(公交)资源,建立布局合理、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公交)运行机制,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为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交优先原则。从城乡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把城乡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运营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用地、税费、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畅通道路、改善车况、完善线路网络和站点设施。

(二)坚持公益属性原则。进一步明确城乡客运(公交)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必须坚持并体现其公益属性,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府主导、国有为主及规模经营、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强化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的财力保障,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廉价的公共客运产品和服务。

(三)坚持便民利民原则。线路设置、站点布局力求科学合理,站点和车辆设施力求整洁完好,服务质量力求优良高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出行环境。

(四)坚持“一体化”而非“一样化”原则。充分尊重城区和农村在道路网络、配套设施、客流密度、行程距离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坚持城乡客运(公交)统一管理、统筹规划,高度重视有效衔接和融合,避免简单相加、片面追求完全一样化。

(五)坚持循序渐进、完善提高的原则。依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客源流向和道路站场设施变化,坚持循序渐进、完善提高,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对接充分、密度适宜的城乡客运(公交)网络。

四、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总体目标:从现在起,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实现“规划科学、资源优化、管理统一、便捷高效”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将原由建设部门承担的城市公交运营管理职能划归交通部门,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公交公司)成建制划转市交通局。明确市交通局为全市城乡客运(公交)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共客运(公交)的管理工作,统一行使城乡公共交通的行政管理职能,组织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工作。

(二)调整线路布局,完善公交网络。按照“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市域总体规划,调整线路布局,形成三个层次的公交网络,即中心城区的城区公交网,四个片区、重点集镇之间及到中心城区的骨干公交网,四个片区及重点集镇内的区域公交网(骨干公交、区域公交统称为城乡公交),形成以城区公交网为基础、骨干公交网为重点、区域公交网为补充的互为融合的城乡一体化的公交网络体系。

(三)改善站点设施,科学设置站点。为与公交网络线路相配套,方便城乡居民乘车,市(杭州湾新区)、镇(街道、慈东工业区)两级要结合群众出行需求和道路实际状况,按照安全第一、科学合理的原则,改建和新建一批首末站、港湾式候车亭、简易上下客点等公交站点。

(四)规范营运车型,合理核定票价。营运车型由市交通局确定。对投入营运的车型要与路况相配套,并视使用年限和实际车况逐步更新改造;根据公交网络,统一线路编码和车辆外观标识。同时,根据城区公交与城乡公交在客流密度、行程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城区公交与城乡公交的票价。

(五)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统一制订公交经营服务规范,全面实施“五定两保四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票价、定站点,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管理,保零距离换乘、保安全有序运行)的公交营运模式。加强日常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质量,全面试行效益质量评估体系。

五、实施步骤

根据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开的步骤进行。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7年9月?2007年12月)

制订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重点做好管理体制理顺、财政扶持保障政策制订、线路及站场布局规划编制和分实施计划制订等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8年1月?2009年12月)

1.公交线路布局调整。计划新增、调整、延伸公交线路24条,其中城区公交网线路11条,骨干公交网线路5条,区域公交网线路8条。同时,根据客流变化、道路建设进程适时予以调整优化。

2008年,新增、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4条,其中城区公交网线路4条,骨干公交网线路5条,区域公交网线路5条。预备新增、延伸城区公交线路3条。

2.公交站点建设。计划新建公交首末站29只,其中城区公交网9只,城乡公交网20只;港湾式候车亭758只,其中城区公交网174只,城乡公交网584只;简易上下客点761只,其中城区公交网138只,城乡公交网623只。筹建市公交车辆保养中心。

2008年,新建公交首末站11只,其中城区公交网6只,城乡公交网5只;港湾式候车亭399只,其中城区公交网92只,城乡公交网307只;简易上下客点711只,其中城区公交网88只,城乡公交网623只。

3.更新改造及新增车辆。根据公交车辆使用年限,计划更新改造公交车辆340辆,新增18辆。

2008年,更新改造241辆,其中城区公交车108辆,城乡公交车133辆,新增3辆。

4.编制《慈溪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慈溪市公交线网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城乡公交经营服务规范体系和效益质量评估体系并实施。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继续进行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和公交站点的建设完善,扩大公交覆盖面,提高公交分担率。合并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和道路运输管理所,统一行使全市公交(客运)行业管理职能。整合现有4家国有运输企业和单位,重组为2家,其中一家统一经营市境内所有公交线路,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公交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交通、建设、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规划、城管、国土资源、宣传、安全监管、交警、气象、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慈东工业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方案的制定、协调和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同时,全力做好维稳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必要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全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顺利实施。

(二)强化财力保障。根据城乡一体、财政扶持、两级共建的原则,市(杭州湾新区)、镇(街道、慈东工业区)要把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列入本级预算,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安排建设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及新增补助、政策性亏损补贴等。要建立规范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财政扶持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交通局会同市财政局拟订,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三)强化设施建设。根据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合力建设的要求,市、镇两级要加快完善城乡客运(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候车亭、简易上下客点等站点设施,实现公共交通资源的共建共享。城乡客运(公交)的站点设施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道路建设规划,各地也要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要配套建设相应的站点设施,做到与道路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四)强化监督管理。市交通局要全面履行城乡公共交通的行政管理职能,认真研究落实城乡客运(公交)市场监管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督促城乡客运(公交)经营单位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运营、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城乡客运(公交)经营单位不断提高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对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