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本课题的提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也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社会普遍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时代的希望,但仅靠学校教育是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协调学校、家庭教育是时代研究的课题,教育专家和学者都曾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为之工作。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家庭教育的企望与学校培养目标相脱节,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要求不统一,存在诸多矛盾,都给学生的教育造成许多不利。因此,调动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合力,共同培养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已成为家长所需、教育所需、社会所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牵涉了成年人的太多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一些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未成年人中出现了很多沉溺网络、厌恶学习、心理自闭、性格孤僻、打架闹事,甚至抢劫、吸毒等问题,使得学校无所适从,学校教育显得十分苍白乏力、势单力薄,家庭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学校教育也未能与家庭教育完全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需要。
本课题的研究将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运用实践探究的方法,探索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并针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实施策略
1、科学设置机构,统分结合管理:根据学校特点,分普教部、职教部按年级(或专业)建学生教学班,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学校政教处和普教部、职教部政教室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两部相对独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独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家庭教育保持联系,机构设置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分线管理、分块落实、统分结合。
2、加强班主任培训,培养合格的师资:制定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方
案,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教育理论的培训,分批选送班主任参加省、市教育机构组织的骨干教师或优秀班主任培训,聘请一批教育学者或客座教师,定期来校上课,传授教育经验,建立能胜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队伍。
3、加强家校联系,拓宽教育途径:依托关工委,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让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规范管理,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探索研究,积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以之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本课题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12年6月-10月)
1、课题研究的论证,制定实验方案。
2、培训实验教师。
(二)、实验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5年6月)
1、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兴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
2、研究家庭环境、人文关系、经济条件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方法、过程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作用,进一步研究影响的对策。
3、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缺陷的成因、表现采取相应对策、方法进行纠偏研究。
4、综合研究,做好阶段性实验总结。
(三)、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9月-12月)
验证理论假说,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收集论文出版专集,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评审。
第二篇: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
论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
【摘要】:家庭健康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影响非常重要,从未成年人身上能够看到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本身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 ;思想品德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未成年人生活在家庭中,家庭就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从财力、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作为牵头部门的妇联,也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新的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家长教育知识传播渠道增多、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方法正逐步趋于科学化。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教育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
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庭教育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水
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正确对待和处理挫折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只是负责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可以。一些家长认为,我交了钱给学校,学校理所当然要给我教育好孩子,包括孩子的成绩和道德。一些父母忙于做生意,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业不闻不问,实际上有些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及学习成绩都挺差。
二是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第一所学校,一些家长只注重考试分数,认为考试高分的就是好学生好孩子,忽视了对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忽略了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盲目地进行早期教育。许多父母误认为开发智力越早越好,过早地让孩子识字读书,参加各种兴趣班,盲目地进行超前教育,拔苗助长,打乱了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秩序,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妨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如何处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实际,深入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家庭教育的工作经验,要加强对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趋势、新规律、新途径,增强家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创新家族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争取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资金支持提供依据。
二是提高家长素质,更新家庭教育知识观念。每一个家庭都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科学的人才观育儿观,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要把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孩子作为首要职责,不要把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推给学校和社会;要讲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安排适当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疏导。妇联还要提高母亲的素质,大力推进女性素质工程,提高母亲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要关注突出问题,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源头参与,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单新特困家庭子女的权益保护问题,对这类家庭的孩子多加关爱,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还可以研究这些特殊群体在家教方面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家庭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看到孩子的问题不分事情直接就批评有些时候效果不一定好,特别是那些自尊心强、敏感的孩子,针对这一点,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版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孩子充满爱及要有耐心。特别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外人面前,更应该以维护孩子自尊心为主。否则,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容易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其实事后再与孩子沟通这样可能比直接狠狠批评更有效,但沟通的态度一定要坚决。
第三篇: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
江苏省如东县潮桥初中王新华
邮编:226401
[内容摘要]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当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对其身心健康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学校应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推进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对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探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文化,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平台,为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方式。消除了传统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层次等的差异,拓展了青少年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渠道,扩展了青少年的交流平台,为封闭在“象牙塔”中的青少年,迎接社会风浪的冲击,奠定了基础。
2、网络文化提高了青少年的主体能力。网络文化的双向交互机制激活了青少年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表现欲望,体现了青少年的自我价值。网络文化改革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式的教育场景,变革了传统的说教、灌输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是借助网络,提供了人机一体化的环境,开辟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与个性的发展。网络文化利用多媒体营造出一种相互交流的全新操作环境,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力和感官能力,把人的潜能发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3、网络文化充实了青少年的心理空间。在学习孤独感日益严重的今天,网络文化的隐秘性和虚拟性,给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青少年敢于在网络上抒发情感,倾吐内心感受,反映自身思想,宣泄个人情绪,回归“本我”,使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以缓解。14、网络文化内容的广泛性有利于青少年观念多元化和现代化。网络文化覆盖面广,包罗万象,超越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界限。网络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道德的内涵,而且为大青少年提供了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5、网络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工作的生动化。网络使得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趋向超时空,从单一迈向多元,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选择性;这些不仅扩展了德育的时空,而且增强了德育的吸引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
毋庸置疑,网络文化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烙印,在东西方网络文化的互动交流中,西方文化所体现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不可忽视。在文化国际主义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渗透,青年学生很容易被西化,被迷惑,认为只有西方的才是最好的,盲目信奉西方文化信仰、刻意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紧紧效仿西方社会现象。
1、浅尝辄止,不善思考。在频繁的上网过程中,青少年浏览到大量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认知面,使他们在瞬时获取大量信息。然而,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如过眼云烟,在青少年的大脑里若隐若现,干扰其思考和价值取向,甚至造成认知麻痹现象,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网络以其超形象化、超综合性的特征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
2、情感淡薄,虚拟交往。青少年正处在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喜怒哀乐情感溢于言表。网络文化极大地拓展了交流空间,改变了青少年与他人交流的环境,改变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意见。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被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化”、“虚拟化”所取代。
3、游离现实,虚无人生。网络空间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亦幻亦真的虚幻世界。在网络世界徜徉的青少年都扮演着自己理想的角色,弥补现实中的不善与不美。他们带着理想的希冀上网,期望从网上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抛开社会生活原则和规范自由驰骋,在获得心理空虚和虚幻的满足后,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真实的自我,最终变成信仰的“虚无主义”者,甚至人格畸变或双重人格。
4、诱惑难挡,违法犯罪。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各种垃圾信息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电脑网络技术使色情内容传播成本降低、传播手法更为隐蔽并且迅速,更易传播,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学校的思想教育主要还是课堂教育、形势报告、组织青少年讨论学习、个别谈话等,内容单调,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效果一般都不尽如人意。而网络不受时间、地点、地位的限制,能够及时传递信息、解答青少年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预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网络文化使老师能够了解到更为真实的青少年思想动态,从而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青少年不愿在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青少年内心世界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而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匿名、自由的发表观点的环境,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和适度的宽容环境,备受青少年欢迎,青少年乐于在网上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流露出来,老师可以据此分析,从而找出对策,网络交流成为观察青少年思想动态的最好“窗口”。
网络文化使得青少年与世界联系更加广泛,学校传统思想教育“制订目标——安排课程——课堂灌输——考试评价”模式显出滞后性,它忽视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内容枯燥抽象,手段机械单调,难以被青少年认同。而互联网却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声、图、文并茂的传播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存在较大影响。如何建立学校思想教育有效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加强网络化环境下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1、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机制,营造绿色网络文化环境
(1)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工作机制。学校思想教育必须认清网络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不断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开辟思想教育的新天地。一是增加网络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规划和建设好学校网络文化主题网站,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站文化,四是加强网络文化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五是积极利用 BBS 开辟网络文化教育新阵地,六是开辟网络文化专题论坛,七是开展网络文化心理咨询,八是“依网络做活动,以活动兴网络”,拓展网络文化思想教育空间。有计划地开展贴近青少年网络文化生活的有影响的各类活动,如绿色网络教育征文,开展“我与电脑”,“我与网络”,“我看INTERNET”等与之相关的系列征文,关心青少年的思想、学习、生活、交际、友谊、爱情、道德、理想、职业和未来等方面,把主旋律唱到网上,以达到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激励青少年拼博奋进的教育目的。
(2)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创新机制。思想教育必须针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进思想教育的改革,突破传统,善于创新。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把握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确立现代教育观念。二是在思想教育内容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用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内容占领网络阵地。三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体现网络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灵活开展思想教育。四是在工作格局上,建立以思想教育网站为主体的新型网络文化教育平台。
(3)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保障机制。在当前学校及社会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为思想教育赋予新的、现代化手段,保障网络的科学建设和健康发展。一是切实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硬件保障工作。二是加强建设、管理,切实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组织保障工作。三是培养网络思想教育者,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队伍保障工作。四是建立学校与政府的合作渠道,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环境保障工作。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五是争取社会力量加大对学校网络建设的支持,努力做好思想教育网络的资源保障工作。
(4)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功能机制。努力实现网络教育的引导功能,应积极引导青少年主动开展“网德”大讨论活动,强化网络上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网络自我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生存方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弘扬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开展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讨论活动。要堵疏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如果说靠监控和删除文章来控制不良网络文化是一种“堵流”手段,那么及时发布主流媒体信息,扶持正面理性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方向则是一种“疏导”的手段。在网上关于一些话题的热烈讨论中,如果把所有涉及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味删除,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因此,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仅要“堵”,而且还要“疏”,坚持疏堵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当代青少年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都比较成熟、比较理性,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我们注重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立场正确而坚定的青少年网友,依靠这些骨干带动更多的网友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就能够实现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可见,要“疏之有度、堵之及时”,才能牢牢把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不论是堵还是疏,都要立足
于帮助青少年提高对网络文化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惟其如此,才抓住了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2、加强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1)创新理论教育,倡导健康上网。把辨别网上信息的能力、网络道德、网络自我规范意识以及网上的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热点问题讨论作为难点,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说教和填鸭的方式,要发扬民主,尊重个体与个性,与学生展开讨论和沟通,耐心地把问题从根源、本质上分析透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思想上认识问题。
(2)以文明修身为载体,加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积累。学校应加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举办网上大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通古今、晓中外,接受先贤志士的教导和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分析和评判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自我防范辨别能力,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3)重视网络心理咨询,健全学生心理。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或网上沟通,排解学生内心的积郁,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他们重塑健康的心理,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使网络文化成为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心声的一个窗口,使学生拥有一片抒发自己情感、坦露自己心声的天地,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同龄人内心的问题。使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能成为教育者。
(4)健全网络管理,加强综合治理。深入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法规,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净化网络环境。例如制定“网络自律公约”,开通反垃圾邮件平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控制和过滤,使学生无法接触垃圾信息。
(5)以健康的网络教育内容为本,创设文明网络文化环境。开展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大赛、信息搜索能力比赛、红十字知识电子小报设计比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网络文学竞赛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健康的绿色信息通道。
(6)以高素质武装教育者,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网络文化教育方法,及时监控网络信息,收集学生关注的焦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将苗头及时遏制;在策略上,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在具体教育引导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生动的事实教育人,用真理的光辉温暖人,用明白的道理说服人。
第四篇:浅谈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单位】揭东县玉湖中学
【作者姓名】邱炎江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一股上网漫游的旋风吹遍全世界。在短短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内,网络的触角扩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接触网络的人群呈几何级数增长,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也开始或已经涉足网络世界。使得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未成年人;互联网;素材;激发;网站;影响;交互性;人性化;信息量;地球村;网络空间;良莠不齐;隐患;黑客;屏蔽
未成年人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好奇、好动、好观察。正是由于网站的宽泛、鲜明与未成年人的兴趣、行为有极大的融合之处,或者说网站能够为未成年人积累大量的所需素材,激发未成年人成长,才能使得网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么网站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怎样?
1、有利因素
网络由于其交互性和人性化及其无限的信息量,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社会形态局限了未成年人的视野和社会圈,互联网却能弥补现实社会的许多不足,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取消了地域界限,真正建造了“地球村”。
(1)交互性
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跨越空间和时域的交互方式,让全世界能几乎在同一时刻相互交流。网站作为未成年人自为的一种交互途径,吸引了未成年人的注意,让未成年人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认识事物,与此同时,其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也得到深化。
(2)人性化
网站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正不断上升,大有超过传统媒体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站更具人性化的优势。网络空间极大的自由度是所有网民向往的。只要人们关注到某一人群的需要,在网络上立刻会有相应的内容出现。未成年人绝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群,所以许多符合未成年人特点、为未成年人服务的网站已经出现或正在建设。
(3)多元化
网站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动画的结合,加上网上同辈群体的互助和前辈的指导,使未成年人获得多重感受,形成多元化的认识,促进了 第1页,共3页
未成年人社会化的进程。
2、不利因素
电脑化空间赋予未成年人同成年人一样的力量,但却没有给他们以相同的智慧。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市场,良莠不齐在所难免,未成年人参与网上交往无疑存在危险隐患。具体而言,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影响
孩子上网成瘾将对其生理产生负面影响。首先,电脑有损未成年人视力。一些眼科专家认为,未成年人从早期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连续盯着电脑屏幕,有可能引发与电脑相关的眼病。其次,未成年人迷“网”易患失眠。人们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大量信息,许多中小学生也日益成为“网虫”。但是有专家指出,未成年人过于痴迷互联网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容易造成少儿失眠。
(2)“黄、黑、毒”问题
“数字化生存之父”尼葛洛庞蒂关于互联网的“黄、黑、毒”的分析指出:互联网成为“地球上最肮脏的地方”,因为数字化“黄泛区”无边无际、无孔不入;“黑客”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心腹大患”,他们多数是电脑天才兼技术法盲;网络计算机病毒尤为令人心悸。这些因素都直接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考察了网络对未成年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后,我们知道,网络的正面作用还是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使用剪刀剪破了手而不再让他们使用剪刀一样,不能因为网络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我们应帮助未成年人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才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电脑,刚刚开始接触网络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小学生的上网活动。
首先通过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把网络道德教育有的放矢的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认识社会的真、善、美的同时,也正面了解社会的丑恶的一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其次向学生推荐优秀少儿网站和专题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优秀少儿网站和一些专题网站:如中国未成年人网、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的各项知识竞赛,了解各国风情,观看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兴趣,在网上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再次借助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环境。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很容易产生种种负面影响。我们通过安装适当的网页过滤软件,将色情站点、反动站点等等屏蔽掉。
当然,对未成年人上网冲浪因势利导,这一责任不仅限于学校、家长,全社会也要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制定合理的法律规范,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从各方面来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确保其免受侵害。
【参考文献】
【作者电话】***(教师网);***(大众卡)
【电子邮箱】13584798@QQ.COM
第五篇:浅谈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一股上网漫游的旋风吹遍全世界。在短短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内,网络的触角扩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接触网络的人群呈几何级数增长,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也开始或已经涉足网络世界。
未成年人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好奇、好动、好观察。正是由于网站的宽泛、鲜明与未成年人的兴趣、行为有极大的融合之处,或者说网站能够为未成年人积累大量的所需素材,激发未成年人成长,才能使得网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网站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怎样?
1.有利因素
网络由于其无限的信息量和人性化的交互性,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社会形态局限了未成年人的视野和社会圈,互联网却能弥补现实社会的许多不足,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取消了地域界限,真正建造了“地球村”。
(1)交互性
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跨越空间和时域的交互方式,让全世界能几乎在同一时刻相互交流。网站作为未成年人自为的一种交互途径,吸引了未成年人的注意,让未成年人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认识事物,与此同时,其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也得到深化。
(2)人性化
网站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正不断上升,大有超过传统媒体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站更具人性化的优势。网络空间极大的自由度是所有网民向往的。只要人们关注到某一人群的需要,在网络上立刻会有相应的内容出现。未成年人绝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群,所以许多符合未成年人特点、为未成年人服务的网站已经出现或正在建设。
(3)多元化
网站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动画的结合,加上网上同辈群体的互助合前辈的指导,使未成年人获得多重感受,形成多元化的认识,促进了未成年人社会化的进程。
2.不利因素
电脑化空间赋予未成年人同成年人一样的力量,但却没有给他们以相同的智慧。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市场,良莠不齐在所难免,未成年人参与网上交往无疑存在危险隐患。具体而言,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影响
孩子上网成瘾将对其生理产生负面影响。首先,电脑有损未成年人视力。一些眼科专家认为,未成年人从早期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连续盯着电脑屏幕,有可能引发与电脑相关的眼病。其次,未成年人迷“网”易患失眠。人们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大量信息,许多中小学生也日益成为“网虫”。但是有专家指出,未成年人过于痴迷互联网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容易造成少儿失眠。
(2)“黄、黑、毒”问题
“数字化生存之父”尼葛洛庞蒂关于互联网的“黄、黑、毒”的分析指出:互联网成为“地球上最肮脏的地方”,因为数字化“黄泛区”无边无际、无孔不入;“黑客”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心腹大患”,他们多数是电脑天才兼技术法盲;网络计算机病毒尤为令人心悸。这些因素都直接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考察了网络对未成年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后,我们知道,网络的正面作用还是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使用剪刀剪破了手而不再让他们使用剪刀一样,不能因为网络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我们应帮助未成年人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才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电脑,刚刚开始接触网络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小学生的上网活动。
首先通过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把网络道德教育有的放矢的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认识社会的真、善、美的同时,也正面了解社会的丑恶的一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其次向学生推荐优秀少儿网站和专题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优秀少儿网站和一些专题网站:如中国未成年人网、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的各项知识竞赛,了解各国风情,观看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兴趣,在网上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再次借助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环境。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很容易产生种种负面影响。我们通过安装适当的网页过滤软件,将色情站点、反动站点等等屏蔽掉。
当然,对未成年人上网冲浪因势利导,这一责任不仅限于学校、家长,全社会也要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制定合理的法律规范,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从各方面来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确保其免受侵害。
www.teniu.cc【teniu.cc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