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人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我知我家》教案(全文5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3-726008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1 20:21: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我知我家》教案

人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我知我家》教案

课题: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1框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

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刘德华演唱的歌曲《回家真好》)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刘德华演唱的《回家真好》,请大家特别注意它的歌词,“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的财富,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这首歌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观察感受道出了现代人对家的细腻情感。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你了解自己的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有关家的话题。

板书: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师: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读了课本中两个有关家的故事,结合下面有关家的说法,说说家是什么?

(补充资料让学生回答)

生:家是感情的避风港“家是最好的疗伤之地,家也是心灵的避风港。”

家是人生的安全岛“我想回家了”

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我终于到家了”。

家是让人感觉温暖的地方“在这里我总能感觉到春天”。„„

师总结: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总之,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板书:

1、家庭关系的建立

师: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怎样建立?

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答案,请学生回答。

板书:(1)家庭的含义

(2)家庭关系确立

师补充:除了课本中四种情形之外,还有一种情形: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 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师:老舍先生有一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讲叙了四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 的悲欢离合。现在,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原因,这样的大家庭越来越稀罕了,家庭结构正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化。你能跟大家谈谈你的家庭都由哪些人组成的吗?

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畅所欲言。

师:看来我们的家庭结构大多是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少量的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家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小家庭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又承担着多种功能。请大家阅读P5相关链接的内容。

学生阅读。

板书:(3)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师:每个家庭承担着大致相同的社会功能,但实际的家庭情况却千差万别。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无论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无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父母,都是我们决定不了的,因为我们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板书: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师:大家现在听我读读下面这个小片段。

小时候,我总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卑。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都在土地上劳作。他的皮肤因长时间的日晒而变得粗糙、黝黑,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衰老。童年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饥饿。那时我觉得,挨饿都是因为父亲的无能,是他没能使我们兄弟姐妹吃上一顿饱饭,这种感觉在我读中学时,达到了极致。

有一年冬天,母亲让父亲给我送冬天的衣物。当同学告诉我,外面有人找我时,我走出了教室。发现却是父亲„„我毫不迟疑地拒绝相认,因为父亲看上去实在太土。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遭拒认时痛苦的表情,后来它变成了我对父亲一生的愧疚。

师:听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吗?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的家境可能不富裕,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奋斗将来改变家庭的贫困,那么清贫就是我们的财富。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和父母,但我们相信家、父母肯定有值得我们称颂的地方。你的家庭成员有什么值得你称道的地方?在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师小结: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家充满了温馨、细腻的情感。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还要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那个小片段续写一个结局或为“我”给父亲道个歉。

板书设计: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2)家庭关系确立

(3)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反思:

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从而与教师讲授、点拨、解惑想整合。

第二篇:八年级上政治第一课我知我家

八年级上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框一《我知我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

3、理解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家庭的主要类型。难点: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目标思考题):

1、阅读P4两则关于家的故事,说说“家”是什么?(完成活动题)

2、阅读P5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家庭的含义、主要特点是什么?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

(3)家庭的结构类型是怎样的?

3、阅读P6—7内容,思考:

(1)为什么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2)我们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

三、归纳本课知识点:

1、家庭的含义、特点

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

3、家庭的结构类型

4、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

四、巩固练习

(一)快乐选择

1、下列不属于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是()

A 男女二人结婚

B 情同手足的朋友

C 养父母与养子女

D宝宝降生,为家庭增添新成员

2、小爽与离异后的父亲一起生活。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这属于核心家庭

B 这属于主干家庭

C 这属于单亲家庭

D这属于联合家庭

3.家庭的结构伴随家庭生活的悲欢离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核心家庭向主干家庭过渡的是()

A.李强的父亲最近与夏花的妈妈再婚,组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B.张华最近喜得贵子,与其父母一家三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

C.昨天,李明的母亲从李明家搬走,李明和妻子住在宽敞的房子里。

D.已婚的阿东搬进哥嫂新买的华居,妯娌兄弟和睦相处。

4.她是一朵“苦菜花”:她一出生就遭遗弃,年近60的农民王志全夫妇收养了她。4个月后,养母病逝了。她只得与年迈的养父相依为命,她叫王兆华。王兆华与农民王志全夫妇组成的家庭是()

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D.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二)请你辨析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通过结婚才能确立家庭关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三)请你谈理解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住处、工作、事业和配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后天的性别和相貌,但自己的生身父母是不能选择的。

八年级上第一课框二《我爱我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

2、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3、能够收集父母为家庭做贡献的具体事例。

4、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学习重点】

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学习难点】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学习过程】 新知初探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 是我们的 和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

2、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 和。这种爱是 的爱、的爱、的爱、的爱。母爱如,往往 ;父爱如,往往。

3、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的自然流露,是 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 和 的要求。

4、家的作用(重要性)?

巩固提升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

①指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③父母对子女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④子女对父母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学生小林的家庭生活很优裕,他在家说一不二,父母则百依百顺,以至于小林在外欺负别人,打架斗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里,小林的父母没有履行好()A.抚养的义务

B.赡养的义务

C.扶助的义务 D.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3.《常回家看看》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以上歌词说明“家”是我们()A.经济收入的来源 B.文化娱乐的天地

C.身体保健的场所 D.情感栖息的地方

4.《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因为它所体现的是()

①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情②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需求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情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突出表明家庭具有()A.抚养功能

B.保护功能

C.教育功能

D.惩罚功能

6.丽丽因长着“兔唇”而受到父母虐待,她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A.离家出走 B.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外出打工赚钱,学会自立 D.断绝与父母的关系

7.陶行知教育儿子要弃虚务实,特写了一副对联:“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履行了()

A.抚养子女的义务 B.教育子女的义务 C.扶助子女的义务D.保护子女的义务

8.材料:唐山大地震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一对母子被困在废墟下八天,等到被营救出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了,而孩子却非常健康。原来母亲为了维持孩子的生命,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喝的情况下,八天来把自己的血一点一点地滴到孩子口中,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据统计,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遭遇车祸的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足以掀起一辆汽车,而这在平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①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自身感受,谈一下体会。

② 感恩父母: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第一课 框三《难报三春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2、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敬父母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习重点】 如何孝敬父母 【学习难点】

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 【学习过程】 新知初探

1、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我国有 的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2、什么是孝敬父母?

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 和 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 和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 的谴责,还要受到 的惩罚。

3、怎样孝敬父母(表现)?

4、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也不是,而是在 基础上对父母的 和,是在当代 和 基础上对父母 和 的报答。

5、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

6、制定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孝敬父母是古代的愚孝,是盲目的顺从 ②孝敬父母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③孝敬父母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④如果父母做出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也是“孝”的表现 ⑤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要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否则是不孝的表现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了“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我们年龄还小,没有能力孝敬父母 B.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C.我们现在只管学习,孝敬父母的事以后再做D.父母能照顾自己,不需要孝敬 3.“百善孝为先。”为此,我们应该这样孝敬父母()①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②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 ③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4.张素琴的公爹102岁,大小便失禁,张素琴不厌其烦地给公公洗衣裤、洗被褥。虽然家庭经济拮据,全家只靠她每月300元退休费生活,但她仍尽力给老人改善伙食,使老人心情愉快。张素琴履行了()

A.受教育的义务 B.劳动的义务

C.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D.依法纳税的义务

5.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为抚育子女付出了毕生心血,为了回报他们,子女应该()A.将逆反的心理压制起来 B.遇事少与父母交流,学会自己解决 C.尽早结束学业,挣钱养家 D.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多为父母着想

6.下列关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义务的观点或行为正确的是()

①成年后的子女必须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高某出嫁后,认为赡养父母是兄弟的事,与自己无关③未婚大龄青年郭某认为赡养扶助父母是婚后的事④黄某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并承担父母的生活费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孝敬父母要处帮助父母②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 ③孝敬父母要在精神上支持父母④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哪种行为与孝敬父母的要求相违背()

①给劳累一天的妈妈洗脚②吃饭时给父母夹好吃的③考试不理想,借口个人隐私,不让家长知道④利用星期天,帮助父母做家务⑤小明想买名牌运动鞋,妈妈说等下个月家里有钱再买,小明不同意 ⑥小二觉得爸爸即无钱也无权,脸上很没有面子 ⑦小红回到家里主动帮助妈妈拖洗地板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⑥⑦

第三篇:初中思想政治《我知我家》说课稿范文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思想政治《我知我家》说课稿,欢迎阅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题目是《我知我家》。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2.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说我家(30-35分钟)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

我爱我家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汶川地震相关作品),告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妈妈的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2-3分钟)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4)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八年级我知我家001范文

DZCF—ZZ—08—001 编写时间:2014-8-13

《我知我家》学案

编写人:陈鹏飞 审核人:陈鹏飞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家庭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些? 3.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有哪些?

4.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学习过程】

一、自学(8分钟)

自学指导:根据学习目标看课本P4—P7,把相关知识点划出来。根据自学情况做下列小题: 1.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_____、_____或_____结合成的亲属组织。2.家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

(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形成_______关系;

(2)因生育形成血缘性的_______关系;

(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形成_____关系;(4)随父母一方再婚形成________关系。

4.家庭结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1)、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___________________(4)、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_________ 5.最主要的家庭关系是什么?它是如何确立的?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1)最主要的家庭关系:______________(2)确立:绝大多数基于____(3)特点:无可选择、______ ①_____是父母给予的。

②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_______的一种亲情。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2分钟)

1、有了父母与子女,家庭关系就确立了?

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会因家庭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的缺陷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关系?

3、材料题:

材料一 一首名为《家》的歌曲:轻轻地爱你,我的宝贝,轻轻地想你,我的眼泪,谁能给我更温暖的梦想,谁能在最后终于还是原谅我还安慰我那创痛的胸膛,我的家庭,我诞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时期最页 第

美的时光。。。

材料二 在美国一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栋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1)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家”是什么?

(2)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关系?(3)为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得更温馨,你应该如何做?

三、展示质疑(10)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3号4号同学质疑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

四、点拨归纳(5分钟)

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庭的特征。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家庭的功能有多种。

4.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五、当堂检测(10分钟)

1、自主判断。

(1)在所有家庭中,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血缘关系。()

(2)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不管出生在什么家庭,我们与父母的血缘亲情是无法改变的。()2.自主选择。

[1].家庭是由----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1)婚姻关系(2)血缘关系(3)收养关系(4)同学关系

A(1)(2)(3)B(1)(2)(4)C(2)(3)(4)D(1)(3)(4)[2].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地。这句话表明()

A家就是有房子的地方.B家即是物质的后盾,又是情感的栖息地。C家就是寄托感情的地方。D家是束缚个人发展的地方。

【学后思】:———————————————————————————————————— 页 第

第五篇:教案 我知我家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教材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教学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教学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教师行为:学生分小组开始动手绘制,学生画了树状的、示意图状的,教师肯定学生的绘图能力之后,要求在小组里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挑选出绘制比较好的“家庭树”,拿到食物投影仪前向全班学生展示,并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

教学建议: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教学反思:

个别学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长是犯罪分子,此时别的同学讲述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越是感人,对他们的伤害越大。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如何处理“体验好的家风与传统”和“呵护个别孩子受伤的心”这两者关系,感到很困惑。

人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我知我家》教案(全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