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共5篇)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3-963368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8 16:44: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2_)0710061-0

2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与管理

河北农业大学会计系202_级 阎江丰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并不断走向成熟。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越来越多,如何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传输、存档更加高效、科学和安全,对企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使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电算化,我们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应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会计软件,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电算化制度,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应用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会计工作已由传统的记账、报账转变到参与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较高层次。现代会计的主要职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深入研究资金、成本、价格与利润之间的变量关系,努力提高经营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实现由单一核算向全面核算的过渡,由静态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向动态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过渡,使会计工作真正实现反映过去、控制现在与规划未来的职能与任务。会计电算化,在提高工资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人为的误差,大大增加会计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并使会计信息实现及时、快捷的传送,对企业了解市场行情,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不仅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比较缓慢,而且使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无法应用。企业成本核算、销售分析、经营考核等工作都无法做到及时与准确,会计数据利用价值低,不便于进行事后分析,会给企业投资、筹资等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效率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1.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领导应强化会计电算化的自觉认识,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比如,在本企业内部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1.1会计电算化能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

会计电算化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系统可以自动结转部分凭证,生成总账、明细账和各类辅助账及会计报表,免去了繁琐的记账、制表工作,减少了会计人员大量的手工劳动,大量财务数据的检索应用,都能够快速的自动计算出来,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

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1.2会计电算化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能显著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会计差错。财务软件所计算出的数据准确度高,财务软件通过对账务和报表间逻辑关系的审核,可及时发现因录入错误而造成的不平衡及不合理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更正。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1.3会计电算化有助于企业科学管理,正确决策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相比,可以分析对比更多的财务指标,在成本核算、费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都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可靠的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更科学,经营更规范,决策更正确。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2.根据企业需要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

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都由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编程风格都有所不同。并且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也不相同,所以企业在选用财务软件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用于本企业财务核算与经营管理模式的模块,例如一些中小企业只须选用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财务报表等几个软件模块,就基本可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一些企业内部的实用管理模块,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系统为企业提供理财与核算方面的服务,又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满足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大公司的,以便软件的升级和维护,软件选定后应尽量避免更换,因为不同的公司开发的软件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相互转换利用,会使会计信息的前后衔接不协调,不能进行更方便准确的分析。

3.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首先,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会计信息。其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与保养维护技术,以及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和开发技术,这样才能保证软、硬件设备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使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际工作中,有的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甚至仅局限于计算机的一般使用,对财务软件的使用也只停留在应用层次上;有的虽然具备较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对会计、管理、金融、税务等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的会计准则、税务法规等不断颁布,对会计人员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使会计人员既精通财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

工作职能发生转变。这样,又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会计人员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为此企业应加强会计岗位人员的录用和培训,各岗位人员也应自觉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能动地适应会计电算化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财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应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因为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财务软件也不断完善和升级,同时会计制度和政策法规也在不停的变化,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成为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4.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要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分别设置密码,防止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更高。

通过制定各项业务的制度规定提高核算质量。制定标准化的核算作业手册,明确核算基本步骤、基本审核要点、审核标准、核算方式、风险分析、整改要求等内容,减少核算作业的人为差异,提升整体核算质量。当核算标准建立完善后,我们应以核算标准为依托,建立核算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5.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是一步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财务核算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摸索和总结。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应用最终依靠的是实施者不断钻研和改进,无论多优秀的软件都有它的缺憾之处,需要的是实施者的二次开发与应用。因此,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安排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监督。避免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等不利的情况,从而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重点更多地集中在财务核算作业方面,偏重于对核算问题的简单反映,面面俱到,但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动因、隐含的风险都缺乏深度分析,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升。今后,我们应着重改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在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的同时,应逐步建立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为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企业管理决策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

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给我们对于电算化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适时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实现会计反映和经营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经营控制的功能,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

6.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目前的财务软件系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差,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必须将电脑安装正版的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防火墙,防范恶意攻击。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岗位职责、严格权限范围。一方面企业应基于自身实际,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设计要求统一配置人员,对其合理分工、相应授权,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会计岗位,特别要将电算化主管的权限落到实处,使系统管理员服从其工作安排,对其负责。另一方面为确保各职能间有效稽核,将业务记录、执行数据的处理与控制职责,与改变业务或主文件记录、更正数据错误等权限分离,以避免主要电算化岗位人员间出现业务交集现象。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并分别存放。

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7.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7.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到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7.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

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电子备份的同时,企业应打印纸制会计档案,同原始凭证一起装订保管,以方便审计等检查和档案需求者的简单查阅。

7.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很多会计资料需要者,会按照财务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调阅。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一是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你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二是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总之,会计电算化能够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在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对市场信息和自身状况准确判断,并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才能中拥有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管理。

参考文献

[1]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第2版[M].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_(12).[2]小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_(7).[3]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模式选择[J].会计研究,202_(2).[4]张素云.建立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会计电算化,202_(3):12-14.[5]中阁田.会计电算化对内控制度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济,202_,23(8):77.[6]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_,(12).[7]朱晓峰.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J].福建电脑,202_,(8).[8]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1).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摘要]:内部审计是由各单位自身设置的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进行的审计,它是各单位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主要监督检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内部审计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与改进,但由于内部审计是由单位内部人员所完成,其独立性相对较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该定义表明内部审计不仅涵盖财务审计,也包括管理审计,不仅考虑监督职能,更强调通过评价而促进经营管理活动效率效果的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洞察企业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新定义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要求发生了转变,不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人员是一种监督者的身份,而更多地强调他们要帮助管理者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起到服务企业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所在的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也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要准确定位,要在监督单位依法经营的同时。重点审计和评价单位经营的效益性,进行事前控制。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社会中介审计机构所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签证活动,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

2、在审计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审计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审计大多则是受委托施行的。

4、在工作范围上,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涵盖单位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等;外部审计则集中在企业的财务流程及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

5、在审计方法上,内部审计的方法是多样的,应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也可以包括外审的一些程序;外部审计的方法则侧重报表审计程序。

6、在服务对象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负责人;外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权力机关或各相关利益方。

7、在审计报告的作用上,内部审计报告只能作为本单位进行经营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不能向外界公开;国家审计除涉及商业秘密或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审计结果要对外公示;社会审计报告则要向外界公开,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具有社会鉴证的作用。

8、在审计对象上,国家审计以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大型骨干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资金运作情况为主;社会审计对象则包括一切盈利及非盈利单位;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

9、在审计权限上,国家审计代表国家利益,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纪问题既有审查权,也有处理权;社会审计只能对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证;内部审计有审查处理权,但其内向服务性决定了其强制性和独立性较国家审计弱,其审查结论也没有社会审计的社会权威性高。

10、在审计监督的性质上,国家审计属于行政监督,具有强制性;社会审计属于社会监督,国家法律只能规定哪些企业必须由社会审计组织查账验证,而被审计企业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则是双向自愿选择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单位自我监督。

11、在依据的审计准则上,国家审计所依据的准则是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社会审计依据的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所依据的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

三、内部审计的功能

1、前沿侦察功能

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依法进行审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中,内审工作将起前沿侦察的重要作用。内审要形成制度,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切企事业单位都有定期进行审计,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经济案件,移交监察乃至司法部门查处。

2、反馈咨询功能

内审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重要来源是被审单位。一是各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内含大量而又丰富的信息;二是通过各种财务经济活动,各种分析研讨会,参与预测、考核、监督等活动收集信息,由于内审监督的广泛性、客观性,以及监督方式的多样性,因而审计调查信息来源广,内容真实可靠。从大量的经济信息中,经加工提炼形成的审计报告是发挥信息反馈、参谋咨询作用的重要环节。反馈到部门领导,可作为调整决策方案的参考;反馈到上级审计部门,可加强内审指导和本部门经济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反馈给被审单位,有助于被审单位总结经验、加强管理、纠正偏差、遵守财经纪律。

3、监督控制功能

内审监控功能指运用国家财经法规法纪检查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要紧紧抓住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消费基金等影响经济过程带有普遍性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同各种违纪现象作斗争。在实施监督中,要抓紧重点,依法审计,查处一个,教育一片,发挥审计监督的政策力量。

4、经济“卫士”功能

依法审计,勇当“卫士”。审计人员要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坚决按照政策、法律、规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敢于同经济领域里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不丧失原则,不怕打击报复,勇当经济“卫士”,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留情和手软。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建议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内部审计扎根于部门和事业单位,它熟悉所在单位的内情,深知所在单位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其次,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对于国家审计的补充作用日益显现。再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进改善企业运行的效率效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实施、监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的惯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状况是:有的把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有的把审计部门设在财会部门。这些都不能让审计机构保持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因此,要真正开展内部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设置专业、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独立、专业的审计人员,防止内审主体的缺位。

3、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规定本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报告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的条件、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与考评及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程序等。法制建设的发展,对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不断巩固、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4、树立内部审计是服务的理念

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内部警察”角色,与财务部门之间是监督被监督关系,结果导致双方矛盾冲突,关系紧张。为此,内审部门和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应破除对立观念,树立和谐的服务观,加强沟通。被审计单位是客户,内部审计部门要为之服务,既要报忧也要报喜。只有这样转换角色,与各部门配合和沟通,才能真正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果。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内审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啬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不断拓宽,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工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风险管理知识。同时,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品德操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因此,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国家审计机关或行业协会应着手建立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考核体系,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各种认证、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徐政旦,等.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2_.[2]刘志翔.最新内部审计实用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_.[3]王昭.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_,19(3):41-42 [4]鄂永坤[1] 蔡勇[2] 现代审计与会计.202_(7): 11-11

[5]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期刊

0 4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_-10-

国风莉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 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 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 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 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 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 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 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 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登记账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账务后,电子账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账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

日记账一般分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账务处理中,日记账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账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 行存款日记账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账” 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账。

三、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

明细分类账薄亦称明细账,它是根据明细分类账户开设账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账薄,输入记账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账。

四、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账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账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账。

七、对账(编试算平衡表)。

对账是对账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辅助账数据来完成账账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 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账后,只要记账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账后各种账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 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账不符,为保证账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账,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账前进行。

八、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课程培训和实际操作发现手工和电算化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具体为

一、共同点为:

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

二、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 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账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账、总账要用订本式账册,明细账要用活页式账册;账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 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账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 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账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账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账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 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 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账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账的相互核对 来验证;还通过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 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以上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手工会计各个方面的变化

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但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主要是会计核算,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有数 据进行财务分析评价,以便更准确、快捷、实时、完整地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是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简要

介绍了财务分析 的基础上,对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的优越性进行了总结,并为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财务分析作了简单的阐述。

财务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和传输逐步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形成,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应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时地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直接进入会计信 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取信息。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财务分析系统是今后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是指利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会计信息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可以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两大类。外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进行的分析,是使用者包括经营管理人员、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 人、供应商、政府、中介机构等,根据各自需要和分析目的,对企业有关

情况进行的分析。内部分析是指以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信息为依据进行的分析,内部分析使 用者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现有的股东,内部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顺利,检验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货款及债务的支付或偿还能力,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指明方向。

二、电算化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的优越性。

财务分析的最大难点就是及时、全面获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而电算化会计的发展给这一痼疾带来了希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提供的基础环节上显示了其强大功能。

(一)会计信息集成化。

首先,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 程的诸多环节。同时,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电算化会计的技术性使得会计处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大幅度降低。其次,会计信息化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 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 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

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 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二)会计信息及时全面。

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具有很多辅助功能,包括供应商、职工、客户、项目、部门辅助功能,非常方便进行资料查询。由于财务软件采用数据库技术,将大量信息分 类计入数据库,在进行查询时根据信息某一属性轻而易举就可找到许多信息。财务软件在建账时就将供应商、职工、客户等辅助核算对象的基础数据录进系统,在以 后每发生一笔与这些辅助核算对象相关的业务,软件会将其数据计入这些账户。

比如,供应商辅助功能中,在采购一批原材料时,账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入账,财务软件会根据相应的供应商名称计入明细账,包括了采购数量、金额、商业折 扣等信息,再加上软件中登记的相关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信用政策等内容,非常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而手工会计下,这些信息则要分散许多,想获得对某一供 应商的全面信息需要查阅很多账簿,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账户等,甚至有些管理信息得去做调查后才能获得。辅助功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利于财务分析中的资料 搜集。财务分析中的资料搜集过程非常庞大,本身财务软件的数据搜集就要比手工会计下更快更及时,再加上有了财务软件自带的辅助核算功能,能提供一些软件开 发时就设置好的基础报表,省去手工系统下许多查找、抄录工作,比如往来账款的账龄分析表、个人借款明细表、催款单余额表、项目成本费用明细表、产品成本按 部门明细表等等。数据库技术在财务软件中的应

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查找工作非常方便快捷,数据的加工处理依靠软件中的财务分析系统也更加迅速。

(三)会计信息准确度提高。

首先,使用财务软件使得会计原始数据一次录入即可,避免了多次录入的误差。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的录入可以进入到所有相关系统,在后续的计量和核算 中,每个环节和每个部门产生的数据作为共享数据,这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其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软件自身附带的稽核功能和人员进入限制功能,保障 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软件随时保证会计账目借贷双方的余额相等,并且根据期末数据进行自动结账,避免了人工抄录下的差错。人员进入限制功能贯彻了会计 上不相容职务的原则。

三、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实践运用。

外部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基本形式,目前较受重视,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在电算化会计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如何有效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内部财务分析问题,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是企业强化自身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应用财务分析系统进行会计管理和分析。

财务分析系统是指将各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设置在程序中,并以菜单的形式将各分析功能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以便财会人员应用财务分析系统,利用现

有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财务分析系统直接从会计核算系统各辅助功能中获取数据,生成分析结果。

目前的会计软件中的财务分析系统,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比率分析,具体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市价比率等。

结构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分析、损益结构分析、各项收人与各项费用结构分析、任意非明细会计科目结构分析等。

对比分析,包括本年数与上年同期对比分析、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分析。

趋势分析,主要分析任意会计科目各期变动情况等,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情况。

综合分析,主要有财务比率综合分析和杜邦分析。

图解分析,用户根据需要可以方便地绘制出饼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各种分析图。

通过财务分析系统提供的功能菜单进行选择,简便易行,但是由于分析功能是固定设置在程序中的,只是适用于简单的、基本的经营环境,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修改程序,而且此类财务分析系统提供的功能往往都是通用功能,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特定情况下的的需求。

(二)利用报表系统进行会计管理和分析除了财务分析系统,会计核算软件中。

一般还提供报表系统。在报表系统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简单分析模型,并能根据用户定义从会计核算系统及其他系统中获取数据,生成用户期望的分析结果。

报表系统的财务分析数据源有两类:会计核算数据源和辅助数据源。其中会计核算数据主要是账务子系统提供的会计核算数据。辅助数据主要有:人事数据、生产经 营数据、同行业主要经营比率、金融市场数据等。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分析项目、定义分析的功能,根据各自需求对项目名称、数据采集公式、计算公式进行定义,报表系统能够从会计核算数据源和辅助数据源提取数据,并根据用户的定义自动生成所需的分析结果。这一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务分析系统的缺陷。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普及应用,电算化会计在辅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但鉴于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软件财务分析功能不 是很完善,我国企业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合理运用电算化财务分析,通过与手工财务处理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企业 的财务分析。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摘要】人类文明社会的每次腾飞都离不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微电子和信息技

术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更是将人类社会带进了崭新的“信息时代”,而“会 计”这一人类古老的经济活动在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也必将不断 演变和发展。本文从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展开,探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存 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展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目录

前言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程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重视

(二)缺乏一套完整的电算化管理体系

(三)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四)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对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

(五)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六)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七)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八)甩账工作处理不当

三、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

(一)要重视电算化工作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三)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六)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

(一)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化

(三)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化

(四)会计电算化发展网络化

(五)信息处理智能化 参考文献

前 言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会计电算化作为推动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的根本,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把这种全球化推进到网络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要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使其发展得四通八达。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赋予人类行动的自 由以强有力的手段,使人类能借以塑造自己的未来,同时,它也给会计的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6 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已走过 30 多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这30年中,基本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2 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1979 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 年8 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 1983 年到 1988 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会计电算化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当时,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此阶段,由于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的局限性,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 1989 年至 1996 年,该阶段属于稳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1998 年 8 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4、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为1997 年以后,属发展创新阶段。在90年代后期,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会计软件向ERP软件的横向发展,使会计软件成为了ERP软件的一部分,初步探索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模式,“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成为会计软件 重点尝试的“新三样”。在会计软件的使用上,会计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普遍使用率较高,可有的地方才刚刚开始;在已实施会计软件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老三样”和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天地。会计人员不再把会计电算化看成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而是积极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属世界会计师大会的中心论题就是会计电算化,这标志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 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 多个,据1992 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会计电算化专著相继出版。由于科技投入,电算化专业人才也脱颖而出,并开始广泛地为社会培训各类电算化人才。各种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也相继举办,会计电算化的广阔前景就在眼前。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综合国内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重视

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重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再者,有些单位由于缺乏开发能力,机器闲置,或仅作打字机用;或根本没有计算机。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8 害,严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二)缺乏一套完整的电算化管理体系

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缺乏一套完整的电算化管理体系,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要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三)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第一,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第二,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第三,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缺乏,没有系统性。

(四)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对强化财务管理的能力

多数单位电算化部是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只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只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上较强,而对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没有进行没汁,功能不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五)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的会汁人员仍要做大部分辅助工作。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集成化程度低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而从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六)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计算机自身及会计软件运行特点,加上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程序不一定全面了解,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一只“黑箱”。目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一种“脱节”状态,严重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发展。

(七)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加上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从而使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八)甩帐工作处理不当

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一段时间以后,从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情况进行的。有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为了防止出现匆忙甩账曾明文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甩账,需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验收确认后方可。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帐了。

三、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彻底完善我10 国会计电算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要重视电算化工作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仅仅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进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鉴于财务软件处理对象的特殊性,处理结果要求高度可靠,在满足一致性、安全性等普通要求的同时,必须符合会计淮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宏观管理。

(三)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像建立像会计制度一样统一的软件,建立国家电算会计软件,将统一的制度和数据口径统一在软件之中。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相关的大、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 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而且,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向网络化和管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将成为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五)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针对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品种多样而产生的数据格式和模块划分不一致、数据接口不兼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应大力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是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六)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还很低。21 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种种原因,促使我们要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

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 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将有很大提高我国会计软件水平提高很快,一些专业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受欢迎,为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准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但是,会计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普及程度却受到会计人员水平的影响,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然而,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学校、企业和社会我国在今后几年将掀起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热潮,并为全面普及会计电算化奠定人才基础,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化

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运用新的管理手段,迸一步组织实施已有的管理办法。同时,制定符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特点的计算机审计准则,研究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制度,便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化

众所周知,无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凭证的填制、日记账的登记、过账以及报表生成等方面都相差无几,业务流程比较稳定。这就给我们以启示:会计应用软件通用化的关键不在于程序编制本身,而是取决于业务流程是否稳定、规范,应该是业务流程去适应应用软件,而不是应用软件来满足“千姿百态”的业务流程。因此,要使成本核算软件做到通用化,首先要解决成本核算业务处理的规范化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发展网络化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

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五)信息处理智能化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程昔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2_ [2] 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2_ [3] 侯光仁.会计电算化的转向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_ [4] 刘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经济, 202_ [5] 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 [6] 杨道策.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之我所见.市场周刊,202_ [7] 任晓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 [8] 王冬梅.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2_ [9] 钱冰玉.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 [10] 董金艳.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黑龙江对外经贸,202_ [11] 丛彪、宋秀芬.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务与经济.202_ [12] 黎大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2_ [13] 陈静.目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甘肃科技纵横,202_ 15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