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市委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3-65610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5 14:49: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委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对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思想,对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江泽民同

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更好地动员、团结、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

一、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这一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宣传思想工作者一定要全面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握形势、找准位置、选准坐标,切实在围绕中心上奋发有为,在服务大局中进位争先。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忠实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舆论氛围,努力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上来,引导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准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句话概括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南。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切实肩负起引导、教育人的重大而又光荣的使命。要组织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见成效。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真正领悟“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的深刻内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到定位准确、导向正确,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紧跟时代步伐,奏响时代旋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润滑剂”、“减压阀”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团结人民、激励群众、鼓舞士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深刻领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服务人民利益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宣传思想工作者一定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必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宣传党的主张的同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立足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行动,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的生活学习中去,把镜头和版面更多地对准基层、留给群众,反映群众的生活本质,聚焦生活场景,不断增强广大干群对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决心和积极性。要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多举办人民群众看得起、看得懂、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多举办人民群众看得起、看得懂、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千方百计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服务困难群体。要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四、切实牢记创新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永恒主题,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二篇: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最新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发展。但实践也告诉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并没有就此完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近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和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这一问题都有大量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运用计划手段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途径,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抑制市场的弱点,弥补市场的不足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弊病就是集中过多、信息不灵、活力不强,而市场对经济信号的反应却是灵敏迅速的,并且能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正因为如此,我国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就没有短处、计划就没有长处了呢?不是的。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市场也有其自身的明显弱点和局限性。例如,市场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市场难以对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消费进行调节;在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环节,市场调节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在一些垄断性行业和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市场调节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计划调节的优势,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把宏观经济的平衡搞好,以保证整个经济全面发展。”他还提出,“在那些市场调节力所不及的若干环节中,也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同时,还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01页)

在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时,江泽民同志就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如此便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59页)在1992年6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他还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这说明,我们把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等于说市场就是万能的,也不是说计划就一无是处。相反,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反应灵敏的优点的同时,通过包括一定的计划调节在内的宏观调控来抑制和弥补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与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调控不完全是一回事

江泽民同志指出: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都已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了,都是由政府程度不同地调控经济的发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0―91页)“到了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加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实施各种形式的宏观经济计划。”因此,“不能把有计划只看成是社会主义独具的特征”(同上,第3页)。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改革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模式,但不是不要计划,就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都很重视计划的作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必要和可能正确运用必要的计划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资本主义制度下运用计划手段的范围和形式是会有些区别的,如同运用市场手段的范围和形式也是会有些区别的一样。”“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受政府调控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而且也更有条件搞好宏观调控。”(同上,第31、3、159页)这就告诉我们,尽管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调节、有宏观调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调节、宏观调控,无论在目的、范围、形式上还是在实施的有效性上,都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7页)“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西方市场经济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一般规律的东西,毫无疑义,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这是共同点;但西方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的,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的,这是不同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3页)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需要把“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把“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当成自己的重要目标。(《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41、227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因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有可能和条件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追求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也要兼顾公平原则,更要对贫困地区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66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其次,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建国之初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资源相对贫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GDp仍排在世界的第100位以后。因此,从总体上讲,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并将长期是发展中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和它们既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也没有并驾齐驱。这些都决定了宏观调控对于我们比对于它们更加重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相对落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特别是我们没有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我们的国情和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国家宏观调控。”(《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8页)“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再次,经济体制转轨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西方发达国家更需要宏观调控,而且调控的范围、形式也不尽相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有体制的一些弊端没有消除,新体制尚未形成,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然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要从总体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8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应注意总结和汲取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但我们也应注意认真总结和汲取计划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在1992年6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在解释为什么会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三种提法中,选择后者作为新经济体制的提法时说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02页)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又指出:“原有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由来,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同上,第212页)过了两年,他进一步指出:“对计划经济体制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我们是充分肯定的。从历史进程看,苏联能够对付并最终打败德国法西斯,同他们通过计划经济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分不开的。这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初期那种历史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还是有其必要的。我们建国初期的历史也说明了计划经济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我们既不能抱着过去的计划体制不放,看不到它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而应在总结我们搞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开拓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使这种新的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3―204页)这些论断告诉我们,计划经济与经济计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但没有取消经济的计划性。计划经济时期积累的搞经济计划的一些有益经验,完全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继承、所借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但也离不开对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的运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又指出:“在当前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甚至混乱现象,必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那种以为搞市场经济就可以离开国家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放任自流、自行其是、随心所欲,完全是一种误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31、90页)他还说:“宏观调控应当以间接手段为主,更多地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办法。但在目前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一时还难以完全做到。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相机综合地运用各种手段,其中包括采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利于不失时机地解决矛盾和问题。”他强调:“必须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大量秩序混乱的问题是由于行政行为导致的。同时,目前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经济手段正确、有效地实施。”“越是改革开放,越是搞活经济,就越要加强纪律性和法制观念,越要防止和克服那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纪律松弛的现象。”(同上,第200、119、46页)可见,在当前情况下,运用计划手段、行政手段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很重要的。

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论述,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深入学习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怎样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两方面共同努力,保证我国经济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三篇: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江泽民文选》中有代表性的十大创新用语,是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时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词

党的历史方位:这是理解和把握整个《文选》思想脉络和理论观点的钥匙;三个代表:这是《文选》中最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核心用语;

与时俱进:这是《文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

党的先进性: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它为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归宿;

第一要务:这是《文选》对发展在党的执政实践中的地位所作出的鲜明概括;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个先锋队”:这是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文选》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创新性概念之一。

学习《江泽民文选》,要按照九个“深刻领会”的要求在指导工作实践上下功夫

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要深刻领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满怀信心地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宏伟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工作。

要深刻领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要深刻领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要深刻领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意义,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继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要深刻领会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要深刻领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要深刻领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篇: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

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发展。但实践也告诉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并没有就此完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近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和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这一问题都有大量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运用计划手段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途径,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抑制市场的弱点,弥补市场的不足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弊病就是集中过多、信息不灵、活力不强,而市场对经济信号的反应却是灵敏迅速的,并且能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正因为如此,我国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就没有短处、计划就没有长处了呢?不是的。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市场也有其自身的明显弱点和局限性。例如,市场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市场难以对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消费进行调节;在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环节,市场调节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在一些垄断性行业和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市场调节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计划调节的优势,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把宏观经济的平衡搞好,以保证整个经济全面发展。”他还提出,“在那些市场调节力所不及的若干环节中,也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同时,还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01页)

在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时,江泽民同志就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如此便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59页)在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他还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这说明,我们把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等于说市场就是万能的,也不是说计划就一无是处。相反,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反应灵敏的优点的同时,通过包括一定的计划调节在内的宏观调控来抑制和弥补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与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调控不完全是一回事

江泽民同志指出: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都已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了,都是由政府程度不同地调控经济的发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0―91页)“到了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加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实施各种形式的宏观经济计划。”因此,“不能把有计划只看成是社会主义独具的特征”(同上,第3页)。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改革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模式,但不是不要计划,就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都很重视计划的作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必要和可能正确运用必要的计划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资本主义制度下运用计划手段的范围和形式是会有些区别的,如同运用市场手段的范围和形式也是会有些区别的一样。”“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受政府调控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而且也更有条件搞好宏观调控。”(同上,第31、3、159页)这就告诉我们,尽管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调节、有宏观调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调节、宏观调控,无论在目的、范围、形式上还是在12全文查看

第五篇:2006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2006年9月l0日至11日,省委常委中心组第四次集中学习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专题,深入学习了《江泽民文选》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听取了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一切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了共识。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大家一致认为,学习《江泽民文选》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是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首要任务。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省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求真务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凝聚力量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为此,大家就统战工作和政协工作发表了很好意见。

加强统战工作,促进社会广泛团结、巨大包容。一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这也是一个很硬的道理。二要切实做好民主党派工作,以建设长期和谐的政党关系;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做好宗教工作,以巩固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稳定和顺的宗教关系;切实做好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以实现劳动者之间、建设者之间、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之间的大团结;切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以推动湖南与香港澳门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三要真正把统一战线作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政协工作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在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中的重要作用。一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政协工作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委权威,支持党委工作。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支持政府工作,把政治协商的重点放在关系发展全局的问题上,把民主监督的重点放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把参政议政的重点放在围绕发展搞好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上,使政协工作始终围绕大局,为大局出力,用大局来检验。三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协调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利益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四要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加强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树立人民政协的良好形象。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开放

大家一致认为,学习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开放。要增强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改革不能动摇,不能停步,更不能后退,要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决心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我省的情况也是这样。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就要靠深化改革。一要靠深化改革来消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弊端。二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权力腐败,社会治安不好,以及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就业难等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因为改革不到位或者措施不完善造成的。三要靠深化改革来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既要转变发展理念,又要转换发展模式,更要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一要深化企业改革,激发各类企业的活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抓好省属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省属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石油、电信等垄断行业以及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二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湖南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强化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妥善解决大股东占用和违规经营等问题,积极开展省内三家证券公司的重组工作;抓紧出台有效措施,加快保险业发展;改善金融环境,加大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市场监管,确保金融业稳健经营;加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良好融资平台,推动我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三要抓紧落实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继续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把着力点转移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上来;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建立以县为主管理、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可上、都上得起学;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事权和财权相匹配,合理确定乡镇财政体制。四要深化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改革完善就业体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调节制度,健全二次分配的宏观调节体系,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统筹层次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教育的普遍服务功能,缩小公民受教育的差距,阻断贫困和不平等的代际传递,促进发展机会的平等;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使城乡群众普遍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是WTO过渡期的结束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关键时期。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又要提高层次拓宽领域。一是进一步统一对扩大开放的认识。坚持“改革是动力、开放也是动力”的理念,把对内外开放、引进内外资本、寻求内外合作、拓展内外市场、发展内外旅游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战略举措和现实选择;坚持以世界眼光、用战略思维来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大势、国际产业转移规律,从而在发展机遇、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措施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二是切实把握产业转移机遇,承接大转移,促进大发展。当前珠三角地区产业内移的趋势明显,我省毗邻粤港澳,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承接以珠三角地区为重点的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湖南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随着泛珠三角合作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的合作对接更加全面深入,对接粤港澳台乃至欧美具有更好的基础和平台。三是紧紧抓住我省产业配套和现代物流两个薄弱环节,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四是引进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引进项目,坚持资源的深精加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高项目质量,防止引进污染性、低水平项目,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引进国内外拥有强大产业背景和雄厚产业实力的大公司、大财团,鼓励其参与国企改革;开发项目要做到以市场、国家产业政策、“十一五”规划为导向,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精神。五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环境优化的工作。着力完善政策,加强服务,突出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投资者满意度,形成洼地效应。六是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引导企业搞好对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支持企业海外维权。(

市委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