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灌云一中考察随笔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4-764354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3 07:49: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灌云一中考察随笔

四星现场验收考察报告

此次考察历时一天半,访谈了连云港市基教处侯沛成处长、灌云县于鸿雁副县长、灌云县教育局局长、灌云一中张继扶校长、马绪友副校长、校长办公室潘加亮主任、德育处茆学超主任、张善操副主任、总务处姚中坚主任、外聘专家乔乃明先生、特级教师陈荣团老师;走访了心理咨询师、学校校医、化学实验员、学生阅览室管理员、学校保安、女生宿舍宿管员、食堂管理员、保洁员、“三人行”画室教师及部分学生;实地察看了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校务办公室、体育馆器材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器材室、危险品存放室、学生阅览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画室、学生教室;观看了升旗仪式、课间操、教师教育论坛、学生自主活动、学生美术课及生本课堂教学。拍摄了近百张照片(因相机内存不足,留存下来的有80张),总体印象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省评估院专家组进现场当天,连云港市教育局局长、基教处处长、灌云县分管县长、灌云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灌云县教育局两位局长全程陪同。

在创建过程中上级领导的督查、扶持力度也很大。据连云港市基教处侯沛成处长介绍,为确保星级创建成功,连云港市教育局组建了由省四星级专家组成员组成的五人考察组,先后三次莅临申报学校,为学校星级创建工作把脉,对申报学校的迎评材料逐字逐句地进行审查,仅灌云一中,市专家组就用了8小时的时间才完成了材料的第一

次审查,其中一位专家在灌云一中住校指导一个多月。市局领导与省评估院的沟通实现了常态化,按照侯处长的说法,他们跟省评估院的史根林、邱白莉两位领导交往多年,关系十分融洽。

二、学校高度重视

1.为确保申报材料质量,学校外聘一位材料组专家,专家办公室挂牌“副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作为该专家的副手。2.为确保硬件达标,学校借款近2000万。3.学校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整材料。4.学校领导班子没有节假日、星期天。

5.学校各种工作计划详实,目标明确,时间安排具体。

三、创建氛围营造到位

在走访过程中,能明显地感觉到灌云一中人的心气很足,精神状态特别好,就连临时聘任的宿管员、保洁员的身上都散发着浓浓迎评气息。校园里遇到的每个人,只要有目光交汇的情景,几乎所有人都会主动向你问好。另外,灌云一中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朴实忠厚,在走访过程中,无论到那个部门咨询,几乎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好像没有任何顾虑。据外聘专家乔乃明主任介绍,迎评之初,学校首先组织领导班子学习四星标准和评分细则,一条一条地过,深入挖掘标准内涵,尽力吃透创建精神,然后是细化标准分解目标,各处室、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对照标准找差距,把存在的问题汇总后纳入学校创建计划,排出改进时间表。

材料整理方面,基本上还是立足学校实际,不是以造假为主。考

虑到各处室主任手头占有第一手材料,学校将25条自评材料分解到校办、教务、德育、教科、总务、工会、团委七大部门,安排各处室一把主任执笔,由外聘专家乔乃明主任审查把关。各处室都有档案柜,平时积累的材料都存放在各个科室,专家工作室的支撑材料均为各处室上报电子打印稿或复印件。在走访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也有不少地方是临时抱佛脚,但是大多还是能体现出很浓厚的创建氛围。就像省专家组的一位专家说的那样,“象这么穷的地方能搞到这种程度也就不错了”。

四、组织到位

在走访的过程中,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性都很强,按照德育处茆主任的说法,几乎所有工作都是学期初安排好的,好像他们已经形成做计划的习惯。从各个部门了解的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比较强,就象一盘棋。

五、升旗仪式和课间操 升旗仪式:

灌云一中的国旗班共35位同学组成,其中护旗手3位,仪仗队32位,左右各16位。国旗班成员着装规范统一,动作较标准。

各班在进入现场之前,先以班级为单位列队,每班两列纵队,每班队伍前面有一名班旗手举旗,每班的班旗都不一样,以此体现了“让学生张扬个性”的办学宗旨。进入操场时,学生列队跑步进入,高呼“一二一”,声音很洪亮,较能体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各班到达指定位置后,由德育处主任宣布升旗仪式开始,升旗时,同学高唱

国歌,气势较为高昂。国旗下讲话是一位男老师主讲的,普通话和音质都很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篇讲稿写的很好,是围绕四星创建展开的,把四星创建过程中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串起来,彰显了“无私奉献,敢于付出”的拼搏精神,声情并茂很是感人。升旗仪式结束后,各班列队按顺序跑步退场,依然高呼“一二一”。课间操:

各班出操列队情形与升旗仪式相近。到操场时,学生是按事先打好的点站位,整个队列很整齐。护旗手站在最前面,离本班第一排同学大约2.5——3米的距离。班主任老师是站在队伍的最后,各班班主任老师站成一横排。学生做操时,班主任立正站立。整队口令是德育处主任发出,声音洪亮,很有气势。从做操的质量来看,总体可以说是整齐化一,效果较好。结束时,各班带回的情形与升旗仪式相同。

六、教师教育论坛

省专家组4号下午到达灌云,晚上开预备会,在预备会上确定了教师教育论坛的主题并通知了学校。5号上午学校组织部分人员进行了排练。下午4点10分正式开始,地点是美术教师办公室,房间提前做了布置,墙上张贴着许多美术老师的获奖作品。办公室中间放一张小型椭圆形会议桌。桌子中间放了两束鲜花,两位省专家组专家的位置上布置了席卡。专家的位置是在临近办公室门口的一端,论坛主持人在会议桌的另一端,参加论坛的教师两边对称落座。由于视线的问题看不到所有参加论坛的老师,人数不是很清楚,估计10人左右。主持人在得到省专家的认可后宣布论坛开始,并简要地把“尚美文化” 的含义和作用做了介绍,历时一分钟左右。然后引导大家进入论坛。教师在发言的时候有些紧张,有的老师把事先准备的资料拿出来念。没能进入房间,教师论坛的具体内容听不到。整个论坛的时间大约30分钟。

七、学生自主活动

学生自主活动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的,此次专家抽查了两项活动,一是无线测向社团活动,另一个是爱尚乐乐团活动。我们主要看了第一项活动。由于第一项活动是灌云一中传统优势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实力很强。这项活动对他们来讲轻车熟路,学生很自信,活动搞的很成功。

活动开始前,学生先把相关的设备拿到指定位置,设备就像对讲机大小,共有12套,另外还有无线电发射装置。学生首先进行调试,调试过程大约有20分钟。开始时,学生分成4组,每组有一位同学先把无线电发射装置放到校园的某个角落,让其他同学利用无线电测向装置进行搜索,四个同学从不同方向进行,测向过程中随时调整行进方向。从整个过程来看,学生操作起来很熟练,兴致也很高。

八、我校创建工作回顾

与灌云一中如火如荼的创建氛围相比,我校的创建工作则是在比较冷清的氛围中进行的,这种冷清可以用“三少一多”来概括:一是参与人数少,二是创建活动少,三是创建热情少,一多是冷眼旁观的人多。从材料整理过程中接触到的人和事上,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好像四星创建是校长的事,是材料组的事,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甚至有人对我说,帮助整材料完全是看我的面子,你看这成啥了,我能有多大的面子?我的面子太小,他们的干劲咋能大得起来,好多人要么不干,要么敷衍了事的干。有时候真的很让人泄气,好多事总让人感觉很无奈!出现这种局面,在下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认识不到位。

实际上四星的创建真的是二中发展的一次契机,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从管理水平的提升到教育理念的更新,二中都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总体来讲我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落后,管理手段还比较粗犷,很多方面还需要规范,利用四星创建,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管理是规范的,是高效的,是精细化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是需要认真学习、认真思考的,应当说创建四星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佛家有“万法唯心”的说法,就是告诉人们思考的作用。利用创建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审视自我。君子修身需要一日三省,学校管理也需要“一日三省”,学会了自我审视,就不难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早发现了,只是不愿意说出来,这之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总之,借助四星创建是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机遇,错过或利用不好这次机遇,二中前进的步伐不知还要延缓多少年。二是立足点有偏差。

四星创建的主要问题不是做假材料,而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灌云一中的一幅对联写得好: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办高品位学校;新思路新理念新特色育创新型人才。我感觉二中也需要有这样 的思路,这样的理念,并且要有把她贯彻下去的决心。这实际上体现的是学校的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校就显得有活力,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了这种精神,学校各项工作就有了支柱,就有了不被困难压倒的勇气!总之,四星创建的过程就是给学校注入精气神的过程,有了精气神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才会不断地成长壮大。三是动员不力。

严格的讲,我校四星创建就没有真正动员过!现在的二中已经没有权威,大家普遍信奉 “功利主义”,在大会讲个一次两次跟不讲没有太大的区别。想让大家动起来,首先要想好让他们动起来的方法。西方成功学里有一句名言:为什么做永远比怎样做更重要。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做,当然也就不愿意做。所以要动员他们就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最怕什么。找到这两个“什么”就抓住了要害,从这两个“什么”入手,动员的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九、几点建议

(一)完善学校管理 1.要切实做好规划。

学校工作是一盘大棋,不做规划,是很难兼顾全局的。规划应当是全校工作的最高统领,就象是黑夜航行中的灯塔,没有规划或者是不好好做规划,学校工作是很容易迷失的,很多同志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三年没变化,五年没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好好规划。要做好规划,首先就是要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其

次就是要认真研究学校的实际,要研究我们的学生,要研究我们的老师和职员,要研究我们的资源,古人云:知人为智,自知为明。要全面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是要有大智慧的,你不了解自己,你就很难做到“百战不殆”。要敢于解剖自己,解剖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梳理、自我发现、自我熟悉的过程,解剖的越彻底,对自己的了解就越到位。了解的透彻了,就会对学校的资源了然于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朝亦斯暮亦斯”地系心一处,你考虑的多了,你就会有办法有思路,把思路进行加工就是规划。这样的规划就具有操作性,才是真正的、管用的、能推动学校发展的规划。

2.要认真制定计划。

在材料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一个部门真正做过计划。实际上,学校的确做过不少工作,很多人也很辛苦,但是就是不出效益,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工作随意性太强,没有指向性。古人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形成于思而毁于随”。不做计划或者不好好地做计划是很难将学校工作推向深入的,也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很多部门没有计划,与学校的引领不力有直接关系,要让下面有规划做计划,学校应当先有规划有计划。事实上,没有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下属部门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规划和计划,就是做了规划和计划也与学校总体工作不相一致。做计划时一定要设计工作流程,有了工作流程就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

具体化。有了流程还有利于减少资源内耗,提高工作效率。有了流程还可以避免低头拉车迷失方向。学校工作要有流程,部门工作和个人工作也要有流程,要大流程套小流程,通过流程把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连在一起,让每个人的工作都成为学校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当帮助学生做好流程,这也是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努力,使我校逐步实现处处有流程、事事有流程、人人有流程,真正推动我校管理工作从粗犷式向精细化过度。为确保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学校完善校长办公室的职能,充分发挥其统领和协调作用。通过校长办公室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连在一起,便于校长总览学校工作的大局,便于校长发现各部门工作存在的不足,便于畅通学校的各种信息渠道,也为校务公开提供了便利。3.制度要健全

管理国家是依法治国,管理学校就应当是“以制治校”,只有制度才可以铁面无私。工作做的细不细关键看制度细不细,工作干的好不好关键看制度好不好。要不断完善学校制度管理,要善于学习、主动借鉴先进的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与更新是以人性的研究为基础的,要知道他们要什么,他们怕什么,要知道他们以前要什么现在要什么,以前怕什么现在怕什么。了解这些又叫找需求,找到了他们的需求,你就把握住了制定制度的关键。这个“需求”不是制定者坐在屋里想出来了,是要做调查研究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制度制定者要深入第一线,要体验他们的生活,要敢于听真话,敢于让他们说真话。现在很多人私下老抱怨,但见了领导就没词了。很多时候是他们顾虑太多,对这种情况,领导要摆出一个适当姿态让他们打开心门,心门开了,才可能心心相印,心灵相通,才可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会找到真正的需求,才能为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撑。4.人性化管理

马斯洛的等级需求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且精神需求是更高级别的心理行为。而这种需求不是刚性的制度所能给予的,这种需求唯有心灵的感召方能得到满足。这种需求有时候很容易得到满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种语气,一句幽默,一支烟,一杯水,如此而已,但是它的作用有时候却可能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人生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品位舍得更成为一种智慧,曾有智者解读为:舍得一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管理者对下属的“舍”往往可以是“舍一得万”的,让人人都觉得遇到了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死都可以,还有什么不可以的,这种效果往往不是物质上奖励所能起到的。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是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是需要提升自身修养的,是需要一点忘我和无私的。孔子在《大学》中就提到修行的四个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可见自身修养的重要,准确地说修身应该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

础,没有前者就难有后者。

(二)重新营造创建氛围

四星创建对二中来讲是大势所趋,四星创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二中今后的发展,必须横下一条心,必须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大力弘扬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要想方设法把四星创建工作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要把创建过程中每个人的奉献纳入到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当中去,让大家争先恐后地想参与、想奉献。可以制定创建工作量化评定办法并下发各部门,让大家人人都明了四星创建和他本人的关系。要量体裁衣地分配创建工作任务,要人人有任务,时时有目标,不让任何人游离于创建工作之外。要全员发动学习四星标准和评定细则,可以以部门、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及时跟进相关人员,准确把握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学校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四星标准,深入挖掘标准内涵,要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举全校之力尽快营造出“人人熟悉标准、个个了解四星、天天想着四星”的良好局面。

(三)开源节流筹集创建资金

学校经费紧张的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从目前的时局来看,没钱也只有自己想办法!经过几天的思索,本人感觉学校内在的很多资源可以利用:

1、食堂创收

灌云一中全校52个班,共有学生2500人左右,餐厅就餐人数1600左右,餐厅年均盈利60万左右。我校的办学规模比灌云一中要

大,资源上更有优势,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我校餐厅年均盈利应在60万以上。灌云一中食堂的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人员外聘”,外聘人员实行一年一聘,外聘人员的平均工资1200元左右,外聘人员的年龄平均50岁上下;住宿生实行封闭管理,为限制住宿生外出,学校对走读生和住宿生分发两种不同的校牌,平时要求住宿生不得外出,无故离校的住宿生不得进校。

2、超市创收

据张敬海股长介绍,歌风中学的超市承包价是每年12万,总利润应该20万上下。我校的办学规模比歌风中学要大,如果适当扩大超市规模,利润应当比歌风更客观。听说沛中已实行封闭管理,如果我校也实行封闭管理,超市的利润应当30万左右。3.印刷厂创收

前几年洪标校长在任时,印刷厂的收入是比较可观的,素有“小金库”之称,因本人不熟悉印刷业务,不敢妄言,相关人士估计每年为学校创收30万应该有希望。4.饮用水创收

我校自备深水井,净水设备价格有限(2005年2万以内),而且可以一劳永逸。现在我校一年的桶装水费用就3.5万左右,估计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这个钱虽然不多,但用在年级组管理上也已足够,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当有较大帮助。5.浴池创收

本人对此不了解,只是有这个想法。粗略地估计应该可以为学校

创收20万上下,请考证。6.艺术班创收

灌云一中在校生2569人,艺术生245人左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灌云一中分别与三家校外画室联合组织本校的艺术教学,画室老师负责专业教学,本校老师负责管理,画室专业教师的教学要接受校内美术教师的监督。专业课教学一般从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后开始,每位学生一次性交清培养费3000元,培养费由学校管理,专业课考试结束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画室相关费用。我校在校生2900人左右,按相同比例,我校艺术生资源应该在280人左右,在加上空乘、播音主持、影视编导等专业,潜在生源约300人。按每生收费3000元计算,共计90万上下,扣除费用,估计学校净收入当在40万左右。

综上所述,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每年可为学校创收180万左右。

以上是此次考察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想,粗略构思,草草落笔,文不成体,用词粗劣。好在全文尽为真心流露,无半点私意。我心皈依净土多年,名利早已与我无缘,只愿此只言片语能为二中的前行呐喊助威吧。由于本人信息量不足,又缺乏高度,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第二篇:灌云赣榆考察情况汇报

赴灌云、赣榆考察情况汇报

10月29日至11月2日,我们分别赴连云港市灌云县、赣榆县学习考察,积极吸取两地在产业经济、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力求领会精髓、启迪思维,结合我区实际进行比较分析,为推动我区“集聚产业、集聚人气”,加快建设滨江港城提出工作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感受

灌云、赣榆两县分别位于连云港市南部、东北部,是传统的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近年来,两县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出现了“洼地崛起”的可喜现象,两地均入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是发展速度快。在“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开始,经过三年发展,到2008年底,灌云县GDP由46.48亿元增加到96.72亿元,增长1.1倍;固定资产投资由26.2亿元增加到123.6亿元,增长3.7倍;实际利用外资由1632万美元增加到1.55亿元,增长9.5倍。赣榆县GDP由74.8亿元增加到133亿元,增长77.8%;固定资产投资由50.13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增长1.6倍;实际利用外资由3530万美元增加 到1.4亿元,增长2.96倍。

二是城建力度大。灌云、赣榆两县充分利用海边滩涂、盐碱地,“跳出旧城建新城”,减轻了动迁负担,节约了建设成本。灌云县在2005到2008年间,快速拉开了10平方公里新城框架,新铺城市道路41公里,新开工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30万平方米。赣榆县2008年投入60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80个,建筑业完成施工面积76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其中,投资16亿元建设的5.5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已初步具备居住、办公条件。

三是项目意识强。两地都把招引重大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灌云县在2005到2008年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74个,超10亿元项目12个,新投产项目345个。赣榆县2008年实现工业投入95.5亿元,全年有新海石化、嘉宝制管、晶能硅业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金新利不锈钢、华禹铸管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其中,金新利不锈钢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预计今年建成,一期建成后可年产不锈钢70万吨,实现销售50亿元,税收1.5亿元,吸纳就业1000余人。

四是干部闯劲足。在与两地干部的交流中,我们真切感受到虽然灌云、赣榆物质条件差、发展基础弱,但当地干部自信不自弃、争气不服输,处处洋溢着负重奋进、争先争优的创业热情。灌云提出“五个看齐”的口号:“基层向机关看 齐,机关向班子看齐,班子向班长看齐,班长向更高目标看齐,全县各级干部向县委书记看齐”,领导干部带头争当表率。赣榆县通过开展“三学四改五突破,科学发展当先锋”、“百题大调研、千人大集训、万人大讨论”等活动,提振发展信心、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在思想认识、服务效能、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组织建设等面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收获

灌云、赣榆的所见所闻,我们在感官上受到强烈震撼,在心灵上受到深层激荡。特别是对两地在发展规划、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收获颇多。

(一)加快新一轮发展,必须超前编制规划。凭心而论,灌云、赣榆地域闭塞,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等发展要素欠缺,但两地都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开发由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机遇,紧扣连云港市“一体两翼”港口群设想以及“一心三极”城市布局,主动接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辐射,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谋求跨越发展。特别是灌云县,按照“打开海陆通道,接轨连云港港,融入徐圩片区,加快灌河口开发”的战略布局,着力完善全县大中小三个层次的规划。大规划是围绕“两大板块、三大片区、一横八纵九轴”展开,构建起灌云发展的总体框架;中规划是新沂河以北、沿海高速以东、善后河以南涉及10个乡镇、70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使这一地区直接融入沿海开发。小规划是以燕尾港为核心的港口、临港产业区、海滨新区的规划,策应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大组合开发,将燕尾港打造成连云港港区重要的组合配套港;以扩展领港产业、现代都市工业和大物流为重点,将临港产业区、杨集物流区打造成苏北重要物流中心。

(二)加快新一轮发展,必须打牢园区基础。从灌云、赣榆两地产业集聚形式看,由于本身乡镇工业基础薄弱,两地跨过“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的点状分布阶段,直接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发展阶段。一方面通过集中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园区功能升级。比如:赣榆县2008年在经济开发区通过建设三洋港大道、通渝运河桥等工程,改善园区交通条件,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工业投入20亿元;在临港产业区和生物科技园兴建110伏开关站、110伏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成功引进石化、特钢等环保、能耗要求高的项目,实现工业投入35亿元。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高、精项目,增强园区配套衍生能力。比如:灌云县按照都市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定位,着重从浙江沿海招引船舶制造及配套项目;从长三角地区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力强的精细化工项目;从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招引清洁能源、机械制造项目;从2005年起累计进园区企业311家,其中超亿元项目158个,超10亿元项目11个,初步形成船舶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增强园区配套衍生能力。

(三)加快新一轮发展,必须创新城建模式。灌云、赣 榆两地都采取“跳出旧城建新城”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完善新城功能,提升品位的同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城市形象迅速“刷新”,实现新城、旧城协调发展。新城侧重于“建”,着重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赣榆县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实行“重点突破”,以行政中心、体育公园、海洋酒店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带动,加快医疗卫生、中小学校、商贸网点、住宅小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6平方公里核心区,提升城市品位。旧城侧重于“改”,着重有机更新,提升形象。灌云县充分利用苏北城市少有的同时具备山、水资源的优势,依托位于旧城区的大伊山风景区、盐河、小鸭河等风景资源,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着力改造旧城,自2005年起拆迁7000多户,新建购物中心、商贸城、度假酒店、博物馆等一系列三产项目,全力把旧城打造成“苏北有位的山水生态城市”,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城呼应衬托,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四)加快新一轮发展,必须加强队伍建设。灌云、赣榆两地以前地贫民弱,想加快发展,不可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两地干部“从思想解放起步,从转变观念开始”,不断优化服务理念,打造一支敢想敢干、务实苦干、善谋会干的干部队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提升领导班子指挥力。在灌云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都必须由四套班子相关负责人牵头协调推进,并在县委办设立“重要事务专线电话”,规定全县无论哪级干部,专线电话呼叫,铃响三声必须接听,若有延迟,不问何种理由立即通报批评,确保服务重大事项随叫随到。另一方面增强各级干部执行力。赣榆县把精兵强将放在发展第一线,不唯资历,不唯学历,选派明大局、会干事、能成事的优秀干部到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基层乡镇担任领导职务,并将干部位置与实绩位置挂钩、干部变动与发展排序挂钩,形成了真抓实干、紧张快干的良好作风。

三、有关工作建议

从发展机遇和目标定位看,我区和灌云、赣榆有相似之处,我区正处于加快推进“集聚产业、集聚人气”,建设滨江港城的关键时期,灌云、赣榆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路径和方式,对我区颇有借鉴意义。

(一)优化重组项目资源,带动产业升级。目前,我区正以园区为载体,重点打造核心港区、临港经济、科技创业园和医药产业园南园三大板块。就核心港区板块而言,应当充分发挥港口、大桥的中转枢纽优势,重点引进物流量大、制造周期短、快进快出的大型项目。就临港经济板块而言,应当着重发展无污染、工序细分度高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一方面以大用工量带动人气集聚,另一方面以配件、服务外包促进城区民营经济发展。就科技创业园和医药产业园南园板块而言,应当着重发展大医药产业,向北承接医药产业北园,发展生物、现代制药和健身器材项目;向东集中胡庄、大泗医疗器械产业;向南依托扬子江药业开发中药制剂项目,建议考虑将科创园内部分城市工业项目向临港经济板块转移。

(二)做强基础完善配套,推动园区转型。一方面按照园区承载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大项目创造落户条件。比如:在医药产业南园,应当预先建设环保设施,要按照医药生产制造标准,建设符合GMP认证要求的标准厂房,提升园区承载高层次项目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链前伸后延、拉长扩粗的要求,加强上游研发设计、中游服务配套、下游市场拓展等项目的培植引进,提高产业集聚度。同时,在产业集聚初期,建议园区对于同类型配套企业的质量要严格标准,数量要适当控制,培植高水平配套产业群。

(三)着重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人气集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明确建设“核心区”。就我区现状看,虽然以口岸街道为基础的主城区具有一定人气基础,但区域狭隘,不利于新建大型公共设施,对原有设施进行扩容升级,动迁成本太高。因此可以考虑,围绕临湖新区建设新城,通过学校搬迁,体育场馆、高档住宅区、以及人工湖风景点的建设,以功能集聚推动人气集聚,同时借助当前我区大规模城市动迁的机遇,打破各镇、街区划限制,鼓励各地拆迁户向“核心区”集中安置,迅速扩大城区人口规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灌云通过建设大伊山风景区,赣榆努力打造“苏北的北戴河”,宣传展示自我。我区应当加快大桥生态景观公园、海军舰艇主题公园、柴墟水景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名片”,提 升城市品位,扩大知名度。

(四)建立倒逼推进机制,激发干群活力。灌云、赣榆等地取得的显著成绩证明,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因此,我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以思维机制创新,激发干群活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增强机关部门向心力。引导各地、各部门跳出“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小盘子,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服从发展大局,相互协作、配合联动,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二是实行倒逼机制,狠抓落实推进。实行倒逼推进的督查机制,对重点工作,倒排进度、倒排时限、倒排任务,用责任压、用督查推、用奖惩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汲取民智,激发民力。学习灌云县设立“民情巡视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深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后街背巷,倾听投资者、群众心声,归纳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整理基层意见建议,供区委决策参考,激发全区上下为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的激情。

第三篇:灌云方言

有一个地方叫灌云,有一种态度叫借不就坑的年么,有一种说谎叫砍空,有一种武功叫或你,有一种爱叫欢七,有一种肯定叫豆,有一种不赞同叫没翘,有一种气急败坏叫活喳喳,有一种默契叫卡嘴子,有一种疲惫叫西瓤地,有一种谈心叫插寡,有一种无奈叫倒头鬼,有一种小孩叫小揪子,有一种劳动叫下湖,有一种老太太叫老满着,有一种动物叫赖鼓子,有一种笨叫痴瓜不潮的,有一种更笨叫果日鸡的,有一种厨房叫锅屋,有一种草叫麦嚷子,有一种瓜子叫旺葵,有一种内衣叫小汗踏子,有一种散步叫创创,有一种方向叫直痴,有一种膝盖叫磕头子,有一种废话叫脚蛆,有一种后背叫后音头,有一种吃惊叫我青蛙者。

第四篇:新农村考察随笔

风景这边“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众望所归的宏伟蓝图,流动看点是谓程序。

跟随部门两位局长出行的第一站是石马镇芦家台村。一进石马路径,五阳山便频频招手,植被深厚、峥嵘叠翠,穿行在山的怀抱有种欲仙欲醉的感觉。记得二十年前探亲到此就是受了山的启发写出了第一篇抒情散文《石马行》。转眼之间便走进了依山靠水的芦

家台村,满眼的碧波荡漾、垂柳村舍、桥下野鸭、木船摇弋,几排别墅俏立湖岸,早已改变了当年村庄合并前的模样……如今是似曾相识又重来,听分管农业的镇长介绍,台子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民俗游带动经济发展,以水乡山居留住外埠商客,如今又开发美化了一座“采珍园”,一条龙服务,以资源优势带动新农村建设,听说三峡库区的十几户移民来到石马库区找到了安定满意的家……

驱车继续向东南纵深,新农村的示范是与特色旅游分不开的。源泉东高村是个有争议的示范村,据说前些年为争得溶洞开发权,不听地方管束,冲击过镇党委、上访过区政府……如今走进溶洞景区,该村负责人领着我们观看了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连带景群:人造的一瀑三叠气势如虹地映衬出国富民安的期盼,水畔杨柳石级可坐可歇可玩赏,有几块菜地和几树花果,可随时给游客提供野味特色时令鲜品,体味山岭情趣;南面开发出的百亩石海象万马奔腾、跌宕起伏,很是雄伟壮观。仅这一条峪里的风景足够观赏半天了,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啊。对于源泉这块山水生态示范镇笔者是心存感激的,世纪之交在源东村下派包村时不仅为村里办了件实事,还得了个全镇农运会乒乓球比赛冠军呢。

专车作伴逍遥行,山围水绕新农村。沿途风光在眼前过目着很快又到了一个示范村——崮山镇岳西村,迎面就是一池碧水亭榭、古朴典雅,人称“小南海”。随村书记沿西路进村观看村庄改造情况,旧村舍与新楼区的立体对比高低错落、整洁协调,文体大院有内容,健身场所设施齐全,村民们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生产发展富裕、村民素质提高,这大概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指标。

选好流动现场,沿新修的柏油大道乘兴而归,闲话中有人说:农村好是好就是柴堆太多、粪堆也不少,也有人搭腔,垃圾堆到处都是真不成体统……试想,村民烧柴做饭沤肥喂猪方便着,农村地广田多堆晒农家肥是为了来年庄家有个好收成,而垃圾乱仍乱倒有碍观瞻是百姓的生活陋习使然及相关部门没有舍得投资管理,如何规范改造,要靠措施保证硬件投入,现实看根除是不可能的。“三堆现象”是老辈人眼中山区农村固有的标志,试想没有了接着天甘、合着地气的柴禾草垛儿那里还有农村味儿。

第五篇:和政一中督导随笔

素质教育、学生活动与课程开发

——和政一中督导随笔

(督导时间5月3--5日)

持续一月的初中督导,快要结束了,所到学校各有所长,特色鲜明,发展快,变化大,形势喜人。然而,由于目前教育体制、评价机制等种种原因,个别学校的各项工作被应试教育所困扰,学校、领导、老师要成绩,社会、家长、学生要分数,校长管理难、老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校园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和欢快的歌声,素质教育让位于应试教育,艺术教育在夹缝中求生存,学校工作多少偏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令人堪忧。

5月3日,走进本轮督导的最后一所学校——和政一中,叫人眼前一亮,校园里57年前学校建校时的古树保存依旧,花儿吐香,书声琅琅,文化石、文化墙夺人眼目;橱窗里、教学楼道内,随处可见“学生手工作品展”的海报,一股素质教育和学校应有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浸人心脾,如沐春风。听了学校的汇报,对新班子转变观念,以活动育人的办学思路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在接下来的督导工作中,进一步作了深入考查。

和政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5年,当时是县属唯一的完全中学。学校承载着全县19万人民的希望。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毕业生,先后培养了7名博士,近百名领导干部及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才。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2008年实现高初中剥离,并与原六中合并,成为现在的独立初中。现任新班子是一个年轻、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好班子,他们锐意进取,团结一心,办法多、点子新,在继承以往班子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力求创新,狠抓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校的新班子、新气象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一篇题为《100分重要吗》的学生作文,发人深思,作文是对著名漫画家丁聪《成绩100》一画的读后感,画面形象的描绘了一个埋头于厚重作业堆里的学生,手上夹着的笔与架在鼻梁上的深度眼睛巧妙组成了成绩“100”。学生作文在最后深有感触的说道:“就是为了好成绩,许多人小小年纪就带上眼睛。我真想问一下,好成绩就真的比健康和快乐重要?好成绩要用我们的健康和快乐来交换吗„„”学校把这篇作文刊登在校刊《起航》2012年第1期上醒目位置,不难看出学校新的育人理念,正是基于学生对自由、快乐、健康成长的呼吁与渴望,学校新班子达成了“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育人目标及共识,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性的优势,强化素质教育,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快乐、健康、全面的发展。

督导当日下午活动课时间,我正在查阅学校档案,耳旁传来音乐与歌声,起身寻悠扬的歌声而去,一间教室里,看到一位音乐老师正在指挥五六十名学生,排练合唱;对面的一间教室,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学生们正在舞蹈老师的组织辅导下,翩翩起舞,天真烂漫的学生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这栋楼是原来旧的教学楼,如今,学校把实验室、音乐、美术等各功能室集中安置在这里,漫步楼道,看见每个教室的门上挂着不同的标示,有各学科的社团、有陈列室、画室、手工小组等。走进画室,墙壁上挂满了学生作品,有卡通画、装饰画、素描、水彩和国画,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的画着花卉白描;在另一间教室里,一群学生叽叽喳喳,正在围观、点评摆满工作台上的各种手工作品,问站在泥塑作品前的学生:“你们喜欢泥塑吗?”学生频频点头,争先恐后的回答:“喜欢!”对手工制作的浓厚兴趣,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走下楼去,只见操场上,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着各自喜爱的体育活动,有田径项目、篮球,还有武术。说到武术,学校有一位年轻的武术老师,叫杨志强,虽说杨老师年纪轻轻,且有些腼腆,但专业过硬,经常代表甘肃省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大赛,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已跻身于武术名人之行列,杨老师的成长经历,已成为学校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正在带动、促进着的学校的体育文化与教育,他所带的武术兴趣班,参加报名者络绎不绝,训练效果好,经常代表学校和地方,到各地展示表演。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真正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的三落实。为落实“阳光体育计划”,学校还制定了大课间活动方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计划,有措施,还有遇雨天在室内活动的具体内容,切实保障了活动时间与内容,大课间活动,参与的学生兴趣浓,数量多,成效大。近年来,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的艺术周活动,集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书画展等内容为一体,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展示学生才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周活动计划周密,安排得当,组织有序,规模大,效果好,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开展,不仅浓郁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氛围,而且,也成为学校工作的闪光点,为兄弟学校的兴趣小组、大课间活动等学生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做出了表率。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活动的开展,由于处在探索初期,有许多方案、制度、措施与计划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完善,这些活动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有些凌乱,随意性大,还没有串接成为一条华美的项链,缺乏整体性。在我看来,这些活动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课程意识,成立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把这些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体系之中,强化管理、指导、规范与完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所谓的“编教材”,恰恰多以方案、活动的形式来呈现,同时,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课程特色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真正的文化特色和办学特色。

在督导过程中,我还关注到学校有意把地方文化引入教学与学生活动之中,此举值得肯定。学校位于巍峨的太子山下,秀丽的松鸣岩边,这里是古动物化石的伊甸园,是河湟花儿的传承基地,静静流淌的牙塘河,作为当地的母亲河,养育了无数人中豪杰,如:陇右地下斗争领导人,我国著名民族学家,宗教学家牙含章;甘南农民起义领导人之一肋巴佛;我省著名教育家、西北师大原校长白光弼先生;还有明代大学士解缙被贬河州时所书的“悬壶点漏”;别具风韵,享誉河州大地的“和政秧歌”等。当地闻名遐迩的自然遗存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也是学校独有的、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应下大力气挖掘,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应用。

在访谈政教主任,谈及学生活动工作时,姚主任欣慰的告诉我:“学生被这些艺术活动吸引了,学生的违纪率大幅下降了”、“参加这些活动并表现积极的学生,往往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长们慢慢认识到,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会影响学习”,显然,学校已经尝到了活动育人的甜头,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成效。只要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学生活动的开展,提高到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更高层面,统一实施,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特色办学的成功路子。

灌云一中考察随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