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高中生物教学中“素”词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14-701582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8 20:15: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素”词

高中生物教学中“素”词汇编

一、动物激素

1.氨基酸衍生物

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组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亢;分泌过少,成年人导致粘液性水肿,婴幼儿时期就会患上呆小症;饮食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我国推广的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症有较好效果,另外,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藻对防治该病效果也

较好。

②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

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多肽类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3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②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抑制生长激素的不适宜分泌,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早期从羊脑中提取,50万个羊脑才可提取5μg,如今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取的工程菌发酵生产,7.

5L培养液就能得到5μg。

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10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⑤胸腺素:医疗上常从小牛等的胸腺中提取,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

3.蛋白质类

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成年人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青少年时期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③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④催乳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⑤胰岛素:由胰腺中胰岛B细胞分泌,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若B细胞受损,出现高血糖,导致糖尿。⑥胰高血糖素:由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4.固醇类

①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睾丸分泌,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②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卵巢分泌,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③孕激素:由卵巢分泌,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

精卵和泌乳准备条件。

④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Na+)的重吸收和钾离子(K+)的分泌。

4.信息素:是在同种昆虫及各种昆虫之间存在种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信号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学物质起着在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故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根据其作用范围的不同,还可分为若干种,如性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报警信息素等,而当前应用最多的是性信息素。

二、植物激素

1.生长素:1934年由美国的郭葛鉴定为吲哚乙酸。分布很广,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胚芽鞘中都有分布,且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700万株玉米幼苗的茎尖,只含有1毫克的植物生长素,但是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却具有巨大的作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培育无根豆芽,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盆景造型培育,绿篱修剪和果树整枝;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2.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腺嘌呤环结构的植物激素。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3.赤霉素:是一类属于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激素。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植物体内,传导到生长活跃部位发生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株增高;能打破种子、块茎或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能减少蕾、花、铃、果实的脱落。4.脱落酸:是一种具有倍半萜结构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在衰老的叶片组织、成熟的果实、种子及茎、根部等许多部位形成。脱落酸可以刺激乙烯的产生,催促果实成熟,它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其生理功能有:维持芽与种子休眠、促进果实与叶的脱

落等。

5.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三、植物色素——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有色

体、液泡等细胞器中。

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含量较类胡萝卜素多,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b为黄绿色,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为蓝绿色,其中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接受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传递的光能后被激发,释放出高能电

子,完成光电转换。2.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叶绿素少,主要吸收蓝紫光,并可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黄素为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3.花青素:存在于根、叶、花、果皮、种皮等的细胞液中。其颜色因酸碱度不同而异,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4.藻红素:呈红色,存在于蓝藻和红藻的光谱色素,主要是吸收蓝绿光,所以红藻能生活在深海中。

四、动物色素

1.黑色素:动物,特别是脊椎动物皮肤或者头发里的深棕色的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粘膜、视网膜、软脑膜及胆囊与卵巢等处。白化病人因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患者表现出毛发白色,皮肤淡红色,畏光。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

低,导致头发变白。

2.脂褐色:会随细胞衰老而在皮肤细胞逐渐堆积即形成老年斑。

五、维生素

1.维生素A: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在动物性食物如肝脏、鱼肝油中含有,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但胡萝卜等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可转变为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缺乏时易患

夜盲症、皮肤角质化等病。

2.维生素B1 :又名硫胺素,主要含在稻麦等谷物种皮里,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缺乏时会引起脚气病、神经炎等疾病。

3.维生素C:又名抗败血酸,多含在新鲜果蔬里,具有强还原性,能将I2还原成I-,在含有维生素C 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就可以用碘溶液来滴定被检测样品中的维生素C,缺乏时会引起坏血病

等疾病。

4.维生素D:属于固醇,在鱼肝油、蛋黄、肝脏等食物里含量较多,能促进小肠对Ca、P的吸收。缺乏时会得佝偻病、骨质疏松

症等疾病。

5.生物素:维生素H,肝、肾、酵母和牛乳中含量较多,是谷氨

酸的生长因子。

六、抗生素

原称抗菌素。由微生物(大多数是放线菌)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常用的抗生素有100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青霉素

①青霉素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在世界各国生产上使用的青霉菌菌种最初是在1943年从一个发霉的甜瓜上得来的,这种野生菌种产量只有20单位/毫升,目前经诱变育种获得的新菌种产量已经可以达到

50000—60000单位/毫升。

②多年的使用使得不少病原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目前科学家已设法通过有关的酶制剂来改造青霉素的分子结构,进而研制出新

型的青霉素。

③培养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

菌的生长。

2.其他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七、毒素

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都能产生,有的积累在细胞内,有的排到细胞外。

1.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将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的液体培养物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2.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存在于菌体内的一类毒素,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是菌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八、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

属于效应T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1.干扰素: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扰素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白细胞介素—2:由淋巴细胞产生,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的白细胞介素—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和

感染性疾病。

九、营养素

1.微生物五大营养素: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2.人体六大营养素: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

生素。

3.第七营养素:即指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琼脂等。膳食纤维就是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植物食物的残余物质,20世纪 7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无价值的“废弃物”,现在它的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甚至有人将它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无素等营养素并列,称之为“第七营养素”。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虽然不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营养,但它却参与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对人体的健康(如减肥、排毒养颜、降脂降糖、预防冠心病和胆结石症

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矿质元素

是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目前科学家确定的必需矿质元素有14种,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有些仍然呈离子状态(如K)有些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如N、P、Mg),它们都可被再度利用;有些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如Ca、Fe),它们不能被再度利用。

十一、其他

1.秋水仙素: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紫草素:生产上从大量培养的紫草愈伤组织中提取,是制造治疗烫伤和割伤的药物以及生产染料和化妝品的原料。3.纤维素:植物细胞内最重要的多糖之一,是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植物体细胞杂交时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4.细胞色素C:在生物体有氧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质,约由100个氨基酸组成,通过人与多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研究生物间亲缘关系。

5.尿素:为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之一,在肝脏中产生,通过肾、皮

肤等排出体外。

6.胆红素: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

新制成组织蛋白。7.抗毒素: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

素,使其失去毒性。

8.凝集素:一类能够识别特异性糖并与之非共价结合的蛋白或糖蛋白,因其具有特定的识别受体,在免疫系统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第二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关于“素”词

一、动物激素

1.氨基酸衍生物

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组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亢;分泌过少,成年人导致粘液性水肿,婴幼儿时期就会患上呆小症;饮食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我国推广的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症有较好效果,另外,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藻对防治该病效果也较好。

②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多肽类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3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②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抑制生长激素的不适宜分泌,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早期从羊脑中提取,50万个羊脑才可提取5μg,如今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取的工程菌发酵生产,7.5L培养液就能得到5μg。

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10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⑤胸腺素:医疗上常从小牛等的胸腺中提取,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

3.蛋白质类

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成年人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青少年时期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③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④催乳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

⑤胰岛素:由胰腺中胰岛B细胞分泌,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若B细胞受损,出现高血糖,导致糖尿。

⑥胰高血糖素:由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4.固醇类

①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睾丸分泌,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②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卵巢分泌,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③孕激素:由卵巢分泌,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和泌乳准备条件。

④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Na+)的重吸收和钾离子(K+)的分泌。

4.信息素:是在同种昆虫及各种昆虫之间存在种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信号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学物质起着在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故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根据其作用范围的不同,还可分为若干种,如性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报警信息素等,而当前应用最多的是性信息素。

二、植物激素

1.生长素:1934年由美国的郭葛鉴定为吲哚乙酸。分布很广,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胚芽鞘中都有分布,且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700万株玉米幼苗的茎尖,只含有1毫克的植物生长素,但是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却具有巨大的作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培育无根豆芽,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盆景造型培育,绿篱修剪和果树整枝;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2.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腺嘌呤环结构的植物激素。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3.赤霉素:是一类属于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激素。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植物体内,传导到生长活跃部位发生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株增高;能打破种子、块茎或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能减少蕾、花、铃、果实的脱落。

4.脱落酸:是一种具有倍半萜结构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在衰老的叶片组织、成熟的果实、种子及茎、根部等许多部位形成。脱落酸可以刺激乙烯的产生,催促果实成熟,它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其生理功能有:维持芽与种子休眠、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等。

5.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三、植物色素——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有色体、液泡等细胞器中。

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含量较类胡萝卜素多,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b为黄绿色,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为蓝绿色,其中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接受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传递的光能后被激发,释放出高能电子,完成光电转换。

2.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叶绿素少,主要吸收蓝紫光,并可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黄素为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

3.花青素:存在于根、叶、花、果皮、种皮等的细胞液中。其颜色因酸碱度不同而异,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4.藻红素:呈红色,存在于蓝藻和红藻的光谱色素,主要是吸收蓝绿光,所以红藻能生活在深海中。

四、动物色素

1.黑色素:动物,特别是脊椎动物皮肤或者头发里的深棕色的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粘膜、视网膜、软脑膜及胆囊与卵巢等处。白化病人因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患者表现出毛发白色,皮肤淡红色,畏光。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

2.脂褐色:会随细胞衰老而在皮肤细胞逐渐堆积即形成老年斑。

五、维生素

1.维生素A: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在动物性食物如肝脏、鱼肝油中含有,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但胡萝卜等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可转变为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缺乏时易患夜盲症、皮肤角质化等病。

2.维生素B1 :又名硫胺素,主要含在稻麦等谷物种皮里,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缺乏时会引起脚气病、神经炎等疾病。

3.维生素C:又名抗败血酸,多含在新鲜果蔬里,具有强还原性,能将I2还原成I-,在含有维生素C 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就可以用碘溶液来滴定被检测样品中的维生素C,缺乏时会引起坏血病等疾病。

4.维生素D:属于固醇,在鱼肝油、蛋黄、肝脏等食物里含量较多,能促进小肠对Ca、P的吸收。缺乏时会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5.生物素:维生素H,肝、肾、酵母和牛乳中含量较多,是谷氨酸的生长因子。

六、抗生素

原称抗菌素。由微生物(大多数是放线菌)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常用的抗生素有100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 青霉素

①青霉素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在世界各国生产上使用的青霉菌菌种最初是在1943年从一个发霉的甜瓜上得来的,这种野生菌种产量只有20单位/毫升,目前经诱变育种获得的新菌种产量已经可以达到50000—60000单位/毫升。

②多年的使用使得不少病原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目前科学家已设法通过有关的酶制剂来改造青霉素的分子结构,进而研制出新型的青霉素。

③培养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2.其他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七、毒素

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都能产生,有的积累在细胞内,有的排到细胞外。

1.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将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的液体培养物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

2.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存在于菌体内的一类毒素,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是菌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八、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

属于效应T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1.干扰素: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扰素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白细胞介素—2:由淋巴细胞产生,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的白细胞介素—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九、营养素

1.微生物五大营养素: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

2.人体六大营养素: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3.第七营养素:即指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琼脂等。膳食纤维就是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植物食物的残余物质,20世纪7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无价值的“废弃物”,现在它的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甚至有人将它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无素等营养素并列,称之为“第七营养素”。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虽然不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营养,但它却参与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对人体的健康(如减肥、排毒养颜、降脂降糖、预防冠心病和胆结石症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矿质元素

是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必需矿质元素有14种,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有些仍然呈离子状态(如K)有些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如N、P、Mg),它们都可被再度利用;有些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如Ca、Fe),它们不能被再度利用。

十一、其他

1. 秋水仙素: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紫草素:生产上从大量培养的紫草愈伤组织中提取,是制造治疗烫伤和割伤的药物以及生产染料和化妝品的原料。3.纤维素:植物细胞内最重要的多糖之一,是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植物体细胞杂交时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4.细胞色素C:在生物体有氧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质,约由100个氨基酸组成,通过人与多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研究生物间亲缘关系。

5.尿素:为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之一,在肝脏中产生,通过肾、皮肤等排出体外。

6.胆红素: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

7.抗毒素: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8.凝集素:一类能够识别特异性糖并与之非共价结合的蛋白或糖蛋白,因其具有特定的识别受体,在免疫系统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教学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教学”法

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生物组(邮编:272000)刘凤芹 2011.12.31

担任生物教学的教师都把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奋斗目标。从目前学生对学习生物的普遍态度:“生物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少,是副科,”我感到要达到目标真是任重而道远!不过,作为老师,我坚信要想在生物教学上有所突破,方法还是有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好多教师都清楚的。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兴趣听课,我的做法是:注意学生对知识的难易的反应,备课时适当用一些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方法,比如举例子、打比方,将难理解的知识变成浅显易懂的实例。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比喻教学”法的实例,和大家分享:

在学习免疫调节时,机体免疫系统为防卫病毒细菌的入侵形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可以阻挡杀灭各种病毒细菌,没有特定的针对性,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在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和细胞免疫(针对侵入细胞内的细菌病毒),有针对性、特异性。当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没有阻挡住病毒细菌时,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我把体内的免疫系统比喻为“作战部队”,把病毒细菌比喻成“敌人”。机体的免疫系统防卫病毒细菌就像“作战部队”为抵御消灭“外敌”设了三道防线。当“敌人”进攻时,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部队战士”,可以阻击所有外

来入侵的“敌人”,不管他是“空军”“陆军”“海军”,还是“炮兵”,“步兵”、“工兵”。当“敌人”突破了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后,就有强大的第三道防线的“战士”去阻击了,第三道防线的“战士”分工很细,有用小枪小炮打露天的“敌人”的(体液免疫),有专打碉堡里的“敌人”的(细胞免疫)。经过这样打比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免疫调节了。

例如学习ATP时,我把细胞比喻成一个“魔法钱夹”,ATP就是“魔法钱夹”里的很少的“现金”,当我们用钱时,钱夹里现金就要..减少,但魔法钱夹会自己又产生了大体相应数额的现金,这样的比喻,既让学生理解了ATP在细胞里含量很少,又明白了ATP可以在细胞里与ADP很快地相互转化。

再例如复习体内能量代谢时,把机体比喻成一个“家”,我把ATP(直接能源物质)比喻成“家”里的“钞票”,可以用来直接卖东西;糖类就像“家”里的“活期存折”,“钱”(ATP)不够了就从“活期存折”(糖类分解)里取;脂肪就像“定期存折”,“活期存折”(糖类)里钱不够时,就该用“定期存折”里的钱了;蛋白质就像家里不动产,当定期存折(脂肪)不够了,就该动用不动产(蛋白质)了,此时,机体有生命危险了,就像家庭就面临瓦解一样。这样的比喻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机体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情况。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比如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大工厂,各种细胞器比喻成各个“车间”,核糖体为“蛋白质生产车间”,内质网为初加工和传输车间,高尔基体是终加工和包装形成成品车间等等。

这只是其中几个小例子,我觉得用“比喻教学”法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兴趣,效果很好,有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同仁们有更好的方法也不妨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几个疑点浅析14

全品高考网

高中生物教学中几个疑点浅析

1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后,染色单体如何分开的问题

我们知道,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不分裂,染色体不分离,这样,已经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会导致染色体加倍。但是问题是,没有了纺锤丝牵引,连在一起染色单体如何分开?科学研究发现:后期开始,几乎所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分裂,此时每条染色单体称为染色体,此种分裂动力并非来自于与两极相连的动粒纤维(纺锤丝)的张力。因为在秋水仙素破坏了动力微管的情况下,两条染色单体也可以分开。一些实验证明是来自于胞质内Ca2+信号的作用。用含有荧光的Ca2+指示剂染料连续监视活细胞,发现到后期时细胞内Ca2+增强10倍。注射微量Ca2+于中期细胞内可以诱导后期早熟,两极有膜囊小泡积累,其中有丰富的Ca2+,与纺锤相邻接有许多小囊泡,可能小囊泡Ca2+的释放,诱导后期的发生。由此可见,具有纺锤丝并非姐妹染色体分开的必要条件。2三倍体无籽西瓜发育生长素的来源问题

新教材上册82页讲到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时说:“发育着的种子能够产生大量生长素,在生长素的作用下,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下册教材55页讲三倍体时又言:“三倍体开花时,授以二倍体成熟花粉,能刺激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西瓜),因为胚珠并不发育成种子,所以这种西瓜叫无子西瓜”。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没有胚珠,不形成种子,也就不产生大量生长素,那三倍体子房如何发育?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所受的二倍体的花粉起了作用。我们知道,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产生正常配子(2n或n)的概率只有(1/2)n-1,所以几乎不可能产生种子。但是当其柱头接受了二倍体的花粉后,花粉在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使得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了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子房中去,促发了其子房合成了大量生长素;还有,二倍体花粉本身也携带少量的生长素,受粉以后也可以扩散到子房中去,正是这两种途径的共同作用,才促使了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最终形成了无籽西瓜!。

3花药的离体培养的生殖方式的归属问题

不少资料上把这种方式归类到了有性生殖方式中的孤雄生殖中,但是在全国知名论坛K12生物论坛中,不少的老师却持相反看法。他们认为这种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因为,按照有性生殖的概念,这里没有出现有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当然不能算是有性生殖了,况且组织培养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无性克隆技术,所以这种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是这样吗?我们知道,无性生殖的最本质的内核在于,产生后代和亲代遗传物质不变,即基因型不

全品高考网

变(不考虑后代基因突变的前提下),但是,花药是母本减数分裂的产物,也就是染色体已经减半,那么所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遗传物质肯定与亲代相异,尽管整个过程使用的是组织培养技术,但是培养的起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殖体(细胞2N条染色体),而是有性生殖细胞(染色体为N)。所以,把其归为无性生殖是不妥当的。那么,按照教材有性生殖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两层意思:1.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染色体一般为N),2.有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事实上两种条件都具备是主流的有性生殖。由于我们看到有性生殖一般都要经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所以满足条件1也就经历有性生殖中最关键的一步:减数分裂,并且产生了有性生殖细胞,所以,由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个体的方式,把它归类到“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孤雄生殖)中去更合理一些。4减数分裂是否有细胞周期的问题

新教材34页这样定义:“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那么减数分裂符合这个概念吗?这个问题在K12生物论坛也引起过争议。我认为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的说法。因为概念中有一个明确的定语修饰: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周期是针对有丝分裂而言的。持相反观点的同行这样反问,减数分裂不也是经历了两次连续分裂,怎么会没有周期之说?对于减数分裂,一定要注意:减数

全品高考网

有利于在血管内快速运行,体积小则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细胞内主要是血红蛋白,有助于结合更多的CO2 和O2。所以红细胞这种高度特化结构是与其功能紧密相关的。

5.2红细胞吸收如何吸收葡萄糖的问题

红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也就是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葡萄糖沿着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若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转运速率为纵坐标,将会发现,协助运输曲线和酶促反应(横坐标为底物浓度)相似,也就是存在最大转运速度的现象(载体蛋白全部发挥作用)。这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糖糖的方式相异: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这是一种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也就是葡萄糖跨膜时要靠膜外侧所积累的Na+势(离子势的建立需要消耗ATP)来驱动,载体蛋白上两个结合位点必须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才能完成运输。5.3红细胞代谢的问题

红细胞主要能源是血浆葡萄糖,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被吸收到红细胞内变成6-磷酸葡萄糖,其中约90%-95%经糖酵解被利用,约5%-1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能的主要方式.1摩尔葡糖糖酵解产生2摩尔ATP,红细胞携带氧气,但是其自身并不消耗之。其内电解质以钾最多,钠较少,血浆相反。所以红细胞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钠泵”的功能,以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当然,红细胞还有其他代谢途径,比如,2,3-DPG支路,氧化还原系统,但是由于与中学教学关系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探讨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探讨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教育之根本。因此,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德育教育始终是它开设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化身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从自身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从分析高中生物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同时结合自身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32-02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学会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要务,所以教育者不能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学科德育教育工作应该成为各科任教老师的共识。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使命,并且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高中生物作为理科中的一门课程,不涉及德育教育或者说和德育教育关系不大,而只有学科教学中的语文课、思想政治课以及历史课等文科课程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优势。其实这种想法和理解是不对的,教育大纲里任何一门学科的制定都直接或者间接、有形或者无形地涉及德育教育。高中生物虽然是划分到理科中的课程,但它本身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素材,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教育、环保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等等。除了这些,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隐性的德育,如在教学中体现出的造福社会的发展美。只是这种德育比较隐蔽,如果生物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忽略了生物学科内容和德育的结合点,学科德育也就成为了空话。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怎样把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以及采用哪些方法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呢?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教材知识内容上的。所以,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明确学科德育目标。例如,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学技术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除对教材知识内容弄清外,还要对德育因素进行体悟,组织好德育与生物知识的结合点。在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等知识进行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具体知识进行教育。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达尔文进化理论”、“酶的发现”等知识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在作业训练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都会以作业、习题、试题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训练,在此过程中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和设置习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德育功能。例如设置自然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习题时,就可以结合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能源危机等现状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节约能源的急迫性,从而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比如对有关传染病的知识设置习题时,就可以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等为例进行关爱生命教育,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并且让学生能对生命价值有一个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学教育?热萦忻芮辛?系。再如对有关法律知识布置习题时,就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其中某些条文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渗透,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护树、爱鸟、环境保护等实际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实习、办小报、搞社区宣传等;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生物标本的采集,生物科技小组实验的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育人的大事。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功能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寻找生物学科内容和德育的结合点,确定好德育教育方式,进而将其贯穿在生物教学全过程中。在这样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及时而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逐渐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煜.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02-103.[2]谢德文.用生物教学开辟德育新天地――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理论研究[J].教育家,2016(42):24-25.[3]周初霞.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范畴、目标及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2):54-56.

高中生物教学中“素”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