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的床头书之一,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常常羡慕书中小主人公安利柯的父母,开明睿智,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在一个民主,开明,独立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我想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爱。父母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是孩子的需要,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一两件玩具礼物。但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呢?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我爱你”。同时,也让孩子传递这种爱,让他们爱父母,爱他人,把爱具体化。在我们传统的家庭里,父母在谈到孩子们的选择时,总是会说,孩子还小,懂什么选择?做家长的必须为孩子作主,等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感谢自己的。也有的父母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难道还能害了孩子不成?自己能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怎么还得尊重他的意愿?可是,事实上真的像父母所讲的那样吗?其实,从表面上看,父母是围着孩子转,但实质是孩子围着父母的意志去转。因为,父母们不是孩子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尊重孩子的个性,人格,兴趣,使孩子有充分自己发展的空间。相反是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父母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判断,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做父母的一再强压,甚至是不惜武力迫使孩子就范,那将使孩子逐渐失去正常的思想、判断,从而慢慢丧失自信,及自我意识。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孩子,就必须将孩子视为独立人格的人,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即使孩子的发展与家长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样,或者他的有些表现家长很难理解,但也应该尊重他的个性。关心孩子,并不是什么都替他做主,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家长随时都在关注着他。
那些肯学习的父母都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但也应该注意不要拔苗助长,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孩子一起欢笑,能让他看到事物轻松和愉快的一面。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母亲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承担与孩子进行最初的情感沟通,孩子通过母亲的一系列行为使其基本的感觉能力得到锻炼,孩子的情感得以发展,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的诱导作用。同样的母亲还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初刺激来源,使母亲在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母亲还是孩子最初的人格行为的影响者。对孩子人格基调的基本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母胎里就开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对影响的孩子的外部环境如此清楚,也不可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深切的把握。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情结是母亲和孩子不可分割的纽带,而母子之间无可替代的信赖感,让母亲比谁都能更及时地把握孩子的想法。
父亲对子女成长的也具有关键性及重要性。因为孩子的成长如果完全由母亲把持,肯定不利于孩子少年时期的健康成长的发展。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当然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父亲行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将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为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子女是一种优势。父亲对子女的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地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对孩子来说,好父亲能经常和自己一同玩耍。当然,经常买礼物、给零花钱的爸爸,确实也让孩子喜欢。但是,这仅仅是在当时喜欢,过后孩子便忘了。这是因为两者的心灵并没有联系在一起,只不过是靠物质和金钱维系着。与此相比,那些和孩子一块儿玩耍的爸爸却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快乐的印象。这不仅能为父子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孩子今后跨越青春期危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爱心的父亲很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样,孩子便会对父亲产生亲近感和敬慕之情,父亲的良好形象便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女性富于感情,男性长于理智这种男女差别,使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交往过程中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讲,父亲有较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较深刻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无不对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父母的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条件。父母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多的心灵的影响。如果孩子是块塑泥,父母就是模型,而最初掌握刻刀的同样也是父母。
父母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童年的成长,美国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斯的研究表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大大超过父母对子女言语上的教育,所以父母让孩子记住的事情重复很多次可能孩子还是记不住,但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可能被孩子一辈子记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在3-13岁时,孩子的智力处于自我构建时期,这时候对事物没有自己的看法,往往靠模仿父母的行为来构建自我,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做些什么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做些什么
我特别关注妈妈群体,是因为我关注中国孩子这个群体。孩子成才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因素,是跟妈妈相关的。现在尽管女人男人都要闯天下,但是女人更加的不容易。妈妈们不管怎么忙,总会尽量按时回家。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有一条船,放了九样东西,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玩具、宠物狗等。但是突然发现这艘船要沉下去了,只能留下三样东西,让孩子选择。调查结果是:把爸爸留下的孩子只有20%(笑声)。
这是因为爸爸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陪伴孩子时间的多少,决定着孩子是否愿意跟你在一起,以及你对他的影响力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说爸爸也应该尽可能地跟孩子在一起。我的儿子在国外出生,十一岁时被我带回国内来了,就是我也全力以赴地争取和孩子一起的时间,这样我就可以对他产生一点点影响(笑声)。
当然,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对孩子的成绩几乎不太在乎,他班里名次多少,完全不是我考虑的重点。只要他不是门门课六十分以下就可以了,只要保证他的智商是正常的(笑声)。但妈妈就不一样,妈妈会在乎在班里是第几名,有多少学生超过他。我们的关注点就是不一样。我虽然不关注学习成绩,但是我非常关注孩子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有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平时有没有阅读。比如说我儿子希望有一台3D打印机,我就给他买回来了。他把我们家的狗拍照后扫描在电脑中,再转化成狗的图像,在3D打印机里把我们家小狗的模型做出来。这个就属于有创新性的东西,我会支持他的探索,并保持关注。
我还关注孩子有没有勇敢精神、闯荡世界的能力、坚韧的毅力„„所以我现在还带孩子去爬山。爬黄山时他非要坐缆车,我没有允许。一千多米的高度,我的膝盖也不太好,但是我必须做榜样,这样就锻炼他的毅力,这就是我的关注点。1.父母应该多读书,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想分享所有的妈妈们的第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据我调查和了解,喜欢读书的妈妈与不喜欢读书的妈妈相比,爱读书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知识水平的提高、情绪的管理上都要高一筹。
那么父母要读书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家长读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当父母都在读书的时候,孩子是不可能不读书的,而且当家长安静地读书时,就给孩子创造了比较安静的环境,孩子做作业的时间也会延长,不开小差,不会分心。所以我特别主张妈妈们认真地去读书,最好是跟孩子一起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习惯,在孩子不认字的时候,就读童话故事给他听。如果你没时间读的话,可以让他用手机听。但是你不能把手机扔给孩子,自己跑了,这不行。如果每天有二十分钟左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连续四五年,他会自动形成一种阅读习惯。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读书半小时的规矩,孩子就会远远超过半小时,原因是他自己进入故事中后,是放不下来的。所以,父母读书对孩子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2.父母要管理好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情绪和心情
不管有多忙,千万不要匆匆忙忙地和孩子交流,当你一匆忙,心里一烦躁,和孩子说话的口气各方面就不平缓了,慢慢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和烦燥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一个母亲能够做的很伟大的事情,是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间,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情。我最怕看到这样的事情:就是母亲急得不得了,对孩子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对孩子指责。孩子反过来跟你也非常地急躁,是不是?母亲一直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状态,这样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以后,他会非常愿意跟你多说话。因为他有安全感,他知道如果他考试考了零分回来,你也不会骂他;他考了四十分回来,你也不会骂他;他跟别的孩子打架,你也不会骂他。你就可以好好地跟他沟通了。
比如,如果十二三岁的孩子谈恋爱了,我们大部分父母会担心,甚至会认为这个肯定不行。其实我们要跟他分析,他为什么喜欢这个人,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年龄谈恋爱并不是好事。自始至终,一定要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让他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而不只是他的父母,这个特别重要。如果你动不动就发脾气,孩子没法预料告诉你这件事情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会有什么后果的话,他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藏着掖着,他就什么事情都不告诉你了,那你作为父母就非常地失败。由此可见管理好你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是多么重要。3.父母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热爱
很多的父亲说,我晚上也待在家里。但有的父亲是在看电视,有的父亲在打麻将,尽管人在家里,但实际上跟孩子没有真正的交流,甚至在某种层面上在做反面角色示范。
如何才能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我常常鼓励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去玩,这种玩不是瞎玩,不是带他们去坐过山车,也不是带他们出去吃一顿饭那么随意和简单,高质量地玩是在培养孩子的心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能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诗词,我们要想孩子能从中感受什么?可不可设计些什么?比如说,带孩子到湖边或者海边,静静地坐两个小时,去看看月亮从东方升起来是什么感觉。这其实特别地重要,因为你把他学习的内容跟大自然融合了,所以带孩子玩绝对不是瞎玩的。通过高质量的陪伴,你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心情和脾气,从胸怀到眼界,这特别的重要。
我在清华大学碰到一个家长,他本身不是研究昆虫的,可是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已经认识了大概4000多种昆虫,他也许是世界上研究昆虫最小的孩子。而这个起因特别简单,有一次他家里有两只苍蝇落在了饭上,我们一般家长的反应,就是用苍蝇拍把它打掉就行了(笑声)。可是父亲对当时还只有五六岁的孩子说,你看,这两只苍蝇不一样的,世界有多少多少种昆虫,光苍蝇就有上千种,而且它每个形状不一样,而现在你把昆虫比较以后,你会发现昆虫世界其实非常的美丽。后来父亲带着孩子在网上搜昆虫,结果把这个孩子引导到昆虫的研究世界中去了。
毫无疑问,这个孩子即使未来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昆虫学家,他也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因为他研究精神已经被培养出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引导——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持续不断地引导。4.父母要给孩子定原则和规矩,培养好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会慢慢地感觉管不住孩子,管不住孩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你从小到大没有给孩子设立规矩,这个规矩可能在你的心里,但是你从来没告诉孩子,你不舒服就把孩子骂一顿,说一顿,孩子也不知道这是一个规矩,他会很迷茫。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定规矩定得太晚了,我们给他定规矩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所以就特别麻烦。就像我培养我孩子的刷牙习惯,培养了好几个月,每天盯着,早上起来叮嘱一句,晚上睡觉叮嘱一句,才让他养成刷牙的习惯,光这个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重复几百次,他才能形成自然的行为。
定规矩最好是在八岁以下,在十岁以前定规矩,孩子还是愿意听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十岁以前,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依靠就是父母,离开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到十岁以后,他觉得离开父母还是可以活下去的(笑声)。他会逐渐发现,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些规矩是特别重要的,长大以后对他的生活影响会特别地大。举个简单例子,到孩子开始懂事以后,要求孩子必须收拾干净自己的床和房间。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父母自身也能够把房间收拾干净,如果父母的床一年都不叠被子,而一定要孩子叠被子,这个孩子是做不到的(笑声)。收拾房间、把东西归位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实际上是养成了孩子一辈子有条不紊的习惯。而有条不紊的习惯是提高生活效率和工作效率一个最好方法。
我是农村出身,我现在做事情还算是有条不紊,就是因为我从一开始记事开始,我母亲就给我定下两个规矩:第一、早上起来以后,必须把床全部整理干净。第二、就是你想去上学,必须先把家里打扫干净。我跟大我五岁的姐姐有分工,我是早上起来必须扫地,我姐必须是吃完饭洗碗。
后来我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我习惯把房间弄得相对比较整洁比较干净。
还有一个习惯大家其实也是可以做的,当孩子在七八岁以后,其实可以或多或少地鼓励孩子做做饭,炒炒菜。中国炒菜不像德国,厨房里一大堆的天平,他要称的。中国人靠什么,手抓一下刚好(笑声),其实这个东西很重要,让孩子逐步地学会凭着自己内心去感觉,做什么样的东西刚好。这个再延伸到生活中间去,慢慢他就会形成,我如何做事,如何与人打交道?所以你别看小东西,小东西中间有大学问。
5.父母要给孩子创造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就要想办法给小朋友建立圈子的条件。上下不超过两岁的同班同学和社区里小朋友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我常常觉得我的孩子好孤单,因为我老搬家,老搬家就不太容易给他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很长久的朋友圈。
现在要做一件事情,组织同学的家庭一起在周末聚聚,你就会发现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且一定要男孩要跟女孩混合着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对于异性的交往,也开始自然地熟悉起来。一个社区的家庭也可以相约带着孩子一起出来玩玩,这样孩子可以在一起成长。
孩子的成长,一开始成长的轨道设对了,以后的长势就不用你太担心了。就如一棵树,前几年你特别关注枝叶的繁茂,土壤的健康,以后它自己长,就不会长弯的。
第三篇:在过程中成长
在过程中成长,在砺练中提高
——暨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比赛心得体会
胡星荣(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213001)
202_年10月23日下午,我来到了美丽的百年名校南通中学,有幸作为常州市代表之一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围绕专业知识测试、粉笔字、板图板画、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六个项目的考核,最终荣获省一等奖。从初拿到通知的激动与忐忑,到准备期间的学习与同仁们的帮助,再到比赛时的紧张与坚持,这一路走来,付出很多,同时收获良多,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生涯中尽快成长,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扎实的基本功是关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的获得并不是一日而蹴,而是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大赛中的各项内容,再反思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受到很大的启示,现将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一、赛前准备,重在积累
1、激动
常州市地理基本功比赛分笔试、微型课比赛、上课比赛、小论文写作、板书板画与模拟教学五轮进行,采用淘汰制,一点点失误也许就会让你打道回府,体育赛事的残酷总算体验到了。经过平时的努力与比赛时的坚持,我获得大市一等奖,取得参加省地理基本功比赛资格,激动!回头想想,市区和大市赛事不仅增长了自己的比赛经验,提高了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理论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更为决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准备
得知道要参加省比赛,我本着虚心学习他人,充分展现自我的心态,利用连同中秋国庆8天长假在内近1个月的时间积极投入到了备赛阶段。我认真阅读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即兴演讲等书籍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期刊;把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必修课本阅读了一遍、重点把必修1和必修2的部分章节设计了一遍;重新把近5年来的江苏地理高考说明和江苏地理高考试题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找到中国、北美等轮廓图的画图方法,先在宣纸上描,然后坚持在黑板上画,把课本上重要的图表全画了一遍;找江苏省已举行学科基本功比赛的图文视频资料和部分选手参赛后的感言,从其他学科中找到有启发的信息;找到部分地理参赛选手的资料,做到知己知彼;主动寻求常州市第一中学李万龙、朱志刚、常州市第三中学赵裕军、通州高级中学张剑平、安徽淮南二中刘登宇、泰州市兴化一中徐建华、浙江省鲁迅中学耿夫相等老师的帮助„„从接到比赛通知到正式参加省里的比赛的1个月的时间里,平时高
二、高三跨头教学工作很忙,一个萝卜一个坑,上班时间基本没有什么空来准备比赛,我只能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晚上,那段时间练得挺苦的。3.压力
随着比赛的日期的临近,看到比赛最后会分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所了解的参赛选手基本来自各大市顶级的高中,加上自身感觉一个月的准备并无明显的效果,我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候,曾经的高中地理老师于建强老师鼓励我:“你是通过常州大市的比赛层层选拔出来的,就说明你是有实力的。你在常州是怎么比赛的,到南通就怎么比赛!”溧阳市地理教研员贺丹君老师也鼓励我:“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要抱一颗平常心,只要到时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好了。但如果太看重结果的话,也不利于发挥了。”
二、赛时用心,积极应对
在全体选手会议和开幕式结束后,接下来便是紧张有续的6项比赛。1.专业知识测试
10月24日上午8时40分,我和全省各位选手在南通中学崇问楼三楼微格教室进行了90分钟的“专业知识测试”笔试项目。其中20道选择题40分,内容涉及到奥苏伯尔的观点、遗忘规律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雪线、胡焕庸线等地理专业知识;3道综合题30分,内容涉及到请说明高中地理必修
1、必修2和必修3的内在联系、我国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说明青藏高原对3个地区的影响等;1道试题分析,提供的是202_年全国卷Ⅱ的高考选择题,比较2道选择题设问的差异、教师针对学生错误用一句话概括性回答、类似情景的设置及迁移;1道试题命制,在提供图文资料按照高考要求命题。这块内容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2.粉笔字
10时20分,26位选手同时进行10分钟的粉笔字比赛,内容是板书唐朝的王之涣的《凉州词》。我自小就练过书法,比较自信,在1米乘以80厘米的小黑板上,一气呵成,没有修改,这块我完成的还是相当不错的。3.板图板画
11时05分,26位选手同时进行15分钟的粉笔字比赛,内容是在1米乘以80厘米的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画中国轮廓图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图。我赛前重点练了大约50张中国轮廓图,所以画时还比较淡定。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图,强调的是“过程”,我还是回忆教材上的一个活动,只画了一张图。画完后交流时,有的老师画一张图、有的画2张图、有的画四张图(背斜、向斜分开画)。这块我完成的也还是可以的。4.即兴演讲
下午13时整,26位选手进行了抽签,依次进行5分钟的“即兴演讲”,题目为“我的职业理想”、“ 黄金周与绿色出行”、“ 捍卫蓝色国土”、“ 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和“世界遗产与地理之美”五者抽签选其一。主要是要让选手以故事为载体谈谈自己对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考、结合地理知识谈谈当前的时事地理热点问题。
本次比赛最难忘的就是即兴演讲。对我而言,也是唯一的一次即兴演讲,因表现欠佳,也是一次失败的即兴演讲。
我抽的签是3号,当站到讲台上,抽的题目是“黄金周与绿色出行”,与准备好的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的演讲资料完全不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准备的2分钟用笔在草稿上写,笔套还掉地上了,加剧了紧张感,看到众多评委,三排、前面2个门角落均有老师,加上摄像机的录制,脑海中突然一片空白,太紧张了。当提醒准备时间结束时,便在不太清晰的思路指导下开讲了,中间由于紧张还有表达不出来的感觉,出现了停顿,时间到,就灰溜溜地离开教室。最大的感受是:前2分钟太短,后3分钟太长。
在走会宾馆的路上,思路感觉突然变得非常清晰,可以从黄金周的现象说起,针对不良现象分析原因,重点阐述绿色出行的措施。当时非常后悔,用很伤心,很伤心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到宾馆后,便去找贺丹君老师拿手机,同时遇到徐州市地理教研员戴申卫老师,2位老师问了些情况,我说表现很糟糕,2位老师安慰我,让我准备接下来的比赛。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房间,给家人打了个电话,告之准备拿鼓励奖了,就在床上躺了半天,心拔凉拔凉的。
到了吃晚饭时间,大部分选手均在讨论即兴演讲。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地理教师如何做好即兴演讲? 5.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10月25日这一天的比赛是最累的。10月25日早晨7点40分,26位选手进入计算机教室进行3个小时的课题为《流域的综合开发》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项目。
电脑上提供的素材包比较丰富,其中有江苏使用的3套地理教材“流域的综合开发”的电子版教材、部分其他相关的图片、长江之歌等几个视频、部分网络资料、教学设计模版„„,如果一个个看下来再备课,肯定来不及的,这只能是自己先构思备课再从中选择使用素材。最终我用了1.5小时进行了教学设计,1.5个小时进行PPT制作,时间相当吃紧。教学设计时我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流程逐一写下来:课标及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小结与作业。课件制作制作主要考虑到要有合适的模板、恰当的导入、图片的截取与选择、设问与活动的设置、亮点的找寻等。我还是完成了,但质量并不是很高。
10点10分,26个选手根据已分的A、B两组,我在第一天开选手会时跟常州另一选手商量后,我选的是A组。13位选手进行顺序抽签,女老师很积极,男老师主动让后,剩下的3张留给了A组3位男选手,我抽的签是13号,最后一个。6.课堂教学
下午13点整两组的第1号选手开始进行 “课堂教学”项目比赛。下午18点30分,A、B两组的三个项目全部顺利结束。经过漫长的半天等待,准备室其他选手均讲完走了,外面天已黑了,到了18点10分我才走进教室,看到底下分散坐了6名评委,我花了近20分钟进行模拟上课,后面还有1个摄像机对着进行网上直播,弄的我还是有些紧张,所以临场发挥自我感觉不是很理想。
在这次的比赛中,总得说来,考场上的每一分钟我都在充分利用,地理专业知识测试试卷上的每一句话我都在仔细斟酌,黑板上的板书板图板画每一笔画我都在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在用心揣摩,课件制作中的每一张地图我都在合理选择,模拟教学中的设问尽可能考虑到预设与生成„„潜意识中只有一个念头:对得起自己1个月以来的精心准备,对得起所有信任我、关心我、帮助我、鼓励我的人。
全部比赛项目结束后,江苏省中小学地理教研室宴请了全体评委和参赛选手,我和其他选手进行了充分交流。在贺丹君老师的带领下,我也认识了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地理教研员和评委老师们,一睹江苏基础教育地理界的引领者,十分高兴。10月26日上午8时30分,全体选手、部分评委以及教研员老师集中在南通中学宏观楼二楼报告厅。省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主持了闭幕式。首先四位参赛选手代表谈了对本次省地理基本功大塞的感受。接着南京市教研室陆静副主任、江苏省地理特级教师蒋小润老师、省教研员于蓉老师作为评委专家代表作点评。他们对26为青年才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对比赛中选手们的失误作了指点,并对选手们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蒋小润老师提出:
一、板图是否需要?当然不能被替代!要根据需要来绘制,注重生成性目标达成,尤其要注重图的比例、结构、整体。
二、需要关注3个问题:①速度问题:一般画图最好不超过30分钟,也就是背对着学生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时间较长,则需要一边画一边讲;②图幅问题:画图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画大点,能让教师最后的学生能看清楚;③科学性问题:领土组成要完整,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岩岛等必须画,要有国土意识,充分体现地理教师的素养;关于国界:南海九段线,形状要恰当;关于未定国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还有一段。
三、注重细节问题:画图要流畅,粗细选择、不要过尖、过慢;同时要反映地理特点,比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要画的弯曲,突显峡湾特征;我国杭州湾以南基岩海岸,要画的有曲折,加点表示多岛屿等特征。还要注意图上信息量问题,画背斜、向斜沉积岩的图例要注意。
板画的类型多样,有原理图、模式图、剖面图、联系图、思维导图等。景观图不提倡画,费时间,如果彩色图不清楚,但命题需要还是要画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图画时需要注意的是:①过程即变化,最好用2幅图表示,1幅图也可以,但要用虚线表示;②色彩不要过多,否则会干扰学生注意力,尤其立体图,线条别太多;③色彩搭配要注意搭配,红绿一般不放在一起,重要内容要用彩色强调,白红搭配,少用黄色、淡绿色等;④科学性问题放在首位:向斜成山,顶部的岩层,是已用的岩层,不是颗粒碎屑物质的堆积,一定要画在已有的岩层当中;背斜、向斜要画完整,注意陡缓问题。
陆静老师结合比赛项目提出青年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专业成长:
一、立足岗位求发展:青年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从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等进行研究。怎样写教学目标设计呢?①明确核心概念原理及相关联的知识,构建概念群组;②明确本节课的内容体系,达成课标要求的认知水平;③科学表达外显的行为动词,比如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流域的概念;④要设置在何种条件下达成要求,心中要有学生;④将三维目标融合,其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家人”。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要注重规范,①要讲清楚案例;②总结规律和方法;③迁移运用。
二、创新方法求发展。比如如何理答?如果常说:很好,不错,回答的不错,这些“好”是基于什么的呢?要关注前概念、先预设,后理答,教学从经验走向科学、走向实证,关注理论的高度,实践的价值。
三、教研合作求发展:现在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教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教研共同体,要勇于担当与付责任,勤奋是基础。
闭幕式的最后宣读了比赛结果,有5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8名选手获得了二等奖,8位选手获得三等奖,5位选手获取优胜奖。获奖名单是从优胜奖开始倒过来报的,这段时间真的是本人所经历的最最紧张的时间,心脏跳得都能听到声音,最后当听到自己获得一等奖时,感觉1个月来的辛苦没有白费,走出会场感觉,轻松、惬意。
三、赛后感言,超越自我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追求不会停止,学习更不会停止。思考却是长远的,准备比赛的历程是痛苦的,大赛的过程是煎熬的,但我有幸参加比赛,获得的更多。我深刻认识到:基本功是不能靠短时间突击的,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参加高规格的比赛,心态是很重要的!我离优秀还很远很远,要学的还很多很多!大赛的砺练让人成长,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夯实基础,坚持学习,更重要的是今后会将比赛的收获带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促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
四、感谢
压力促进动力、动力使我充实、充实让我收获喜悦。我很感谢人生中有这样一次的机会,在大赛中能够品味这种紧张与快乐交集,压力与幸福并存这段丰盈的人生经历。教师基本功比赛结束了,一路走来,要感谢江苏省教育厅能够组织这样公平公正的比赛,感谢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南通中学的周密组织,感谢大赛组委会的辛勤付出,感谢所在的学校——常州市第五中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感谢常州地理教研团队众多老师们多年来的关心与帮助!大家的鼓励让我坚持不懈地走到最后。谢谢!
第四篇:浅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浅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2_-07-14 | 文章来源: 四川新闻网
龙璇
摘要:“心灵处罚”已经成为部分家庭中的“杀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 用。高素质的父母应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 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关键词:心灵处罚 家庭教育高素质父母 有效沟通 关爱
一、心罚,现代家庭教育的“杀手”
“哀莫大于心死”古人一针见血,托出了心灵伤害的严重程度。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孩子的体罚现象已逐步减少,但取而代之的“心罚”,又开始伤害孩子的心灵。那种奚落、挖苦、讽刺,已经成为部分家庭中的“杀手”。
“不怕拳头像雨点,就怕言语像毒箭。”这是一位青少年沉重的表白。
(一)心罚,剥夺自尊
自尊,是立人之本。无论孩子多大,他们都应当并且必须拥有那一份尊严。
但在有的家长眼中,孩子的自尊几乎为零。任意吆喝、恣意诅咒:但凡孩子一有“错误”,就开始“心灵处罚”,似乎语言不尖刻就不足以触及孩子灵魂。有的家长还美其名曰“响鼓须用重捶”。有的家长甚至不分环境,专在人多的时候奚落、挖苦孩子,让孩子脸面丧失。如此一来,孩子的自尊成了一个纸糊的面具,任由家长撕扯。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的意向,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强化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指出:自尊心的出现是儿童身心发育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反映,倾听孩子的声音,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更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为孩子分担。如果孩子确有“问题”,也要批评适度,但批评必须在方法上是分析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场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信服,从而达到批评效果。反之,如果无限上纲,小题大做,进而作一些夸大的类比。这样孩子反而不能接受,久而久之,孩子的不满就会酝酿成憎恨或蔑视。
任何人无论何等年龄,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奚落和讽刺。想想,当孩子的自尊心一再被剥夺以后,还能指望他靠着自尊心去奋斗吗?
(二)心罚,重创自信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劳蒂娅指出:“每个人在沮丧之时,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慰藉。对孩子气,我们更应该伸出理解之手。”
孩子心理的不成熟,决定了其情绪的不稳定,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一些家长不懂得或漠视孩子的这一基本特点,一遇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出现挫折,与家长们的期望值出现差异,就开始了令孩子生厌、生畏的絮叨,而且絮叨的语言主题就是挖苦和讽刺。如孩子成绩考差了,有的家长就说孩子“笨得像猪”一类的语言。殊不知,这样的语言一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在孩子心中,恐怕就是这样的信条了:反正家长口口声声说我不行,那就不行吧!有的孩子也可能弄假成真,开始怀疑甚至进而坚信自我能力的低下。这样一来,孩子的自尊心遭到重创,要想再让孩子重树自信,恐怕就事倍功半了。
人都可能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作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作为家长工,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体贴地就一句“没关系,再来!相信你会成功”,那么孩子的心灵感受到了慰藉,他的自信心就会在低落的情绪中重新树立。本来,让孩子独自吞食挫折的伤感,就是家长的失职了。如果家长反以恶语相向,这就无异于雪上加霜。
孩子的自信心是成功之帆,家长应作鼓帆的劲风,而不能成为肆虐无度的龙卷风,一阵狂风之后,船帆支离破碎。想想:这条船会驶向何方?
(三)心罚,扼杀智慧
孩子有天生的灵性,这种灵性被称为智慧的火花。如果教育者善于发现这些火花,并运用科学的方式去引导,让火花成为智慧的烈焰,那么,孩子的成长将有如神助。
但在现代的一些家庭中,家长们的挖苦、讽刺,往往又在无形中充当了“消防队” 的角色,使孩子智慧的火花瞬间即逝,而“逝”的祸首,就是家长的“心灵处罚”。
孩子好奇心浓,这本是好事一桩。孩子们有时喜欢把家里的家电、钟表一类拿来拆装。但家长一见,往往严厉制止,并加以叱责,而叱责的语言又多是“你这样破坏,还想学科学家,不照照自己,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诸如此类的语言,倏忽间就扑灭了孩子智慧的火花。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理想、抱负往往嗤之以比鼻,常常把“没出息,成不了大器。”等挂在嘴边。无论这些是否属于“激将法”,但都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心灵处罚”。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孩子开始怀疑自己,而且阻断了孩子智慧发展之路。
孩子的智慧生成需要启发、引导、帮助,与时代的巨大变化想适应。中国孩子的智慧有了全方位的新发展,而这种新的发展,总是在与旧观念、旧意识的冲突、摩擦、撞击和融通之下产生的。作为家长,应以鼓励为主,在细微处理发现孩子的智慧火花。强行制止孩子智慧的能动性,是浇灭火花;冷嘲热讽更是对智慧的扼杀。家长,对孩子的挖苦、讽刺,就是祸从口出,这种祸,无疑将贻害孩子。
“心罚”重于“体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关爱,需要欣赏。
二、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用于消除、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对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对于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正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气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确的行为规则。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说来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出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物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一)高素质的父母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个性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一个人行为的背后肯定会有多种因素在推动着他,但毫无疑问,最高境界的肯定是理想。只有培养卓越,不断向着更高境界去攀登的人,才以达到辉煌的顶点。理想对孩子来说,是最神圣的,让孩子自觉地追求神圣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2、独立自主。独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主要职责在于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然后加以培养、壮大并完善。着重孩子、放手成长、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是对每个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恒。父母应教育孩子认识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有所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4、勤俭节约。“不要从经济上放纵孩子”。这是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对父母有忠告。孩子具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相当重要。勤俭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玩具和器物,体恤劳作的艰辛,不暴殄天物,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终生受益。
5、良好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式,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培养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础。
(二)高素质的父母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指导。
(三)高素质的父母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父母就应该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和潜能,他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生的道路看似很漫长,但真正起决定作用,允许人选择的紧要关头一生只有那么几次,为人父母若说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最大的尽责就在于当你的孩子面临困难时,充满信心地对孩子说声:“你行!”。这激情澎湃的声音无疑是推动孩子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四)高素质的父母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我们不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孩子,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强调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水要给孩子任何帮助、批评和建议。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以民主的方式教给他,给他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利,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权威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五)高素质的父母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成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的榜样作用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起着强烈的刺激,父母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这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让孩子做一个美丽的梦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美丽的梦。大雁的梦是飞翔蓝天,小草的梦是绿满天涯,花儿的梦是点缀生活。儿童不能没有梦,就像小鸟不能没有翅膀;教育不能没有梦,就像生活不能没有阳光。
教育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儿童在这美丽的追梦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
有梦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有梦的生活是激情洋溢的,有梦的人生是诗情画意的,有梦的教育才是真正眷恋人性的教育。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宽,梦就有多长,路就有多远,生命就有多精彩。教师首先要做个有梦的教师,轻轻的唤醒孩子心中那露珠般的晶莹的梦,点燃孩子那梦想的火花,让美好的梦想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孩子走向自信、成功的人生,因为成功永远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先做一个绿色的梦,然后才有一个金色的梦!
第五篇: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昆明高新一小一(3)班
何泓颐家长
家庭是记忆开始的地方,是漫长的成长岁月,是出发的方向。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方向将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家庭是命运的摇篮,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和选择的人生道路,都无不打上家庭的烙印。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父母应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大、涉及内容广和实施难度大,在此过程中如果家长不重视,将削弱孩子成长过程必然经历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只有了解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引起注意,并逐步化解,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常见的难点分为以下几点:
1、家长难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相互沟通难。在许多家庭中存在着“重教不懂教”、“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好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技巧和方法掌握得不太多,不多或很少,他们仅依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族中留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经验教育孩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调查表明,79.2%的父母们没学“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52.5%的父母们没学过“儿童教育知识”,88.3%的父母没学过“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识”,69.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生理发展
5、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变化的过程往往是利弊兼有。经济快速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消费勇气。在我们积极消费生活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们——消费王国的无疑主力,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勇气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每个家庭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长辈都视之掌上明珠,捧为“小皇帝”,过分宠爱,百依百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起了极其消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中良莠兼备、真假难辨的信息、摆阔气、讲攀比、比吃穿等社会思潮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和熏陶,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既然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那么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这也就成为了每一个家庭如何教育好孩子所面临的困惑。面对这些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要积极的面对,对此,我简单的谈谈我的处理方式:
一、做孩子的朋友。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断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生命延续、是父母感受生命伟大的载体、是父母感受人生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我们有许多的理由关心孩子的成长。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玩最好的,孩子就会感到快乐。绝大多数家长舍不得打孩子一下,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了过度的程度。可这种关爱却形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将会是十分困难的。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这样的孩子是不快乐的。
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有民主,才能有“自立”。好钢是炼出来的;出色的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培养出来的。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围;平等、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意见,那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要对孩子充满信
宣泄了,也就满足了,这种爱,也是一种教育行为,是父辈对孩子成长的情感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孩子完成某些任务的动力和督导执行的外驱力。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需要关心,呵护的方面很多,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体魄的健康外,孩子内心的塑造、性格的健康发展,情感的滋润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应同样予以重视,树立“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给孩子以全面的关注,是体现“严格”的第一方面。家庭,虽然是孩子的另一个课堂,但它不可能有学校教育中的课本和施教的课堂。因此,使家庭生活有序可循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序”的核心点,是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合理安排家庭生活,对孩子在家的全程活动,都要明确地列入计划安排之中,并让孩子理解这种安排的意义,使其能逐步自觉参与,并形成习惯。严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教育效果,所以在实施“严格”的过程中,目标要求明确,落实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对孩子提出的力所能及的要求,如果是正确恰当的,一定要坚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长时间中形成的习惯,更要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对孩子要求严格,是爱的明智表达。
三、身教胜于言传
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小学生的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学习得到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为人师表,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和熏陶孩子,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孩子们衡量父母的尺子也在变。作为父母不仅要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还应该了解孩子内心情感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变为现代父母。因此,父母应关心、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
(一)、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学习。上学读书,对孩子来说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大事。如果说孩子的生活是幸福的,必然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支撑;如果说孩子的童年是金色的,必然有五彩的学习过程为其增色,要谈及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能少了以“学习”为核心的话题,孩子的学习生活,必然成为家长关注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教育任务,但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带孩子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旦可以送入学校了,好多家长(尤其是母亲)会从心中产生一种解脱感,交给老师了,现在自己可以轻松一下了。认为像接力赛一样,家庭这一棒,如今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了。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家庭教育,永远是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孩子送进了小学,作父母的是开始了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
(二)、给孩子“学习”以应有的空间。孩子入学了,作为家长来说,应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在家里应该给孩子安排一些固定的学习地方,尽可能地安排一间属于孩子自己的房子,在这个房间里,有一张供孩子读书、做作业的桌子;有一个可让孩子放自己课外读物以及小物品的柜子(或抽屉)。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读书、学习、休息、睡觉的时间,并要求孩子自觉执行。学习习
孩子自我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但切忌说空话,讲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他们毕竟是孩子,更乐于在做事和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家庭才会成为孩子做人的第一正面教育课堂。要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更需要的是让孩子实践,让孩子在千百次寻常的学习、生活小事中养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存在的攀比心理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孩子。考的好了就“奖励”;出去活动“看谁带得多,带得好”,家长们真的那么有钱吗?让我们来听听很多做父母的说法吧:“即使我们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原来大多是虚荣心在作怪。很明显,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滋生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处理得不好,孩子就会一切向钱看;就会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就会只想享有权利,不想尽点义务,甚至走上邪路。这样无意义的比较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再给孩子讲节俭只是一句苍白无力的空话。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之于抽象思维占优势。喜爱听故事,家长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讲讲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如《凿壁偷光》、《怀素写字》、《雷锋的故事》等。也可讲讲身边贫困孩子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剖析故事内涵,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爱惜课学习用品等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家长应从每件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不浪费自来水,1——不被接纳重用,从而让自己陷入一种难以逃离的怪圈之中。
六、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膳食营养,安排好孩子的生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活动和体育锻炼,让自己的身体长得强壮、健康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健全的人格。
(一)作为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但嫉妒别人,还总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要坚信“我能行”。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或经过努力)可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孩子的事,件件都是大事,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真的有什么困难时,父母帮助的手、亲切的关爱,是他扬帆前进的风,是自信心的最好助长剂。
(三)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压力”。学习和考试常常是使“压力”加重或消失的原因。因此,家长的合理期望和对孩子的学习帮助,才会使孩子努力学习,正确对待“压力”。
(四)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