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4-111191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1 18:11: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文来源网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追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在抗战中的事迹,缅怀他崇高民族气节与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于今仍然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在抗战中,作为华侨领袖的陈嘉庚先生,不仅带领华侨筹资支持抗日、组织南侨机工回国参战,同时以赤诚之心寻找苦难中国光明的曙光;而身处逆境时,仍临危不惧,心怀家国,以笔当枪,终于和全民族一起迎来抗日的伟大胜利,在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这段历史上,写下璀璨而辉煌的一页。

“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中华一条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海外华侨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这时,年已64岁,在新加坡一直关注着祖国安危的陈嘉庚先生,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募捐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10日,来自南洋各埠的华侨代表集聚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总会主席。南侨总会作为南洋华侨抗日救亡的最高领导机关,实现了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华侨团体的大联合。曾在报刊登出“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中华一条心”的誓言。陈嘉庚先生领导南侨总会,不遗余力地为祖国抗战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南侨总会代表当时全南洋800万抗日救国的华侨,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陈嘉庚先生带头每月捐202_元。

据当时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自1937年至1945年,八年中捐款共达13亿多元(国币),截至1940年10月,海外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自1937年至1940年总数达3000批以上。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有力地支援了祖国抗战。南侨机工三千多驰骋“抗战输血管”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侨总会,不仅在财力上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抗战,而且精心组织派遣多批华侨热血青年,直接回国参加抗战。

1939年初,在中国抗战进入危急关头,国内的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奇缺。陈嘉庚应国民政府请求,自1939年至1940年间,从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3200多人,并捐献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南侨机工当中,既有普通司机、维修工,也有富家子弟、大学生、工程师等。他们纷纷放弃南洋优异的生活条件,分15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抗战第一线。当时我国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线路最长、运输量最大,被称为“抗战输血管”,大批战略物资由此运往抗日前线。

在滇缅公路上,常能见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

每个机工的身上,都有一段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有1000多人为抗战的胜利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陈嘉庚先生始终关心着南侨机工们的命运。1940年陈嘉庚还亲率南侨慰劳视察团前往滇缅公路慰问南侨机工。抗战胜利后,机工大多已失业,生活无着落。陈嘉庚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才使南侨机工的复员和返回侨居地问题得到解决,陆续有一千多名南侨机工几经辗转返回南洋,另外有数百人留在国内。1955年,陈嘉庚到云南、贵州视察时,又两次亲切看望了居留在祖国的南侨机工。考察延安认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嘉庚先生虽身在海外,却心系国内。嘉庚先生一向主张国共真诚合作抗日,共御外侮。为了慰劳国内抗日军民和考察抗战实况,陈嘉庚亲自发起并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于1940年3月回国考察。

陈嘉庚到重庆时,激动地向各界人士说:“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八九年了,对于国内情形,很欠明悉。但是我有一颗心,这颗心随时随地都惦念着祖国。”后来,嘉庚先生冲破层层阻挠,于5月31日,来到延安,受到边区中共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嘉庚先生常与毛泽东晤谈,相互间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其中心议题仍是团结抗战大事。陈嘉庚恳切地说,一是希望坚持抗战,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二是希望国共合作,兄弟间一切摩擦都等打败了日寇再解决。在延安考察期间,陈嘉庚看到延安八路军的军纪严明,同仇敌忾,中国共产党人的坦诚务实,毛泽东“是一个好领袖”,这些都让陈嘉庚先生在茫茫的长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他“把民族的命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身上”。从延安回新加坡时,很有感触地向侨胞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正如廖承志先生生前所言,“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一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直至今天,在集美鳌园中的陈嘉庚墓碑的底座上,刻有一幅题为“延安各界欢迎会”的浮雕,刻记的就是嘉庚先生的延安之行。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领导民众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1942年,新加坡沦陷,日军占领新加坡。日寇对陈嘉庚早就恨之入骨,认定他是“南洋抗日之巨头”。作为爱国华侨的领袖和代表,嘉庚先生一向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早在1938年10月28日,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给当时在召开的国民参政会发来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意在严词讨伐当时已当了汉奸的汪精卫。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力主抗战,反对和谈,坚决反对中途妥协的爱国精神,震惊海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过去日寇只是慑于华侨势力及陈嘉庚的崇高威望,难于下手,如今南洋均为日所占,日寇宪兵队日夜出动搜捕,悬赏百万捉拿陈嘉庚,到处风声鹤唳。

形势紧急,在各界爱国人士的掩护下,陈嘉庚不得不避难爪哇。当时的嘉庚先生已经六十九岁,在敌寇重围之下,仍心胸坦然。他曾写诗表明自己抗日的决心:“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避难之际,写成了一部三十多万言的《南侨回忆录》。这是陈老先生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身带毒药,随时准备以身殉国、以生命为代价为后人留下的珍贵华侨史料。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已是七旬老人的嘉庚先生重返新加坡。后来,重庆各团体也联合发起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到会者五百多人,郭沫若、柳亚子、陶行知、沈钧儒等都参加,毛泽东还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以赞颂嘉庚先生的抗战精神和崇高人格。(附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每年的9月3日。后来,这个日子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陈嘉庚先生抗战大事记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公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10日,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10月28日,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39年,领导南侨总会组织派遣南侨机工3200多名,分15批抵达滇缅公路支援抗战。

●1940年,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考察慰问。

●1941年,被公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第二篇:202_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

202_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

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侨务引智引资的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以“创新、创业、合作、共赢”为主题,坚持为海外侨胞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宗旨。今年为第十五届,并于7月2--4日在武汉召开。吸引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嘉宾参会,共对接洽谈项目558个,签约项目总数155个,投资总额465.34亿元。签约客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匈牙利、巴西、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和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签约项目涉及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制造、材料能源、农林牧渔、文化传媒、投资综合等多个领域。

相比往年,今年的“华创会”扩大规模,首次邀请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共同参与。同时,本届“华创会”以第二届“华创杯”创业大赛为重点,通过长江国际人才论坛、千人智库高层次人才项目发布对接会、全球华人航空产业论坛等活动,为海内外代表搭建人才、技术、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结合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高端人才、资金和项目的引进汇聚侨智、发挥侨力。

今年大会还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旧金山举办以人才引进、生物技术、金融投资等产业对接为主的海外分会场。开幕式现场,美国加州州长杰瑞·布朗、旧金山市市长李孟贤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

一年一度的“华创会”,是全球华人交流聚会的大舞台。15年来,越办越出彩,成效越显著,影响越久远!

有“名”,招才引智的国字号品牌。历届以来,“华创会”吸引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参会,群英荟萃,尽显国际范儿,引进202_多个人才和技术项目,落地企业3000余家,投资总额逾2500亿元。在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如国侨办主任裘援平所说,15年来,“华创会”始终坚持“立足湖北、面向中西部、服务全国”的办会方向,功能不断增强,辐射不断拓展,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是迄今国内最具规模效应、最成功引进海外人才的平台和品牌之一,为推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有“实”,更加务实更具潜力。在第十五届“华创会”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上,数十名“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齐聚一堂,携具体项目吸引创投,为海内外人才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华创会”正在从最初以引进资金为主,转变为以引进技术、人才、智力为主,产生了巨大的人才财富聚集效应,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有“路”,为华侨华人搭建“寻梦”平台。创业大赛,已成为“华创会”的最大亮点。“华创杯”创业大赛负责人称,和其他创业大赛不同,在这里,全球华侨华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行业、不分年龄,尽情展示自己的创业好项目。202_年,首届“华创杯”创业大赛吸引了205个项目参赛。仅一年时间,前10名获奖者均成功落户中部省市并进入市场。今年,主办方提高了对创业项目转化的支持力度。获奖项目人只要符合相关资质条件,可以直接进入湖北省“百人计划”考察阶段,不需要再进行专家评审。同时,如果项目在湖北落户,还能按落户地入选当地人才计划,如光谷3551人才计划、襄阳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等。正因如此,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创业团队蜂拥而来,创新创业的热情再度高涨。

第三篇: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与蒋介石决裂内情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与蒋介石决裂内情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陈嘉庚始终拥护蒋介石把持的南京政府,但抗战期间,他却逐渐由拥蒋转变到坚决反蒋,进而成为中共的支持者。这其中有什么隐秘内幕?

募捐数亿巨款充当军政费用

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

1936年,南京政府为了庆祝蒋介石50诞辰,请陈嘉庚发动华侨捐款购买飞机祝寿。最初,只希望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的华侨捐10万元购买飞机1架。但是陈嘉庚领导的马来西亚华侨的“购机寿蒋会”,竟募得国币130多万元,可购飞机10架(当时新加坡币60多元等于国币100元)。虽然当时陈嘉庚的动机是爱国,目的是要加强中国空军的力量,以抵抗日本的侵略,但亦可看出他当时是拥护蒋介石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奋起抗日。这时,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募捐巨款,支持祖国抗战。仅1938年和1939年两年就募捐国币达1.5亿元,加上1937年和1940年两年的捐款,总数近3亿元。除此以外,陈嘉庚还在南洋主持劝捐购买“救国公债”的工作。1938年,仅在马来西亚就募购公债1500万元,又为宋美龄任主席的重庆“难童保育会”和“寒衣募捐会”在马来西亚向华侨募捐500多万元。

当时,中国的半壁河山已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财政来源大大减少,华侨的捐款加上华侨赡家汇款对祖国的财政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据1940年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1939年军费为18亿元,同年华侨汇回祖国之款达11亿元,其中捐款约占10%,而南洋华侨捐款占华侨捐款总数的70%。

陈嘉庚曾经指出,按世界银行发行纸币的通例,1元基金可发纸币4元,当年华侨所汇11亿元的外汇,可发纸币44亿元,除交还侨眷赡家费10亿元外,还有34亿元可充当军政费用。陈嘉庚为了抗战救国,领导华侨筹赈,始终是十分努力的。他以巨大的财力支撑了祖国的抗日战争。

1940年3月,南侨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视察团”回国慰问抗战军民,陈嘉庚也在当月下旬,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回国考察和慰问。蒋介石政府因为陈嘉庚在华侨界有巨大的号召力,特别是因为陈嘉庚领导华侨筹赈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把他视为“大财神”,因而把欢迎他回国当作一件国家大事,动员了有关党政军大员欢迎并迎接陈嘉庚。

国民党当局在蒋介石亲自策划下,对待陈嘉庚的主要手段,最初是“捧”和“拉”,就是挖空心思地捧,千方百计地拉。

为了捧陈,蒋介石在重庆一地即准备了8万元经费,要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以博取陈嘉庚的欢心。不料,陈对这样的奢侈应酬极为反感,他认为在军民艰苦抗战之时,不该如此铺张浪费,并担心引起各地连锁反应,竞相挥霍。因此特地在重庆各报刊登一则启事:“闻政府筹备巨费招待慰问团,余实深感谢。然慰问团一切费用已充分带来,不欲消耗政府或民众招待之费。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尤当极力节省无谓应酬,免致多延日子,阻碍工作,希望政府及社会原谅!”此举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

蒋介石企图将陈嘉庚拉入

国民党,陈嘉庚置之不理

蒋介石认为,如果能把陈嘉庚拉入国民党,不但可以借助这个“大财神”,使他们生财有道,还可以利用他的威望为国民党欺骗和引诱广大华侨。因此,在陈嘉庚到达重庆后不久,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就在一次宴会上宣布:“我们欢迎陈嘉庚先生来共同领导国民党!”陈嘉庚沉默不语,使朱家骅十分尴尬。老奸巨滑的戴季陶看见陈嘉庚面有不悦之色,赶快起来打圆场说:“陈先生热诚为国家社会服务,入不入党是一样的。”这才缓和了宴会上的紧张气氛。他们原以为当场给陈一顶“高帽子”,就不难把他拉入党内,哪里知道陈嘉庚不上他们的圈套。(待续)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蒋介石听说陈嘉庚平素简朴,所以在嘉陵新村特地只用了四五样菜加些面包招待陈嘉庚和慰问团,以标榜其所谓“新生活运动”。但重庆达官贵人们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情形,瞒不过陈嘉庚的眼睛。在重庆,最令他不满的是蒋介石政府要员的贪污营私。嘉陵新村富丽堂皇的大官私邸使他极为惊讶,当他听说那座宏伟新颖的嘉陵宾馆是孔祥熙私人所开时,起初不大相信,后来孔承认确是他所开办,使陈嘉庚为之愕然。他想,孔祥熙长期担任财政部长和行政院长,竟公然私营企业,搜括民脂,可见国民党大官贪污腐化确非虚传。(待续)摘自中国

陈嘉庚虽然对重庆许多现象感到失望,但是中国什么地方有光明,他当时还看不出来,所以寄希望于蒋介石改革弊政,使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他在重庆出席了许多大会,如国民党参政会的欢迎会、重庆军政民各界联合的欢迎会、政府各机关欢迎慰问团的宴会等,也和许多重要人物谈过话,包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立法院院长孙科、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院长居正、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以及宋子文、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冯玉祥、邵力子、王世杰等。他在这期间的发言,主要是报告华侨支持抗战的情况,询问我国抗战中的军事和经济等问题,尤其是关心国共两党能否合作抗战到底,对于蒋介石政府贪污腐化还不曾公开提出抨击,只闷在心里。

当时在重庆的中共负责人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曾特地去访问陈嘉庚,邀请他参加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欢迎茶会。陈嘉庚在茶会上问起如果想到延安去访问毛泽东,应该从什么地方去,需要多少天,路上交通如何?叶剑英说,先到西安,去找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他们会将您送至延安。不久,毛泽东从延安发来一封电报,正式邀请陈嘉庚到延安访问。

陈嘉庚欲访问延安的消息,给了蒋介石很大的震动。于是国民党对待陈嘉庚,除了 “捧” 和 “拉” ,还加上了“防” ,就是千方百计防止他与中共接触,更要防止他倾向中共。

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

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嘉庚由重庆到成都的时候,蒋介石知道他将赴西安,特地赶到成都,立即发出请柬,请陈参加一个规模盛大的宴会。宴会结束时,还约陈第二天共进午餐,并在第二天早上派人送来正式请柬。这一餐午饭,蒋还叫夫人宋美龄作陪。

席间,蒋问陈: “陈先生要从成都到哪里? ”陈答到: “要到兰州和西安。” 蒋又问: “还要到什么地方?” 陈老知道蒋的用意,就老老实实回答: “如果有车可以到延安,也想去。”于是,蒋介石大骂共产党,极力阻挠陈嘉庚去延安。但是,陈回答说: “我的职责是代表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凡是交通没有阻碍的重要地方,我一定要亲自去看看,以尽我的责任,回海外也好据实向华侨汇报。” 蒋介石看见陈嘉庚坚持要去延安,没有理由阻碍他,又不好引起这个 “财神 ” 反感,只好说: “要去也可以,但切不可受共产党的欺骗。”

陈嘉庚从西安到延安的时候,八路军办事处派出大、小汽车各1辆,还派来主管招待工作的蒋处长陪同。临行时,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的一位寿科长又匆匆赶来,说省政府派他送陈老去延安,并要陈老与他同车。这个寿科长正是蒋介石派来负责监视陈嘉庚行动的。

经过洛川的时候,经国民党政府的严密部署,有一些所谓 “ 民众 ” 往陈老车上递上了不少污蔑共产党的 “ 控诉书 ” ,这种伪造的 “ 民意 ” 骗不了陈嘉庚。就在陈嘉庚到达延安的第二天,一个细节深深感动了他,陪同他前往延安但与他不同车的八路军办事处蒋处长去见他,交给他一封 “ 控诉书 ”。原来这封责骂中共的 “ 控诉书 ” 写明要交给陈嘉庚,所以他带来照交。陈嘉庚对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嘉庚在延安的8天中,毛泽东与他谈了几次话,朱德也陪他参观了一些地方,出席了延安各界的欢迎会。陈嘉庚发现共产党对他的接待和国民党当局有很大的不同,同是欢迎,中共领导人朴素诚恳,而国民党却是奢侈而虚伪。他对延安最好的印象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没有苛捐杂税,不像国民党统治区捐税多如牛毛。二、领导人廉洁,他们的工资和一般干部、士兵相差很小,这同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贪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三、没有乞丐、妓女、没有失业的人,人民生活过得去,不像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四、领导和群众平等相处,不像国民党统治区等级森严。五、治安好。六、男女关系严肃。七、朴素成风。

陈嘉庚这一次访问延安的结果,发现了当时黑暗的中国有了一片光明,看到中国出现了救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他在 《 南侨回忆录 》 中写道:

“ 余久居南洋,对国内政治,屡有风闻而未知事实究竟如何。时中共势力尚微,且受片面宣传,更难辨黑白 „ „ 直至回国慰劳 „ „ 并至延安视察 „ „ 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庆祝也。”

蒋介石鼓动南洋华侨反对

陈嘉庚促使陈蒋决裂

1940年7月底,陈嘉庚由重庆乘飞机赴昆明,然后经贵阳、广西、湖南、广东、江西、浙江再到他的家乡福建。当他离开重庆时,朱家骅代表蒋介石去送行,并说蒋介石要派王泉笙陪陈老到西南各省视察,陈嘉庚意识到蒋的用意,在昆明写了一封信给蒋,信里直言不讳地指出蒋派王泉笙去陪他视察,无非是要监视他,怕他沿途说中共的好话。并警告蒋介石: “ 至若欲消灭共产党,此系两党内战,南洋千万华侨必不同情 „ „ 若不幸内战发生,华侨必大失所望,爱国热情必大降减,外汇金钱亦必减缩。” 由于陈老戳穿了蒋派王泉笙陪行的阴谋,蒋只好命令王泉笙终止出发。

国民党当局不但害怕陈嘉庚在西南各省发表他的观感,更担心他回到南洋汇报中共的光明磊落和国民党的贪污腐败,于是,对待陈老的手段,在 “ 捧、拉、防、骗 ” 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字: “ 打 ”。

陈嘉庚视察浙江金华时,收到一位可靠朋友从重庆给他的信,说国民党当局决定对他实行3项阴谋:一、以军政部长何应钦的名义打电报给西南各省当局,命令他们注意陈老的行动。二、命令新加坡总领事馆向英国殖民政府提出交涉,要求禁止陈嘉庚回新加坡,说陈嘉庚和中共亲善。三、派吴铁城到南洋,鼓动华侨反对陈嘉庚。

陈嘉庚在家乡视察的日子里,亲眼目睹了福建国民党官僚假借 “ 战时统治经济 ” 的名义,垄断粮食、交通等业,残酷地剥削人民,米价昂贵,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陈嘉庚还亲眼看到官吏的贪污舞弊。如同安县县长借口要欢迎陈老,勒派各商民缴纳 “ 招待费 ” 3000元,又向各区勒派,大肆搜括民财,同时他还看到,福建田赋,一时竟增加好几倍。他为民请命,呼吁福建当局改革这些弊政,但福建当局已经知道蒋介石不满意陈老,自恃有了靠山,完全不听陈老的呼吁。

陈嘉庚自忖要求蒋介石改革福建弊政未必有效,但他不忍看见人民的惨遇,所以一连几次致电蒋介石,蒋却久久不予答复。直至陈嘉庚要回新加坡,路经云南芒市时,才接到蒋介石一封复电: “ 来电悉,闽省田赋系中央意旨。闽事可电我知,切务外扬。” 陈嘉庚对蒋介石这一复电的评语是: “ 护恶讳疾。” 至此,他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已不抱任何幻想了,而对蒋令人勾结英领事驱逐他,又派人鼓动华侨反对他的这一卑鄙行径,心中感到极大的反感和厌恶,于是决心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分道扬镳 „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要求国民党 “ 还政于民 ” 的呼声极高。当时,香港的进步报纸 《 华商报 》 特地请陈嘉庚题词,陈老针对 “ 还政于民 ” 的呼声,出人意料地题了如下几句: “ 还政于民,谋皮与虎。蜀道崎岖,忧心如捣。”

陈老为什么给当时 “ 还政于民 ” 的呼声泼冷水呢?这是因为他在与蒋介石的接触中,早就看出了蒋的真面目,认定蒋要消灭中共的阴谋不会取消,也决不会让出他的独裁政权。

陈老听说毛泽东要到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很担心毛泽东的安全,曾打电报劝毛泽东不要到重庆去。“ 蜀道崎岖,忧心如捣 ” ,正是表达了陈嘉庚当时内心的焦虑和对代表了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的敬仰之情。

真相

202_-08-26

第四篇:海外华侨与中国抗战

海外华侨与中国抗战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孟子寻

鸦片战争之后,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一批批“契约华工”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这种贩卖活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20世纪初趋于衰落。在这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从而形成了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

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中华儿女上下一道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经过八年的浴血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其中,广大爱国华侨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事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 广泛组织抗日救亡团体

在抗日战争前夕,侨居在世界各地的一千余万名华侨,在海外建立了两千七百九十四个抗日团体 ①。

欧洲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较早。在卢沟桥事变前,英、法、德、荷、比、葡、瑞士等国,都建立丁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华侨抗日救亡组织。1936年9月,成立了“全欧华侨救国联合会”。这个组织在全国抗战开始后,在欧洲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继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在马来亚新加坡,当华侨们获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各华侨团体的领导人立即行动起来,互相联络,并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筹赈祖国伤兵大会委员会”。接着,马来亚地区12个区的华侨,经过联络协商,成立了“华侨筹赈会”。在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会的领导下,该地区华侨筹赈祖国抗战的工作普遍地开展起来。

在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1938年,菲律宾华侨援助前敌委员会和印尼华侨社团在新加坡召开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它的成立,标志着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据国民政府统计,到1940年底,南洋各地区的华侨抗日救亡团体达436个。

在缅甸,1937年8月1日,爱国华侨在仰光成立了“缅甸华侨救灾总会”,至9月,“救灾总会”下建立丁130多个分会。9月间,又成立了“缅甸华侨妇女救灾总会”,同时也在各地成立了分会。除上述两个“救灾总会”是缅甸全国性的华侨筹赈组织外,在缅甸还有“华侨公债劝募委员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②。

世界各地华侨在建立、健全各种抗日救亡组织的过程中,还创办了众多的报纸、期刊,作为自己的喉舌,为祖国的抗日战争呐喊。

二 抵制日货 进行经济斗争

广大华侨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积极开展了抵制日货和不与日人合作运动。在南洋,华侨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因而抵制日货和不合作运动成效显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南洋各地华侨几乎都成立了抵制日货的专门机构。在马来亚,各地华侨组织发起“救国连索运动”,其内容包括“禁止买卖日本货,不卖货给日本人,不为日本人工作”等。在“救国连索运动”中,每逢有日本船只到达马来亚槟榔屿等港口时,抵制日货的组织都派人查验,如有日货则采取各种办法子以阻滞。平时组织锄奸团四出巡查,检查各商店、摊贩有无出售日货者,一经发现日货,即进行规劝教育,对屡查屡有者,则进行处罚。

在泰国,各华侨商家议定,宁可没有利润,也不出售日货。过去以购销日货为主的商家,一律改国货或欧美货。工作在码头、车站的侨工,也都自动组织起来,火车、轮船一到,立即上前盘查,如有日货,就组织力量暗中破坏。

在缅甸,1937年10月10日、各华侨团体组织了抵制日货大游行。在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地区,抵制日货和不合作运动也此起彼伏,使日本货成为过街老鼠。各地华侨的行动使日本遭受巨大损失。战前,日本渔船在海上捕鱼后都在新加坡上岸销售,战争爆发后,渔船往往不能靠岸,经营渔货的日本商店不是无货就是无人购货,许多渔店被迫关门。战前,新加坡每月从日本输入约为400万元,战争爆发后的月输入仅为100万元。据马来亚的统计,从1937年6月至1938年2月,马方输入日货逐月下降,1937年6月为460.9万元,1938年2月仅有77.7万元 ③,数字的锐减说明,在华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日本在经济上所遭受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三 积极回国投身抗战

抗战爆发后,旅居海外的大批华侨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有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其中有不少华侨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涌现出像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印尼归侨)、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归侨)等一批华侨英烈。有的搏击在祖国的碧空,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使中国的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他们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干城”;有的担当机工,为抢运抗战物资奔波在滇缅公路上,当时国内缺乏汽车司机和维修工人(简称机工),仅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侨总会,就在南洋华侨中招聘了3200多名机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服务的机工有一半以上是华侨,他们为滇缅公路的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神行太保”,有的参加战地服务团、华侨记者团和华侨救护队,活跃在前线和后方;还有的不远万里回国慰劳抗日将士„„ 海外侨胞不但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日寇,而且以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四 宣传抗战 争取国际援助

“九·一八”事变后,广大华侨即通过向侨居地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报道中国抗日的真相,呼吁国际友人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持中国抗战,捍卫世界和平。广大海外侨胞利用与当社会联系紧密的便利条件,广泛争取侨居国各阶层人士和进步团体,走访政治家、商人、学者、教会领袖等社会名流,促其主持正义,发挥社会影响,动员本国人民推动本国政府建立反日政治同盟,援助中国抗战。在他们不懈地努力下,援华抗日的舆论响遍全球。在旅美华侨和美国人民的努力下,美国国会在1939年授权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禁止军火物资赴日 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各地华侨或组织抗日武装,或参加当地人民的抗日军队,以及通过其他形式,积极投身于保卫第二故乡的战斗,同侨居地人民和盟国军队并肩作战,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侨居地人民的独立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同时也策应了祖国的抗战。

八年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取得的这一胜利,是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华侨是支援祖国抗战,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力量,他们始终与祖国同命运共荣辱。爱国华侨在祖国抗战,实现民族解放事业中所建立的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吧。

参考资料

①《中国革命史》

②《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③《南洋华侨支持祖国抗战》 ④ 《二战风云录》

第五篇:陈嘉庚对祖国抗战事业的杰出贡献

陈嘉庚对祖国抗战事业的杰出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并与世界人民一道,终于将罪恶滔天的日本法西斯彻底打败。海外千万华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雄师劲旅。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杰出贡献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一、南侨总会支援抗战 发动华侨捐款捐物

1937年“七七事变”,祖国掀起全面抗战。南洋华侨纷纷成立各种不同名义、以支援祖国抗战为目的的群众组织,在新马成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各地也相继成立类似组织,举当地侨领为负责人,积极发动华侨捐款捐物,多寄侨汇,抵制日货,惩办奸商,支援祖国抗战。

随着抗战形势进一步发展,南洋各地华侨团体认为必须成立一个联合组织,以便统一领导,相互协作,并要求德高望重的陈嘉庚出面召集,以促其成。1938年10月,来自南洋各埠的168名代表,一致同意成立南洋华侨筹贩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选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印尼)、李清泉(菲律宾)为副主席。大会通过一项庄严《宣言》,历数近代以来日寇侵华种种罪行,揭露日寇不仅企图吞并中国,还妄想征服世界。现在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号召南洋800万华侨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政府后盾,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抗战,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洋华侨在抗日救亡大前提下,实现了空前爱国大团结,标志着陈嘉庚是南洋华侨众望所归的领袖。在南侨总会领导下,南洋各地筹赈会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支援祖国抗战各项实际行动高潮迭起,效果也极为明显。

向华侨募捐、支援抗战,是南侨总会的首要任务。总会通过各地分会,采取种种有效方式开展爱国募捐:有特别捐、常月捐、纪念日捐、货物舟车助赈捐、游艺义卖捐、迎神拜香演剧捐等等。当时,华侨捐献情形正如陈嘉庚生动、形象描绘的那样:“对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陈嘉庚在所属企业已经收盘情况下,自己仍带头认常月捐每月202_元,直到抗战胜利。为了加强南侨总会领导,他索性住进怕和轩俱乐部(新加坡上层华侨活动中心之一),不分昼夜地领导抗日救亡工作,同时一再勉励各地分会同仁:“不因环境险阻而惊心,不以筹募艰难而馁气,领导华侨奋斗到底。”由于陈嘉庚领导有方,助手得力,华侨拥护,捐款所得数额甚巨。据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自1937年-1945年,8年中捐款共达13亿多元(国币),平均每年1.6亿多万元。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

以财力支援抗战的另一项是侨汇,是华侨寄回祖国赡养亲属汇款,数额比捐款更大。仅从1937年至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据统计共达55亿元(国币),平均每年约8亿元,数额巨大。其中南洋侨汇居多。1942年后,南洋各地相继沦陷,侨汇和捐款中断。欧美等地华侨继续以侨汇和捐款为祖国抗战做贡献。

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截至1940年10月不完全统计,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自1937年至1940年总数达3000批以上,每月平均100批。以上物资多数亦为南洋华侨所捐献。

抗战后,海路被封锁,支持祖国抗战的大批海外战略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运输。当时,国内机工及汽车奇缺,运输十分困难。陈嘉庚受国内西南运输公司委托,自1939年至1940年间,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10批共3200人,并捐赠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的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平均每天300吨以上,日积月累运量可观。1940年,陈嘉庚回国,还不辞劳苦亲自到滇缅公路沿线慰劳视察,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勉励华侨机工继续为祖国抗战做贡献,至今仍使人们难以忘怀。

二、反对和谈主张抗战 挺身而出声讨逆贼

抗战期间,陈嘉庚领导华侨在经济上对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在政治上对祖国抗战的有力支持,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华侨领袖陈嘉庚,政治敏锐,目光远大,爱国心强烈,处处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敢言人之不敢言,敢为人之不敢为”,特别是在揭露汪精卫之流投降卖国方面干得更加出色。

辛亥革命前后,汪精卫曾追随孙中山,后任国民党副总裁。陈嘉庚早年侨居南洋时曾与其相识,创办厦大时,陈拟聘汪为首任校长,彼此私谊甚好。抗战后,特别是南京失守后,陈嘉庚风闻汪主张对日和谈,起初不信,认为汪身为“党国要人”,怎会这样无耻。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外电报道汪已公开发表和平谈话,才引起陈嘉庚警觉,认为这是坚持抗战的最大危险。遂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直接电汪,询外电所传是否属实。并说明日本占我大片领土,对日和平绝不可能。次日汪复电,大意说两国战争终需和平,以中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所以和平为救亡图存上策。为此,陈嘉庚再去二电,大意说我武力虽弱,但敌寡我,民气旺盛,长期全面抗战,侨汇外汇源源增加,敌人决不能亡我,英、美、苏也决不会坐视。若与日寇言和,国内各省必起来反对,由此造成分裂。但汪来电仍坚持其和谈反动立场,不思悔改。至此,陈嘉庚认为汪已不可救药,便一面致电蒋介石:“汪先生谬谈和平,公必被误,万乞实践庐山宣言,贯彻焦土、全面:长期抗战三大策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博最后胜利……若中途妥协,即等自杀。秦桧张昭无世不有,幸公明察。”。一面将与汪来往电文交南洋及重庆各报刊登,过后南洋报纸照登,重庆无动静。当时(1938年10月28日),重庆参政会将开幕,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分提出经修改后的“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十一字电报提案,经大会多数通过生效。此举给妥协投降派头一棒,震动海内外。

同年12月,汪潜逃出境叛国投敌,激起国人及华侨公愤。陈嘉庚致电蒋介石,强烈要求:“宣布其罪,通缉归案,以正国法,而定人心。”后来,陈嘉庚看到国民党当局只开除汪精卫党籍,而未通缉归案和绳之以法,非常气愤,遂再电蒋:“今前方将士浴血挥戈,后方民众卧薪尝胆……今独容汪贼及其党羽逍遥法外,实南洋八百万侨胞所莫解。”此电实质上是严词质问蒋介石:纵容包庇国贼者,又该当何罪?

汪精卫叛国投敌后,仍恬不知耻,暗中指使其党羽到南洋以妖言惑众,妄图破坏抗战大业。为了使海外侨胞进一步擦亮眼睛,善辨忠奸,加强团结,以利抗敌,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通告,详列汪精卫卖国罪行,号召广大侨胞辨奸讨逆,继续捐资救难、输财救国,抗战不达最后胜利,支援抗战活动决不停止。各地华侨积极响应号召,讨逆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新马华侨普遍举行“反汪宣传周”,参加讨逆人数达170万人次。仰光侨胞筹款100万元作为缉拿汪贼经费;欧美华侨与南洋华侨并肩战斗,讨汪活动遍及各大侨居城市,舆论界也在报纸上公开表示“誓与汪贼不共戴天”。

陈嘉庚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顾个人私谊,不怕得罪执政的国民党当局,在抗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向汪精卫之流开炮,并给予穷追猛打,有力地打击了妥协投降派的嚣张气焰,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军民斗志,在政治上为祖国坚持抗战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三、回国视察慰劳将士 敦促国共一致对外

1940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海外侨胞对祖国抗战和亲人安危异常挂念。陈嘉庚肩负华侨重托,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一则慰劳前方抗日将士,鼓励他们继续英勇杀敌,二则实地视察国内状况,以便向侨胞通报并增强其爱国心,继续以强大财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

陈嘉庚侨居新加坡几十年,深知日寇所以敢于明目张胆侵略中国,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祖国太穷太弱。何况国内长期陷入内战,焉能对外?为此,他想趁回国之机,实地了解国共纷争和摩擦真相,敦促双方以大局为重,大敌当前务必一致对外。

同年3月26日,陈嘉庚组织好慰劳团起程后,经仰光直飞重庆。在重庆机场欢迎茶会上,陈嘉庚激动地向重庆各界人士说,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八九年了,对于国内情形,很欠明悉。但是,我有一颗心,这颗心随时随地都惦念着祖国。这次我们回来,带来的是一颗心,一颗赤裸裸而又热诚的心。讲话中他还把祖国比作华侨的父母,华侨援助祖国,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华侨希望大家精诚团结,战胜日寇。陈嘉庚一踏进国门,就向国人显示出海外赤子的一片忠诚。

陈嘉庚在重庆期间,利用各种大小欢迎会、个别交谈、参观访问等机会,表达海外华侨对祖国军民慰问之情,视察国内实施抗战状况,劝说国共两党要团结抗战,不要分裂,不要让华侨失望。

例如,在国民党要人白崇禧做东的招待会上,听说白崇禧将出面调解国共纠纷,陈嘉庚感到欣慰。说在南洋风闻国共摩擦严重,以为是汉奸造谣,到这里之后才知道情势确实危急。如不幸分裂,则无异自杀,心中忧虑无穷。今闻将军有排解之策,深望极力斡旋,若得化险为夷,一致对外,实国家民族无穷之福也。

又如,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举行的茶话会上,我党叶剑英、林伯渠、邓颖超等人在座。陈嘉庚在会上也着重阐明国共两党要团结抗战。他说,今日国共两党名义上虽不一样,而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心则一,可以说是兄弟党、姐妹党。万望两党关系人,以救亡为前提,勿添油助火,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若国共两派意见日深,发生内战,海外华侨必痛心失望。叶剑英对陈嘉庚的讲话表示欢迎,并希望他到国民党处亦作如此表示。接着,陈嘉庚还询问了到延安的路线和交通,叶剑英一一作答。几天后,毛泽东拍来电报,盛情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

陈嘉庚在重庆考察一个多月,耳闻目睹,深感失望,更加强了他必须到延安去看个究竟的决心。随后他路经成都,蒋介石设宴款待,饭后与陈交谈。当问及陈到成都后欲往何处,陈答:“兰州、西安,延安如有车可通也要去。”蒋一听陈说要去延安,便情不自禁地破口大骂共产党“无民族思想”,“口是心非、背义无信”。陈嘉庚感到事态确实严重,但仍耐心解释说,余代表华侨回国考察,凡交通无阻地区,都要前往考察,以便回南洋后向华侨报告真实情况。蒋介石见劝阻无效,只好勉强说:“要去也可以,但不要受人欺骗。”

蒋介石耍尽两面手法,当面说要去也可以,背后却设置障碍。陈嘉庚一路上好不容易冲破重重阻挠,于5月31日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各界5000多人的热情欢迎。在欢迎会上,陈嘉庚首先代表南洋千万华侨向大家致意,并说,我早就希望访问延安,今天实现这愿望我感到很高兴。他还说,南洋广大侨胞出钱出力,全力支援祖国抗战,……广大华侨迫切希望国共两党坚持合作,坚持抗战,实现这两条是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愿望。

陈嘉庚在延安期间,边慰劳考察,边与各界人士交谈,还多次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促膝谈心。当谈及国共关系时,朱总司令列举几项对方违约的事实,如严重歧视八路军,擅自停发抗日军政费用及武器弹药等,讲得有据有理,给陈嘉庚留下深刻印象。

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会晤,是陈嘉庚此行重要目的之一。两位伟人从未见面,今日幸会,十分难得,互相间开诚布公,有啥说啥,其中心议题仍是团结抗战大事。陈嘉庚恳切地说,一是希望坚持抗战,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二是希望国共合作,兄弟问一切摩擦都等打败了日寇再解决。毛泽东说,陈先生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共产党是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我们现在的立场,从我们对蒋委员长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过去十多年,我们被他打得遍体鳞伤,还悬赏要我的首级。但我还是想请陈先生见到他的时候转告他,我对他并无恶意,只要他坚持抗日,我便拥护他的领导。交谈中,毛泽东还对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赞赏。他说,我们大批中国人在海外,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要好好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大家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救国。

陈嘉庚通过对重庆和延安两地的深入考察对比,终于弄清了涉及抗战前途与祖国命运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中国的希望究竟在哪里,二是国共两党摩擦真相究竟何在。他认为,重庆虚浮乏实黑暗腐败,国难当头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行政机构不负责任,抗战气氛淡薄,营私舞弊严重……总之,“绝无一项令人稍感满意”。到了延安,始知那里别有天地,人民安居乐业,上下打成一片,军民同仇敌忾,处处团结抗战,令人“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见青天”。此外,陈嘉庚一路上,特别是从西安到延安来往途中,“亲见两党不洽者五次,皆由国民党构造”。在西安阻止慰劳团赴朱德之宴,唆使洛川少数人投递反共信函,宜君县(蒋管区)发生抢劫却嫁祸共产党,陈立夫到西安寓所专讲共产党的“罪恶”,西安铁路局何主任设宴咒骂共产党。两党摩擦,其是非曲直,已有客观依据,事实胜于雄辩。

陈嘉庚从西北归来后,冒着已被国民党当局视为眼中钉的风险,仍风尘仆仆到南方各省区慰劳视察,继续为抗战呼号,为民众请命。并于同年12月底回到新加坡,受到当地华侨的盛大迎接。

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身份千里迢迢组团回国,历时十个多月,行程数万公里,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慰问前方抗日将士和后方受难同胞,呼吁国共团结抗战,不要分裂。同时又将回国见闻如实向华侨报告,鼓励他们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祖国抗战。陈嘉庚此行收获甚丰,既明察了重庆和延安真相,又认清了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为人。他胸中烦闷一扫而光,心情格外舒畅。他确信抗战有了指望,中国有了希望。陈嘉庚此行为祖国持久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身处险境以笔当枪 歌颂华侨爱国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野心勃勃,继侵占我大片领土之后,又于1941年12月8日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向东南亚大举进犯。出于新加坡总督及当地华侨请求,陈嘉庚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会长,领导新加坡华侨开展英勇的抗日斗争,时间虽短,成效明显。

1942年1月,马来亚全境陷落,新加坡危急。陈嘉庚当机立断,将华侨义捐等项银行存款800多万元,悉数汇回祖国,继续支持对日抗战。

由于英政府无意坚守,新加坡于2月中旬沦陷。在友人一再催促下,陈嘉庚于2月3日凌晨乘小船离开新加坡,就近避难于爪哇。不久,爪哇群岛全部沦陷。在当地华侨及集美厦大校友掩护下,陈嘉庚历经数月辗转颠簸,于同年8月改名换姓隐居玛琅。住地几度转移,仍身陷重围。日寇对陈嘉庚早就恨之入骨,认定他是“南洋抗日之巨头”。过去只是慑于华侨势力及其崇高威望,难于下手。如今南洋均为所占,日寇宪兵队日夜出动搜捕,到处风声鹤唳。

陈嘉庚处境确实危险。负责保护他的校友们虽千方百计细心照料,仍险象环生,难保万无一失,心里难免忧虑万分。而陈嘉庚却心胸坦然,若无其事。但他也理解校友们的心情,安慰他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死了也不算天寿。万一我不幸被捕,敌人必强迫我做傀儡,有什么了不得,你们千万不要为我着急。为此,陈嘉庚身上一直暗藏着一小包“氰化钾”,就是专为防备“万一”。

陈嘉庚避难爪哇期间,虽身处逆境,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他生活简朴,健身操照常。不吸烟,不饮酒,不喝咖啡,粗茶淡饭足矣。校友们挂念其年迈体弱,想给他加点营养,总被婉言谢绝。他说,现在是战时,物力艰难,何苦浪费?前方抗日战士,后方受难灾民,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何忍独享美食,与其吃了不安,不如不吃为好。陈嘉庚说的句句在理,校友们只好依他。

海外华侨支持祖国抗战贡献巨大。陈嘉庚早就想把这桩大事如实记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避难期间,漫长岁月,正是落笔时机。只可惜自己少年辍学,学历较浅,一无参考资料,二又无处查询,困难甚大。况且撰写回忆录,更是冒险。一旦暴露,大祸难免。但陈嘉庚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其他困难更不在话下。他神不知鬼不觉,居然在敌人眼皮底下,从1943年3月动笔至1944年6月,硬是一字一句坚持不懈地将一部30多万言的长篇巨著《南侨回忆录》拿下。

陈嘉庚在危难中坚持创作,目的是为纪念华侨参加抗敌。他认为:这次国难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南洋千万华侨,对祖国贡献巨大,他们辛苦募捐,同仇敌忾,抵制敌货,严惩奸商,不惜牺牲,数年如一日。自己作为南侨总会主席,情况最清楚,因此有责任将这段历史和回国视察见闻写出来,公之于众,传之后世,免得为后人遗忘或误解。

日寇无条件投降后,陈嘉庚重返新加坡,对《南侨回忆录》作了若干补辑,并于1946年初在新加坡首先发行。经一版再版,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一部难得的畅销书,并引起强烈反响。

《南侨回忆录》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史料价值大,权威性高,是一部珍贵的宣传爱国主义的教材。陈嘉庚身处危难,尤以笔当枪,歌颂华侨爱国贡献,口诛笔伐日寇罪行,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中,又从精神文明方面对祖国抗战做出特殊贡献。(福建乡音)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