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自主探究式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14-109628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8 17:26: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自主探究式

z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停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审视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滞后,教育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教育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生命的灵气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限制了思维,束缚了思想,背离了学习的本意和目的,既不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升华。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推进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是新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要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主动地自我发展;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被看成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助于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幸福的人。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教学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并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而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证。⑴深化课改研究成果的需要。我校研究过两项市级课题:《读报活动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与影响的实验与研究》、《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这些成果需要推广和应用,还有些问题需深化研究;“贫二”子课题“农村小学教研新构想”在教研工作中得到实施并坚持不懈,但这种常规教的组织格局,需要注入深化研究的活力。⑵创建学校特色的的需要。作为市级“教学研究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重点学校”,该课题将有助于创生其特色,深化其内涵。⑶发展学校理念的需要。我校提出的学校“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特长,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现代中国人”;教学理念:“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辉煌,用教学新理念和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学习理念是:“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用生命的灵气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而与之相关的研究,国内8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如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研究;东北师大附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海市课程发展研究所、课改综合研究课题组“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课改目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生及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四川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读报活动教学实验”;江西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的“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四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等等。这些研究,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上探索,或侧重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或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创造性”,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仅侧重于模式的建构,针对农村教育现状开展的研究则更少。本课题与以上研究相比有以下突破:

1、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2、探索在农村小学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

3、从理念到实践,对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做更深层次的立体化研究;

鉴于此,对自主探究式教学进行研究,有效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和深化课题研究成果,构建新的校本教研运作样式,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终身教育理论,“教育不在于获得有用的知识或技能而在于发展求知能力,不在于学习而在于达成理解,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完成智慧。”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的工具化的人,而是具有求知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教育将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人生,终身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新世纪的全面教育,是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和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提出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积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现行教学改革更注重陈述知识的程序性,策略性教学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要把人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应当把人当作自主参与与探究知识过程的人。实施自主创造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探究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斯瓦布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在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去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社会学也认为极大地发展人的创造性和潜能的同时,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主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知识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于是,在教学中注重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已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论等方面看出,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其丰厚的理论指导和支持,是本课题实施研究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构想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该课题的内涵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农村,什么是自主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自主探究式教学。

这里的“农村”是指: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教学资源缺乏,设施设备简陋,班级容量较大,教师素质不高,学生知识面窄等,相对城市,区域性落差较大的广大地区;这里的“自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里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它是以农村教育的现实为背景开展的教学研究,而非广义上的教学研究活动。

2.它是以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其相

互促进,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而非唯一的教学方式。

3.它是适宜于多样化的科目和不同学段,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形式,而非局限

于理科课堂,并针对个别优生的教学方式。

4.它是在辩证处理学生与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而非流于形式的花样翻新和表

面热闹。

5.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在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而非对接受式学习的否定。

因而,本课题以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为背景,其研究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浓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自主探究式课堂。

(二)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目标:探索出一套适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校目标:构建新的校本教研运作样式,大力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目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学生目标: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指导与形成小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另一方面,应正视和科学处理课堂中教学目标的“预设”、“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

2、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围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加快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为其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奠定良好基础。其实施策略主要包括课前、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三方面。

课前实施策略: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材料等的策略;

课堂实施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解疑导拨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课外实施策略: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策略;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策略。

3、构建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校将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小善于创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实践过程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基本模式:激趣引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研讨评价—拓展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模式根据特定的学习者、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或创建新的课型模式。

4、自主探究式教学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创新过程,而非学生在预设框架内机械被动的回应,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疑问。要解决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改善教与学行为,“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将显得十分必要。行动研究的过程,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引领教师走专业化之路。

5、自主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

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6、自主探究式教学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将有助于落实校本教研制度,促使学校走校本教研课改之路,提升新课改内涵,充实新课改理论,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2_)15-234-01

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在教师精心启发和诱导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潜心研究,学生达到自由质疑、释疑、充分表达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一、引导自主学习是实施的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爱学,学有所得。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展现,都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学习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共同解决。起初,学生不知学习什么,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得先给学生设计一些学习提纲,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如果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基础,就会有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就会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如学生在学习《花未眠》一文,提出“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中,“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作者用“哀伤”来修饰海棠花的美?在“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要活下去!”的感慨呢?由此可看出学生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境中,发现问题,乐于探究.用心探究,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做好方法指导实施的是关键

如何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研究,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资料及研究方法加以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情况,也许有的学生的问题还是浅层次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和观看音像资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指获得信息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重视运用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这都成为信息化社会中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是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信息量,就谈不上指导。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成为指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不但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还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高屋建瓴地从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实实在在组织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选准合作学习内容是实施的重点

究竞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宗旨概括地说,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践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哪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含作的作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与人磋商。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

具体到实践操作,我认为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老师们有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一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如果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常明显,而且是惟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使人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老师可在认知冲突点上就模棱两可的结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辨析,达成一致意见,澄清认识。意见的分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其中道理,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二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用多种方法、策略解决,能很好地激发探究思维的产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三是一些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任务,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总面言之,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篇: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和实践。作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的山东,自202_年秋季开始,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投入课程改革实验。作为实验区教师我们也乘课程改革的东风,抓住机遇,努力探索,努力寻找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革命。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新教学理念是:最大限度地突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更加注重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的评价。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托和行动纲领。“自主、探究”将作为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特点。

下面我们谈谈与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有关的几个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这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到备问题上来。

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的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

上述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构成了该模式的教学结构序列。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其原因。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仍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课为例,有学生提问: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对这一质疑,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的国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及民主传统),以及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方面进行讨论。经过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

至于检测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即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自主学习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认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会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我们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上,换言之,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谐振”状态。

其次,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是这一模式反应原则的内涵所在。

再次,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知识结构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历史学科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

第四篇:什么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202_年,我校开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和研究,形成了“小组合作式校本课堂”,该课堂有八个教学环节:明确目的——提出任务——自主学习——尝试新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成果——知识生成。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通过进一步实践,我们总结出“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教学流程是:公示任务、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尝试新知——合作探究、举一反三——测评反馈、展示成果——归纳小结、构建网络——拓展延伸、实践探索。此研究成果获得冷水滩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省、市专家的指导,我们潜心实践,提炼出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改革过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打造生态课堂,培养阳光学子。

一、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是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基础,以合作交流为平台,以寻问探疑为主线,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生态课堂。重点是引导学生个体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去探讨问题,用有创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强调师生主动参与、平等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课堂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营造一种有序、积极、愉悦、自然的课堂氛围,展现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的和谐之美和思辨之美。

二、马坪“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由“学习导航——自学提问——合作探究——测评反馈——拓展延伸”等五个环节组成。

学习导航

课前,教师用小黑板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板书公示,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自学提问

学生跟着导航目标,在预习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并能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归纳整理,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合作探究

针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讨论解题的方法,领悟蕴含的道理。

测评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具有一定梯度的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巩固提高。

拓展延伸

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提出一些与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使课堂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课内外的和谐统一。

三、“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们的“自主探究式”课堂主要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低起点。我们的出发点是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就如同游戏,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做到了让学生想进课堂、想提问、想读书,课堂上不再有睡觉的现象。第二,原生态。我们的课堂是自然、本色的课堂,散发出浓厚的乡士气息。一是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自然状态,有自主学习的平台,有个性化的提问,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提问时,十面埋伏;辩论时,面红耳赤;抢答时,你争我斗;成功时,欢声雀跃。二是让学生有自然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动自由,如鱼得水,可站、可走,可说、可笑,可论、可写,营造了自由、平等、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三是让学生有自由合作竞争的机会。课堂是学生自由、平等竞争的“舞台”,有小组和小组之间(提问发问)的竞争,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回答、争辩)的竞争,有小组之间团体表现精神的竞争,学习就像是游戏,既紧张、活泼,又激烈、精彩。四是让师生有平等交流的平台。课堂上,没有了老师的“谆谆教导”,更没有了老师的呵斥与监督,这里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老师置身于学生之间,时而参与那个小组讨论,时而来到这个小组交流。师生之间既平等又互相尊重,既严肃又亲密和谐。

总之,“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课堂学习环境的自由、和谐;学生学习行为的超脱、奔放;课堂教学的民主、开放;课堂思维的求异、创新;课堂教学的乐学、高效。让课堂“沸腾”起来,充满个性化学习的气息,焕发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

第五篇:“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

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而越来越为语文教师所喜爱和采用。我接手语文实验班以来,也尝试着运用这种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颇有收获。我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程改革极为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听讲,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因而,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途径。

第四,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实验班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初步构建了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的实施呢?一年的实践,我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课文《小巷深处》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启动激趣,促使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或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

在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要。

二、质疑探究,激发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学生带着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和通过初步学习尚不能解决的疑问进入此环节,这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分步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个人尝试探究。

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充分地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加强个别辅导。(2)注重圈划批注与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运其才智”,主动阅读、主动求解。

2、协同学习,小组合作促究

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在与老师,与伙伴的协同学习中消除恐惧感,消除拘束感;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组员间的互补性得到发挥,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

3、创新学习,大组交流启悟。

素质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便是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合理的“异”要大加鼓励;不合理的“异”要小心保护,妥善引导,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求异”就是“创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因势利导,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2)重视“集体开窍反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不当之处。(3)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拔。把语言训练、学法指导,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学完“‘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的变化及原因”时,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然后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这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需要是人进行实践活动原动力,从马斯洛的学说看“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同样,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阅读中去。通过自学,学生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就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小伙伴交流(4人小组),也可以将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处于高潮的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以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各组给予补充、评价。

三、反馈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培植创新火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习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既获得认知信息的反馈,又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活动自主感和创新成功感。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自读描写“母亲”的段落后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说:“同学们非常善于学习。”在依照学法个人探究描写将军的段落时,我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学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说:“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一个学生朗读完,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则积极地起到指导、点拨、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以及创新精神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应在有关的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因课而异,因文而异,灵活地构建和应用,从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自主探究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