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苏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苏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苏和同志先进事迹。通过观看阿拉善电视台、焦点访谈,了解苏和本人先进事迹材料,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憾。
苏和1947年出生,先后担任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旗长、阿拉善盟副盟长、政协主席。202_年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在花甲之年,带着老伴返回故乡额济纳旗,在荒无人烟的黑城脚下,十年如一日在大漠戈壁中播散绿色、防沙治沙。
爱民为民,无私奉献是苏和努力践行的准则,通过学习,我为苏和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朴情怀,敢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深感动。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苏和同志为榜样,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牢固树立“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理念,认真学习,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要勤奋敬业,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尽最大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
《廉政中国》观后感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中国纪委监察部录制的《廉政中国》后,我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也为国家打击腐败的决心和一系列措施感到振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记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廉政中国》中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廉政中国》宣传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作为一名教师,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反腐倡廉的春天,保持培育时代英才的“一方净土”才能实现。
202_年11月6日
《廉政中国》
观后感
廉政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一课,有利于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推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促进职能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观看了《廉政中国》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对于人和事中的“人”、“事”,一定要先做人,后做事。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正人先正己,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
学做人,就是要学做好人,怎样的人才是好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人又有不同要求。我认为要学做人,应该要有四知,即要知深浅、知是非、知廉耻、知轻重。
一是知深浅。所谓知深浅,是要扪心自问一下:“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有些人违纪违法,就是从对自己不了解开始的,不知深浅,以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的努力所得,忘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让人民赋予的权力成了私有财产;由于不知深浅,忘记了自己是谁,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少了对自己的约束;由于不知深浅,忘了自己有学习,放松了学习,大权在握,一劳永逸,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我认为,做人,要从知深浅开始,只有知道深浅,才会知道自身的不足,才会谦虚,才会放下架子好学上进,才会看低自己尊重别人,才会看得起人民群众,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二是知是非。所谓知是非,就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是一个人要有是非观念。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分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二是要在具体行动中做对的、做得对。有些人搞得清事情的是非,做起来就犯错误,是行动中的低能,或者不做好事专做坏事,是天生的坏人。我认为,我们要知是非,就要分得清事情的对错,要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其实这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遵幻纪守法,遵循道德,事情的是非问题也就解决了99%,重要的是如何做对的?观看了《警示录》,我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懂法知法,都知道制度的存在,有的甚至是制度的制订人,所以不能说他们不知道事情的对错,但是却为何偏偏做了错事而沦为阶下囚呢?在《苟警录》中不少当事人都谈到了这个问题:“第一次很重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说明,一是不要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二是不能心存侥幸,偶然带来必然。所以说,知是非的关键在于对“非”的防范。
三是知廉耻。所谓知廉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意识中要有因自己的言行的过失而引起羞辱惭愧之情,要对自己违背道德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不体面、不光彩的心理,要有因周围人的责备产生自责心理。不知廉耻,就是无耻,就是俗话说的厚脸皮。人一旦丧失了廉耻,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无耻则无道,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感迷失,“做人无以治已,做事无治事”。所以,人如果不知廉耻,连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一个人只要知廉耻,才会做应该做的,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朱自清在《论气节》中说:“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要“守节”,不要“失节”。而《警示录》中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一切“失节”都是从不知廉耻开始的。
四是知轻重。所谓知轻重,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观中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孰轻孰重,要有选择。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要以群众利益为重,个人得失为轻。但有些人往往把自己看得最重,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最多,而把群众放得很轻。这种人,指导思想出了问题,不犯错误才怪呢。如有的人把努力工作看得重,有的人把名和利看得重,有的人把自己的散漫自由看得重,轻重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也就截然不同。所以,正确处理好孰轻孰重的关系,知道轻重的人,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不容易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岐途。
知深浅,知是非,知廉耻,知轻重,其实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还远远达不到伟人、圣人的标准。如果做到了这四知,充其量也不过是君子,或者说是远离了“小人”的人,做到恐怕并不难。做事先做人,做人知四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人,这是我观看了《廉政中国》后的一点体会,也算是一点收获吧。
202_年11月6日
第二篇: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近日,我们科组组织学习了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同志的事迹。通过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深深地被张伟同志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吸引着、感染着、震撼着,他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下一代。他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的人生是伟大的。
一、学习张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02_年3月17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张伟任校长之初,校园泥泞不堪、校舍简陋,教育质量连续3年位居全县后3名,生源流失严重。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张伟发誓:“一定要把秋渠一中办成全县最有名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4000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在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跋涉。通过十余年艰苦努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优秀教师团队形成了,省市县级师德模范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攀升,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校”。
二、学习张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献身教育、执着无悔的崇高境界;学习他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学习他关爱师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严于律己、孝亲敬老的优秀品格。张伟同志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实履行教师神圣使命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一位普通校长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他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典范。
三、学习张伟业务精湛,工作热情的精神。
张伟参加工作20年来,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始终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作为教师,他知识广博,备课、讲课一丝不苟,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他关爱学生,学校的留守儿童经常会领到他送的学习用品,会到他家吃饭、洗衣,体现了一名园丁的奉献精神。作为校长,他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引领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上寻求突破,把一所濒临关门的学校带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率先垂范,关爱教师,离家200米却坚持吃住在校,心里始终装着全校师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却从不利用权力牟取私利,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体现了一名中学校长的责任与担当。
四、学习张伟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精神。张伟同志长期扎根农村教育一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伟说,干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这是他的教育底线,更是他的教育信仰。3月17日,在张伟去世当天,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对焦裕禄精神的思考:“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焦裕禄精神。通过学习张伟先进事迹,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更高的标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用更高的标准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应该以张伟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第三篇: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定稿)
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以焦裕禄为楷模,践行群众路线
最近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悟很深,触动很大。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面对兰考县的内涝、风沙、盐碱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退缩,不畏难,毅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品格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到封沙、治水、改地的工作中,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竖起了一面“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证、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镜子和楷模。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到,焦裕禄精神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学习和传承。
一是用行动谱写“亲民爱民”的大爱精神。从焦裕禄一生的工作实践中,贯穿和支撑焦裕禄一生工作的精神是“亲民爱民”的大爱精神。“爱民”是他的思想基础,“亲民”是他的具体行动。焦裕禄的“爱民”思想基础的是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于内心,体现于行动。行为是对思想的诠释,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和思想,焦裕禄同志就把自己的融入进了人民群众之中,与民为伍,于民谋利。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他率先垂范,以身示范,不畏风急沙大查风口探流沙,不避倾盆大雨察洪情看水势,不惧冰天风雪访贫苦济困难。农民的草庵、牛棚留下了他工作的身影,在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架起了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的桥梁和纽带。
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学习掌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推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行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亲民爱民”的态度把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与谋民利、惠民生结合起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和杜绝脱离人民,背离人民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形式主义。“亲民爱民”先从“亲干部爱干部”入手。见惯了有的官员面对下级的那种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架势,那种昂首望天、冷若冰霜、粗暴蛮横、居高临下的态度,很难想象,不关心,不爱护身边干部的领导能够放下架子去“亲民爱民”。
“亲干部爱干部”的具体行动是主动打个招呼、主动挂个笑脸,主动到办公室转转。不要光坐在办公室等着让别人回报工作,要主动下去了解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要认识到下级的工作成绩都是你的成绩,都要写在你的述职报告中。“亲干部爱干部”是“亲民爱民”的基础。“亲民爱民”的行动是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要和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一般干部坐一张桌子吃饭,同一般干部同住一间标间,同一般干部一起扫雪、一起植树。不要摆架势照个相,找个借口工作忙而应付劳动和逃避劳动,或把自己活分摊到分管口的干部身上。身体都是肉长的,领导干部身上的肉不比一般干部高级和值钱。
二是用行动书写“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焦裕禄到兰考所面临的是茫茫黄沙、内涝洼窝、盐碱枯草的自然环境,面对的是风沙毁坏的麦田,秋水淹没的庄稼,盐碱烧死的禾苗的生产现状,面对的是粮食产量而导致的饿殍遍野,准备举家背井离乡求生的的农民的人文环境。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基础艰苦,面对这种“艰苦”,焦裕禄同志不退缩,不埋怨,“艰苦”却激发了他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奋斗”的毅力与恒心。于是,他上任第二天就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在短短的一年多跑遍了全县120多个大队。他拜群众为师,了解灾情,探究原因,寻找办法。他立下“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雄心和壮志,扎根于民,依靠人民,为治理兰考“三害”义无反顾,奋斗终生。
焦裕禄同志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意志,这种临难不退却求真求实,务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正是我认真学的和遵循的为政之道。曾有一段时期,社会社会上享乐之风弥漫,奢靡之风蔓延,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对照先进先进照差距,自己深感与先进人物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人要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学楷模,找差距,见贤思齐,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就要弘扬和传承焦裕禄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作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要比焦裕禄优越。“艰苦奋斗”先从“车子、桌子、杯子、袋子”做起。有些官员一就任首先考虑的是“换车子、换桌子”,有了专人“端杯子,提袋子(文件袋)”,有了专人“开门子(开车门)”。离开车子不走路,离开秘书不会说话,于是泡在“叨杯子、啃盘子”中,养尊处优之下,“艰苦奋斗”就成了挂在嘴上的口号。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不能拿“时代不同了”为自己“享乐作风”找借口。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不同时代“真善美假恶丑”的评介标准没有变。不抽中华烟,不喝茅台酒也算“艰苦奋斗”,吃“四菜一汤”和住普通标间也是“艰苦奋斗”。
三是用行动诠释“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在焦裕禄身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这种“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的具体表现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和干部当做智囊团,集中民智,用人民集体的智慧改变兰考,建设兰考。为了取得第一手的县情,焦裕禄同志不是坐在办公室叫来干部谈话间接了解情况,也不是“坐着车子转一圈,一拍脑袋定大计”,而是把自己根植百姓之中听民声、替民思、忧民苦、发民声、助民谋、解民困。焦裕禄同志的施政之策,“谋”来自于听民声,“策”来自于民众实验。为了听民生、学民谋、集民智,焦裕禄同志住草庵子,蹲牛棚,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在民间获取资料,在现场获取办法,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机关干部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搞调查研究,不掌握实情绝不罢休,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这种尊重现状,尊重科学的务实态度,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治理“三害”的过程中,他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总结推广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坝子的风格”,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为综合治理兰考集中、推广和整合了社会智力,把县委的行动转化为全民行动,汇聚了各方力量参与社会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引领人。引领人民靠的是朴实的作风、亲和的态度、荣辱与共品格,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走到哪里干到哪里,赢得了群众信赖,百姓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现在,有些官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和事迹就要时刻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警示总结、反省自己,以“人民公仆”的身份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把党的惠民政策惠及于民。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决策谋划不是谋全民之利和谋长远之利,而是谋任期之利。不是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定决策,而是坐着车子转一圈,搞出个一二三,把“工程”建在路边醒目处,说什么要“政治效益”。在具体工作中虎头蛇尾为,春季轰轰烈烈落实地块,秋天销声匿迹仍凭庄稼烂在地,“惠民”工程“殃及于民”,“得民心工程”不得民心。后任不认前任,留下一个个烂尾工程。
“科学求证”先从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做起。以科学的态度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就要摒弃“老子天下第一”和“我说了算”的思想和做派,常想想“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常想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常想想“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常想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自然就是要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不然就会遭到自然无情的惩罚,到时候,受害的是民众。
四是用生命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心底无私”是焦裕禄同志的突出品格,“全部奉献”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在“心中存大家”,正因为焦裕禄同志才具有了对“小家”成员的与民的一视同仁和严格要求,家里有困难他坚决拒绝救济,并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朴素,生活节俭,于民不搞另类。当得儿子免费看戏后,及时命令孩子立即给戏院补钱。这对有些“我爸是李刚”的干部是有力鞭挞。焦裕禄同志不但严格约束家人,更是严于律己,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钉,褥子上有36个补钉,他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对人民的事业以“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毅力和执着践行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实践。特别是面对病魔,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焦裕禄“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有了这种崇高的信念作支撑,病魔能夺取焦裕禄的生命,但夺不去焦裕禄为人民谋福利的愿望和意志。他在病危之际信心不退,意志不减,仍然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120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120多个大队,跋涉5千余里,坚守岗位,坚守职责。即便到了生命垂危时刻也不忘奉献,把止疼针“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工作不忘为民谋利,临危不忘为民给利,这种节操和品德真是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格。
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我感到,党员只有把个人荣辱得失融入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生命才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无私奉献”的是焦裕禄精神的闪光点,“党员除了党的利益之外没有个人的私利”,在一段时期内,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在淡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有弥漫之势,有些官员级一旦落座县处级首先先把自己的老婆要么调到条件好的地方去,要么拿上“工资卡”,甚至子女和亲属在他的庇护下“干工程”,“老子当官儿子干活”,“儿子干活老子结账”,这是与焦裕禄精神格格不入的。“无私奉献”首先要有“无私”的思想,先从服务小事做起。做官先为民为国后为己,谋利为民为国后为己。不然,一日为官,公车成了“我的车”,干部成了“我的干部”。少想想“我的级别”和“我的待遇”,多想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官员,“无私奉献”首先应该是“思维上的无私奉献”,常想服务行为如何落地,工作如何惠及民众,眼睛盯住上面的政策,心中想着民众的诉求,吐口唾沫砸个坑。不然,眼里盯住上面的官员,心中想着自己的升迁,这是与焦裕禄精神背道而驰的。“无私奉献”就要把“我的车”让给干工作的人,把“我的钱”用在公务上。不然,变着法子把公款报销到个人腰包中,变着法子以公事为借口霸占着公务用车办私事,这也是与焦裕禄精神背道而驰的。
第四篇: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以焦裕禄为楷模,践行群众路线
最近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悟很深,触动很大。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面对兰考县的内涝、风沙、盐碱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退缩,不畏难,毅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品格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到封沙、治水、改地的工作中,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竖起了一面“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证、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镜子和楷模。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到,焦裕禄精神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学习和传承。
一是用行动谱写“亲民爱民”的大爱精神。从焦裕禄一生的工作实践中,贯穿和支撑焦裕禄一生工作的精神是“亲民爱民”的大爱精神。“爱民”是他的思想基础,“亲民”是他的具体行动。焦裕禄的“爱民”思想基础的来源是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于内心,体现于行动。行为是对思想的诠释,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和思想,焦裕禄同志就把自己的融入进了人民群众之中,与民为伍,于民谋利。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他率先垂范,以身示范,不畏风急沙大查风口探流沙,不避倾盆大雨察洪情看水势,不惧冰天风雪访贫苦济困难。农民的草庵、牛棚留下了他工作的身影,在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架起了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的桥梁和纽带。
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学习掌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推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行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亲民爱民”的态度把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与谋民利、惠民生结合起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和杜绝脱离人民,背离人民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形式主义。“亲民爱民”先从“亲干部爱干部”入手。见惯了有的官员面对下级的那种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架势,那种昂首望天、冷若冰霜、粗暴蛮横、居高临下的态度,很难想象,不关心,不爱护身边干部的领导能够放下架子去“亲民爱民”。
“亲干部爱干部”的具体行动是主动打个招呼、主动挂个笑脸,主动到办公室转转。不要光坐在办公室等着让别人回报工作,要主动下去了解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要认识到下级的工作成绩都是你的成绩,都要写在你的述职报告中。“亲干部爱干部”是“亲民爱民”的基础。“亲民爱民”的行动是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要和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一般干部坐一张桌子吃饭,同一般干部同住一间标间,同一般干部一起扫雪、一起植树。不要摆架势照个相,找个借口工作忙而应付劳动和逃避劳动,或把自己活分摊到分管口的干部身上。身体都是肉长的,领导干部身上的肉不比一般干部高级和值钱。
二是用行动书写“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焦裕禄到兰考所面临的是茫茫黄沙、内涝洼窝、盐碱枯草的自然环境,面对的是风沙毁坏的麦田,秋水淹没的庄稼,盐碱烧死的禾苗的生产现状,面对的是粮食产量而导致的饿殍遍野,准备举家背井离乡求生的的农民的人文环境。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基础艰苦,面对这种“艰苦”,焦裕禄同志不退缩,不埋怨,“艰苦”却激发了他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奋斗”的毅力与恒心。于是,他上任第二天就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在短短的一年多跑遍了全县120多个大队。他拜群众为师,了解灾情,探究原因,寻找办法。他立下“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雄心和壮志,扎根于民,依靠人民,为治理兰考“三害”义无反顾,奋斗终生。
焦裕禄同志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意志,这种临难不退却求真求实,务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正是我认真学的和遵循的为政之道。曾有一段时期,社会社会上享乐之风弥漫,奢靡之风蔓延,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对照先进先进照差距,自己深感与先进人物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人要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学楷模,找差距,见贤思齐,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就要弘扬和传承焦裕禄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作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要比焦裕禄优越。“艰苦奋斗”先从“车子、桌子、杯子、袋子”做起。有些官员一就任首先考虑的是“换车子、换桌子”,有了专人“端杯子,提袋子(文件袋)”,有了专人“开门子(开车门)”。离开车子不走路,离开秘书不会说话,于是泡在“叨杯子、啃盘子”中,养尊处优之下,“艰苦奋斗”就成了挂在嘴上的口号。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不能拿“时代不同了”为自己“享乐作风”找借口。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不同时代“真善美假恶丑”的评介标准没有变。不抽中华烟,不喝茅台酒也算“艰苦奋斗”,吃“四菜一汤”和住普通标间也是“艰苦奋斗”。
三是用行动诠释“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在焦裕禄身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这种“科学求证”的务实态度的具体表现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和干部当做智囊团,集中民智,用人民集体的智慧改变兰考,建设兰考。为了取得第一手的县情,焦裕禄同志不是坐在办公室叫来干部谈话间接了解情况,也不是“坐着车子转一圈,一拍脑袋定大计”,而是把自己根植百姓之中听民声、替民思、忧民苦、发民声、助民谋、解民困。焦裕禄同志的施政之策,“谋”来自于听民声,“策”来自于民众实验。为了听民生、学民谋、集民智,焦裕禄同志住草庵子,蹲牛棚,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在民间获取资料,在现场获取办法,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机关干部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搞调查研究,不掌握实情绝不罢休,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这种尊重现状,尊重科学的务实态度,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治理“三害”的过程中,他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总结推广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 赵垛楼的干劲”、“ 双杨树的道路”、“ 坝子的风格”,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为综合治理兰考集中、推广和整合了社会智力,把县委的行动转化为全民行动,汇聚了各方力量参与社会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引领人。引领人民靠的是朴实的作风、亲和的态度、荣辱与共品格,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走到哪里干到哪里,赢得了群众信赖,百姓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现在,有些官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和事迹就要时刻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警示总结、反省自己,以“人民公仆”的身份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把党的惠民政策惠及于民。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决策谋划不是谋全民之利和谋长远之利,而是谋任期之利。不是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定决策,而是坐着车子转一圈,搞出个一二三,把“工程”建在路边醒目处,说什么要“政治效益”。在具体工作中虎头蛇尾为,春季轰轰烈烈落实地块,秋天销声匿迹仍凭庄稼烂在地,“惠民”工程“殃及于民”,“得民心工程”不得民心。后任不认前任,留下一个个烂尾工程。
“科学求证”先从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做起。以科学的态度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就要摒弃“老子天下第一”和“我说了算”的思想和做派,常想想“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常想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常想想“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常想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自然就是要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不然就会遭到自然无情的惩罚,到时候,受害的是民众。
四是用生命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心底无私”是焦裕禄同志的突出品格,“全部奉献”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在“心中存大家”,正因为焦裕禄同志才具有了对“小家”成员的与民的一视同仁和严格要求,家里有困难他坚决拒绝救济,并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朴素,生活节俭,于民不搞另类。当得儿子免费看戏后,及时命令孩子立即给戏院补钱。这对有些“我爸是李刚”的干部是有力鞭挞。焦裕禄同志不但严格约束家人,更是严于律己,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钉,褥子上有36个补钉,他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对人民的事业以“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毅力和执着践行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实践。特别是面对病魔,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焦裕禄“心里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有了这种崇高的信念作支撑,病魔能夺取焦裕禄的生命,但夺不去焦裕禄为人民谋福利的愿望和意志。他在病危之际信心不退,意志不减,仍然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120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120多个大队,跋涉5千余里,坚守岗位,坚守职责。即便到了生命垂危时刻也不忘奉献,把止疼针“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工作不忘为民谋利,临危不忘为民给利,这种节操和品德真是焦裕禄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格。
通过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我感到,党员只有把个人荣辱得失融入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生命才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无私奉献”的是焦裕禄精神的闪光点,“党员除了党的利益之外没有个人的私利”,在一段时期内,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在淡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有弥漫之势,有些官员级一旦落座县处级首先先把自己的老婆要么调到条件好的地方去,要么拿上“工资卡”,甚至子女和亲属在他的庇护下“干工程”,“老子当官儿子干活”,“儿子干活老子结账”,这是与焦裕禄精神格格不入的。“无私奉献”首先要有“无私”的思想,先从服务小事做起。做官先为民为国后为己,谋利为民为国后为己。不然,一日为官,公车成了“我的车”,干部成了“我的干部”。少想想“我的级别”和“我的待遇”,多想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官员,“无私奉献”首先应该是“思维上的无私奉献”,常想服务行为如何落地,工作如何惠及民众,眼睛盯住上面的政策,心中想着民众的诉求,吐口唾沫砸个坑。不然,眼里盯住上面的官员,心中想着自己的升迁,这是与焦裕禄精神背道而驰的。“无私奉献”就要把“我的车”让给干工作的人,把“我的钱”用在公务上。不然,变着法子把公款报销到个人腰包中,变着法子以公事为借口霸占着公务用车办私事,这也是与焦裕禄精神背道而驰的。
第五篇:学习杨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苏海林)
学习杨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施甸一中吕甸菊
做平凡的人,干不平凡的事——题记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学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使我深有感触。有一种奉献,叫不计个人得失,且微小而又悲壮!有一种感动,总是在刹那间悄然袭上心头,让我的心悸动而潮湿。感恩之心,于无声处绽放!有一种境界,是热爱人民;有一种力量,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有一种责任,是报党感恩,践行承诺,回馈社会。杨学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认为对杨学精神的学习主要有以上几点:
一、学习杨学作为共产党员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已的精神
任村民小组长近十年来,面对瘫痪的老父亲、聋哑的老叔和患精神疾病的大儿子,他总是毫无怨言的以一个男人该有的责任支撑着这个家。全组25户人家,124人都拿到了不同的救济和补助,但他从来没有给自己家安排过。当乡里了解到他家的困难时,多次建议村里给他家安排低保。他总是说:“给别人吧,我还过得去。”直到离开,都没有给自家安排过一个低保名额。村里和群众实在看不下去,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瘫痪的父亲、聋哑的老叔和患病的儿子安排了低保,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也拒绝不了了。但有谁知道,直到离去,也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做客赶集时穿的体面衣服都是儿子穿过的。
杨学的事迹平凡但却感人至深,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 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平时虚心学习,不断改进教法,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要像杨学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优秀教师崇高的价值取向。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因而社会对一个教师的品行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拜金主义等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中盛行,但它不应该感染在教师的身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习惯寂寞,习惯清贫,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这样的老师就做到了“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
二、学习杨学为了群众发展生产,不畏困难真抓实干的精神
杨学的事迹平凡但却感人至深,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 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杨学,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大家认为,向学同志学习,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本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用邮需求。在做好本职工作、推进行业发展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人生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的山是学校,我们的森林是学生。山不变,人在变。来到山的学生,有的是草,有的是树,作为山的管理者,我们又如何把草种得坚韧,把树扶得更直? 杨学同志告诉了我们:做平凡的人,干不平凡的事。
三、学习杨学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杨学在生活中无论是谁有困难他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从来不计个人得失,不图群众回报。平常都用自家的骡子义务帮助群众运输进出的物品,从不收取任何报酬。今年5月,杨学在给村民分发村委会的500元公益林资金补助时,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生活比轻困难的杨连达。知道杨连达的媳妇患病住院生活比较贫困,杨学就将自家分到的20元公益林资金给了杨连达。并将杨连达一家生活困难的情况反映到了村委会,争取到了1000元的民政救助资金。202_年2月65岁的杨时怀因与儿子闹矛盾独自生活,他在抗旱期间,坚持每两天送水给杨时怀一次,并免费到施甸县城帮助杨时怀托运大米。这样他无私帮助村民的事例数不甚数,力所能及的给予群众的帮助。
杨学牵挂着群众,群众舍不得他,家人离不开他。但为群众生命财产他毅然无憾离去,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光辉形象。杨学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工作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感受到了一名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杨学同志木老元乡有史以来第一位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的先进人物典型,我为木老元乡能涌现出这样一位先进模范而深感骄傲和自豪。
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一名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又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也许我做不到像杨学同志这么崇高,但是我却会永远保有那份神圣的感动,从中去感悟那些崇高的品格、情操和精神,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不断鞭策自己踏实前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像杨学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忠诚党的事业的典范,将继续恪守“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以杨学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