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202_年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teniu推荐)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14-984839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2 23:07: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teniu推荐)

新星中学202_-202_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为指导,按照省、县有关文件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体现课程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目标

总目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单一学科课程模式的缺陷,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及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操、体能和生活能力的提高,特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关爱、学会交际、学会创造、学会管理”。

具体目标:学会做人--通过为人训练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美好的理想,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了解基本的法律规章,有进取心,有一定的自控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能团结身边的人,同学之间友爱,有协作能力,既有谦让精神,又有竞争意识,能分清是非界限,又主见,不盲从等。

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巧,磨练学习意志;提高学生的基本智能素质,培养注意力,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综合和巩固学科教学成果,进一步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学会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保证劳动质量的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学会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的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科学态度以及创造精神,养成科学作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展特长--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有所长,人人具有自己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爱好和特长。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结构和实施内容

与学科课程、学科活动课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所包括的各项活动都是齐头并进的,不强调知识的严格系统性,在开设程序上没有先后,它是集知、情、意、行于一体的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学习。根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四大类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结构上大致分为为人教育活动课和兴趣活动课基等两大类。

1、为人教育课

为人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涵盖了礼仪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通过系列有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活动课程。具体包括:

(1)国旗下的讲话。在规范国旗升旗仪式的基础上,坚持开展晨会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内容为节日纪念、时事政治、学校教育要求和先进学生事迹与

经验介绍等,尽量突出当月教育内容的要求。由各班学生轮流讲话;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星期一早晨。

(2)行为规范达标。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月规定行为规范训练重点条目和要求。学生有计划地自我约束,班级要建立互相监督机制和百分制考核制度;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小结。在此基础上,进行“明星班级”评比活动。

(3)值周班管理。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班干部的带领下,由班主任、值日领导指导,根据规定的行为规范训练重点条目和要求,设置仪表纠察岗、卫生监督岗、晨扫岗、保洁员等学生管理岗位,让人人参与德育管理,进行校内服务性劳动,并负责收集有关情况材料,对学生中好人好事和违纪现象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批评。让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体验纪律和规范,内化为自我约束力。

(4)时事报道。内容以报道和评论国内外大事为主,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增强现代意识。一方面,由思品课教师采取课前五分钟的时事政治报道活动课进行落实;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学生骨干的作用,利用班会课,两周一次(每次20分钟)通过学生报道评论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和时事来组织学生自觉接受政治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层次渐进地采取阐述型向评论型、辩论型转变。

(5)主题班会活动课。根据每月的教育重点,围绕知、情、意、行,通过讨论、访谈、演讲、竞赛、模拟、综艺、咨询、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爱国励志、遵纪守法、学会学习、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善待环境、注重社交、健美身心等八大类班会活动,强调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召开,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每学期开展2-3次的活动。

(6)团队活动。尽可能配合当月教育主题序列内容,由共青团、学生会、团校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团队专题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团队活动时间或周末。

(7)社区实践。结合社区教育,根据学生居住地划块,自愿选举产生学生片区管委会,设立若干活动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形式,由各片区的活动组长结合近月教育和形势内容,就近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远足锻炼等活动,从中接受教育。每学期要求学生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至少参加8-10个单位时间的社区实践活动。(8)军训活动 每学年将初一新生进行一周的军训。

2、生活劳技课

生活指导课。借助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课对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生活常识的指导。

劳动技能课。借助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和手工操作等方面进行,每周一下午16:30—18:00进行织锦技艺培训。

3、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利用计算机课,对全体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方面每周一次的技能培训。计算机兴趣组。通过平时的计算机课上表现突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网页制作兴趣组、电子小报制作组等兴趣提高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指导。

4、文体艺术课

艺术普及课。借助音乐、美术课,对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艺术素养的学习。文体兴趣班。对于有文艺、体育特长的学生,组织书法兴趣班、美术兴趣班、音乐班、舞蹈班、篮球队、田径队、羽毛球队等进行不同方面的爱好、特长培养。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以班级为单位的群众性活动;打破班级界限,自由选择结合的兴趣小组活动;以打破年级界限的提高型社团(队)为单位的活动。但根据活动内容、教育的针对性和特点以及组织上的便捷,可以分年级段分别组织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实际操作式:如种植、制作、实验操作等;

②模拟实践式:如值周班管理、社区服务、人防教育等; ③文艺创作式:如写作、、美术、书法、剪纸等;

④游艺表演式:如文艺汇演、群体游戏、诗歌诵读、演讲比赛等; ⑤调查研究式: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小论文等;

⑥交流探讨式:如讲座、演讲、辩论、影评、诗词曲艺欣赏等; ⑦养成训练式:如军训、队列活动、行为达标、生活指导等; ⑧竞赛展示式:体育竞技、智力竞赛、各种特长竞赛及成果展示等

五、综合实践活课的评价

1、对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可以分别进行,开设到位的校本课程按超课时计算课时补贴,或减少文化课工作量。同时对开设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好的作品成果可以进行展览。

2、对学生的评价,要对校本课程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将校本课程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定,记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结构僵化单

一、实践能力不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等问题。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了直接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白沙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指导小组

组长:问国方、张京霞

成员:葛丹生、吴小方、陈阳、陈家庆、戈军、孙中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1、新生入学军训活动

2、社区服务活动

3、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关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离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离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淡的过程。

1、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设计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且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个不相同,具有很大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探究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的提出问题,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不是指制定某个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适应各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五、实践综合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选的设计等。

2、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老师。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还可以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离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3、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比如,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进行讨论。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例、有逻辑的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

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初步的交流。学会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的认识自我。

在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要将获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局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辩论赛、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离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综合初中活动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是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异乡研究

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使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即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县正处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步阶段,为使我县各校顺利、规范、生动、活泼地实施,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实现社会的构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 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齐心和求知欲望,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该课程占总课时数的 5%_ 6%,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表:

年级周课时数内 容 层 次组织形式活动侧重

1—2年级2尝试开展的游戏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游戏活动情感体

观察思考

动手试验

3—4年级3尝试开展以研究性学习

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产生问题

转化课题

实践思考

5---6年级3同上小课题

社会与调查信息采集

社会实践

住处采集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推行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实际问题和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长远等各方面的关系,要以科学研究为轴心创造性地工作,引导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实现其既定目标,具体步骤措施如下:

(一)全员培训、观念行为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课程的实施将要牵扯到多方人员的参与。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各校必须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将各部分参与者的培训协调统一。

培训目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尤其要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中获取多方面的启示。

培训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指南》、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研究和调查方法。

培训方式:

1、教师辅导、2、交流研讨、3、个别指导、外出参观学习

(二)加强管理、三管齐下

1、科研管理科学管理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校的课题组在实施中承担制定学校试行方案、分析实施情况、撰写研究报告等任务。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侧重课程的实施,进行教材开发、积累和筛选,立足于活动的设计,并对教育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积极开展实践研究。

3、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侧重于实施质量的管理。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校际经验交流活动,鼓励先进,积极推动.(三)实施基本程序

五、课程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评价原则:评价应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应用、中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要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专家:也可是个人或集体。

评价内容: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一是学生的态度:二是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三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一)对教师及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评价内容

(1)对教师的评价:

教学准备:能否认真领会《标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状况备课;能否恰当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参考书、图片、实物样本、报纸杂志);能否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时与其他教学沟通、交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思考的机会;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声像、动作、讲述、板书);能否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讲解、提问、演示、讨论、学生操作、小组活动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环境: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是否有民主、平等的交流,形成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方式: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搜集信息;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能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学习。

评价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情感、自信课程的交流情况;采用教师

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能否及时分析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作出准备的判断;能否根据评价所获得的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做出改进措施。

(1)对学校的评价

政策保证:制定有关措施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学校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恰当评价实验教师,以保证课程开发。

教学管理:定期进行课程、教材与教法的研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定期教学观摩;为教师提供校内教师之间、各实验区之间相互观摩和交流经验的机会;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家长社会的认可程度;社会及有关团体对新课程理解与支持;家长对学校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社会能否参与课程开发。

1、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行,将从实验的准备、实施、结果等几个阶段,分别对各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乃至社会各界分别进行考察,进而对实验做出整体的综合判断。具体的评价方法为: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这要靠大家的不懈努力,当然更要靠领导的大力支持。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严格按照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开足课时,课时可以采取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也可以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学校如果是分散安排,则三、四年级每周3课时(含信息技术1节);

五、六年级每周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四大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中不要人为的强行割裂,如“研究性学习”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产生“研究性学习”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又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学时可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效果。活动主题参考:

1.与教育工作想结合:

a.校园安全:防震与自救,进行手抄报展示。

b.老师指导三年级小朋友“了解‘手足口病,关注人类健康’”。通过搜集资料,播放视频,制作海报,校园宣传等形式,全面了解,及早预防,增强健康意识,关注公共卫生。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制作手抄报、采访医生等形式,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学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在高年级主要是以认识社会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以与时代同步的或时代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商店发宣传单、开展实地调查,进行手抄报展示,制作宣传标语、撰写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错别字》行动

3.与学科相结合:采蜜集: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古诗记忆大比拼》、《名言警句伴我行》、等很多综合性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收获很多。活动主题:《走进公益广告》。

1、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实施缺少专职师资的投入与引领。

在我们调研的八所学校中,极大部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都是由语、数、外老师兼职,这些老师有的同时还是班主任,相对而言负担较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需要寻找,活动方式富于变化,活动场所比较分散,活动结果难于预料,它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构成很大的冲击。我们说,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肤浅,专业师资缺乏是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这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健康发展急需专职教师的投入与引领。

2、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窄化了整合的内涵。各指定领域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些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了学校各类活动及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三大线索之间的整合,有的甚至在整合中丧失了本课程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是不可取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借用学科教学资源,可以与校本课程结合,但不能盲目整合。

3、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职教师的培训缺少系统性。开展长期的、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势在必行。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臵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

*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父母全部都举手,表示知道孩子的生日,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

1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到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让全体家长背对学生,凭学生所讲的特征判断是否在讲自己。然后请家长讲,学生猜。

[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

*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

(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三)布臵作业

*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感谢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准备:

两周前布置学生完成几项任务: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

《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两周前老师交给大家的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好吗?

(二)真情表白,传递爱的信息

1、导入:你们心目中觉得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2、你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情况你了解多少?

生回答

3、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生回答交流

4、你是否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说说你做家务的体会。

生交流谈体会,多数认为做家务很辛苦。

5、父母每天除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他们多辛苦呀,可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呢?

生交流(有的说继续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帮父母沏茶;为父母洗脚洗袜子;父母过生日时送礼物等)

6、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7、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三)、感受父母的爱

1、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学唱《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3、你能给大家讲讲爸爸、妈妈爱你的小故事吗?

4、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打算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生回答

5、你给父母做了一份什么礼物?

6、当你把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四)感恩父母,爱的升华

把你对父母的爱传递给他们,可以写张贺卡送.......的祝福,也可以为父母洗脚、洗衣服,表达自己的爱。活动反思: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二年级的孩子价值观和是否观念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仅仅为了一件事或一句话,就和父母使性子,还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买高级玩具就是不爱他。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亲人。

课后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们也反应孩子最近懂事了,回到家

202_年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teniu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