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质教育与士官成才问题分析
素质教育与士官成才问题分析
在任职教育成为军校教育主体的浪潮中,士官任职教育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与更大的发展空间。新时期的士官任职教育具有新的特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具有鲜明的适时性,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并要按任职岗位的需要逐级实施。要搞好士官任职教育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即从事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员。
在任职教育成为军校教育主体的浪潮中,士官任职教育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与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新时期的士官任职教育具有新的特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具有鲜明的适时性,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并要按任职岗位的需要逐级实施。要搞好士官任职教育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即从事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员。士官任职教育教员能否各任其能,各胜其职、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士官学校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士官任职教育教员队伍是士官任职教育发展与成败的关键。
一、士官任职教育对教员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一)士官任职教育要求教员必须是“双师型”教员
士官任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员应该是“双师型”教员。“双师型”教员的职业素质标准可以概括为“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要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二师”,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既是任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三能”,是指既具有能进行专业理论或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四证”,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本科以上学历证、技术(技能)等级证、职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二)士官任职教育要求教员必须具备新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高等(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员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指点迷津的导师,而不是手把手教他们 “手艺”的师傅,这就要求教员必须确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开放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变灌输式为研讨式,对专业理论中的诸多应用性课题应引导学员展开讨论,使他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中理解问题,全面认识问题;二是变课堂系统讲授为精讲引导,对必须讲授的理论课,要精讲、点明重点、提出问题,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员,让学员在自学中,在实际动手中解答问题,掌握学习内容;三是变理论讲解为实践体验,对培养领导能力、组训能力、作战指挥能力等课程等,应多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仿真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贴近实际情境,让学员去处理、去体验、去操作,使学员在实际案例中在模拟实践中,在实兵、实地、实装、实弹等训练和演练中形成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三)士官任职教育要求教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有学制短、内容多、标准高的特点,不仅其培养层次增多、类型多样,而且学制也明显缩短,有十个月、六个月、四个月、二个月、一个月以及其它临时性短训等多种学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保证专业教育必需的专业基础,又要使学员具有适应相应岗位需要的任职能力,这就要求教员除科学编排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讲求实用高效外,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员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仿真教学、虚拟教学,计算机模拟对抗、电子沙盘等现代教育手段和应用,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员获得更多信息,提高岗位适应性。
二、适应士官任职教育的新要求,建设高素质士官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方法
高素质士官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是士官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适应士官任职教育的新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士官教育教员队伍。
第二篇:士官党性分析材料
根据部队统一部署,近期我们连队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感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军队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军队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搞好学习是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各个环节的重要前提,本人在此次学习活动中能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能按连队制定的活动安排及时参加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我认为只有把科学发展观学深学透,围绕科学发展观进行一系列讨论实践活动才能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做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并且要与实践相结合,从日常工作实践中获得营养,把学习的体会转化为推动连队各项建设的前进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等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党员,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几点体会: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素质,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关心群众、让群众有该有的权利,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最后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这就是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参加连党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作为一名战士,我应该坚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必须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是要向实践学习,向大家学习,从日常生活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在连队,全面推进连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作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在部队期间,我们要高度重视作风的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上级和连队赋予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要顾全大局,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自觉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踏踏实实的学好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增强专业技术水平,加强锻炼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我作为三级士官,党员思想骨干,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我们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带动全班成员及全体战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从生活的小事做起,提高服务连队的意识能力。在工作中搞好传帮带活动,带头用实际行动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连队的全面建设起到桥梁或纽带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战士,特别是一名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自己的处人处事能力,着力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
以上是本人通过科学发展观党性分析的学习的心得体会,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多提宝贵意见。
第三篇:谈谈素质教育与升学率问题
谈谈素质教育与升学率问题
勐海县西定乡中学
钟友明
教育的忧虑问题很多很多,作为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教育与就业难问题,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与学生心理键康问题,教育与学生安全问题等等。在每年的高考前后人们谈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高考升学率。现在,我们就这个热门话题一起来讨论研究素质教育与升学率问题。
什么是素质教育? 别说中国公民,就连我们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对素质教育这个词还不太理解。什么叫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就是要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曾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也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我国教育专家认为“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要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伟人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战略地位上来。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绝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它关系到学生、家长的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不管党和政府怎样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仍然有许多地方还一天的追求分数,把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拿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整天拿学生的分数来奖惩教师。我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应试教育的局面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这是为什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来说是应该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综合工程,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一个大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完成。我相信,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总之,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出路,才会有教育的发展,因为它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发展的大工程问题,所以,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它。
那么,什么又是升学率呢?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 果?我们又应该怎样来看待升学率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简单地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升学率:上录取分数线的人数除以参加考试的总人数所得的商,就是升学率。就是这样一个概定。
近几年来,为了高考考出好成绩来,每年高考都出现作弊,作弊的手段、方法一年比一年高明,一年比一年隐蔽。为什么有些考生要这样呢?总的说来,是某些利益的驱使,有些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些家长不惜重金和血本让子女求名师攀高校。有些学校一昧的追求升学率也是为了名誉。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有些家长和学生把高考成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由于学生受外界的压太大,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过重,导致有些考生考试时发挥失常,考下来的结果往往与想向的分数相差甚远,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些离家出走,有些跳楼自杀。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考毁掉了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制度扭曲了人格和折断了学生理想的翅膀。
其次,我们从得到某些利益的角度来看,高考为什么对人们那么重要,先来看一段历史的记载:“1977年12月1 5至17日,‘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考成功不仅解决了户口问题,还解决了干部身份问题,高考成功者可以从农民、知青、工人成为‘干部’,前程似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再也没有比高考这种形式更直接有效、快速而又显著地改变前途和命运了。”这就是中国的教育给人们带来的改变。
再次,中小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由于“一榜定终身”高考造成了追求升学率和唯分数论,学生的能力变成 了应付考试的能力,丰富的知识和鲜活的世界被肢解为一张张试卷。
为了追求升学率,某些县教育局规定初中学生根据小学六年级升学考试成绩的高低分数分成好班和差班,这样一来就埋没了教差班教师的教学能力,差班学生总认为他们各方面都不如好班,也丧失了
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初中毕业以后差班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太好,达不到高中所录取的分数线,有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望而兴叹,在那里流泪、徘徊。这样一来,农村儿童的失学率和退学率则很高,一部分学生就很难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那些“傻瓜”、“笨蛋”,那些差班的学生不也是祖国千千万万个“花朵”吗?他们又将送向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地方呢?请问,这也是为人民办的学校为人民办的教育吗?这不就是目前中国教育的一种弊端吗?
我们再和其它一些国家比一比,有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已经普及了大学,这我们国家目前是不能比的。教育发达的国家,其基础教育是强制性的,而我们国家就没有做到,只是投入大,产出少。发达国家它们的中小学校布局合理,政府明文规定就近入学,不准择校。教育发达的国家的中小学无论在教材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能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的中小学毕业生和刚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还很幼稚,缺乏独立性。有些学生连生活都不会自理,这不就是缺乏实践性的结果吗? 作为从事中国教育的工作者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目标定得还很低,只要把学生培养成匠人就行,不管进行一件什么事都要大考小考,而往往这考试就摧残了学生的心理,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考灭了学生的理想。我想我们除了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有公民意识,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培养具有真、善、美和一种对人与人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接班人。
总之,从目前看来“素质教育”和“高考升学率”是中国教育发展最矛盾和最致命的问题,我们应该很好地、认真地去研究和改革它。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工作者们一定有信心、有能力,会有效地实施好素质教育,会更好地解决好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之,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第四篇:舞蹈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与幼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幼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另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此外,幼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使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由于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幼儿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跳跃、呼吸的运用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四肢的协调一致及身体各关节部位的活动是简单的体能训练,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幼儿的舞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从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
第五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期盼浅谈
在现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
教育转变”。从而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素质教育计划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实。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提拱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改革举措的出台,为调和教育事业中的供求矛盾和教学冲突起了关键性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深入人心,人才战略的提出在全社会更是掀起了一股重视教育的热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渐强盛,就业机会成倍增加。这一切的进步都为全面教育举措的实施喊出了促进的号角。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素质教育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就是从我们这些基层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对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总结和探讨。下面,我结合我们团风县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向各位谈一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期盼。我的发言可能不十分具有代表性,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一、对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据《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提法,来定义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只表达了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而是一种主观定义。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搞的教育不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所以这样主观定义本身无法取得必要的规范性。既然素质可以做多样或任意理解,那么从理论上讲,就没什么教育行为或教育现象不可以归入素质教育的各下。因此,当素质教育主张内涵模糊的时候,也必然导致所指混乱。“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个性教育”之类,统统归于素质教育,就是所指混乱的表现。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要任务。
2、素质教育认识尚未形成现在社会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未普遍形成,那么怎样才是实施素质教育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尽管近年来,各地素质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从目前来看,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就只是要学生会做人的强调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是无需教师的教育、是取消考试的教育、是提倡自由发展无须管教的教育、是不注重尖子生培养的教育、是课外活动的教育、是不看升学率的教育、是权宜之计式临时任务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
3、素质教育推进尚有差别
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差别巨大,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方面都占有优势,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