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以民族团结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管理交流材料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4-991904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1 12:42: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民族团结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管理交流材料

以民族团结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管理

(***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交流材料)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将民族团结和社区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一个安定祥和、和睦相处的环境,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奠定安全稳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形成彼此紧密连结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街道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居民满意的队伍,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民汉搭配的原则,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按照一民一汉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在积极培养锻炼现任班子的同时,超前选拔,储备在先,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着力提高各民族年轻干部学习思考、动员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年轻干部档案库。三是各社区干部按民汉比例搭配,在各民族混居的环境下,提高了社区干部学用“双语”的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的发挥了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坚持把“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各社区管理的治本措施、服务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采取多项措施,突出实践特色,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入户时带着民族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也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管控各族居民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各族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维护辖区稳定工作中,按各民族分部情况充实楼栋长队伍,及时召集楼栋长和单元长会议,充分发挥义务联防队、楼栋长和单元长作用与社区民警一道,社区巡逻,走访入户,认真了解排查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三是各小区居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的社会结构格局,呈现出互相交叉居住的氛围,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过程中通过与各族居民沟通学习,及时掌握了居民信息变动情况、流动人员的动态管理,让“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在社区是否发挥实效。

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丰富各民族文化活动

在春节、古尔邦节、国庆节等节日时,以社区为核心挖掘各类资源,想方设法,搭建活动平台,全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来,如:***社区连续2年在社区不同居民小区内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在欢歌笑语中加深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表达了各族人民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加强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社区在辖区开展“好儿媳”、“好邻居”、“好婆婆”、“好妈妈”评选活动,营造出和谐、友好、共进的氛围。***社区依托国际象棋协会,组织开展国际象棋少年班免费培训,并举办了首届克州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同时还组织青少年参加了全疆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为让各族居民在端午这天都吃上粽子,在农牧系统家属院举办“浓情端午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各民族感受了端午节的魅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社区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各社区开展大型文体活动4次,开展知识竞赛3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2个,在今年其余4个社区全部创建完成。

四、以民族团结“去极端化”工作为抓手开展宣传活动 各社区坚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把浓厚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与激励引领各族群众投身社区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各社区根据各族居民需求在户外设置了造型可爱、维汉双语宣传板;小区楼栋内设立有民族团结公示栏,炎武小区安装大型宣传板,LED宣传屏幕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语。二是以吾斯塘路社区于春花同志为民族团结为典型,通过树立大家公认且有说服力的民族团结典型,让辖区居民以此为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社区内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三是各社区开展“1+1+1”学习“双语”活动,一个社区干部、一个辖区商铺店主或居民与“访惠聚”工作组员形民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读、相互提问等方式学习日常工作、生活中常用用语,通过双语学习,让各民族同志之间沟通交流无障碍的境界。四是举办邻里节,邻里关系是现代社区里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社区干部入户宣传“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举办邻里节让各民族的邻居拉拉家长里短,畅谈邻里亲情,为社区和谐发展出一份力。五是围绕“去极端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街居干部、辖区党员开展去极端化测试,同时,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知晓率,提升群众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

第二篇: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202_年10月14日 02:41 来源:郑州日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惠济区以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为抓手,创新活动载体、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党建品牌,构建起联系广大党员和服务城镇居民的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和提供多种服务,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选好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切入点。一是走访调研寻找突破。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初期,开展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全区102个小区、楼院逐一进行了走访调研。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落实党建工作任务、转变干部作风建设等,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着力破解社区物业管理难题,增强社区社会管理的针对性。二是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关于加强居民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联建标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等,明确把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具体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镇、街道明确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工作问责等,切实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开展联建的工作中、服务群众的实践上。

二、把握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关键点。一是建立联建网络。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行了“1+3”社区服务模式,建立了在镇、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协调下,以社区(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以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小区、楼院、楼栋、楼栋长五级网络新格局,服务社区居民群众。二是畅通诉求渠道。围绕转变干部作风,落实“提高三个效率”、“建立七个机制”、“落实十个不允许”具体要求,主动了解社会动态,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着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完善社区问题协商解决机制,建立了畅通的居民诉求反映渠道,社区楼栋长每周征求居民意见,社区党支部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镇、街道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解决,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使群众生活更有幸福感。三是扩大组织覆盖。惠济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鼓励党员主动参选业委会、竞选楼栋长,严把业主委员会“代表推荐、党员比例、主任人选”等关键环节,已有27名党员当选业主委员会成员,3名党员当选业主委员会主任,发挥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作用,实现党的工作在群众中的全覆盖。

三、找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着力点。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从联建实际和党员工作特点出发,加强素质培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类物业服务竞赛活动,使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党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打造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服务品牌。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围绕“群众满意、破解难题”,结合联建内容,发动广大党员深入讨论、建言献策,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都有一个鲜明的联建主题。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法律法规、服务技能等专题培训,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党员服务技能;采取定期谈心、发送生日贺卡等形式关心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中的党员,激励他们在设岗定责服务活动中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到社区报到的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中的流动党员,主动认领公益岗位,实行双重管理。三是创设活动载体。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公开承诺,全面推行了党员挂牌上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让党员身份亮出来、旗帜树起来,营造出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浓厚氛围;先后建立了167个党员责任区、成立了3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86个党员特色岗等,开展了“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党员奉献在社区”、“金牌服务、满意物业”等主题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先进模范作用。

四、明确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既是区域化党建的具体举措,又是创新社会管理与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合力,构建起共驻共建、共创共赢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着力打造了“联合党委统领一会六部”的联建体系,即:街道党工委成立驻街道联合党委,联合党委建立由辖区单位党组织组成的党建理事会,理事会设立“两新”组织、驻区单位、党员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流动党员和文明共建六个联络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完善,打造出区域内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推行街道建同心家园、社区建党员服务站、企事业单位建党员服务点,建成“园、站、点”36个,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体系。同时,打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建立了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党员社区表现评价等制度,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三是着力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核心内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居民。王雅伟

(作者为中共惠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三篇:构建相互嵌入式社区,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新疆网首页

登录 |注册 乌鲁木齐晚报数字报 | 加入收藏夹

新疆网>>新疆>>新疆新闻

站内

提交

构建相互嵌入式社区,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来源:新疆网原创

作者:马军

202_年06月19日 13:11:39

核心提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5月28号至29号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

构建相互嵌入式社区,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以延安路吉顺路北社区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创建为例

新疆网讯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5月28号至29号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同时也对基层社区在维护稳定和服务民生上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扎扎实实开展的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性、方向性的指引,结合乌鲁木齐市延安路街道吉顺路北社区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形成的辖区各民族团结互助、邻里守望的良好现状,我们就如何更好的贯彻好党中央,贯彻好习总书记关于“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的指示,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延安路街道吉顺路北社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辖区总人口为5528人,生活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十三个新疆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190人,占总人口的57.7%,低于街道片区少数民族人口65.5%的比例,其中维吾尔族202_人,占总人口的36.8%,哈萨克族557人,占总人口11%,其他少数民族510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民族构成与全疆的民族构成比例基本一致,构成了天然的相互嵌入式社区的基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社区生活模式。社区党支部自202_年6月成立后就确立了“以互助促发展,以团结保稳定”的社区总体工作思路,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融进社区各项工作之中,积极引导居民保持好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把辖区的主流民意引领到和谐稳定上来。

一、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筑牢嵌入式社区的构架

(一)打造良好人文宜居环境,引领友邻一家亲和谐风尚。吉顺路北社区辖区朗天峰景二期13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辖区总人口的57.8%,和全疆人口组成比例基本一致,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区聚居生活为模式,营造各民族的接触、交流、沟通的人居环境。

一是凝聚各方资源,营造和谐氛围。“八方来客成主人 小区小家变大家”。小区居民以外来人员自购房为主,为增进居民的社区认同感,社区党支部与物业建立良好沟通协作关系,美化亮化绿化小区居住环境,积极服务居民各类所需,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一楼花园式住宅,让居民能够既休闲有地,又共同打造绿色环境。“竭诚服务为己任居民参与促和谐” 社区党支部便确立了“以互助促发展,以团结保稳定”社区总体工作思路,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融进社区各项工作之中,积极引导居民保持好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把辖区的主流民意引领到和谐稳定上来。聘任老党员老干部为政策宣讲员,发挥余热参与社区工作;聘任辖区居民为行风评议员,监督社区各项工作,参与社区大项事宜讨论;156单元设立宣传栏,各项决议对居民告知,邀请居民参与;成立社区便民服务队,为居民提供服务800余次;全面规划建成了社区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200多平米,每天10多名老人共同娱乐从陌生人变成朋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社区居民相互交流结对交朋友,团结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着力挖掘民族团结典型,发挥民族团结示范引领作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社区动员全体包户人员从自己服务对象中发掘先进典型,通过走访入户交流选培,截至目前我社区共挖掘先进典型40人,其中有自治区志愿者协会会员,长期坚持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多次热心帮助走失汉族老人的退休干部孜娜提;一心热衷社区事业,担任老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和民族团结宣讲员的退休老党员,全国劳模哈力丁·艾拜杜拉;从机关下派社区工作,锤炼为民服务能力,熟练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语的社区书记马军。社区将挖掘的此类先进典型的事迹,以居民故事墙的形式在社区办公楼,楼栋单元内进行张榜,形成了居民人人参与,人人光荣的宣传氛围。

二、营造团结互助氛围,丰富嵌入式社区生活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以各民族混居,楼栋院长以能够使用多民族语言的退休干部党员为主,邻里和谐,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突出,楼栋环境整洁,未发现过“三非”活动为标准,通过居民自愿联名申报,包户干部推荐,社区党支部根据《吉顺路北社区创建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实施方案》规定的创建标准进行评选。截至目前共创建民族团结楼院5个。

(二)全面组织策划,确保“民族团结你我他”大讲台活动得实效。

一是细致谋划讲台内容,寓教于乐居民乐享。“民族团结你我他,社区讲台”科学设置4板块,分别是“名家讲堂”、“社区故事”、“居民风采”和“和美家园”,聘请专家讲师教授民族宗教知识、政策理论知识以及热点新闻;将“身边人说身边事”融入社区故事,让居民感受身边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挖掘社区居民多种才艺,提供展示舞台;以“民族舞蹈大家跳新疆美食大家尝”让居民共同参与共建和美家园。为保证讲台效果,每期活动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

二是科学设立讲台场地,保障讲台开展效果。社区开辟了两处户外讲台和一处室内讲台,其中户外一处设立在小区中央的六角民族团结亭,以小范围的围坐式交流互动为主;另一处设置在小区的文化长廊,以居民参与性大、设置较多互动活动为主;同时室内的设在社区四楼会议室,为在户外环境不适宜情况下,组织室内活动,确保讲台开展持续性。

三是积极辐射讲台效果,现代化传播引领风尚。一方面依托社区LED彩色大屏,每天播放新闻联播,播放民族团结宣传动漫,播放社区先进典型事迹,争取做到既有理论指引,又有鲜活典型的宣传模式。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微信平台,将每期讲台的时间表活动内容进行推介,同时每期举办的内容进行及时传播,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讲台,吸引居民参与活动,将“民族团结你我他,社区讲台”更好地传播。

截止目前,讲台陆续开讲马克思主义“五观”课2堂、新疆地方史课1堂、维吾尔服饰、舞蹈、饮食文化讲座1次、辖区民族团结先进人物讲身边事10次。

(三)丰富创建载体,提高文体娱乐活动参与率。社区积极满足居民各种文化需求,建立了社区图书室、绘画室、电子阅览室、舞蹈室、老年电影院等文化活动场所,目前社区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语书籍202_余册,方便居民借阅。绘画室由我辖区居民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员著名维吾尔族画家艾尼负责,他利用个人业余时间,组织辖区儿童,老年讲授画法,深受居民欢迎。按照每月进行2次的标准,截止目前共开课8次,同时社区也在积极筹建辖区老年人活动队伍,有固定乒乓球爱好者5人,棋牌类爱好者8人。

(四)规范活动制度,推动各类活动可持续性开展。以“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亮点”为要求,以小型化、服务化的活动形式宣传动员居民,今年以来社区已开展“欢庆春节迎两会”、“学雷锋,树文明”、“法治社区,平安你我”、“关注健康,品质生活”等为主题特色活动13次,大大增进各族居民沟通交流,传递正能量。

(五)结对帮扶交朋友,齐心协力建设和美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在职党员与居民老党员、低保户、困难户结对子交朋友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各民族感情。确定了5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5名“三民”工作组成员、与辖区10名居民老党员、低保户、困难户“结对子、交朋友”,同他们面对面地促膝谈心、相互了解、加深印象、沟通思想。社区工作人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帮扶转化工作,社区两委班子与辖区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朋友活动。从和田皮山来乌鲁木齐租住的托合体提巴柯和热孜万古丽一家三口,刚来时穿着和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马军亲自参与帮扶,用维吾尔语交流沟通,把民族宗教政策、传统民族习俗以及其生意不红火的原因进行耐心教育说服,随着马军书记的思想引导,与妻子一同改变。通过“结对子交朋友”活动,以解决实际困难,感化教育为主,我辖区原有的11名大胡子、蒙面、穿吉利巴甫服妇女,也在社区工作人员不断地帮扶转化过程中,转变思想,全部转化完成。截至目前我社区共有各类结对子交朋友13对。

三、打造现代文明风尚,营造良好嵌入式社区环境

(一)善于应用科技手段,开通社区微信公众平台。选配3名懂技术的青年干部负责后台运行维护,做到按时更新,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地进行宣传,把惠民便民政策措施第一时间发布到平台上,大力宣传辖区民族团结典型、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家庭,让居民以自己为荣,以辖区为荣,切实增强居民的归属感。截至目前公众平台信息按照每周更新2次,其中每期均有关于促进民族团结的信息。

(二)以“中国红 民族情”为宣传主线,加强社区宣传阵地建设。社区综合考虑辖区分布及景观构造,以集中化展示、梯度化衔接、无缝化覆盖为要求,做好了辖区内外环境的打造工作。14块沿中心走廊分布的特色造型宣传栏阵,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辖区十三个居住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成为辖区居民增长人文知识,促进了解的良好平台;在小区核心位置安装的2面大LED屏,更是以多媒体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成为各族居民关心国家,融入社区的一扇窗口;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展示墙更是让宣传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典型案例,居民在茶余饭后的闲庭信步中,感受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促进各族群众赶超促团结。此外各种贴近实际的宣传标语、巨幅画、造型墙、居民微笑墙等宣传模式基本覆盖了辖区居民日常活动范围,形成无缝化的覆盖。

(三)搭建语言交流桥梁,方便服务群众。建立双语学习角,开展“每日一句话、每周一师”活动,社区书记带头学双语,我社区目前为止11名在编干部中一共有4名汉语系同志熟练使用维吾尔语,极大的便利了多民族地区开展维护稳定服务居民工作,我社区号召社区少数民族干部帮助汉语系干部学习民族语言,汉语系干部帮助民语系干部提高汉语能力。

责任编辑:李寅燕

第四篇: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管理(最终版)

摘 要: 社区管理是我国新时期探索实现基层公共管理和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对我国目前理论界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概貌作一次“立体扫描”,可以更好地理顺政府、市场、社区“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社区;社区管理;评述

如何有效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养成社会自治能力,是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理论界密切关注且全方位多角度投入,试图探索解决的问题。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城市社区管理主要以优化社区服务为龙头和突破口,然后逐步扩展到社区文化、教育、人口、环境、治安、托幼养老等领域。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正转向以社区居民自治为龙头,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事业建设全方位立体发展的新阶段。社区建设和管理已取得明显的体制效应。

但是,我们注意到,目前,一些实验区的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索陷入一种“卡壳”状态,在理顺政府、市场、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回归社区自治功能方面进展缓慢、进退两难。一方面,有些地方党委和政府认为:“社区居委会既不能作为政府的一只‘腿’,又要协助政府完成工作,这是很难做到的。社区居委会要自治,政府下派的任务它可以拒绝,政府的目标任务又如何完成?”另一方面,有些社区工作者提出:“社区自治不就是意味着政府要从社区中退出,放手让社区自我管理吗?为什么政府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呢?社区自治何时回复其本义?”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担心社区自治会影响政府权威,有碍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后者担心社区自治名实不符。但两者产生疑问的根源都一样,这就是如何认识政府和社区的关系问题。这成为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市政学等不同学科在内的学者们自社区管理萌生之日起就引起不断关注和争论的话题。

一、社区管理运动的兴起

目前我国社区管理运动正处于积极的探索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实现社区自治为目标的创建、管理活动在全国多个实验区拉开大网,一批有志于社区管理理论创新的专家学者已对此“发起攻势”。其中,以徐勇教授为首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的教授、博士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一枝独秀渐成气候。

徐教授认为,随着中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变化是继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三项伟大创造后的又一新的伟大创造[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马仲良教授也高度评价城市社区自治这一制度的创新意义,认为,如果说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巨大飞跃的话, 论文网那么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也要搞自治并开始建立了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则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个巨大飞跃

[2]。在社区管理缘何兴起的问题上,徐教授认为,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全能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及培育市场与培育社区双重改革的制度背景下发生的社会整合过程[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王思斌教授认为我国社区建设的时序模式有两类:一类是行政体制改革———社区发展———建构社区自治体制,它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实质性线索;一类是社区建设前期———发展期———成熟期,以社区成员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运行体制为线索[3]。综合上述几位专家的见解及其它相关文献,应该说在对社区管理的讨论中,有两点看法是一致的。

1.社区管理作为基层公共管理是伴随西方国家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应运而生的,它有力推动了“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运动。在凯恩斯强力政府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政府普遍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全面介入社会生活,当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并获得空前成功时,与“市场失灵”相伴随的“政府失败”也日渐凸显出来。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信任危机、管理危机。国民对此普遍不满,声讨之声不绝于耳,质疑政府并要求进行改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在“实用主义”、“小政府大社会意识形态”、“商业动力化”、“社区自治化”等思潮影响下,要求政府把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物品(服务)民营化;推进社区主义(communitarianism),建立理想的政府、市场、社区三足鼎立的公民社会;加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发展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用企业精神再造政府,把企业管理中蕴藏的组织文化注入到政府机构中,提高政府部门的竞争意识、服务观念和管理效率。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各国政府在行政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各国新政府上台伊始,就以民营化、市场化、自治化、服务化改革取向作为赢取民心的主要手段。这场自西方世界始继而波及全球的行政改革浪潮,为社会管理自治化模式的兴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背景。

2.社区管理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创新是在多门学科交叉融合并互相支持的条件下萌生并发展起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市政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知识大餐”为社区管理的健康运作提供了丰富有益的理论“营养”。政治学关注社区自治化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代理人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框架建构,试图从中找到一条政府与社区体制上共生、功能上互补、效用上双赢的路子,[4]把新建社区作为制度创新的平台,探索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社会学关注社区服务的问题,社区服务研究从起步到系统化发展,紧密结合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福利体制深化发展之必需,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满足服务主题和内容日趋多元化的要求。市政学关注社区管理自治化发展如何与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保持“共振”。自治化的社区并非独立的“诸侯王国”,要与一个城市“大气候”的发展变化“风雨同舟”。

管理学关注社区自治化体制下政府管理和社区管理的衔接链条及管理绩效,建构社区自治体制,政府在管理上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和错位,社区自治机构既要满足区内居民形式多样和内容日趋丰富的要求,大胆管理,热情服务,拒绝“乱摊派”,又不至于同政府形成分庭抗衡的局面。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理论界涉及社区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围还比较狭窄。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还没有真正形成广泛的多学科“同舟同济”的局面;二是置身其中的研究者的学科视角还相对狭小,由此束缚了进一步的学术深究。目前的社区管理研究以经验总结居多,而真正上升为具有广泛学科结晶深度的研究成果犹如凤毛麟角。

二、社区管理的相关范畴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社区的涵义,社区管理的导向、模式、原则、内容、功能、体制创新等一些基本范畴的研究尚存诸多争议,这在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之间的认识差异和学科界域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尽管社区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潜滋暗长并具雏形,社区管理作为实践已经先行,但一些基本概念仍未达成共识,理论创新相对滞后的现状。论文网目前我们看到的有关社区管理的著作有三本,一是陶铁胜教授主编的《社区管理概论》(202_年版,上海三联出版社);一是黎熙元教授主编的《现代社区概论》(1998年版,中山大学出版社),一是王思斌教授任执行主编的《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202_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关社区管理的科研论文则呈雨后春笋之势,下面从中摘录出与社区管理相关的范畴供讨论。

1.社区的界定。

“社区”是一个几经转译且经历了一系列含义上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专用概念。在其最初的使用者滕尼斯那里,“社区”与“地域”之间的关联并不明确。但在其后的嬗变演绎中,“社区”的地域性涵义日益凸显。有人对社区定义进行过统计,发现94个定义中有69个都包含有三方面的含义:社会交往、地域和共同约束。国内学者对“社区”这一概念的争议在于,究竟该从社区地域、社区资源、行政划分、规模大小、文化氛围、情感归属等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来界定较为合理?北大学者指出,“社区”是“社(会)”和“(地)区”这两者的结合,认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共同体”[5]。也有学者认为社区是指按照便于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作适当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6]我们认为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的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7]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社区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8]

我们发现,事实上,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一个概念的重要性与它的精确性往往是成反比例的。愈是重要的概念,它在含义上分歧愈多。因为,所谓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就是那些本学科学者们在研究中不可避免要加以使用的概念,而学者们由于各人“胃口”兴趣、研究视角、理论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必然会对同一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和演绎。“社区”这一概念也不例外。

2.导向与模式。

徐教授撰文指出,在城市社区建设的改革实验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整合导向。其中一是行政导向,即强化基层政府功能,主要运用政府及其所控制的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并形成“新政府社会”;其二是自治导向,即强化基层社区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下放权力,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并通过这一组织动员社会参与进行社会整合,并形成“社区制”社会。[1] 在社区管理模式上,有学者认为存在三种模式,这就是以哈尔滨南岗区为典型的行政主导型模式,以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为典型的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和以沈阳市春河社区为典型的自治型模式。[1]也有学者根据社区管理活动的主体不同将社区管理模式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四种类型。[7]

3.社区管理的原则。

主要原则有:全体利益原则、自治和自助原则、组织和教育原则、协调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7]。也有学者提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经营性与服务性相结合;专业队伍服务与群众自助服务相结合。[9]

4.社区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对社区人口的管理、社区环境的管理、社区治安的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社区文化的管理和社区保障的管理。[10]

5.社区管理的功能。

社区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对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满足社会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密切社区成员关系、发展社区经济、救助社区中弱势

人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社区管理中的社区居民自治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的体制创新,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11]有学者指出,进行社区管理建设,有助于培育社区文明意识,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桥梁纽带的作用。[12]

6.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建立多系统、多层次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具体工作包括科学合理地调整居委会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资源效用;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使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构造非政府、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将社区服务功能还原社会;理顺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会自主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管理系统三大关系,提高社区整合能力;按“属地管理、齐抓共管、条块结合、落实基层”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社区管理的工作机制。[9]

三、评述

1.透视目前社区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单位本位体制正逐渐冰释,社会保障的载体从单位过渡到了一个个微型的社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社区管理也由此应运而生。不过,如前所述,有关社区管理的学术研究相对于实践发展而言显得“慢了半拍”,这与我国社区发育迟缓和社会工作的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政府有关部门倡导不力也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专业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者居多,起不到理论先锋的开拓、前瞻、指导和规范作用,甚至停留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兜圈圈,或随意“缩水”,或任意“膨化”,各执一端,研究成果仅限于在理论刊物上发表,很难为社区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社区管理在现实中有许多问题亟待理论上给个“说法”,如居委会的角色定位问题。但在一些居委会“管”的功能比较强,服务功能相对微弱,与居民之间缺乏亲和力,很难“心连心”。大家都知道居委会很忙,但忙些什么谁都不关心。这是为什么?这实际上是对居委会角色的一个否定性信号,反映出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一般居民对居委会既无依赖诉求又无利益瓜葛,谈何情感之亲缘关系?长期以来,居委会工作人员被称为“居委会干部”,说话办事“干部味”很浓,这种权力色彩与居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是相悖的。自治组织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以维护和增进居民的权利和利益为工作内容,而不是一听起来人们就感觉不对头的要置他们于“管理”的束缚之下。居委会作何角色需要理论上的厘定。类似问题还有很多,著名的资深社会学家费孝通撰文指出社区管理研究者可以就下面四个问题先作思考:(1)如何在社区建设中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2)如何在硬件建造者的物业机关和居民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如何使管理居民人际关系的社会机构与硬件建设及维护者之间的职权关系达成明确规定,具体地说,也就是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之间怎样配合和协作;(3)集权体制的行政系统即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关与居民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以及他们与自理自治的社区机构关系怎样协调,如何避免“社区是个筐,一切往里装”的弊病;(4)社区机关工作需要的资源如何筹处也应有法律上的保障[13]。目前较为式微的理论研究与现实日渐紧迫性的需要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2.解析社区管理理论研究“瓶颈”。

诚如有学者所言,从普遍价值和长远目标来看,社区管理应着力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导向,因为这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的体制创新。[1]中国启动了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民主化为导向的政治改革,社区管理的自治化取向正是朝着这种改革努力的尝试。但是,我们注意到,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背后总是留有政府或明或暗的影子,或者说政府的行政干预作用依然突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缓冲期”,政府直接管理社区有“惯性”使然,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这种前期介入在时间上不宜过长、幅度上不宜过宽。否则,社区管理体制给人以“新瓶装旧酒”之感,体制创新就失去了本义。实际上,在社区管理自治的问题上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三大板块”关系的问题:政府、市场和社区,能否处理好三大板块的关系成为制约社区管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瓶颈”。

众所周知,政府是制导社会发展的主心骨,能否实现真正意义的社区自治管理唯政府“马首是瞻”。政府和公共部门以追求和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为至上原则,政治官员不能“一切向钱看”,追求自身利益的张扬和最大化,否则必然导致腐败丛生,腐蚀整个社会有机体。可以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总体思路去规划现代社区的管理机构;第一,纯粹的行业竞争行为交由市场调节企业承担;第二,政府不能兼“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角色于一身,实现政企分开;第三,继续走“脱钩、分类、放权、提高”的路子,实现政事分开,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第四,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把大量的社会职能移交给他们,养成社会的自治能力,政府也可以从此摘掉“管家婆”的帽子。这样,政企、政市、政事、政社分开,使大量的繁杂的社会事务从政府身上剥离出来,政府集中精力抓大事、要事。

竞争是市场的天生法则,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的一席之地。或在竞争中爆发,或在竞争中灭亡。市场不同情眼泪。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企业保持经营自主、利益自主和产权自主。当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总是有失灵的时候,它不仅难以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反而“制造”出不少麻烦,如“不充分就业”,弱势群体,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直接简化为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利益的增进等。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杠杆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对“单位体制”下的社会进行再造。这样,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也可以为社区的社会化功能建设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

我国城市管理体制从街居体制转向社区制,传统的街居组织由政府的“脚”变成社区居民的“头”,简单的行政区划和行政设置的街居正变成具有自我组织性、管理性、服务性的新型基层组织。其管理和活动方式在保持协助政府进行基层管理的行政职能外,更多的是通过民主、自治的原则,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凝聚起来,依靠大家的力量办好大家的事情,使社区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大家庭”。强调以人为本、团结互助、友爱奉献、民主自治的社区精神。这里不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竞技场,如果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的“利剑”带入社区,那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就没法活了,社区同情眼泪。在社区创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重头戏”。要通过开辟市民学校、广场文化等活动,进行理论指导、舆论引导、文化倡导、思想疏导、情感诱导、典型示导、检查督导;将思想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去,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中去;将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化到靠优美环境熏陶人、优良风尚影响人、优质服务温暖人、优秀业绩感召人中去,具体化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中去。政府和社区不应是垂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是这种关系的“翻版”,而应是引导、扶助、规范和监督的关系。社区承担的政府交派的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政府应支付相应的劳务费。

总之,社区自治管理是我国新时期新型民主的生长点,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有关社区管理的研究犹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从总体上看,这一研究已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如日益丰富的各地实践性经验资料的“出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理论视线的引入,更多学者联合“会诊”。我们有理由相信,社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一定会迎来一个奇葩争艳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_,(5).[2]马仲良.城市社区自治———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N].北京日报,202_-03-26.[3]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_,(5).[4]陈伟东.政府与社区:共生、互补、双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_,(5).[5]韩明谟,王思斌.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6]冯晓英.北京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问题与对策[J].前线,202_,(3).[7]陶铁胜.社区管理概论[M].上海:三联书店,202_.[8]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9]梁启东.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缺陷与创新构想[J].社会科学,202_,(1).[10]徐雪梅.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探论[J].蜂朝百科http://wiki.steelbee.net/

蜂朝教育导航http://link.steelbee.net/

收集一些比较经典的论文下载与发表网站供大家多多交流哦。

无忧论文网QQ:357500023 发表:*** QQ:869156324

第五篇:街道交流材料(社会建设管理方面)

以人为本 情系民生 积极探索社会建设管理新模式

XX街道在历任领导的关心和XX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社区建设优质资源集聚、发展成效显著、品牌示范彰显的核心区域之一。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新要求,结合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关于‚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新精神,我们以打造‚五个中心‛为切入点,拉开区域内社会建设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的序幕。《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主流媒体分别对我们的探索作了报道,市委书记杨卫泽作了重要批示,区委储书记多次进行调研指导,提出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并在区级层面上成立了‚XX街道‘五个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予以推进落实。系列改革、系统推进,赢得了方方面面的首肯,获得了上上下下的好评。但是,面对社区建设管理的新形势、群众日益增强的新期待和区委对社会建设管理的新要求,我们亟待进一步建设机制更加完善、运行更加规范、品牌示范更加明显、服务百姓更加便捷、更具XX特色的社会建设管理运行体系。

一、紧扣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主线,推进“五个中心”建设趋于完善 经过前期探索创新,目前,街道民生服务和文化中心、城市环境管理服务中心、综合治理和矛盾调解中心、区域经济发展与服务中心、区域党建中心‚五个中心‛已初具雏形。近期市区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来街道密集调研,特别是区委对‚五个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区委 召开‚五个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明晰和界定了‚五个中心‛的基本原则、目标管理、职能定位、运行机制,明确了再造内部管理和为民服务流程、完善督导和评价机制的具体要求。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探索实践,进一步规范中心运行机制、人员角色定位、功能设臵和空间布局,通过‚下放‛机关干部促进服务关口前移,‚回收‛社区(错位)职能减轻社区负担,让社会组织‚渗

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等创新举措,逐步实现街道各项工作层级的扁平化建设和社区服务领域的社会化拓展,形成以民为本、高效集约、合力发展的良好格局,真正使‚五个中心‛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亮点和特色。

二、紧扣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主线,全力塑造民生服务新形象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打造社区重点品牌。以民为本,重点打造社会工作人才管理、社区文体、为老为小为残、早教等优质服务品牌。创建省级公共文化体系示范街道,实现文化资源共建、成果共享。打造市级内涵式品牌社区、省级‚三社联动‛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老年人宜居社区,使大量社会建设品牌成为‚幸福XX‛的重要载体。二是加强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功能品位。情系民生,重点发展枢纽型、基础型和专业型社会组织,全面发展‚草根型‛群众组织,完成省4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以‚万家帮‛的整合与发展为方向,引进市场力量,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机构自主经营,义工志愿服务,社区监督管理‛的项目化运作模式,以产业化促进社区服务事业化。

三、紧扣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主线,着力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一是切实增强地区居民的舒适感、成就感。从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入手,在小区出新、街巷整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环境保护上,强化精细、精致、精品理念,把XX村打造成为全市老旧小区的精品、形象展示的窗口、城市管理的样板。二是切实增强地区居民的充实感、满足感。以支持创业作为富民优先策略,通过自主创业、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臵等方式,建立和谐的人员就业和劳动用工关系,全面实现就业‚动态消零‛。三是切实增加地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平安社区创建力度,深入开展‚五有五无‛社区创建。

各位领导,我们十分清楚,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公共财力的支撑,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全力加速XX地区经济发展,秉承地区资源优势,以XX(创新)大道和新庄(创新)广场为切入点,以江苏大剧院、城市中央公园(CCP)、地铁三四号线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一核两翼三区‛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一批品质高、贡献大的项

目精品,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休闲、中高端商务商贸和科技创意等产业特色,突出人才引领,形成人才聚集,使XX地区成为新一轮投资兴业的‚磁场‛,创新创业的上佳区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各位领导,我们十分明白,党的领导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证。‚要把XX的实践活动打造成全区样板、全市先进‛是区委储书记作为街道‚三争一创‛联系点领导对我们的明确要求。我们深知,事业有成,干成在人。我们将以‚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为动力,按照储书记和区委的要求,加快创先争优步伐,以创建‚五好班子‛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为民负责、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领导班子和‚三干‛型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个班子以身作则、干群良性互动、集体风清气正的做事环境。我们要真正做到:为想干事的搭台,给能干事的平台,让干成事的有舞台。

我们坚信事在人为、敢为人先既是境界、更是信念。街道全体干部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广深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发展经验,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从行动的率先转化为成果的领先,努力在‚五个XX‛建设的进程中,作出XX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民族团结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管理交流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