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以人为本强管理 创新服务促成长(大学生村官)[优秀范文5篇]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14-1111594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1 10:48: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人为本强管理 创新服务促成长(大学生村官)

以人为本强管理

创新服务促成长

近年来,安陆市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按照“管理促进服务,服务促使成长”的工作思路,抓思想引导、抓工作管理、抓能力培育、抓环境疏导,积极创造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用心干事、专心创业、舒心流动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作用。

一、抓思想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安心

领导帮扶,稳定心态。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领导联系帮扶制度,由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指定一名班子成员联系帮扶一名大学生村官,落实“7个1”帮带机制,即每年一次座谈会、一次走访慰问、一次联谊交流活动、一个管理办法、一个专人管理,一本工作日志、一次年度述职考核,传递组织关怀,传授工作方法,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悉心指导,消除大学生村官陌生感、距离感,稳定心态。

妥善安排,积极引导。每季度轮流到大学生村官任职所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现状。根据调查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村官在周边村任职,在乡镇办公活动场所居住,统一购置生活用品,接入电视有线、电 1 脑宽带,丰富业余生活。督促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委认真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引导他们发挥电脑、信息、文艺特长,承担档案、户籍管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开展文艺娱乐活动,融入基层顺利开展工作。

典型宣传,营造氛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利用电视新闻、广播报刊,大力宣传工作、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接官乡金台村08届张鑫、洑水镇居委会08届李淑静、李店镇王店村09届赵少勤等,多次荣获省、孝感、市级表彰,其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带头创业的事迹在《安陆党建》频道、《安陆组工网》多次宣传,营造了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关注大学生村官生活、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抓工作管理,让大学生村官用心

确定目标,强化责任。把德、能、勤、绩、廉、学细化为岗位表现、出勤情况、工作业绩、创新能力、述职评议五个方面量化评分,以四档定级,60分以下为第四档,60-75分为第三档,75-90为第二档,90-100分为第一档。凡是被标示一次第四档的村官,由乡镇党委约谈一次,达到二次由市委组织部问责一次;第三、四档各一次的,由乡镇党委约谈一次。第一、二档的村官,不论次数,年底一律评优,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实行考核,有效激励。考核坚持“三结合”原则,即:平时表现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组织部考核与群众意见相结合、个人述职与实绩成果相结合,引入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综合评价等环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将考核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档案,作为评先表优、推荐考录的重要依据。四年考核中,12名大学生村官评为优秀,当地乡镇党委召开表彰会,有效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干劲。

出台办法,科学约束。通过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人社中心和团市委意见,出台了《安陆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暂行)》,共九章四十五条,明确管理责任,考核办法、培养使用和待遇保障等。依据此《办法》,各级党组织加强管理,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类培训,强化岗位锻炼,提高能力,扎实工作。

三、抓能力培育,让大学生村官专心

系统培训,扩充知识。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市公务员、农村干部培训规划,通过岗前培训、岗中联系、典型帮带等形式,让他们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经验、致富技能和群众工作方法,丰富农业知识。四年来,全市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类培训共计20期265人次,组织省、市“十佳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参加异地培训共计4期8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28人次,组织专业人员上门辅导36人次。一线锻炼,提升才干。坚持把大学生村官放到农村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新农村建设、党员“双育”计划创业辅导基地等工作一线实践锻炼。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发展经济、创业富民本领。202_届大学生村官谭建楼,分配到王义贞镇唐僧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通过村干部的“传帮带”,了解熟悉村情,主动参与解决计划生育、抗旱用水、项目征地补偿等村级矛盾纠纷,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干事能力。目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化解矛盾纠纷15起,帮民办实事52件,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88条。

鼓励致富,扶持创业。针对创业欲望强、干事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村官,市委组织部从项目、贷款、信息等方面大力扶持,每年联系团市委向上申报“扬帆计划”,重点扶持符合当地实际,青年创业需要,带动力较强的项目。李店镇王店村09届村官赵少勤创办“王店水库商品蛋鸡养殖基地”时,获得“扬帆计划”5万元资金扶持,目前,标准化养殖厂房5栋70间3000平米、育雏舍21间800平米,年收入突破600万元,创利80余万元,带动12名村民创业,吸收50人就业。

四、抓环境疏导,让大学生村官舒心

优先落实保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相关待遇,村官到村任职后,市财政垫付一次 性安置费,按每人202_元标准优先发放,按时发放工作报酬,有条件的乡镇、村到年底根据村官的工作表现,优先发放一定补贴。市财政每年预算26万元,为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免除后顾无忧。

关心个人成长。注重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真正让大学生村官感到工作有干头、干好有盼头。以换届为契机,优先选拔任职满2年或3年,年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目前,全市有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名当选为村支书。

创造流动条件。近年来,市委组织部通过采取“聘期招考消化、期满优行推荐、自愿续聘留村”等办法,在乡镇公务员、市直事业单位招考中,积极鼓励,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报考。202_ 年至今,全市共选聘7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在岗村官67人,7人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1人考上选调生,2人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人进入企业,保证了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

中共安陆市委组织部 202_年9月6日

第二篇: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城镇化建设的不 断深入,流动人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群体。他们分布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各行各业,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的治安、交通、公共服务匹配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自身的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以及享受公共服务等权益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必将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更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能够大展拳脚,让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 正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城乡之间无论是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之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人均占有面积偏低和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必然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员参与进来,并为之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是,流动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流动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流动人口 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据统计,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中国创造了20%左右的GDP。同时,流动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他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铸造了企业的辉煌,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也引发了一些的社会问题。大部分流动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经济收入低,权益无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必然会引发外来人口犯罪率和被违法侵害的机率上升的局势,进而又拉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人更加讲求“公平正义”,虽然流动人口不是城市的土著居民,但是他们应该同样享有城市人一样的权利,履行城市人一样的义务。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户籍管理体制,保证流动人口不因户籍而受到歧视和排挤;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合法权益,最终让流动人口产生归属感,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第三方面要加强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让城市人口自觉接纳流动人口,并学会尊重和保护外来人口。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法制意识教育,更要多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让流动人口能够自觉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并驾齐驱。

总之,面对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要看到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流动人口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创新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形式,实现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有序流动,最终我们一定会消除城乡发展差距,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强民族振兴之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信任危机、仇富心理、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缺失等一系列不健康社会心态,成为了滋生社会矛盾的温床,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问题。回首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军民凭借着勇气和信念,团结一心,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可见,积极向上社会心态,是国家繁荣昌盛之精神动力,更是民族振兴大业之灵魂。

鲁迅先生笔下刻画的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腐化堕落的众多国人形象,恰恰体现了旧社会时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当满清帝王还在为天朝上国沾沾自喜时,当国人还在过着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时,在遥远西方的人民已经萌生了探索世界,大胆改革的心思,最终帝国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被奴役和被瓜分的境地。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引领着社会风气,更加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保障。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当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第三篇:煤矿安全生产总结汇报:以人为本促发展 创新管理强安全

煤矿安全生产总结汇报:以人为本促发展 创新管理强安全

煤矿安全生产总结汇报:以人为本促发展 创新管理强安全202_-02-06 09:53:5

5我队现有员工229人,其中:党员7名,管理人员5名,长期合同制员工15名,短期合同制职工214名。短期合同工占现有员工%,且85%以上都是青工,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自宁南山区和邻近吴忠、灵武的农民,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合难度较大,面对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202_年借公司组建的东风,在处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驻矿安检处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队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队现场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先巩固、再起步、后提速”的工作思路,注重安全文化建设,队党政领导始终把安全工作当作重头戏来抓,突出强化安全宣传教育,突出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认知能力、规范操作等教育,强化责任落实意识、超前管理意识和质量达标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从细微处入手,把握职工思想动态,形成了“学习教育懂安全,提高素质为安全,情感沟通促安全,心平气和保安全”的安全人文环境氛围。引领全队广大员工为建立长周期安全工作,与时俱进,创新管理。特别是在宁煤集团公司“北部挖潜,南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队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从实践中逐步提炼出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一、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形式,为提高

员工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创新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形式。一方面对有较高的采煤操作技术和有经验的员工发挥其优势,并从其方式、方法、动作等各环节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规范化的工序操作指南(操作规程)。操作层、执行层、管理层班前会对采面各工序进行操作宣讲,每班一题的班前会知识积累。开展不脱节不断线的安全知识竞赛、演讲、井下送温暖等活动。向员工宣传党的安全方针;法律、法规;集团公司、我处开展各种安全活动的重大意义等。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强化学习意识,让员工多学多练,学:就是围绕学习采煤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其它理论知识,练:就是练就一身采煤操作的过硬本领,制定了我队现场安全管理

“日清日安”、“日学日高”的考核标准。使其掌握足够的采煤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方法,为员工打造钻研业务的平台,鼓励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制定了班组建设、员工道德建设评议办法等,进化思

想,不断“充电”,强“身”键“体”。以磁铁般的队安全文化理念,为安全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促使员工利用我队安全管理目标,提升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具体做法是制定我队文化理念、学习型区队愿景规划、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员工自写“岗位安全座佑铭”等。牢固树立我队的价值目标、工作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领导理念、人才理念、学习理念、责任理念、工作方针、工作思路、工作目标等,使我队全体员工干有方向、学有目标,在干中学、学中干,提升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三是促使全体员工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获取知识。具体做法是:建立我队“知识文库”,围绕有关采煤方面的专业书籍和参考资料,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员工进行讲解。把队会议室当作“员工自学读书屋”,汇集《安全为天》月刊、《班组学习与生活》

月刊、《共产党人》月刊、《宁煤人》月刊、《党风建设》月刊、宁夏煤炭报、宁夏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为精神“食粮”,供员工们学习参考,增长知识,不断为安全生产“充电”。

二、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潜能。

从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形成管理工作中各事物间协调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满足员工的情感需要,突出情绪的健康表达,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引导员工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群己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井下作业环境和谐。情景管理作为我队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理念,用更多更丰富生动的情绪来调动和激励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动,使我队各项管理工作充满新的生机和活

力。

一是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我们全力引导管理者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营造学习型区队氛围为主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出台了队长、书记家访谈心制度,队管理者“包保联”制度,建立“民情日记”,争创“青年文明号”等。重视员工的情绪需要,将人性和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摒弃陈旧的“家长式”管理思维定势,拓展出新的安全管理风格:关心和爱护员工;与员工经常接触与交流;敢当员工们的贴心人,耐心倾听员工们的心声。

二是重视情绪教育和人际交往训练。队每班班前会要求员工必须郑重诵读安全宣誓词等。从而达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效果,在队内部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工作热情,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团队精神,不断增强员工同心协力战胜各种困难和矿井五大自然灾害的信心,不断提升员工的战斗力、向心力和

凝聚力。在人际交往的训练上,讲究管理者的交际艺术,通过采煤生产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情绪的交流和互动,创造一个精神愉快、关系和谐、宽松平等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是注重环境对情绪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通过各种感觉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我们以营造学习型区队氛围为主线,增进员工对工作热爱的情感,使他们身心愉快地从事工作。以“打造人心真善美”为人心工程,充分尊重员工,全方位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是加强情绪的控制与引导。工作上的摩擦、挫折以致失败,往往导致不良情绪,如表现为怨天尤人、急躁、焦虑、恼怒等,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甚至造成阻碍队安全管理工作的瓶颈。因此,我们要求管理者应及时疏导、转化和控制员工的情绪。善于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对员工的情绪加以科学指导,使之变成一种可控的能

够使队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从而提高了队各项管理工作效率。我们认识到,传统区队各层级管理的特点是命令控制,而创新后的我队情景管理的特点是对话、沟通和协调,追求和实现安全

“双赢”。、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运用柔性管理,实现了管理者与员工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换。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给柔性管理是这样定位的:柔性管理就是队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具有响应能力和内部因素变化具有应对能力的管理。“柔性”是相对“刚性”而言的,即弹性、灵活性。它的核心和目的是怎样使我队资源具有柔性,即各种资源更加灵活有效的使用程度。我们认识到,在我队的各类资源中,人力资源最特殊最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柔性管理就是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我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意志

变为员工自觉的行动。

一是增强我队组织机构的柔性。我们由传统的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过渡,破除过去自上而下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人员和层次,增加工作量和管理幅度,从而使我队组织变得更灵活、敏捷、富有弹性和创造性。这种信息传输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适合全队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实现有效沟通,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是实现管理方法的柔性化。由于我队管理对象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多变性等特点,决定我队就不能再沿用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而是遵循“因队制宜、因人而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灵活机动地去适应管理的需要,以获得以变应变的积极主动的效果。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我们奉行“让合适之人去做合适之事”的因事择人、因才器用、用人所长、人事动态平衡的人员配备原则,通过采煤流程中的实际操作,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

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运用关键事件法、定性与定量的考核手段,研究出每一位员工适合干什么工种、不适合干什么工种的科学用人定位,把合适之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充分调动合适之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其最大的潜能。灵活机动地制定和实施员工培训计划,要求管理者明确教育与培训,既是为了适应我队内部变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实现员工个人生涯发展的要求。要使我队中的每个员工、技术、活动、环境等要素更具环境的适应性,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以培养和储备适应羊肠湾大井未来发展要求的各级人才。根据采煤生产的需要,随时随地开展培训工作,员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采煤技术难题,我们就“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专人专办。发扬“共产党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攻克难题后,善于总结技术经验,并快速地在员工中进行传

播与扩散,这也是一堂有益的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培训课。在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中,队往往更多地把员工的个人品质作为主要的业绩评判标准,同时也过多地掺杂了考评者的个人偏好和主观意见。这是毫不负责任、没有科学根据的做法。而创新后柔性化的绩效评估则把评估的重点放在员工的贡献上,通过管理者与员工平等相处共同建立评估目标的方式,实现了双方工作态度的彻底转变。共同的评估目标,使管理者由评判人转化为工作顾问,而员工也由消极旁观者变为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双方将始终保持密切的合作和联系。这样,在绩效评估的每一个阶段,双方都会齐心协力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个评价期建立更为积极的目标。实现管理者与员工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换。、以人为本,创新目标管理,步入安全管理网络化

进程,实现数字化管理,努力达到物化效果。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给数字化管理是这样定位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经营指标的实现通过分组分解达到物化效果的目标管理。

一是注重运筹学在数字化管理中的系统分析与运用。我们

主要运用数学模型,对区队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定量分析,统筹兼顾区队的管理体系中各类资源之间的关系,为数字化管理提供目标依据,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目标模型,从而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我们针对y252(2)工作面的生产环境和人员配置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进行科学分析和计算,根据员工的熟练操作技能的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特制定出队经营承包指标项目分解方案,以月度产量计划为“定盘星”,将安全、质量、设备完好、块煤率、工资、材料、精神文明等指标分解到班组,再由班组分解到个人,实行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

责任落实机制。用居家过日子的“小算盘”算工作,强安全。

二是注重数字化管理在目标管理中的实效性。

在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人员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班工程质量验收制等,把制度作为行动的先导和强化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制定制度中,各条款都以煤矿“三大规程”的标准数据为准,以数字化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塑造了“管理科学化,质量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行动军事化,生产文明化,民主制度化”的管理理念,塑造了“以人为本,质量为基,日清日安,日学日高”的安全文化理念,培育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员工,奉献企业”的职业道德。我们视材料管理为安全生产投入应具备的基础和保证,视材料管理为经营效益管的好与差的水平“砝码”,既要以材料这一资源的合理投入获取安全生产的平稳发展,又要以材料这

一资源的合理投入获取大的效益。因此,我们本着“基础要靠舍得投入,效益要靠精打细算”的用料原则,在材料管理方面,根据每月初计划产量数,以产定材料,将各项材料指标细化分解,分解到班组及个人,采取一日一考核,十日一小结,一月一评比的办法,实行材料领用跟班队长签字制,并做到日清月明,钢性考核。并根据工作面的实际长度发放网子,计算出炮眼的个数,按炮眼个数发放火工品数量,依据网扣个数发放铅丝等,克服了以往发料有人管,使用材料无人关心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用料方面的透明度。塑造了“精细化小班核算,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确保了安全生产必要投入。数字化管理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工作中,建立了“一岗双责”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我和队长共同肩负队务公开的双重职责,加强了队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党员层层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队《精

神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队务公开制度》、《队务公开责任区及追究制度》、《队务公开项目管理办法》等。从队务公开的时间、程序、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坚持按规定的时间公开。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管理小组会,将队安全、生产经营状况、员工工资、奖金分配、班中餐使用情况、会费收缴使用情况、采纳合理化建议、员工奖惩等逐项进行公开。实现了廉政民主管理的“群众”化。为我队的稳定奠定了“堡垒”,拓展了人和“空间”,迎来了万事和谐

“春天”般的新景象。把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标准、职业纪律融为一体,纳入班组“三个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从安全生产、质量标准、民主管理、思想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七个方面实行绩效评估,以分计酬的工分制管理办法,并张榜公开,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数字化管理为我队队务公开开辟了一条崭新之

路。为队个别管理者容易滋生的各种腐败乱纪现象起到了“哨兵”的作用。尽而也为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通过上述管理创新,1-11月份,队生产原煤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完成了全年计划万吨的%,块煤生产万吨,块煤率达%;全年工效达吨/工;循环率达96%,其中有三个月达100%;

“三违”人员逐步减少,同比降低5人次,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非伤亡事故同比下降12起。队小班验收共930次,工程质量有3次不合格品,其余的都达到优良品。处安全质量评估1-11份a级率评估次数为81个,a级率达%;b级率评估次数为623个,b级率达%;c级率评估次数为3个,c级率达%。处质量标准化检查41次,平均得分分,全部评定为优良品。指挥部4次达标,平均得分分,评定为优良品。煤炭公司抽查两次,平均得分分,评定为优良品。现场安全培训考试共24次,参加考试共3688人次,及格率100%,参考率95%,平均成绩为分。总之,职工素质渐次提高,安全形式平稳发展,工程质量稳中有升,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尽管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四条线”管理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可行性管理,但如何让这“四条线”管理相互协调运作起来,需要通过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但我队的个别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于“四条线”管理还有一段距离。二是个别员工还没有快速整合到我队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缺乏一种“与区队共存亡”的团队精神,对实行的“四条线”管理表现出微薄的参与意识和热情关注。针对上述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引导和灌输,使“四条线”管理在我队安全生产管理中,更加具体、更加完善、更具活力。借“北部挖潜,南部发展”的强劲东风,以人为本促发展,创新管理强安全。

第四篇:与时俱进强管理 以人为本求卓越

与时俱进强管理

以人为本求卓越 着力建设高水平公寓管理服务体系

——202_公寓中心工作总结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二○一二年五月

与时俱进强管理 以人为本求卓越 着力建设高水平公寓管理服务体系

——202_工作总结介绍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关系到广大住宿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如何高质量的做好公寓的各项工作,如何更好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如何深化公寓的育人职能,如何保障公寓的安全稳定,是全体公寓人努力的方向,本着“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努力构建一个高水平公寓管理服务体系,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公寓的基本工作情况:

一、公寓中心基本情况

1、公寓中心现有职工238人,其中正式职工30人,外聘职工208人。

2、全校共住宿学生3.4万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外教、留学生等。

3、一个中心下设三个校区办公室、另外中心设质量监控部、人力资源部、综合业务部。

二、公寓中心工作构想和质量方针

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周到、安全舒适、健康高雅”质量方针,围绕“一个中心、三项工程、四大品牌”开展工作,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特别是住宿学生的认可。

1、一个中心:着力建设高水平公寓管理服务体系,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和德育示范基地。

2、三项工程:安全工程、和谐工程、爱心工程。

3、四大品牌:“党员先锋岗”队伍建设品牌

“楼长妈妈”服务品牌

“八平米教育法”思想教育品牌

“爱心家园”帮扶育人品牌

三、做好安全建设工程,是公寓工作的重中之重。

1、安全形势:安全是公寓的命脉,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个大的安全事故的出现,就可以把我们一年来或者多年业来所有的成绩努力全都付之东流,所以说公寓没有安全保障一切将无从谈起,安全是公寓管理永恒不变的主题。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每天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公寓渡过,安全形势较为复杂,公寓安全包括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防突发事件、防传染病疫情传播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新时期下学生的用电需求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的城中村、专门针对高校的职业犯罪分子等给学生公寓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显得公寓安全形势的严峻和复杂,这种情况将不断存在和加重,要想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就需要全体公寓人的智慧和汗水,加强公寓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2、我校公寓安全情况:我们学校公寓在咱们省内高校来说也算是较为复杂的高校之一,住宿层次多、人数多、区域多,四个校区达到三万四千余人,其中包括外教、留学生、百人计划专家、成人教育等各类住宿群体。这都大大增加了公寓的安全管理难度。特别是外教、留学生公寓,出了安全问题就是外事问题,百人计划专家是国外国内高校请的一些院士、学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将给学校声誉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管理压力,安全责任大、担子重、压力大、挑战多。面对压力、面对职责,我们针对学校公寓实际,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周密、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人防加技防”等措施确保三万名学生的住宿安全,通过一系列办法和努力,我校公寓的安全近两年还是比较平稳的,特别是今年开学后至今全校没有发现一起失盗案件,内盗外盗皆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在历年来是没有的。

公寓安全管理具备的四种意识:

1、一是责任意识:在职工思想上、心理上牢固树立“学生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通过培训、教育、再培训、再教育,时刻让所有工作人员树立“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做好公寓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2、二是高压意识:针对学生全天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公寓中渡过的特点,提出一个工作思路和口号,引导教育职工树立“白加黑、五加

二、365天加良心”的高压常态化安全意识和观念,让所有职工深知公寓安全不是喊在嘴里、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应是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每一天,安全管理不是一时的、一阵的,而是全天全年、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要做好公寓安全工作,真正实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特别在查处违章电器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当然也要耐心说服教育,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3、三是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消除麻痹思想,让所有管理人员都深知千万不能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公寓安全管理不怕千日严,就怕一日宽;不怕万事细,就怕一事粗;不怕开头难,就怕扫尾易;不怕过程紧,就怕环节松。

4、四是前瞻意识: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末形,要引导职工要具备预见性、前瞻性的安全管理思路,也就是说遇到各种不和谐事情要先往大的方面想,把困难想到前面去。

我校采取的八个措施:

1、近两年,我校公寓楼实现了监控摄像头全覆盖,目前安装达到了286个摄像头,并对重点楼、特殊楼、女生楼采取特殊的监控布置。对专家楼、外教楼、成人教育公寓楼都进行了楼层监控全覆盖,对女生楼进行了楼前楼后多摄像头、多角度监控,这些防范措施对犯罪分子起到了威慑作用,同比案件也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

2、近两年,我校新增加专职安全巡查员20人,每人配对讲机,统一服装,采取分组巡查和包楼巡查,工作职责就是在楼内反复巡查,确保学生的财产不受损失,人身不受侵犯,有了这支队伍以后,多次将各类偷盗、火灾隐患及其它安全事件消灭于萌芽状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更让学生拉感觉到了安全。

3、公寓每年都牵头对全校新生举行大型消防、突发事件演习,我们在演习前后都会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深化演习效果,让学院重视、让学生重视演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防、如何逃,不让演习流于形式,真正使学生能增强消防意识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通过几次全校性的大演练,目前我校三万多学生,已经真正做到了安全演练全覆盖,安全知识全覆盖。

4、通过各种安全宣传,促使学生增强消防意识,我中心编纂了“宿舍安全手册”,内容包括防火、防盗、防骗、防突发事件等内容,每年新生入学时,我们在报到现场每人发放一本,我们还在每个老生每宿舍门后悬挂一本,以供学生学习使用,每年平均发放该安全手册约1.5万册,制作的安全知识展板在各楼门前展出,一周换一个楼展出,楼内宣传栏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安全警示,通过各种宣传,潜移默化,效果明显。

5、近两年推出的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效果也较为明显,具体为在楼内公布中心主任、区主任电话,倡议全体学生在公寓内发现各种违规和不安全因素都可随时打电话举报,如发现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携带管制刃具、留宿外来人员等,这个制度的出台使学生能多了一个渠道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震摄了一些使很多安全隐患都及时发现和控制,公寓内的违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给学生住宿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6、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用电需求,要求楼长每天进行宿舍电压测试抽查,让“热得快”等危险违章电器无处藏身,并加大对违劣三无电器的宣传、查处,其它省高校的办法是学生的小电器必须有3C认证,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我们正在准备和学校商议推出此方案,否则违章电器自燃现象将会再次发生。希望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举例)。

7、在各楼值班室建立“学生照片档案”,所有住宿学生都需留存其照片、电话等个人信息,以提高职工对学生的识别率及应急需求;

四、高质量做好日常服务:学生的住宿满意度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近两年,我们学校发展快、节奏快、要求高,学生的维权意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但相对应的公寓硬件设施参次不一、八人间较多、学生设施旧、服务人员年龄大、知识水平偏低、公寓管理要求高、职工待遇低、人员流动大,要做好3万余人的管理服务,达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满意,对公寓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大家经常说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服务是公寓中心的生命线,是公寓工作的基础。在全年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住宿学生提出“规范化服务、主动化服务、前瞻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精细化服务”的服务要求,使日常服务工作更具体、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归根结底是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领导放心。

2、教育和要求职工要不断的转换角色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要站在学校的高度去管理,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教育学生,站在服务者的角度服务学生,站在朋友的角度关心学生,用“四个用心”指导管理服务工作,既:用心去爱、用心去想、用心去做、用心去帮。

3、以“校长信箱”不因服务质量投诉为零为基本目标,杜绝各类不和谐事件,一旦出现投诉反映问题,都能举一反三加以分析,落实改进,从而更加完善公寓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让学生更加满意。

4、以“楼长妈妈”服务品牌为导向,引导和教育全体楼长,争做优秀的“妈妈”式楼长,使之覆盖全公寓,用“严爱结合”的方式,优质高效的做好公寓管理服务工作。

5、针对学生需求开展各种人性化服务。如:楼内备有针线包、微波炉、煎药锅、打气筒、爱心伞,给特殊身高、体胖的学生更换大床等如家式服务,使学生有了“家”的温暖和“有困难找楼长”的意识。

6、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成为一种常态机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收集并采纳住宿方面的各类建议和意见,以更的做好学生住宿服务工作。

7、引导和培养全体职工树立“首问负责制”意识,面对每一位需要帮助和服务的学生树立“送一个微笑、给一个答复、道一声再见”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五、做好队伍建设工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设一支团结、和谐、稳定、素质高、能吃苦、能奉献的高素质团队,是高质量完成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1、多年来公寓都以“党员先锋岗”队伍建设品牌为导向,以党的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体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成立人力资源培训部,高效、规范、科学、有序推进培训和职工管理工作,坚持对中心职工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公寓的职工年龄较大、流动较多、公寓要求较高、职工责任较大,这就对职工的培训要求相对较高,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案例学习、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文明礼貌用语等,就202_全年共培训28场次共计873人次。人力资源部的成功运转,全面提升了职工素质和岗位能力。使新职工能更快的适应工作,老职工能更加提升业务水平、更加优秀。

3、关爱职工,让职工在公寓有归属感,能在繁重的任务中轻松工作,快乐生活。比如在节日慰问职工、三

八、元旦等节日都进行集体娱乐活动、定期组织爬山等团队建设活动,这些都团结了职工、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荣辱意识,形成了工作合力,使全体职工在公寓有大家庭幸福感,累并充实着、忙并快乐着。

4、合理调配公寓人力资源,通过中心质量监控部科学考核举措,充分发挥每个职工主观能动性,以制度管人,感情留人,使职工能在公寓快乐工作、快乐奉献。

5、多次带领中心管理人员到多兄弟院校观摩学习,比如说今天开会的商务学院我就分两批让楼长过来学习,他们在省内高校公寓首家申请山西省青年文明号的,还有很多地方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和学习。

六、整合学校多方管理资源共同做好公寓管理工作

1、我中心班子成员每个学期都要对全校各学院及学生处、保卫处、校团委等单位认真走访、交流、调研,在安全、服务、育人等方面广纳建议,并与各单位提出齐抓共管的合作办法,力求通过共同努力做好公寓管理服务工作。

2、与各学院广泛合作,开展系列宿舍文化节、学风建设进宿舍、平安宿舍创建、党员旗帜在宿舍飘扬等系列宿舍创建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公寓与学生和学院的互动,达到我们预期的管理目地,使公寓更加安全、文明、和谐。

3、根据学院管理需求,通过搬迁调整资源整合,使将近一半的学院能以学院为单位相对集中住宿,方便了学院和公寓的管理、育人工作。

4、给学校和各学院学生管理建言献策,及时把在公寓管理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汇报,能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

七、安全、有序做好毕业生离校和新生入学工作

1、以安全稳定为目地、亲情化管理为手段、科学化管理为基础,站在政治上的高度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全方位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每年毕业生离校工作都是学校的一件大事,公寓在毕业期间采取大量的亲情化举措,通过优质的服务、亲切的关怀、不间断的走访慰问,引导大学生用感恩母校的情怀,以“带走知识,留下文明与爱心”为主题进行相关宣传活动,促使毕业生安全、和谐、文明离校,无任何不文明现象发生,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毕业生工作成了放心工程。

2、高质量、有序做好新生入学相关工作

1、每年新生开学前夕,公寓中心提前五天就开始接待全国各地的新生,并向学校承诺“要让每一位提前踏入理工大学的新生都能有地方住,并提供相应服务”。每年新生报到前三天,我中心组织职工和学生志愿者在北、中区校门口搭建帐篷,设置了新生提前报到接待点,让每一位进入校门的新生及家长都有归属感、方向感和温暖感;

八、做好爱心家园服务品牌工作,提升公寓整体形象

1、爱心家园创建于202_年12月,是一个专门服务于学校贫困生的一个公益性学生组织,由公寓中心创建和主管至今,它的创建背景是在公寓日常服务中发现很多生活困难的同学,虽然我们已经尽力在帮助他们,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就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在这里奉献爱心,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在这里得到帮助,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几年来的爱心家园的经过不懈努力,得到了快速、和谐、良好的发展,几年来学生注册志愿者有七千多人,现金帮扶贫困学生38万多元,衣物捐赠五万多件,图书两万余册,组织了不计其数的公益慈善活动,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2、公寓中心创立和主管的爱心家园,是探索了公寓乃至学校一个服务育人的机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一个创新,更是公寓工作人员和学生深入交流的最佳平台。通过爱心家园,拉近了公寓职工与学生的距离,化解了诸多管理服务中出现的不解、矛盾。爱心家园的不断进步发展,极大提升了公寓乃至整个后勤的整体形象,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爱心家园现在已经成为贫困学子精神的家园,爱心人士奉献的平台,受助学生回报社会的阵地,也是我校对外宣传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单位之一,近两年,爱心家园成功接待了多位领导参观指导,其中202_年11月张平副省长视察家园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题词“让爱成为温暖和力量”,202_年中宣部副部长高俊良、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来家园指导工作,几年来,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多次报道了爱心家园的事迹和内涵,202_年10月份山西日报头版刊登了爱心家园的事迹,标题为“ 那一次影响我的一生”,4、目前爱心家园获得的荣誉有山西省慈善总会首家“慈善工作站”;团省委第二届“五四青年奖状”;“山西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中国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荣获太原理工大学改革开放三十年重大事件之一;太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称号山西省慈善总会在12月授予爱心家园为优秀慈善工作站称号,为学校、后勤、公寓争得了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寓中心将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干就干好、争就第一”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学校新时期和谐、快速、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太原理工大学

后勤保障处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二○一二年五月

第五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状况,着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等学校管理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高等教育良好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工作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高等教育组织在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做好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与自身潜能的观念。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工作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处。从高校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是为人即学生服务的过程。从教育目的的实现来看,教育工作也是依靠人即教师进行的过程。在高校管理中,尽管管理客体还涉及财、物等非人因素,尽管实现管理目标离不开财力与物力的作用,但管理活动的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实现,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在高校管理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如何充分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自觉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始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承认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小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创造最佳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2、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教育管理仍是维持传统模式,为管理而管理,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缺乏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或者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管理活力不强,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过分重视管理的权威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差异性;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学术权力被边缘化;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管理层,广大师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抑制了广大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扬。

2.2.过分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师生的差异性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以刚性手段为主,实行“一刀切”,忽视广大师生的个性差异。如在教学管理中,片面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

差异,鼓励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2.3.过分强调管理的原则性,忽视灵活性

随着高校管理日益向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发展,不少高校用外在的制度约束、引导、评价师生的行为。这种量化标准管理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科学管理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管理过程中,若果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盲目地执行规章制度,片面追求按章办事,严格有余、灵活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管理效果。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部分领导缺乏民主、科学、公正的工作作风,缺少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致使教师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形成极不和谐工作氛围,不能有效地凝聚人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创高校管理新局面

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高校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人身上,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决策、实施、监督、评价等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3.1.克服重物轻人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要解放思想,打破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重技术而不重视人的思维定势,增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树立以师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努力创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要象企业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一样,在管理中切实把教职工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3.2.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增强管理活力

不少高校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在校一级,管理活力不够。要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要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民主管理,保障师生的独立个性,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全员参与管理,自觉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这样,就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3.增强法纪意识,注重个性发展。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管理中,要依法规范管理,并着力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形成。管理者要顺应“人道”,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使管理行为符合人性,关注人性,尊重人格。要讲人情,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对待每一个人,在严明的纪律和管理权限的约束下,追求情、理、法的有机结合。还要尊重个体差异,掌握师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师生个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原理,使教学适应学生个体个性化的自然需要,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4.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两种形式

外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内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高校是进行人才生产、精神产品生产的场所,高校管理不仅要运用物质激励手段,更应同时运用制度、环境、生活等手段;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基本需要,还要不断满足他们在尊重、自我实现方面的高层次需要。要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推进激励机制创新,根据师生的需要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手段,努力满足师生的愿望,激发师生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一个持久的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

以人为本强管理 创新服务促成长(大学生村官)[优秀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