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安善社区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14-112206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9 23:30: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安善社区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怎样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温暖型的家庭,家中成员关系和谐,生活安定,给孩子丰富的爱,孩子的个性、智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冷漠型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和责任心,放任自流,会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受阻,养成任性、内向的性格。民主型的家庭,父母事业心强,家庭气氛和谐、平等、民主,孩子往往性格较开朗、好学、有上进心。

(一)、创设整洁、美化的家居环境

家居保持整齐清洁,色彩和谐,美观大方,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居室内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并引导孩子参加美化家庭环境的活动。如:把椅子摆整齐,把桌子抹干净,把玩过的玩具和看过的图书放回原处,把叠好的衣服放回衣柜,给种植的花浇水。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从小渗透了保护美好环境的教育。

(二)、处理好家庭的人际关系

家庭生活气氛要注意和谐愉快,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亲密和睦、尊老爱幼、互相关心。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以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判别标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要为孩子创设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尊重孩子,给孩子在家中以平等的地位,使用孩子在家庭中无心理压力,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爱意,在和谐、宽松、愉快、有序的氛围中成长。

(三)、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

幼儿心理认识的特点是具体形象,他们爱模仿,最容易受家长影响,所以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良好的言行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如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刚学说话还分辩不善恶、美丑,家长要引导孩子学讲礼貌的语言。成人对孩子说话要注意采用礼貌、温和的语气,少用命令的语气。

又如父母的服饰要美观大方,为孩子选择的服饰也要注意舒适合体,美观大方。给孩子烫头发、涂口红等是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美的仪态也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给孩子创设一个“小天地”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小天地”,让孩子放置图书、玩具及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孩子在小天地里自由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惜物品、整齐清洁、做事有条理等良好习惯。

(五)、在家庭中注意通过艺术活动熏陶孩子

幼儿期是美育的最佳期,孩子爱唱爱跳,爱画爱做,在荼饭后或节假日一起聚聚,让孩子表演一下在幼儿园学过的歌舞、儿歌、绘画、拼砌„„父母也要参与表演或欣赏、评价。

(六)、把家庭活动扩展到大自然和社会

在假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通过参观、游览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观察力。

202_年9月

家长怎样跟孩子沟通。

有的孩子喜欢与家长说话,每天放学总是不停地跟妈妈说今天在幼儿园早餐吃什么,午饭又吃什么,老师教了什么,还玩了什么游戏„„

有的孩子喜欢提问,常常接二连三地问这问那:“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天上的小鸟会迷路吗?”“小蚂蚁头碰头咬耳朵,是在说悄悄话吗?”

对此,有的家长很有兴趣,也很耐心听孩子说话,回答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却十分厌烦,有时甚至没好气地说:“别烦我。”

实践证明,善于与孩子进行健康和谐的沟通,容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的需求与困难,有利于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相反,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偏见,由于自己的主观片面,高估或低估孩子,有时甚至误解和委屈孩子,使孩子产生压抑的心理。

和孩子沟通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相互沟通,应由倾听开始,以对待好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说话,下面我们介绍和孩子沟通的一些做法:

1、尊重孩子是沟通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尊重孩子表示你对孩子有信心,若运用太多的挑剔、斥责、说教、警告、劝导及威胁等交谈方式是不能和孩子沟通的。

2、沟通的方式有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脸部表情、说话表情、轻轻拍拍肩、轻轻抚摸„„都是非言语方式沟通。如果我们善

于运用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将能加强和孩子的相互沟通。

3、和孩子沟通要注意察言观色,能在最短时间内察知孩子的喜怒哀乐,才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多谈论他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4、适当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与孩子一起进行小种植及饲养活动,边玩边谈,边做边谈,这是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

5、父母要注意适当安慰、体谅孩子,谅解孩子的处境,同情他们的遭遇,但这不等于溺爱、迁就,而是要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应该怎样做,避免向孩子施加压力。

6、要多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学习,在早送晚接的路上多谈,多倾听。

总之,要与孩子沟通,必须要了解孩子,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作为父母要经常知道孩子最喜欢和谁玩?孩子单独一人时喜欢什么?他最爱什么玩具?最喜欢吃什么?厌食什么?孩子有没有同情心?有没有自信心?对大人的问题是否积极回答?是否爱提问题?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如何„„家长要注意经常和孩子交谈、游戏、散步、看图书、听音乐、看电视等等,这样才能和孩子沟通好,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人们常常说,从你孩子的身上,往往可以看到当年你的为人。这是因为:

你今天对孩子随意斥骂,他明天就常常会出言伤人。

你今天对孩子以打代教,他明天往往就会用拳头来“讲理论事”。你今天对孩子的劣行迁就包庇,他明天就会明知故犯,屡教不改。你今天不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他明天就会随心所欲,独断专横。你今天对孩子的弱点热嘲冷讽,他明天就会自卑胆怯,犹豫不前。你今天对孩子贬东家讥西宅,他明天就会对别人吹毛求疵,与谁都合不来。

你今天对孩子轻诺而寡信,他明天对人就会信口开河,言而无信,不负责任。

你今天对孩子的事情越俎代疱,他明天就会事事没有主见,凡事想依赖别人。

你今天用朋友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他明天就会谦虚随和,遍得人缘,得道多助。

你今天对孩子的乖巧常说谢谢,他将来就会珍惜友情,怜老爱幼,乐于助人。

你今天对孩子的进步不吝赞扬,他明天就会赞赏别人,宽容别人,广交朋友。

你今天对他的失误给予原谅安慰,他将来就心胸开阔,体谅别人,团结大众。

202_年12月

怎样让孩子告别自私

(一)怎样让孩子告别自私

您家里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爷爷要睡觉,孩子要看电视,只能爷爷让步;女儿要吃什么东西,不管路多远,爸爸也得去买;儿子要妈妈在家,一哭闹,妈妈便一天不去上班„..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更是备受呵护和宠爱。为了孩子,很多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然而,父母的这种牺牲却可能使孩子滋生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自己快乐,而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感受的利已主义思想。如果孩子只是关心自己而很不尊重别人,那么他在幼儿园往往很难受欢迎。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1、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用能理解的语言或表情告诉孩子自己的辛苦、烦恼和不适,并且可以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

2、启发孩子的正面情感。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是由感情冲动引起的,而且行为过程带有很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从启发他的正面情感入手。正面情感包括同情心的启发:“你看那位老爷爷弯腰多吃力啊!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

3、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2—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很愿意做事。父母应利用这一特点,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启

发孩子为妈妈送去小板凳;也可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拿出糖果给小客人吃,拿出玩具给小客人玩等等。另外父母出可给孩子出一些“难题”,如“只有一个苹果,应该怎么办?其他小朋友要借用你心爱的东西,怎么办?教他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及合作。

4、温和地惩罚孩子因自私引起的攻击行为。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可以适当地惩罚孩子,但态度要温和。如:孩子抢夺了他人的玩具,就拿走他抢到的玩具,并立即明确的告诉他大家的不满,使孩子明白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严重的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即对孩子不再予以理睬,暂时让他感到没人爱护他,直到孩子愿意认错并道歉为止。并且在惩罚前后,一定要给孩子讲明“为什么”和“以后应该怎么做”。

202_年1月

为孩子插入创造的翅膀

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增加其感受力、悟性、独创性与适应性,而这些素质无论孩子将来做什么工作都是需要的。幼儿期是孩子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父母绝不能错过教育的时机。

1、为孩子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父母不压抑孩子的创造力,要鼓励孩子积极、独立地思考。有些父母对孩子管束过多,孩子吃、穿、住、行都由父母安排,稍有不合意就训斥。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被管制得规规矩矩,怎么还能去想象、创造呢!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只会做个听话的、创造力贫乏的“好孩子”。所以,父母应为孩子创设民主环境,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2、用多种形式启发孩子,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父母可以通过种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他的思维。如让孩子说出钉子的作用:钉东西、挂东西等,鼓励孩子从多种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想象、音乐、舞蹈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看图想象,父母可给孩子一幅完整的图,请他想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有时父母也可以画一些图形让孩子想象:“它是什么?”孩子想象的事物越多越好,只要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孩子所说的物品与图形完全吻合。

3、多让孩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遇到任何问题,父母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不会动脉筋、思维懒惰的人是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要让孩子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以此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消除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使生活游戏化。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别出心裁,以游戏的方法充实生活,增加生活中的乐趣和情调。如[穿衣服既从上穿,亦可以由下穿;出外散步可以正着走,也可倒着走。父母的情趣会感染孩子,使其思维更加灵活、富有新意。

202_年10月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家长学校活动。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来聊一个话—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习惯决定命运

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有这样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习惯决定命运。

让我们先来听几个小故事:

1、一个留学生的故事。(略)

2、一个应聘者的故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地毯上的纸团》。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个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可见,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3、面试 “不拘小节”,丢了分

一中国留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下了笔试的魁首,却在面试

时不注意小节而丢了分,不被录取。据报道,在近日举行的日本留学大型说明会上可以发现,礼仪逐渐成为出国前的选修课。

据了解,大部分国外学校在录用学生时除了看重其考试成绩,还会参考其面试成绩。目前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赵丽华不无遗憾地说,她的一位朋友在申请日本某一流大学时,获得了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却因为面试时的一些小细节而不被录取。事后,这位朋友给面试老师发了邮件,得到的答复是,他穿着T恤、牛仔裤前往面试,着装不妥,且在面试时态度欠佳。

4、一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

《读者》杂志,登过一篇短文,说的是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科学家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序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了细节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二、习惯不是天生的

世间万事都是祸福相倚,难易相成。最易往往是最难,反过来说,最难也可以转化成最易。那位老科学家讲的这几件“易事”,在目前也是困扰我们的难事。

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吧: 现象:

△上学路上的包装袋,剩下食物,边吃边走(不文明又不安全)△校园里的餐巾纸

△校园门口、抽屉里、教导处的校服(丢三拉四)△边玩边做作业(在校在家),影响学习效率 △乱涂乱画(自家楼道上)„„

这种坏习惯难道是天生的吗?那当然不是的,这都是——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中班家长的介绍(边玩边做作业,就让他玩,玩个痛快后在做)△侄子的故事。

习惯的养成与环境的关系: △小鹰的故事(环境影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猎人,他在一次打猎中捡回一个老鹰蛋,放在了母鸡正在孵的鸡蛋中。没过多久,小鹰和小鸡一起出世了。在母鸡的照顾下,小鹰很高兴的和小鸡们生活在一起,小鹰当然不知道

它是一只鹰,它和小鸡们一样学习鸡的各种生活本领,母鸡也不知道它是一只鹰,按照教育其他小鸡那样教育小鹰,这只小鹰一直按照鸡的习惯生活,在它们生活的地方,不时有老鹰从空中飞过,每当老鹰飞过时,小鹰就说:“在空中飞行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样飞起来。”听它这么说,母鸡每次都要提醒它:“别做梦了,你只能是一只小鸡!”其他的小鸡也一起说:“你只是一只小鸡,你不可能飞那么高!”被提醒的次数多了,小鹰终于相信它永远不可能飞那么高,小鹰再看到老鹰飞过来时,它便主动提醒自己,我是一只小鸡,我不可能飞那么高。就这样,这只鹰到死的那一天也没有飞翔过——虽然它有翱翔蓝天的翅膀和体格。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

△狼孩的故事(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出言不逊(孩子也脏话连篇)△父母在家麻将、打牌(孩子做作业,哪能专心,慢慢地就养成了做事情三心二意的习惯了)△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能遵守纪律吗?)如:放晚学时,校门口家长们的车子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声嚷嚷,有的甚至跑到校门里面把孩子从队伍中拉出就走,一下子整齐的队伍乱了套,(很多家长每天教导孩子以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遵守校规校纪,您觉得孩子会按照您的教导这样做吗?你觉得孩子会有这样的意识吗? 待孩子全部接走,校门口的地面上,什么都有,有糖纸、包装纸、瓜子壳、香烟壳、香蒂等等,这些垃圾是哪

儿来的?很多就是我们家长们的,这样的家长,您的一举一动让您的孩子看在眼里,您想想您的孩子会不会学您的样?)

所以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

三、良好习惯怎样培养

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从小培养。

(一)家庭中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1、品德礼貌习惯:

(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礼貌习惯,①出去,回来要向父母、老人问候或说:“我出去了,再见。”“我回来了”。②出门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征得同意,并让父母知道去向。③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许高声,不许顶撞。④不打扰父母。长辈工作,家人休息时要轻声说话做事。⑤吃饭时,长辈不动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独吃。⑥父母呼唤应即时答应。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⑦家里来了客人,要叫人,有礼貌。要问父母是否需要回避。⑧同学来了要欢迎,去了要送客。⑨对兄弟姐妹、亲属有礼貌。

(2)孩子在外边的礼貌常识和行为:①对人友好礼貌,懂得并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②别人向自己问话,要热情明白地回答。不能低头无语或听而不闻。③别人对自己说话要注意听,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④保持头发、衣服、仪

表的整齐清洁,⑤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遵守“七不”规范,③坐汽车给老人和怀抱婴儿的人让座。

(3)口语文明。①不说脏话、粗话,不提别人绰号。②打招呼懂得老小与辈份,不没大没小,没老没少。③与人说话口气温和,不顶撞人,不高声喊叫。

2、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每天从早到晚要做到早上定时起床,晚上定时睡觉,不睡懒觉。不因看电视而影响睡眠。保证每天9-10个小时的睡眠。早上起床后要有充裕的时间整理床铺、洗刷、吃早饭,并确保上学不迟到,上学时间也不应太早,否则,校门尚未开启,孩子在马路上游荡,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上学迟到不仅影响孩子本人和班级的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拖沓、不求上进的思想。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鞑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家长指导孩子制定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孩子认真执行。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时不看书、不玩弄其他东西。同学间交往,一定要守时,决不拖拉迟到,失去伙伴的信任。做作业时,不磨磨蹭蹭,浪费时间。

3、讲究卫生的习惯。

(结合学校春季传染病放宣传工作)

近年来,出现非典、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传播的。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

重要。

现在又是霍乱、流感等病发病期,最近欤城小学一女生突发高烧52小时内死亡。如果发现孩子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必须马上去医院求症。

4、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的习惯。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早上在校门口:喂孩子吃饭,一直送到教室里„„)

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并把这些品质习惯“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这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的。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注意的几点。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参考: 1、要明确要求,不要轻易改变。

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家长应对孩子交待得详细明确,操作性强,让孩子清楚明确,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何入手做。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确的基础上,就应严格实施,决不能只提要求,但在行动上却不加以督促。不要求孩子做到,或在遇到困难后就任孩子打退堂鼓。这样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惰性,养成无规无矩的习惯。所以要求要么不提,一旦提出,就应严格施行,毫不退让,决不轻易改变,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止。

2、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另外,据专家研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6个月,有的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对每一个习惯的培养,家长都应坚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这对家长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广大家长要不怕反复,持之以恒。下面虽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故事,但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两岁半的萌萌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她坚持每顿饭都让萌萌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萌萌非常开心。不久,萌萌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入幼儿园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3、要防微杜渐,不要听之任之。

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认为这点小事无关紧要,要防微杜渐,及时矫治。否则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时,就为时已晚了。所以家长一是要把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及时矫治,使孩子救失长善。

4、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在家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学校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戴红领巾、校徽、不吃零食、不随便扔纸屑„„

5、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前不久,一位六年级的家长在学校里打孩子,我劝他,他还不肯罢手,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老师向我告状。”接着这位家长向我讲述了孩子习惯怎么差怎么差。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

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好习惯将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家长们共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与家长们共勉

202_年11月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想办法加以改善,但往往收效不大。幼儿交往能力差与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针对个别幼儿展开个案研究,对症下药,注重从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家园密切配合入手,使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发展和提高。

案例一

一、幼儿表现:某5岁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差,尤其不善表达,不敢说话,说明一件事情时往往语句模糊不清,紧张

口吃,像要哭的样子,表现非常焦虑无助。不爱与别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极不自信。

二、调查分析:

通过与该幼儿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体弱,出生时体质较差,因此妈妈以一种补偿的心理对他加倍照顾。每到一个新班,妈妈都会特别叮嘱老师,王浩自理能力差,需老师特别照顾。每天早上入园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顾的事情,中午还要来园看孩子吃饭,对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更是不让他动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劳,有话她替王浩说,还经常笑着嗔怪浩浩:“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在日常活动中我仔细观察,他有时也会和小朋友玩得较融洽,也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但胆怯不自信。

正确的儿童观是指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析认为,王浩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而没有意识到他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缺乏对孩子人格和发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爱过度,事事包办,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改变妈妈的教养观念。

三、家园配合策略:

1、积极主动赢得家长信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耐心细致观察孩子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案例二:

一、幼儿表现:某女孩,是个安静瘦弱的5岁女孩,早上由爷爷送来后就坐到老师的大椅子上哭,任凭我们怎么哄劝都纹丝不动,这样一直坚持到十点半再由爷爷接回家吃饭、午睡。连续一个星期都是这样,我们既焦急又心疼孩子,费尽口舌却不见效。

二、调查分析:

来班近两周了,她都是由爷爷接送,从没见过她的爸爸妈妈。爷爷近七十岁了,而且耳朵也不太好用,我们沟通有一些困难。我初步分析她可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才出现这种情况。根据了解,她出生后基本由爷爷奶奶带大,该幼儿爸妈也乐得清闲。老人年纪大,又不太爱交往,把她从小圈在家里不出门。虽然注意不纵容溺爱孩子,但却是不科学的严格管教,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结果导致孩子非常胆小,不自信,害怕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出现语言表达、交往困难。

父母观是指对父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的看法。由于工作繁忙或图清闲,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这些孩子往往大多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差。这些家长缺乏正确的父母观,忽视了自己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而追悔莫及。

三、家园共育策略:

1、帮助家长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父母观

2、寻找切入点,走入孩子内心世界

孩子的个性和教育环境不同,出现问题也各不相同。通过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待,认真分析,向家长客观真诚地反映问题,引起家长重视。

2、认真观察幼儿表现,科学分析问题现象,寻求相关理论、实践支持,制定科学的个案研究计划,要持之以恒。

3、针对不同家长特点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使家长乐于接受,逐步转变家长教养观念,改善幼儿家庭教养环境。

4、热爱、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自信心。

家庭是儿童生活发展的最初场所,而幼儿园是儿童离开家庭独自参与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转折点不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及早发现了问题,科学分析,家园积极配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202_年4月

隔代教育值得关注

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各类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中,家庭的影响都大于幼儿园。再来看现在的年轻父母,不少因出国、下海经商或为自己事业奔忙,就把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形成了以隔代家庭教育为主的趋势。

祖父母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与耐心,能细心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育问题。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还要充分发挥祖辈家庭教育的优势,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一、交流沟通是转变祖辈教育观念的前提

1、聆听祖辈心声

祖辈家长大多话较多,教师要耐心倾听,用最诚恳的态度,如注视对方,点头、微笑等表示认同。这样祖辈家长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也就愿意进一步与教师交换意见了。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震心奶奶认为孩子有哮喘就给孩子穿了很多衣服,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脱衣服。然而孩子穿得太多,轻微活动后就会出汗,这时如果再脱衣服,孩子马上就会感冒。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与其奶奶进行沟通,让她了解其中的利弊,并请她放心,孩子的冷暖老师会随时关心的。多次的交谈,再从孩子的身体情况来看,震心奶奶终于转变了观念,给孩子穿上适当的衣服了。

2、讲究沟通策略

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缺点再多的孩子在祖辈眼中也是最棒的。因此,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老人们感到老师对自己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宏宏的奶奶非常关心孙孙,中午来送饭时,只要一见孙孙把外套脱了,就会大惊小怪地责怪孙孙,而对孙孙经常和同伴发生纠纷,却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和宏宏奶奶交谈时,我先夸孩子能干,知道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宏宏奶奶听了很开心,又表扬了孩子肯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引得奶奶也忍不住夸了孙子几句。然后,我再告诉她的孙孙和同伴游戏时,偶尔会有一些小纠纷,从而把奶奶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帮助孙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上来,并巧妙地提出建议,改变了奶奶以往的教育观念。

3、创设沟通的环境

我们经常召开两代家长参加的家长会,让年轻的家长介绍自己的教育方法,并让祖辈们来谈谈对年轻父母教育观点的看法,从而达到观念上的一致,每次的活动,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赞赏,家长们也很乐意相互介绍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发现班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了不同层度的提高。

二、参与活动是改变祖辈教育方法的关键

1、邀请祖辈参加园中家长学校的学习

俗话说: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行未学到。要想让祖辈们更好的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必须改变祖辈们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根据祖辈的特点,安排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介绍科学育儿知识为主,再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教授来讲课,在讲课时,多举一些生动、有说服力的、使祖辈们能去尝试的例子。班中非凡的妈妈说:“自从孩子的奶奶参加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后,包办现象减少了很多,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增加了,也变得能干了。”

2、向祖辈们开放半日活动

观看孩子半日活动,能使祖辈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好孩子。成成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经常是爷爷来接送,而爷爷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认为小孩子长大了就自然会懂了,自从看了我们的半日活动后,他深受启发:这么小的孩子,老师教得样样都懂、样样都会,真是不容易!看来,我以后也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了。

3、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制作

我们经常把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写在家园栏里,这时就会有很多的家长帮助收集,特别是我们的科常室里需要很多材料,如废旧的小家电;垒高的各种盒子、沙包等等,有很多都是爷爷、奶奶收集的,有的祖辈说:这些东西本来都是要丢掉的,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呀,以后再有这些东西一定拿到学校里来,给孩子们玩。晨晨的外公原来一直反对孩子玩螺丝刀、小榔头等工具,看了孩子在科常室里的活动后,还回去教孩子用这些小工具装赛车呢!

通过交流沟通和参与活动,祖辈家长们都感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而是家园双方的共同责任。深刻认识到在家中要和小辈多沟通,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不能在小辈教育时,去阻拦或袒护孩子。祖辈家长们还开始尝试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仅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还能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以前认为很危险的事情了;并能主动与老师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坦然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更加积极地配合。

“421”综合症豢养了什么?

“421”综合症(“421”综合症指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教育模式,对独生子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暴露出来了,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这个严峻的子女教育问题。八十年代中后期,曾有人预言,独生子女将患“421”综合症。“412”综合症的病根,主要来源于隔代教育的缺陷,或者说隔代教育使下一代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421”综合症是由于“隔代亲”这种人为心理造成的,父代和子女不管矛盾冲突多么剧烈,祖孙辈都是亲密无间的。这是由于人类对自身延存生命的一种潜在心理意识在作崇,当年老的上代一人意识到,自己生命将息,不久于人世,而替自己活下去的是自己的孙辈们,当这种强烈替代意识产生的时候,就形成了强大的“隔代亲”现象。所以,这就是“隔代亲”产生的心理根源和社会因素。

这种根深蒂固的“隔代亲”,一方面使家庭教育产生了“不作为”现象,父代人想教育孩子,祖代人可能认为太严厉了,而大加阻挠,影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甚至很多家庭的主要矛盾,往往由其它因素,上升为了对孩子的教育对立,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子女教育上的“不作为”现象。另一方面这种教育理念豢养了孩子们骄横的纨绔思想,有意无意地将孩子培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来指挥人”的阔少纨绔子弟。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哀,出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忧思。

那么,如何消除孩子们被豢养起来的阔少纨绔子弟意识呢? 首先,祖辈人和父辈人要相互沟通,统一教育孩子的思想。教育孩子是双方共同的任务,当然也是整个家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次,社会不仅要办好各种学校教育,还要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可以依靠学校教育来进行,定期不定期地开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教育好孩子,当然也要开办祖辈家庭教育短训班,教会祖辈们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尽量避免“5-2=0”(“5-2=0”现象是指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回家双休两天,便将一周学校教育效果全部抵消的现象)的家庭负面教育的影响。

其三,教育是一个多棱镜,三代或者四代人,都要相互教育,平等相处,上代人要向下代学习,下一代人,当然也要向上一代人学习。除相互学习外,还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铲除陋习。可是如今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还存在很多家长制,暴力制,独尊制„„的简单粗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会引起孩子心理偏差,从而导致孩子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一厢情愿地教育别人,那都是苍白无力的。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要消除“421”综合症,这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都要做出一些实际行动来,不能让“421”综合症害了我们的未来。

消除“421”综合症的影响,是该到像治理环境污染一样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了。

年5月

202_

第二篇:安善社区幼儿园防汛自查报告

安善社区幼儿园防汛自查报告

接县教育局转发《防汛办通知要求》的文件精神,加强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园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积极落实文件要求开展防治整治工作。确保师生及校园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校园内外排水畅通,无积水,房屋不漏雨,室外电器设施坚固完备不漏电等等,专门组织人力对全校的防汛设施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了各处防汛设施

为了确保园内在汛期不发生险情,组织相关人员对全校各处进行了安全排查。

1、排查了各教室、办公室和门窗,房顶是否漏雨,对发现漏雨的地方进行了修缮。现无漏雨现象;各楼门窗也完好,无隐患。

2、排查了学校用电设施、电源以及院内外的电器线路,结果都完好无损,无安全隐患。

3、组织人员排查了校园内的一些设施、排水道,对排水不畅通的下水道也都进行了清理,也排除了汛情隐患。

4、邀请专业人员对校外的下水道也进行了排查并清理了拥堵的下水道,排除了汛情的隐患。

二、自查了制度、应急预案和通讯网络

为了加强责任和保证汛期的通讯畅通,我园修订了相关制度,明确了相关责任;制定了防汛安全应急预案,以防备汛期险情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中的布置要求,有效地落实排险工作;

总之,经过自查,从各方面都已做好了防汛排险工作准备,努力确保汛期不发生险情。

洛川县安善社区幼儿园 202_年3月29日

第三篇:202_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202_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每一次家长来到学校,都带着一种寄托,满怀着希望,为的是什么?其实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你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教育成才。

但现在我要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个话题,你觉得什么样的“才”才是你想要的?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会让孩子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请家长讲一讲)

我们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也是培养下一代。只有一代比一代更优秀,更出色,家族才会越来越兴旺,社会也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照顾、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不能轻视。这些,不仅需要父母老师的付出,也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真正关爱下一代,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打造更洁净的环境。

既然我们的教育关乎孩子幸福的一生,那要如何做好就非常关键。所以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谈谈如何教好你的孩子,希望能为你的教育抛砖引玉,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家长多提宝贵意见。

家庭教育,在于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养成日常生活的好习惯。而这些教育,都隐含在父母对家人、对邻居、对孩子的一思、一言、一行当中。所以有必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尽量要温和、不粗鲁,坐立端正,对人有礼。(举例说明骂人的,翘二郎腿的,经常打架的)也就是说先做好自己。希望大家能和您的孩子一起学习力行《弟子规》。《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许多父母都希望能教育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却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的坏毛病,难以教化,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你自己日常的言行,已在无形中引导了孩子,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生活中,有些父母喜欢打牌,孩子便常会凑过去看;有的父母喜欢看电视,孩子也会坐在一边跟着看;父母喜欢打游戏机,孩子从小便也会打游戏;父母常常高声说话,或是讲粗话,孩子便也学了去;同样,父母身上的优点,孩子也会模仿,我们在孩子的身上,不难看到父母的影子。

所以在孩子面前,要保持讲话行事都能温和、恭敬、孝顺。虽然夫妻之间偶尔也会有矛盾,但生气的时候应该避开孩子。展示给孩子的,应是父母恩爱和乐的一面。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

你并不用说什么要他孝顺你们的话,只是用自己对长辈的行为启迪孩子的孝行。平时吃用的东西,遇到好的,总是很自然的第一个想到长辈。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什么东西,也是让孩子亲自送到他们手里。在爷爷奶奶等长辈家,要鼓励孩子听话、有礼貌、多干活,让老人开心。

举个例子:一位父亲,在孩子被欺负时,气愤地对孩子说:「下次如果再有人打你,你就狠狠地打他,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爸爸负责。」孩子记住了爸爸的话,怀着一颗报复的心,从起初的还手,变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马上反击。而且打人时还不留情,出手很重。虽然他少被挨打了,可他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力,心也越来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暴力和争斗,却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和谐。如果我们的家长都教育孩子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不能打架,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很乖巧的、很有爱心的。

还有,有的家长没有教孩子跌倒后学着自己爬起来,也没有让孩子感受跌倒并不值得恐惧,应该自然、勇敢面对。孩子也不懂如何走,能不碰倒椅子,如何避免受伤。反而在跌倒时责怪起椅子来,将责任向外推。这样,孩子便可能养成一种习惯,遇到问题总喜欢责怪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无法改正、进步。

遗憾的是我们现代年轻的父母多注重子女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练,忽略了孩子根本的教育。但有没有这基础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两个新分配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甲和乙,学业成绩是同样的优秀。但试用期过后,单位只留下了甲,却没有给乙转正的机会。为什么呢?

我们看一看甲乙的表现:

甲到办公室后,微笑而有分寸地与同事和领导打招呼,在工作中言语有礼,称呼冠师,尊敬每一个同事。工作之中常常热心帮助大家,大到电脑故障的解决,小到提重物,擦桌扫地,样样干得。同事们也因此都乐于在工作中教导和提示这个新来的小伙子„„

乙呢?不论是到达还是离开办公室对谁也不打招呼。对于单位的长辈直呼其名,态度随便。有时同事需要帮忙时,他往往是视而不见。就连午餐也是大家都点好菜后,他才来,还有人未吃完时,就无故提早退席。常常令大家感到另类、不易交流、不好合作。

甲乙的差别实际上就在于有没有接受过基本的、点滴的、做人的教育。因此,乙的职场生涯从一开端就跌跤了。

这仅仅是一个小例子。在幼童阶段进行的德行培养、做人教育和生活学习习惯,其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远比此例所讲的要重大且深广得多。

所以,幼儿时期的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为孩子们播下良好的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好的行为;播种了良好的行为,就会收获好的习惯;播种了良好的习惯,就会收获好的命运。

至此,什么样的孩子才叫成才呢?我们应该自有定论了? 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四种人)现在国家提倡和谐社会,而这个和谐的基础首先应该是家庭的和谐。“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孩子教育好了就有了希望,否则,挣再多的钱,你培养了一个败家子也会一败涂地的。所以现在多数人认为,宁可少挣点钱,也要把孩子培养教育好,因为培养好一个孩子是用多少钱都不能买到的。

再有就是多沟通,才能心领神会

没有与孩子沟通好,温暖他的身心,却经常打骂,也不利孩子的成长。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可表达的方式却总是以埋怨的口气:「你这小孩怎么回事,人家某某家的孩子比你乖多了。」或者,回来便问:「今天是不是又在外惹事了?」「你这小孩,看到你我就生气」等等。虽然父母是希望孩子变好,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他又怎么懂得爱人,与人和睦相处呢?

有家长经常说,看孩子在学校多听老师的话,在家就不行了。我的回应便是:那都是家长贯的。不知家长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现在有许多的老人说自己有了孙子就变成孙子了,而把孙子当成爷爷来看待,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对父母不孝,懒惰,自私自利,任性,在家是小皇帝,唯我独尊等。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孝”和“爱”,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杀死姥姥的)

而我们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相信您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是可造之材。

(在此,我为大家提供一个网站:大方广公益网)

以后我校将利用每周二下午2:00向大家播放有关的教育视频,幸福人生讲座,从中家大家教育孩子的方法,还可以利用交流和分享教子经验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希望家长能随时到学校来听课,交流。

学校、家庭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占据了学生的绝大部分的生活,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家校合作互动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目的是以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

让我们用爱心,爱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家园,只有孩子好了,一个家才能真正好;只有孩子好了,一个国家,也才能真正繁荣富强起来!

第四篇: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家长学校活动。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来聊一个话—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习惯决定命运

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有这样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习惯决定命运。让我们先来听几个小故事:

1、一个留学生的故事。(略)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小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在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要拒绝我?”“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谁会相信,你们就为这点小事而放弃一个自己急需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因此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嘛那么较真?我以后改还不行?”

“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

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还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托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佣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中国古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一个应聘者的故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地毯上的纸团》。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个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可见,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3、面试 “不拘小节”,丢了分

一中国留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下了笔试的魁首,却在面试时不注意小节而丢了分,不被录取。据报道,在近日举行的日本留学大型说明会上可以发现,礼仪逐渐成为出国前的选修课。

据了解,大部分国外学校在录用学生时除了看重其考试成绩,还会参考其面试成绩。目前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赵丽华不无遗憾地说,她的一位朋友在申请日本某一流大学时,获得了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却因为面试时的一些小细节而不被录取。事后,这位朋友给面试老师发了邮件,得到的答复是,他穿着T恤、牛仔裤前往面试,着装不妥,且在面试时态度欠佳。

4、一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

《读者》杂志,登过一篇短文,说的是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科学家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序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了细节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二、习惯不是天生的

世间万事都是祸福相倚,难易相成。最易往往是最难,反过来说,最难也可以转化成最易。那位老科学家讲的这几件“易事”,在目前也是困扰我们的难事。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吧: 现象:

△上学路上的包装袋,剩下食物,边吃边走(不文明又不安全)△校园里的餐巾纸

△校园门口、抽屉里、教导处的校服(丢三拉四)△边玩边做作业(在校在家),影响学习效率 △乱涂乱画(自家楼道上)„„

这种坏习惯难道是天生的吗?那当然不是的,这都是——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习惯的养成与环境的关系: △小鹰的故事(环境影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猎人,他在一次打猎中捡回一个老鹰蛋,放在了母鸡正在孵的鸡蛋中。没过多久,小鹰和小鸡一起出世了。在母鸡的照顾下,小鹰很高兴的和小鸡们生活在一起,小鹰当然不知道它是一只鹰,它和小鸡们一样学习鸡的各种生活本领,母鸡也不知道它是一只鹰,按照教育其他小鸡那样教育小鹰,这只小鹰一直按照鸡的习惯生活,在它们生活的地方,不时有老鹰从空中飞过,每当老鹰飞过时,小鹰就说:“在空中飞行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样飞起来。”听它这么说,母鸡每次都要提醒它:“别做梦了,你只能是一只小鸡!”其他的小鸡也一起说:“你只是一只小鸡,你不可能飞那么高!”被提醒的次数多了,小鹰终于相信它永远不可能飞那么高,小鹰再看到老鹰飞过来时,它便主动提醒自己,我是一只小鸡,我不可能飞那么高。就这样,这只鹰到死的那一天也没有飞翔过——虽然它有翱翔蓝天的翅膀和体格。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狼孩的故事(环境影响)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据记载,本文提及的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间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辛格的妻子去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之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出言不逊(孩子也脏话连篇)△父母在家麻将、打牌(孩子做作业,哪能专心,慢慢地就养成了做事情三心二意的习惯了)△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能遵守纪律吗?)如:放晚学时,校门口家长们的车子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声嚷嚷,有的甚至跑到校门里面把孩子从队伍中拉出就走,一下子整齐的队伍乱了套,(很多家长每天教导孩子以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遵守校规校纪,您觉得孩子会按照您的教导这样做吗?你觉得孩子会有这样的意识吗? 待孩子全部接走,校门口的地面上,什么都有,有糖纸、包装纸、瓜子壳、香烟壳、香蒂等等,这些垃圾是哪儿来的?很多就是我们家长们的,这样的家长,您的一举一动让您的孩子看在眼里,您想想您的孩子会不会学您的样?)所以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

三、良好习惯怎样培养

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从小培养。

(一)家庭中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1、品德礼貌习惯:

(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礼貌习惯,①出去,回来要向父母、老人问候或说:“我出去了,再见。”“我回来了”。②出门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征得同意,并让父母知道去向。③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许高声,不许顶撞。④不打扰父母。长辈工作,家人休息时要轻声说话做事。⑤吃饭时,长辈不动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独吃。⑥父母呼唤应即时答应。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⑦家里来了客人,要叫人,有礼貌。要问父母是否需要回避。⑧同学来了要欢迎,去了要送客。⑨对兄弟姐妹、亲属有礼貌。

(2)孩子在外边的礼貌常识和行为:①对人友好礼貌,懂得并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②别人向自己问话,要热情明白地回答。不能低头无语或听而不闻。③别人对自己说话要注意听,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④保持头发、衣服、仪表的整齐清洁,⑤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遵守“七不”规范,③坐汽车给老人和怀抱婴儿的人让座。

(3)口语文明。①不说脏话、粗话,不提别人绰号。②打招呼懂得老小与辈份,不没大没小,没老没少。③与人说话口气温和,不顶撞人,不高声喊叫。

2、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每天从早到晚要做到早上定时起床,晚上定时睡觉,不睡懒觉。不因看电视而影响睡眠。保证每天9-10个小时的睡眠。早上起床后要有充裕的时间整理床铺、洗刷、吃早饭,并确保上学不迟到,上学时间也不应太早,否则,校门尚未开启,孩子在马路上游荡,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上学迟到不仅影响孩子本人和班级的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拖沓、不求上进的思想。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鞑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家长指导孩子制定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孩子认真执行。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时不看书、不玩弄其他东西。同学间交往,一定要守时,决不拖拉迟到,失去伙伴的信任。做作业时,不磨磨蹭蹭,浪费时间。

3、讲究卫生的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4、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的习惯。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早上在校门口:喂孩子吃饭,一直送到教室里„„)

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并把这些品质习惯“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这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的。

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注意的几点。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参考: 1、要明确要求,不要轻易改变。

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家长应对孩子交待得详细明确,操作性强,让孩子清楚明确,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何入手做。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确的基础上,就应严格实施,决不能只提要求,但在行动上却不加以督促。不要求孩子做到,或在遇到困难后就任孩子打退堂鼓。这样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惰性,养成无规无矩的习惯。所以要求要么不提,一旦提出,就应严格施行,毫不退让,决不轻易改变,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止。

2、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另外,据专家研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6个月,有的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对每一个习惯的培养,家长都应坚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这对家长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广大家长要不怕反复,持之以恒。下面虽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故事,但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两岁半的萌萌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她坚持每顿饭都让萌萌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萌萌非常开心。不久,萌萌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入幼儿园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3、要防微杜渐,不要听之任之。

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认为这点小事无关紧要,要防微杜渐,及时矫治。否则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时,就为时已晚了。所以家长一是要把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及时矫治,使孩子救失长善。

4、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在家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学校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戴红领巾、校徽、不吃零食、不随便扔纸屑„„

5、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前不久,一位六年级的家长在学校里打孩子,我劝他,他还不肯罢手,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老师向我告状。”接着这位家长向我讲述了孩子习惯怎么差怎么差。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好习惯将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家长们共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与家长们共勉

202_年11月

第五篇:幸福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

幸福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培训课程提纲

一、0~6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忽视学龄前儿童智力开发培养是中国家庭最大的误区。

幼儿心理学——解读宝宝的行为习惯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为健康的体质打基础的时期

解读儿童的敏感期

二、大脑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养育好孩子的“第二生命”

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三、做合格的父母——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爱的教育

——成人爱的质量决定了儿童的成长质量,所在要搞清什么是真正的爱,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程。

用爱心陪伴孩子成长

-——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有应该对孩子说,我爱你,就爱你本来的样子。

教育孩子,父母的思想素质,品质是第一位的。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

做父母是自己走向人生成熟的开端,为自己和孩子不断的去完善和丰富自己,使自己逐步走向成孰。

安善社区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