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顺庆区健全四大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四大难题”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14-776181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30 16:59: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顺庆区健全四大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四大难题”

顺庆区健全四大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干部

培养管理“四大难题”

今年来,顺庆区按照省委和市委要求,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健全培养关爱管理激励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收获真情、收获民意、收获方法、收获成长。

一、健全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破解“重使用、轻培养”问题。一是加强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农村政策、农村法律法规、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知识培训。今年来,区委组织部对68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选派省市培训24人,切实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二是压担培养。采取下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让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学有任务、做有目标、干有劲头。组织部门积极督促乡镇街道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质性村级事务分工,主动地参与村级具体工作,积极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中心工作、处理村内矛盾和问题、组织参观工业企业、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季度撰写5千字以上的工作笔记,要将所做的工作、办理的事务、为村民解决的各种难题记入民情日记中。三是结对帮带。把做好帮扶引导,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落实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建立乡镇领导、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同时联系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的“3+1”帮扶机制。目前,全区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143对。

二、健全全方位关爱服务机制,破解“重要求、轻关爱”问题。一是落实政策待遇。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干部保险办理工作的落实,多次牵头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召集财政、社保、保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大学生“村官”保险待遇落实兑现工作协调会,对照选聘工作政策要求,逐项确定了责任单位、具体操作措施和时限,确保了全区今年新选聘的80名大学生村官保险办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解决生活问题。要求相关乡镇街道为他们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并妥善解决食宿问题。一些乡镇还为他们配置电饭煲、煤气灶、热水器等生活必需品,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舒适环境。金台镇为确保安全实行女大学生村官相对集中居住。三 是搭建交流平台。建立“QQ群”,开设“博客”,定期召开座谈会,引导他们围绕学习事、村务事、心里事、创业事、疑难事等进行互动交流。新建街道兵马堂社区主任助理王琦为社区建立电子户籍档案,潆溪镇弯柏树村主任助理王磊把农村医保政策送到村民手中……等先进典型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介,大力宣扬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大学生村官杜翼情牵农村困难群众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经《南充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引起了良好反响。

三、建立科学化管理考核体系,破解“重选聘、轻管理”问题。一是制定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顺庆区大学生村(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细则》分八章四十四条,结合全区实际,从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教育培养、考核奖惩、待遇保障、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细化。二是加强日常管理。要求他们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每半年向乡镇党委、政府述一次职。同时,为融洽大学生“村官”与村 民的关系,更好地体味农村生活,熟悉基层工作,为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记事本》,以便记录“民声民意、办理事项、处理结果、成长心得、群众评议”等内容。三是强化考核考评。制定了《大学生村干部履职情况考评办法》。年终,先由村“两委”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让大学生“村官”进行述职,由党员和村民代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由乡镇党委结合对村“两委”干部的年度考核,根据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绩效考核,作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的等次评定。乡镇党委将考核结果报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派出考察小组对推荐人员逐一进行考察,并形成详实的考察材料,经部务会审核把关后确定评优人选。

四、健全制度化激励表彰机制,破解“重扎根、轻出口”问题。一是引导施展才华。把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全区政策支持范围,探索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他们提供小额创业贷款,支持他们创办致富项目。搬罾镇干堰塘村村委员会副主任蔡博在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的基础上,以“集中居住、退房还耕”为模式,动员和引导群众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年增加农民收入30余万元。二是积极开辟出路。落实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加分政策,鼓励他们参加公招考试。全区先后有20余名村官通过考录进入了公务员、事业编制干部队伍。三是建立成长机制。坚持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注重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两委”主要干部。目前,全区有56名村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143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其中,当选村支部副书记的34名,当选村委会副主任的114名,担任村“两委”委员的148名。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难题一: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正确调处考验智慧

矛盾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短得多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动态调处社会矛盾,既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也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正视这些矛盾,想办法、解难题、促和谐。

难题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 科学协调体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时有发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课题。理性看待利益矛盾,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中正常存在的现象。“大众”与“小众”的利益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难题三:服务意识关系宗旨 关键在于尊重群众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应该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难题四:大家事情大家来办 形成合力事关全局

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扩大群众参与度,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的一项管理创新。

其新解是,社会管理需要创新与加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点是根据我国国情所确立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都要坚定正确的方向与立场。要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就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要通过健全的制度与机制予以保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就是要在观念上有个全新的认识,就是要在管理方法上提高能力,就是要有全局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是要让社会增添和谐的氛围。说到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其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围绕这8点意见开展工作,只有在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机制上下工夫,只有努力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那么就能化解多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就能增添人民群众对

社会管理的认同感,就能让社会管理造福社会,造福于人民,就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克服我们共同面临的困难,就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由此,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这个社会在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前行,国家何不昌盛,人民何不感到幸福?

有限责任的社会意义

这原是一个经济概念,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十分有价值

无论个人或群体的行为都会有不同方面的影响,对行为的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会影响持续性

恰如其分的认同和否定,有限度的承担会把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社会的稳定性,持续性无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以点带面,片面夸大的评价机制,脱责过责的极端思维放大了事实,违背了规律,也压缩了空间,抑制了活力,尤其是放大了风险

有限责任要求细化显化责权利,且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无疑是一个先进的模式,这对社会创造力的释放有积极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化解突出问题

《瞭望》:2011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陈冀平:2011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狠抓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深化平安建设,为庆祝建党90周年、实施“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为指导全国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

管理体系,并充分发挥对全国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专门召开了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等作了认真的研究部署。

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看,主要强调积极推动全国各地及各综合试点城市从实际出发,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探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力争使各综合试点地区用一至两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深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经验和借鉴。基本原则主要有: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坚持依靠群众,服务民生;坚持固本强基,健全网络;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建设;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由于社会管理概念很大,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因此,在对综合试点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的考虑上,侧重于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根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综治工作会议精神,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包括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等要求,同时,针对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互联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一是要求各地及各综合试点地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本地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责任奖惩;成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政法各部门及纪检、组织、编制、发改委、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要求各省(区、市)加强对所辖全国综合试点地区工作的指导督导,组织协调综治委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要求中央综治委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任务,研究制定推进所承担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积极参与对全国及全国综合试点地区相关工作的联系指导。

三是要求各地及各综合试点地区建立专兼职的社会管理队伍,大力加强和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社会治安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四是要求各地及各综合试点地区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是要求各地及各综合试点地区抓住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契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行立项管理,进行项目化建设。

多策并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瞭望》:还有哪些方面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

陈冀平:除了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2011年,我们的工作还将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实施为契机,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突出加强行政调解,推动部门履行职能化解矛盾。

具体来看,包括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在决策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征地拆迁、劳动纠纷、医疗纠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排查调处工作,针对其中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召开全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经验现场会交流经验,等等。

第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当前形势下,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多部门、多警种协同作战,深入开展集中打击行动,严厉打击、严密防范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切实将严打精神贯穿于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依法严惩一批严重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强大震慑态势。继续深入开展全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行动,全年拟适时组织两次暗访督查。

另一方面,要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等方面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大力加强基层党政组织,逐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项措施,不断改进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具体来说,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

重点抓好村居(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综治工作站(室)建设,完善和规范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发挥其基层服务管理平台的联动功能。□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一是提高人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管理者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三是强化对社会管理者权力的监督;四是形成人人参与和管理社会的机制

习近平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习近平指出,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习近平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使那些适合基层工作、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留在基层,让那些在基层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使用。要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

习近平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

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篇:破解四大难题坚持四个常抓(模版)

破解四大难题坚持四个常抓

当前,各地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是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主要抓手,创新思路,增添举措,比拼争先,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要客观估价成绩,清醒认识问题,科学制定措施,扎实推进提升。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难”:

一是建设资金筹措难。新农村建设中缺乏资金支撑是当前最大的难题,特别是贫困地区,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带动力不强。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政府投资,主要依靠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彻底解决资金难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村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化解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困难。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的任务,必须集中精力、下大力气,锲而不舍地抓好。

二是旧村改造推进难。旧村改造是各地新农村建设最普遍、最难解决的难点,也是群众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们不能把旧村全部拆除,依次建新房,搞硬化、绿化、美化,这些做法不切合实际,也不符合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新农村建设要达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的要求,实施旧村改造是关键举措,也是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治本之策。目前,旧村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全面推进的任务很艰巨,困难也比较大。加之各地情况不同、差异大,也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索,全面推进旧村改造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主体作用发挥难。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政府和各级组织出点子、想办法、攻难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处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地位。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农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大部分还处在等待观望状态,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这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是长效机制监管难。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巩固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非常重要,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难度非常大,前建设后破坏、前整治后反弹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何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如何把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这是农村各级组织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地的现实问题。

要全面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抓关键、攻难点、树亮点,在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上实现突破。

一是要抓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的关键举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培植稳定财源,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良性互动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带动力和发展力。

二是要抓基础,改善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最现实、群众最期盼的就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思路,以农村水、电、路、渠、讯为重点,健全完善公共设施,采取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见效一批的办法,制定相关奖补政策,积极稳步地推进旧村改造。要从解决环境脏、乱、差入手,清理“三堆”,治理“三乱”,美化“三口”,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条件,引导新农村建设点、线、面全面提升和突破,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三是要抓保障,优化服务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变领导为引导,变管理为服务,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提供保证。要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平台,以农民休闲园为拓展,突出医疗卫生、市场信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物资供应、金融信贷等重点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下乡的各类活动,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要抓管理,健全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级一级抓、一届一届抓。要着力加强对新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特别是要配好配强新农村负责部门人员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树立抓管理与抓建设同等重要的思想,积极探索新农村长效化考核管理机制,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要加快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机制,建立农村保洁员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效。

第四篇:健全机制破解难题完善基层社会管理

健全机制破解难题完善基层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重在基层,只有打牢基层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座大厦才能牢牢矗立。结合西湖区的实际,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就要健全四项机制,破解四大难题,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机制。地方党委和政府是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应将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列入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方面,以加强考核为“指挥棒”,制定和完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的比重,充分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加大投入为“助推器”,加大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的保障力度,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并且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保证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健全和谐社区建设机制。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细胞,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基础性工

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应在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提升社区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水平等方面下工夫,推进社区治理结构体制创新、社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培育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和保障体制创新;健全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健全社区稳定调处机制,营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区环境;健全社区考核评议机制,强化科学和社会意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健全社区财力保障机制。

健全整合协调参与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要将各有关部门工作机构下设、工作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使之真正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建立健全各类机构分工负责、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协调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办事效率;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积极发动共青团、妇联、工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中来;建立较为完备的激励机制,对于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褒奖。

健全管理手段创新机制。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管理手段不能一成不变,唯有创新、创新、再创新,社会管理才能得到不断加强。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使各项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全力建设“法治城区”;重视对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进一步发挥政府网站、社区QQ群等平台作用,创新使用官方博客、微博等手段与群众沟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更新群众工作理念,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由单一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管理转变,逐步实现从事后处置、被动应付向事前预防、主动掌控转变。

在健全四项机制的基础上,还要下大力气破解四大难题。

加大城市整治力度,破解各类隐患难题。大力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破解火灾隐患多的难题;大力实施以集贸市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为“点”、以道路为“线”、以社区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开展“节点改造”、“店招整治”、“美化亮化”等工程,破解老城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难题;健全社会治安治理网络,有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等行政执法,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破解改善民生难题。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深入开展“送政策、送贷款、送岗位、送培训、送温暖”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创业指导等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征缴和管理,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生活救助、社会互助、法律援助、残疾人就业援助八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群众。

加大解决问题力度,破解维护稳定难题。把化解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托区平安联创中心,实行矛盾纠纷大排查,完善大调解机制,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大化解”。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以“每天一走访、每周一夜访、每月一约访、每季一查访、每年一评访”为内容的“五访”活动,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民情夜访理事会”,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及时把各类问题解决于基层、消化在当地。

加大人员管理力度,破解有关人群管理难题。把流动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公平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探索在流动人口较多、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和单位,进行居住证制度试点,建立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站,全面落实“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的措施;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第五篇: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四大新思维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在中央这一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借力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丰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省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新思路、新措施。《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决定》的出台,便是对这些新思路、新措施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从强调加大对“三农”投入到强调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从强调项目、资金扶持“三农”到强调人的发展,从鲜谈规划到强调规划先行,再到扶贫工作和农村文化体制建设思路的创新,这些均体现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以后,我省“三农”工作的全新思维。下面,我们就从四个主要的方面来解读这些新思维、新举措。

新思维之:公共财政阳光普照

建设新农村,对政府而言应该认真落实“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战略,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财政体系带有向城市倾斜的特点,因此,《决定》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着力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

《决定》原文: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长效机制。

●加快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各级财政支持范围,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向山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确保投入逐年增长。2006年起,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也要高于上年,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

《决定》解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向城市倾斜,财政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不足,是导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重要原因。如果说,在国家工业化初期,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历史的必然趋向;那么,当我国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历史的必然。

目前,我省的gdp已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已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这就必须把以往城市居民独占大头的公共财政支出,逐步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让公共财政阳光逐步照耀广大农村。要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向农村倾斜。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包括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广播电视在内的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多年的实践证明,改善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光靠农民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和支点,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不断扩大政府支持“三农”的规模和力度。让农村也逐渐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的温暖,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逐步解决农民遇到的“读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和养老保障等问题。

新思维之: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对许多农村居民而言,规划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词汇。确实,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决定》提出,规划先行,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体现了我省对“三农”工作认识的深入,是我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体现。

《决定》原文:

●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原则。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发展。

●各地要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方便生活、美化绿化环境、节约保护耕地出发,切实加强镇、村规划工作。抓紧编制完善镇(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发展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尤其要以村委会为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等农村各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村庄建设规划应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宅。各级政府要拨出专门经费用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农村基层,切实帮助农村搞好建设规划。未完成建设规划编制的村,原则上应暂缓农房建设审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省要管到县、市要管到镇、县要管到村,层层抓落实。

《决定》解

顺庆区健全四大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四大难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