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202_师德建设三年发展规划18.9.24
图们市凉水镇中心小学校教师师德建设
三年发展规划
(202_-202_)
根据《图们市凉水镇中心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优化师德教育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激发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精业意识,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此规划。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现有教师32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女教师16人,专任教师19人,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12人,州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
2、发展优势
教师队伍具备发展潜质。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学历层次高,可塑性大,专业发展意识强烈,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在学校的规范管理、科学引领下,能够认真履职尽责,热爱教育事业,具备了塑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基本条件。
3、发展劣势
教师队伍存在两极化现象,多年从教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多数已经从事后勤或专任教师工作。另一方面骨干教师队伍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班主任和音、体、美专任教师普遍为工作一至三年的新任教师,对师德师风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师德培养目标任务
(一)202_-202_学年度
1、工作目标
研究师德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部署学校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重点开展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制订师德的底线要求,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师生调研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活动,宣传校内外师德典型和师德先进事迹。
2、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学习、认识、探索阶段。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师德建设的精神实质,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部署师德建设项目的主要工作。重点组织 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学习教育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重点,分五个专题逐步进行:
1、政治信仰、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2、法律知识、法制观念、依法执教专题;
3、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态度和作风专题;
4、教育观、学生观专题;
5、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专题。
开展系列师德建设活动:如教师政治学习、党员教师主题党日活动、教师读书系列活动,益智课堂、“1+5高效课堂”教学竞赛、师德演讲等师德建设活动。
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校内外师德先进典型和师德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提供思想、理论保障。
(二)202_-202_学年度
1、工作目标
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有关系列活动;制订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师德规范,修订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实现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更加深入研究师德建设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特别在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和环境建设上有所创新突破;各部门可在结合学校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固化师德建设的理念和行为,探索运行师德建设工作监控体系。
2、具体措施
第二阶段:实践、深化、提高阶段。
继续开展系列师德建设活动:如教师政治学习、党员教师主题党日活动、教师读书系列活动,益智课堂、“1+5高效课堂”教学竞赛、师德演讲等师德建设活动。
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师德规范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实现师德规范主要内容的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探索师德建设更深层次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探索师德建设工作运行监控机制。
(三)202_-202_学年度
1、工作目标
总结前两年师德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创新,提升建设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师德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师德建设水平上新台阶。
2、具体措施
第三阶段:规律、理论、机制阶段。
总结前两个阶段师德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创新,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构筑具有凉水小学特色的品牌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把师德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发展和教师培养规划,全校一盘棋,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真正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学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师德建设工作。形成党政领导负总责,行政各负其责、协调一致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
2、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全程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加强对全体教职工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的师德先进典型的宣传,举办“本色+特色”为主题的各种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形成人人重师德,处处讲师德的良好氛围。
3、完善师德考核和评估制度,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领导评教对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装入教师本人师德档案,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教师资格认定、培养培训、职务评聘、评优晋级、岗位聘任等重要依据。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和教师职务评聘等项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在骨干教师评定、职称晋升中实行“绿色通道”。对有严重失德行为、造成后果影响恶劣的教师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4、全方位加强监督。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共产党员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
总之,通过三年的师德建设工作,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凉水小学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三年之内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202_年9月 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郭 君(校长)
副组长:李志龙(副书记)
成 员:杜万海(教导主任)、刘田田(科研主任)、周宏佳(工会主席)、吴劭洋(大队辅导员)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大溪边乡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现代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化教学设备、各种教学仪器装备均有所改进。学校已构建了校内电话通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电脑控制的校园音响系统。学校教育信息网也已建成现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建有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8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现在,教师们大多数均已通过区级计算机过关考核。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目标
硬件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继续管好用好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三的资源。
4、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软件发展目标:
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2、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继续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对已有的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之内,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5、开展课题实验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指导方针是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
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五、实现信息化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依据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切实做好全体成员信息技术的考核和评估,以此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学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思想上促使他们观念更新,在行为上促使他们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教务处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要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规范师生上网行为,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7、加强维护:时刻注重校园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篇:特色学校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庐江县希望小学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202_·9--202_·1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为发展思路,以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创建特色品牌学校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学校办学工作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本学特色的发展机制,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校规范发展、生态发展、特色发展。
一、学校概况
庐江县希望小学位于中国最美村镇的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迎河街,学校的前身是汤池小学(学校始建于1926年),并几经易名,数迁校址。于1992年11月在上海造币厂的捐资带动下,改扩建为“庐江县希望小学”,校名由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题写。现有在校学生202_余人(含幼儿园375名幼儿),分32个教学班和7个幼儿教学班。
在职教师64人(其中有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5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其中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52人)。教师中获省级以上表彰的达8人次,市级以上表彰的有3人次,有安徽省省级课题鉴定专家评委库成员2人,现任教师中有市级教坛新星各1人,县教学能手8人,并有七人次先后获县课堂教学评优一、二等奖,有一位教师的新课程教材典型课例教学光盘两次在全省推广。
学校立足校本培训,重教研、抓科研,先后承担一项全国小语会课题和一项全国教师基金会课题,三项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五项省级课题、六项市级课题的实验工作,有三项课题实验成果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成果评选“特等优秀”和全国“十一五”优秀实验成果评选一等奖以及安徽省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教师中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有数十篇论文省、市级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我校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希望小学”。安徽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省安全文明小区示范点”、“省家教名校”、省关心下一代单位;巢湖市“首届文明单位”,市、县“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集体、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理念
我校以“尚德、博学、勤勉、多思”作为校训,始终坚持“ ”为办学目标,建立“领导政德、教师师德、学生品德”三德体系,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希望,感恩,做更好的自己”的理念,突出“名师立校、科研兴校”的学校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农村教育和希望小学特色的示范学校。
三、发展目标
1、学生发展长远目标:希望·感恩,做更好的自己
近三年发展目标: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心理健康、勤奋自立。
2、教师发展长远目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近三年发展目标:自主表现人的独立、主动、自治和创造。发展体现在生命境界的提升、智慧的增长、才能的提高。
3、学校发展长远目标:名师立校、科研兴校
近三年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让教师在培养学生中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
四、重点任务
1、特色内涵丰富和发展
制定了教育科研为特色学校创建的措施,包括:以理念引导行动,以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校领导的课改带头作用,赋予教师课程改革探索权力;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学期课程改革计划,实现课程改革立体化;多举措培育亮点项目,以亮点项目促特色创建;拓展校本课程领域,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省、市 “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化校本评价制度改革,以教育行为转变促特色创建。
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纵横信息化学习研究实验先行示范学校,庐江县安全管理示范学校,庐江县“巾帼文明岗”,庐江县学生路队先进单位,第四届庐江县少儿书信文化活动组织奖,庐江县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汤池镇综治先进单位。陈流老师辅导学生在纵横输入大赛中火全国一等奖,孙慧玲老师获得安徽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何金萍获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并被评为庐江县教育新闻人物,严中文老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辅导学生在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凌潇潇同学获全国“天才杯”少儿大赛一等奖,黄昆获县讲红色故事比赛三等奖,何铸成在县交通演讲大赛获二等奖,在书香校园课外阅读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师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习作四十多篇。我校乡村少年宫开设的舞蹈、中国象棋、跳棋、软硬笔书法、剪纸、纵横输入兴趣班等活动班,工作扎实,活动规范;我校还开展书信大赛,经典阅读,远足磨练意志等活动,这些举措和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向特色方向发展。我校在庐江县县委组织部和文明委联合举办的“中华红色诵读展示大赛”二等奖,“纵横信息”兴趣活动小组学员应邀到北京、广州、香港交流学习。
我们深知,只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等各方面工作趋向最优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才能打造出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学校。
2、课程建设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以“创新”为专题的教育活动:(1)“我是创新小能手”手抄报评比活动:
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留心观察植物生长,感受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按时组织“我是创新小能手”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2)观察笔记:
由班主任通过集体指导、典型示范、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劳动实践中碰到的有关技能操作、基本知识作精心讲解;通过学生劳动实践与操作,等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填写劳动实践卡片,并作好相应的观察与记录。
(3)“种子贴画”评比活动:
本着“依托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美术教师的精心指导,及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按时组织“种子贴画”评比活动。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而且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围绕我校办学特色,对校园甬路两侧、卫生区、室内环境、各专用室,进行布置。重点抓好校园文化的积淀,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切实增强校园育人功能。、教师队伍建设
办学特色来源于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办学特色建设任务,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完成。把办学特色的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鲜明的办学特色才有可能形成。
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作为中心职责。引导教师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二是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三是从时代的角度在群体中看待自己。科学地设计自己。每位教师一步步提升自己,享受不断进步的喜悦,成就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动力。教师要学会“改变思维”,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勇敢地超越自己。一个自主发展的教师,要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4、教育科研
⑴、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能适应教改需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准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新课标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法新探、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每周例会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⑵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①建立主管校长亲自抓,教研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落实抓,教师主体参与的四级研究网络,坚持相互听课,说课,评课,强化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②加强 对 “双常规 ”、远教、实验教学、图书开放的指导和教研。对各项工作的督查、反思、改进、总结每学期不少于2次,坚持务实性、合作性、科学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③树立“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构建集智式备课、对话式上课、沙龙式评课、反思型教研模式,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⑶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⑷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市级课题《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农村小学专题实践活动的研究》和省级课题《小学汉语在线“五步三阶”快速阅读实证国际协作研究》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①结合工作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建立研究基地,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把课题研究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②各教研组在课题的引领下,要确立本校、本组的研究课题,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力争早出成果。
③任课教师,在校、组课题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论文、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勾。
⑸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⑹在学期中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提出改进意见,交流对话,评估教学教改情况,达成共识,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信息互动平台。⑺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5、信息化应用
(1)重点加强班班通设备培训。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和远程教育能力;三是做好使用培训工作,每班都发有白板使用记录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提高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过90%以上,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要收集一些与教师有关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公室和在校内公用微信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学习。
6、学校治理
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获得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在学校特色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努力培养如下关系:
(1)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2)师师之间体现朋友之意、亲人之情。
(3)师生之间:体现师长的奉献之爱、真诚之爱、真情之爱;做学生的良师诤友,对他们满腔热情地引导、循循善诱地启发、耐心周到地服务。
(4)生生之间:同学之间高年级同学爱护低年级小弟弟、小妹妹,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其结果是学生人人都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人人都是成功者,从而树立起“抬起头走路”的自信心和“我能行”的心理品质。
五、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是“挖掘期”,全面启动(202_.9---202_.12)。在特色学校建设总体思想的指导下,选定带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我校已确定“教研兴校,名师亮校”特色,并有所发展,成为了学校的闪光点和特色学校的生长点乃至于发展点。本阶段将继续将这个特色作为重点,充分挖掘优势和潜能所在,使其系统、科学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拓展期”,阶段总结(202_.01----202_.2)。本阶段将借鉴艺体特色项目的发展经验,以点带面,拓展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如德育创新、课堂教学、学科拓展和其他艺体特色等等,通过分析论证——确立目标——实践探索,适时调整,有所扬弃,使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都反映出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
第三阶段是“巩固期”,提炼成果(202_.3-----202_.8)将各类特色项目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以科研来带动特色教育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制定并改善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特色体系,让特色体系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发展发挥助动作用;推出一大批特色办学成果,总结出高价值的特色办学经验,从根本上达成特色学校建设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何为虎
副组长:江洪 王时涛 笪久炳 徐舟 潘武斌 蒋志英 成 员:全体班主任、课任教师
职 责:督导实施、组织、指导、安全监察、学生参与、总结评价、经费保障、宣传教育。
(二)加强办学特色建设过程管理。
每个学期初,学校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或调整办学特色的发展方向,着手成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把办学特色构想真正地落到实处。办学特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实施过程,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校在制定办学特色建设分层次的阶段目标,研究建设方法和途径的同时,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建设活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学校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内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教学、德育、艺术、养成教育、个性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有利于办学特色建设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办学特色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办学特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特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发教师、学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202_骨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骨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202_-202_年
我院骨科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202_年确立为“ 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按照《 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经过4年的规范化建设,于202_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市重点中医专科,为进一步加强我科重点中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本地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骨科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此需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特制定未来3年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按照目标、方向踏实工作,以保证规划的实施和完成,不断提高科室的综合实力。
一、骨科现状分析
医院骨科自成立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成为市中医重点专科后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发展前景良好,影响较大,病员范围辐射周边多个地区。
目前开放床位54张,长期加床,病床使用率长期超100%,医务人员30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8名,年门诊量近6000人次,年收治住院近2200人次,年手术近400台次,中医药发展迅猛,科室每月中医治疗收入超20万,中药饮片使用近20万,中医治疗参与率
达95%以上,业务范围包括:创伤骨科、骨关节疾病、手足外科、脊柱疾患及骨肿瘤等。先后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术、脊柱骨折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椎间盘摘除术、各种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关节功能重建术、皮瓣转移术、取皮植皮术等。
我科现有C型臂X光机、全身熏蒸治疗仪、中药熏药机、骨折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中频/低调频治疗仪、下肢CPM功能锻炼器、空气压力波、颈椎牵引器、腰椎牵引床,电针治疗仪,拔火罐器、艾灸器等多台先进设备,满足临床、教学等需求。
二、存在问题
1、人才梯队不尽合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少,人才培养有待加强,尤其是中医药高级人才。
2、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新技术的开展、开发较弱,在本市无绝对优势技术支撑。
3、需进一步加强在中医领域有独特疗效病种的诊疗规范的制定,加强中医药诊疗临床路径的开展。
4、我科设备相对落后,尤其是骨科C臂老化,加之手术室条件限制,基本成一摆设,对骨科的发展和手术风险影响巨大,需合适时机更换和安置。
三、指导思想、规划目标
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继承创新,坚持中医中药紧密结合,坚持中医药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内涵建设,增强科室的综合竞争能力。科室发展,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自己培养和高技术人才引进,开展新的技术,不断提高临床疗效,适时发展临床科研,使科室的综合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三年内争取发展到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接近或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增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继承和创造中医药科学研究体系,推广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剂型。
(一)人才建设和引进新技术计划
科室发展,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继续加强人才培养,科室目前新技术,高精端人员偏少,在本市无一技术具有核心竟争力,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今年已派出一名主治医师到省骨科医院学习关节镜技术,预计年底将学成归来,同时医院也把采购关节镜设备纳入今年医院工作的重点,针对我院较多的关节退变和外伤病人,这项技术的开展将对患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方便。同时按照重点专科发展需
要和我院骨科病种的特点,科室明年和后年将分别派出1-2名主治以上医师到三甲医院学习椎体成形、椎间孔镜技术和皮瓣整形技术,争取在明年开展椎体成形术,后年开展椎间孔技术。在中医技术人员相对不足情况下,准备向医院申请再引进1到2名中医专业医师,成立中医专业治疗组,全面实施中医诊疗技术,以加强我科中医诊治工作,在科室允许情况下,拟选定1--2名医生到上级医院专业进修学习中医骨科的康复理疗,选派医生不定期参加省市级以上中医骨科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202_年上半年,我科已派出进行专科学习达10多人次,以了解熟悉国内外最新骨科技术和实用中医药技术,选用最适合科室的技术进行开展和推广,以更好地用重点专科为广大病员服务,同时要求全科每一个专业护士均能熟练地开展辨证施护和专科专病特殊护理及中医传统护理项目。让单病种的中医护理技术形成我科专科特色项目。
(二)中医特色建设
1、加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深入研究,继续推广中药、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临床适宜技术。
2、按照中医医院建设要求,加强中医骨科学术继承研究,学习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研究以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新模
式,通过“拿来主义”发展壮大我院中医骨科。
3、探索骨科其他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针对我院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和改进。
4、按照中管局发展中医适宜技术要求,定期举办学习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特色疗法交流。
5、积极推进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实施,定期对版本内容进行修改,以适应目前国家政策和医院发展的需要。
(三)继续医学教育
1、加强我科继续医学教育,全科人员全部参加在线医学学习和考核,加强人才梯度建设,积极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及专科医师培养,加强中医三基、西医三基的学习,每年选派人员学习、进修,逐步完成科室梯度建设,实现医师高学历、高层次建设。
2、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人员到外学习,开拓视野及增加知名度,每年接受一定量的实习及进修人员,和周边医院及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以人为本。在保证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科研
目前我科因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研还未起步,计划在发展医疗技术的情况下,尽快提高科研研究力度,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不断提高医教水平。
(五)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完善科室相关检查和治疗设备,科室三年内计划增加关节镜,上肢CPM机,腰椎电动牵引床和椎间孔镜。
经过这几年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我科技术水平和业务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但因为较多客观原因,主要是本市医疗竟争激烈,病人数偏少,前几年人才培养断档,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目前科室情况,还只是市级专科的中档水平,离省级专科还有较大差距,科室将在最近三年努力发展,不断提高科室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专科技能提升,强化中医药技术水平,争取开展3-8项新技术、新项目,以整体带动科室发展,计划5年后申请省级重点专科,科室业务不断增加,争取年业务收入超千万。
第五篇:班级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班级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常州五星中心小学
一、部门情况分析
(二)现状分析
班主任整体情况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其中语、数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有22位,还有2位是术课教师;荣获多种荣誉的优秀教师11名。班主任平均年龄岁,很多班主任年轻有活力,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尝试改
革。现有班主任教师队伍,大多数具有了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经验,但时代性和艺术性不强,缺乏教育智慧和灵动思变的研究、策划能力。
学校层面的管理问题
1、近年来学校管理层已经意识到班级建设在学校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也在重视班级建设工作,但并没有真正把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领域来认识和把握,只是把班级建设看作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力量,更没有把班级建设当作相对独立的学校实践领域来认识和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班级建设中获得生命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2、缺乏班级建设合力。班级是班主任老师个人“单打独斗”的阵地,虽然每个班级都有副班主任,但岗位形同虚设,副班主任是班级“第二责任人”的意识不强,极少参与班级管理。年级组教师更缺少沟通、交流,只是班级问题的传达者(传达给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的管理者,问题的分析者、解决者。
3、班主任会议更多是工作布置,缺少问题研究、活动反思,没有像学科组那样成形的教研活动。
4、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单一,缺乏过程管理。以文明班级的评比代替了对班主任的评价,而文明班级的评比则主要以一些学校的大型活动的表现、各班的学习成绩、纪律为依据,所谓的好班主任就是所带的班级守纪律、成绩好。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在某项活动中是否突出为主。评价的片面性影响了对学生整体以及学生发展的正确评价。
班主任的认识问题
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目标与任务缺乏正确认识。通常把班级建设当作是管理好班级学生,或是学校对班级工作的各项要求,完成学校一段时期内与学生活动相关事务的一项工作,缺乏班级工作总体策划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没有意识到研究、关注学生相关的成长是基础性工作,如何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是教师需要研究和实践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具体体现
1、组织制度建设上:
班级结构形成固化的科层化三角形结构。顶端是班主任,第二层次是班委组成的学生最高领导层,第三层次是小组长和班级中的积极分子,第四层次是大多数学生,无一官半职的“群众”和所谓的问题学生。
科层结构固化导致学生角色固化,教师主要从管理功能上使用小干部,使得他们不愿意更换已经用得很顺手的小干部,加上班委职位少,教师强调优秀学生当干部才会有权威性的想法,使班内可供选择干部的范围很小。学生中“年轻的老干部”和“长期群众”现象很普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意识很淡薄。
2、班级文化建设:
对班级文化缺少整体、完整的认识。长期以来,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局限于教室环境布置,而对布置的意义又不明确,认为班级布置只是为了美观,只要能体现学校主题活动,至于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没有太多的思考。
3、主题活动:
主题的来源都围绕国家重大节日,如五一节、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其特点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识强,这样的活动就其总量来说还是稀少的,平时的班会课往往会成为班主任处理班务,或随意性很强、缺乏思考的课。活动主题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的策划都是班主任,很少有学生参与,忽视学生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他们更多是作为演员,表演经典的“活动剧”。丢失了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与提升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增强发展内动力的可能性。
活动缺乏个性。因为主题是自上而下的,全校统一性的安排较强,班主任老师也没有考虑活动的针对性,喜欢沿用别人的方案来开展本班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形式、组织过程雷同,没有形成具有年级特点、班级特点的个性活动。
二、预期目标
(一)总目标
充分利用好“新基础教育”十年的研究成果,以“把班级还给学生”为抓手,以“让班级充满生命力”为追求,把班级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基地、学生个性潜能充分发挥的舞台和塑造全新自我的空间。
(二)分项目标
班主任建设:掌握班级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使班主任工作从事务型向智慧型转变,提升班主任自身追求成长与发展的意识。
班级建设:
1、班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定期轮换干部,干部之间分工协作,班干部有独创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班级岗位建设:人人在班级都有岗位,岗位实行定期轮换,班主任对岗位有效进行引导管理,使其具有教育的效应。
2、文化建设:创设“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环境文化;营造“上进、和谐 ”的班风精神文化;提升班级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追求。
3、班级日常活动。班级应举行经常性活动,如文化娱乐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日常活动要有活跃身心,增强团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主题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内在需要确定鲜明的、序列的活动主题,班级活动的组织具有独立性和广泛的参与性。
三、具体措施
(一)班主任队伍
1、加强研究
(1)推进日常研究
推行“班主任例会制。”通过班主任沙龙等形式的学习、交流、碰撞,来更新育人观念,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使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尽快得到提高。
加强班主任培训。一是要求班主任学习“新基础教育”中关于班级建设方面的报告、论文、案例,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读书笔记和活动反思。二是进行心理学、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使班主任在了解受教育对象的心理、选择教育方式等方面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落实班主任“青蓝工程”。我校中老年班主任教育经验丰富,有许多感人的案例。通过“青蓝工程”的师徒结对,让年轻的班主任细心观察师傅的日常班主任工作,通过年轻班主任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耳朵来听,然后再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师傅们的教育案例写下来,组成《五星小学班主任风采集》。利用“班主任例会”和每两年一届的“班主任工作年会”进行宣讲,从而提高中老年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也让年轻班主任能汲取理论与实践的双份“营养”,更快、更好地成长。
(2)开展专题研究
以年级组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为依据,确立年级组研究专题,开展研讨、实践。
学校层面的专题研究,如:岗位建设专题研究、主题活动专题研究、干部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等。“新基础教育”共同体的校际专题研究。
2、形成合力
(1)年级组教师合力。年级组是以同一年级学生为基础,同任一个年级的各科教师及班主任组成的集合体。年级组老师每天上课和同学们见面,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最了解学生,每位教师又可为班级建设奉献智慧、发挥作用。例如学生成长有什么需要,年级组教师都有“第一手资料”,经大家整合就能发现共性问题;美术老师可以在班级环境布置上给学生进行“美学”方面的讲解,提出建议等等。所以有必要年级组教师经常沟通、协调,健全年级管理机制,形成年级组的教育合力。
(2)年级组班主任合力。每个年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点,那年级内班主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共
性,因此,我校将同一年级组班主任组成“年级组班主任研究共同体”,使班主任们在伙伴互助的交流和研讨中,提高责任意识,改善班主任工作方式。引导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学生,研究学生,自主整体地策划班级工作,关注班级建设的具体过程,并主动地将这种研究意识渗透在日常工作中,引导班主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3)正副班主任合力。班主任为班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副班主任的第二责任人作用也不可忽视。正副班主任共同配合,才能使班级学生在各项学习、生活中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学校将每周四设立为“正副班主任轮岗日”,让副班主任走上班主任岗位,在岗位轮换中体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从而在丰富切身感受中提高自我责任意识,凝聚正副班主任合力,为班级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帮助。
3、改革评价
(1)202_年9月起草“五星小学正(副)班主任职责”“ 五星小学正(副)班主任月考核细则”,“ 五星小学正(副)班主任学期考核细则”,经四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即时实行。
(2)不定时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班主任工作情况,班级建设情况。努力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价。
(二)学生工作改革
1、“我的岗位,我负责”
形成扁平式的学生管理网络。班级集体个性的形成不是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班级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没有上限的。当班级的角色不能再满足部分学生发展需要的时候,就需要有更多挑战性的角色应运而生,这些角色必然就进入到校园层面。我们准备在大队委员选举之后,由这些大队委担任各部门部长,根据部门工作需要,招聘部门干事,使每个班都有学生进入到校级层面的管理者队伍中。从而搭建大队委——各职能部门干事——班委的学生管理网络。当然,所有部长和干事也不再是“终身制”。
全面设岗,让人人成为班级小主人。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通过讨论设立各种各样的类岗位,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的岗位。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成为班级的小主人。根据岗位实施情况,增设岗位,轮换岗位,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的机会,陪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干部轮换,人人拥有管理的权利。班干部采取竞选上任并推行班干部轮换制度。设立岗位后,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通过学生自荐、互荐、教师推荐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说,竟同学选举并试用两周后再正式任命。
组织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大队部对大队委及部门干事每月举行培训活动,班主任对班干部进行培训。用心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反馈工作情况,促其反思,提高学生干部独立工作能力,实现主动发展。
2、“我的班级,我建设”
创设“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环境文化
环境布置让学生自己动手。要有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与布置,要有每个学生的作品上墙展示,要有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要真实体现学生成长的轨迹。
让学生自己讲解。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个学生懂得所说之话的含义。既是隐性教育,又是能力培养的契机。组建“班级小讲解员“队伍,主要又栏目负责人、小组选派代表和自荐的志愿者组成,班主任帮助进行适当的调整。
让学生自己评比。组织学生干部和队员代表开展特色教室文化的评选,并及时组织交流电点评。一方面鼓励学生、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来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各班交流参观,经验移植。
在班风建设中营造“上进、和谐 ”的精神文化。
建立共同愿景,激励奋发上进的追求。设计班徽、班级口号,创作有特色的“班歌”,制作“班级成长档案袋”。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和谐氛围。制作“班级合影”,形成“大家庭”氛围。将学生与教师的照片拼在一起,形成“全家福”,首先确立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地位,其次,它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见证与提醒,最后是融洽的生生关系的建立。
提升班级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追求
制定〈辅导员公约〉和〈班级公约〉等班级规章、制度,张贴于教室,指导学生按班级规章制度的要求,养成待人接物,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
根据班级学生兴趣,开展学习类、活动类的各种竞赛,营造健康的竞争氛围。
对活动开展状态中取得的成绩、问题与经验加以分析,将如何更有成效地去做好这些事的策划,化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
3“、我的活动,我做主”
班级主题活动“异曲同工”。
在确定班级活动主题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主题的“生活性”;在确定主题活动内容时,联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突出内容的阶段性;在确定主题活动的形式时,联系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差异,突出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经年级组的共同研讨、协商,正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问题与特征,形成班队活动纵向的年级系列和横向的系列。同一主题,无论从主题内容的拓展,还是形式的变化,呈现“异曲同工”。
校本化开展“雏鹰争章”活动
〈少先队辅导员纲要〉是少先队工作规范的重要依据,“雏鹰争章”活动是实施〈纲要〉的品牌活动致意,引导少年儿童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具体环节入手,分阶段为自己确立“雏鹰争章”新目标。
结合我校的“责任心教育”主题,将在全校同学中开展“责任心达标争章”活动。
科学合理设置章目。一方面,我们根据培养责任心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指标,将责任心培养的目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在各年级学生、老师讨论的基础上,统一确定、设置如“礼仪章”、“自理章”“安全章”“孝敬章”“友爱章”“健康章”等等,对学生责任心培养提出形象化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自由选择、自定特色选修章,鼓励估堆员尽量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学生增强责任心的内驱力。
4、“我实践,我收获”
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与责任还给每个学生。
评价对象由少数化、固定化变为“多数化”“流动化”。加强一事一评,阶段推出班内多种“明星”,“明星”是属班上在一阶段、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或成绩的学生。评价标准多元化,可以是体育、写字、帮助同学、努力进步等各个方面。加强对班级岗位和干部的评价。小岗位评议分“平时评”和“换岗评”两种。干部工作评价则包括自评和他评(同学、班主任、任课老师)。
注重评价的及时性、有效性。普遍建立班级“日评”“周评”月评“学期评”的多时评价体系,这评价的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评价者也是学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三结合。及时发现群体的闪光点,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注意评价的正面激励功能。改革操行评语,要求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努力发掘他人之长,多鼓励和肯定被评价者的优点、良好个性、特长,使相互激励、相互欣赏、团结宽容、礼貌和谐的风气在班内蔚然成风。
“雏鹰争章”采取灵活多样进行考章、颁章。根据不同类型的章目,采用不同的考章形式,有展示考核、操作考核、活动考核、竞赛考核、情景考核等,将集中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最终评定争得几星级奖章。
四、阶段任务
(一)202_.8~202_.21、开展 “新基础教育” 理论的学习,重点关于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改革方面的内容。了解班级建设的目标、任务、实验学校的实施案例。
2、在专家指导下,组织首批研究实践人员讨论设计、群策群力,制定研究规划书。
3、班主任对以前的班级建设回顾总结、反思,剖析实践背后的理念,明确“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方向。
4、年级组重新认识本年段学生(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确立以年级为单位的纵向主题活动系列和横向的第一学期系列。全校层面进行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对活动进行全面、深入地反思,将重建落实于后续活动中。
5、从一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级部为实验班级着手,围绕班级建设的三方面开展研究。
6、形成班主任例会制,制定活动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7、改革、制定班主任和班级建设评价体系。
(二)202_.3~202_.81、进一步学习“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理论,对班级建设的目标、任务有明晰的认识,日常班级建设能体现目标、任务。
2、全体班主任围绕班级建设的三方面开展研究。
一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级部对一学期开展实践先行的过程总结、反思,初步形成富有个性、体现“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管理体系。
3研讨、确立横向的第二学期主题活动系列。
4、完善“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建设评价体系,使评价关注过程、关注日常、关注全体、关注学生发展。
5、形成扁平式的学生管理网络,发现、解决管理中问题,提高网络在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实现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6、启动“雏鹰争章”活动,制定争章、颁章考评细则。
(三)202_.9~202_.1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理论,创造性地实施班级建设。
形成年级纵向和横向的主题活动系列,编辑“主题活动个案集”。
反思评价体系的导向功能、评价作用,调查学生、教师对评价体系的反馈意见,加以调整和改变。提升班主任例会的研讨质量
(四)202_.2~202_.8
以“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理论为参照系,初步形成班主任个人的理论体系。
提升班级建设的品位。
举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汇报活动,树立“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评价”的典型,组织优秀班级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
(五)202_.9~202_.1
2总结、反思三年来规划的实施情况,整理活动个案及活动过程性资料,编撰主题活动系列丛书。开展总结活动,接受专家组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