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4-93778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6 23:17: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一颗丹心写大爱

——记省道德模范、兴凯湖农

场十六站种植户孔德春

人间有大善,孝爱无小节。一个人用16年的坚守和微笑义务照顾孤残老人,用行动诠释道德力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新时期北大荒文化精神——“忠诚、坚守、忘我”的践行者,他就是兴凯湖农场第十六作业站一名普通的水稻种植户——孔德春。

孔德春,1955年出生,是一名当过兵的老共产党员。何巨山,1952年出生,1976年从辽宁支边来到兴凯湖农场,我与何巨山同在一个生产队工作。那时的何巨山个子高挑、性格开朗、帅气,和所有的青年人一样,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梦想和希望。几年后,经人介绍,何巨山谈起了恋爱,谁成想,热恋中的两人突然分手了,不堪打击的何巨山性格一下子就变了,沉默寡言,不吃也不喝,头发不剪、脸不洗。整天在生产队里瞎转悠,像个野人似的。不认识他的的人都管他叫“疯子”,家人得知何巨山突然成了这个样子,感到非常恐惧,不敢认这个儿子,并与他断绝了联系。周围的朋友也渐渐疏远了他,性格孤僻的何巨山成了生产队里最可怜的一个人。祸不单行,1998年1月,何巨山又因走失冻伤导致双腿截肢。住院期间,作业站先后安排4名同志去护理,但都没有超过3天就打了退堂鼓,不是忍受不了辛苦与埋汰,就是忍受不了何巨山的暴躁与折磨。情急之下,作业站领导找到心地善良的孔德春。开始,孔德春心中也有些顾虑,一是家里种地农活忙,二来妻子体弱多病需要照料,但他恐怕辜负了作业站领导的希望。孔德春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当天就去了医院,到了医院,情况并不是孔德春在家想象的那样,端屎、端尿、喂水、喂饭那么简单。没了双腿,瘫痪在病床上的何巨山,动不动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摔盆子、扔碗。孔德春给他洗脸,他夺过脸盆把水泼到了我的身上。孔德春问他,你怎么了?不管你说什么,何巨山就是不理孔德春。孔德春尝试着与何巨山交流,他面无表情。孔德春想,可能是截肢的痛苦,加之瘫痪在床,心里产生绝望的原因,孔德春一边劝何巨山,一边安慰说:“老何你放心,别看你没腿了,在这里我会好好照顾你,决不会让你再受苦了”。这时再给他何巨山水喂饭,就顺把多了,给何巨山擦洗起来,也不那么固执。孔德春在医院整整呆了两个月,从没离开老何半步,变着花样给老何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两个月后,何巨山伤口痊愈出院了,孔德春整个人也瘦了一圈。

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必要时回家换换衣服,孔德春没有离开何巨山身边。农忙时,本想好好收拾收拾家,准备农机具开始备耕生产,可是孔德春怎么也没想到,他回家还不到三天,作业站领导就找上门来,说何巨山这两天不吃不喝,谁劝他都不听,精神极度狂躁,希望孔德春能够继续照顾何巨山。他真的犹豫了,他太清楚这个任务的难度和份量。何巨山不仅是精神残疾,而且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的双重残疾人,不仅要管他的吃喝拉撒,还要兼顾他的病情、健康和安全,实在是太难了。更让他为难的是两个女儿和体弱多病的老伴能否接受,她们能否面对社会的种种非议和压力?孔德春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老伴儿特别爱干净,两个姑娘又正是花季少女,让她们与一个双重残疾人在一起生活,这可不是做一件、两件好事那么简单,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境界谈何容易。但面对作业站领导的重托与信任,孔德春没有拒绝,他一边照顾何巨山,一边耐心地做好老伴和孩子们的工作,一家人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为了承诺,他放弃了对家人的呵护

为了方便照顾,作业站特意把何巨山安排在孔德春家的隔壁居住。由于何巨山睡觉没有规律,再加上患病烦躁,常常在深夜发出怪叫声,有时还敲打墙壁。孔德春夫妇时常在深夜里被惊醒,听着动静就得赶紧过去看看,两个女儿被吓得整宿睡不着觉,只好借住在亲戚家。

202_年,孔德春的妻子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感到头晕、眼睛发直,走路歪斜。孔德春顾不上回家换掉身上的脏衣服,找来亲戚安顿好老何,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孔德春妻子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孔德春,孔德春妻子得的是脑瘤,需要马上手术,要不然有生命危险。昂贵的手术费,对孔德春来说,就像天文数字,急忙给连队领导打电话,领导帮助孔德春动拼西借,凑齐了手术费。孔德春妻子终于可以手术,孔德春刚要松一口气,家里亲戚打来电话说,老何一看送饭的人不是孔德春,一连两天不吃不喝。一边是命悬一线的老伴,一边是绝食的老何,孔德春真不知如何是好,左右为难,情急之下,把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从学校叫了回来,在妻子手术后的第二天,孔德春就将妻子撇在医院返回了作业站。看到孔德春带着茶蛋、鲜奶、香肠、糖块一大包东西回来后,何巨山高兴得像个孩子,每样好吃的他都尝个遍。此情此景,孔德春难过地流下眼泪,是为何巨山的天真快乐而流泪,还是为躺在病床上无人照顾的妻子流泪,他自己也说不清。

孔德春的老母亲今年已81岁高龄,患有严重的老年病。孔德春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去世早,老人常说,长子为父,照顾老妈的责任理所应当由孔德春承担。但自从孔德春照顾了老何,对母亲的关照少了。年迈的母亲从没埋怨过孔德春,还对孔德春说,人活着要做善事,做善事就是积德。现在患有老年病的母亲生活在孔德春二弟家,头脑有些糊涂,很少想起孔德春。可是孔德春的弟弟、妹妹听说孔德春照顾的是一个非亲非故、并患有精神病的残疾人,非常生气。一回到家,就说孔德春:“哥哥你到底图个啥?妈妈是生你养你的人,你不知道谁远谁近”?孔德春对弟弟、妹妹说:“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不好,我虽然不在身边,母亲跟前有你们,老何就我这么一个人,我不去管他,谁去管他,他太可怜了。我既然答应了领导,我就不能半途而废。说实在的,谁不想,做一个好儿子,好哥哥。”16年里,孔德春从来没和母亲、兄弟姐妹们吃过一次团圆饭,就连母亲病重他也是回去待两三天就匆忙返回,他的心里放不下何巨山。

202_年7月的一天,孔德春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病重的母亲很想念他,经常念叨他的名子。作为长子又常年不在母亲身边,孔德春何尝不思念母亲。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妻子一定要好好照顾何巨山。当孔德春赶到牡丹江市见到病重卧床的母亲时,他感慨万千,抱着母亲难过地哭了。两天里,孔德春日夜守在母亲的身旁,端屎倒尿、喂饭揉背,稍一有空他就给妻子打电话询问何巨山的情况,他的心里放不下啊!通情达理的母亲看在眼里,就这样第三天一大早,孔德春含泪告别病重的母亲,急忙赶回作业站。

202_年秋,第十六作业站搬迁至场部,由于住房紧张,何巨山被安排在距离场部1.5公里以外的工程队住区居住。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孔德春每天坚持3次送饭,冬天路滑经常摔跤,送饭用的保温桶不知摔坏了多少个,1.5公里路程,一年累计下来往返行程1600多公里。16年来,孔德春克服重重困难,从没让何巨山少吃过一顿饭。202_年初春,孔德春患上重感冒,高烧39.2摄氏度不退,但他仍然坚持给何巨山送汤送饭、劈柴生火,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妻子心疼他,一边掉眼泪一边生气地说:“你都60岁了,年龄一年比一年大,总这么折腾能受得了吗,要不和领导说说,何巨山咱不伺候了?”孔德春笑呵呵地说:“你不要一生气啥话都说,当初你不也承诺要和我一起照顾老何吗?”妻子点了点头,什么也不说了。

为了给何巨山送饭,孔德春还差点丢了性命。那是202_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孔德春在给老何送饭的路上,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撞倒在马路沟里,好一会儿孔德春才从沟里爬上来,送饭用的保温桶已摔得七零八碎。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当时也吓懵了,见孔德春艰难地站起来,急忙上前搀扶,并坚持送他去医院检查。因担心何巨山吃不上晚饭,孔德春故做轻松地对小伙子说:“以后骑车一定要注意,我无大碍,你走吧。”说完,他忍着疼痛急忙又赶回家中为何巨山重新准备晚饭。

为了承诺,他失去了晚年的天伦之乐

孔德春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哈尔滨市,分别在哈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孩子看孔德春老俩口年纪大了,不想让父母再受累,在哈市给父母租下房子,让父母与他们一起生活,也好相互有个照应。孔德春和老伴反复考虑,如果孔德春和妻子一走,何巨山怎么办?如果瞥下何巨山,他的后半生将怎么过,何巨山还会有现在这样的精神状态吗?毕竟与何巨山有了深厚的感情,孔德春总感觉自己心里也会不安的,当初的承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想到这些,孔德春和老伴决定不走了,还是留下来。当孔德春把想法告诉孩子时,孩子也非常尊重父母的意见。不久小女儿在伊春举行婚礼,并特邀孔德春和妻子二老参加。那时正赶上大忙季节,一是地里活多,二是还要照顾何巨山,真是没空,热闹的婚礼上有鲜花、有满座亲朋好友,却没有最亲的人送去的祝福。小女儿感到非常失落。过后,一提起这件事,小女儿就委屈。202_年4月,已怀孕6个月的小女儿因意外需要做引产手术,由于丈夫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她,她很想让父母来哈市照顾自已。懂事的女儿几次拿起电话却又放下,她明白父母心疼女儿,可他们又不能撇下何巨山不管。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她只好瞒着父母,自已硬挺了下来。现在女儿一提起这件事,总是眼噙委曲的泪水。

作为女儿,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家又很劳累,她们很想把父母接到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她们背着父母在哈尔滨市租好了房子,多次打电话做他们的工作,可孔德春总是说:“我和你妈这么多年一直伺候何巨山,如果我们离开了,谁来管他?”后来,小女儿只好劝说丈夫一起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了父母身边。

孔德春有一个在某市当副市长的战友,多次战友聚会都不见孔德春参加,他从别的战友那里找到了孔德春的联系方式,当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深受感动,多次打电话,提出把孔德春接到市里居住,可是孔德春心里放不下何巨山,还是谢绝了战友的好意。战友们都很佩服孔德春,说孔德春是好样的,不愧一名军人。

孔德春放弃了进城、调转等机会,因为照顾老何,他家一直种植50亩水田,大伙都知道孔德春论种地可是把好手,种上200亩地不成问题,如果多种地可以多收入不少,也可以更好地改变家庭生活条件,其他作业站领导知道孔德春种地肯吃苦,又肯干,想多分给孔德春点地,可是都苦于离家远,不方便照顾老何,被孔德春婉言拒绝了。种地10年来,孔德春没有一件像样的农机具,为减少费用,50亩地从不雇人,全靠人工干,长年劳累,导致积劳成疾。和老孔一起种地的农户有的已发了家,购买了高档住房和家电,开上了小汽车,可老孔这16年来至少少收入50多万元。

为了承诺,他坚守了16个年头

在照顾何巨山的日子里,孔德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理发、洗澡、剪指甲、晒太阳,照顾得无微不至。何巨山患有精神疾病,脾气古怪,孔德春还要不断地安抚他的情绪,所有的事情都顺着他。由于何巨山长年卧床不能运动,营养严重不良,导致牙齿过早脱落,为了给他增加营养,鸡蛋、面条、豆腐、蔬菜等成了孔德春家的必备品。对一个长年卧床、不能运动的病人来说,大便干燥是常事,每次何巨山患病,孔德春从来不用药物调理,一来怕刺激肠胃,二来病人排便无法控制,这些年来他都是采用涂油、手抠的方法帮助何巨山排便,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手套不计其数。为了照顾何巨山,孔德春不仅学会了洗衣、做饭,就连拖地、收拾房间也很在行。在孔德春的精心照料下,16年间,截肢瘫痪在床的何巨山没得过一次褥疮、没出现过任何并发症。医院的一位副院长说,这在医学护理上也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些年来,面对家人,孔德春心中也有很多无奈,他常说自己有愧于家人。

孔德春义务照顾残疾病人何巨山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邻居因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丈夫一度失去了照顾妻子的信心,多次想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是孔德春的善举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又重新将患病的妻子接回来,与她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孔德春还有一个远方亲戚,家中兄弟较多,他们在赡养老人的事情上多次出现分歧。一次,亲属到孔德春家串门,亲眼目睹了孔德春日复一日精心照料何巨山的情景,这位亲属百感交集地说:“大哥,你对一个非亲非故的人都能做到这份儿上,我们对自已的父母还多有嫌弃,太不应该了„„”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何巨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孔德春的善举得到了农场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理解。为了方便照顾,去年秋天,农场在离他家较近的兴和小区装修了一间居室,特意安排何巨山居住。农场党政领导多次到家中看望孔德春,农场工会、民政局、共青团、青联会等组织和部门经常带着慰问品去看望老何。春季插秧和秋收季节,大伙还主动到孔德春家帮我挑苗,插秧、割水稻。尤其是孔德春所在的作业站和小区领导,多次帮助孔德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还经常关心和鼓励孔德春。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增强了孔德春坚守承诺的决心。16年里,他用真心和奉献照顾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残老人的感人事迹,受到全场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202_年,孔德春被评为兴凯湖农场首届“道德模范”;今年6月,被评为总局“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今年10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正可谓:人间大爱,善行无疆。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二篇:(兴凯湖农场孔德春事迹)一颗“良心”写大爱

一颗“良心”写大爱

--记兴凯湖农场义务照顾孤残者16年的共产党--孔德春

位于祖国边陲的兴凯湖农场,有这一个“康金环”式的人物,他义务照顾孤残老人15年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他的名字叫孔德春。

孔德春,1955年出生,是一个当过兵的老共产党员,目前在农场第十七作业站种植水稻。何巨山,1952年出生,是来自辽宁的一名支边青年,早年因受刺激不幸患上精神疾病,1998年1月又因走失而被冻伤导致双腿截肢。同年春天,连队党支部书记找到孔德春,希望由他照顾孤残老人何巨山。当时,看到瘫痪在床的老何,面对组织的重托,孔德春义无反顾的接下了这个重任。

在照顾老何的日子里,孔德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老何理发、洗澡、剪指甲,平日里抱他出去晒晒太阳照顾的无微不至,老何患有精神疾脾气古怪,孔德春除了关照他的吃喝拉撒、衣物换洗之外,还要不断地安抚他的情绪,一切事情都顺着他,老何由于长年卧床,不运动,营养严重不良,导致牙齿过早脱落,为了给他补营养他家的鸡蛋、面条、豆腐、细叶蔬菜等成了必备品。

202_年,孔德春的妻子得了脑瘤住进了医院。为了陪护妻子,只好委托他人照顾老何。看到送饭的人不是孔德春他就拒绝吃饭,那段时间老孔 左右为难,这边妻子住院,那边又拒绝吃饭,在和爱人商量后,手术后的第二天就返回了农场。

202_年秋天,第十七作业站搬迁至场部,老何被安排距离场部近3里路的工程队居住。孔德春每天坚持送饭,冬天路滑经常摔跤,送饭用的保温桶不知摔坏了多少个。多年来,为了照顾好老何,孔德春放弃了进城、调转等机会,他家一直种植50亩水田,大伙都知道孔德春论种地可是把好手,一些生产队领导找到他要求他到本队多种些地,也好改变一下生活状况,可为了照顾老何他多次婉言谢绝。“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舒服一些,咱辛苦点没啥。”孔德春的眼里闪着光亮。

孔德春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定居在哈尔滨,姐俩还开了一个电脑公司,效益也很可观,做为女儿,考虑到母亲身体有病,父亲在家也很劳累,多次想把两老接到城里,并租好了房子,可每次劝说父母,父亲总是说:“人呀要讲诚信,做事得凭良心,我们进城了,老何谁来管。”后来大女儿只好和丈夫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了父母身边。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老何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孔德春的善举得到了农场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去年秋天为了便于孔德春照顾老何,农场在离他家较近的兴和小区,装修了一个居室安排老何居住,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更加增强了孔德春坚守承诺的决心。正可谓:人间大爱,善行无疆,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三篇:一颗丹心育幼苗

一颗丹心育幼苗

——记街道xxx社区关协副主席xx

在街道xxx社区,有一位深受社区群众和青少年爱戴的老人,他就是社区关协副主席、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副主任xx。

史爷爷今年已经76岁了,军人出身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自1985年从省科委计算机研究所领导岗位离休后,他总寻思着要干点什么。当他看到社区里不少双职工因为工作忙,没有更多时间教育子女,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青少年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沉迷于电游、厌学逃课甚至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时,便主动请缨,干起了社区关协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9个春秋。19年来,他将一颗心全放在了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上,在他的努力下,八字墙社区关协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社区青少年实现了“零辍学”、“零犯罪”的目标,社区关协和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市、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史爷爷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还是幼苗时,我们就要好好栽培,将来才能变成栋梁之材。19年里,他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育苗经”。

首先是从学生家长的教育入手。在工作中史爷爷发现,“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不少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一味采取高压政策,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变化;有的过于娇纵,使孩子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不高,难以为孩子作出榜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史爷爷全面掌握了社区青少年家庭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家教类型等十几个方面的情况。在社区的支持下,他一方面通过社区市民学校组织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经常到学校和青少年家里走访,帮助家长找出对子女教育上的盲点,商讨解决的办法。要是哪家对孩子采取粗暴态度,史爷爷知道了一定首先不留情面地批评家长,在他的心目中,孩子们都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教育孩子的工作决不能简单粗暴,否则,只能在孩子的心中产生阴影。不少家长反映,在史爷爷的指导下,他们与孩子的感情更融洽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们更加有信心了。

其次是认真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做好青少年工作,根源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史爷爷的经验是:一是抓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他自费订阅了《火炬》等杂志,买来了有关青少年教育的书籍,定期组织社区青少年上课,鼓励孩子们认真思索应该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怎样做有益于社会的人。二是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02_年夏天史爷爷听说社区里有一个姓周的初中生不好好学习,整天泡在电游室里,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家长急得发疯时,便跑到电游室找到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看到史爷爷满头大汗、特别生气的样子,顿时十分惭愧。在史爷爷和学生家长的耐心教导下,周同学终于从电游中解脱了出来,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了,学生家长对史爷爷充满了感激。三是抓好青少年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教育。组织社区青少年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学雷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在社区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史爷爷编撰的《《文明家庭三字经》、“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青少年违法犯罪实例等宣传内容。通过宣传教育,整个八字墙社区青少年中至今未发生过一起打架斗殴等现象。

创造机会,增加青少年的知识面,是史爷爷搞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又一“法宝”。八字墙社区原来并没有社区青少年活动场地,在史爷爷的多方奔走呼吁下,驻社区单位计算机专科学校腾出了5间房屋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青少年活动室。有了阵地,史爷爷工作得更来劲了。青少年活动室里建起了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等等,孩子们放学后和寒暑假都爱在这里玩耍读书,听史爷爷将革命传统故事,进行读书比赛,每次比赛后,史爷爷还会自掏腰包买来各种小奖品,孩子们可高兴了。寒暑假里,史爷爷还带着社区的青少年到烈士公园、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地游览,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使他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知识面。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史爷爷,我们一百个放心”。

在史爷爷的关心下,社区青少年正茁壮成长,他无私奉献的行为也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人。人们在他看似平凡的事迹中,感悟爱心、感悟真情、感悟崇高;也从他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 理解他人、理解责任、理解奉献。

第四篇:一颗丹心,铸师魂

一颗丹心,铸师魂

-----争做“四有”好教师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着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应该是高尚的师德!

教师,作为未来的筑梦人,要坚定的是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坚信自己职责的神圣重担,自身坚实于科学的核心教育理念,自身拥有才能授人育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在这一点上做个死心眼,钻这个牛角尖。淡然有理想信念不但是自身的坚持,其最终目的是筑梦,为学生树立起风向标,进而培养梦想!老师是学生的灵魂渴望的启蒙者,特别是小学生,要引领他们学会构建出有梦想、有诚信、有勇气、懂分享的灵魂大厦的夯实基础。

要做一名好老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在言传身教中,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对于孩子们,他们是一张张的白纸,未来蓝图我们已经给他们绘画好了,言传身教是实现未来蓝图的最佳途径,当然这途中,难免会遇到不少熊孩子或者一些学困生,因此,我们要用仁爱之心,慢慢的把他们感化,要多给这些孩子一些耐心,多给一些关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既需要以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为内驱力、以加强自身修养为基础,也需要本人不断的学习,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真正的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教师就是平凡的、朴素的人”,坚定的信念意味着教师肩负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给学生传播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道”和“德”自古就是规范,不但是老师,但老师最甚。孔子庙前“道贯古今 德行天下”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也是一个老师该有的职业理念。道是理,德是品!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其中道和德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即梦想之后的又一个阶梯,而作为筑梦人的我们此刻的模板作用就尤为突出,从而我们自身的品质坚守就更加的重要。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同样是学生的镜子。人授人所以授人人,相信此刻若人人坚守,撬动的将是整个的中国美德,道惯古今 德行天下也就不用被歌功颂德,而是平民思想!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德者,本也。”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作为一名国家培养多年的人民教师,张丽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振奋和感动,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高度和精神标尺。

三、做好老师,要有知识素养

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了,所谓师者传道 授业 解惑,若根不深 叶不茂,怎么能为这些幼苗提供足够氧气?现如今信息时代,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成为一名传承者。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完善知识层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总结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需求,激发学生不断的渴求与进步的原动力。真正的为学生打开天窗,筑起阶梯,插上翅膀...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师生之间“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知识传授关系,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同时老师自己也要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总书记说: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 要总重个性。正因有了七色光才会出个五彩斑斓。学生就是这七色光,纯粹、灵动又朝气磅礴!包容与理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代人,甚至是以后的很多代人,仁爱就更不容半点马虎!从走近学生到走进学生是一个跨越,让一个孩子喊你哥哥姐姐甚至妈妈爸爸,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真的很羡慕,这也深深刻在我的意识里,不断鞭挞监督者我的一言一行!时常告诫自己:我今天的一个微笑,一声赞扬和鼓励换来的可能是一个孩子灿烂的一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原点就是爱,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有爱才有责任,爱教育、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一些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和桥梁。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爱,正是最能连接、沟通师生心灵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甜雨露,是伴随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清新空气和灿烂阳光。提到这一点,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感人情怀以及名言名句,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教育的领域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曲,爱是不变的主旋律。只有爱的播种者,才是真正的教育者。“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该怎样来浇灌出充满精神滋养的“花朵”,我们用什么来唤醒“花朵”来享受生命的愉悦,怎样把理想播种在“花朵”的心中?新时期做好老师要用“心”来诠释,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颗丹心,铸师魂

----争做“四有”好教师

滦县九百户学区北刘庄小学 刘婧儒

第五篇:铁骨丹心写忠诚

新闻背景:凤庆,云南西部的一座山城,毗邻境外著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横贯境内的澜沧江和古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境外毒品通过云南进入内地的重要通道。随着境外毒贩对中国进行毒品过境和渗透活动的加剧,凤庆成为打击武装贩毒的主战场。鲁史镇,黑山门,斜坡。去年8月30日,英雄在这里倒下,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地。

吴光林,云

南省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牺牲时,年仅34岁。

人生匆匆,但他的一生却并不匆忙,他的每一个脚印都写着“忠诚”;铁骨铮铮,但他的铁骨中并非没有柔情,每一次面对人民群众时他的双眸中都充满热爱。

浴血

一个高入云端的山头。自古这里就是强盗出没拦路打劫的地方,如同它的名字,黑山门。

8月30日中午,一条线索迅速传到凤庆县公安局:有几个可能携带毒品的人已经乘渡船过了澜沧江,将要经由小湾岔江渡口进入内地,预计4小时后将到达鲁史镇黑山门!

警情如火!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吴光林、中队长陈志云和民警杨佳声受命,来不及做其他准备,迅速赶往黑山门堵卡。

80多公里弹石路,车子在颠簸抖动中,到达黑山门下的鲁史镇。来不及吃饭,3人买了6根火腿肠。接着就是30多公里悬崖峭壁上的盘山泥路。天下着雨,山路湿滑泥泞,车子随时可能掉下望不见底的深渊。眼前黑山门在云雾中露出一个顶。

雨越下越大,车子过不去了。他们步行在泥泞中,终于爬上黑山门。侦查中群众反映,没有陌生人经过,他们松了口气,迅速占据最高处的垭口潜伏。

一个小时过去了,又过去了一个小时。没有人出现。也许恶劣的天气,也延缓了毒贩的行进速度。雨还在下,天渐渐黑了。渐渐地黑山门笼罩在云雾中,几米远就一团迷雾,什么都看不清。

过了晚上8点,两个人影隐约出现在山口的浓雾中!

有情况!凭着本能的反应,3人迎着两个黑影包抄过去。

“站住!”大约50米的距离,吴光林和战友们掏出枪,对着黑影喊话。没有任何反应。

是毒贩,还是……绝对不能误伤了群众!

“把双手举起来,接受检查!”走到距离黑影5米处,吴光林再次喊话。黑影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近身搜查!吴光林上前一步,一手举枪,一手伸向其中一个黑影。

“砰”,枪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一个身躯倒下了。穷凶极恶的歹徒一直把枪攥在手中,藏在腋下。在吴光林靠近的一刹那,歹徒开了枪。距离太近了,吴光林没有避让的机会!

鲜血和着雨水,染红了身下的那片土地!

在这次战斗中,一名毒犯被击伤,一名毒犯被击毙,共缴获“五四”式手枪2支,子弹46发,手榴弹1枚,毒品海洛因9000余克。

能手

“谦虚好学,从不满足,在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吴光林做禁毒警察12年,不但资历在大队是第一,业务也是第一。”凤庆县公安局局长陆吉飞这样评价吴光林。

为争第一,吴光林付出了很多。

为尽快熟悉业务和掌握查缉技术,他虚心学习,每发案件,都积极要求去第一线,每一起案件侦破后,他都会认真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掌握新的贩毒线索和动向,寻找应对方法。

凤庆县境内山高林密,每一条通向外界的山路、水路,都有可能被贩毒分子所利用。为了掌握地形地貌,有效进行堵截,稳、准、狠地打击贩毒活动,吴光林跑遍了凤庆境内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哪里可以设卡,哪里有利伏击,哪里能够涉渡,他都能在地图上准确无误地标出来,也因此被战友们称为“活地图”。

“衣着、装扮、模样、言谈、举止、神色”,从这6个方面分析辨别毒贩,这是吴光林的绝活,同事们叫它“六大查缉法”。长期的缉毒工作,让吴光林一身都是经验,一肚子都是绝活,“山地查缉能手”的美名远播。一次堵卡查缉,吴光林和战友们见到两个山民,其中一人抱着一只鸡。上前询问,抱鸡人说要到对面山寨串亲戚。大家觉得没什么可疑,正要放行,吴光林却走上前去要求两人接受检查。果然,从两人身上搜出了精制海洛因。事后,吴光林解释说:“当地人串亲戚都习惯把鸡放在笼子里,这样才不会把衣服弄脏。”202_年,凤庆县公安局搞机构改革,实行竞聘上岗。许多人都以为吴光林干了这么多年禁毒了,会换个风险比较小的岗位。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吴光林竞争的仍然是禁毒岗位。

本着照顾老“禁毒”的想法,局长陆吉飞亲自来劝说他考虑换换岗。“我喜欢禁毒这个工作,再说我干禁毒的时间长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换到其他岗位上去,‘资源浪费’太可惜!”吴光林婉言谢绝。

无畏

缉毒民警,就像走刀尖,危险随时都有。

从警12年,参加大小战斗152次,吴光林在生死关上历险无数。每当别人问他,这样冒险,这样玩命,值不值得?吴光林都会以“我喜欢这份职业”来回答。

是的,正是因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