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考研 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
下面是我的主要信息
录取院校及专业: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院校及专业:一所非211院校的包装印刷专业,初试成绩:政治80,英语64,数学 146,专业课128 总分418。
前面我先提几句,由于去年这个时候我会每天上论坛找一些学长学姐的考研经验看,我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得到一些帮助。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用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帖子,不要刻意去模仿别人的复习方法,也不要把那些分高同学的话当做真理,这个路途都是要自己慢慢去探索的。复习是要用心的,初试的成绩才是王道,说什么都是空话。
首先提几点建议:
希望大家在暑假之后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虚拟网络上了,那时候的时间真的是宝贵。我在7月份之后几乎没有怎么上过网了,可以用电脑看考研视频,那也只是暑假的时候。
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转换,不要在没有效率的时候还一具空壳的坐在教室里,这时应该出去走走,或者可以放松半天缓解一下。只要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
考研复习最忌讳的就是不能每天坚持,特别是最后两三个月,冬天时会很冷,但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此外战线太长的话也不行的,我身边就有惨痛的例子。
最好还是找几个伙伴一起复习,我们班四个基本上都是一起复习的,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四个都考上了第一志愿的学校,所以效果还是挺好的,主要有个督促的作用,还有个大家吃饭时可以聊聊天,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辅导班我也不好说,反正我们四个一个辅导班都没上,希望大家理性的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做抉择吧。
初试:
从大三下学期到现在,从有考研的念头到已确认录取为止,整整一年,没夸张的风里来雨里去,但也是现实的颠颠簸簸。考研之路或许不会曲折不堪,但也绝不会平坦无阻,所以考研这个过程还是人生值得去尝试和体验的经历。但是对于要不要考研,我见过一段比较经典看法,比较赞同。其实做与不做,值与不值,并无客观标准衡量,完全是个唯心的命题,一切都在自己手中把握,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
考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学校的问题,名校是大部分人的梦想,有不少人会因为高考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如愿,所以可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去拼搏奋斗一下。我高考发挥失常来到了这所非211大学的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感觉的专业:包装工程。所以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专业,在管理专业和机械专业之间我有一段时间的纠结,但是最终还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了机械专业。我选择浙江大学或许是因为一些地理优势吧,当然还因为浙大本身对我就有不小的诱惑力。所以我在四月份左右就决定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的研究生。下面就从我考研中的一些要点来阐述一下。
一、专业课问题
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课如何复习。我复习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我是外行,所以复习起来有点煎熬,整个4月份都是看那本书,效率显得有点低下,那时候每天大概学习六七个小时吧。因为当时每周还有三门课的,一周还有几天时间更少。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对机械专业的同学来说完全不用在9月份之前碰这本书,两三个月已经足够搞定这门专业课了。一般来说,机械专业的专业课内容都比较少,所以跨专业的同学在初试时是没有太多的劣势的,我们一起复习考研的四个哥们,都是跨专业的,专业课成绩居然属我最低,有147的呢!我自己的确没考好,呵呵。真题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给定的教材,我复习的那本就是陈秀宁那本浙大出的以及一本配套的辅导书,这本辅导书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判断60分差不多都是上面的,至于这本书前面的那些题目,如果是轮系计算或者轴之类的可以去看看,那设计以及计算的大题就完全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了。这两本书网上有的卖的。历年真题还是相当必要的,我买了98-10年的,是纸质的,所以没办法和大家共享了。我觉得这些真题都可以去看看,机制的重题率还是蛮高的。网上可以下载到不少的,特别是最近几年的蛮重要的。今年最后的考试我还是被考倒了,一个指南车的轮系问题,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毫无疑问12分就没了,因此一般人好好复习了,140今年真的不是问题,转专业的同学我推荐去看看机械原理吧。哦,对了,考场上千万别忘记带圆规、直尺和计算器,今年我就因此惹了一些麻烦。
二、数学一
我今年数学考得挺满意,146分。其实我数学一直不算差吧,大一高数一次94,一次97,线代和概率都是97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考研复习跟当初的基础关系不是特别大,因为我在后面我复习的时候对知识系统的把握已经和我当初学的时候不大一样了,也就是换了一种思路去学习。所以只要认真地去复习了,数学就可以拿下。
接下来说说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到六月初左右,我把教材都看了一遍,刚开始看的时候发现好多知识点已经全都忘记了,连积分的一些概念都不知道了,所以大家看教材的时候可以把当初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做一遍,课后习题不需要全部做,真的没有那个必要,因为这些题目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知识点的掌握,而考研是注重综合运用的,所以把知识点稍微掌握就ok了。我用的高数就是同济第六版,线代买了本同济的,最后复习的时候还是用我们学校的,因为当初的时候有笔记,复习起来比较方便。线代是我刚开始复习最吃力的一门课,因为好多当初都是死记下来的,所以全都忘记了,所以我决定把一些基本的性质都自己去推推,那样不仅复习更多的知识点,而且也更好的记忆了。概率论还好,没有太多难的知识点,所以书过的很快。而且从今年的考试也可以知道,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后面的大题实在是过于简单了,而且都没有什么转弯的,计算量也不大,所以这两门课的要求不会太高的。把书过了一遍之后,我就去买了李永乐那本厚厚的复习全书,接下来才是真正复习数学的过程。
在六月份中旬的时候,我开始看全书上的线性代数部分,因为我想在暑假之前把线代看完,事实证明我一周就看完了线代全书的内容。在这里,我插点看全书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因为全书绝对是考研数学非常优秀的一本教程,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吃透,这本书上几乎没有那些偏题,怪题之类的。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要有一个系统,就是这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运用等等,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搞懂,问同学、上网查都可以,对那些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自己做一些补充写在书上,这对后面的复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七月三号我就回家了,我回家不是休息的,是学习的。我整个暑假都待在家里的,这个主要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了。七月份一个月,我什么都没干,全部看高数,每天30页左右的看全书,每天接受一些知识点,很有成就感。每天估计学习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全部在数学上,那时候差不多每天一支笔芯。一个月下来,数学就过了一遍了,看着书上我标注的一些符号,很爽啊。等我在随便翻翻前面的内容一看时,天哪,忘了好多,急的要命,因为我本来感觉挺好的,这么一来,有点泄气了。所以想跟各位说,这时候忘记是很正常的,考研数学就是一个忘记、学习、再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不然考研就没那么难了。
之后八月份,我就买了半李永乐的真题解析回来,很认真的在一个下午做了2009年的真题,不到两个小时就做好了,一对答案,居然就错了一个大题,而且还是计算错误的,我的信心一下子就回来了,所以虽然是忘记了一些知识点,但做题目还是会回忆起来的。之后我就决定每天花一个下午把李永乐的那本全书过个四五十页的,发现第二遍就很快了,把第一遍中的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到八月中旬的时候,第二遍差不多看完了之后,我就没怎么看数学了,因为这个我要去看专业课和英语了。基本上几天去做套真题,感觉都还行。
接下来就是九月份开学了,开学之前我出去玩了一周,什么书都没有看。回来之后,我就继续把剩下的真题隔一天做一套的把真题做完了。这时又想去看复习全书,但是又想去做四百题,看到网上大家说四百题多难多难的,很有诱惑力,就买了本来做。做模拟一的时候,感觉很不爽,小题还行,就一两题不会,大题第一个就不会,再看看后面的,第一遍下来,好几题都没有做。三个小时之后,一对答案,发现就在90分左右,又是打击,哎,不过我还是蛮理智的,认真的分析了答案之后,发现自己不是不会,而是这些题目有一些会有拐弯,还有一些计算量比较大,考得内容其实都是知道的。再做了两三套之后发现都不行,就在100分左右,就决定不做了。继续看全书去,所以又是看全书,不过这个时候,每天最多拿三个小时给数学就行了,就是熟悉全书上的知识点,去深化,系统的学习每个知识点。
所以这遍下来之后就到十月份了,这时候我还是不敢去碰400题,就接着去做真题,很快就做了一遍,这时候的真题的题目应该都很快就做完了,重点就是李永乐在后面的答案解析,很经典的,特别是那些我们做的时候思路不是特别清晰的要仔细看看那些解析,还有解析中有几个方法的都去看看,会有收获的。这个时候每天也花不了太久的时间。好像这遍我真题做了两遍,加上第一遍就是三遍了,在后来快考试的时候,我又做了一遍,所以我真题一共做了4遍,真题的确是非常好的例题。这个过程我有时还是针对性的把全书上某些知识点看看,特别是那些自己当初做了记号的。
我在11月份中旬的时候没课就回家了,当然还是回家复习的。在家里呆了一个月,这个月没有看全书了,买了那本超越135分,就看了几页,发现不是特别好,就没有做了。想想觉得自己知识点掌握已经不错了,就决定做剩下的几套400题。开始做第十套,大概两个半小时就做了差不多了,一对答案,有一百三十多了,心里蛮爽的。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是我们数学学得最好状态了,后面因为要花太多精力背政治,数学会忘掉一些的。
这个月我主要就是研究400题,发现之前那些不会的也差不多会了,渐渐地发现400题好经典,我本人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它上面都会有相应的题。所以这本书是我强力推荐的一本模拟题,用处不在于模拟考场,而在于发现问题。我大概连续做了三遍400题,把那些我容易错的题目记在本子上,到后来我差不多可以把我容易错的知识点的相关题目背下来了,因为我觉得实在是太经典了。当然上面有一些真题上绝不可能出现的题目不需要去做(前提是对真题有了足够的研究)。
十二月份中旬回学校了,大概就只是看看真题,没看其他的。后来最后的合工大那五套题我还是蛮喜欢的,有一些新颖的题目,这试卷才有真题的样子。挺好的题目,我五套卷子下来,分数就停留下130-140之间。主要就是来熟悉知识点。然后就是上考场了。
考场上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一点:看清题目,认真答题,这里的认真指的是看清答题卷和试卷上的题目号一定要准确,不要一个挺难的题目做出来就很激动的写上去,结果发现写错地方了,这是世界上挺悲剧的一件事。我今年就碰上了,因为试卷页数有点多,一下子不知道脑子哪根筋短路了就先做19题,然后就把19题那个积分的题目写到18题的位置上去了,等我发现时吓得一身汗哪,很影响心情的。庆幸的是答案没把答卷上18题的位置用完,所以我还把18题答案简明扼要的写了一些上去,但是肯定是不全的,所以要扣分的,估计我的4分就扣在这里了。
上面是流水账,大家当看故事吧(当然都是实事)。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考场上的题目和平时做的题目绝对是不一样的,平时的题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以前真题的影子,所以大家都会有一种熟悉感,考场上是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就取决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了。遇到不会的,想了挺久的,可以先放一放,我第一遍做题,两个选择题不会呢,到最后的时候,还是半猜的,运气挺好都对了。所以大家要心平气和地去考试,结果一定不会差的。
三、英语
英语我是有点不够格说太多,才64分。就稍微提一下吧。其实说实话,我感觉自己英语复习的还可以,最后做模拟题的时候估计七十多分还是没有问题的,哎,最后悲剧了。单词是第一关,是大家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我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尝试着去背,但是由于没有持续感,根本就没有记多少。真正的背单词时在我八月份的时候,每天上午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坚持不断的背。每天背新单词之前要把前一天的过一遍,然后背新的。我也不知道哪本单词书好,都差不多吧。反正大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大概二十天左右就可以把第一遍背完。背单词是大家必须要花的时间,所以千万别舍不得,不然到后面心里会很虚的。大概这样背了两遍之后,就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过一些,就这样持续吧。到十月份之后,就应该很熟悉了,时间可以减为半个小时,但是还要坚持,一直到考试。
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张剑的真题解析,发现解析很不错,做阅读之前,我推荐大家可以在网上下一点英语强化班的视频,我看的是那个范猛老师的阅读,唐静老师的翻译,感觉讲的超好的,我极力推荐(我可不是做广告,都是网上免费下载的,哈哈)。看了之后,他会有教我们自己怎样复习真题阅读和翻译,绝对受益匪浅。对于方法,那些老师讲的绝对比我们实在多了,毕竟人家是专业研究考研的,所以网上那些视频可以看看,但绝对不要以这个为理由上网浪费时间哦。
我还有一点经验就是,最后考试半个月可以每天写个一篇英语作文,题目就把以前的真题为题目就可以了。用的句子我主要是以前做阅读真题上背下来的一些,自己进行造句修饰。到最后最好可以准备几个模板,必须是自己写的模板,别照网上的背,网上的最多可以拿来参考。至于小作文,没啥好说的,大作文会了,小作文不要有错误就ok了,主要注意一下格式。因为今年我客观一塌糊涂,阅读就对了一半,后面主观题有三十分左右,不过我考试的习惯是先写作文翻译的。浙江这边主观有二十已经够高了,这可以看出,考试的时候主观题字写得清楚认真,不要龙飞凤舞,用自己的好模板,会有不错的分数的。
四、政治
关于政治,因为我考了80,客观有48分,所以我想还是可以说说滴。
政治这里要牵涉到一个辅导班的问题。我只能说这个要看大家的学习方法了,如果你自学能力不够好,理解能力不够好,那你去上辅导班也行,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大三下学期或者暑假去上辅导班,因为政治那么早复习根本没有用,到后来照样会忘记了。所以要上辅导班也等到十月份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
我政治是在9月份回学校时开始看到,不过整个九月份就看了一些哲学的,当然是看的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自己也没多在意。到十一放假时,我才发现时间紧迫,开始用心复习政治了,每天上午差不多都在背政治了,哲学前面两章要稍微理解一下,后面的其实多是记忆,所以你花了时间就可以理解,就足以去应付考试了。而且这几年来考研的趋势就是更加的考察知识点,基本上考试的点都是那本红宝书上面的,选择题都基本可以找到原话之类的。由于红宝书排版上不是太合理,密密麻麻的,让人看了就头晕。所以我觉得任汝芬的序列1是不错的选择,排版的挺好的,大家可以以这本书为背诵重点,重点就是马哲和中国特色那个的,至于后面的历史和思修就不需要花什么时间了,当然也是要看的。
考试都是很基础很基础的,估计不看书的人也可以猜出答案,当然还是看了之后有心理优势的。到任汝芬的序列3出来,大家也就可以买来了,重点在时政,我居然把他列出来的60个全背了,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时政到最后的那几套模拟题上基本上都有的,所以就看看吧,有个大致的印象就好。
对那些觉得任那本内容挺多的同学,我还可以推荐FZJC那本,背诵超好的,因为那样知识点过的很快,做选择题足够了。所以我买的习题就是FZJC配套的那本,那个题做一遍就可以了,错的当时改改就好,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纠结五六年之前乃至更久的真题,因为考纲每年都在变,有的内容早就不考了,模拟题不会的不看也罢,没太大意义。因为考试这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基础,主要是基本记忆的内容。
至于最后考试的大题大家就看最后的肖秀荣四套题,任的我觉得没肖的好(仅仅个人意见),肖的更加接近真题,我把这四套题整整背了三四遍,背的很熟,其他的都没怎么看,最后考试一大半都差不多是上面的。当然有没有猜到的题,比如今年的那个有关政协的,都是书上的重点内容,看书的时候就应该背下来的。还有一点就是考试的时候,有时间就往试卷上写,写上你觉得可能对的答案,要分条就行,书写不要太差,不然影响老师帮你找得分点的心情。
好了,四门课怎么复习的都说完了,这也就是我初试复习的整个过程。其中,数学英语是最重要的两门,数学可以拉分的,今年我跟班上同学相比,分数就主要高在数学,英语就怕过不了线,所以这两门是重中之重。把握轻重,分清主次,才可以在考研复习中沉稳自信,以免患得患失。
我把我在复习过程中用的书籍列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数学:大学时的高数、线代、概率的教材;660题(这本我很早就买了,上面的知识点很基础,对知识点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做了其中的一部分);二李复习全书、李的400题、超越135(这本我觉得不是很好,最后的时间很宝贵,去抓这些知识点有点不值得,当然复习的不是很扎实的同学还是挺好的)、合工大五套题(考前二十多天网上会有卖的,就做当年的)。
英语:张的阅读200篇(这是我在十月份才买的,真题都差不多背熟了,没东西看的时候买的)、张的真题解析(黄宝书,不错的)、恩波的那本小单词书。
政治:2010年的任序列1(我暑假买的,那时候2011年的还没出)、FZJC那两本、大纲解析(这本是我最后差不多天天背的,考试的内容全部出自上面)。推荐阅读:
浙江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浙江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备考手册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基本要求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科学、专业学位】 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下载
第二篇: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一)从决定考法硕开始
我也算是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本应安分守己考本系研究生,毕业以后当大学英语老师或做翻译,过滋润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只因为自己太理性太逻辑,再加上天生的好奇和一点点野心,我从大二就决定跨专业考研。几番摸索之后,我骑着自行车去了中国政法。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第一次去中国政法读者服务部,我显得极为羞涩胆小,要知道我对法律可是一无所知,看着琳琅满目的法律书籍,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无意中看到人大编的《法硕联考指南》,说是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我战战兢兢地结了帐,抱回寝室慢慢嚼。
因为英语专业也特别多,整天写paper做representation,学习法律的时间非常有限,断断续续,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联考指南看了一遍,懵懵懂懂的。其间去北大听了一次民法学课,未料旁听的人比北大本校的学生还要多,夏天酷热难当,又要长途跋涉,身心都十分疲惫,于是便不再去,自己在图书馆闭门造车。后来才知道,法硕指南编得实在太滥:为了划清与法学的界限,编者企图通过删减内容使其简单化,其结果是体系不完整,说理不充分,逻辑性不强,我们这些外行人看起来味同嚼蜡。理解起来及其困难,只好死记硬背,又没有老师教,学得非常痛苦。
到大三上学期结束,法硕的书已经翻得很烂,新鲜感已然没有,剩下的工作就是把它背起起来。没想到期间发生了很大变故。先是听说考法硕的人奇多无比,后又传来某名牌法学院法硕专业不受重视:上大课,学的都是本科的内容,而且听说法硕毕业的不能考博(我现在也不知到底能不能考)。再到后来,哀风四起,法硕的名声每况愈下:几乎没有公费,学费太高,不能贷款。我自己后来看到法硕的考研题,确实十分幼稚,实在没有什么挑战性(现在也许不同了)。本来一起考法硕的同学纷纷转行,最后系里只有我一个人死守阵地,骑虎难下。放弃法律,十分不甘心,因为我毕竟花过苦功,而且我真得很喜欢法律;考吧,又觉得法硕这个专业实在没什么前途,充其量也只能吓唬一下门外汉(当然,这只是当时的形势和我那时的看法)。一句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改考法学:现在想来,应当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一个从未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人是不足以与听了四年法律课的法律专业本科生竞争。
(二)去年五一,决定改考北大法学
据说决定跨专业考研的人,一般有三种情况:上届有师兄师姐考上的先例;有认识的倒是或研究生;或者其大人介绍。其实总结起来,考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偶然性很大,并非总是很理智。据说理性的方法实现作一定量的泛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然后才确定学校,询问书目。我去定专业时,倒是理智的,选择学校却是较偶然的。有一位师姐认识北大法学院一位师兄,也是我们学校考过去的;当时她跟我提起,正值我被法硕纠缠得十分痛苦时候。我那时候想,反正考上法硕自己也不会快乐,为什么不博一下呢?要考就考个最好的,北大法学院声名远扬,就是她了。
五一期间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按学兄开的书目,到北大一个书店把书都买了。总共有十几本教材(加上后来买的专业课专著,总共将近二十本),沉甸甸的,放在我那破箩筐里,沿途摇摇摆摆,好不容易才拉回宿舍。这是距离2002年考研只剩半年多的时间了。
(三)经验之谈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于综合课考的科目太多,主要法律都考到了(法理,宪法,法制史,宪法、行政、民法、民诉、刑法、刑诉,再加上专业课),而且没有指定书目(其实内部是有的)。直到暑期北大法学考研班开课,我也没把书看完一遍。不过我悟性还不错,上课倒也还听得懂,做笔记也没落下。
跨校跨专业已经很难,选择北大法学,可难上加难。从第一次买法律书时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极其艰苦的道路。跨专业考法学是很痛苦的,到最后就已经不是兴趣的问题了。首先是法律材料浩如烟海;其次是法律书籍更新速度太快,书又太贵。而且很多书匆匆看还行,买回来细读,才知道倒买错了,可是不少教材大同小异,却各有所长,为了安全起见,你又不得不尽数买回来。
没有接受过正式法学教育,而仅仅通过自学参加考研,毫无疑问是很吃亏的。很多东西我看不懂,有没有老师可以问,我只好查看多个版本、不同作者的书,斟酌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论证,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理解。这个方法很费劲,却颇有效,很多疑问,我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弄明白的。
没听过法律课的另一个超级大劣势就是不知道那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法律考试中喜欢考的,哪些是有争议一般不考的。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合同发愤论,后来听说北大不考合同法分论;我绞尽脑汁要把刑法个罪名的法定刑记住,后来才听一位学兄说法定刑在法律考试中一般不考。毕竟,谁记得书那多数字呢(当然,对于一个学法律的人来说哦,研究合同法分论和记住法定刑都是应当和必要的,但对于像我这样分秒必争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确实极大的浪费了)
如果说经验的话,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学习策略是正确的。学法律我先从法律开始,法理理论性很强,而且不具体,学起来很费劲,所以很多人自学者宁愿先学民刑等部门法学。我先学法理,很多东西并不理解,完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搞定。后来一个接一个地写部门法,很多记住但不理解的法理迎刃而解;而且法理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具体部门法的理解上,大有裨益。我部门法学的很快,大概归功于先学法理的缘故。部门法的学习,我都是先看目录,在短时间把全书浏览一遍,然后再仔细研读个章各界,而且每完成一部分,我都要回到目录上,研究其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地位,以及其和其他章节的关系。一句话,学法律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注意建立一个逻辑体系(结构图,知识树),然后宏观微观交互进行。想来很多学友都有相似的看法。
(四)备考历程
我五月份决定考北大法学开始买书,八月份参加了北大法学院的法学考研辅导班。我是个喜欢闭门造车的人,从来不相信什么辅导班,培训班。不过有考上的师兄极力推荐我报,说是信息量十足。据说报北大法学考研班的未必能考上,但不报是肯定没戏。一起上北大法学考研班的就有一千多,坐在我周围的很多人是第二次考北大法学了,很令人佩服。据说有考三年的,参加考研班的笔记都有好几个版本,真可谓契而不舍,百折不挠。上考研班的时候,我每天6:30起床,坐公交车到北大,上一上午的课,中午稍一休息,下午继续上,过得很routine,并不像许多学友所说的有那么多的感触和想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其间认识了几位考友,后来一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心得,从中受益非浅。
我并不认为考研的过程有多么的心理痛苦,这或许是因为我本来对法律很有兴趣的缘故吧。不过我依然保持规律的生活,有节奏,每天都有新的目标和计划,心无旁鹜。为了考研,我这学期放弃了很多东西。英语从大三起就没有什么突破,学了两年日语,连假名都没认全,说起来别人都不相信。我一时平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混。每次日语考试我都是考前的几天猛攻一下,最后都能得个七八十(虽然排在倒数几位,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考完以后全部忘光。因为期末考试之后就是考研,我根本不敢花时间准备这场无关大碍的学期考试,最后只好作弊。我从小到大考试都很诚实,这一回一路作弊下来,倒也没失过手。有什么办法呢,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集中精力实现某一目标,有时就的作一些不合法却颇合理的事了。
有人认为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结构不合理。批评得最多的是其“通才培养模式”,对考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首先,认为北大要求通才的观点本身就不恰当。2001年北大考核三门
(一)所报考的专业
(二)综合课1(法理、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三)综合课2(民法、民诉、刑法、刑诉)。除了所报考的专业课外,考生还要准备另外其他八个科目,这些科目都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基本部门法,对于一个要从事法学研究的人来说,涉猎本专业外的其他部门法知识当然是必须的。很难想象预科对刑法民法等部门法知识结构不清楚的人在法律方面会有多深的造诣。法学各个学科之间虽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但法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各个二级学科之间是有内在的共同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有比如说你研究宪法,如果光埋头研究宪法条及相关宪法文献,我认为也是不够的,宪法专家应该适当涉猎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才能全面看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空谈。当然这种要求对考生来说有点过分,操作起来也很困难。实际上北大对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考生也没有这种要求。我完全相信,某些人对某个法学学科有偏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但如果法律各学科没有学全,那么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对他将来的学术研究是很有坏处的。你也许会说,我所有法律都学过,只是觉得考研不应该考。那么我要说,既然你都学过,怎么还怕别人考你呢,这证明你根本就没学好,所以心虚。如果考研试卷中没有该学科的考题,我相信不会有人会花时间去准备的,所以本学科以外的法律知识也不会很牢固。其实专业课考不好,上北大也没有希望,因为毕竟专业课所占的分值最大(100)。北大专业课外的综合课的考题虽然也不是很容易,但考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广而不偏;题目虽然灵活,但只要熟练掌握教材,也不至于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自己是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准备综合课耗费了大量精力,但始终不敢因此而怨天尤人。其实最后的失败,也是由于专业课的缘故。我学法律的时间很短,考前半年还没有决定报考的专业,上考研班的时候,只学过法理、刑法、民法,其他科目从来就没学国,刚开始想考法理,后来学了行政法,很有兴趣,到十月份(据考试还有四个月)才决定改考宪法与行政法;而且因为要准备综合课,专业课投入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只略比综合可多注意些罢了。我是南方人,一直都不是很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别是北京的风沙粉尘多,搞得我很难受。我经常欢宴几,长期要地眼药水。医生说我疲劳过度,眼睛才会患病的,我听了很我很无奈。不过到考前一个月,我确实在拿身体健康做赌注了。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也考试的科目太多,而且每本书都要达到熟背的程度(当然不是死记硬背)。不管你喜不喜欢法律,要把这么多本书稿定都是极耗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情。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与行诉、宪法、法理、法制,再加上政治,要半年内搞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每天七点起床,十一点半休息,中午休息到一点,下午到晚上十一点除了吃饭,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喜欢运动,但最后也只好放弃。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饭量小,又缺乏运动,我知道长此下去,身体肯定会吃亏。但有时候你不得不作一个选择。我想,如果要倒下去的话,希望等到我考完最后一科再倒下吧。
虽然身体不支,我的精神却是没有问题的。我思维仍然清晰,干劲更足了。会出现这种状态,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或许是因为我在这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缘故吧。
(五)决战北大
从报名到拿到准考证,一切都过得比较顺利。我的学校离北大较远,每天打车或打的是很不保险的,所以我决定住旅馆,没想到人满为患。后来经过几重关系,住到了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宿舍。学兄们都很照顾,因为他们已经放假,所以专门给我们开了一间宿舍。同住的都是考北大的,有考经济研究中心的、考传播学院的,也有考中文和计算机的。考试的顺序是政治、英语、专业课法学、综合课法学
一、综合课法学二,第一门考的是政治,虽说背的东西多,但到了考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已经无暇看书了,只是互相交流自己所认为的考试重点,结果当然出奇的一致。“三个代表一定考”,“以德治国一定考”(某考研导师的口头禅)。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今年考研避开了热点,考的题目虽然不难,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考政治的前夜我睡得很香,政治的考题做得很顺。巧的是,论述题的第一题居然考的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考试前夜关灯睡觉前,同考的朋友偶然提起他能把《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背诵出来,他背给我们听,我很感叹,只是觉得考的考的可能性不大,没想到居然考了。想来他的答案应该和标准答案无疑了。中午休息了半小时,喝了溶咖啡提神,赶赴第二场考试:英语。听力做起来还算顺,只是到了笔试精神便恍惚起来,浑身开始冒汗。我心里想,完了,准是感冒了。这回要死在英语上了,奇怪的是流汗过后,居然浑身舒畅起来,我早早就把选择题做完,翻译和写作都打草稿,争取做到完美。交考卷的时候,我是踌躇满志的。
当天晚上,我几个月以来自虐式的学习终于得到了惩罚。我开始头疼,发烧,虽然思维还算清晰,复习已经不可能了。这对考法律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要背诵的内容太多,如果不能在考前浏览一遍以恢复记忆,几个月辛辛苦苦记住的东西很可能会突然想不起来。从理论上讲,这是由于缺少“线索提示”而出现的所谓“信息提取失败”现象,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材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考前复习一遍,把知识点窜起来。简单的说,哪怕只是看一眼,也是有用的。
第二天的两门考得都不是很有感觉,专业课出题很出乎我的意料。考完就知道不好。下午的综合课虽然全部都做了。但有好几道题是胡诌的,我根本就没背到,但估计及格应该是没问题。
当天晚上我身体好了许多,一直复习到凌晨两点,把几本大书都看了一遍,才安心入睡,第二天考试果然碰到好多看过的题目。(顺便提议下,我把大部分书都搬到北大,装了满满一行李箱,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考前一天不可能复习得了那么多书;我只好告诉他们这只是学科特点不同而已。事实上,考试前我确实把书看了一遍,虽然每页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秒,但是因为先前已经背得烂熟,只是恢复一下记忆,所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科考完我几近崩溃,考得好不好我已经无所谓了,总之一切都结束了。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是: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六)反思前的我思——后记
人每时每刻都是在作选择,然而最痛苦的选择莫过于放弃唾手可得的好处去追逐渺茫的希望。放弃英语专业,选择法律,我始终没有后悔。学习法律,我才明白了人类知识可以如此浩瀚,社会与国家可以这样运行,思维可以如此逻辑和严密,历史文化可以如此积累和生成。每学习一个新的部门法,我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很多书都是五六百页,字典一般,需要一页一页看完。有时竟也对自己的毅力感到差异,因为那么多的书都是在短时间,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下弄懂的。即使将来没有从事法律工作,学习法律过程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一个人不经历重大的失败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于你竭尽全力,历尽艰辛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却不可得。当初选择考北大法学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抱着经历失败的态度:考上当然是好事,没考上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学法律不到两年,跨学校跨专业,每门课都及格,仅以两分之差没有上线,我不应该有什么后悔的了。备考的时候虽然豪情满怀,今日的失败也不是毫无意料的。打电话询问录取结果的时候,法学院教务处办公室的老师问了我的分数,还很仔细的查了一番,然后对我说,“很遗憾,没有。”当时我出奇的平静。后来我才知道,法学院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各个专业都不同,320到处330不等,宪法与行政法就是最高分数线330。如果当初我选法理学不改,现在就能参加面试了。对我来说,法理还是宪法与行政法是无所谓的。
平静是一时,而后是持久的,缓慢的郁闷。其实我的身体很虚弱,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没再看法律书,每天看一些闲书,打球,上网,好吃懒睡,努力使自己强壮起来。回想自己四年来就没怎么休息过,大一大二学英语,大三大四学法律,节假日打工挣生活费,整天忙忙碌碌,早起晚归,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来北京四年,居然没有去过故宫和天坛,想来很是遗憾。最后一学期我经常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一个地方玩一天,读景物介绍,一个人慢慢游荡,仔细品味,感觉很不一样。这样过了几个月,身体恢复起来,心情自然不同,于是又重新踌躇满志了。
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自己脆弱的是后做决定。那样的话,等到身体强壮,心情恢复如常以后往往后悔。我考第一次的时候是绝对没有想过要考第二次的;现在翻以前旧书,买新的法律书,一年前是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有时自己都感到惊讶,暑假第二次上北大考研班,很多面孔是熟悉的。我旁边做的一位,也是第二次考了,他告诉我他认识的俩个考宪法与行政法的女生,今年都考上了。我听了很是佩服,自叹不如。然后他说:“你知道吗,人家一个考了两年,一个考了三年。”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在已经在一所普通大学教书了,课很多,空余时间有限。今年考试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我考的专业综合课增加了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平白有多了五六本书,单位让不让考,放不放人姑且不论,边工作边考研有多少把握就很难说。我现在心情很平静,每天看新书,复习旧书,看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第二次考研,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浮躁,每天平静地学习和思考。其实我们在努力之的时候,没有人向我们保证必然功成名就。怀着必胜的信念去追逐极难达成的目标,过程可能是快乐的,却未必是持久的。我真的不知道一个新的环境会给我多大的影响,但我是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变态,可以另类,可以冒险,但总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祝全体凯程考研人成功!
第三篇:过来人经验:我是怎样跨校跨专业考研成功的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过来人经验:我是怎样跨校跨专业考研
成功的
以下是一位跨校跨专业考研成功同学的经验分享:
首先做一个我考研情况的简介。
经历了2013年考研的混战,据说是史上考研人数顶峰的年份,因为2014改革,不再有自费生之后,人民群众对于所谓学术硕士的需求量激减,继而投奔价格费用相当,读书年份较少的专业硕士人群。我经过一年的努力准备,期经放弃了复习已久的高数,转战文科专业,最终,一举进入北大某文科专业。
嗯,下面开始正式叙述,如何从一个中国二流学校跨校跨专业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小经验。
一、关于搜集攻略
搜集攻略这个事情,最好开始于大三上学期。当然越早越好啦,像某些考试神高考完就开始搜集我也不反对,不过形势多变,大家还是量力斟酌而行之。
搜集攻略有三个渠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疾风劲草系列:淘宝上有卖,总结的非常好,相当赞,五星推荐。有了它就可以不用买肖秀荣和任汝芬的厚书了。
肖秀荣八套、最后冲刺四套、任汝芬四套、启航20天20题:是论述押题宝。
三、报辅导班问题
很多同学纠结于要不要报辅导班,报哪一个辅导班。其实,那种大班教学的辅导班说白了就是,一万人坐在足球场上听一个人讲课,你只能依稀分辨那个人的衣服颜色和声音,未曾看清他的面孔。所以,这种辅导班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你不是自制力差到不行,家境好到不行,去报什么30人精华班教学,除此之外,我建议,你还不如不报班或者报网络课。
鉴于报什么班,我根据我的经验推荐一下,还请求各大辅导机构不要封杀。
首先,数学:高数——陈文登,老头子讲课思路清晰,方法过人。
线代——李永乐,李老师是线代王,点32个赞。
概率论——王式安,网评都推荐他。
总结起来就是:高数陈,线代李,概率王——三者乃北山泰斗也,好好利用定当数学加分。
其次,英语:报班必报新东方。
我觉得除非你考过雅思或托福,你还是应该务必一定要报一个英语班的。因为,考研英语实在是太难了。你可以六级考600,考研英语考40,也可以四级考400,考研英语考60,这一切都是可能并真实存在着的。所以,我推荐,还是报一个班吧,很多技巧非常的适用。
最后,政治。
我政治考得实在差,这里没有发言权,不过观之我同学情况,报班与不报班者各九十。在此只是提个醒,报了班就好好跟,报了班就不要对老师持什么所谓的怀疑态度,要不你就是浪费银子浪费空气占用资源。
当然,大家公认的,张俊芳的哲学讲得非常好,老太太总结的很到位。
四、复习攻略
既然是写攻略,当然是逻辑清晰,语言简练了,所以我在此不做赘述。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复习方案,我这里仅属于借鉴。
页 共 3 页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数学:五一之前教材必须做完;听辅导班视频,做笔记整理。
五一后开始李永乐全书;可以高数和线代或概率论交叉来做,注意知识框架整理和错难题整理;
七月一号之前,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记住:记忆是一个沉淀,你必须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step2:形成自己的单词本:(推荐用星火单词或新东方单词)
第四篇:2017考研跨专业:十大专业跨考难度分析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跨专业:十大专业跨考难度分
析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其实,对于几乎所有医学类专业来说,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跨专业考研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建议希望在医学领域发展的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尽量就选择相关专业。
心理学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在培养目标上分别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主要学科: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数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心理咨询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课程专业性较强,实践环节也非常重要,因此,跨专业考研难度系数很大,专业课就是非常难攻破的一关。
建筑学
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因此,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建筑学的毕业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1.专业基础课(根据上课时间顺序)
建筑概论、建筑美术(一.素描)、建筑阴影与透视、建筑构成、建筑设计基础(一)、建筑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制图与表达、建筑美术(二.水彩/水粉)、建筑设计基础(二)、风景园林建筑、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一)、建筑美术(三.素描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专业外语阅读、建筑构造(一)、建筑美术(四.马克笔)、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建筑物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二)、建筑结构、城市规划原理(一)、室内设计、建筑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建筑项目管理、环境心理学、地基基础
2.专业课
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建筑史(外建史部分)、建筑设计(三)、建筑设计(四)、建筑史(中建史部分)、建筑设计(五)、建筑设计(六)、建筑设计(七)、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八)、建筑设计(九)、建筑设计(十)
3.专业选修课
工业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概论、生态建筑概论、水工建筑物景观设计、建筑防灾、古建筑保护、建筑与城市摄影、建筑法规、建筑师业务基础、中外城市建设史、可持续建筑、建筑构造(二)
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建筑学专业对于考生的美术基础要求很高,因此,跨专业考研难度很大。
法学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法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政治。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一般不少于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相近专业:法学 监狱学 知识产权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课程设计各类法律领域,若本科毕业选择跨专业考取法律专业研究生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攻克专业课程。
考古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汉语、史料学、地理学、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史、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安排3--5个月,一般为田野考古实习。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黑色和有色金属(包括重、轻、稀有和贵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冶炼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冶金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冶金工程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金属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熔渣理论、冶金设备、冶金工厂设计等。
实践教学
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0812,下属三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页 共 3 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语言和算法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20周。
风景园林学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I、美术I、美术II、美术III、画法几何II、阴影透视、设计初步、构成艺术、测量与遥感、园林设计艺术原理II、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II、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A。
主要专业必修课
风景园林设计A、风景园林设计B、风景园林工程A、风景园林工程B、种植设计、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园林工程预算与管理、城市绿地规划II、城市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入学时对美术基础要求就较高,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美术类也占了很大部分,因为,本科专业非风景园林的考生,跨专业考研成功几率很小。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软件项目管理
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页 共 4 页
第五篇:跨考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
跨考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
我跨学校跨专业。税务学院财政学录取。初试成绩380+,复试80+,总分480+。
1.关于中财
中财学校很小,研究生院这边只有230亩左右,硬件条件真的不怎么样,甚至外地的同学第一次来的时候会很抱怨还不如普通中学。如果你想找一个可以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的学校,对外经贸、人大、首经贸都是不错的选择,请别选中财。如果你是希望毕业之后自己的母校能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那么中财是不错的选择,中财的声誉和校友网络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学校就不好。
另外中财除了金融会计财政之外还有精算、统计、税务、保险、国民经济学、保险、证投、投资、数量经济学、还有中金发、中经管等实力或者就业非常不错的专业和学院,不要把目标就盯在那极个别的专业上面,风险真的很大。
2.财政学院财政学与税务学院财政学的区别?
我以前也有这个疑问,只是简单的认为都是财政学,财政学院的肯定比税务学院的要好,不然为什么每年分数线都比后者要高。后来才发现误解的太离谱了。税务是财政的一部分,税务学院的财政学是专门研究财政这个大范围中的税务方向的,只是沿用财政学的名称而已。另外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研究院也有财政学专业,但我不是很清楚。类似情况在中财很普遍,比如两个国民经济学,两个国际金融,两个证券投资,三个金融学等等,建议报考的同学提前联系学长问清楚,不要简单的下结论。
3.中财的考研难度
网上的一些帖子说考中财不是很难,确实,相比人大外经贸,中财的专业课要求确实低一点,但这并不能说考中财就简单很多,看看这几年报名中财的人数以及分数线就知道了,去年报考中财的是12056人,和清华一起在北京排名第三,而招生名额(扣除MBA)
剩多少大家自己看看。所以可以预见明后年的中财会更加难考了,这也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选择自己的专业与学校,别糊里糊涂报考中财,辛辛苦苦奋斗了一年啥也得不到。
当然每年考上中财的人有很多都是从很差的三本院校考上来的,真的有很多。而且中财并很不歧视你的本科背景,只要你够优秀,中财就会要你。
4.英语——单词记忆是关键
其实除了背了2500个单词,我英语几乎是裸考上阵的,不过我英语底子还好,考了65,幸亏没有拖后腿。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是5500左右,很多同学拿着新东方的单词书几个月都记不住,所以我想像大家介绍我的方法,坚持两个月,单词绝对没问题。前提要求就是坚持。
第一步:拿到单词书,把里面认识的单词全用红笔划掉(别心疼书,留着难道还要准备再考一年啊),一般情况下,这样大概能划掉2000--3000左右,而剩下的单词就是我们需要重点记忆的部分了。
第二步:准备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片,每天抄写100个生单词在这样的硬纸片上(只抄写单词,不抄写汉语意思),大概每天抄写4张,每张25单词。然后每天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记忆这些单词(会有点痛苦)。
第三步:按照第二步坚持一个月左右,会抄写出120张卡片,大概3000的单词。也就是将这3000单词记忆了一遍。但这只是第一遍,因为此时你会发现第一张卡片上的单词你又几乎全忘记了,没关系,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卡片上的单词记忆第二遍。此时把单词书扔一边儿,拿着卡片记单词,不记得的再回到单词书中查。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大概需要15天左右,然后是第三遍10天左右,然后是第四遍。两个月的时间绝对能让你记住绝大部分的单词,让你在做阅读的时候畅通无阻。
这个方法我用过之后觉得很不错,我就是这样记住了几乎需要记住的单词,我的同伴英语很差(简直是差到了极品呵呵),用这样的方法记单词大概花了3个月,最后考了56
分。
记完单词之后练习阅读,你会发现几乎很难再遇到不认识的了,阅读障碍去了,英语也就容易多了。
5.西方经济学——反复看书N遍
其实对于很多报考中财的同学来说,选择中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财的专业课相对于人大外经贸是要容易的。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我不清楚,但801专业课真的并不难。
西经其实就是需要你把书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你看看历年的真题就应该知道,第一部分4个名词解释和第二部分4个简答题都是书本上的,都需要背。你要是名解和简答都能轻松完成,那么有这样的基础,计算题至少你会第一题,而这样你就已经完成了80分了。
对于西经的学习,第一遍是要反复研读教材上的每一章,把每一章每一细节都尽量看懂,然后自己做好笔记。这个时候不需要什么参考书,也不需要找中财学长要什么笔记,那些东西都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你需要的是把教材上的内容用自己的思维理解清楚。第一遍是很困难很慢的,我花费了两个多月才把西经看完了第一遍。之后你会发现前面的东西又忘了,这没有关系,考研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学习重复记忆。经过第二遍第三编的反复看书,你的看书速度也越来越快,经过N次的重复之后,到后来几乎是一天就能把书看一遍了。当然,这并不能够解决问题,西经的内容很多,书本很厚,因此需要整理。第一步,名词解释,这个我会附上我自己整理的电子版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二步,需要按照专业课考研真题中第二部分简答题的方式对每一章进行整理,比如其中一章整理了4个题目(只是假如,因为我原来的笔记没在身边)
①.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那些?
②.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③.蛛网模型的数学推导?
④.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当时我把教材按照这样一章一章的进行整理,总结出了170多个题目(题目的类型类似于真题第二部分的简答题)。而整理完之后你需要的是把书扔在一边儿,看着这些题目自己在纸上推导出答案,遇到不会的再返回去看书。如果能够把这些题目顺利的推导出来,那么西经前面70分你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了(当然你整理的题目得有一定的含金量),如果这70分没问题的话,计算题自然也会回答的。
注意:网上有很多关于西经的复习资料,比如什么各校的考研真题,或者计算题大全什么的,我觉得都没什么必要,因为别的学校对西经的考察方法跟中财完全不同,中财需要的是你能把书本上的内容记住(其实就是理解性的把书背下来,这方面的分数是70分),然后两道计算题第一题比较容易,很多人都会,而第二题有点难度,这样用于拉开分差。所以考中财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材上面,而不是五花八门的辅导书。初试之后我估计我的西经分数是80左右(第二道计算题没做,也就是我前面名解和简答80分全对)
6.政治经济学——找到好的背诵资料
政经把我伤的太狠了,我以为我把书背得很好了,真没想到题会出的这么偏。
我政经是从9月份开始的,先花了1个月时间把教材简单的看了两遍左右,先理解教材很重要,然后开始了长达三个多月的痛苦的背诵。
现在网上有政经蹦蹦哇版本供大家背诵,蹦蹦哇是专门针对政经教材的课后答案整理的。但是我觉得蹦蹦哇的这个版本现在不够用了,最近几年有很多题目超出了蹦蹦哇课后习题的范围,比如今年考研名解有两个超出,简答也有超出的部分,所以我的建议如下:
先把“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里面每一章节前面的复习笔记复印下来制作成书册,每一章节大概2—3张纸,这样制作成的书册大概有60张纸,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本书册全部背下来,因为这个复习笔记不单包含了各章节的课后题,还包括其它每章节的重要内容。等你把这本书册背下来之后,政经其实就没问题了。如果背
完这个之后你还不放心的话,可以再背一下蹦蹦哇的版本。注意:政经是很难背的,我每天2小时,花了三个多月差点没能背下来,所以说政经至少10月初就得开始背了。另外有些题目可能比较偏,让人觉得不可能考,即使是这样也要尽量背下来,今年的政经最后一道论述题:“如何结合企业治理结构解决代理问题,结合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分析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途径。”哎,看到试卷的时候我就蒙了,我看第一遍书的时候就把那道题排出了,不单是我,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想到会考那道题,而结果你懂的,要不是最后一道题,我专业课绝对超130,所以明年考中财的同学要吸取教训啊。另外801的参考书有可能会变,去年小道消息闹了好久说要换结果没换,今年不知道了,希望大家自己多多注意研院的信息。
7.辅导班
说实话,我一个辅导班也没报。因为我的自我复习状态很好,心态一直比较放松,看着别人辅导班上课的那架势,我觉得很不适合我,还不如自己好好看书。其实现在的辅导班商业色彩很浓,本科时候几十个人一起上课都觉得拥挤,更何况现在上千人在大礼堂上课能有多大的效果我很怀疑,所以一直的比较相信自己。当然政治报一下冲刺班还是可以的;英语把单词背好了你就发现没太大必要了;专业课没必要报班,几乎不是中财的老师上课;数学自己看情况吧,如果你旁边有高手一起复习的话那将是很爽的。
8.复试——需要提早准备
初试结束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分数在370左右,应该能进入复试,所以准备的也比较早。正月初十(2月12号左右)就开始看书准备复试了,当然在看书等成绩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心理波动,直到3月29晚上复试线公布的时候才踏实下来(当时看复试线的时候手都在发抖,心扑通扑通的),然后立刻买火车票赶到北京,在中财的教室里开始全面准备,像准备考研初试那样的精心准备。
复试笔试的时候,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笔试卷子我几乎没有不会的题,出考场的时候相当满意(中财非常非常重视复试中的笔试)。面试问的问题又是复试书本上我看的内容,所以面试结束之后我就有信心能被录取。
注意:中财是一个很重视复试的学校,她的录取环节总体来说是非常公平的。本校的学生进入复试的本来也就很少,即使这样复试也会刷本校的学生,我认识的就有两个。税务学院在复试之前就向所有进入复试环节的学生开会介绍了复试的流程、注意事项、录取名额等,信息非常透明,老师也非常友好。
中财的总分计算有一个公式:总分=初试*0.6+复试*3。其中复试环节中的笔试非常非常重要,另外整个复试的分数是要乘以3的,所以复试会对初试的成绩排名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初试排名30名开外,而院里只录取29人,但由于我复试表现非常好,总分一下就得以提高,从而最终录取。
9.努力+毅力+运气=成功
辞职之后我很快就开始全身心投入考研,每天早上7点半进教室,晚上10点半回去,几乎天天坚持这样(只有7月11号和10月24号两天例外),这样长时间的坚持看书一直坚持到考试前一天。我很庆幸我能够坚持下来,我也很庆幸我所在的自习室里有很多很棒的研友,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看看他们,就觉得又有了动力。
其实考中财真的不简单,除了努力之外,你还得要有足够好的运气,不要忽略了运气的作用,我很庆幸上天这次眷顾了我。有好多人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中财,他们并不比我差。因为我认识一个考了390+,而且是第二次考,结果复试被淘汰了,他后来跟我说他会再考一年。
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更加理性的认识自己,不要以为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上,也不要以为自己本科学校很差就考不上,考研是残酷的,但中财还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有能力足够优秀。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