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导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 合作 探究 预习任务
1、收集张衡的相关资料
2、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3、认真诵读,注意标注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结合注释和教辅疏通文章大意;
3、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一、疏通文意,口译下列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第三课时
思考、讨论、探究
导学任务:以下问题1、2、3、4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2、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3、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
4、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五、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第二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学设计
固市中学 高一语文组 王博
【三维目标】 :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而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张衡的一生。
2、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A
①衡少善属文(shào)
②不好交接俗人(hào)
..③累召不应(yìng)
④五载复还(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 ①a.游于三辅(于,介词。表处所,在;)
.b.虽才高于世(表比较;)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表范围,在……方面;)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因,介词。趁(机会))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通过、藉)
.c.伺者因此觉知(因为;)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
.b.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
.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B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三、文学常识。B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2、张衡介绍
张衡(78---139),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3、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即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四、结合课文语句,识记下列文化常识:B
1、文史专名 遂通五经,贯六艺
(1)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举孝廉不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举:推荐。(被)举荐任官 连辟公府不就
(3)辟:征召,招来授官。(被)召
(4)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5)就:就职,任职。公车特征拜郎中
(6)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征拜尚书(7)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出为河间相
(8)出:离京去外地为官。衡下车
(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三年
(10)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1)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累召不应
(12)召:召请来授官。(13)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为上卿
(14)拜:任命。授给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15)迁:调动官职。左迁,降职贬官。再转复为太史令(16)转: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7)徙:调动官职。上书乞骸骨
(18)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学校及相关词语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1)太学:最高学府。
(2)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五、文章结构分析。C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6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六、布置作业: 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闻言基础知识。
2、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文言基础知识展示A
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常从容淡静 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振声激扬 古: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奋起来。..寻其方面 古:方向。今:事情或事情的一面。..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上下肃然 古: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十分恭敬的样子。..中有都柱 古:大。今: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2、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玑之正 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二、问题探究
1、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A
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B 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3、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C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4、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C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5、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D 分析: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
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构造写得井然有序: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
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
总之,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之外,是从地动仪的外形、构造、功能和验证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值得好好学习。
第三篇:张衡传教案
张 衡 传 董凤香
一、导入课题
(投影候风地动仪)同学们知道这个仪器是什么吗?“候风地动仪”,制造者是谁啊?“张衡”它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呢?世界上第一架精密的测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大家对张衡科学家的身份很熟悉,还有几重身份可能是你不太了解的。
他还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
他是地理学家,绘制的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他是画家,被誉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一。
他还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景仰之情走近张衡,了解张衡其人。(投影标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一起来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这样三点:(投影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写作特点 3.学习张衡精神
三、检查预习,完成文言知识积累
本课我们要采取分组计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每两排同学为一组,你们各自推荐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协调答题。答题分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必答环节每次回答正确加20分;抢答环节每次回答正确加30分。如果有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本组同学可以补充更正,最后还不能完成就被扣掉相应的分数,其他小组回答加分。同学们记住我们的规则了吗?下面掌声有请班长同学上来做裁判计分。
首先进入第一个必答环节:检查预习,积累文言知识。各小组看准各自题号按顺序轮流作答,此轮完全正确赢得满分100分,每错一处扣20分。
第一题是写出句中通假字,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上来写在本组序号下面。
1、通假
员径八尺
通“圆”;形似酒尊
通“ 樽 ”; 一时收禽
通“ 擒 ” ;傍行八道
通“旁”
我们先来看第二题一词多义。一组同学先开始,“征”在这两句话中分别怎么解释?
2、一词多义
征 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征验)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因 ①因入京师(乘便)②因以讽谏(通过用)乃 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于
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介词,在)
②虽才高于世(表比较,比)
我们回头看看这几位同学都写对了吗?第三题古今异义词,请先看题目。还是从一组开始。
3、古今异义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郎中:官职名
今义:医生)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4、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作状
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作动
擅长)
妙尽璇机之正(形作名 原理 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意动 以 为奇)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介词结构后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检查结束,请班长同学公布第一轮各组得分情况。同学们预习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相信大家在下一环节会有更精彩的表现。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整体感知,梳理概括课文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张衡其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张衡?重点介绍他哪个方面?这一题属于抢答题,我说开始,哪组最先站起来哪组发言,问题回答大致完整得30分。请准备,开始!生:品格、文学成就、科学成就、政治才能,重点是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又着重介绍了哪一点?(候风地动仪)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小组思路敏捷,反应迅速,抓住了抢答机会,回答正确,加30分!其他小组加油!
五、重点研讨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这个精密神奇的仪器到底是怎样的?你们谁见过吗?(没有)想知道吗?(想)那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大家齐读第四段,思考: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动仪?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啊?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讨论结束,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你对地动仪了解多少了。
这一环节还是按顺序回答,每组满分20分。投影:阳嘉元年--------------时间 复造候风地动仪-------------名称 以精铜铸成-------------------材质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外形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
外部构造 鸟兽之形----------------------雕饰
一组同学齐读这几句,讨论思考这是从哪些方面展开介绍的?你们推荐哪位同学来回答?(时间、名称、材质、外部构造)
请一位同学以“候风地动仪”为主语复述这部分内容。很好,答题完整准确,加20分。
介绍完外形结构,就该介绍哪一部分了?(内部构造)投影: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二组同学齐读,请一位同学还是以“候风地动仪”为主语复述这部分内容。好,复述完整,加20分。
投影: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侍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作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效果)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评价)
三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谁来复述?这里介绍哪些内容?加20分。
投影: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验证)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使用)
四组组长来给我们读一读,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里记叙了什么内容?此处是否多余?(用具体事例验证地动仪的精密准确)
同学们已经归纳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地动仪了,老师来给大家设置一个抢答题,哪组最先回答并言之有理,将获得30分: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啊?
对于地动仪的了解就到这里。请班长同学点评各组表现。非常细心负责。请你说说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效果怎么样?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写得非常精彩。语言 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七、最后一个抢答题,满分30分:讨论学习张衡精神品格
张衡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他自身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我们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彰显了他的优秀品格?对他取得卓越成就有哪些影响?小组成员间可以自由讨论,把你们讨论结果可以形成书面文字,推选一名同学作答。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
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2)张衡的治学态度是怎样的?
游于三辅(不读死书,勤于实践和交流)
经思傅会,十年乃成(长期潜心琢磨,反复揣摩)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精心钻研,深入探究,亲自动手创造)
竞赛结束,请班长宣布今天的优胜小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优胜组的同学!其他小组虽未夺冠,但你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已经给我及在座各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这种积极动脑,敢于竞争,永不服输的精神,正是张衡精神的体现。张衡已经远去,但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不磨灭。最后,我想把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送给大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张衡一样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上下求索,那么,你们一定会书写出自己人生的辉煌篇章!谢谢大家!下课!
第四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职)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指导学生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
一、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202_年前,一位先辈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这就是“浑天说”。这位先辈通过此学说设计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走进张衡,了解他的贡献,体会他的为人,品味他的处世情怀。二:了解《后汉书》(5分钟)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三:初读课文(25分钟)
1、学生集体朗读(6分钟)
2、提示注音(2分钟)
属文(zhǔ)璇机(xuán)算罔论(wǎnɡ)蟾蜍(chán chú)逾侈(chǐ)
邓骘(zhì)中有都(dū)柱
乞骸(hái)骨 疾恶(wù)
3、疏通字句(10分钟)
(1)虽才高于世,而无娇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5)时政事减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1、疏通词语(7分钟)
善: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友善 交好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张衡传》)
——擅长 征:
从此替爷征。(《木兰诗》)——出征,远行
挟天子以征四方。(《赤壁之战》)——征伐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征召,特指君召臣
精: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本义是纯洁的上等米以精铜制成。(《张衡传》)——物的纯质 瑜得精兵五万。(《赤壁之战》)——军中精锐 精思傅会。(《张衡传》)——精心,专诚
施: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实施,施行 己所不为,勿施于人。(《论语》)——加,施加 施关发机。(《张衡传》)——设置 机:
衡善机巧 ;牙机巧制。(《张衡传》)——器械,机械 不闻机杼声。(《木兰诗》)——织布机 施关发机。(《张衡传》)——枢纽,关键
四:整体感知课文(10分钟)
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张衡的高尚品德?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累召不应” “不慕当世”
2、他在文学上、科学上的成就是什么?
文学成就:“善属文”,作《二京赋》,《思玄赋》
科学成就:(科学发明)“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科学著作)“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3、政治上的作为怎么样?
善政理:迁侍中,在帷幄。为河间相,收禽奸党。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艺术特点
材料处理上裁剪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关于人物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五:课堂小结(3分钟)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本文在讲述这三方面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科学成就上,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写人叙事不一定非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认为,张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源于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不为外界所惑,潜心钻研。也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候风地动仪的构造。
第二课时:
一:品味张衡的成就及其为人(20分钟)
师: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老师想问大家,张衡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呢?他的为人,他的品格,他的性情对于他的科学成就有怎样的影响呢?
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张衡的高尚品德?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3)品格文才,不慕名利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累召不应” “不慕当世”
从容淡静: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何谓从容?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只有从容,才能临危不乱;只有从容,才能举止若定;只有从容,才能化险为夷;只有从容,5 才能宠辱不惊;只有从容;才能风云在握„„
何谓淡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要想“明志”——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需要一种淡泊;要想“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需要一种宁静。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从容淡静”的心境。唯有从容淡静,才能活出潇洒,活出自由,活出旷达。
无娇尚之情: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格,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获得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不慕名利:不追求名利。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把名利放在一边,从容淡静,潜心做事,明确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才会从容不迫做一个成功人。张衡这样做了,所以他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他发明的地动仪,在今天依然造福于人类。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云:“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在隐居隆中的十年里,躬耕读书,心怀大志,广交士林,终能成就一代伟业。《资治通鉴》的编写者司马光。为了编写《资治通鉴》这一理想,司马光十九年如一日,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他怕睡过头,耽误了工作,特地制作了一个“警枕”,好让自己及时醒来。对于文稿,他严格要求,不断修饰,润色,力求完美。皇皇数百卷的巨著,都是他用工楷书写而成。司马光完成编写工作,下的是实实在在的工夫。古往今来,能够做到从容淡静、不慕名利而终成就伟业的人有很多,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看看自己的周围,随着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节奏,造就了一批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丰富了多彩的外面世界,却也如现代广告般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推波助澜似的激起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人们更愿意享受马背上驰骋的快感,而不去体验真实生活的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历程。心浮气躁,见异思迁,投机取巧,随之而来,也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推崇的目标与做法。他们成天挖空心思,就是想做所谓的大事,却因大事做不好,小事又不屑做,结果成了无所事事,怨气一肚子的“专业人才”。此时浮躁便慢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的大敌,它让我们 6 骄傲自满,不求甚解,毫无深度,满足现状,停滞不前。中国科学界“两弹一星”巨星钱学森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自省的,同学们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能够拭去心底的浮躁,把心静下来,潜心做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必会成为有用之人。
但凡有大志者,必先拭去浮躁。有大作为之人,必潜心做事!
第五篇: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