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南洞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追求卓越 打造精品 实现超越
《洞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4)
淮南洞山中学
(2011~2014)发展规划
(经第四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学校发展全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断筑强学校优质教育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在充分分析学校现状和发展走向,听取全校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洞山中学2011——2014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背景
第二部分:发展总目标、办学思路
第三部分:分类目标、主要措施、年度目标达成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保障措施体系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背景
一、学校发展现状
洞山中学创建于1948年5月,其前身是安徽省立工专(今合工大、安理大前身)附属子弟学校,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淮南市政治、文化中心洞山,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77个,在校生达到4887人。教职工达到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人。拥有中学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02人,本科以上学历133人,研究生2人,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建有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行政楼。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较完备,配有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乒乓球馆、棋类活动室等。建立了校园网,中心机房。
学校各类藏书113000册,电子图书50000册,教学软件5000盘(张),每年订阅报刊杂志计180多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红旗少先大队、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员学校、煤炭部标准化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信息化试点学校、安徽省特色初中、淮南市示范初中”等称号。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管理民主规范
实行校长负责制,落实了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结合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制定了一套健全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班子人员能以身作则,团结务实,已基本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
2、师资力量较强
学校名师荟萃,有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市级科学带头人、教坛新星、标兵、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75人,基本形成优秀教师团队。
3、教育氛围良好
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积淀,淬炼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学片区内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对教育的要求和重视程度普遍较强。
4、教育质量优异
学校积极构建竞争平台,促进教师在教学常规方面狠下钻研功夫,在学生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方法。2000年以来,学校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中考及各类竞赛成绩一直在淮南市名列前茅,在各项艺体、科技活动中屡获殊荣。
三、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学校占地不足,运动场地少,校舍紧缺,校内仍有48户没有搬迁等,造成学校发展瓶颈。
2、校园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校园“书香”文化不足,至今没有一座设施完善的图书阅览室,校园内没有整体的文化设计。
3、校园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建设于8年前的校园网急待提速,网站模式已经陈旧。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急需更新,教室多媒体终端经过8年的使用,大多已经老化,早成淘汰产品。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及办学思路
一、目标定位
具有在本区域内辐射面宽,在市内知名度高,在省内有影响的现代化学校。
二、发展总目标
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厚文化”为学校发展总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安徽省基础教育名牌学校。拥有省内领先教学硬件设施;打造以国家及省市级优秀教师为核心的精良的教师团队;形成科学、高效、灵活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独具特色的先进校园文化;培养善于实践创新、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办学思路
办学思路: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办学,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办学,以特色教育优化办学。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洞山中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的、高质量的、厚文化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
办学特色:厚德树人,以人为本,精致育人。坚持活动式教育,韬德于行、启智于活、扬长于动。
四、办学规模
依据本区域内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规划,控制校本部规模及班额,建设分校。将学校办学规模规划为:2014年校本部将由74个班发展到80个班。承办分校2所,争取2014年开学招生。
五、发展步骤
第一步(2011-2012):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办学条件,保持市内一流水平,形成省内影响力。
第二步(2012~2013)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学校品牌,扩大省内影响,争创省内领先。
第三步(2013年~2014年):全力打造精致教育,建设精品校园,丰富特色内涵,建成省内有影响的基础教育名牌学校。
六、优先项目
1、学校管理
2、德育工作
3、教学教研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
5、改善办学条件
6、校园文化建设
7、特色办学
第三部分 分类目标、主要措施、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一、学校管理 发展目标
加强学校行政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将人本思想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实行民主管理,落实依法治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形成民主、规范、高效的管理文化;突出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建立一个能带领全校师生实现素质教育办学目标的勤于学习、精于业务、善于管理、乐于服务、敢于创新、甘于清廉的行政班子,实现学校三年总体规划。
主要措施
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开展“三会一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学校管理全过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有计划地做好干部的选拔工作,积极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入校级和中层管理队伍中。按照“靠得住、有本事、敢创新”的要求,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考察年轻干部,在“用”字上下工夫,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大事、急事、难事、繁事来提升管理能力,满足学校大发展的需要。
2、规范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民主恳谈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完善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制度。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加快学校决策与信息的传播速度。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根据发展规划,确定学年度的总体目标;围绕总目标,每学期要精心设计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措施得当、安排周密;重视对计划实施的过程检查,各职能部门每月对工作进行自评小结,期末要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积累总结性评价材料。三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 师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班主任聘任制、教师奖惩制度,把评优、晋级、提拔、推荐等与教师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对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按照贡献的权重,结合岗位责任奖惩制度给予适当的奖励。
3、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以绩效工资考核为依托,推进中层干部竞聘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竞聘上岗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4、提升管理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把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德育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以及学生档案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提高管理效能,实现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5、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各项课程,落实各项课外活动。招生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阳光分班政策,实现公平教育,保障均衡教育的实现。严格控制班额,三年内将班额控制在合理水平。初中在现有规模下每班人数控制在55人,小学每班人数控制在45人。大力推进学籍信息化管理,全面建设电子档案。落实校务公开工作,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全校师生的知情权。规范教师行为: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禁止有偿家教;禁止公布学生成绩,不按学习成绩排座位,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以“强素质、转作风、凝精神”为主线,以深化民主管理、加强依法治校和廉政意识为突破口,完善“校长负责,支部监督、工会实施、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以改造党员干部学习为切入点,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内涵素养,增强行政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号召力。实现教师参与民主管理活动比例达90%,教师对廉政满意度90%、对行政团队满意度90%。
2012.9—2013.8:以“调结构、炼队伍、强能力”为重点,认真做好班子队伍的结构优化工作,培养吸纳优秀人才进入管理队伍。以目标考核为依据,建立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在激励与竞争中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班子队伍平均年龄为45岁以下,每年至少培养青年干部1名。
2013.9—2014.8:以“转机制、增效率、提质量”为重点,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班子队伍,努力塑造洞山中学班子的特色。
二、德育工作 发展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开展多方位多时空的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德教特色。促进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的道德品质、优良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高雅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实现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主要措施
(1)营造氛围,建设支点。
①建设阵地:校内要加快校青少年业余团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教室终端建设,不断扩大思想教育阵地。校外要加紧德育基地建设。
②文化熏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三风一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先进人物图片等营造亲切的文化氛围,让校园的每个地方都充满德教。
③宣讲教化:坚持每星期一升旗仪式上开展国旗下的讲话,规范讲话内容,就时事、现象作有针对性的批评、表扬。积极开办家长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壮大校外辅导员队伍。通过开设法制、交通、安全、禁毒等各类讲座,构筑道德堤岸。
④评比促进:开展“校园十佳少先队员”、“文明教室(班级)”、“校园文明之星”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自律。
⑤艺体塑德:通过书法美术展、校园艺术节、元旦联欢等活动,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潜能搭起了平台,实现美育塑人的功能;通过“两杯一会”即“新星杯”围棋赛、“苗苗杯”乒乓球赛、校园秋季运动会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图文展、科技活动周、组织主题班会以及节假日、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开展寓教于赛,寓教于乐的全校性文体活动,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2)重抓行为,提升品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组建“红领巾监督岗”,检查学生校内的文明行为;成立“学生卫生督查队”,检查室内外卫生工作;多部门联合组建“学生风纪检查组”,要每半月一次检查学生的外在装扮是否合乎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多重教育管理手段共同发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夯实学生的道德基础。
(3)学科强渗,有机贯通。开展集体备课,共同搜揽学科教学中德教因子,找准德教的动情点、起爆点。每位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贯穿学科教学始终,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教育内容与课程进行有机渗透。
(4)课题引路,科学育德。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用理论研究指导具体工作,开创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5)模式创新,活动增彩。要勇于打破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德教模式,大力开展富有我校特色的“韬德于行”的德教活动。建设稳定的德教基地,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丰富德育活动模式。组织以参观“大通万人坑”,祭奠先辈为主题的春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发展历程为主题的爱校教育;以“关爱、责任、美”为主题,通过手拉手献“爱心”和“诚信在行动”、“塑造自我形象”的专题德育活动。
(6)关注心理,促进成长。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解决学生各类心理问题。三年内将安排所有班主任参加一轮心理学教育培训,扩充心理咨询教师阵容,争取心理咨询教师更趋专业化,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实效性。
(7)三位一体,织就德网。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创新家长会的召开形式,开展社区共建。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加强德育设施建设,营造浓厚德教氛围;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强化学科渗透、活动带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开展班主任心理教育培训,培养心理咨询师2名。
2012.9—2013.8: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活动,不断创新德教模式,构建德教网络,丰富德教活动,细化德教管理,形成特色。
2013.9—2014.8: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局面。艺术体育对德育的促进成效更加显著,以“活动”为特色的德教特色更加鲜明,学生的道德品质大大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教学教研工作
1、课堂教学
发展目标
强化过程的精细管理,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1)常规管理精细。建立日常教学精细化管理操作模式,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从备课、上课、教后反思、作业批改、补缺辅差、兴趣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逐项检查,并将常规检查与听课、巡视等工作联系起来,覆盖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给任课教师评分并做好记录、反馈及督查改进的跟踪工作;每月所得分值与学期及年度考核、绩效考核挂钩,保障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日常教学,采取随堂听课制。由教导处协同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听课,以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重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整合课堂提效。促进现代化教育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终端,开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大幅度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要分期分批为全校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
(3)质量监控保障。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对课堂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思想道德、日常行为习惯的考核,建立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将质量意识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年级与教学班,落实到每个教工、每项日常工作之中。积极培养学生听、思、说、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好方法,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在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趋势下,特别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这两方面群体的发展需要,落实学困生学习质量跟踪机制,使得学校教学工作呈现良好的多元化发展状态。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以建立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中考、各项选拔性考试、学期检测中优秀率、及格率、毕业班升学率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持逐年上升。2012.9—2013.8:完善精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探索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师从关注课堂效率到关注学生学习习惯、方法、态度的培养。不断提高学习实效,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艺术、体育、科技活动竞赛中要稳居全市前列,力争在乒乓球、围棋、科技活动三方面获省一、二等奖。
2013.9—2014.8: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教研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层次。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9 对质量监控形成有力的保障。教师能开发基于电子白板软件的课件并实现在全国及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
2、艺体工作
艺术体育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创造力,促进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人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艺术、体育教育需要更新观念,需要大力营造氛围、健全机制、完善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
学校体育、艺术特色鲜明,艺体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参加艺术、体育活动积极性高,不断扩大特长培养的范围,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素质。努力保持和发展省市级传统项目、特色项目的优势。
主要措施:
(1)建好机制:要成立学校艺体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艺体工作管理网络。健全管理机制。加快制订艺体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形成各级组织目标、考核制度并落实。
(2)加强教研:加强艺体教育科研,以研促教,以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艺术、体育日常课的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参加艺术、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艺体素质,注重个性发展。
(3)建好平台:一是建好体育发展平台,扎实推进“三个坚持”:坚持两操两课即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及课余活动(大课间),做好对两操两课检查督促工作;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二加一活动”;坚持“两杯一会”即苗苗杯乒乓赛、新星杯棋类比赛、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二是建好艺术发展平台,落实“两个继续”:办好书画作品展、科技艺术节、朗诵比赛三项活动。继续做好元旦联欢、六一联欢及其它节庆庆祝联欢活动。
(4)改善条件:大力改善艺术体育活动的条件,建设适应艺术体育教学和活动开展的专门场所。尽快改建大操场,加强新乒乓球馆的维护与管理,兴建书法美术室、音乐舞蹈室、劳技科技室,配齐体育、艺术教学所需设备,提高艺术、体育教师的地位。同时大力改善教师艺术体育活动室,为教师开展艺术、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建好艺术、体育教学教研活动及课外活动的场所,配足配齐教学设备。加强对艺术体育工作的指导,继续推进传统项目建设。
2012.9—2013.8:加强对艺术、体育教学的课堂监控,建立完善的艺术、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搭建艺术、体育活动展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活动。加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使之在省市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形成学校浓郁的艺术、体育氛围。学生艺术、体育的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艺术与体育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学生艺体参与度要达到90%。
2013.9—2014.8:开展艺术、体育的教研活动,大加发展艺术、体育兴趣小组,开发特长培训班。乒乓球及围棋普及率逐年提升,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乒乓球及围棋活动,形成学校群体性体育特色项目。艺术教育要实现人人有爱好。市运动会学校团体总分名列前茅,校乒乓球队、围棋队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在省、全国比赛中争取好名次。体锻达标保持市级合格标准。学校书画、艺术表演在市级展演中争取好名次,力争省级奖。
3、教学研究 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机制,形成严格、健全的科研制度。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贯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现状。
主要措施
(1)论坛竞研。组织开展好一学期一次的校“教科研论坛”、校“班主任论坛”工作。要积极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教育科研讲座,传授教研方法,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每学期至少聘请1名专家,要与市、区教研室积极开展合作,丰富论坛内容,提升论坛档次,不断壮大论坛力量,形成特色,扩展影响力。
(2)课题引领。加强教学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扎实开展以学校特色发展、学生成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教学创新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工作,逐步形成校级、市级、省级及国家级课题的三级梯度,个人、学科组、学校三级组织线路,力争实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个个出研究成果的局面。
(3)校本促研。以学科组为纽带开展集体备课、集中听课评课活动,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同一课题赛课活动,一学期内,一个老师的课至少在本学科内被观摩或研究一次。一学期内每位教师听评课不少于10次。加强教学反思研究,教学反思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化,把自己课录制下来再进行反思,让反思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教学研究要过程化,引导教师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上开展研究,研究要放在教学过程上,要把教、研、学纳入一体。(4)网络助研。利用长三角网上结对这个网络平台,开展互补互学的教学研究,交流教研经验。积极建设校本资源库,争取实现各学科资源共享。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安徽教育资源网、百度文库、第二教育网等。
(5)制度激研。学校建立一套督促和考评教师参与科研的制度,将教研由个人意愿型、学校组织型,升级为制度管理性,将教研工作进行量化与质化考评,为构建学习型、教研型学校打下基础。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加强对教科研领导,培养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以校级教科研课题为基点,立足校本教研,办好“两个论坛”,丰富论坛内容,提升教师参与度。积极聘请专家开展教研讲座。开展“四个一工程”: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报1篇论文、1篇课例、1篇反思、1个课件。教研论坛教师参与度从80%提升到100%。校级课题申报数不少于25个。
2012.9—2013.8:以网上结对为依托,开展教研交流。积极与上级科研部门沟通,建立一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校级教育科研成果的总结、评定、奖励工作,逐步建立一套教研的督促和考评制度,使教研走上规范化。课题研究上,每年确保新立项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校级课题不少于50个,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比例从58%上升到80%。每年评选校“教研名师”1名,“教研能手”5名,“教研积极分子”10名。
2013.9—2014.8:依托教育科研成果的形成,促进教育科研的深化。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多向合作互动,实现资源的交流共享。加强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分学科建好10个学科资源库。做好2个省级课题《科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的创建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开展对校级课题的检查验收工作。
4、学生素质培养 发展目标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关注学生个人成长、个性发展。
主要措施
(1)思想政治素质:要紧扣常规德育,细抓学科渗透,创新德教模式,构筑德教支点,丰富德育内容。形成多方位多时空德教网络。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运动与健康素质:加强体育教学管理,从体育教学入手,抓好“两操两课”,阳光体育活动、落实二加一工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努力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3)学习素质: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质疑、探究的精神,有积极向学的动力,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4)科学与审美素质:加大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培育,广泛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三小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周来全面展示学生的科技活动成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深化艺术教育,注重培育校园艺术环境,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运用校园各种艺术活动展示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的成果。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好学生身体素质档案,严格执行体育发展规划。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广泛开展科技活动,要做到80%的同学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2012.9—2013.8:建好学生素质科学的监控体系,开展全方位的德教,学生身体素质达国标率不少于95%。80%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科技、体育、艺术等兴趣小组在各年级广泛建立,学生学习成绩显著,中考成绩排在全市前列,各项竞赛学生成绩在全市领先。
2013.9—2014.8:在艺术、体育、科技各项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在省市级比赛中,能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质明显逐年提升。
四、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师德师风好、富有团队精神的精干高品的师资队伍。教师发展目标:人格高尚、倾心教育、专业突出、形成风格、善于研究。
主要措施
1、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与法治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教师形象。以师德规范为标准,坚决贯彻《淮南市教师职业道德八条禁令》,以先进教师形象为榜样,以创建“文明组室”活动和“心目中好老师”评选活动为抓手开展“师德创优”活动。以《质量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促师德发展,将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有力的制度。
2、加强业务培训。围绕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中青年教师要人人掌握多媒体教学终端的应用技能,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积极开展以学科组建设为主的集体研讨活动,形成团队互助、互学、互动形态。
3、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完善导师带教,教师研修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精干教师队伍。创造一切条件为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各级优质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大力锻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广泛招纳优秀教师。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加强师德建设,初步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继续以创建“文明组室”活动和“心目中好老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开展“师德创优”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和校本培训,加大培养力度。引进优秀教师。实现每年引进培养市级名师不少于8人。加大电子白板软件应用的培训,使熟练运用的教师比例达60%,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占总课比达80%。
2012.9—2013.8:完善教师考核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经加强学习与培训,继续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重视教师的人品教育,促使教师专业发展。面向全体教师,给予均等机会,让每一个教师发展自己,走向成功。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考评纳入年度考核,实现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比例达90%,多媒体课堂使用率90%。
2013.9—2014.8: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职业道德;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严格过程考核,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已拥有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及市、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75人。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吸纳一批专业突出、形成个人风格的国家级、省、市级名师25--30名,实现百名名师团队,名师比例占到50%。
五、改善办学条件 发展目标:
本着“有效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建设思路,对校本部的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扩建或重建;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各种功能室、运动场馆齐全,教学终端及学科实验、学生科技活动、艺术活动的各类设施先进,教学室及办公条件宽敞幽雅的精良高端的办学条件。主要措施
1、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启动《洞山中学本部校园建设规划》,完成校园东向30余亩征地拆迁及规划建设工作。兴建“一门”、“一楼”、“一馆”、“一场”即新建学校南校门、多功能教学综合楼、室内体育馆(包括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扩建运动场,建好标准化塑胶跑道。
2、进行洞山中学本部教学硬件配套建设。兴建“七室一台”即校史陈列室、科技劳技室、书法美术室、地理专用教室、历史专用教室、录播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电视台。为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为特色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加强洞山中学本部的信息化建设。完成校内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扩容校园网至50兆,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终端80个,实现班班通。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不仅要省内领先,而且力争顺利通过“中央教科所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检查验查,实现学校数字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运用与管理的全面提升,把学校发展成全国数字化校园先进示范校。
4、建设分校。在田家庵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多方的大力配合下,完成金地国际城---洞山中学分校一部、泉山湖---洞山中学分校二部建设工程并正式开校招生。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建成好朝阳分校。落实泉山湖分校建设。兴建校史陈列室、科技劳技室、书法美术室、地理专用教室、历史专用教室。完成校园内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扩容校园网至50兆,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终端50个。
2012.9—2013.8: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订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完成录播室、校园电视台、小学部多媒体终端建设。继续加大泉山湖校区的建设进度,完成校本部的南校门建设、综合楼建设及运动场扩建的一切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大力改善办公条件。加强校园网的更新改造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接中央教科所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的检查验收。
2013.9—2014.8:建好泉山湖校区,加大对新校区的支持力度,开展新校区教育教学配备工程建设,满足开学的基本条件。同时加强校本部规划工程的建设。
六、校园文化建设 发展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历史的传承和本地区的特点。应以超前的文化意识,创新发展的精神,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构建要以精致高雅为主。主要措施
1、建设精美校园环境
精美的校园环境能让人体现生命的美感---“让心灵得到宁静,让生命得以放松,让生活得到趣味”。编制《洞山中学校园文化整体发展规划》,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按照“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宜学校园”的原则,对校园进行功能区科学划分,建设运动休闲区、文化艺术区、风景花园区,以文化石、文化雕塑,文化长廊、文化走廊及亭台楼阁、水榭林泉组成校园文化景观。
(1)校园要形成布局合理、搭配协调、富有寓意,花草树木葱荣、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要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区、休闲怡情区、体育运动区等多种功能区,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育人化的同时,更要做到诗化、趣化,将花、草、树、亭、廊进行诗意映衬,注重椅、凳、路、灯、牌、雕塑、小品的趣味造型,使其生动活泼。
(2)教学楼走廊文化建设要注重品位,突出特色,形成不同楼层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文化长廊。
(3)班级及办公室内布臵要形成环境布臵既统一标准,又充分体现班级、学科个性的文化。每个班级都要有能体现本班风格的班训、班徽、班规等,形成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2、营造高雅文化氛围
(1)校魂文化:以“三风一训”、校歌、校徽、校史等展现学校精神为主线的内涵文化,开展明三风,唱校歌,戴校徽、知校史活动,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要形成教风正、学风浓、师生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
(2)励志文化:以“求真、求新、育人、引领”为主线的校园励志文化,如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先进事迹、优秀学生简介以及班级的班训和班级宣言、教学成果、书画作品等。
(3)时代文化:以黑板报、橱窗、学习园地、校园电视台、班级多媒体网络终端为载体的张扬个性的时代文化。改版校网站,更新与丰富栏目与 16 内容。增建教师博客群、教师QQ群、班级网站、网上结对等栏目,使校网一根线联通所有师生,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3、建设精品文化校园
(1)挖掘传统,展现丰厚内涵的校史文化。
我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聚集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传承历史,为了迎接建设六十五周年,启动校史工程,组织编写《洞山中学校史》、《洞山中学画册》,制作《校史宣传展板》。提炼出学校办学精神。
(2)打造精品文化阵地
办好“一报一刊一讯一站一台”。即办好《晨钟报》、《晨钟》校刊、《校园简讯》、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办好校网站,加强维护更新。
4、启动校园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校史馆,反映六十五年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办学成就。
建设全高清校园电视台,使之成为联系学生、教师、学校的纽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建设全智能录播室,更好地将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课例借助网络进行交流传播。
建设完备的专用功能室,兴建历史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科技劳技室、音乐舞蹈室、书法美术室,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
建设先进的教室多媒体终端,促进课堂教学。建设大型高清LED显示屏。
(4)建设平安校园。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开展安全隐患检查,营造优越的安全教育氛围,不断增加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5、开展丰多彩体现的文化活动
(1)以各学科的兴趣小组为基点打造发展个性的平台,在已建成的科技兴趣小组、艺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三大类近50个小组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开拓新领域,用三年的时间,实现90%学生都能在感兴趣的小组活动,都能得到收获,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以元旦联欢、科技艺术节、书画摄影展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形成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舞台,不断萃炼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通过多重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3)以校报、校园电视台为平台,建立校报小记者站,电视小记者站,同时要广泛联系,争取与《淮河早报》等省市级报刊建成小记者站。
6、构建开放性文化平台 加强与本域内学校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开展人员、教学、教研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助网络技术,搭建教育教学研究的即时互动平台,大力加强与省内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先进学校联系,扩展交流渠道。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编制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完成校园美化任务以及班级、办公室内部环境统一布臵,建设文化校园工程:对走廊、各功能室制度、名言、标语进行更换。建设校史馆。改版学校网站,更新丰富栏目与内容。开展交通、食品卫生、防地震、防溺水、防疾病、防火防电等知识教育,开展疏散演练、灭火消防演练等。开展与扬州田家炳实验中学网上结对活动。
2012.9—2013.8:加强班级、年级组的文化建设,以三风一训为统领,开展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专题教育,使学校好的传统不断继承与发扬。各种民主渠道、制度、会议、活动等规范齐全。在创设课堂文化、课程文化、育人文化、科研文化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初步创出2-3方面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有形成果。安全监控建设完成。
2013.9—2014.8:学校所倡导的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显著,从科学的管理制度、优良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学生素养、鲜明的教学特色、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
六、特色办学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办出特色作为萃炼学校教育、提升办学品味与层次的抓手。以“活动式教育”为载体,以兴趣小组为基点,构建“韬德于行、启智于活、扬长于动”的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于2005年被授予“安徽省特色初中”称号。
发展目标
在原有的学校特色基础上,不断丰富特色内涵,做强做精传统特色,形成特色精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和深化特色办学,不断拓展特色领域,扩大特色的辐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优质发展。
主要措施
1、传统特色做强做精
(1)做强传统特色:深入总结以往特色办学的成功经验,充分发展活动兴趣小组,优先改善活动场所,保证活动时间,明确指导教师,做到人员、场所、时间、经费四保障。要更加注重活动的过程管理,做到活动有计划,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效果有评价。要不断完善活动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争取用3年时间,做到参与兴趣小组的学生比达到90%。
(2)做精传统特色:保持和发展学校乒乓球、棋类这两项省体育传统项目,着重建设好校乒乓球队、围棋队,聘请高水准教练员进行指导。保持和发展学校科技活动优势,着重建设好校科技活动小组,开展科技活动的普及工作。保持和发展学校作为淮南市艺术教育创新实验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书法、音乐、美术兴趣小组建设,着重建设校合唱队、校舞蹈队、校器乐队,各任课教师必须组织兴趣小组,力求建成多姿多彩的活动模式。
2、与时俱进拓展特色领域
(1)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完成《中央教科所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的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对照验收文件,制度详细具体的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洞山中学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洞山中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发展纲要2011-2013》,确立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建设步骤。计划从2011年7月-2013年8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工程的软硬件建设。其主要目标是:
①改造校园网,建立学校信息化运用平台。增加信息化技术运用模块,形成学校信息技术运用再生资源库,建设功能完备的数字化资源库。增设网上结对模块,加载会议视频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
②对校园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建成容纳300座的多功能报告厅1座,100座的多功能教室1座、100平米的师生电子室阅览室1座。对各功能室各配有计算机、投影仪;为每位老师配笔记本电脑;所有办公室都进行了无线覆盖,各办公室能直接上网。另外,学校给各办公室备有数码摄(照)像机、刻录机、扫描仪等,为学校信息化处理各类资料及音像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必备条件。所有教室教进行教学多媒体终端的配备。主要包括“计算机1台,多媒体投影1台、交互式电子白板1台、电子监控摄像头1个、视频直播系统模块并与校园智能录播室及校园电视台互联,铺设了网线及视频线。开展资源共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
③建立具有统一权限认证的门户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交换。建立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教育协同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校园低碳无纸办公。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运用与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家校互动平台的数字化。(2)推进与“长三角”的网上结对工作 2012年2月,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首批推荐为参加 “长三角网络结对”活动学校,与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签署结对协议,成为开展省际交流的网上结对学校。网上结对为我校跨入长三角教育圈,与教育先进地区展开办学经验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快捷途径。
确立结对内容及工作重点。构建从校领导、各处室、教研组、教师、班级、学生的多层次立体结对体系。确定以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为结对工作重点。
制订结对工作计划。确立年度“轮值制度”,即轮值学校负责制订轮值学年结对活动的常规工作,包括计划的制订、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实施、活动的总结反思与表彰工作,使结对工作形成程序化。同时围绕结对目标,共同制定了《网上结对工作计划》
建设结对工作的硬件。各班级铺设网线及视频线,对教室和主要功能室配备教学多媒体终端。
达成标志及完成时间
2011.9—2012.8:做好传统特色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特色。做好数字化校园、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初步形成数字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2012.9—2013.8:特色建设攻坚年,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接国家验收。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形成精品校园文化。90%以上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有制作课件的能力,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率高、年级分布广,并初步建立校级课件资源库。
2013.9—2014.8:加强对特色的发展与保持。加大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科资源覆盖率达100%,优质资源达80%以上。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师生交流信息平台、教师博客、课件制作素材库等特色资源。组织以省市级教坛新星及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全体教师参与建设优质校本教学资源。与市电教馆联合建立数字图书馆。形成以优良文化、优美校园、优质管理、全面数字化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 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学习讨论本规划,提交教代会通过,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加强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做好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后勤保障
1、加大校园硬件建设力度,更新或添臵各种硬件设施设备。力争三年内完成学校的各项大建设。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配臵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2、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改善师生整体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强化安全意识,杜绝重特大安全隐患。全力维护校园的稳定,培养师生的安全逃生能力。
4、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规划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唯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描绘出学校的美好未来。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任务艰巨而又光荣,这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洞山中学人的崇高使命!有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必将铸造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篇:淮南洞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张校长要
《淮南洞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1~2014)》
经校第五届四次教代会于2011年3月14日审议通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和队伍建设,创新学校管理,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走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之路。强化精品意识,形成精致的校园文化,构建精良的办学条件,培养精干的师资队伍,建设精美的校园环境,造就多层次的时代英才。通过三年的努力把洞山中学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化学校。
二、学校发展概况
洞山中学在提前完成上一个《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01-2012)》确定的各项目标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教学班增76个,在校生达到4800余人,在职教职工达到229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以及整体办学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形成,办学声誉及影响日益彰显,已成为淮南市一流中学。学校先后被荣获“安徽省特色初中,淮南市示范初中”等称号。
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十几年来,我校一直倾力打造“活动式教育”这个办学特色,对活动式教育内涵及活动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韬德于行,启智于活,扬长于动”的活动式教育发展模式。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检查验收,并被正式命名为“安徽省特色初中”。
学校一直紧抓教育质量不放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学校中考升学率每年都名列全市前列。
学校教学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的条件不断提高。
按照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制定2011—2014年三年发展规划,作为洞山中学今后三年的发展蓝图。
三、学校办学理念: 校风:求真、求新,尚精、尚美 教风:博学、博爱,为师,为范 学风:自信、自主,活学、活用
办学思路: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办学,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办学,以特色教育优化办学。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洞山中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的、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
办学特色:厚德树人,以人为本,精致育人。坚持活动式教育,韬德于行、启智于活、扬长于动。
四、学校发展目标:
1、发展总目标:具有在本区域内辐射面宽,在市内知名度高,在省内有影响的现代化学校。
2、培养目标:在省特色初中的基础上,谋求更精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四精”工程。
校园文化精致高雅 办学条件精良高端 教师队伍精干高品 管理模式精细高效
建设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先进性的校园文化,以不断充实与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以不断强大与优秀的师资力量为保证,通过网上结对等方式,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教育规律,创新管理理念,丰富特色内涵,大力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既能得到职业充分发展,又能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学生既能享受美好的童年,又能奠定坚实发展基础的优质学校。
3、发展重点项目:
(1)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力争通过中央教科所的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项目检查验收。
逐步升级、替换配置不达标的计算机,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和信息化办公的需要。建成功能完善的校园信息平台,引入学校综合管理平台。加大多媒体设施的投入,在任课教师人手一本的基础上,让互动多媒体等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进入课堂,并逐步实现班班通、家校通等。增配图书,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源,建成功能完善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并最终实现这些资源和校园网的有机整合。建立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实现校内范围的定时定点播报,并最终实现与网络的整合。对学校网站进行改版,摒弃小而全,突出我校特点,做出风格和特色。集成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突出校园网站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共的特点。
4、办学规模:依据对本区域内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规划,控制校本部规模及班额,建设分校。将学校办学规模规划为:2014年校本部将由76个班发展到80个班。建分校2所,争取到2014年实现招生。
5、发展步骤:第一步(2011-2012):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办学条件,保持市内一流水平,争创省内领先;第二步(2012~2013)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学校品牌,扩大省内影响;第三步(2013年~2014年):全力打造精致教育,建设精品校园,丰富特色内涵,建成省有影响的学校。
五、工作思路:
(一)培育精致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本着以超前的文化意识,创新发展的精神,结合历史的传承和本地区的特点。校园文化构建要以精致高雅为主,要体现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创造“生命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得到充分舒展,人性得到不断完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创造一种宽松、关爱文化氛围。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
1、建设精美校园环境。精美的校园环境能让人体现生命的美感---“让心灵得到宁静,让生命得以放松,让生活得到趣味”。依据《洞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做到显性美与隐性的育人性相结合。室外要形成布局合理、搭配协调、富有寓意,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新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注重品位,突出特色,建设文化活动区、休闲怡情区,体育运动区等多种功能区,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育人化的同时,更做到诗化、趣化,将花、草、树与亭、廊进行诗意映衬,注重椅、凳、路、灯、牌及雕塑、小品的趣味造型,使其生动活泼。班级及办公室内要形成环境布置既要有统一标准,又要充分张扬个性,形成特色。
2、营造精致校园文化:以“三风一训”、校歌、校徽、校史等展现学校精神为主线的内涵文化。以“求真、求新、育人、引领”为校园文化主题的人文精神。如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先进事迹、优秀学生简介以及班级的班训和班级宣言、教学成果、书画作品等,以黑板报、橱窗、学习园地为载体的张扬个性的时代文化。
3、改版校网站,更新与丰富栏目与内容。增建教师博客群、教师QQ群、班级网站、网上结对等栏目。
4、铸造精品校园艺术。以科技艺术节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断粹炼学生艺术素养。
5、构建开放性的学校文化。加强与本域内学校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开展人员、教学、教研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借助网络技术,搭建教育教学研究的即时互动平台,大力加强与省内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先进学校的联系,扩展交流渠道。
(二)建设精良高端的办学条件
本着“有效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建设思路,积极进行分校布局建设,对校本部的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扩建或重建,以优良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推动洞山中学的教育现代化。
1、建分校。在田家庵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多方的大力配合下,完成金地国际城---洞山中学分校一部、泉山湖---洞山中学分校二部建设工程并正式开校招生。
2、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启动《洞山中学本部校园建设规划》,征地30余亩,兴建“一门”、“一楼”、“一馆”、“一场”。新建南校门、多功能教学综合楼、室内体育馆(包括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扩建运动场,建成标准化塑胶跑道。
3、进行洞山中学本部教学硬件配套建设。兴建“七室一台”即校史陈列室、科技劳技室、书法美术室、地理专用教室、历史专用教室、录播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电视台。
4、加强洞山中学本部的信息化建设。完成校园内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扩容校园网至50兆,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终端80个,使校内信息与资源管理网络化,并将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运用到课堂,实现班班通,从而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全面发展、各有特长的学生,为洞山中学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培养精干高品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师德师风好、富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教师发展目标:人格高尚、倾心教育、专业突出、形成风格、善于研究。
1、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服务意识与法治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学校形象。以师德规范为标准,以先进教师形象为榜样,以创建“文明组室”活动和“心目中好老师”评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师德创优活动,形成优良师德师风。
2、开展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中心的业务培训。教师不能仅为知识的传输者,更要成为知识的塑造者。要围绕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帮助中青年教师人人掌握网络教育、多媒体课堂辅助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各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积极支持教师完成更高学历的进修。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积极开展以学科组建设为主的集体研讨活动,形成团队互助、互学、互动形态。
3、以研促教,以研促学,走科研兴校之路。围绕“创一流教学质量,树名师、育优才”的目标,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4.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队伍,完善导师带教教师研修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精干教师队伍。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广泛招纳优秀教师。学校已拥有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及市、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77人。在此基础上,力争在近三年中,再培养一批专业突出、形成个人风格的省、市级名师。
(四)形成精细高效的管理模式
树立民主、人本、科学的管理思想,构建高效、激励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1、落实精细化管理: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教学管理要精细:抽查的内容有备课、上课、教后反思、作业批改、补缺辅差、兴趣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并将常规检查与听课、巡视等工作联系起来,覆盖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给任课教师评分、反馈;每月所得分值与学期及考核、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日常教学,采取随堂听课制。由教导处协同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听课,以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重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校管理要体现高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教育、教学、人事、财会等方面,努力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3、创新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学校将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制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以绩效工资考核为依托,推进中层干部竞聘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竞聘上岗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完善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制度。
4、日常工作中,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确定短期奋斗目标,分步实施,并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考核和总结,奖惩分明,激励先进。
六、学校发展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讨论本规划,提交教代会通过,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分管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加强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后勤保障
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规划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唯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描绘出学校的美好未来。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任务艰巨而又光荣,这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洞山中学人的崇高使命!有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必将铸造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
2011年3月
第三篇:富宁县洞波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汇报材料
富宁县洞波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汇报材料
洞波中学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一年来,以“和谐、进步、发展”为主题,以规范办学行为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重点,务实高效地开展“一二三四”工程,初步实施阶段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本阶段总评成绩92分,开启了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征程。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自主管理有成效
我们重视“法治”管理,制定了《洞波中学章程》,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体系,出台了《洞波中学教师手册》和《洞波中学生手册》,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有度可评。规划实施一年来,学校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学校章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各司其责,科学管理,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教师根据《手册》规范自己的行为,师德师风好,教风纯正,无师德师风问题发生;学生根据《手册》约束自己的行为,文明程度高,学风浓厚,无违法案件发生。学校2015-2016学被评为“文山州现代教育示范性学校”。
二、自我发展有提升
我们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指导教师设定好个人成长规划,完善成长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技术能力的进步、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发展。规划实施一年来,教师能根据自身规划,务实开展工作,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教育服务水平、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升,获得县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2人;获县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优秀奖3人;我校罗梦燕老师参加县级“正师风 颂师德 铸师魂”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
我们坚持让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充分发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生发展内外部环境,以“高效课堂”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突破口,使学生在宽松的、融洽的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校梁馨同学荣获县级“正义、良知、责任”演讲比赛二等奖,县级三好学生1人;学校荣获富宁县2015--2016教学质量综合奖第七名,全县实考1000分以上9人,全县前100名13人。
三、校园和谐程度高
我们坚持“尊重共性,发扬个性”为前提条件来实现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把“构建和谐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以实施“一二三四”工程为抓手,促进学校和谐程度的提升。
(一)打造一个绿色家园
我们以全面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为目的,校园环境建设为手段,加快推进建设花园式学校进程,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着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校园绿化面积681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4.69平方米,指标高 2 于省定标准,确保了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二)实施一个管理模式
学校施行精细化管理,出台《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通过一年的实践管理,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师生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工作,关心学校发展,由“精细化”带动“高效化”,基本做到工作管理制度化、内务管理整齐划、学生行为规范化、学生礼仪规范化、校园环境整洁化。
(三)推进两个文化建设
学校重视内涵文化建设,秉承“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训,确立了“和谐、进步、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培植“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和谐、开拓”的教风,“勤奋学习、开拓进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风。一年来,师生身体力行做“三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师生和谐成长。
学校发挥教育的综合功能,重视显性文化建设,确保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使“寓教于美”、“教育立美”体现在学校全部活动之中,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沃土。
学校2015-2016学被评为“富宁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四)抓好一个活动
学校经常性地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校 3 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学习,在锻炼中提高,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凝聚了青春的动感和活力,映射了学生们良好的心理思想状态,在富有新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求知、求美、求乐。学校参加富宁县中小学武术健身操DVD视屏比赛荣获三等奖。
(五)共同育好一个群体
学校努力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指导好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社会教育,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与支持,充分挖掘、引导一切积极有益的教育资源与因素,使学生时时处于良好的教育大环境之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本阶段共召开家长座谈会2次,法制讲座2次。
四、存在问题以及下步打算
1、进一步总结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目标工作任务。
2、加强各处室的领导,切实把处室工作与学校规划内容统一起来,做到步调一致。
3、加速对教师成长规划的指导和引领工作。
4、对《实施规划自评量表》进行微调、充实和完善,便于操作。
第四篇:淮南洞山中学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工作总结2013
淮南洞山中学“干部教师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的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下,我校在干部教师中开展以“看工作标准、看制度规范、看作风纪律、看整体形象,比效率、比落实、比创新、比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四看四比”干部教师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确保了教育整顿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学校高度重视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从一开始就抓得紧抓得实。一是建立了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自始至终高度重视,亲自领导、策划、指导、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学校召开了动员大会,校长作了动员报告。动员报告紧密联系教学工作的实际,找准了干部教师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干部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三是搞好统筹安排。学校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对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重点内容等做出了具体安排,细化了阶段目标和内容,确保了活动环环相扣、落到实处。
围绕主题,深化学习
一是制定了学习计划。按《实施意见》要求,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内容和方式,把学习教育贯穿整风始终。二是突出了学习重点。重点学习内容主要是党的十八大文件,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读本》以及有关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文件、制度规章和正反面案例等,安排了有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学习。三是拓展了学习形式。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座谈讨论与专题交流相结合、开展调研与撰写心得相结合,形成了互动学习的学风。四是严明了学习纪律。严格点名、签到制度,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营造了人人参学,个个向学的氛围。
抓住关键,查找问题
一是征求意见不怕“刺”。教育整顿活动设立了意见箱、公开了举报电话、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召开了座谈会,多种方式立体征求群众的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梳理后及时进行了反馈。这些意见,为有的放矢整改提供了依据。二是自我剖析不怕“丑”。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从领导班子到一般教师,都不怕亮丑,积极撰写专题评议材料,着重从思想上挖根源、从情感上找原因,从改进上添措施。三是相互评议不怕“痛”。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众人帮的方式,召开了专题评议会。校长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干部教师之间也以认真负责、求实求严的态度开展评议,直呼其名,直陈其事,直指其过,避免了图形式、走过场。
立说立行,边整边改
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说立行,边整边改。对于热点难点问题,按照有什么问题,解决
什么问题、哪个人有问题,就解决哪个人的问题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分门别类逐个解决存在问题。对于一般性的问题,能够马上改的立即改,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改的,明确了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注重近期、中期、长期整改相结合,落实整改和推动工作相结合,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努力树立服务教学的良好形象。
二、做到 “四比”,确保了教育整顿质量
一比工作效率。学校做到了向兄弟单位之间学习、干部教师个人之间互比,比教育教学工作谋划谁超前、工作准备谁充分、工作节奏谁快捷;比依靠管理、依靠队伍、依靠教研、依靠评价上质量的力度;比春教春学春练谁更扎实;比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完成质效。二比落实。比以敏锐的政治头脑抓落实的力度,以高度的责任抓落实的情怀,比立说立行抓落实的作风,比高质高效抓落实的标准,比严格奖惩抓落实的机制;比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是否进行了逐层分解,是否责任到人、目标到人、落实到位;比服务承诺、工作承诺是否兑现,比说到做到的实际行动。
三比创新。比构建学习型学校,做终身学习型教师方面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理念,比破解难题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扎实进行教学改革和充分利用有效时间的灵活性,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研究的模式。
四比实绩。比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比在单位教育教学整体工作等重点工作、自身岗位单项工作中承担分量的轻重,比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发挥作用、做出贡献的大小,比在教育教学中 “创先争优”取得的成绩。
三、注重实效,确保了整风目标得以实现
1、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和工作协调的各种规章、守则、规程、标准、办法等制度机制,强化干部教师个人在遵守纪律、执行制度方面的自觉性。
2、强化工作作风纪律。强化党员干部教师遵守组织原则,按程序办事;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溜岗脱岗、不上网炒股玩游戏等;工作做到服务效能高效。
3、塑好学校整体形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查找了在牢固树立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安全即根本这“三大理念”以及务实高效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
4、学校做到了向兄弟单位之间学习、干部教师个人之间互比,比教育教学工作谋划谁超前、工作准备谁充分、工作节奏谁快捷;比依靠管理、依靠队伍、依靠教研、依靠评价上质量的力度;比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完成质效。
5、抓好了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抓落实,形成立说立行抓落实的作风,制定高质高效抓落实的标准,严格奖惩抓落实的机制;服务承诺、工作承诺得以兑现。
2013年12月30日
第五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年9月—2023年8月)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改革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认真落实“双十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教科研为切入点,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建设“三适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高中。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概况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建于1956年,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同年初高中分设,学校由丹阳市珥陵中学更名为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04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地处丹阳市最南端,毗邻常州金坛区的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珥陵镇,现为丹阳市唯一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782.67平方米。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7人;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45人,41人具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114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各级各类拔尖人才51人(含镇江2名教坛新秀)。学校以“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办适合的教育,育多样的人才”的目标,努力打造“三色”德育品牌。近年来,珥高人高扬素质教育大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办学绩效节节攀升,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十三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镇江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镇江市书香校园”、“镇江市A级食堂”、“丹阳市文明单位”、“丹阳市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二)优势与特色
1.形成依法办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制定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目标较明确,人员职责较分明。
2.队伍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制定并认真落实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将教师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远景规划统一起来,实施“青蓝工程”“新秀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三级培训和出国进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注重发挥其师德示范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学科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镇江市骨干教师19人、镇江市教坛新秀2人、丹阳市级拔尖人才26人,涉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信息等10门学科;合计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共41人,占专任教师的28.3﹪。
3.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在“三适”核心办学理念引领下,建设 “三适课堂”,倡导适合的坡度、适合的难度、适合的速度的教学主张。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协同努力,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4.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设立美术专业教学班级,通过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江苏省美术统考成绩稳居镇江地区美术专业艺考前列,获得了广泛好评,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将成功的经验与美术班精神转化并融入到学校传统文化中去,不仅形成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更使得学生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学校发展与时代进步、社会要求、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保持理性认知和清醒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欲求突破和超越,实现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直面和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团队建设仍显薄弱,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队伍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我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有了质的提升,但名师数量不足,学科间师资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不平衡,骨干教师的数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加速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优质的学科教学团队,进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全校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近几年受招生政策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高低错落,喜忧参半。在短期内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尤其是大幅度提高高考质量,还有一定的困难与压力。如何从现在有的现状中突出自身的作用?如何从目前的现状中寻找出突围的路径?实现后发先至、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让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后劲。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努力。
3.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学校文化内涵不丰富,需要在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挖掘、培育和凝练,办学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有待凸显。如何提高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师生的主体价值,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办学理念
学校经过多次思考与论证确立办学思想为师生共成长,崇尚真善美,办学理念为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三适: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社会;三敬:学生敬学,教师敬业,学校敬人);与此同时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激发灵性,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学校校训:崇实 求真 积善 尚美;学校校风:抱朴 守诚 务实 创新;学校教风: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学校学风: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三、学校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
2021年成功申报并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的验收。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绩效,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把学校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更新完善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与完善。这需要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2.构建“三色”德育
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成长
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研读校长、教师两个专业标准,从规范入手,紧抓教学质量这道关。通过积极争取,补充师资力量,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
4.强化资源配置
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支持,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达到四星级高中的标准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的要求。
5.形成办学合力
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学校操场围墙被占用问题。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丰富落实办学理念
学习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不断更新丰富学校“潜心三适,践行三敬”核心办学理念,将理念落实到队伍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习惯养成1.强化德育管理
学习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确立积极、健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3.完善社团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学校社团建设,通过努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社团,形成一定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争取尽快创建成为“镇江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4.推进心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心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
(三)教师队伍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
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2.强化教研组建设
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集备制度,落实制度中的每项具体要求,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个体专业提升的基础。
3.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积极配合“丹阳好老师计划”、“教师引航工程”,加强队伍梯队化培养,通过“教师关爱工程”,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争取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人数均有所突破;发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青年名师班,打造学校青年名师;筹建校内名师工作室,重视促进校内名师的培养和成长;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教学和教育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培养出相当数量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向浙江、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学习经验,争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优势地位。结合本职工作,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推动课题研究
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应课改”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结合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科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新变化,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升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形成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加强课程建设
推进学校课程教育创新,树立课程意识,构建系列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四)优化办学氛围
1.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完善现有如“家访”、“微信客户端”、“家委会”等家校合作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探索,让家校之间能更加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获取得更广泛的家长群体支持。
2.争取社会支持
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珥陵镇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教学、活动用房,体育场馆建设,设施设备更新、添置等问题的解决,积极稳妥解决学校操场南围墙被占用问题,尽早解决校园安全隐患,改善、提升办学条件,优化发展氛围,积极建设围墙内教师安心从师,学生静心学习的精神家园。
五、重点发展领域及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
落实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特色,完善教学管理,增强教学实效,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保障机制。
2.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依纲靠本,落实双基,开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第一阶段研究重点:①以新高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规范新课程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推行直观教学,加强训练实践,培养竞争意识,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考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加强新高考教学研究,规范模块教学和考试纪律教育,多方位设置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授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有效管理”为中心,以“习题训练”为手段,坚守“五严”规定,投身“活力课堂”,贯彻“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坚持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知识层次,规定考试次数,减轻不必要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教学层次和学生层次学习能力。第二阶段研究重点: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第三阶段研究重点:依据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规划,在实现教学手段(硬件)现代化基础上,初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考评(软件)的现代化,达到手段和目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2)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加强体育工作,推进学校群众性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对体艺班的设置要转变理念,将一批基础好的学生引向体艺发展,把这一块做大做强。
(3)注重过程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自身的生命线,各年级要确立管理重点,树立目标,形成良性的教育模式,高一抓习惯养成,高二抓合格性考试,抓衔接,为高三做好充分准备,高三抓高考,提升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全面收获。广大教师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指向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师要管好课堂,管好学生,坐好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待一切学生,要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克服随意性。要进一步规范听课制度,不仅在听课数量上而且要在质量上真正提高。
(4)强化备课组建设。珥陵高中教师个体实力可能不是十分突出,但整体实力较强,靠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具体到教学上,就要强化备课组建设。发扬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强化绩效意识,营造团结向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工作措施上要选好着力点,抓好集备工作,积极落实集备的有关措施,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五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年轻教师要突出板书设计和教后感。各备课组要注意教案的汇编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电脑,加强学科基本建设,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以后教学的基础。各备课组还要按质按量完成听课任务,加强集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5)做好临界点学生的培养。尽管我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要自重自强,最大限度发挥有效资源的潜力,做好临界点学生的激励工作,这是我校各个年级成绩提高的重要增长点。对临界点群体要明确对象选准起点,及早入手,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要人人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可采用谈心、布置个性化作业,面批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使这些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同时耐心帮助暂差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打造学校精神。
(6)探索评价方式。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否要以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对学生过程的有效性指导为主要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1.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的教职工队伍。
2.措施:
(1)凝心聚力,优化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廉洁、务实的领导班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校的工作核心,是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的保证,为此,从目前情况出发,新的阶段领导班子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虽然农村高中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我们不靠不要,珍惜拥有,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克服自以为是的不求进取的思想,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和创新意识。②进一步明确各处室岗位工作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和锻炼,我校各处室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水平较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出大主意,做小事情。③强调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学校的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公”字,即公心、公正。“公心”就是要从学校利益出发,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公正”首先就是实事求是,是即是,非即非;其次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拿学校的利益与人情作交易。④干部要了解教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清楚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指导?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行政管理岗位考核细则。把学校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管理岗位,责任到人,全面考核其合作精神、岗位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要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公开述职、群众评议,强化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务实的作风,使学校班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工作实绩,赢得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2)以人为本,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和“敬业奉献”,是新时期学校师德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学校要主动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来满足教师对成就感的需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其次,要教育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中受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职工要把学生当人看。面对农村高中的生源现状,更要做好这一点。在这里要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特长,甚至于包容学生的缺点。②还要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期望值和评判标准。③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求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④还要求教育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影响教师形象的事才会真正消失,“爱心铸师魂”才能得以深化。
高尚师德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奉献”。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深化“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主题,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形成科学的分层培养机制,并制定出本校的考核方案,既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也要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校本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外语、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优势学科,培养部分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1.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措施:
(1)在德育的要求上。要求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2)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法制教育。要求班主任和各班级广泛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力争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安全教育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和心理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预案,打造平安校园。
(3)在保证措施上。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校外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校内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工作科研。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年规划实施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加强实施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实施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经费收支情况)的计划和项目投入的规划要用预见性,并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结合校情,科学论证,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真正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四)舆论保障
学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院所等的指导与服务,多途径全方位寻找学科专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向属地党委政府为办学争取足够的经费。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七、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研制与论证。研究起草规划文本,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职工代表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后交学校教代会审议,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学习与研究。一是开展规划培训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研读本规划,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文献。二是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工研究制定管理机制、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三是各处室按照分工,选定重点,组织教师逐步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2年6月):全面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和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七大任务均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21年下半年,将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申报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第四阶段(2022年6月-2023年8月):深层推进阶段。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在若干领域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2020年12月,对五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成果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总结性评估。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