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形势与政策说课材料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5-1072988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1 02:00: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说课材料

形势与政策说课材料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一)课程定位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始终是立德树人,其教育目标和内容既要涵盖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侧重体现导向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课程目标

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教学资料建设,积极进行教学实效性探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师队伍;建立网络课堂搭建师生教学互动平台,不断提高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优势实施所有教学活动的能力;积极开展科研、教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以江苏省生源为主,兼收全国各地区生源。学生就业面向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类企业为主。本课程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高职院校生源特点、课程本身鲜明的政治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于学院的育人事业、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职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培养具备科学地观察、分析形势的能力和正确地理解、贯彻政策的本领的当代大学生。

1、知识目标: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基础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丰富知识、获取信息,增长信心,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2、能力目标: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的能力;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和听取专家报告,增强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形势与政策教学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并运用所学理论说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在探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 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自觉砥砺品行,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重点内容体系化

我院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体系化“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国内外重要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国际形势分析。重点放在国内形势教育教学上,是我国建设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重点放在周边地区形势教育教学上是巩固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重点放在大国外交形势教育教学上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现实需要;重点放在世界热点形势教育教学上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在国内国外两大部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我们又特别注重国内部分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这是因为:重点放在国内方面是我国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重点放在国内方面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现实需要;重点放在国内方面是增强学生振兴中华信心的需要;国内形势政策教育需要讲授的内容丰富。国内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应是重中之重。

(二)教材使用特色化

学院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每年拨付一定的专款用于购买各种参考资料,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思政部教师集体编写教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程》。该教程结合教育部时事和政策要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已经被列为202_年我院精品立项教材,自正式出版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社会评价。

该教材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1、内容的现实性:专题化教学

专题一 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解读 专题二 以人为本:民生热点问题新探索 专题三 三农问题:“十二五”时期农村发展 专题四 两岸关系:大选背景下的新动向 专题五 周边环境:中国安全问题新动态 专题六 世界经济:债务危机中艰难前行 专题七 国际力量:合作与竞争的同步发展 专题八 世界安全:热点和难点问题交织

2、体例的新颖性:一题三点

专题内容,某个具体的专题内容,教材的主体;

专题点拨,概括出专题的核心内容,分析重点、难点,作用是画龙点睛; 热词点击,对专题中涉及到且当下流行的热门词语进行解析,作用是话语阐释;

专家点评,选取的是专家学者对专题中没写问题所作的精彩点评或主题升华,作用是权威效应。

3、教学的实用性 教材内容涵盖面广,聚焦国内外热点和焦点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可用它进行自学,拓展阅读面,加深对个专题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用以案例引出论题,或作佐证确证观点、或当工具点拨指导、或引话题激发思考。

学生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时,每人有教材。同时动员和要求学生到校图书室阅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参考消息》、《半月谈》、《世界知识》、《环球时报》等等。

三、教学原则、方法与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非常特殊的一门,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动性,就要求教学的方式、方法与之相适应。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动态形势相结合的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得到有关领导、社会舆论和广大学生的认可。

(一)教学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在国内的形势教育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讲事实、讲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鲜活的事件和事实,对大学生启发很大,使大学生耳目一新,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中,感悟到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希望和前途,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在信息化的现在,实事求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坚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在结合上。讲理论要有实践支撑,讲实践要有理论指导。我们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处理得当,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大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最好的政治课。

5、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大学里的任何一门课程,包括政治课,如果没有知识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讲授大学课程,必须首先是传授知识。而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性十分广泛,其内容囊括了多门学科。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到课率,我们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强调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宽,编写讲义引用材料更新,知识含量要大。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讲授,使大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科技的感染力,知识科技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

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新,知识含量大,政治性强,授课要求高,对教学的工作要求相当严格,一般比较难以讲好。但由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性,讲究政治性,做到知识性思想教育的有机紧密结合,突出热点问题,用事实、用数字说明问题,增强了吸引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专题讲座与系统讲授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很多、涉及面广,用专题方式对专门的问题进行“聚焦”,一次课主要探讨一个问题,分析现象,说清原委,透视本质,道明真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教学主要由老师讲授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每个学期还要从外面延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并且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专题研讨,每学期不得少于两次,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材料,凝练观点,阐述理由。通过这种三结合,加强了校内外信息之间的交流、互通与融合,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对 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理论讲授与启发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性质和学生的接受特点,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采取了理论讲授与启发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要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为学生深入讲解相关教学内容。其次,针对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等特点,在课堂专题教育中,老师首先根据案例材料或者视频资料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几分钟,让学生自己在思考中得出结论,然后由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教师与学生讨论,实现师生互动。例如,在“热点问题半月谈”中我们设有“互动讨论”栏目,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与学生互动,一是老师采取“答记者问”的方式,主讲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采取“话题讨论”方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 一话题进行探讨,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性陈词”。我们实行的这种理论讲授与启发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新闻综述与时事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是内容涉猎广泛、时效性极强,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校在第一学年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在实施系统教授与专题讲授的同时,采用了新闻综述与时事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上网寻找材料,制作新闻综述ppt,老师结合学生的综述进行点评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手段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在上课时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及时播放一些自行剪辑的时政类电视节目。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社会实践教学、学术实践教学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理论教学按专题进行,并在每次课中加入一个环节:“我眼中的世界”,鼓励学生将近期自己关注的时事新闻上台与同学分享,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四、实践条件

学校遵循教育目的与学生需求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效结合的教育原则,以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形势政策课的实效性,用学生社会实践检验形势政策课的有效性。

第一,通过与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学生社团共同搭建的高校德育教育平台,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体制条件,促进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以社会实践活动带课程,以课程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学生暑期社会调查和实习”等一系列活动,以学生社会实践增强了形势政策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用学生社会实践检验了形势政策课的有效性。

第二,充分整合资源,一、二、三课堂结合,全面构建形势政策课教育学科。所有学生通过课堂作业、课余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正确认识、理解形势与政策的能力,也增强了理解和执行党和国 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五、教学评价(一)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是否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二是卷面考核,以开卷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或开卷答题。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卷面成绩两个方面,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在尚德光伏学院的学生座谈会中,一位学生这样说:“《形势与政策》课贴近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很有帮助。教师上课认真负责,为我们树立了很好地敬业榜样”。

在中新外包管理学院的学生座谈会上,一位学生如是说:“形势与政策课是我们最喜欢的一门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深厚,深入浅出,且生动形象,教学课件图文并茂,还有很多的音像资料,我们喜欢听”。

(三)校内教学督导组有关评价: 本课程注重收集有关资料,资料丰富齐全,编排科学,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所处实践与进程,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授课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巧妙运用课件,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教学语言风趣生动,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和思考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六、特色与创新

1.重视教材建设与改革。从优先选用中宣部大学生时事政策报告和世界知识等作为参考教材,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编写集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于一体的特色教材,逐步过过渡到现在的自己编写,一年一版的正规教材。

2.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我们将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所有教师讲课一律使用多媒体授课。

3.改进考核方法,把平时考勤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知识答卷与论文写作相结合。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课时、载体

教学内容:见网上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每学期16学时,网络教学8学时,专题讨论8学时

各专业1-8学期进行,2学分

教学平台:安徽大学教务处首页:http://jwc.ahu.edu.cn/main/index.asp

右下角《形势与政策课程》,点击进入后,左上角有用户名与密码,用户名和密码为:选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或,计算机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为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成绩评定:网络学习成绩*50%+专题讨论情况*20%+网上作业完成情况*30%

网络学习成绩(总分50分):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满分50分160《=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25分网上学习成绩《16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0分 专题讨论情况(总分20分):每学期有效发帖或跟帖》=4次

完成网上作业情况(总分30分):每学期完成作业2题(任选2题,每题15分)

三、学习安排

1、第5-10周:网上课程学习

2、第11-14周:专题讨论,完成》=4次发帖或跟帖;完成2题作业

3、第15-16周:成绩统计与登记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课考试

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所依托的“我的中国梦”征文基本内容如下:征文比赛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旨在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并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

其主题内容是: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围绕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文章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形势与政策感想

通过大一一学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美关系走向问题便自然地为大家所关注了。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过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9~10%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才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经济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农村,现阶段农民依旧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抓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但是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让很多人伤透脑筋,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202_年中国的就业形势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但是此外更重要的是,在超过10%的速度拉动下,中国每年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才能勉强满足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低1个百分比,就会造成巨大的失业/待业人数。09年大学生,据估计会有700万人左右因未找到自己满意或合适的工作而待业。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是多么触目惊心!为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用真才实学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形势与政策作业

姓名:苏晴

班级:创新自动1101

学号:111119021

5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满心期待的形势与政策课就在一次次的观看视频中而度过,虽然视频中的《七个“怎么看”》节目足够权威与精彩,但毕竟缺乏必要的直接交流与心灵共鸣。希望下一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能让我们一睹老师讲课的风采,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感知老师的思想,在激情澎湃的演讲中认知现今中国的真正的形势与政策。

现在就来谈一谈这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我的感想。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的感想。

第一部分:经济发展不平衡

当邓小平果断的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措施,中国大地就像吹来了一股春风,万物复苏,经济快速发展,处处都呈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中国大地上这样一副景象: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迅速崛起,一幢幢高楼耸入云霄;白天市井喧嚣,车水马龙,夜晚红灯绿酒,霓虹闪烁;人们衣着光鲜,时尚靓丽。但与此相应的是,我国中部的某些地区以及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却茅屋瓦房林立,道路土石堆积,白天是面朝黄土的生活,夜晚只能拿油灯照明,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蓬头垢面,因为西部的好多地方缺水到极致,平时的吃水都紧张,就更别提拿来洗脸洗漱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地区不平等。

中国是这么大一个国家,区域之间无论从地理上、自然资源分配上、受教育水平上都大不一样,中国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不平等;

二是城乡之间也有天壤之别。

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上海跟葡萄牙这样的发达国家是接近的,但是西藏和贵州只相当于非洲的纳米比亚或加纳这样的贫穷国家。

三是社会团体之间存在的差距。

中国像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都有很多的弱势群体,比如在中西部的妇女,她们所受的那种困难是普通人无法想像的,她们的丈夫都出外打工,她们既要担负抚养子女的责任,又要下田种地、照顾老人,在她们身上这种不平等是非常突出的。另外还有艾滋病患者群体等等。

这种经济体系是有危害的。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见得就能推动人类发展,经济发展有时候对人类发展反而是一个反作用,就像我国这种情况,虽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社会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手中,而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困。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经济发展是失败的。

所以为了尽量改善并避免这种不平衡情况,我们的政府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相应措施:04年,中央免收农业税,06年中央免除了西部地区学龄儿童学杂费,07年同样的政策落实到了中东部。同时,中央对农村的补贴逐步增长,由190亿到198.5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令农民拿着补贴种粮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央先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制度,户籍制度,福利制度,通过公共服务的基本相当使得城乡距离进一步缩小。同样,政府思想逐步开放,使民间的能

人涌现出来;西部大开发,依据本地资源开发资源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应当意识到,无论中国的经济如何发展,作为有着8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提到“共同富裕”;作为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国,只有每一寸土地都富裕了,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然而政府的这些举措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政府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日渐完善,总有一天经济平衡发展能在这个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地上成为现实,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第二部分:教育公平问题

百度上这样说: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然而看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在我国社会日益凸显,逐渐上升为一个社会化的大问题。

经常看到各种报道山区里的孩子上不起学的新闻或者报道他们上学环境之恶劣的新闻,从中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危房,什么叫贫穷与落后,那些都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危言耸听,那些故事都是一个个真实存在于距离我们不远的祖国的某个角落的,应该说是它正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地方。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上学是极其痛苦和无奈的一件事,他们每天都在思考着怎样逃课而不被老师发现,怎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假期,而对于那些住在山区的孩子,上学该是件多么奢侈而又来之不易的一件事啊,他们渴望上学并珍惜每一节课。

同样地,我们看到,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宝马香车、吃着山珍海味、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就咸菜吃着馒头、穿着褴褛,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

种种显示无不彰显着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我想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

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

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各项条例条框,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2_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由于各种经验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这时候中共的宏观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共应该切实为人民着想,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要做表面文章,而要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只有这样,中国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形势与政策说课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