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分析中外古代寓言故事差异及形成原因
试分析中外古代寓言故事差异及形成原因
摘 要
以国外寓言鼎盛时期作品《伊索寓言》及我国先秦寓言为例,从两个时代的成熟代表作品出发,发现二者在内容上的最大不同点。然后从两种不同风格寓言的背景、起源、地域差异等角度出发,尝试分析这个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词:伊索寓言、先秦寓言、差异、起源
内 容: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这种故事一般是通过对鸟兽、精怪以及非生命物体的拟人化将人类社会的民生事态、情感纠葛、性格品质、道德伦理判断和思想价值取向等描绘出来并进行评析选择的。寓言的主题表现往往带有警示和劝诫性,它的故事叙述一般具备教化性寓意,比较鲜明的具有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属性和非现实情境映射现实生活的特点。
寓言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载体,是与人类文明相联系的。“寓言”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十分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就是优秀的寓言作品。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中就运用了很多当时盛行的寓言故事。许多精湛的寓言凝练为成语进入全民语言当中。所以说我国寓言故事至少已有数千年的继承历史且经历漫长的发展而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然葆有着盎然的生命力。然而提到寓言又不得不说起古希腊。古希腊寓言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则是古希腊寓言中的一颗明珠。《伊索寓言》内容丰富,拟人和对比的艺术特色突出,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可以说,先秦寓言和希腊寓言的文化价值都是不分伯仲且齐驾并驱的,但细细区分,二者有一个很突出的不同点。张远山先生曾经说过“看惯先秦寓言的中国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老于世故,《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带着这段话我们再去看先秦寓言和伊索寓言,先秦寓言多以人为题材,而伊索寓言故事的主角却多是小动物,也就是拟人化的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寓言的成人化特点很强。趣味性相对弱。这点我本人深有体会,小时候看这两本书时,偏爱伊索寓言多一些,因为他的故事生动有趣,内容饱满且极具可读性。而中国的寓言故事,我常常会把成语故事书与其混淆,深感其情节单调,寓意晦涩难懂。当时不理解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现在想起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寓言兴起的时代背景来看,我国的寓言文学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在春秋末期一经产生,就出现了一个创作高潮。即战国时代寓言文学创作的高潮。战国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的原因很多论者从封建制的建立和奴隶制度的瓦解,从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以及这一斗争反应在思想领域里形成的百家争鸣的社会生活特点给予了解释。而一个巧合就是古希腊的“伊索”距今也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在当时的欧洲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环境下,一种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的社会现象下,人与命运的冲突,反对僭主专制等题材的作品就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再来看《伊索寓言》的内容,《农夫与蛇》《狗公鸡和狐狸》《两个锅》等故事都从侧面反应了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当时的社会,主要是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者谴责当时社会上压迫人的现象。从这一点来想,作者的写作立场必定是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相传《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个奴隶,他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获得解放,并成为一名哲学家。中国的寓言则多是由担任士大夫的贵族政治家或者思想家们杜撰和创作的,其所讲述的对象也主要是针对国王君主和上层人士,寓言所讲述的道理,也主要是治国方针、政治较量和军事斗争。如《适者生存》《五十步笑百步》《不见眼毛》《唇亡齿寒》等作品。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张远山先生的那段话,他说伊索寓言极富童趣,而先秦寓言老于世故,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伊索作为一个奴隶,代表着下层人
民对上层君主的控诉和指责,更何况在没有整理成书之前,一段段的故事只是口耳相传在民间,这个民间所指必定不是流传在奴隶主的上层社会,所以说,我们所理解的充满童趣只是以个现代人的环境与阅历来评价,如果不是简单生动易懂,那些现在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能被奴隶所明白,怎么能反映下层人们的思想感情,并用它来影射贵族权贵,给予他们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呢。但先秦寓言却恰恰相反,寓言的创作者本身就是处在社会上流中的士大夫、政治家,他们本身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熏陶,国家给予他们优惠的待遇,为了让他们为国家的建设、政治的发展、人民的长治久安提出好的意见。所以他们与君主的交流一定不会是被平民百姓所理解的,否则就失去了他们有纳谏的这个作用的地位,并且他们的交流也一定不能是生动活泼的,毕竟,齐家治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之所以他们都采取寓言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伊索用寓言这种方式是因为他没有为自己及自己的阶级取得利益的权利,他想说的话受到社会上层的打压而不能直接的表达,所以他采用这种拟人的方式来影射他要表达的思想。中国的预言家们采用这种方式,则是我国的中庸文化起到了一些作用,人们并不是那么的锋芒毕露,不会直接的表达自己。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他们不像伊索一般,他们有说话的权利,但伴君如伴虎,怎样既能说明自己的意思,又不会让君王或上层那里听起来太过的刺耳。寓言恰恰是一个不错选择。所以,在两个不同的阶级那里,寓言作为一种说话的载体,成为一种表达自己想法的很好的方式。
如此说来,一个寓言的起源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探究起源对于研究两种不同风格寓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佐证。关于寓言起源说也有很多的学者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杨公骥在《中国文学》中说“与那些经过不自觉地艺术加工的神话和原始诗歌相比,寓言文学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的艺术创作。在历史上显然是后起的,如果把视线移向寓言出现之前的文学领域,那么可以看出对于寓言起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神话。”陈波吹在《寓言选、序言》中说“作为文学传统说来,最初的寓言是孕育在古代神话的虚妄怪诞的神话故事中蕴藏着或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古代神话大多具有着寓言的因素。”朱靖华在《先秦寓言选释、前言》中说“寓言和神话、传说、民歌、民间故事乃至于动物故事、格言和笑话等等都有着或疏或亲的关系。”以上作家都认为,在神话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中多多少少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以及感受,那样的神话便往往具有寓言的因素。因此很自然的,先秦诸子便直接采用了神话略加剪裁构成了他们的寓言。先不说神话对于寓言的产生到底占据了多大的作用,一个问题却是值得被提出来的。那就是,希腊寓言和先秦寓言几乎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并且,不只先秦寓言的起源指向神话,在希腊寓言产生之前,神话也是占据了文化市场的一个主流载体。希腊寓言诞生在公元前八到六世纪,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大移民时代”,而神话就产生在此之前不久的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纪,史称“英雄时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即是神话和史诗。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巧合。对于先秦寓言到底是不是源于神话我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但古希腊神话作为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其寓言的产生从其中摄取过养分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说完背景和起源的问题之后,还有一个对作品产生很大影响却常常被忽略的因素,那便是地域差异。橘生淮北为桔,生淮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结论用于一部作品的诞生也不为过。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南岸和爱琴海的许多小岛,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人难以在田地里依靠农耕方式谋生,而是在海上靠经商,做海盗或到海外开辟殖民地来求生。这种生存环境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欲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养了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中国决然不同,中国传统价值观滋生于传统社会的土壤中,是特殊的社会结构和自然地理环境长期沉淀的结果,是由封建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型自然经济,家国同构的血缘宗法制度和大一统的社会政治结果的产物,它一方面对维护中国古代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扼杀了人的个性自由。加之忠孝为本的封建教化的过早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施加了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国人过早的进入了一个“懂事”的角色,他们缺少对自身欲望的追求,缺少对自由的向往,更重要的是缺少想象的能力。所以说,中国寓言写的最飘逸,最具想象力的庄子,也多是对古代神话的一种借鉴和剪裁。为什么张远山先生说,中国没有童话,的确,这是因为过早进入理性的中国社会缺少了感性应该绽放的魅力。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寓言
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的传统,称自己的寓言为“伊索式寓言”公元二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更多的采用伊索的寓言故事来进行创作。文艺复兴之后,伊索寓言的重新整理和发行极大的促进了欧洲的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等等。卢梭曾经说过,“寓言不适合儿童去读,因为那样会把童心的纯洁天真引向奸猾狡诈。会使他们心术不正”而钱钟书先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他戏言“其实卢梭错了,寓言会把儿童引向更加幼稚,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欺骗和狡诈远比寓言中的要复杂可恶的多,读了寓言,儿童反而会把生活简单化,因此不主张儿童去看寓言故事。”确实是,卢梭希望儿童保持自己的童心,不要被成人世界的教育过早污染,而钱先生则认为,儿童还是早早接触社会,看透成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便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不是时代没有变,只是思维方式没有变,中国的孩子或者早慧,他们在小的心计上或许总是略胜一筹。
总的来说,对于寓言的不同见解或者中外作品的这种对比和强调,只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文化观念和进步特征,也有一个时代的社会弊端,从事寓言创作的作家们正是从自己生活的时代出发,用社会主流所灌输的思想基础,来褒贬社会,针砭时政的。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种种社会现象也发生着变化,但之所以有一些经典的作品和创作流传许久而不朽,正是因为这些作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也同时符合人类各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道德准则。不管怎么考证或者研究,作品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后来的解读者,其阅历,看问题的角度,个人的喜恶偏好,无不影响着个人对作品的看法。在这样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很多人对流传已久的作品有新的解读和看法,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要求其不仅符合作品创作的时代,又与当今发展与时俱进,就难免有些苛刻了。这篇文章的探究一是为了对自己孩童时代不认真的阅读的一次补偿和完善,二来就是希望每位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作品时都能探究其写作风格的形成原因,更好的了解作者与作品所处的年代,在对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了解不同文化的含义,更加完善自己的文化底蕴吧。
参考文献: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_年2月版本 《伊索寓言》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_年6月版本 《中国寓言故事》
赵沛霖 中国文学网 《试探中国寓言的起源》
钱钟书 《伊索寓言读后感》
第二篇:中外经典寓言故事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1
很久很久以前,老鼠们因倍受猫的侵扰,十分苦恼。于是,便在一起开会讨论用什么方法对付猫,以求平安。
“今天,我们家又有五个弟兄被那只可恶的猫吃掉了。我们今天必须群策群力,想出一个对付猫的好办法。不然,我们家族很快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拯救我们的家族。”老鼠主持声泪俱下地来了一个开场白。“下面请大家踊跃发言。”
“我已有一天没敢去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很难受。”“它一个月来吃掉了我们上百个亲人了。”“它不但捉住我们把我们吃掉,还在它不饿的时候把我们的同类抓了放,放了抓,身心受到了极大地折磨,最后才把我们同类一口一口地慢慢吃掉,让我们不得好死。”——一时间,老鼠们个个义愤填膺,历数猫的种种罪行。“我们必须把它杀掉。”一只大老鼠说。“但怎么才能杀掉它呢?谁又能去杀掉它呢?”老鼠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我们可以给那只猫脖子上挂个铃铛,只要它一动,铃铛就会响,我们听到铃声就可以尽早逃走。”一只聪明的老鼠提议。“好!是个好办法!”很多老鼠随声附和。一个年长的老鼠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是谁去挂这个铃铛呢?”老鼠们个个哑口无言,紧皱着眉,低下了头,顿时会场上鸦雀无声。
“我有一个办法,不知能不能行?”一个老鼠头子神情凝重地打破了多时的平静道。“猫不是特别爱吃鱼嘛,我们大家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弄到鱼,放到猫经常出入的地方,猫吃饱了鱼,也就不大理会我们了。过段时间,它一定会吃得又肥又胖,行动也就不方便了,我们就能安全多了。”
于是,老鼠们立刻行动起来。这方法果然有效,猫吃鱼吃得溜肥,就再也无心思费神去捉老鼠了。于是,这些干尽坏事的老鼠们从此又猖狂起来了。
但请记住,猫总是要吃老鼠的,一只猫不捉老鼠,不见得别的猫就不捉老鼠,不干好事的东西是逃不掉被捉的命运的!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2
大森林里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清澈的溪水中时常有鱼儿飞快地游过。黑熊站在奔腾的激流中,一会就捉到了一条大鱼。狐狸看着黑熊鱼篓中活蹦乱跳的大鱼,十分羡慕,心里想,黑熊并不聪明,视力又不怎么好,居然能够捉到大鱼,说明捕鱼很容易。他觉得自己聪明、机灵,一定能够抓到很多大鱼。狐狸满怀信心地跨入小溪中,开始捕鱼。
狐狸在冰冷的溪水中站了一会,觉得双脚又冷又酸,十分难受。他见旁边有一块露出水面的大石头,走过去蹲在石头上面。狐狸想,蹲在石头上捕鱼,比站在冰冷的水中捕鱼舒服多了。他看着站在溪水中捕鱼的黑熊,觉得他太笨了。突然,狐狸发现一条鱼儿从水中游过,急忙伸手去抓,没有抓到。后来,狐狸好久都没有见鱼经过,就打起了瞌睡,梦见自己捕捉到许多大鱼。
黑熊看到一条大鱼飞快游过,“扑通”一声猛扑进水里,全身都浸在冰冷的溪水中。经过一番追逐,黑熊终于把大鱼抓住了,一边把大鱼高高举起,一边哈哈大笑起来。狐狸被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黑熊又捉到了一条大鱼。狐狸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噜咕噜”直叫,见了黑熊的大鱼,口水滴答滴答不停地往下流,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对黑熊说:“你的运气好,大鱼都往你那边游。我的运气不好,只看到一条游得特别快的鱼,没有抓到。我比你聪明、机灵得多,没有想到你已经抓到了两条大鱼,我却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捕捉到,真是倒霉!”
黑熊对狐狸说:“我一直站在溪水中聚精会神盯着水中是否有鱼儿游过,累了也不休息。一旦发现有鱼儿游过,就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抓住它。你舒舒服服蹲在石头上,还打瞌睡,怎么能捉到鱼呢?光有聪明和机灵是不够的,没有踏实苦干的精神,有了好的捕鱼机会也会白白失去啊!”
机遇是重要的,但刻苦是关键:自己不刻苦,机遇再多也没用。
第三篇:中外经典寓言故事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1
路边,有一棵大树,它站在那儿很多年了,树皮在渐渐脱落,它的身边,最近新栽了一棵小树。
大树对小树热情地说:“小朋友,欢迎你的到来。“说完伸出手来和小树握手。
小树上下打量了大树,轻蔑地说:“你看看你,那手多粗糙,笑起来脸都皱了,还好意思和我握手,看到你的样子,都恶心。“
小树每天早上起来,都在路边的池塘这面大镜子里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容貌,虽然大树已经很老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早上起来做早操。
小树瞥了他一眼说:“你都这么老了还做早操,你还是好好休息a3,免得到时候扭到腰可就不好受咯。
大树微笑着说:“我做早操锻炼身体是为了把根扎得更深一点,要是我休息的话,反而不会活更长时间。“
小树不理会大树,不听大树的话,每天就只会照镜子,不做操,他的根已经浮在地表上,再不听劝,根就无法深入地下,可他还没察觉。
一天,一阵狂风暴雨袭来,因为小树的根没有扎深,风一来就倒了,大树却纹丝不动,大树看见小树要倒了,连忙抓住小树的手臂拉小树。风过了,阳光明媚,大树帮小树捡回一条命,他不但不感谢大树,还故意拍拍自己的手臂,冷冷地说:“谁要你救啊,我宁愿被风吹倒,也不愿你那粗糙的手弄脏我的手臂。“
老树一边叹气一边说:“唉!现在的孩子怎么只注重外表啊,没办法。“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小树渐渐长大,他这次吸取教训了,早早起来做操,但是还是有许多虫子在他身上爬来爬去,难受得要死,大树看见了,去找来了啄木鸟来帮小树,啄木鸟吃腽肭了这些小虫,对小树语重心长地说:“你看大树不断地帮助你,还告诉你一些小知识,你却不断地讽刺他,嘲笑他,你不觉得羞愧吗?“
小树听完低下头对大树说:“爷爷对不起,是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
老树微笑地说:“没关系,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从此,老树和小树互相帮助,成为的朋友,大树的身体一天天强壮,小树天天茁壮成长!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2
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人们都要在自家的门两旁贴上桃符,写上一些吉祥喜庆的话,为的是祈祷新的一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做什么事都有好兆头。这些桃符一般都要贴到下一个新年才换掉。
到了端午节,各家各户又用艾草扎成一个人的形状挂在门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气味来驱除蚊蝇害虫,消除毒气瘴气。
有一天,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门框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挂在那里,便十分生气,于是对艾草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弯腰看了看已经破旧褪色的桃符,不服气地说:“你都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去了,还有什么脸来跟我争上位下位,你生来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见小艾草人这么傲慢,更生气了,便又说:“我起码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笔墨香味有联系,我的出身高雅。而你,来自田边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几截破绳一缠,配挂在我的上边么?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么模样!”
艾草人一点儿也不示弱,冷笑着说:“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风烛残年,主人早将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却是我……”
就这样,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争辩不休,他们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惊动了门神。门神出来劝解正在争论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说:“两位兄弟,我看还是不要再争吵了吧。我们这等人,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现在只不过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还怎么好意思去争什么高低上下呢?”
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那些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才干的人,往往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却偏偏还要互相攀比争待遇,实在是可笑得很。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3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第四篇: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
丰登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清收措施
受多种因素,我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尽管我社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清收不良贷款措施,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一些“ 玩疾”不良贷款仍然得不到解决,前清后增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收难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目前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遗留问题而形成。
二、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清偿能力较低:有部分贷款是因为贷款金额完全超过了借款的人偿债能力,导致贷款到期不能全部归还。在贷款调查阶段就应该考虑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贷后更应该做好贷后检查,一旦发生风险,及时做好风险化解。
三、没有真正按贷款用途所需的周转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客户资金周转意识较为薄弱,如果不能正确的确定贷款期限,当客户本来有钱的时候贷款未到期,于是将资金又投入到另外的用途中去,贷款到期客户又不能立即将所投资金收回,导致贷款逾期。
四、贷款用途集中,工程款拖欠严重,导致工程类贷款不良较多:近几年,我社工程类贷款较多,由于工程款拖欠,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导致贷款逾期。工程类贷款特别要注意所承包工程工程款结算渠道和结算期限等。
五、当地信用环境导致:许多客户抱着贷款到期办理转贷的思想,贷款到期前不能筹集资金还贷,导致贷款形成不良。从现在开始从根源上遏制客户的这种思想。为客户讲解还完再贷与转贷的利于弊,让
客户从贷款发放开始就思想重视到期还款的重要性。不少贷户存在着观望、攀比的不良心理,原本很讲诚信的客户看到一些恶意逃债、赖账户一直“逍遥法外”,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心理产生了“扭曲”而不愿主动归还贷款的思想。我曾在贷款核查中遇见这样的情况,有客户开玩笑说:“XXX欠你们信用社的钱多少多少,你们也没把他们怎样,也没什么办法吧?”听到这些话,我心中阵阵酸楚,是我们的清收力度不够?还是我们的发放措施不正确,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思考思考了。
清收措施:多年来形成的信用风气的影响,这种不良风气就像“瘟疫”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形成不少贷户恶意逃债、赖账。所以我们要在遏制这种风气的前提下进行“前追后堵”的催收措施。
前堵:彻底追查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让那些恶意逃债、赖账户在社会上无处存身。
1、集中清收:近年来,我们一线信贷人员尽管非常尽职,他们磨破嘴皮还是效果不佳。之所以效果不佳部分是因为清收阵势不够强大,我们可以采取集中人员清收的办法,利用宣传车,制造强大的清收声势,让那些赖账、逃债户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主动归还贷款。
2、依法清收:依法清收仍然是我社最有效的清收措施,虽然近年来法院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已经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仍不能仅仅解决,但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与法院的沟通,加强执行力,对那些恶意逃债、赖账户“杀一儆百”。我们更要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搞好依法清收的工作。
3、张榜清收:对于那些赖账户,我们在其居住地张榜的方式,揭露他们不守信用的丑陋,制造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促使他们归还贷款。逐步在社会上形成讲信用光荣,赖账可耻的风气。
后睹:坚决堵塞新贷款形成不良的漏洞。严把贷款发放的“三关”,做好贷款三查制度,教育员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做到依法合规操作,从而堵塞漏洞。对于形成的不良坚决依法清收,绝不放过一笔新不良贷款。在社会上形成讲信用光荣,赖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众人的鄙视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样我们才能彻底堵塞不良贷款的形成,从而杜绝不良贷款的再次发生。
第五篇:后进生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后进生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无论正当与否都会满足和迁就,使子女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却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管理。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则姑息、袒护甚至隐瞒,使他们养成高傲,自私自利等心理和性格。做父母的对孩子的了解很少,又不注重与他们进行内心的交流,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上的沟通。试问有这种思想的家长怎能教育好孩子,怎能对孩子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学校原因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讽刺,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打击不断,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消失了,就会从学习上的困难者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甚至会做出各种反常的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去结交一些不良的朋友。在一些诱惑面前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了“破罐子破率”。
高度自尊而得不到满足
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而有些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别人有时无意中一句话,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波动。他们自尊心很强,但又由于他们不优秀得不到别人足够的注视,所以又得不到他们所认为的尊重,他们对表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取。
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学生软硬不吃,无自尊心可言。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不管对学生如何,其目的都是要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生软硬不吃,那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一般人认为,后进生普遍都很自卑。但其实自卑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他们不喜欢被人看不起,被忽视。因此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便被人认为是问题学生了。
三、社会因素
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这种学生在学校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对学习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空虚,这时他们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致使他们学习情绪更加低落,对学习更没有兴趣。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而有些青少年在辨别是非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弱,那些不良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致使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都失去了作用。他们为了讲“哥们“义气,做出一些违法犯纪的事。
我觉得对待后进生,关键是要尊重他们,对他们有爱心和耐心,并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
一、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的自尊心很强,极其敏感。我们班有一位学生,教过他的老师都知道,他非常调皮,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惹事生非,可是他的自尊心很强。因为他时常不遵守纪律,所以那次选拔河队员时我故意不选他,谁知他竟然犟在一边哭,并斜视着我,握着拳头说:“我力气大的,你不选我,不公平!”我对他的表现感到惊讶,也感到尴尬。于是,我让他和那位最后选上的孩子比一比,谁赢了谁参加比赛„„从这件事情以后,我知道:后进生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不冷落他们,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说他们,不设置前排突出的单人桌。关注他们,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然后进行相应的教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爱后进生 班里有位女孩子,做作业速度出奇慢;她的自理能力也差,不会扫地,不会整理,课桌里、桌面上每天都是乱糟糟;运动能力也非常差。为了让她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不厌其烦地陪着她,在边上督促她快点,有时候请几个乖巧的女孩子帮着督促她;课余时间找她谈话,希望她能跟上节奏,尽量做到当天作业当天完成。轮到她做值日生时,我从来不闲她慢,帮助她一起打扫。体育活动时,也总是鼓励她大胆参与,不要气馁,同伴们也会主动帮助她,谁都不会取笑她。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当老师全身心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同样也要爱。
三、耐心对待后进生
不要指望一次谈话,一次批评,一次关心,一次涕泪交加的谈话就能奏效。说实话,有些学生的做法有时真让人恨得想揍他,但是再怎么朝他发火也是没用,所以只有冷静寻找对策,耐心进行教育,总有一天会转变的。
四、鼓励肯定后进生
人都有被别人认可和赏识的心理需求,后进生也不例外。我们要珍惜后进生的一点一滴进步,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学习自信。教师要让同学们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后进生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从而产生赶上先进的勇气和积极性。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即使是很一般的学生在教师充满深情的关怀、鼓励下,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进步明显。作为班主任,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一份尊重、一点鼓励、一点耐心,那么后进生有一天也会变成好学生。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